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讀了大學之後,越來越覺得讀書無用~或者一些專科或者技校的學到的東西都比本科多?
我準備大二了,最近和一些一起的高中同學聊天,發現好像他們也會有這樣的想法,這是為什麼?
瀉藥!基本上每個本科生都會有這種迷惘吧,學校這麼安排,肯定有其合理性,只是可能有些時候矯枉過正了而已。
曾經上大學的時候,在想一個問題:既然大學只要按時交作業(很多課還可以期末補),準時來考試就好了,那我為什麼不每學期報完名就自己出去干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後最後幾周回學校,補作業,考試呢?(這個問題估計很多人也想過吧)。
再次,現在這個信息話高度發達的年代,我們完全可以通過網上的東西自學,完全不用出門,那為什麼還要千里迢迢的去上學呢?
很喜歡隨機過程張顥老師的一個觀點,與大家共勉:我希望各位在電子系畢業之後,別人問起你的時候,不要是自己學會多少東西,而是忘記了多少東西。
有一天,當交給你某個完全沒有接觸的領域的某個東西的時候,你們不會慌,不會急,而是立馬靜下來。花一點時間去評估其難度,並且預算花費多少時間多少精力去完成,可以把一開始那些許的慌張轉換為有條不紊,如果做到這一點,那電子系的教育算是成功。
以下是一點愚見:
大學可以算是一個擦寫簿吧。把自己在高中階段的某些不良的愛好擦除,比如一些不好習慣什麼的,可以培養一些好的習慣。最主要的是,大學階段可以認識很多nice的隊友,可以通過社團什麼的鍛煉自己。
跑偏了,回到題主的問題,為什麼要修很多看似無用的東西。我大一的時候去找過三次線性代數老師,因為我實在是不明白線性代數有什麼用,看不到前景。他當時的原話是:學了以後就知道了。
其他的課程也不理解,比如作為電子系的學生我們為什麼要學工程製圖,為什麼要修固體物理,作為工科學生,為什麼我要學體育,為什麼要跑3000(我體育一直很好)?當時找系主任吐槽了半天:她微笑著說,你先把這些學好,等到大三再來問我這個問題
後面隨著年級越來越高,逐步發現,很多學習習慣,很多基礎學科都是為後面的專業課打基礎。比如,假如當初線性代數玩不透,之後《數據結構》《通信網路》等肯定會非常吃力甚至學不會。況且,在低年級的時候,很多還沒有完全適應大學的生活節奏,要是一開始就整專業課,恐怕也是無異於痴人說夢吧?
當然,不可否認有些課確確實實沒有什麼用。比如我至今沒有搞清楚罄竹難書的清華《大學物理實驗》有什麼用
再次,很多其他的課程比如《思修》什麼的,對我們的價值觀,世界觀什麼的影響較大(當然這得看你自己的態度吧)。
離開學校,發現自己很多方面的能力都還行,其實很大程度上也比較感謝大三大四多修的幾門非專業課吧。因為修了《演講與口才》現在可以輕輕鬆鬆做主持人;因為修了《西方哲學談源》與《哲學概論》,遇到問題可以用矛盾法什麼的去分析,免了很多額外的煩惱;因為修過《馬克思主義思想史》,結識好幾個有名有思想的著名教授,感覺自己精神受到極大的洗禮,遇到問題不會那麼2等,例子舉不勝舉吧。
現在後悔的是,大學期間沒有修足夠多的與專業課毫無關係的課程。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很顯得很幼稚。
既然學校要這麼規定,自然有他的道理。既然選擇讀大學,就遵守自己的規定,用心去學,等你把這門課學透,學好之後,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謝邀。第一,大學會給你提供一個可能一生都有用的人際網。第二,在這個自信爆棚中二泛濫的年齡,你和誰在哪裡度過這四年是極其重要的。第三,等到進入社會,就會明白原來自己可以繼續學習,但是技校畢業的時候就已經無法繼續學習了基本
其實不是大學學的少或是比專科差,而是你對你目前在大學的現狀不滿意然後寄希望於專科,就像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其實題主的問題不在於讀大學還是專科而是你的追求是什麼。少來讀書無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
某種程度上是事實。
當然,大學培養的厚基礎寬口徑,加上生源優勢,學起來要快很多。
但是,本身教育質量而言,很多情況下真的很一般。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一個「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的問題。雖然說整天扯「素質」什麼的很虛,很空洞無用,但是放在這裡很合適,這些看似空洞無用的東西有時候還是要講講。
