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宗怎麼修?

@慧文 @還好有你 @求凈土 @妙識

1.看哪些必要書籍???比如凈土五經,印祖文鈔等,除了這些還有什麼好的推薦??

2.念佛是總覺得不耐煩怎麼辦??????

3.應該用都攝六根的方法,還是一邊念一邊觀想???

4.找不到善知識怎麼辦?????????????


首先實名反對「內外中間」所說的往生凈土很簡單,願意往生就必定往生。

一,

按照他提供的經典《 稱讚凈土佛攝受經 》,原文如下……

又舍利子。若有凈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聞如是無量壽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極樂世界功德莊嚴。聞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繫念不亂。是善男子或善女人。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前後圍繞來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亂。既捨命已隨佛眾會。生無量壽極樂世界清凈佛土。

大正藏第 12 冊 No. 0367 稱讚凈土佛攝受經

選擇性忽視掉自己不想正視的內容,和堵著自己耳朵偷人家的鈴有啥區別?!

二,

原文中還有兩段,可能是所有認為凈土只要想去就能去的源頭

又舍利子。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或已得聞。或當得聞。或今得聞。聞是經已深生信解。生信解已。必為如是住十方面。十殑伽沙諸佛世尊之所攝受。如說行者。一切定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一切定生無量壽佛極樂世界清凈佛土。是故舍利子。汝等有情。一切皆應信受領解。我及十方佛世尊語。當勤精進如說修行。勿生疑慮

又舍利子。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於無量壽極樂世界清凈佛土。功德莊嚴。若已發願。若當發願。若今發願。必為如是住十方面。十殑伽沙諸佛世尊之所攝受。如說行者。一切定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一切定生無量壽佛極樂世界清凈佛土。是故舍利子。若有凈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一切皆應於無量壽極樂世界清凈佛土。深心信解。發願往生。勿行放逸

大正藏第 12 冊 No. 0367 稱讚凈土佛攝受經

這裡有兩個概念。會被誤讀,認為只要信解,只要發願,就能往生極樂世界。

一,信解。

真的自己覺得信解了就達到佛說的信解了么?

很簡單一個例子,這部經里也說了極樂世界有鳥,同時也說了沒有三惡道。而且極樂世界的各種鳥是無量壽佛變化所作。

那麼問題來了,娑婆世界有鳥沒?那娑婆世界的鳥是不是釋迦牟尼佛變化所作?

如果不是,那麼釋迦佛和無量壽佛的正報都莊嚴,為什麼他們的依報一個莊嚴一個不莊嚴。

如果是,那麼娑婆世界是不是也是極樂世界?那為什麼不發願往生娑婆凈土?

到底是土的問題?還是人的問題?

這個問題能講明白。能算信解30%。說不明白,白搭

二,發願。

很多人覺得我想如何就叫發願。

其實逃不開兩部經典,《普賢菩薩行願品》、《地藏菩薩本願經》。

看出問題了吧?到了普賢菩薩和地藏菩薩這個級別,才叫發願行願。

凡夫那叫打妄想。不能說自己打妄想叫發願。對不對?

三,

還有一段,

又舍利子。若諸有情生彼土者。皆不退轉。必不復墮諸險惡趣邊地下賤蔑戾車中。常游諸佛清凈國土。殊勝行願念念增進。決定當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舍利子。彼佛土中。成就如是功德莊嚴。甚可愛樂。是故名為極樂世界

大正藏第 12 冊 No. 0367 稱讚凈土佛攝受經

生在那邊的一切有情,都不退轉。

問題來了,這個不退轉到底是果,還是因。

難道不是前面一系列證得不退轉的因,才有這個不退轉的果么?

曾經有人說,這是乘佛願力。

那麼問題又來了,

佛的願是佛的果,佛的果能不能做我們的因?!

地藏經里怎麼說的來著?!

這是顛倒因果,徹底違背佛知佛見

回到問題本身……

1.看哪些必要書籍???比如凈土五經,印祖文鈔等,除了這些還有什麼好的推薦??

五經一論必看,印祖文鈔必看,可以捎帶著看看藕益大師年譜,

另外,於我們的經驗,憨山大師費閑歌是基本功,一萬遍是起步價。

沒念過一萬遍費閑歌的自己出了問題修錯了都意識不到……

其中,《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是核心。

即有世界觀,也有方法論。

起步價三萬遍。

一切違背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都是瞎扯淡。

沒有三萬遍的基本功,念佛不可能念對。

這話我就說的這麼絕,不服憋著,放膽叫板包死的慘。

2.念佛是總覺得不耐煩怎麼辦??????

念佛不是樂子,學佛修行本身也不是一件很愉快和歡樂的事情。

不耐煩去看電視,去吃烤串,去spa捏腳三溫暖

修行是和自己的輪迴做鬥爭,和無明對著干。沒輪迴夠,世間樂子沒玩兒盡興,是沒理由發奮回家的。

我從來不主張哄著修行,誰都不是為別人修行。

你看健身房裡那幫嗷嗷叫的擼鐵肌肉男會覺得無聊么?

對著鏡子得瑟的時候那種快樂除了他自己誰也不懂。

同一個道理,能解脫輪迴苦,永證涅槃樂的法喜別人也沒法和你分享……

3.應該用都攝六根的方法,還是一邊念一邊觀想???

難道觀想不是督攝六根的六根之一么?

難道督攝六根和一邊念一邊觀想矛盾么?!

還是那句話,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起步價,三萬!

4.找不到善知識怎麼辦?????????????

找不到善知識是過去的果,是自己善業不夠的果,是自己資糧匱乏的果,

而不能是未來將就湊合因陋就簡的因。

菩薩畏因,凡夫畏果。智者解決問題,永遠從因上下手。

因為你善業不夠,因為你資糧不足,因為你不希求解脫,因為你不渴慕涅盤,因為你真實的想法不是那麼如你所說的一般那麼想去極樂世界……

解決辦法很簡單:

先去三皈五戒,好好學戒,修十善業。

懺悔自己往昔的過錯,多修布施,尤其多修法布施。

一個簡單的道理能給別人講明白,就給自己掙來一點點智慧的資糧……

自己的因緣具足了,不用你去找善知識,善知識會來找你!

回到憨山大師費閑歌中一句話

修行容易遇師難, 不遇明師總是閑。
自作聰明空費力, 盲修瞎煉也徒然。

明師是修行的關鍵,得遇明師,尚且不敢保證正道修行,

何況自己悶頭瞎練……


謝末學邀: 1.看哪些必要書籍? 4.找不到善知識怎麼辦?

這兩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問題,末世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有些是本身就是心術不正,有些自己本身有邪見而不自知,以盲導盲,還有些根本對凈土法門一竅不通,對於佛法亦未通達,亂用其他宗派的思想解讀凈土,唯誤人而已。

和你上學時候一樣,你要讀書,要不跟著老師學,再次點,好歹也要跟著學霸學嘛,你跟著一群學渣學,不怕被帶溝里啊?

你要學凈土,歷代凈宗祖師的文章,把它過一遍,比你上來問千次強。還要跑知乎里找善知識?

