如何看待共享雨傘有傘獲3000萬元天使輪融資?

新浪科技訊10月9日晚間消息,共享雨傘企業有傘Usan今日宣布獲得3000萬天使輪融資,由同程、分眾傳媒和玖富集團聯合投資。這也是迄今為止共享雨傘行業獲得的最大一筆融資。

  有傘Usan由蘇州晴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運營,於今年6月成立。據悉,該項目是由同程內部孵化而來,有傘創始人柳青於2010年加入同程旅遊,先後擔任過機票事業部副總監、總監以及出境游事業部CEO等職位,2015年4月被任命為副總裁。有傘Usan的研發團隊也由有著十年技術研發經驗的前同程旅遊大度假CTO領隊。

這個應該是迄今為止,共享雨傘最大的一筆融資了,大家怎麼看待?

共享雨傘有傘獲3000萬元天使融資 同程、分眾等投資


今年雲棲大會全程都在下雨

現場有共享充電寶,但找不到幾個電源,所以我每天都在用,我覺得這個商業模式在特定場所特定場景是有可能存在商業模式的

至於雨傘,我倒是沒用,可能是因為我主要坐車,另外雨不是特別大。所以場景還需要更精準

看來比起身體健康,還是手機對人們更重要

(微笑


這下相比其他競爭對手算是有錢了,就別收押金了吧

別打押金的主意吧!租房子、租辦公室都是可以免押金的,還有租車的也都免押金了,和大勢不合,你要一直收打著這方面主意的話,競爭對手來個不收押金你怎麼辦?

比如ofo一個不收押金的政策就讓摩拜很痛苦


對創業公司,別簡單否定,先看看。

QQ當年山寨ICQ,差點被馬化騰100萬賣了,不像日後能成巨頭的樣子;馬雲創業之初更像一個搞傳銷的。

巨頭一開始都不像巨頭。巨頭都有一段起步的艱難歲月。

當1000個人中有990個都不看好你這個市場,反而可能是大機會,因為競爭對手少。如果1000個人中有900個都看到了,那就沒必要做了,競爭難度太大。

無論共享辦公、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建議都先看看,創業才開始,不急下結論。

對未來感到迷茫和無所適從?微信搜索 未來知識圖譜(ID:futureknowledge),回復「投資未來」獲取《未來五年,這7個行業將爆發性增長》


不是很看好。

因為項目的實體本身在運營中缺乏盈利空間,並且有巨大運營成本。

主要思路仍舊是廣告:我都讓你免費用了,你就不可能對傘上的廣告有意見。

然而這是二十年來大多數互聯網創業項目,以及互聯網公司的老路:沒有明確收入的渠道,就靠賣廣告。

有多少這樣的公司靠賣廣告苟延殘喘,而且大部分最後掛掉了。

如果說考慮打著共享經濟的幌子賣傘……

且不說賣傘到底能有多少利潤。

關鍵是,你讓不讓人還傘呢?所以說這條路也很困難。

要注意天使輪都是比較衝動的,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一輪。

且拭目以待吧。


首先是祝福吧,原它好

其次吧,我不是噴共享雨傘,我是來噴共享的

共享這個詞,已經被用爛,是個人可以用的東西,都可以拿來共享了

說白了,不管共享什麼,其實都是出租而已,為什麼現在這麼流行,是行益於技術的進步,和互聯網的方便,讓租和還這兩個步驟可以完美的解決。

但是,真的真的不是是個人用的就適合出租的。

能租的東西,首先要解決便利性問題,雨傘為什麼很多男的不想打,就是因為麻煩啊,有傘都嫌麻煩,更何況還要解鎖什麼的,這不更麻煩嗎。


首先說一下本人本身在運營共享雨傘JJ傘項目快一年了,對於共享雨傘的理解以及這些資本玩法談談自己的見解,共享雨傘本身在下雨天氣的特定場景他就是剛需,雨傘是個需要非常龐大資本推動起來的市場,要想做全國比單車還要燒錢,運營成本高,還有對於目前來說盈利模式才是大家最看重的,租金收益,傘面廣告、機身廣告、廣告屏、線上線下流量變現對接都是需要去整理的,雨傘還有很長很長一段路要走,資本故事而言3000萬,未必是真的3000,分眾也不是總部參與運營的,大佬們目前呢對共享雨傘領域還看不上


柳青是?柳傳志的侄女,Uber中國總經理的那個? 這個人在,就自帶融資號召力


對老百姓有好處就行了,管他背後有什麼邏輯呢?沒偷沒騙沒搶,需要就用,不需要就不用。


成本9塊9

一群屁民19塊9抱走不還還覺得賺了

一場大雨抱走9w把

怎麼算都比開傘店掙錢啊


共享雨傘的商業模式首先我們不能否定,畢竟存在即合理,而且也是有特定場景的特定用戶。從盈利模式來看,有的廠商採用工單是,交押金,使用免費,贏利點放在傘的廣告上。但是這種玩法,是否能真的帶來很大的轉化率,目前足夠的數據支撐,暫不做分析。另,隨著共享經濟的火爆,更大公司都打著共享經濟的名號,但是,這個真的是共享經濟?目前覺得滴滴是成功的典範,做的是平台,讓社會閑置資源豐富運用起來,而不是大規模的重資產投入,租借使用。所以膜拜和ofo是共享了,但是另外一種稱呼是,智能單車,而不是共享單車。


