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生有八苦,許多人都說求不得最苦,我卻不然,放不下才是心中大苦,很多事都懂得但不知如何去做。如何放下?

人生有八苦,許多人都說求不得最苦,我卻不然,放不下才是心中大苦,很多事都懂得但不知如何去做。如何放下?


年輕人問禪師,為何煩惱他放不下。

禪師給了他一個茶杯握住,然後在杯中倒入熱水,年輕人感覺到燙,一鬆手杯子掉在地上。

禪師道:不是你放不下,只是沒痛進心裡。

年輕人心悅誠服,又問:那為什麼其他的煩惱我也放不下?

禪師遞給他一個杯子,用膠布死死綁在手上,然後開始倒熱水……


您可能誤解了,"放下"是修行的結果,您若一直想要放下什麼,您可能永遠沒放下,因為真正的放下,是在您有中性覺觀能力後,自然的放下(讓它自己熄滅)。許多人將修行人所說的結果當動詞用,累生累世修行,也沒有進展。

請參考這篇:

宗教真的可以緩解精神壓力嗎? - 自在之路的回答

"

這兩句古德的話可參考:

"但求息妄,莫更覓真。"

"道不用修,但莫污染。"

許多人以為要除妄,結果以妄治妄,新學了一堆妄

殊不知,只要不再妄,讓原來的妄,自然熄滅就好。

許多人也以為,有一個"真"可覓得,殊不知,越覓越妄,真沒妄時,那狀態或許就是人們想覓的真。

所以,馬祖大師的開導,"道不用修,但莫污染",就是此意。

這篇也可參考:

雜阿含經學習報告,唯望同修、師兄多多教誨!

雜阿含285及286經,世尊以油燈及柴火為例,教導我們不加油添醋的如實修行,火就自然熄滅的真理。

能練習到有中性覺觀的能力,就能體會佛陀及祖師大德們所說的。

"

這篇也可參考:

如六祖所言:外離相為禪。如何「離相」? - 自在之路的回答

"

末學約五年前,學習四念處約一年多,有當時末學剛學身念處課時的學長(雖是同學,但當時她在班上是資深的同學),來與末學討論身念處(因為當時末學已經在練習受念處了)。

雜阿含864經:

"若比丘若行、若形、若相,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初禪具足住。"

她說:要"離欲惡不善法",好難喔!

末學的第一反應:您若能念住所緣,就已經"離欲惡不善法"了。

這就是禪修將"結果"當動詞用,而永遠無法達到的最佳例子。

被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著相牽著走,也是同樣的道理。

能念住所緣,自然的就暫時離相,而不是禪修時去研究:"我離相了沒"。

"

這篇及接下去相當多篇,請參考:

在命運面前,我們能做什麼? - 自在之路的回答

感恩!

祝福!


題主依然是求而不得,求只有物質、名利,知識這些嗎?你現在正是求「」放下「」而不得,於是比原來有多了一個求不得苦。

想求就求,了無掛礙,就是放下。接受你的放不下,就是放下。

沒有一個什麼應該,什麼更好,沒有什麼需要改變。每一個應該,每一個更好,每一個想要改變都是一份執著。接受當下這一刻的一切,而無需改變,就是放下。接受的越多,執著的就越少,放下的就越多。

多打打坐,「看著」你的每個念頭而不加評判,判讀,干預,你會放下的。


所謂 看破 放下 自在 隨緣

所以要放得下,首先就需要看破。

那怎麼看破呢?首先就要了解苦諦。

八苦其實僅僅是苦諦的一部分。所謂諦,其實有諦實的意思,就是真諦。為什麼說輪迴就是苦的,這是真諦?就要詳詳細細地去了解佛教所講的苦諦的真諦。

比如三苦,苦苦,變苦,行苦。分別所講的內容是什麼?如何在生活中結合?進而調整自心。

建議參考益西彭措堪布著作中有關諸行無常、有漏皆苦的內容。

透徹了解了輪迴是苦這個真諦以後,輪迴中也就沒有什麼有價值的東西了,放不下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其實這個問題真的很大,很多內容一下子也講不完,所以以後有機會再補吧!


我們對事物,或對一個人,它們帶個我們的體驗有兩種,樂和苦。

認為是煩惱,是因為它曾經或現在帶給我們痛苦;之所以放不下,是因為它曾經帶給我們快樂,或滿足過我們某些需求。

我們應該分辨什麼是要放下,什麼應該維護、守護。而不是什麼都放下了,不要了。

比如身體,可以不要嗎?它是有用的,所以比丘還是要吃東西,這是最低需求。衣服是有用的,所以比丘要穿衣服出門,這也是最低需求。但如果追求更多的衣服、更華麗的衣服,就不好了。

對於人或物,放下可能意味著傷害,如我們的房子,我們捨不得被他說破壞、塗鴉。我們的父母、兄弟姐妹,捨不得他們被欺負、被病痛和窮困折磨。佛陀,不捨得讓眾生繼續受無明折磨。

具體情況,得具體分析、判斷,再選擇是否放下。


知道求不得最苦,難道不知道,苦苦執著於所追求的事事物物,就是放不下嗎?就是說求不得苦就是因為放不下,這是一回事,不能分開來說。


圓覺經說:

遠離為患,亦復原理,離遠離患,亦復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

無所放下,是真放下。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 iOS 10 健康功能中加入正念板塊?
對於一個想要把瑜伽當作終身修鍊的人來說,他有哪些路要走?
禪修回來變得易怒?
關於南傳佛教、止觀禪修有哪些不錯的學習資料?
如何修鍊,克服自己覺得比過去認識的人厲害的自滿虛榮心?

TAG:禪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