2.念佛是總覺得不耐煩怎麼辦? 3.應該用都攝六根的方法,還是一邊念一邊觀想?

不耐煩一是方法沒對,二是功夫沒到家。念佛以持名念佛為最方便,最易下手。而持名念佛,以為口念耳聞心聽為主,不加觀想。若加觀想即是一心二用了,不易攝心。

念佛時專註在佛號上,逐漸攝心,煩惱減少,身心輕安,此時會有越念越想念之感,不存在不耐煩的問題。所以還是要在方法和功夫上下苦功。

既然學凈土法門,就要踏踏實實,老老實實一步步來,不要好高騖遠,念佛是一輩子的事,行門上,是需一門深入的。所以要一要信心堅定,二要沉得住氣。不要念了幾年,覺得好像沒效果,就輕易改換門庭,或者修行中出現任何問題,就喪失信心。


蓮友您好,從您的提問可以判斷您是凈土法門的初學者,現就您的問題逐一回答如下。

1.看哪些必要書籍???比如凈土五經,印祖文鈔等,除了這些還有什麼好的推薦??

答:您這裡提到了,凈土五經,印祖文鈔,都是必讀內容,尤其印祖文鈔被譽為「小藏經」,是凈業行人之暗夜明燈,慈海舟航。故不可不仔細閱讀。值得一提的是,《無量壽經》一定要讀誦原譯本,即康僧鎧大師所譯之《佛說無量壽經》,印祖所親自選定的也是這一譯本。此外作為凈業行人還應閱讀《龍舒凈土文》,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蕅益大師《彌陀經要解》,道綽大師《安樂集》以及《西方確指》,《念佛鏡》等等。每個人根機不同,選擇適合自己的就好。目的在於,深明教理,樹立正知正見,生髮真實信願,並落實於行。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

2.念佛是總覺得不耐煩怎麼辦??????

答:這是初學者的普遍問題,根源在於信願力薄弱,沒有把解脫生死作為人生的頭等大事。應當多讀凈土宗祖師開示,有真信,才會有切願,真信切願即有,何愁不能力行?此即非信不足以起願,非願不足以導行,非行不足以證所信,滿所願。

3.應該用都攝六根的方法,還是一邊念一邊觀想???

答:印祖言「境細心粗,觀難成就」,善導大師云:「上來雖說定散二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因此末世凡夫,應該專一持名。

4.找不到善知識怎麼辦?????????????

答:善知識可遇不可求。印光大師非常重視「以古為師」, 現引開示如下:

吾信仰佛祖,以古為師。豈不如親近今時知識之為愈乎。(增廣文鈔《復永嘉某居士書一》)

以古為師,力修凈業。較參叩知識,更加真切矣。(增廣文鈔《與徐福賢女士書》)

現今法弱魔強,良師善友最不易得。直須上友古人,以古為師。(中略)庶取法有地,墮魔無由矣。(增廣文鈔卷四《示某比丘尼(繫世家婦出家者 代友人作)》)

吾人當以諸佛諸祖為師。(文鈔續編卷上《復濟善大師書》)

汝已受戒,已有文鈔,嘉言錄,依之修持,便可不負此生,又何必要訪道於明師乎。須知佛法,猶如大海,誰能一蹋到底,一口吸盡。但肯依信願行之念佛法門,決定可以仗佛慈力,帶業往生。(文鈔續編卷上《復李自初居士書》)

今之知識各有所宗,汝且熟閱凈土各書,以古為師,庶不致迷。若親近時髦知識,或有迷而不知其迷者。(文鈔三編卷一《復慧清居士書 》)

當尚友古人,及常閱文鈔,嘉言錄,安士書等,以為師保。(文鈔三編卷一《復寧德晉居士書二》)

此外,當今專弘凈土宗的法師中,建議多聽東林祖庭方丈「大安法師」的講法錄音或者視頻。祝蓮友道業日增,凡惑日減,他日俯謝娑婆,高預海會,何幸逾此?南無阿彌陀佛!


修法懶惰者,請看:對治之法,初當生慶幸心;謂:「我何幸.得此人身,離於邪業,解脫病患,又遇明師,聽聞正法.良緣妙會,難能可貴;如彼盲龜,飄於大海而觸獨木;如彼細沙,撒於空中,偶過針孔;宜自珍重,努力修證;豈可任其熟溜,虛度此生!」又當思維:「我今何幸,未遇王難,未遭奇禍,未投外道,未缺五官,自當如何珍此寸陰,勝彼尺璧,刻刻提撕,時時警醒,豈可任彼熟溜,毀我定慧!」

次當生念恩心,謂:「我何幸,父母教之,恩師導之,益友勸之,親屬從之,施豐助之,十方諸佛護念之,天龍八部庇佑之,山神土地扶持之,存沒善信渴望之;若不自成證,任彼熟溜,則自甘拋棄,辜負深恩,何顏以對彼等乎?」

次當生閑緩心,儒家日:「欲速則不達。」禪家曰:「著什麼死急?」密勒祖師日:「緩緩修時快快到。」未專修以前,固當生迫切心以起修;既修以後,則當生閑緩心,以溫養。閑則靜觀其熟,緩則豁免其溜;閑則心定,雖熟不溜;緩則氣和,溜亦易防。

次當生難得心,謂:「我何幸,所遇佛法,皆極珍貴;我祖文佛,及諸大士,歷代祖師,或遠涉山川,或長拋妻子,或魔妖阻折,或嚴師磨難,或捨身命,或歷多劫,析皮為紙,刺血為墨,換來勝法,一語半偈,皆屬難得;今既輕易得之,豈可輕易失之!」如是感激涕零,透於肺腑,誓不一字或溜、半句或滑,務令字字入耳,句句銘心;諸佛聞而歡喜,天人聞而起敬,幽靈聞而超脫,魔鬼聞而戰慄,方可以報佛恩、報法恩也。

次當生希求心,謂:「彼世人為學,冀封萬戶;為卒,冀長三軍;為商,冀富齊陶朱;為工,冀巧等公輸。今我學佛,當圖二利,必得六通、十力,以度四生、三有;拋棄世間名利,受盡俗人訕笑,成失業漢,作寄生蟲;苟不策勵功行,剋期取證,何以滌此羞愧?」故當力除熟溜,務令心口相應,隨義作觀,絲絲入扣,著著得力,針針見血,日新月異,鞭辟入裡,以求佛果,而度六道。

次當生反省心,謂:「我所誦,曾心維否?或為懺文,與四力相應否?或為讚詞,與義理相應否?或為啟白,與菩提心相應否?或為迴向,與大悲心相應否?何故同一警句,有時誦之而垂淚,有時誦之若無聞?何故同一緣境,有時靈感昭彰,有時如常錯過?獅子博虎,亦用全力,搏兔亦用全力;我之所修,無分鉅細,已用全力否?上座曾抖擻精神乎?下座曾保任羹牆乎?何以初修曾見瑞相,久修反無效驗耶?」如上輾轉內訟,則彼熟溜,無由生矣。


