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變化?

哪些巔峰時刻

哪些低迷時刻

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當然不僅僅是經濟方面,還有其他方面


曾經比較簡單的考慮過這個問題。(這個答案可長可短,長的話可以寫一萬字,就簡單答一下吧。)拋磚引玉一下。

一、山西歷史地位的轉折——北漢滅亡

一個地區,在歷史上,要麼因為戰略地理位置重要而顯赫,如幽燕之地,連接華北平原與大草原和東北。要麼因為經濟發達顯得格外重要,如江南。山西在歷史上曾經長期雄踞一方,但是到宋以後,由於幽雲十六州被割讓給遼朝,對於中原王朝,山西的戰略價值喪失了。舉個例子,一棟房子,最起碼要能夠遮風擋雨才能夠住人。如果屋頂沒有了,這棟房子就不能叫房子,也就不能住人了雲州等州被割讓,等於山西這棟房子的屋頂沒有了。山西北部被異族佔據,導致四面都有天險的局面被打破,北方少數民族可以長驅直入,山西不再成為抵抗北方少數民族的橋頭堡,反而成為遼金南下的戰場。金元以後,大一統的到來,山西的戰略地位進一步下降。整個中國的戰略軸心東移,變為北京——江浙線。君不見靖難之役,朱棣從北到南,主戰場是山東,江蘇。山西的戰略地位下降可見一斑。

總體而言,大致在宋太宗趙光義979年攻克太原之後,山西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就開始衰落了。在此之前,是吊炸天的存在。最巔峰的時期,大致就是從北魏建立到五代十國吧。總結起來,第一次巔峰,北朝時期。第二次巔峰,五代時期。具體看下文。

二、山西的地理優勢

處在北中國東西南北交界的地方。西臨黃河,北面是陰山以南的大草原,再往北是大漠。東 面是綿延千里的太行山,南部是中條山以及太行山系,其地易守難攻。山西自成一體的地理體系,進可攻,退可守,同時在封建時代,能夠擁有自己的騎兵,因為背靠草原。爾朱榮在秀榮(山西北部朔州)建立起一支鐵騎,李克用父子沙陀騎兵掃滅黃巢起義軍。這種得天獨厚的資源,是河南、山東這樣的北中國省份無法比擬的。

南北向上,山西處在農耕與游牧的交接地帶。山西北部屬於游牧,中南部又屬於農業,是中原王朝與游牧民族交鋒的前線。山西尤其重要。五代時期,河東勢力多次南下征服河南,例如後唐就是從山西出兵掃平王鎔等勢力,然後南向與後梁爭奪北中國。其後石敬瑭、劉知遠,都是從山西發難,佔領中原,號令北中國。

東西向上,山西又處在河北平原和關中平原的交界處,一旦東西分裂,山西又是樞紐。關中勢力佔據山西,就可以兵出太行山,直搗河北平原。北周武帝滅北齊就是這樣的路線,先取晉陽,後取鄴城。同理,東方勢力佔據山西,一樣可以兵發關中。李淵父子太原起兵,西向取關中,最後坐擁天下。

至於為什麼山西的地緣地位自北漢之後就不行了。因為北漢之後,山西是殘破的,中原勢力整體是衰落的,使得地緣熱點轉移到更南方,更東方,山西的地位自然下降了。同時經濟重心的南移,加劇了山西的衰落。即便是後來的晉商,坦白說,也難以改變山西落後的面貌。因為自明清以降,南方已經完爆北方了,遑論山西。

三、細數山西歷史上的分段

(一)春秋時期。

山西南部誕生了強大的諸侯國晉國。晉國在春秋時期相當長的時間段內是霸主的存在。山西的地位因此非常吊。

(二)戰國時期

戰國來臨的標誌是三家分晉,三家分晉的源頭是趙襄子在晉陽(今太原)聯合魏、韓兩家反擊智伯成功。因此山西的地位自不必說。其後成為秦魏、秦趙爭奪的前線。長平之戰,關東六國徹底喪失反擊秦國的能力,就是在山西舉行的。所以這期間的山西,一直是中國的地緣熱點。

