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佩刀為什麼刀柄向後?

從畫中看到古人多是用這種方式佩刀,這樣佩戴有什麼道理嗎,怎麼拔刀呢?


謝邀

多圖流量預警

看到有人一邊說現在全靠腦補的都聊古兵,一邊說「 這種常識性的東西,需要證明?證明什麼? 」同時自己腦補說「 穿上盔甲呢,手還能背過去么? 」這種雙標我也是笑了。那我就對比一下什麼叫腦補什麼叫現實,實際操作都能證明什麼。

穿甲拔刀—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Y0MDcyODc0NA==.html

不方便看視頻的依舊截圖給大家看。

穿過甲的都能明白,傳統中國甲的披膊對胳膊活動的限制是最小的,而這種防暴護甲無論胸甲結構也好,手臂靈活性也好,對於拔刀來說影響都比清代棉甲高。但是拔刀依然無礙。對不起啊,拍視頻證明的作用就在於對於腦補者認為「 穿上盔甲呢,手還能背過去么? 」的這個答案就是,真的可以背過去啊,拔刀一點不受影響,利索著呢。刀柄就在箭囊後面的空隙里,拔起來很順手不受影響。但是說話全靠腦補,沒摸過刀沒佩戴過箭壺的人他就永遠不懂。所以說話不要靠腦補,扯了半天連刀都沒瞧見,還刀柄碰弓片挪一下就好了,見過馬長什麼樣么?騎馬顛簸起來是要拿一隻手不斷挪一下么?「 大陸兵器討論幾大怪, 沒摸過刀就聊刀 」、「 全靠腦補的都聊古兵 」這樣是不行的啊。

其實這種問題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除非圖上那些人復生告訴你為什麼他們這麼佩刀,否則誰也不能說自己就是絕對正確的。每個人只能說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言論自由對吧?答題就答題,自己覺得怎麼樣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但是我就看不慣表達自己觀點的時候非要諷刺下其他人,不然好像顯不出自己聰明一般的嘴臉。「 刀把向後,走路不蹭刀。這是生活常識。一個個書獃子沒常識沒邏輯不讀書自說自話個毛線。」問題就是題主拿出來的圖,那一身裝備都是騎兵標配。人家是騎馬的,誰特么走路身上掛個騎射弓囊箭壺。說自己的觀點還非要開個地圖炮諷刺一下別人。那就別怪別人打你臉了。多了我也不想再說,這種沒事就靠踩別人來顯示自己存在感的人也拿不出什麼乾貨了。

-----------------------------------------------------------------------------------------------------

鑒於有人指桑罵槐說很多人沒摸過刀就談刀。我就親身拍個視頻來實際操作一下。今天有點晚了,去馬廄來不及了。我就在家湊合拿了個靠背椅子模擬騎馬狀態。換了佩戴方式以後天都黑了光線不好,大家湊合看。我的裝備都是明式,明小梢弓,箭囊弓囊是按明代繪畫《出警圖》中樣式做的。腰刀也是按存世明代腰刀復刻的。不過清承明制,差別不算大。還是能大概模擬出清代佩刀情況。

我無需用掃把來試驗,玩過刀的都知道,你用手指模擬鞘口能拔出來的情況不等於能真從刀鞘里抽出來。咱們就來真的吧。我的明制腰刀全長:99.5cm,刃長:78cm。這個尺寸在存世腰刀里算長款,這要能拔出來,那些平均長度要稍短一點的腰刀自然更沒問題。

完整視頻如下:

模擬騎馬拔刀—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YzODkwNTM1Ng==.html

不方便看視頻的,我來截圖給大家看看

首先是刀柄向後佩戴方式

從背後抽刀並無什麼不便,也可以清楚地看到,絕對砍不到馬屁股呦。

然後是刀柄朝前佩刀,視頻里可以聽到,刀柄撞擊弓片的聲音。真的有把好點的弓的人,大概都能明白馬跑起來顛簸時刀柄銅裝磕碰弓片的心疼感覺。所以連弓都沒有的人,不讀書,沒邏輯,沒常識,倒果為因,甚至連張圖都沒有全靠腦補的都聊古兵,是得不出正確結論的。

可以看到如果急著前拔,前面的「馬頭」還是有點礙事的。而往上拔,在視頻里可以看到,因為是繩掛在腰帶上,拔刀的時候刀鞘也跟著被提起來了,導致拔不出來,所以也得用手扶一下刀鞘,而因為有弓囊阻擋,扶刀鞘也不是特別方便。並不比從腰後拔刀方便順手多少。

