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路面經過長時間的碾壓出現變形,是什麼原因?
是因為偷工減料。路面質量不過關嗎?
謝邀~你說的現象叫車轍。渠化交通的道路最為明顯。表現為道路有淺溝不平整。
1、結構型車轍:由於荷載作用超過路面各層的強度,發生在瀝青面層以下包括路基在內的各結構層的永久變形。這種車轍寬度較大,兩側沒有隆起現象,橫斷面呈V字形。
2、失穩型車轍:在高溫條件下,由於瀝青混合料中顆粒之間瀝青膜在外力作用下產生了剪切變形,引起集料顆粒出現相對位移,車輪反覆碾壓作用載荷應力超過瀝青混合料的穩定度極限使流動變形不斷積累形成車轍。一方面是車輪作用部位下凹,另一方面車輪作用甚少的車道兩側反而向上隆起,在彎道處還明顯向外推擠,車道線及停車線因此可能成為變形的曲線。對主要行駛雙輪車的路段,車轍斷面呈W形。 【題主給的圖就是這種,輕微的車轍,橫斷面形狀為W】
3、壓密型車轍:該類車轍病害是由於施工質量控制不嚴,瀝青面層本身壓實度不足,致使通車後的第一個高溫季節混合料繼續壓密,在交通荷載的反覆碾壓作用下,空隙率不斷減小,達到極限殘餘空隙率才趨於穩定。它不僅產生壓實變形,而且平整度迅速下降,形成明顯的車轍,在我國較普遍。
4、磨耗型車轍:當路面結構穩定,車輛行駛時,輪胎磨耗路表而產生此類車轍,車轍深度一般在5mm以內時不需處理。
一般維修:微表處車轍填補技術
挖了那一部分,把面層重鋪。
原因可以通俗的理解為:
瀝青混合料不夠密,級配不夠好,強度不夠高,歷經高溫、重載等壓的。
瀝青路面不像水泥路面那麼硬,總會有車轍的。
不要一有任何現象就覺得施工不行,反正車轍這一點,我一直覺得是中國車太多,超重過度加重的。
在回答問題之前,恐怕得先說下瀝青路面是什麼東西。瀝青路面所用的材料稱之為瀝青混合料,由瀝青、碎石、礦粉在高溫下(約180度)拌制而成,其中雖然瀝青成分僅佔百分之幾,但所起作用神奇,因此以瀝青名之。瀝青的神奇之處在於其又粘又彈的性能。粘性好理解,就是可以把東西粘合在一起,而彈性我們就不能理解成拍皮球的那個彈性了,它是一個力學名詞,意思是指在受到外力產生變形後可以恢復,這種能力稱之為彈性模量,彈性模量高意味著承受外力而自己又不會壞的能力強,比如鋼材的彈性模量就是木頭的幾十倍。簡言之,瀝青這東東就是既能把其他東西粘結在一起,自身又具備一定強度的好材料,打個比方,即是又能團結周圍人、又屬於打鐵自身硬的好領導。但是這個好領導有個比較情緒化的缺點,情緒上來的時候比較弱。換成專業名詞,即瀝青的高溫穩定性差,當環境溫度達到4、50度時,他的強度基本喪失,變成一灘軟乎乎的東東了。領導一拉稀,這個團隊也就完了。
所以要糾正一下題主的問題,瀝青路面出現嚴重變形不是長時間的碾壓所致,一般都是在夏季高溫情況下才會產生。
我們國家在10幾年前高速公路瀝青路面的早期損壞是很嚴重也很普遍的,尤其是這種稱為車轍的嚴重變形非常多,而車轍對高速行車安全又是致命的,所以修路的人都很苦惱。現在這個問題基本解決了,解決的辦法也很簡單,即對瀝青進行改造,提高其高溫穩定性,原來他4、50便度不行了,現在提高到7、80度,因為夏天的路面溫度是很難達到這個數的。以上是對重載交通的高速公路而言,城市裡面以小車為主要稍好一些,所以一般不對瀝青改造(改造約增加成本3成),可以通過嚴格控制碎石的質量來解決,什麼意思呢?就是當領導拉稀的時候,下面的人頂上,如果外部壓力不是很大,也還是能扛過去。怎麼控制碎石的質量?就是讓大大小小的碎石按嚴格的比例嵌擠在一起形成骨架,這個骨架裡面瀝青沒軟的時候有強度,瀝青軟的時候也有強度,但是這個強度比較有限。題主給的圖片很顯然是城市道路,以我的了解,城市裡面修路都是一幫土八路(這樣說會不會是對八路的侮辱啊),讓他們控制碎石的質量是做不到的,所以城市裡面瀝青路面啥樣的毛病都有,不過都是小車、車速又慢,無關什麼大礙。樓上的回答是道路本身方面的的,我來說說瀝青物理性能方面的。主要跟瀝青型號有一定原因。再就是我們國家是缺能源的國家,瀝青主要原料是煤焦油或石油,不過看你這照片好像是煤焦油瀝青路面。我和同學做個小實驗,主要是針對瀝青的延度和瀝青軟化點的試驗。上圖測定瀝青延度(就是柔性)的裝置,瀝青的柔性很高(實驗數據因為操作失誤就不列出來了0.0!)
車轍。看圖片應該是用的普通瀝青不是改姓瀝青,級配也太細,生產過程中瀝青含量可能要太高,原材料肯定也不好,尤其是0-3的石屑砂當量太低,或者使用了過多的天然砂。再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交通壓力大。
推薦閱讀:
※美國 66 號公路是因為什麼而出名的?和加州有什麼特殊的關係嗎?
※高速公路如何設計線路?
※公路上的像裂紋一樣的深色條紋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