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工業革命開始於英國而不是科學同樣發達的法國?


1.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始和科學沒什麼關係,主要是技術層面的東西。

2.18世紀真正的自然科學還沒有完全建立,發展迅猛的主要是數學和經典力學、天文學。化學、電磁學、熱力學這些真正對後來的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產生直接影響的學科都處於萌芽階段。

3.法國國王雖然鼓勵科學技術發展,但法國在18世紀還是個農業為主的國家,工商業發展不如英國。具體說,工業革命前英國的紡織業就超過法國許多,而第一次工業革命恰恰是從紡織業開始的。封建貴族們雖然仰慕科學,但並沒有強烈的動力改革生產技術。所以蒸汽機雖然在法國和英國幾乎同時出現,但19世紀前在法國的推廣遠不如英國。

4.18世紀的科學推動的主要是天文學、航海和軍事技術的發展。這些方面法國並不落後,甚至領先於英國。18世紀的法國由於國家的大力支持,是世界上科學最發達的國家。


你看一下那個時間點就知道了,歐洲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同時政治上內部穩定的國家有幾個?


北京大學歷史系錢乘旦教授在2016年開課講《英國史》工業革命一章的時候,在課堂上問到,工業革命為什麼會發生在英國?並做出了自己的解答。

以下均出自課堂實錄:

錢老師:

下面我問幾個問題,為什麼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原因很多,太多了,據不完整的統計,一共有200多種說法,其中最常見的有:

1、英國農奴制瓦解很早,早在14世紀,英國基本瓦解了農奴制;

2、英國海外擴張,原始資本大量積累;

3、圈地運動,大量集中農業資本,勞動力解放出來了,實際上,這個是想當然的解釋,不是這麼回事。

4、工業革命自己創造了勞動力,這是最新說法。

5、還有人說,英國地理位置好,這也是一種說法。

總之呢,這個問題,給出的解釋很多,我不再一一列舉了。

可是,我們注意到一個問題,其實,如果你尋找答案的時候,你的眼睛不僅停在英國,你就會發現,歐洲具有和英國相同條件的國家很多。

比如荷蘭,法國,它們都進行了海外擴張。而西班牙農奴制解體更早,那這種情況你怎麼解釋?

這個情況,要我說的話,如果我說:"你們的看法,都會起作用,你們提到的所有因素,也都有一定道理。那也就等於什麼都沒說,這是和稀泥。

其實有一個東西,起到的作用最大,那就是——光榮革命之後,英國這個政治氛圍呀,是全世界最寬鬆的,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條件。

舉一個小例子:

16世紀的時候,出現一種鉤襪子的先進技術,但是,這個東西一出來,就被看作一種邪惡的創造,受到嚴重打壓,發明者不得已,就逃亡到了法國,但是,在法國也是一樣受到打壓,最後,發明者就老死在法國了。

這麼一個東西,兩百年後,到了18世紀工業革命時期,卻被人重新拿了起來,重新使用。這個先進技術,當它被創造出來時候,受到的是那樣不公正的命運,但是,到了工業革命時期,這個時代沒有壓制它,這個技術立即就從魔鬼變成了天使,這個小故事說明,英國寬鬆的政治環境,才是工業革命的根源。


這一現象至少說明了兩個問題。一,科學技術的發展狀況並非掀起工業革命的唯一條件也不是最重要的條件。二,研究出科學成果與把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是兩回事。

回到問題上,為什麼工業革命最先在英國出現?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知道工業革命的產生需要滿足哪些條件,而在眾多的因素當中當數政治和經濟條件最為重要。

先講政治。查理一世與國會之間的內戰以他於1649年被判處死刑而告終之後英國成為了共和國,不過其實質上是軍人專制的寡頭政府,克倫威爾於1653年就任護國主。克倫威爾死後他的兒子無力控制國家的政權結果就是查理一世的兒子查理二世繼位,王朝復辟後他就開始找之前的革命者算總賬了,不過他的運氣倒是比他父親好,沒有國王再被拉出去砍了的事發生,接下來繼任的是他弟弟詹姆士二世,他延續了哥哥的政策,繼續親法與熱愛天主教,英國人再次憤怒了但手腕卻溫柔得多,邀請詹姆士二世的女兒和他的荷蘭女婿來英國當王,這等好事誰不幹,兵不血刃的光榮革命就這樣完成了。除此之外光榮革命還辦成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權利法案》的頒布,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意味著資本主義對古老的封建制度的勝利。從上面的一系列史實中我們也能發現,英國的革命相對來說是比較溫和的,下層受到的波及較少因而沒有傷著社會發展的根基,但這畢竟是一場脫胎換骨的革命,上台的是代表資本家利益的政府,他們對發展工業、擴大市場的要求就更為迫切了。