提主問到的是怎麼修,但是具體問題里很多卻是怎麼學,不過也對,修學本是一體。

修學凈土宗,有一類人只需知道念佛就可以,什麼書都不用看,什麼問題也不需要有,只一句「阿彌陀佛」或者「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修行成功,比如民國諦閑法師的那個鍋漏匠徒弟,比如最近很火的海賢老和尚,《凈土聖賢錄》裡面也有很多類似的例子,所以說凈土宗怎麼修,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別有那麼多的問題,連續不斷的念佛,這樣修,肯定不會有問題。以上兩個例子如果不夠,《凈土聖賢錄》裡面的例子也足夠告訴一個人應該怎麼修了。

問題是,知乎上這些人,怎麼比得了鍋漏匠那些不識字,不懷疑的人呢,那都是成佛的根器,所以學還是非常重要的:

相關書籍:首先聲明,《凈土五經》不建議直接去讀去理解,這對於理論基礎不是非常深厚的人簡直就是毒藥,如果要讀,一定要看相關註解、講解,比如凈空法師、大安法師等等,已經很多著名的高僧大德對於經文的註解都可以信,但一定不能相信自己的理解,這是佛教修行最重要的。

以下經書可以去弘化社結緣:

《凈土聖賢錄》

《印光法師文鈔全集》

《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

《龍舒凈土文》(南宋 王日休)

《西歸直指》(周安士 《安士全書》系列之一)》

《彌陀要解》(藕益大師)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界詮法師)

凈宗初祖廬山慧遠大師文鈔

凈宗二祖光明善導大師觀經疏

凈宗八祖蓮池大師凈土集

凈宗九祖靈峰蕅益大師凈土集

凈宗十祖行策大師凈土集

凈宗十一祖省庵大師遺著

凈宗十二祖徹悟大師語錄

精選一下的話:《西方確指》《龍舒凈土文》《彌陀要解》《印光法師文鈔菁華錄》《印光法師文鈔嘉言錄》;

還有些比如《觀無量壽佛經》裡面的凈業三福,是凈土宗修行根本,凈空法師有詳細講解:

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學《弟子規》,建議以台灣蔡禮旭老師講解的為準;
  • 慈心不殺:建議看《蓮池大師戒殺放生圖說》,印光大師的《上海救國息災法會》;
  • 修十善業:《十善業道經》了,建議看凈空法師的講解;
  • 受持三歸:以學習三皈依傳授為準,很多法師都有這方面的開始,網上資料也很多;
  • 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南山律在家備覽》《梵網經菩薩戒本》《在家律學》
  • 發菩提心:信佛念佛就是發菩提心,發不出來菩提心念佛效果差很多,就像題主問的念佛不耐煩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吧。實在不行多讀多誦《普賢菩薩行願品》,這方面深圳弘法寺專修《普賢菩薩行願品》,最重要的問題是修凈土宗的最終目標究竟是什麼?要修什麼?這個問題的就是是否發菩提心的檢驗。有些人修行凈土宗十年、二十年然後去修別的宗派了,去修行道教了,究其根本,就是不知道自己修行的目的是什麼?唯有此處是檢驗是否真佛子的唯一標準。
  • 深信因果:普通的因果報應、三世因果只是普通的因果,甚深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 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三學、六度、十大願望;

念佛不耐煩:這個原因主要是念得少,心性浮躁,行話「業障重」,理論上應該先讀三年《地藏經》消業障,實際上讀其他經典配合念佛,每日不間斷,時間長了就好了,這個是功夫,需要不間斷的磨練練習,做不了假的。就像練武術一樣,只會招式那是花架子,功夫需要不停地鍛煉才行。當然前文說的,如果能發出廣度一切眾生的心愿,能發出成佛的心愿,那麼這個問題很容易解決。

念佛方法:

隨便念,怎麼念都行,即便是被人病垢的「口念彌陀心散亂」,能這樣連續不斷的年也是好的。走路的時候「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間斷,刷牙的時候「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間斷,咀嚼食物的時候「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間斷,等等等,愛念佛一定要勝過愛看手機。這樣不計較其他任何事情,只是念佛。

計數念佛,用或不用計數器、念珠,然後定課每天念多少聲佛號,再配合上面的方法;

印光大師的十念法

至於是都攝六根、還是觀想、觀像,觀想觀像都是為了都攝六根,念佛年多了自然就能做的都攝六根了,否則越念越煩。

找不到善知識:上面凈土宗歷代祖師都是善知識,真想找善知識就自己去找吧,畢竟要符合自己的口味才是善知識,否則即便是佛陀在世也是沒有任何用處的。總之一句話,我見過的善知識沒有會貶低誹謗別人的。「自贊毀他」乃是菩薩戒根本大戒,不通懺悔。

歡迎參與我的知乎live : https://www.zhihu.com/lives/855799142860091392


1.一定要對凈土宗有真正的理解,不要浮於表面認為單純念佛號就是大乘凈土宗,念佛禪的方法其實是外道小乘的方式。也不要認為自己願意就可以,那只是嘴上願意,如果你發自內心真正願意的話,晚上睡覺就可以證到極樂世界,要知道一切相皆是由心而生,如果你不可以,說明願力信心並沒有你自己想像的那麼身後。在以下三個問題的回答里給了很具體的修行方式。

凈土宗依哪一派修行,往生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077002/answer/174210002?utm_source=qqutm_medium=social

我的知乎回答:凈土宗依哪一派修行,往生比較有把握? 對於凈土宗修行的問題:主要有三大類別,可以把您自…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355318/answer/174195651?utm_source=qqutm_medium=social

我的知乎回答:如何實修凈土宗?是否有次第?如何才能念好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怎樣修凈土宗才能保證臨終之時得以往生極樂國?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142759/answer/174504022?utm_source=qqutm_medium=social

2.念佛不耐煩,那是因為把佛號當做石頭念,要知道彌陀的意思是慈悲,另外建議看看alcoo的念佛圓通章的動畫裡面描述的念佛。

3.如果你的意根已經攝住了,拿什麼去想?到底什麼是攝?這點說明您需要系統嚴謹的學習佛教理論,不把概念搞清楚,嚴格界定,修行會變成一種自我想像。

----------------------------------------------------------------------------------------------

歡迎對修行充滿興趣的師兄們加入打坐答疑群462560166思維本體學禪修原理析要群341628566,以後會進行系統的學習和解疑。


1.看過很多本,不如看透一本,看透一本再來看下一本。
一本如果都看不下去,何況很多本?

2.念佛念著念著就不耐煩了,此不耐煩非從念佛來,非從不念佛來,非因緣非自然,覺所覺眚。
本來無一物,汝妄覺之前念佛念的很耐煩,而後對立生出一個不耐煩。
然後上上知乎,打打閑岔,不耐煩沒了,繼續老實念佛。
此不耐煩不因汝上知乎而無,不因汝念佛而有。本自無生,以其無生,故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一念二念念念……

何有一念?哪來的不耐煩?

3.何二何別?六根在眼名見,在耳名聞……於心六根歸一。

4.
佛子住持,無上僧寶。
海納百川,皆為水流。
天地不仁,高陽普照。
驚弓之鳥,迷中倍人。
哪個不是大善知識?