(三)秦朝

當時韓信在北中國走了一個大大的迂迴,發生了那句耳熟能詳的「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井陘之戰,韓信以少勝多,打破陳余,擊敗趙國。此後韓信滅齊,與在河南與項羽對峙的劉邦成鼎足之勢,但是韓信最後押寶劉邦,完成對項羽的戰略包圍,導致項羽腹背受敵,不得已從河南撤退,最後烏江自刎。

(四)漢朝(三國)

山西一直處於漢、匈對峙前沿。白登之圍,馬邑伏擊戰,都是在山西發生的。此時的山西,地位也不必多說。漢武帝反擊匈奴,也有從雲中郡(今大同)出兵。東漢時期山西比較平淡一些。但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并州一直是北方陣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并州較早的在袁紹失敗後,歸於曹操,不像孫劉爭奪激烈的荊州等那樣出名。但是並不代表山西就不重要了,因為接下來的幾百年,山西將迎來巔峰時期。

(五)兩晉

由於北中國在漢末之亂中遭受了極大的破壞,人口劇減。同時中原王朝由於自漢武帝開始的豪強士族崛起,到晉朝建立,晉朝並不是一個強大的王朝,而是一個有很多弱點的王朝。比如分封制、占田制等等,其實都有弊端。但是引爆晉朝滅亡炸藥桶的,與其說是八王之亂,不如說是五族內遷。八王之亂,只是火星,加劇了少數民族摧毀中原王朝的步伐而已。

晉初有《徙戎論》,其時少數民族內遷已經有問題出現。山西首當其衝。匈奴、羯族等少數民族大量湧入山西,以匈奴為甚。之後八王之亂中,匈奴在山西南部平陽建國,最後兵發洛陽,摧毀了西晉王朝。此後,山西淪為石勒、劉琨等的爭雄之地。

此後,前趙、後趙,前燕、前秦都圍繞山西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前秦滅前燕,山西也是主戰場之一。但是把山西帶到巔峰的,是鮮卑族。是建都於平成(大同)的北魏。

(六)北朝(山西巔峰時期)

建都於平城的北魏,先是在參合陂打敗了後燕,(嗯,大概就是慕容復的祖先之一吧),隨後消滅了後燕。其後,太武帝拓跋燾西滅赫連氏的大夏國。南向與宋對峙。北邊吊打柔然族。整個北中國,地緣中心在山西,唯山西馬首是瞻。

即便是北魏孝文帝南遷洛陽,但是地緣與軍事中心一直還在山西以及山西北部的六鎮。這種政治與軍事中心的分離,導致了北魏帝國內部權力架構的崩壞。六鎮之亂,正統史書上稱為「六鎮大起義」名義上失敗了。但是以六鎮軍人為班底的強悍軍事集團,如秋風掃落葉般,掃平了河南、洛陽的那些漢化勢力。這個軍人集團中,最厲害的是三個人,爾朱榮、高歡、宇文泰。爾朱榮在河陰之變中,屠盡北魏漢化勢力,在晉陽(太原)建立霸府,遙控洛陽。爾朱榮身死之後,高歡在韓陵之戰中打敗爾朱聯軍,同樣在山西建立霸府,在鄴城建都,依靠這種二元體制,小心的維護者漢族與鮮卑族在東魏(北齊)帝國內部的平衡。但是這種平衡是脆弱的。鮮卑化更深的北齊帝國,最終被漢化更徹底一點的北周帝國消滅。北齊被滅的標誌性事件,不是首都鄴城被攻破,而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在北齊軍事中心晉陽殲滅北齊主力。李商隱有詩:「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說的就是這段歷史。其後山西穩定,北中國也就穩定了。在這個時期,河南、河北、山東的地位完全是陪太子讀書,跟山西的地位不是一個量級的。