至於雙耳佩刀法大多是刀柄向後佩戴的說法,所有清代以前的古畫、雕塑,都是刀柄沖前的佩戴方式。這個「大多」我是沒有找到實際的證據支持。我來隨便上幾個圖吧。

唐代長樂公主墓甬道壁畫

明十三陵神道上的石人石像

所以我也覺得書獃子沒常識沒邏輯不讀書連圖都沒有自說自話個毛線。

所以結論就是只是拔刀的話,無論刀柄朝向哪邊都能拔得出來。所以怎麼佩戴其實都可以,而且怎麼佩戴的都有,即便是紫光閣功臣圖裡一樣有刀柄沖前佩戴的。不過他把弓囊挪後面了。

----------------------------------------------下方為原答案---------------------------------------------

我先回答下怎麼拔刀,既然題主發的是清代紫光閣功臣像,那麼我就畫個應景清代的示意圖好了。

win7自帶畫圖程序+滑鼠,我畫的是不是很形象?看那金燦燦的銅裝具,還有雙血槽,標準的清代雁翎刀啊 ,有木有心悅誠服?請叫我靈魂畫師。如果有刀的童鞋自己這樣試一下即可,拔刀並不困難。你能從前面拔出來技能從後面拔出來。毫無難度。

再來說說為什麼這麼佩刀,前面有答主說看第三張圖的弓囊就知道往前拔刀有干擾。這確實也是一個理由。但是最重要的理由是,這麼佩刀的人都是騎馬的武將。有沒有好像明白了點什麼?傳統相聲《大保鏢》聽過么?相聲結尾講的是手藝稀鬆還騎了一頭牛的大保鏢抽出刀一個海底撈月,就聽「砰哧」一聲,紅光迸濺,鮮血直流,斗大的腦袋掉在地下嘰哩咕嚕亂滾! 捧哏問: 你把賊殺了? 逗哏說:我把牛宰了。 現在明白了么?腦補下你騎著一匹馬,你前面是馬頭,然後你往前一抽刀會怎麼樣?「就聽「砰哧」一聲,紅光迸濺,鮮血直流,斗大的腦袋掉在地下嘰哩咕嚕亂滾! 」你把馬宰了。

當然其實騎在馬上刀柄朝前佩戴,朝上拔也能拔出來不會把馬頭砍掉,但是再加上弓囊的妨礙,從後拔顯然是最順手的。

------------------------------------------前排廣告位-----------------------------------------------

合作媒體

喜歡冷兵器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lbqyjs)


大陸兵器討論幾大怪,

沒摸過槍就聊槍(玩具槍當真槍判),

沒摸過刀就聊刀(菜刀實名制),

沒見過坦克飛機航母就敢聊原子彈,

不讀書,沒邏輯,沒常識,倒果為因,全靠腦補的都聊古兵。

還把馬頭砍了,說段子呢,怎麼不說把馬屁股削了,

還背後拔刀,你用家裡掃把拔拔看,清代腰刀最少也70-80厘米,

反手拔刀只適用於羅馬短劍這類,且是掛在右側。

實際上,清代佩戴這種長刀方式是雙耳弔掛法,即刀鞘上2個洞2根繩子,

所以,頭重腳輕,走啊走,慢慢的刀頭就會到前面來,刀把向後,走路不蹭刀。

後補充附圖,可見這種系法,刀幾乎與腿平行,手只要扶刀,就自然向後。

(因為人體挺立/走路時手會後擺)

這是生活常識。一個個書獃子沒常識沒邏輯不讀書自說自話個毛線。

補充,但凡是雙耳掛刀,休閑時多數都是刀把向後,比如,

歐洲軍刀代表拿破崙Mameluke劍,日本明治維新後軍刀佩戴方式。

補充,回復中有人說用居合木刀可以從背後拔,是我上面沒說清楚,

1.手臂反手最高也就與肩齊平,刀還要繞一圈擺正,試過就知道很二很難受,

不是能不能拔刀的問題,

2.背後拔刀兩臂幾乎張開,需要面積太大,動作太誇張破綻大,真的易誤傷,

根本沒必要,日式反手拔刀破綻更小,手臂都不抬起,是向前的。

由此可知拔刀基本原則。

補充,既然有人喜歡對號入座,還拍視頻,也不嫌笑話。

這種常識性的東西,需要證明?證明什麼?

我已經說了不是能不能拔刀的問題,要說三遍么。

箭壺在右手,居然說方便?穿上盔甲呢,手還能背過去么?

刀柄碰弓片,這智商難住了,弓是死的,人是活的,挪一下。

我的回答是為什麼向後,不是跑題討論為什麼不能向前,

不是糾纏為什麼不能背後拔刀。

我的回答有歷史依據有生活常識,不是抖機靈,抬杠鑽牛角尖。

背後拔刀背後收刀,什麼樣的腦子才能想的出來,

這還是自稱懂兵器的摸過刀的,就這種常識水平,就這種自相矛盾的邏輯水平,

是男人你別刪改,

原始回答中刀把向前可是被否定的,理由是背後拔刀,

現在又貼圖說刀把向前,為反對而反對么?原始回答算什麼?