其實你這些問題,就是一個問題。就是不會修凈土法門,又沒人教你。你可以到寺廟裡請出家師指導你修學佛法。凈宗寺廟很多。你到寺廟的流通處,提出想修學佛法,就會有人給你安排師父的。不要自己盲修,更不能靠打聽去修學佛法。


只求往生極樂凈土的話,很簡單。

玄奘法師翻譯的《稱讚凈土佛攝受經》,願意往生就必定往生了。

1凈土法師的話,推薦善導大師。

234問題不知道你想要什麼,求打坐功夫的話,不了解。

往生很簡單,很多人說得太難了,佛說值無量壽經者都能得度,有人說要功夫到位要如何如何,你聽誰的。

第一的法什麼那位師兄,比我慢心還重,還有逗哏的。看上去好像很有道理,但跟善導大師講的嚴重衝突,想想你皈依的是誰,信誰自己選吧。


複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生清凈佛剎。何等為十。

一者 成就於戒 無缺無雜。戒無點污。戒得清凈

二者 為一切有情心得平等

三者 以能成就廣大善根

四者 於利養名稱恭敬讚歎。心常舍離 無所染著

五者 得清凈信 心無疑惑

六者 常修精進 離懈怠心

七者 能入寂定 無散亂心

八者 能得多聞 而無惡慧

九者 成就利智 非鈍根性

十者 有慈悲性 無損害心

止蓋菩薩白佛言。

世尊。於此十法。為要具足方始得生。若有闕者能得生不。

佛言。

善男子。若有菩薩。成就一法得無缺減。無少違犯鮮白清凈。彼諸菩薩即得具足成就十法。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生清凈佛剎。


怎麼修,得有人帶你進門才行!

找一個正規的出家人指導入門,怎麼不比你自己看書看個一知半解強得多?


第十八十念必生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第三十四聞名得忍願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

註: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自己要仔細辨別!!!

你告訴我凈土法門難不難???你說你能不能往生極樂???


以你的至誠心念佛,以對佛的無上信仰念佛,這就是一念頓超。

那麼如果做不到,那就在生活中,起心動念為大家,念念心起為大家,對,行為上看,最低就是雷鋒的標準,念佛發心為大家。

那麼如果還有困難,那就加上持戒,五戒十善。

還沒把握,再加上多讀經,多聽經吧,增長信心。

你有那麼多煩惱,就有那麼多法門對治。

嗯,所以最上乘者,只說一心。


1.看哪些必要書籍???比如凈土五經,印祖文鈔等,除了這些還有什麼好的推薦??

這些書你能看進去已經跟了不起了,其他的比如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也非常值得看。

2.念佛是總覺得不耐煩怎麼辦??????

沒耐心很正常,念出利益,念出法喜動力就會大很多。

3.應該用都攝六根的方法,還是一邊念一邊觀想???

印光法師教的印光大師十念法就是很可行的念佛法門。

4.找不到善知識怎麼辦?????????????

末法時代,找不到善知識,就以戒為師唄,


六祖壇經中,有刺史問慧能曰:弟子常見僧俗。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請和尚說。得生彼否。願為破疑。

師言。使君善聽。惠能與說。

世尊在舍衛城中。說西方引化。經文。分明。去此不遠。若論相說。里數。有十萬八千。即身中十惡八邪。便是說遠。

說遠為其下根。說近為其上智。

人有兩種。法無兩般。迷悟有殊。見有遲疾。

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凈其心。

所以佛言。隨其心凈即佛土凈。

使君東方人。但心凈即無罪。

雖西方人。心不凈亦有愆。

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

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

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凈土。願東願西。悟人在處一般。所以佛言。隨所住處恆安樂。

使君心地但無不善。西方去此不遙。若懷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難到。

今勸善知識。先除十惡。即行十萬。後除八邪。乃過八千。

念念見性。常行平直。到如彈指。便睹彌陀。使君但行十善。何須更願往生。

不斷十惡之心。何佛即來迎請。若悟無生頓法。見西方只在剎那。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

慈悲即是觀音。喜舍名為勢至。能凈即釋迦。平直即彌陀。人我是須彌。貪慾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嗔是地獄。愚痴是畜生。

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須彌倒。去貪慾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毒害除魚龍絕。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凈。能破六欲諸天。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銷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頌曰

心平何勞持戒  行直何用修禪

恩則孝養父母  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  忍則眾惡無諠

若能鑽木出火  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  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  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  成道非由施錢

菩提只向心覓  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  西方只在目前 

「佛教以般若智立根本,以究竟義破無明,無明熄滅,則輪迴本自涅槃,煩惱熄滅,諸苦當下即極樂世界。」


從西域凈土信仰到中原凈土宗的轉變

[ 作者: 李進新、張敬全 來自:佛教在線 已閱:2919 時間:2009-11-14 錄入:wangwencui

2009年11月14日 佛學研究網

一.凈土信仰的歷史淵源

凈土即佛國,全稱清凈土、清凈國土、清凈佛剎、佛剎等等,凈土思想的最初萌芽可追溯到印度原始佛教時期,成熟於印度大乘佛教時期。佛教中有多種凈土,一佛一凈土,凈土信仰是指相信某一佛國凈土真實不虛,無尚莊嚴,發願往生其凈土,並以實際行動,諸如通過觀想念佛、實相念佛、持名念佛等形式來實踐其信仰。本文專指彌勒凈土和彌陀凈土,彌陀信仰傳入中原後形成凈土宗,凈土宗是指佛教由印度經西域傳入中原後在原有凈土信仰的基礎上一心專信彌陀凈土,稱念其名號以求死後往生其凈土,並經慧遠、曇鸞、道綽、善導等高僧大德的教相判釋,全力弘法,伴隨其在社會上產生影響的同時逐漸形成的佛教宗派。

1.彌勒信仰的歷史淵源

彌勒,漢語音譯梅怛麗耶、彌帝隸、梅低梨、梅怛麗、每怛哩、昧怛履曳等多種形式,意譯慈氏。梵語Maitreya,巴利語Metteya,犍陀羅語Matrya,吐火羅語Metrak,回鶻語Maitrisimit。從語源學和語義學的角度考察,彌勒這一詞語吸收了更為古老的波斯神話、阿契美尼德王朝時期的國教查拉圖斯特拉教(希臘語「瑣羅亞斯德教」,漢譯「祆教)與古代印度神話及吠陀文化。波斯的太陽神、光明之神密陀羅與印度的太陽、光明之神密多羅同為一個詞「Mitra」;波斯語的「慈愛」與《奧義書》的「慈氏」亦同為一個詞「Maitri」。它們與梵文的彌勒(Maitreya)、犍陀羅語的彌勒Matraya不僅在詞音上極為近似,而且在語義上也基本相同。由此可見,彌勒吸收了上古波斯和印度對太陽、光明之神崇拜的原型,彌勒的文化原型的確深深植根於上古波斯、印度兩國主流文化的土壤之中。

