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道濟和尚的「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就像尊者米勒日巴說的,獅子能跳過的懸崖,兔子只能斃命。
「鳩摩羅什是一個和尚,但也結婚」也根本都是誤解和以訛傳訛。其實鳩摩羅什大師是被姚秦皇帝(此皇帝曾經為了把鳩摩羅什大師搶過來,而與另一國皇帝開戰)突發奇想,要求留下作為一代奇才的大師的肉體上的後代也就是子女,而強迫娶妻生子。鳩摩羅什大師為了得到皇帝舉全國之財力物力人力的支持來譯經(翻譯佛經所需耗費甚大,在當時若無皇帝支持,極難成行),只好忍辱負重,同意娶妻生子,但在娶妻生子之前大師主動還了俗,所以並沒有破戒。儘管沒有破戒,鳩摩羅什大師還是想警誡那些也想要還俗娶妻生子、打著學習大師的幌子而蠢蠢欲動的修行人,所以才面不改色的當著那些人的面直接咀嚼生吞了一碗鐵針,然後告訴那些人說,自己無奈已經是在淤泥中,大家不應該學自己骯髒的行為;若非要學的,必須能像自己那樣直接咀嚼生吞一碗鐵針才行;以此絕了眾修行人娶妻生子的妄念。鳩摩羅什大師更從來都沒有贊成過什麼修到更高層次就可以不守戒律殺盜淫妄搞男女雙修。
謝邀。 這句話並不複雜,弄明白一個點,就可以了。普通人論跡,修行人論心。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論跡是犯戒,論心無掛礙,則無妨。
」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世人學跡不學心,自然如同進魔道。
試著理解一下,第一句,酒肉是指代世間的貪嗔痴等各種慾望,穿腸過,指這些慾望之物過去不留,不會留戀,不會執著。第二句,是他的信仰在心中牢牢不動,時刻都在修行,例如在世間的修行,不被一切所染著。第三句,世人,指的是沒有達到他的境界的未修行人。第四句,指的是一般人如果經歷各種貪嗔痴以及各種慾望的浸染,沒有堅定的信念和自我的修行,就如同進了魔道一般難以自拔,深陷其中,帶來無窮的煩惱,甚至更多嚴重的後果。
終日行不曾行,終日坐何曾坐。修善不成功德,造惡元無罪過。時人若未明心,莫執此言亂做。死後須見閻王,難免鑊湯碓磨。
英雄不同於普通人,英雄往往也是普通人的對立面。比如電車難題,按下按鈕救大多數人的那個人就是英雄。但世人只要學他就會變成惡魔。他本人卻是英雄。英雄還要承受普通人無法承受的壓力,比如按下從後被世人認為是惡魔的壓力。但我認為他還是英雄。
美劇24小時裡面傑克鮑爾拯救人類一萬次,聽證會上依然認為他是有罪的。就連他本人也不能原諒他自己所做過的事情。但他就是英雄,普通人不能學他。
所以酒肉穿腸過絕對只是道濟一人能做的事。佛家裡有句話「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按這種說法來看,眾生需要度化,自然是因為常人往往「著相」。「相由心生」,看不透事物的本質即為「著相」。道濟和尚「學問淵博,行善積德, 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懂醫術,為百姓治癒了不少疑難雜症;他好打抱不平,他扶危濟困、除暴安良、懲惡揚善……」(評價資料來自於百度百科)看下這評價,這些品格有多少人擁有?這些貢獻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因此,喝酒吃肉又怎麼了?雖說寺廟戒律禁止葷腥,可道濟和尚不受戒律約束。或者換個說法,設想一下,假如道濟和尚從未出家過,那考慮到他的這些事迹是不是大家會稱他為「江湖遊俠」。請問,「做善事」的實質和「不碰酒肉」的形式哪一個更重要?所以,重點在於實質而不是形式。拘泥於表面的形式就是「著相」。戒律的實質是約束僧人的行為,弘揚善行。 道濟和尚內心慈悲為懷,善行無數。喝酒吃肉又如何? 這是對前半句的解讀。再看後半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這話的意思說白了就是「世人要是只看到我表面喝酒吃肉這些事,那就是如同進了魔道。」是啊,重點是「內心慈悲+身體力行」,要學的也是道濟和尚的悲天憫人的胸懷和兼濟天下的事迹,而不是只學他喝酒吃肉這一點。