(七)隋朝

主要舞台是李淵父子太原起兵,從山西直搗陝西,從陝西直搗河南,繼而掃平湖北、河北,天下大勢已定。由此看到山西的重要性。

(八)唐朝

由於唐朝前期與突厥對持,山西又涌到了最前線。突厥威脅消失後,在中唐,山西的地位又陡然上升迎來第二個巔峰期。但是此時的山西,已經喪失了北魏時期的那種巔峰地位。安史之亂中,由於朔方軍的力保,山西不失,為唐軍隨後反擊安史叛軍保留了珍貴的根據地。同時安史叛軍只能南下河南,攻取洛陽,佔據陝西。戰線與補給線過長,加劇了安史叛軍的內亂。就是前方和後方經常叛亂。安慶緒、史朝義殺父都是這樣的。山西的地位,到此都是很重要的 。晚唐,河朔三鎮成為對抗朝廷的急先鋒,河北暫且超過山西地位。但是到了晚唐,隨著沙陀人李克用在河東站穩腳跟,山西的地位又一次陡然上升。

(九)五代

不細表,後唐、後晉、後漢,都是從山西崛起的,以太原為中心。野心勃勃的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等依靠山西優勢的地理環境,稱霸一方,窺探著中原的動靜。一旦有風吹草動,立即兵發河南,稱王稱帝。後周與北漢在山西爆發了著名的高平之戰。劉知遠的弟弟劉崇依靠山西,親近遼朝,對抗後周以及北宋,居然成為十國中最後一個滅亡的。雖然山西再次登上巔峰,但是這些朝代都很短命,並且無甚建樹。所以,山西這段巔峰不能和北魏時期比。

(十)宋朝

北漢被消滅,山西的歷史地位宣告終結。北部被遼朝佔領,中南部被宋朝佔領。軍力孱弱的宋朝無力北伐,同樣,遼朝在檀淵之盟後也無心南進。山西被一分為二,不成為一個獨立的地理單元,自然也喪失價值。北宋末年,西路金軍南取太原,東路取河北,北宋頃刻滅亡。

南宋時期,金朝佔據山西,宋金對峙前線南移,山西成為後方,自然沒有什麼表現機會。

(十一)元朝、明朝、清朝

之所以這三個朝代一併說,是因為元朝以降,中國進入大一統時期,大規模長期的戰爭很少了,不光是山西,其他熱點地區的地緣地位都下降了。靖難之役中,沒有山西什麼事情,反映出來了山西的地位的下降。山西此時主要是在北部,作為九邊上的防禦重鎮,拱衛北京,但是戰略地位其實是下降了。因為明中後期,來自東北的威脅日益加大,蒙古不再成為威脅明朝的主要力量。此時的熱點,向東轉移到中原與游牧對峙的北京附近,向東南轉移到經濟重心江浙一帶,以縱軸為例,中國的中心線在不斷東移,山西也逐漸退出了中國歷史的中心舞台。

(十二)民國

民國時期,基本上是被閻錫山盤踞。但是山西隨後淪為八路軍、閻錫山、日本人、國軍逐鹿的場所。所以,只要天下大亂,山西的地位就得到凸顯。大名鼎鼎的晉察冀根據地就是代表。

(十三)共和國

我黨執政以來,山西被定義為資源(煤炭)大省,與我的老家河南被定義為糧食(小麥)大省一樣,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值了山西的發展。如今嚴重依賴煤炭的山西,受累於經濟放緩、產能過剩等等,總之就是煤炭價格一路下跌。山西如今生態破壞,政壇嚴重塌方,經濟低迷。可以說,跌入小低谷。

(未完待續)


一句話:

一千年以前與陝西河南共同組成【中國第一大中心】

一千年以後地位變得平庸。


龍山文化 (晉南)

晉國和晉文化(晉南為中心的)

晉文公北伐兼并北狄和三家分晉(大規模民族融合的開始)

漢朝晉南司隸和晉中北的開發

民族融合(拓跋氏、後漢為代表)

現代意義上山西的形成(元朝)