2.彌陀信仰的歷史淵源

與彌勒及其兜率凈土相比,彌陀及其西方極樂世界的凈土思想形成的似乎要晚一些。彌陀,中國六朝時意譯為「無量壽」,唐代時音譯為「阿彌陀」。彌陀,為阿彌陀(Amita)之略稱,漢文音譯阿彌多、阿彌跢、阿彌多婆等。「阿」為梵音之首字,一切音聲,一切文字皆不離「阿」。「阿」的意譯為「無」,古代印度認為就語言文字而言,「阿」為萬物之根源,諸法之本體。「彌陀」意為「量」,因為阿彌陀具有太陽、光明之神密陀羅的原型,所以,又譯為「無量光」,並有12光佛之稱。可見,阿彌陀這一語義與彌勒似有同源性。然而,阿彌陀還有其它兩個意思:一為無量壽;一為甘露。此二義系後世附加上去的,一則謂其有無限之生命,即徹底脫離輪迴苦海,永無生死;二則謂其以「甘露」滋潤苦海芸芸眾生之心靈,使其枯竭生命達到永恆,即擺脫生死此岸,永拔三界。從語源學和語義學的角度考察,彌陀同樣可以追溯到上古波斯與印度的太陽神和光明之神密陀羅(Mitra)和密多羅。

二.西域佛教中的凈土信仰

1.西域的彌勒信仰

西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西域系指陽關、玉門關以西的地區,包括今新疆和中亞、西亞、北非、東歐、南亞等地;狹義的西域系指天上南北,大體上相當於今日的新疆。本文所指狹義之西域。

從考古實物材料來看,彌勒及其兜率天凈土的信仰興起於公元一世紀印度的貴霜王朝迦膩色迦王統治時期。從貴霜王朝的都城犍陀羅出現的佛像浮雕以及位於恆河中游西北部貴霜王朝的領地秣菟羅出現的2世紀初製作的佛陀像、菩薩像(主要是彌勒像)及佛陀故事浮雕的生平事迹、彌勒與過去佛等來看,彌勒信仰體系應該於公元2世紀就已經形成,之後伴隨著佛教東傳的潮流進入我國西域地區,並在廣闊的西域大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今天,根據對吐火羅文、粟特文、于闐文、回鶻文以及西域豐富的佛教遺存的考察,可知彌勒信仰曾在西域傳布很廣。其中通過對於闐文文獻的考察,季羨林認為,有關彌勒信仰的書共分兩大類:一類是Maitrya—samiti,我譯為《彌勒會見記》;一類是Maitreyavy—akarana,譯為《彌勒授記經》……。《彌勒會見記》與《彌勒授記經》二者內容基本相同,但又有區別。」[1]Maitreya—samiti基本上屬於小乘範圍,而Maitreyavy—akarana是一本則大小乘雜糅。另外在考古發掘中發現了一些粟特文的佛教文獻,其中就有粟特文的《彌勒會見記》。由此可知:彌勒信仰在西域境內絲綢之路的南道曾經是流行的。

彌勒信仰在絲綢之路北道的傳布主要集中在龜茲、焉耆以及高昌。龜茲是西域佛教石窟數量最多最集中的地區,主要有克孜爾石窟、庫木吐拉石窟、克孜爾尕哈石窟、阿艾石窟等。

首先來談克孜爾石窟,根據《克孜爾石窟內容總錄》的介紹,克孜爾石窟現在正式編號的洞窟為236個,其中能夠辨認出繪有彌勒菩薩的石窟17個,分別是:第14、17、27、38、77、91、97、100、110、114、135、155、163、171、179、196、224窟等,其中114窟含有大乘佛教的內容,另外關於彌陀信仰的圖像在克孜爾石窟中似乎從未見到。以下選取幾個洞窟做一簡單介紹:

14號窟(平面方形,縱券頂):「(主室)南壁中部是門道。西側壁中上部殘存一身立佛和一身天人。東側壁殘損。門道上方半圓端面繪彌勒菩薩兜率天宮說法圖,壁畫大部分殘失。畫幅下方繪一列平行四邊形紋和一列卷草紋。」[2]

38號窟(中心柱窟):「(主室)東壁中部是門道,門道兩側彼大部分殘損。……門道上方半圓端面繪彌勒菩薩兜率天宮說法,有一部分壁畫被揭取。券頂中脊繪天相圖,從西至東依次為:月天、立佛、風神、金翅鳥、立佛、風神、日天。」[3]

根據克孜爾石窟中發現的梵文殘卷,季羨林認為,經卷中菩薩有很多,但是寫出來的卻只有彌勒一個,且Maitreya這個詞五次出現。可見彌勒在眾菩薩中地位之崇高,也可見彌勒信仰在龜茲流行的情況。

庫木吐拉石窟晚於克孜爾石窟,繪有彌勒說法圖的洞窟有第43、46號等窟。如43號窟(中心柱窟):「窟門上壁畫彌勒說法圖,惜已殘破。但從聞法諸天的形象來看,都是用十分細的線條畫出人物的眉目,衣著和褶紋,線條勁健有力,似使用了鐵線描法」。[4]

46號窟(中心柱窟):「中心柱正壁開龕,龕上壁面畫有聞法諸天。在窟門上壁畫有彌勒說法圖……」[5]克孜爾尕哈石窟的14號窟也繪有彌勒說法的場面。

位於焉耆的七個星石窟第8窟繪有彌勒兜率說法圖,季羨林對吐火羅文A殘卷的研究認為,焉耆地區彌勒信仰最著名的吐火羅文A的著作是《彌勒會見記劇本》,此劇長達27幕,可謂是世界文學史上最長的劇本之一。一種屬於信仰的思想,能以劇本的形式形象鮮活的展現出來,可見該信仰的世俗化與大眾化趨勢。古代高昌的北庭寺的E204洞龕內有「彌勒上生經變圖局部」,繪於經變圖中央。另外,1959年哈密市脫米爾提大隊(今哈密市天山區板房溝鄉)巴什托拉出土了回鶻文《彌勒會見記》586葉。這說明彌勒信仰在該地區曾經是盛行的。

2.西域的彌陀信仰

凈土宗產生以後,凈土宗的信徒根據佛經在各處石窟、寺廟繪製了佛國凈土的圖畫,即經變畫。在西域與彌陀信仰有關的石窟壁畫出現在晚期的石窟中,即安西大都護府時期及其以後,如庫木吐拉石窟第16、14窟,高昌的柏孜克里克石窟17、20號窟以及上個世紀末發現的阿艾石窟等都繪有西方凈土經變畫,這都是中原凈土宗興起後回傳至西域的。

從吐魯番出土漢文文獻看,在唐代,吐魯番諸地的凈土宗信仰已相當流行。回鶻入居這裡後,也自然地受到了這一信仰的影響,故「凈土三經」都被譯成了回鶻文。另外,在於闐地區和敦煌發現的于闐語佛教文獻中,與彌陀信仰有關的佛典有《佛說阿彌陀經》、《無量壽經》等,這說明彌陀信仰曾經流行於該地區。