再來是經濟。工業的發展首先要有充足的資本。資本當然可以來源於國際國內正常的貿易往來(英國工場手工業的發展不僅能積累資本還能培育技術嫻熟的工人和累積生產技術經驗。後來的工業革命就是最先從紡織業開始的)、證券交易但這慢呀,所以資本的原始積累更多的是通過戰爭建立殖民地,直接從殖民地掠奪金銀、原料或是辦工廠然後像台榨汁機一樣從殖民地上榨取財富;當然還有一種手段那就是進行黑奴貿易。最早進行黑奴貿易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不過英國在取得海上霸權之後便後來居上,成為這場罪惡的貿易的最大受益者。這裡順便再提一下17世紀海上的贏家是荷蘭,不過它獲得的資本主要還是應用於從事商業買賣從而獲取商業利潤,英國就顯得更為精明,它逐漸把一部分資本用在了工業上這也是英國在後來的英荷戰爭中獲勝的一個重要的原因之一。有了資本後就要有人來幹活呀,所以第二個就是勞動力。最初肯定是在國內尋求勞動力,但是人家在自家田地里幹活幹得好好的,似乎沒什麼理由費那麼大週摺去你那幹活吧。14、15世紀的時候出現了圈地運動。被圈的地被用作大牧場、大農場,牧場大量出產的羊毛促進了紡織業的發展,而那些沒有了土地的農民不得不到城裡打工以維持生計。再來就是市場,並且是足夠大的市場,國內不夠就往國外開拓,而英國的殖民地範圍之廣就不用再多說了吧,當然它最後成為世界上最大殖民國家是在18世紀後半期已經借了工業革命的力了。

看完英國再來看看法國。法國大革命的爆發是在1789年,也就是說之前的法國仍是一個封建君主專制的農業國(儘管到了波旁王朝後期王權衰退,資本主義逐漸崛起,啟蒙運動也就是在18世紀開始興起,但這也無改於這時候的法國是個小農經濟佔優勢,等級森嚴的君主專制國家這一事實),而在英國1689年光榮革命就已落下帷幕,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的標誌性事件珍妮機的問世是在在18世紀60年代,更不用說法國即使在大革命之後政局仍然動蕩不安,雖然進入18世紀後法國的資本主義得到了相當程度的發展但是遠不如英國那樣深入。中央上君主以及各級貴族見到資本家的富裕後必定眼熱,同時也為了緩解財政危機勢必採取措施想方設法從資本家那裡索取金錢;地方上傳統的封建生產關係阻礙了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封建割據的殘餘使得幣制、度量衡等不統一;全國平民、貧民佔大多數,他們被貴族和教會極盡剝削之能事,這就使得人民的購買力不足,購買力不足意味著國內市場的狹小,此外這時候法國還捲入了一連串的戰爭,法國、西班牙戰敗與英國於1763年簽訂了《巴黎和約》結束了七年戰爭,這使法國喪失了海外的大片殖民地。在資本和市場上都完敗英國的法國有什麼理由能第一個掀起工業革命呢?