你糊塗了,你和我一樣是認可刀把向後的,打臉么?


然而這種帶刀只是清代儀仗,實戰中並不這麼作~

說什麼後面拔刀方便的,有些太想當然了。

平定準噶爾回部得勝圖

平定準噶爾回部得勝圖

康熙戎裝像

院本親蠶圖獻繭(貞)

《滿洲實錄》之《太祖四騎敗八百兵》

===============================================

看到沒有,戰場上4 vs 800的戰神清太祖 也不敢浪得用 「太平腰刀」

===============================================

明代——徐顯卿宦跡圖

感受到到明代的儀禮刀法了么~O(∩_∩)O


話說背後拔刀,敝熊做不到啊。日本刀敝熊還是有幾把的,背後拔短刀匕首可以,但也只能倒持而不是順持。

這種儀仗持刀法,或許就是為了表示僅用於儀仗,對其他人沒有危險,因為這樣拿尼瑪真不方便拔刀啊。


別聽樓上瞎說, 沒人從後面拔刀... 真實原因你只要配置刀在街上走走就知道了, 不往後的原因是 礙事。人手扶著東西的時候習慣往裡,如果正著配,後面的刀身會往外斜,走路各種打到東西和別人。要拔刀的時候左手從下往後推刀鞘, 刀柄自然就到前面來了。


=====================2017年3月13日原答案:

=====================2017年3月31日 V2.0版


跟拔刀無關。

刀柄向後,走路時不磕腳,站立時不磕手肘

尤其是小跑,快步時 。當然,無論向前向後,這麼大一塊鐵皮掛在腰間,走起路來還是不免搖晃磕絆的,所以要麼像日本武士和波斯武士那樣,把刀鞘綁定在腰間,要麼這種掛式的,都是用手扶住情形居多,刀柄向後,手握的是刀鞘,刀柄向前,則手撫刀柄末端,這兩種姿勢,也是「握」比「撫」稍順手些。

至於快觸敵時,自然是第一時間左手把住刀鞘,愛順拔順拔,愛倒拔倒拔,橫拔也可以,

又不是裝12+1拔刀流,還要考慮那零點幾秒的拔刀時間,大部隊陣地戰,離敵人五十步就該拔刀了吧。近身搏鬥,生死決於瞬間,恨不得連阻礙身手的刀鞘都摘下扔了(刀鞘其實真的是「快摘」的),還考慮拔刀姿勢?

從未摸過佩刀,強答一波,只為了show靈魂畫技。


看你們說的開心,剛試了一下,刀柄向後,從背後拔刀完全沒問題,還挺順手。雖然以前都是用劍掛或者背帶掛劍。

(這三個拔起來都沒問題)


注意圖中人物佩刀都在身體左側,右手從後腰拔刀即可

至於為何採用這種佩刀法請觀察右數第二張圖。此人佩刀若刀柄向前拔刀時就會受到弓箭干擾,久而久之形成習慣。


射箭的時候下弓梢容易碰到刀柄


貌似刀頭向後的佩刀法叫做太平腰刀,日常的帶刀方法,下級見到上級時的禮儀


不僅僅是古代,在現代也一樣,過長的刀向前佩戴比較舒服,坐啊跑啊比較方便。看圖


王負劍!


師兄,你為什麼用硬硬的東西頂我


首先,實名贊同@無知是福的回答。

那些古人掛刀為什麼刀柄向後,刀尖向前,完全是由於重力問題,不是為了方便拔刀。刀鞘與腰身連接的部位在刀鞘偏刀柄的位置,一走一晃一垂,自然會變成刀柄朝後。

我想起了另一件小時候記憶深刻的小事。

我有一個表姑,是我爸一個表妹,是我們市豫劇團(我們那裡的老百姓愛聽豫劇不等於我的家鄉在河南,不用猜了)的台柱子,嗯,對,我們家族有美貌基因。

那時候我四歲,我這位表姑送給我一個有點特別的玩具。是一柄劇團演出用的道具,一把「刺刀」。

圖片中是真正的鬼子刺刀,但劇團的道具刺刀做的賊像,刀刃是錫之類的比較輕的金屬做的,當然沒開刃。

不要說遠看,就是近看,也跟真傢伙一毛一樣。

我高舉著這把道具刺刀在大院里玩,向小夥伴們跑過去的時候他們紛紛表示哭天抹淚四散奔逃。一個四歲男孩手裡舉著這玩意喊叫著跑來竟能讓十歲孩子嚇的哭叫鼠竄,可見做的太像真的了。