像低價值的物品與資源,充電寶啊,雨傘啊,等等一系列,小型物品。更傾向於一種消費品,即商家本身就是想賣給你,通過共享的手段。並不是真正的共享行業。

一個假的共享行業,在本質上他們想通過共享的手段把這些東西銷售給你。就會出現用戶在使用共享的過程中,支付等額物品價值的押金,如果不歸還,押金足夠支付風險,甚至可以給公司帶來盈利。像小价值的物品,押金已然是這件物品的價值,根本就不想說達到資源共享給租金的模式。

它並不是真正的共享行業,摩拜與OFO等是現在共享行業的風向標,他們資源的共享狀態造成隨時出門就有自行車,以及隨處停放,盜竊成本高這些作用,造成了無人會使其佔為己有。而在我們國家中,這些追求暴利的行業屢見不鮮。所以它只是一個銷售公司。

如果他想達到真正的共享平台目的,那麼他應該加強機制管理,增大不歸還成本,讓用戶們知道我必須歸還,並達到目的不能讓其佔為己有,從而從一個銷售公司變成一家共享平台。

從小我們就聽過一個故事叫做披著羊皮的狼,狼的目的是想吃羊,而現如今的我們應該一眼看出這頭狼並且揪出他們的真實想法。


說實話 特別想查一下投共享雨傘的投資人們 有項目推給他們成功率是較高的 祝福他們


一個披著共享外衣的雲賣傘公司,然而瓶頸是看天吃飯體量有限


如果沒有上一次的共享雨傘未還的營銷,哪有這一次的3000w的融資?巨大的資金以及產品會使雨傘的邊際成本幾乎可以不計,但是會轉嫁到運營的成本里去,小有小的策略,大有大的管理,如果繼續按照買賣的套路去經營共享雨傘,下一輪融資會變的很艱難!


一下雨 地鐵口不就一堆共享雨傘嘛 押金十元 顏色樣式任選。


我認為市場肯定是有的,能不能做起來就不知道了,如果真做起來,利潤也是相當可觀的,當然利潤肯定不是來自共享收費。

(我看好這個項目,有較大概率能成,投資人的回報率也會很高)


錢多了燒的


如果能做到每100米有一個共享雨傘的點,我想會有市場。


資本催熟


天使輪投資方比較大方,等到了B輪我們再看


短答下之後補充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到投資方裡面的分眾傳媒(對,就是電梯廣告那個),以及新聞字眼裡面的「不插電」這兩個點。線上線下流量越來越貴,吸引眼球難度越來越高,對於用戶人群的精確度需求越來越高,已經是品牌業主和廣告商需要直面的問題了。在這方面上,無論是雨傘的內外面廣告空間,或者是不插電機器的擺放位置,數據監控效果和廣告空間,乃至於跟隨「共享」風口的這條新聞本身,可能都是極好的一個解決方案。

簡單舉例,要是這個新聞大規模流傳,連我媽都知道同程投了個共享雨傘,那同程這幾百萬到上千萬的廣告費,跟投入其他形式廣告可能水花都濺不起來的情況進行對比,算是性價比很高了吧(攤手)。

多說一句,主營業務無法支撐,或者大眾都能覺得特別傻的項目,機構心裡也有杠秤,市場沒有新鮮事。

————————————————————————————————————————

打廣告時間,對於優秀的創業者,我是邊搖旗喊666,邊爭取說服LP把錢往創業者懷裡塞的(以上言論只代表自己,不給追究責任)。

如果你是在包括不僅限於文娛/消費升級/教育/醫療/企業服務等領域的創業者。

歡迎知乎私信勾搭,或者BP發送郵箱:bosco.lin@guojin.com


在重慶讀高中時,買兩把傘,教室一把,宿舍一把。重慶多雨,又懶得每次出門帶一把傘。到北方讀大學,下雨少,雨傘很少用,共享太陽傘可能適合點。


資源共享不斷地疊新出奇,玩法也是層出不窮,只要出發點都是便民利民,不造成資源污染浪費,市場還是存在的。出行能夠放空自己,減壓負重,共享行業已經在向人性化,正規化靠攏。我們的生活將會更加便捷。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共享雨傘」?
如何看待首家共享充電寶「樂電」倒閉?共享充電寶行業是否迎來了洗牌期?
摩拜和 OFO 合併的可能性有多大?
除了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下一階段還有什麼可以共享?

TAG:創業 | 共享 | 資源共享 | 雨傘 | 分享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