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的定義是什麼?
大眾文化
馬東在節目里說「文化是沉澱的結果」、「你今天做這個結論為時尚早,要放一百年以上去看這個時代到底留下了什麼(針對許知遠所說的「稍微長遠一點的歷史時空,我們可能貢獻是十分低的,對更普遍的思想和精神的追求上,是留不下什麼東西的」)」。
馬東認為,《奇葩說》是不是所謂好的文化,要看百年後的人怎麼評價,而程硯秋和梅蘭芳就是周杰倫和劉德華。但這只是他面對許知遠的提問,打的一個迂迴戰法。他對《奇葩說》並不抱所謂「擁有穿越時間的質地」的期望和要求,讓這檔節目成為文化經典留存史冊並不是他做《奇葩說》的出發點。話句話說,他並不關心這個問題,實際上也迴避許知遠對他關於「傑出」的追問。馬東太聰明了,許知遠整期節目都是在追問這個問題,從外圍突擊、步步緊逼、以退為進,但馬東都展示了高超的「神閃避」技能,只是終於在採訪結束後,才說了幾句真心話(沒看過的朋友我就不劇透了)。馬東內心真的沒有對「傑出」的那個標尺嗎?就像許知遠對他說的:「你那麼聰明,你一定理解我所說的。」
而許知遠一開始就坦言,這個時代的」粗鄙化「傾向,困擾著他。他糾結的無非是自己生活的時代,在歷史長河裡,無法比肩李白、梅蘭芳的時代。他認為人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向傑出和創造經典靠近,不應該無視「好」的那個標準,肆意而為,然後被動地接受歷史和時間的篩選。很多人覺得馬東是個傑出的「文化商人」,馬東卻在節目里評價自己「我沒那麼自戀」、「我的底色是悲涼」,蔡康永說馬東「不把自己當回事」,肖驍說馬東「生活中也只是一個俗人」,顏如晶說馬東「是一個親切的老人家」。
許知遠是一個公共知識分子,繼承了希臘精英分子的基本追求——Arete(卓越),這種對卓越的追求,是「我必須傑出」,「我代表的就是傑出」,他是個絕對相信進步論的人。
我們大多數人都理解不了許知遠的糾結,或者理解了也沒有什麼用,也不能指導我們的生活,因為普通人和哲學家是完全兩套思維方式。沒有普羅大眾作為研究樣本,哲學家的存在也就沒有意義。
所以傑出的定義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特別像「嫁許知遠還是嫁馬東」。
我的回答是:許知遠老師好酷所以我選馬東。
許知遠,十幾年前橙色報紙經濟觀察報主筆,大學時期最愛看的作者之一,後來北京單向街圖書館創辦人,知識分子。這個視頻里顯得迂腐而驚慌,時刻憂心忡忡,懷念永遠不會遇到的那個good old days。 人們總是懷念過去的原因,一個因為它已知,再一個因為它永遠的失去了。所以懷念的其實是懷念本身而已。
技術再進步,從猴下樹到現在,人心幾千年來沒什麼大的變化。人性未變,所以太陽底下無新事。
今天的陽春白雪來自過去的下里巴人。我們今天看的「古典」在於花費的時間更多,而在當時的人們來看,是沒有其他選擇的。比如倫勃朗並無法在當時的荷蘭找到一個願意為簡筆畫買單的顧客。所以他需要用畫筆雕琢光影完成人像,而不是用照相機。馬東的歷史觀要比許知遠宏大的多。許知遠代表了象牙塔文化中的知識分子,對大眾文化不了解也不理解。馬東掌握大眾文化的話語權,對流行文化很有見地,把握大眾文化的趨勢。
我們把兩個完全不同的人物放在一起討論,真正討論的是什麼?是大眾文化和象牙塔誰更好,更優越。
誰是最優解?時間將給出答案。保持文化的多樣行唯一正確的路徑。我們的時代,要容許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共存。有一個文人在憂國憂民,對話了一個流行文化創作者,內心的困惑沒有得到解答,因為好像憂國憂民是在流行文化環境中顯得有些愚昧了。
傑出的定義是什麼。
這是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因為每個人對於傑出的定義都不同。
如果是我來定義,我認為真正的傑出,無非就是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心安理得地過好這輩子。
要心安理得,還要過得好,並不容易。
首先,需要解決錢的問題,起碼不能為錢發愁,起碼保證有質量的生活和必要時的應急。——要有心安理得賺錢的本事。
其次,要解決自己內心的需求,每個人的需求不一樣,看你最想要的是什麼。一個浪跡天涯的浪子,只要他活的是自己想要的樣子,他就是傑出的。
最後,說一點關於傑出的真相。其實本沒有「傑出」,只是因為人們喜歡攀比,虛榮心作祟,才非要不斷的比較、評判,以此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馬東和許知遠,誰更傑出呢?我認為他倆根本沒區別,因為他們的價值都體現在他們的受眾那裡,他們的受眾都是眾生,也就都是你我一樣的普通人,而你我他非要分出高下么?
不論是誰,馬東馬雲還是馬化騰,都是浮世中的眾生而已,有成就沒成就,有怎樣的成就,那都是這個多彩世界的一部分而已,對於他們各自來說,誰更執著於自己的「傑出」,誰活得更困惑一些而已。
我個人是更喜歡馬東的,因為他長得比較可愛嘛~推薦閱讀:
※怎樣學習寫專業的新聞稿?
※如何通過與業內人士短時間的交談儘可能深入了解一個行業/企業?
※拍一部簡單的訪談紀錄片要準備點什麼?
※單機位如何拍攝人物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