重點不在這裡,而是我發現的一個現象。

我有兩個表弟相差幾歲,他們分別在十歲以前把玩我這把道具刺刀的時候,握刀的姿勢如出一轍,都是反握著,不是握匕首那種反握著,而是正持,刀刃向上,自己要劈自己腦門的節奏。我糾正過他們多次,但他們年齡太小的時候不能理解,還是按照他們覺得舒服的方式握刀,後來我就懶得糾正了。我自己算是從小智商比較高的兒童,沒有握反過。

生活中肯定有人也觀察到過這種現象,但他們一般認為這太偶然不具有普遍性而不值得注意和記錄。

總之,我想表達的就是,實踐出真知。

你不實踐,就想不到大部分幼兒會用有利於自裁的姿勢握這把道具刺刀。

你不實踐,就想不到古代武將掛刀在身上的時候,刀柄為什麼會轉動到身後。


可能因為刀比較長,向前拔不出來,參考荊軻刺秦王,秦王背負長劍。


兩種考量:

第一種:前置不利於拔出的時候,比如騎兵,裝備重甲,前有馬頭,作為輔助的刀,前置礙事

第二種:表示無敵意,畢竟後置刀柄,不如前置利落,在生死一線的古代,後置就是善意,和如今手槍上趟一個概念


說說我自己實驗的感受:

先說說結論吧:從背後拔刀是可以的,而且元以後的輕騎兵和清朝八旗的步兵可能都是從背後拔刀的。實驗的過程中我發現了這些問題:

1.其實無論從前面拔刀還是從背後拔刀,都有可能會傷到馬,前面拔刀會傷馬頭,背後拔會傷馬屁股,只有從垂直於地面的角度拔刀不會傷馬。但是按照古人把弓囊前置的佩戴方法配弓,從前面拔刀和垂直於地面拔刀常會把弓片削到,挺傷的,從這個角度看,應該從背後拔刀。畢竟古代弓的製作周期比刀長。

2.背後拔刀挺方便的,刃長一米的刀拔出來也很輕鬆,只是收刀不太方便,我只想到兩種入鞘的方式,一種挺彆扭,另一種容易傷手。果然還是正面入鞘能方便些。

3.無論刀柄向前還是向後都不影響走動,而且我不認為沒有辦法讓刀柄自然垂落的同時,所以說刀柄向後是自然垂落而且方便走動的那位同志,放在清兵這裡可能不正確。

再說一下大家評論的時候涉及到的一個不合邏輯的事情吧。

首先關於拔刀的速度,我覺得這個問題不值得爭論,因為軍隊作戰不同於俠客的狹路相逢,不強調誰拔刀快,反正真正接刃的時候早都已經拔刀了吧,誰會等已經打仗了才臨時拔刀啊。

在次強調,從前面拔會傷馬頭和弓,從後面拔會傷馬屁股,垂直拔會傷弓。

但是我也有疑問。那就是為什麼古人要讓弓囊上段朝前面(置於身側我能理解,這樣不妨礙走道,重力的原因會導致弓上段的朝向和弓片的朝向保持一致)。如果弓囊上段朝後,雖然弓收回弓囊的速度會變慢,但是只要刀鞘不太靠後,從前面拔刀也是可以不傷弓的,畢竟從前面收刀入鞘還是比身後入鞘方便,我覺得步兵從這個角度考慮還是可以把刀柄朝前的。但是看清朝檢閱的畫里,清步兵也是刀柄向後,沒佩戴弓箭的火槍手也是如此佩戴,我覺得有些不理解。所以我懷疑是不是某種戰鬥經驗演變成的儀仗要求。

另一個就是為什麼清兵的箭囊上端會朝左,我個人經驗是按照蒙古指法射箭,箭囊上端靠右腰或者右腿可以射得更快。


向後拔刀不是能不能的問題,是腦子有沒有進屎的問題,最高票那種弱智也就是沒生在古代,上了戰場分分鐘被捅死,還向後拔刀,笑死人了,中華有神功呢?


主要是不礙事

不信大家隨便找個長條的東西背一下

走一段路

就這樣背最不礙事

久而久之就成習慣了


實踐出真知,既然是一種普遍現象而並非特定莊重儀式使用,那就意味著這是長期大量佩刀人士總結的一種形式經驗,相對於其他方式更為有利。


看過一個說法,刀柄向後表示不想拔刀,也就是和氣


推薦閱讀:

神鵰俠侶里公孫止的劍法刀和刀法劍有實戰意義嗎?
日本武士的單兵作戰能力跟我們國家冷兵器時代的兵士相比誰更強?
日本戰國時代使用的竹槍真能殺人嗎?
有哪些漂亮的冷兵器?
鎖鐮這一武器在實戰中實用性如何?

TAG:歷史 | 軍事 | 武器 | 冷兵器 | 古代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