大槐樹移民對整個華北人口比例的影響

明清晉商

民國閻錫山

現代煤炭資源中心

總結一下 古文明無比燦爛輝煌,比如臨汾襄汾縣陶寺遺址發現的人類最早觀象台,還發現了龍圖騰和都城遺址以及具有國家級儀式性的禮器,以及堯舜禹部族方國的形成。晉國霸業基本上是山西對於中華文明影響力的代表。宋以前古典時期人才輩出,我光說漢代臨汾的,霍光衛青霍去病等等。後期主要是移民和商幫。近現代就是閻錫山為代表的山西人的思維方式(注意這裡的山西人指文化上的山西人,和晉人有本質上的區別。我指的晉人類似於法蘭西人這種既有民系劃分又有文化識別的人)。現在就是那句,「你山西的,家裡挖煤的吧?」有錢的會被問「你山西人,家裡開煤礦的吧?」

原因就是地形,水文和思維方式以及組織形式。優劣勢都有,不同時期不同表現。不贅述。


瀉藥,我們如今所處的間冰期是海岸線不斷後退,大陸架逐漸浮出水面的過程。也就是說,現在的許多沿海城市古代都還在海底,而曾經溫暖濕潤的地區逐漸變為內陸,土地開始乾涸。人類的發展正是根據這個自然的總規律進行的,自進入東亞大陸之後,自然選擇水草豐澤處棲息,當初的陝甘和山西地區氣候和地理環境相當於今日的江南,成為了首選,所以秦、晉成為了戰國時代的超級大國。自秦以後,西北的氣候環境開始逐漸嚴酷起來,所以北方民族不斷試圖南遷,也就形成了歷史上的所謂地域大鎚。山西正是在這個人類向沿海發展的過度階段成就了其興盛和衰敗的過程。

自關隴集團——中國最後的西北中央政權崩壞之後,整個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中心都從關內移到了關外,當然這也得益於他們大運河與洛陽城等等的基礎建設,使得中原地區成為了一個更適宜居住生活的環境。北方民族內遷後,首選的居留地就是山西與河北,並一度以此建立了北方的文明中心。兩山(山東山西)與兩河(河南河北)在此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成為了中國的核心地域,直到清朝覆滅,徹底轉向為沿海經濟型的發展模式。


不是地圖炮...

明朝末年,山西商人不顧明政府再三禁令,不屈不饒,向滿清走私鐵器火藥綢緞藥材,使得滿清裝備了一支武器精良的八旗部隊,糧草準備得非常充分,當年明朝可是鬧饑荒啊。公元1644年,清軍在吳三桂的帶引下大舉進入山海關內,攻佔北京,後來明朝滅亡。滿清入主中原後,清世宗接見了其中最著名的晉商八家,並御封為內務府的皇商。為了表彰山西商人對大清建國的貢獻,清朝把北方邊境的貿易經營權全部給予了山西商人.....這是山西的巔峰時刻了...

晚清時期,政府官辦企業,外國企業在華經辦,山西商人失去了地位..這是低迷時刻...

還有著名晉商孔祥熙先生抗戰不忘發國難財的偉大精神...

前幾天爆出的百度為錢出賣血友病吧事件,百度老闆是哪裡人? 你們百度下....


我只了解一個只有幾十年歷史的山西,談不到未來,知識積累也沒到能貫穿歷史的地步。但這幾十年,社會越亂的時候它越強盛,社會越靜它越垮台。繁榮的商業是酒桌做的地基,酒桌是黑煤的堆砌,認親戚,找關係,當初的膨大事現在遇到困境找不到自己的問題,害怕,不敢回去。


推薦閱讀:

為什麼山西人「出了山西不吃面」?
都說中華髮源黃河,那麼陝西和山西哪個歷史悠久一點?
如何看待真實的山西?
在榆次二中讀書是什麼體驗?
山西的姑娘能有多好看?

TAG:中國歷史 | 中國經濟 | 中國近代史 | 中國 | 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