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在近代歷史中的軟弱表現和少數民族政權有關係嗎?


為了保障自己這個人口小的民族不被古老又龐大的漢族同化,並且保質自己的統治階級不被動搖,滿清必須拉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回族等其他少數民族來形成以漢族的文化和社會對立,但為了不讓其他少數民族駕馭在滿族之上,滿人又要對其他少數民族進行打壓。

把心思都放在調攜這種壓迫平衡上,的確限制了許多民族,最重要是漢族的民族潛力。


在西方人眼裡滿清王朝類似於同時期的奧斯曼帝國,波斯的卡扎爾王朝,無非是個殖民王朝而已,不存在什麼少數民族政權這一說。滿清與西方諸國更多的只是競爭關係,在汝眼裡你不過是先來而我後到,再者戰爭只不過是政治的延續,西方發動戰爭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你滿清只要肯讓利,萬事好商量。至於老佛爺萬國宣戰的事兒,還不是因為西方競爭太過,動了當權者的蛋糕,讓老佛爺惱怒,於是又玩了民治洋,官治民,居中調停的制衡術。老佛爺看上的不過是成百上千的漢子炮灰,無奈她玩砸了而已。


並不是。清廷要有多叼就多叼,就舉一個例子:向全世界列強宣戰這種事情就是極盛時候的德國日本美國都不敢,哪裡懦弱了……懦弱是性格,弱小是能力,是兩回事。


沒關係

清朝哪來的少數民族政策?

到中華民國還叫少數宗族呢,好多建國後的民族還不承認他是個民族呢,哪來的政策

一句話,沒政策


我想把我很早之前的論文貼上來了... 囧,隨便寫點好了

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國這個概念指的是漢人聚集地,而不是現在我們接受的概念。所以,在清末民初時,才會出現什麼「鐵血十八省」之類的概念。在當時人的概念里,今天的新青藏內外蒙東三省,都屬於化外之地,不是漢人的地盤,不是中國的地方。

對於漢人來說,清朝其實是外來征服者,大萌朝被滅國,漢人剃髮易服,滿清在中國建立起一個殖民國家。

對於滿清來說,它不僅僅是中國的皇帝,它還是以上「化外之地」的皇帝,是這些地方的共主。中國只是他統治的一個部分而已。在滿清主觀角度,人家從來沒想漢化成漢人,從努爾哈赤到咸豐,歷代皇帝(貌似除了順治)幾乎都在厲行「國(滿)語騎射」,無數次明詔抵制漢化,要求維持八旗本色。這個在清實錄、起居注之類的史料上比比皆是。

---

dx


都是抖機靈的,我發現,但凡涉及到明清,撕逼或者抖機靈為主,且程度僅次於果粉憋粉和五毛美分,能排到第三,基本上算是知乎貼吧化的風向標了。

首先,題主犯了個老錯誤,先說是不是,再問為什麼。清朝前期硬氣的很,除了對老毛子略有退讓以外,沒看出哪裡軟了,硬要說有問題,乾隆這人有點色厲內荏,對緬甸和越南不夠堅決,當然,到了末期,被洋人多次吊打以後,清朝對洋人比較軟弱,這裡的洋人特指西洋人和甲午後的東洋人,對其他人,尤其是對內,可一點都不軟弱,所以,你的問題壓根就是偽命題。另外,即使是後期的軟弱,也是因為被洋人打怕了,和它本身是不是少數民族無關

另外,我猜測一下題主的意思是不是想問,清朝由於內部不穩,防著漢人,才對外一味忍讓?如果你這樣認為的話,是對的,清從立國起,就一直要求後代吸取北魏、遼、金等國的教訓,極力抵制漢化,比如各地的滿城就是個例子,康熙乾隆留下的大量手書也能佐證,另外,清末清政府遲遲放不開改革的手腳,主要原因還是防漢人,可惜了大清這麼好的底子,留給民國卻是個爛攤子


君不見明末清軍入關劫掠,明軍不敢與之交戰,跟著清軍後邊看著,清軍走時還立了個牌:諸君免送


推薦閱讀:

杜月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如果滿清是一個漢人政權,近代史會不會不一樣?
如果情報天才戴笠沒有飛機失事而早逝,國共內戰的間諜戰是否會有不同的態勢?
一戰中被派外歐洲戰場的中國勞工在戰爭結束後有多少人滯留在了歐洲,這些人後來的經歷如何?
近代以來,中國和日本同樣是一個農業的落後國家,但在現代化過程為什麼日本要比中國發達與成功的多?

TAG:中國近代史 | 滿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