再來說說科學吧。工業革命並不是在突然之間就爆發出來的它有一個積蓄力量的時間,對於工業革命所需要的科學而言這段時間就是怎樣把科學成果轉化為科技成果即使它變成生產力的醞釀時間。17世紀的英國被認為是當時世界科學的中心(16世紀是義大利,不過隨著新航路的開闢有助於資本積累的世界貿易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了大西洋,英國真是佔好了地理的優勢啊),而到了18世紀法國科學的輝煌才姍姍來遲(即使在這個時候法國的經濟也並未超越英國,英國正忙著獲得」世界工廠」的稱號呢),並且最盛的時候也是在法國大革命之後了,法國的工業革命來得比英國遲也就不足為怪了。

說了這麼多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資本主義發展狀況的不同導致了兩國工業革命的順序不同。


工業革命的興起和技術發展水平關係不大,和科學發展水平更遠。英國整個十九世紀上半葉最主要的產業都是紡織業,初期的工業革命,也無非就是簡單的機械提高了鄉村作坊的紡織業效率,但是就僅僅這一點,就足以讓英國成為全球貿易的霸主,包括讓美國南方以英國棉紡織業的原料供應地存在。英國的棉紡織業如此昌盛,是因為技術高超嗎?其實當時印度的棉紡品物美價廉。但是英國先是搞了貿易保護政策,相當一段時間裡禁止進口外國棉紡品,然後技術水平提高後開始向包括印度在內地的全世界各地傾銷。而英國之所以得以這樣做,是由於其強大的海軍和金融手段對全球貿易實現了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控制,到了18-19世紀之交的時候全球很多航行的關鍵節點都在大英海軍控制之下。相比之下,法國根本沒有這樣的全球控制力,而且在拿破崙橫掃歐洲大陸失敗之後,在海外的布局方面比英國的劣勢反而更加明顯。另外一個問題,是英國在工業革命前夜就成了一個「小店主」國家,商人和手工業工廠主的財富和年收入可以和貴族平起平坐,甚至超過後者,而貴族也樂於對工商業投資,和商人、工廠主來往(貿易商人和工廠主相比,前者往往更富有,但是後者對國家產業發展的政策導向更有影響力)。當時法國的貴族則對工商業相比之下比較不感興趣,階級隔閡更大。

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英國工業革命起步階段傑出的工廠主、資本家甚至工程師,很多都文化程度並不高,大多數人並沒有受過正規教育(19世紀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英國根本沒有國辦基礎教育),很多人都是做中學,而早期機械化所需要的科學知識,也大多數並非當時的前沿科學,很多是在歐洲已經存在了幾個世紀的科學知識。

工業革命接下來的步調,商業貿易發展對更好的運輸業提出了要求,蒸汽船的出現反過來又加強了大英海軍(第一次鴉片戰爭就是英國海軍使用蒸汽船之初發動的戰爭,要說也是大清點背,運氣不好),形成了正反饋;貿易的興盛、財富的聚集讓英國國民的生活水平上升,生活要求提高,對供暖的需求增加,煤炭開採需求大大提升,煤礦里為了運煤出現了最早的鐵軌和火車原型,到19世紀中葉鐵路建設興起,鋼鐵行業也開始崛起,然後化工產業隨著化學科學的進步興旺發達起來,到了這個階段,國民基礎教育和科技高等教育更完善發達的德國、美國、比利時、法國等國家,就開始超過已經發展速度大大放緩的英國了。


工業革命開始需要兩個最基本的條件:

1.非農業國。農業國的農業經濟基礎決定了會建立一個維護農業的上層建築;一個維護農業的上層建築必然形成崇尚農業的文化底蘊。生意人賺錢了大部分都買地當地主了,不會想著擴大生意。

2.全球市場。工業革命初期農業沒有機械化,產生也沒有現在高。需要全球提供足夠的糧食,才 能讓本國的人脫離從事工業生產,否則糧食都不夠吃。當時的多數人消費能力有限,而工業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相對量大的產品需要全球市場去消化。


英國手工工業生產滿足不了市場需要


歐洲的交流是很頻繁的,得益於歐洲一直在打仗和通婚。很難說工業革命全都是誰的功勞。


以前看過這本書,裡面講述了因為多個因素最終工業革命發源於英國。

個人印象最深的一點是英國經驗主義與法國理性主義的區別


說明法國的科技水平稍遜一籌


推薦閱讀:

英國第二大城市是曼城還是伯明翰?
在英國留學一年,選擇大城市和小城鎮,各有什麼優劣?說說你們的想法?
如何看待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被任命為外交大臣?
在英國伯明翰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就讀是一番怎樣的體驗?
英國人為什麼看起來常常更像歐洲的「局外人」?

TAG:英國 | 歐洲歷史 | 工業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