大學確實學了很多「看起來無用」的課程,這種「看起來無用」的課程之所以要設置,就是因為它是有用的,這個有用性可以從兩方面來解釋。
1、從專業知識的角度上來說,做學術,乃至今後的科研,都不會是一個單方面的行為,不可能說我做這一個課題,我就只需要了解這個可以涉及的技術就行了,技術也好,知識也罷,都是成為一個體系的,而在這個體系內,每一個知識都與其他知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有的是縱深方向的基礎與拓展,有的是橫向的聯繫,沒有這些知識,科研將難以進行,或者你需要用很繁瑣的方法來將一個很簡單的問題複雜化。
你學的越多,對這個體系的思路也就越清晰,你知道什麼樣的方式適合,什麼方式不行,即使你學不精,你起碼知道有這麼一個東西,真正用到的時候,依靠你的學習能力可以現學,而如果沒有這些知識儲備,你壓根就不會想到可以有這麼一個idea。有時候,提出一個好思路比解決一個實際問題來的更加有用。
而這個知識體系的完善和專業素養的培養,很多都是來自那些看似「無用」的課程。
2、這些無用的課程,教授的其實就是一些本領域的「常識」,你在一個領域混,你起碼知道這個領域幹什麼,有什麼,可以做什麼,這種概念上的完整性,宏觀上的把握,對你今後工作是很有幫助的。有了這樣的「常識」,今後做到相關技術就可以很快上手而不至於陌生,企業裁員裡面死的都是那種只會一個方向換個崗位就白痴的那一類人。
常識對於一個科研人員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拿到一個科研成果,最基本的從直覺上就能感覺出它大概是在什麼地方出了問題,大概對不對,大概怎麼解決,這是一個科研人員最最最基本的素養之一,這個素養的基礎就是一成套完整的知識體系和頭腦中的一張知識地圖,這張地圖越完整,科研上的彎路就少走。
有些習慣性的東西,人文性的東西,對一個理工類科研人員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再談談你說的專科學校學的東西。
這部分可能會引起某些人的誤解和憤怒,請不要故意曲解我的寫作意圖。
沒錯,我不否認,專科學校學的東西確實使用,他們在實際工作的崗位上更加容易上手,更加容易進入狀態,一般的企業,特別是機械行業,招聘更加傾向於找這樣的學校的學生。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他們進去之後,一般從事的是流水線上的操作性工作,上升空間很小,因為它們只是局限於他眼前的那台機器的操作,而且身處流水線中,它們很少能夠進行創新性的工作。
所以,那些勞模們,出自一線的很多,但是呢,然後呢?上升空間依舊狹窄。
不是讀書沒用,是你沒有發掘到讀書的妙用。
不是不如專科生,而是短期收益和長期收益在可見性上不可比。事實上…不止你一個這麼想。在廣東這邊,有些高考生,是做出了實踐的,放棄二本…去讀大專。這是廣東省2015年理科的分數線,可以看出來,二本線是483,一本線是577。我們再來看一下某大專院校2015年的錄取分數線,
大專生路過答主生在遼寧,從幼兒園到初中都是在一個地方,高考結束後本想報考遠一點學校,家裡不同意,就胡亂的報考了本地一個大專,離家只有半小時車程。就不具體名字了,叫xx石油職業技術學院。因為離家很近基本上每周都回家,周一到周五在學校,周五中午就能回家。因為是企業辦學,畢業能有個進國企的機會,所以分數都很高,當年有個考生沒去讀一本院校反而來了我們學校。北方人都這樣,家長都嚮往孩子有個體面穩定的工作,來這學校的基本上也都是家長逼著孩子來的。答主14年靠著背會所有考試題目順利進入石油行業,工作兩年。前幾天和高中同學吃飯無意間也談起上大學這個話題,其實上本科也好,大專也好,首先要想明白上大學是幹什麼去了?想明白這個問題最重要。個人認為上大學最重要的是學習怎麼學習。我沒打錯,學 習 怎 么 學 習 。
學習知識只不過佔一小部分,學習任何可以幫助自己成長的東西。別等到畢業了靠著一張簡歷去找工作。那不是你找工作,是工作在挑選你。
現在我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即使進了國企能怎樣,還不是干著叫個人就會幹的工作。如果當初刻意的學習過什麼至少敢於追求自己想要的,大學只是個環境,大學給你時間去學習自己想學的本事,大學不會承諾給你什麼,一切都要你自己想明白自己想學什麼。我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很可能就是沒有想明白為什麼上大學,不過還不算完,至少現在知道自己要幹什麼,現在我每天都在學習,學習提升自己認知,學習讓自己有所成長的東西,將來如果我的孩子沒有想明白自己為什麼上大學我是堅決不會讓他去的,那樣只會讓他浪費四年時間。本科和專科的培養機制是有本質區別的。