但很可惜,各種故事、名人名言總會被誤讀。解讀者不了解故事背景、當事人提出觀點的語境導致了這一問題。例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類似的意思截然相反的句子太多了,關鍵是語境。比如戰爭中我方兵力、裝備均劣於敵軍,局勢極為緊張,那麼「留得青山」策略是正確的,「寧為玉碎」則是沒頭腦的魯莽行為。但是如果我方已經被敵人包圍,突擊無望,那麼「留的青山」先投降再伺機行事的想法就很蠢了,此時,「寧為玉碎」更合理一些。例子也許有些不恰當,但意思表達地差不多。想起另一首佛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這幾句是禪宗六祖惠能所作,後兩句針對師兄神秀所作的「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而給出的不同見解,對師兄提倡的客觀唯心主義給予全盤否定,並提出了自己的鮮明的主觀唯心主義修佛之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六祖惠能在&<壇經&>中說:「世人性本自凈,萬法在自性。思量一切惡事,即行於惡;思量一切善事,使修於善行。」正所謂放下屠刀,便可立地成佛。
如今禪宗第五十代傳人道濟所作的這幾句偈語,也是對六祖惠能的「世人皆有佛性,見性可成佛「的主觀唯心主義的繼承和發揚。
但他也提醒世人,
世人若學我,
如同入魔道。
因為同樣的酒肉穿腸過的行為,在道濟心中和世人心中是不同的,一個有可能是魔性的反映。另一個,卻不影響佛性。
只因成佛與否,不是看明鏡是否朝朝拂拭一塵不染,而是看人心是否常常拂拭一塵不染。不看是否天天吃齋念佛遠離酒肉,而是看人心是否遠離酒肉永留佛祖。世人心中有貪嗔痴三毒粘染之人眾多,由他們學習道濟酒肉穿腸,那連徒有其表的一點佛的樣子也沒有了,心底的佛性將被魔性壓制,如同墮入魔道。
如果一個和尚即便在『酒肉穿腸過』時,也可以做到『佛祖心中留』的境界,那是因為修行有成,表面上的世俗行為不會影響內心的境界;但是普通世人既沒有修行,也達不到『『佛祖心中留』的境界,更何況再加上『酒肉穿腸過』的行為。在道濟和尚看來,世人酗酒啖肉就是心在魔道的狀態。
這也說明不同境界的人心境的差異。普通人內心會受外界、感官和行為的極大影響;而高水平的修行者心境可以不為外界、感官和行為所擾,甚至可以達到『無所住而生其心』的解脫境界。當時是道濟吃了兩隻燒鴿子喝了酒,大家嘩然然後作了這首詩,後來濟公將這兩隻鴿子吐出來了,而且還是活的。其實比喻下,一個人捅了你一刀,然後給你開腸破肚了,這人是不是該下地獄,但是我說這是個頂級外科大夫,為了給你做手術呢?所以沒有那金剛鑽還學人家攬瓷器活,結果只能是人家在救人,你在殺人。
其實差別的原因在於有沒有破幻。不必去講紛繁複雜的道理,自己的體驗才是真的。什麼空亦非空,什麼因果幻象,在自己真正體悟並成為之後對於我們才有意義。濟公和尚得道了,所以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知道這個世界的實相與本質,他成為了那個實相,便不受幻象限制了。俗塵凡人,尚在五欲熾盛的苦痛里,沒有深入的覺知與觀照,模仿的行為也只能是為自己的慾望創造借口,又談何道理呢?冷暖自知,自己的狀態只有自己清楚,修行人切忌攀緣自大,真理勝於雄辯。
如我頭像所示,下面是無窮無盡的火……
數學的背後是哲學,哲學的背後是神學。所以這個命題關聯,強行不尷尬。(手動滑稽)
推薦閱讀:
※在夢裡有了禪定的體驗,醒來感覺有了進步。是正常還是出了差錯?
※瀕死狀態下進入禪定的難度有多高?
※如何進入禪定?
※真正深入最終禪定是什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