從佛教經典的翻譯和高僧的活動來看,西域高僧安世高、支婁迦讖、支謙、竺法護、鳩摩羅什、康僧鎧、畺良耶舍、沮渠京聲等先後譯出與彌勒、彌陀信仰相關的多部經典。

古代西域之佛教,于闐、高昌地區以大乘為主,而龜茲、焉耆地區以小乘為主。大乘佛教影響了周邊的小乘佛教,突出例證是在龜茲克孜爾石窟繪畫中滲進了大乘的內容,如114窟彌勒繪畫位置以及裝束、姿勢的變化得以說明。同樣,小乘佛教也影響了周邊的大乘佛教,最為突出的例證就是在龜茲——焉耆一帶盛行的彌勒信仰也為回鶻人所繼承。可見,彌勒信仰靈活地貫穿於西域大乘與小乘佛教中,廣泛盛行於西域各地。彌勒信仰在西域的傳播一直保持著繁盛的趨勢,直到佛教完全退出西域為止。彌勒信仰在西域的廣泛傳布,勢必隨佛教東漸之勢一起進入中原,在中原形成影響。

三、凈土信仰向中原凈土宗的轉變

1、中原的彌勒信仰

自從彌勒信仰傳入中原以來,南朝文人士大夫多用文學、繪畫的方式盛讚彌勒、宣揚彌勒信仰,如宋明帝的《龍華誓願文》,齊竟陵王的《龍華會記》,齊周顒的《京師諸道造彌勒像三會記》,齊沈約的《彌勒贊》。在北朝,彌勒信仰更多的是以造像形式表現的,據日本學者佐藤智永在他的《北朝造像銘考》中,列舉了雲岡、龍門、鞏縣諸石窟和傳世的金、銅像的類別數字,其中,有關釋迦、彌勒、阿彌陀佛(無量壽)及觀世音四尊像有紀年的數字如下:

名稱

數量

時間

釋迦

北 魏

103

111

15

64

東魏和北齊

46

36

17

94

西魏和北周

29

3

1

13

總 計

178

150

33

171

其中觀世音造像在北魏分裂後急劇增加,這一點值得注意。這些資料均表明在北朝時期彌勒信仰曾經廣為盛行。在中原,彌勒信仰始於兩晉,至南北朝時達到極盛。究其原因,約略可知這與彌勒信仰自身所具有的特點、生於亂世之下民眾的心理需要以及道安等高僧大德的大力倡導和最高統治者對彌勒救世主思想的青睞是分不開的。

2、中原彌勒信仰的衰落與彌陀信仰的興起——凈土宗的形成

據相關數據顯示,彌勒信仰在隋朝時開始衰落,彌陀信仰日益興起,觀世音信仰依舊盛行。據「北朝至隋唐時無紀年造像之中,彌勒為22例;阿彌陀佛127例;無量壽9例;釋迦牟尼佛42例;觀音147例。隋唐時紀年造像,阿彌陀佛147例;彌勒15例;釋迦牟尼佛11例;觀世音53例,同時又有盧舍那、多寶佛、藥師等多種題材的出現。」[6]

彌勒信仰中「彌勒即將出世」的預言,可以為最高統治者服務,神化其身份,以彌勒的化身自居,也可以被民間的農民起義者利用。在北魏末年,就有沙門法慶領導的大乘起義,口號是「新佛出世,除去舊魔」。北魏宣武帝延昌四年(515年)九月,「沙門法慶聚眾反於冀州,殺阜城令,自稱大乘」。同年九月被鎮壓。第二年,大乘餘眾又突襲瀛州城,衝進州衙,很快又被鎮壓。在隋朝短短的三十多年中,以「彌勒出世」號召的農民起義就有三次。連續不斷的彌勒教派起義,直接威脅著封建王朝的統治,引起統治者的不安和警惕,開始禁止彌勒教派。每次起義失敗後,都有數以千人被連坐,這使彌勒信仰逐漸走向衰落。

阿彌陀凈土信仰的經典早在漢魏之際就已傳入中國內地,在東晉慧遠僧團的影響下,到南北朝時又經曇鸞的大力倡導,再加之早已盛行的觀世音信仰的助推,使彌陀信仰開始盛行起來逐步走向成熟直到凈土宗的建立。

據上文相關資料的分析,彌勒信仰與彌陀信仰均在漢魏之時傳入中原,彌勒信仰受西域彌勒信仰盛行之勢的影響率先在中原盛行起來,於南北朝時期達於極盛。北朝後期至隋出現了彌勒信仰的衰落,而彌陀信仰在彌勒信仰走向衰落的同時逐步在中原大地盛行起來。這是歷史的巧合,還是有其內在的原因?筆者以為,作為中國佛教凈土信仰中最為龐大的兩個流派——彌勒凈土信仰與彌陀凈土信仰,一者的衰退,另一者的興起、盛行,兩者的變化態勢必有其原因所在,本文以下做出分析。

其一,從當時的社會政治環境來看,彌勒信仰固然有最高統治者的親睞之處,但是同時它又具有對統治者極為不利的一面,農民起義領袖多以「彌勒出世」為口號,領導農民起來起義反抗。但是起義的結果往往是被統治者血腥鎮壓,這一點可從北魏至隋唐的多次農民起義的慘敗結局中得知。屢次起義屢次被鎮壓,對統治者而言,必然明文禁止彌勒教派,對彌勒信仰保持警惕;對下層民眾而言,每次的血腥鎮壓都有上千人被連坐,使他們對彌勒信仰心有餘悸,敬而遠之。彌勒信仰在中原的正常發展受到影響,日益走向衰落。儘管在唐武周時期,武則天以彌勒佛降世臨凡自居,並冠之於尊號之首,使彌勒信仰短時內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復興。但是,彌勒信仰還是擺脫不了日益衰落的趨勢。彌陀信仰不具有彌勒信仰「未來佛」的內容,對於統治者和下層民眾都沒有上述顧慮。

其二,從高僧大德的弘法而言,彌勒信仰缺乏高僧大德的教相判釋,繼承創新。東晉高僧道安大師弘揚彌勒凈土並與弟子發願往生兜率凈土,但在當時還沒有宗派之分,彌勒凈土與彌陀凈土是兩種不同的凈土,僅此而已,並沒有優劣之分。據《高僧傳·曇戒傳》說:「後篤疾,常誦彌勒佛號不輟口,弟子智生侍疾,問何不願生贍養,戒曰:『吾與和尚等八人,同願生兜率。和尚及道願等皆已往生,吾未得去,是故有願耳。』」[7]依此說明曇戒沒信彌陀,只是因為他與道安和尚等人有約在先,不願爽約而已,僅此而已,並無兩種凈土何者優劣的問題。所以,道安的高足弟子慧遠在當時沒有信仰彌勒,並不算離經叛道。但是,從慧遠之後,經曇鸞、道綽等人的弘法判教,彌陀信仰與彌勒信仰有了高下、優劣之別。特別是唐朝時,出現了圍繞兩種凈土展開的爭論。爭論的陣容很壯觀,包括法相唯識宗、天台宗、凈土宗、密宗等中國佛教諸宗派,玄奘、窺基、道綽、善導、迦才、懷感、元曉、慧果等高僧參與了這一爭論。特別是窺基作為一位著名的彌勒信仰者,他不去宣揚彌勒凈土,卻宣揚彌陀凈土之優勝,很引人注目。這場爭論的雙方,皆以經典為依據,各執一詞。總體而言,彌陀信徒一方採取了攻勢,咄咄逼人;彌勒信徒一方處於守勢,反駁聲勢不足,軟弱無力。爭論雖未使彌勒凈土信仰就此衰萎,但是也嚴重限制了彌勒凈土信仰的傳播。

其三,從佛教自身而言,過分強調彌勒信仰中的下生信仰使它失去了可靠信仰根基。「彌勒出世」被統治者與農民起義領導者的多次濫用後,給社會帶來的不是和諧與幸福,而是一次次災難。這有違精神信仰的終極目標。而此時,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信仰正悄然興起,日益盛行。以致於彌勒信徒偽造經典,將觀世音拉入彌勒經典當中,已經不是純正的彌勒信仰。而彌陀信仰的經典中本來就包含有觀世音信仰的內容,觀世音信仰在凈土宗形成之前早已在中原盛行。隨著彌勒信仰的逐漸衰落,佛以菩薩重,本來就有彌陀經典依據的觀世音信仰助推著彌陀凈土信仰日益走向成熟。

其四,從佛教經西域東漸中原的歷史來看,小乘佛教曾在西域流行甚廣,傳至中原遠不及大乘佛教在中原的影響,大乘佛教更能與中原的傳統文化相調和適應。在隋唐之際,中原大乘佛教在南北朝佛教的基礎上完成了中國化過程,中原佛教諸宗包括凈土宗確也形成於南朝和北朝佛教的揚棄之上。隋唐時期,彌陀凈土信仰隨著大乘佛教中國化過程的完成而日漸興盛。唐玄宗禁斷彌勒教後,彌勒信仰降為一般佛菩薩崇拜的水平,凈土信仰成為彌陀信仰一家的天下。五代時期的布袋和尚的出現樹立了完全中國化的彌勒形象,它改變了彌勒信仰的發展的原有軌跡,形成獨具特色的彌勒文化。

其五,從下層民眾的心理需要而言,中國社會在經歷了魏晉南北朝的戰亂更迭後至隋唐趨於穩定,亂世期盼彌勒下世改變現實,建立人間佛國的信仰已經不符合民眾的心理需要,而關注後世歸宿的彌陀信仰更能滿足盛世時期民眾的心理需要。唐朝時期出現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使多數下層民眾都能安身立命、安居樂業,社會矛盾趨於緩和,民眾的心理需要自然趨向於關注後世的歸宿問題,彌陀信仰中的西方極樂世界所具有的強大吸引力滿足了這一需要。

其六,從語源學和語義學的角度分析可知,彌勒與彌陀具有同源性,且都有凈土信仰的一面。兩者經西域傳入中原後,起初,並無何者優劣的問題,當道安大師的高足慧遠信仰彌陀凈土時,並無背離師門之嫌。另外,我們可以從一些題記中看到有將彌勒信仰與彌陀信仰相混雜的情況。如「北魏神龜三年(520)翟蠻彌勒造像題記:為忘父母洛難弟造彌勒像一軀,願使王者上生天上,托生西方,侍佛左右,供養三寶。」[8]這說明,在當時有的信仰者未能準確區分二者,將之混淆。這似乎也能說明二者所具有的某種相似性。

其七,從佛教修行的角度而言,傳統的彌勒信仰要求修禪、讀經、觀像等,比較繁瑣;而彌陀信仰經過慧遠、曇鸞、道綽、善導等高僧的判教創新,使彌陀凈土信仰一改早期觀念念佛的方式,轉為以稱名念佛為主的修行手段。往生彌陀凈土的條件比起往生彌勒兜率凈土的條件更為簡便易行:「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9]使彌陀信仰既適合於目不識丁的下層民眾,又適合於學貫古今的文人墨客。

彌陀凈土信仰到唐朝高宗之時,善導大師等人為其建宗立派,中國凈土宗從此以宗教宗派的面目出現於世。凈土名「宗」,但這個宗與其它各宗不同,它根本不存在法嗣制度,既沒有師徒授受、衣缽相傳之制,也沒有「心心相印」的說法。凈土宗至善導而完全成熟,風行於天下,向東傳至日本,向西回傳至西域各地。

參考文獻

1.佛經經論:

[1][曹魏]康僧鎧譯.無量壽經[Z].大正藏.第12冊

[2][姚秦]鳩摩羅什譯.阿彌陀經[Z].大正藏.第12冊

[3][西晉]竺法護譯.彌勒下生經[Z].大正藏.第14冊

[4][姚秦]鳩摩羅什譯.彌勒下生成佛經[Z].大正藏.第14冊

[5][姚秦]鳩摩羅什譯.彌勒大成佛經[Z].大正藏.第14冊

[6][唐]玄奘 辨機原著.季羨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記[M].中華書局.2000

[7][梁]慧皎撰 湯用彤校注.高僧傳[M].中華書局.1992

2.專著類:

[1]吳平凡 朱英榮.龜茲史料[M].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1987

[2]陳揚炯.中國凈土宗通史[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信息來源:佛教在線)

??????????????????????????????????????????????????

==================================================

討論平時不念佛修行,通過臨終助念真的可以往生西方凈土嗎?

1.真的有西方凈土嗎?

答,西方凈土只是佛教徒的心識的意念,唯心凈土。西方凈土就客觀世界而言,根本不存在,西方凈土不是實體。就如基督教的天堂,只是基督徒的心識的意念,天堂不是客觀世界,天堂不是實體。你在茫茫宇宙找不到天堂,同樣,你在茫茫宇宙找不到天堂也找不到西方凈土,極樂世界。

所以,【平時不念佛修行,通過臨終助念真的可以往生西方凈土嗎?】就是一個虛假的問題。

------------------------------------------------------------------------------------------

理論依據,

1.佛法以緣起論為思想理論基礎,而緣起論的具體內容則是從「四緣」義展開引申的。緣起論是佛法的特質,是佛法區別於一切外道異執的根本標誌。它是佛法的諸法實相觀,在佛法中是最勝義。

龍樹菩薩在《回諍論》中云:「佛說空緣起,中道為一義。敬禮佛世尊,無比最勝說。」作為最勝說的緣起論,它是一切法的普遍法則,是一切法的共相本質,佛法就是以此作為立說大本。

2.當代佛學大師印順法師在《佛法概論》一書中對緣起的定義也有十分精闢的闡釋:「簡單的,可解說為『緣此故彼起』,任何事物的存在——有與生起,必有原因。『此』與『彼』,泛指因果二法。表明因果間的關係,用一「故」字。彼的所以如彼,就因為此,彼此間有著必然的『此故彼』的關係,即成為因果系。此為因緣,有彼果生,故緣起的簡單定義,即是緣此故彼起。在這『此故彼』的定義中,沒有一些絕對的東西,一切要在相對的關係下才能存在,這是佛陀觀察宇宙人生所得的結論。」

3.緣起論所講的就是一切事物的相對相關性,是對實體存在論的否定。在某種意義上說,緣起論就是關係網路存在論。緣起是法的實相,諸法實相就是緣起,緣起就是性空與無我。

4.佛法以緣起為宗,以實相為本,特別是大乘佛法是以開演諸法緣起實相宗本為唯一妙趣。大乘佛法認為眾生由於執迷二邊、生滅斷常之見,而作無明業,故有生死流轉,不知有離二邊的緣起中道存在,為此因緣佛出現於世,廣開緣起中道實相法門,顯示微妙真理,令眾生得以悟入佛之知見。佛之知見是大智慧,由此可破無明異執邊見。解脫生死以正見為因。

5.在佛教中,大小乘各宗都有各自對緣起論的一套解釋,其觀點與方法產生差異的原因,則在於對緣起法與緣生法具體內容「四緣」的分析理解上。

緣起法與緣生法的方法論,在印度佛教中,有三大派「四緣」觀。

一是一切有部派,也稱善說因部派,二是般若中觀派,三是瑜伽唯識派。

6.依唯識學角度看,一切有部有法執在,而中觀學雖然破有究竟,但非完全了義,特別是所用方法單刀直入,唯遮不表,於理則難全部相應。唯有三時了義教的唯識學在方法上有立有破,有遮有表,雙開智劍,妙斷兩邊,於理全能相應,諸法緣起中道實相得以呈現。

7.唯識學的唯識義是與緣起論本義相符順的,而且又有不共余宗的特勝處,這就是唯識義有破有立,以顯諸法實相中道為宗。

唯識義的主旨在於轉識成智、出離解脫。唯識法門是觀心修證的方法論,故它唯在因位、內在及事用上立義,唯識者就是唯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是一切法的根本依,但此識並非本體,亦非自性神我

8. 關於阿賴耶識的體相,《成唯識論》云:「阿賴耶識為斷為常?非斷非常,以恆轉故。

恆謂此識無始時來一類相續,常無間斷,是界趣生施設本故,性堅持種令不失故。

轉謂此識無始時來念念生滅,前後變異,因滅果生非常一故,可為轉識熏成種故。

恆言遮斷,轉表非常,猶如瀑流,因果法爾。

如瀑流水非斷非常,相續長時,有所漂溺;此識亦爾,從無始來生滅相續,非常非斷,漂溺有情令不出離。

又如瀑流,雖風等擊起諸波浪而流不斷;此識亦爾,雖遇眾緣起眼識等而恆相續。

又如瀑流漂水上下,魚草等物隨流不舍;此識亦爾,與內習氣外觸等法恆相隨轉。

如是法喻,意顯此識無始因果非斷常義,謂此識性無始時來剎那剎那果生因滅,果生故非斷,因滅故非常,非斷非常是緣起理,故說此識恆轉如流。」

通過如上引文可以證知,唯識學的阿賴耶識義就是唯識緣起義。

9.唯識學用種子六義釋因緣法,是對種種異執邊見的否定,同時是對萬法唯識實相中道義的肯定。

如種子的剎那滅義,是說常法實體自性不存在,因為一切有為法體都是剎那滅,這是唯識學的法體觀。

10.唯識學等無間緣的時間觀與一切有部三世實有的時間觀不同,唯識學認為時間是假施設的,如《阿毗達磨雜集論》云:「時者,謂於因果相續流轉,假立為時。何以故?由有因果相續轉故。若此因果已生已滅立過去時,此若未生立未來時,已生未滅立現在時。」

又《成唯識論述記》云:「依一念生滅,假說過、現、未,而實無有時分可得。」諸法生起,皆由識變,諸法因果及其種種分位差別如幻如化,實無自性法體可得。時間亦復如是,由於時間因果之相屬心法範疇,所以主張「唯識無境」的唯識學只講內在因果。

11.眾生由執我而有輪轉,「我」者就是迷者妄執於心之幻相。佛說十二因緣法,講的就是三世因果。所謂出世間法者,就是對時間妄執的超越。

唯識學講「唯識無境」,就是揚棄客觀空間。因為我人所覺所知的一切法,皆是識化的時間幻現的空間之相,我人的覺知無法直接與客觀空間接觸。

以時間否定空間,最後以無我性再否定時間,這就是轉依過程。

空間外在,時間內在,唯識講內在,就是從時間上進行觀行。輪迴如時輪,解脫輪迴就是超越時輪。

世間哲學有以時間為宇宙本體的,他們認為宇宙是從時間產生的,這就是時間實有論。等無間緣義體現了唯識學的時間觀,揭示了時間的奧秘。

-----------------------------------------------------------------------------------------

1.依據緣起法,西方凈土是剎那生剎那滅,所謂唯心凈土,客觀世界無西方凈土。

2.往生凈土的主體,我根本不存在,沒有一個三世不變恆常的我存在。

3.阿賴耶識就是回答輪迴主題是誰的問題!阿賴耶識不是【我】,阿賴耶識是功能,阿賴耶識不是客觀實體。阿賴耶識只是如瀑布一般延續不斷,從無始來,到無始去。阿賴耶識的如瀑布一般延續不斷,根本因就是有情大眾的貪嗔痴。

4.所謂往生,就是一個時間概念。世間哲學有以時間為宇宙本體的,他們認為宇宙是從時間產生的,這就是時間實有論。

唯識學講「唯識無境」,就是揚棄客觀空間。因為我人所覺所知的一切法,皆是識化的時間幻現的空間之相,我人的覺知無法直接與客觀空間接觸。

唯識又論【無我】,【我】只是有情的執著。唯識講內在,就是從時間上進行觀行。佛學所謂出世間法者,就是對時間妄執的超越。時間也不是客觀的存在。

5.平時不念佛修行,通過臨終助念真的可以往生西方凈土嗎?

是完全的假問題。

問題的目標,西方凈土不是客觀世界的存在。

問題的主體,【我】在佛學中不是客觀存在的,佛學中無實體的【我】。

問題的前提,【時間】在佛學中不是客觀存在的,佛學中無實體的【時間】。

所以,你問【平時不念佛修行,通過臨終助念真的可以往生西方凈土嗎?】,在佛學看來就是一個虛假的問題。


我往昔的回答若能認真看,則對於了解真正的凈土宗並不難。難的是深信因果,生出真實出離心。

南無阿彌陀佛


建議看弘願寺流通的一些書籍,在其官網也可以看到。弘願寺是以善導大師為傳承的,相信你會找到答案。南無阿彌陀佛。


淨土宗不是邪教來的嗎?


推薦閱讀:

如何看索達吉堪布在改經事件和網路皈依事件後續講《法華經》?
念佛念經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信念。劉素雲的病就是念經痊癒的。初學佛法,如何讓自己樹立信念?
不念文殊心咒,只誦聖號,可否?
如何用佛法理解事與願違?
為什麼持續念一句話會達到很平靜的境界?

TAG:佛教 | 大乘佛教 | | 凈土宗 | 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