專科注重專業技能培養,基礎課程只要能夠支撐起專業技能就可以,專科的學生畢業之後,就已經具備了在專業方面的實際工作能力。專科學生所學的「乾貨」更多,但是也局限在這些「乾貨」上,假如想要轉行,幾乎是從零開始的。或者想在所學專業認識的更精深,是有非常大的阻力的。因為專科的培養機制,默認了在校時間就是學生全部的學習生涯,它在這段時間中直接給你可以謀生的能力。而本科的培養機制正好相反,本科默認學生的學習生涯會很長甚至是一輩子,它更加註重基礎學科如數學外語毛概等等,所教授的課程也更加廣博,比如我是學造紙的我依然要學生物相關的科學,在專業知識方面更偏重於廣闊,比如我的專業課,有設備,工藝,化學品,特種紙,專業英語等,完全涵蓋與紙有關的所有學科。實際的操作技能幾乎沒有教什麼。
工作後,我發現我對具體的技術幾乎是一無所知,但是只要我去學習,我都能很快的學會並且觸類旁通,可能比在線上工作多年的師傅理解的更精深。我可以去造紙,我也可以去做機械,我也可以去做化學品,甚至可以去搞生物相關科學,或者進軍it等等。這些專業的知識都在我的理解接受範圍之內。
一言以蔽之,
專科人才迅速成形但局限性強。本科人才緩慢成形但可能性多。
當然我講的只是整體,本科垃圾隨地見,專科牛人處處有,平台並不能決定一個人。同大二,和你有類似想法,這是中國高校普遍存在的現象。仔細想想看,大學能學多少真正有用的東西?首先,有些基礎課程有些根本用不上(比如英語專業的你讓他學高數和c語言,理工科也要學的毛概、馬哲、思修和軍理);其次,高校大搞形式之風,做漂亮的面子工程,強制性讓你參加一些浪費時間的活動,寫一些空洞無用的論文,這種現象讓人唏噓不已;最後,大學是否有用,還是要看個人,我在這裡就不講努不努力之類的話了,有時候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讀大學,但是傳統觀念總是認為上大學是一件必要的事,父母指望著你的大學生身份往臉上貼金,有些企業甚至按學歷刷人,好像讀了大學就高人一等似的。是的,你沒猜錯,能像我用這種口氣抱怨大學生活的,要麼是沒上成大學的,要麼是在大學混的不好的,我屬於其中之一
我讀大學時也是這種感受……整天碌碌無為,上課發獃,要麼逃課……從來不去圖書館,喜歡宅……
我覺得大學太沒意思了,沒有高中知識多……老師不負責任當我畢業時發現……我的同學裡有很多人得了很多獎狀,參加了很多社團,認識了很多不同系的人,上月她結婚來參加婚禮的都是不同系的人,現在有是編輯的,有是電台主持人的,有幼教的,反正都是我不認識的……而另外一個同學畢業後學校推薦到澳門貴族學校教書了……我們是師範院系
後來我知道,不是大學不行,是人不行,是你不行……看完眾多答案忍不住想回答一下,沒有點在心裡的。正好最近剛上研究生,這方面心裡感觸頗多,就試著寫寫吧。
先簡單附上我個人經歷,稍後再仔細說學的課程。剛上大一時我也曾經迷茫過,不知道學的東西有什麼用,覺得沒用的原因是因為覺得它不實用,其次是本科學校很一般,剛開始的時候也沒什麼感情,打心眼兒里在教學方案上不那麼認同。晃蕩到大三,開始斷斷續續複習,準備考研,當時也沒覺得課有什麼用,只恨大一二基礎差,要幾乎從零開始複習數學英語,再後來開始接觸專業課,專業課老師為我們梳理了本專業是做什麼的以及為了學專業課要做的一些知識儲備,也就是之前學過的專業基礎課,從那之後,我才明白為什麼要學那些專業基礎課,它們不是沒有用,只是我不知道它們用處在哪裡。看著專業基礎課,才發現其實都有高數線代概率論的影子,尤其電子類物理類的專業,不學數學簡直沒辦法深入學習專業課啊~~起初我以為理工科的孩子才會這樣,後來考研的時候有考經管類的小夥伴,他們的專業課經濟學一類的,別的不說,高等數學,概率論都有涉及。再後來,考上研究生,現在剛剛開學,上課也沒幾天,強烈得感覺到大學時候,很多課程都是有用的,都是現在深入學習的基礎,當然,死磕專業書也能理解一些知識,但是缺了那麼點基礎底子,很多東西理解的不夠深入,透徹,結果當然就是吃不透這門知識。這兩天打算把大學時候學過的一些書重新翻看一遍,當時沒有打好基礎,真是越來越遺憾,相反那時候打好基礎的人,無論複習舊知識還是學習新知識,都相對輕鬆,這就意味著他們可以有更多精力去學習更多的新知識,提高自己的實力,人與人的差距,是長年累月積累的,不是一瞬間或者某件事造就的,想要追趕,就只能更拼,然而更多的情況是,你那麼拼也不一定能補足差距,畢竟,人家勤勤懇懇那麼多年,而我那些年,都拿去瞎迷茫了。
關於大學時候的一些「沒用的課」。
數學~關於上一大段,數學的用處可見一斑,具體點的例子給幾個(專業原因例子都從本專業找),來,聽好,電路分析中交流電那裡,難道沒有用到數學裡關於複數的知識?傅里葉級數的實際應用妥妥的,數學有沒有用?量子力學固體物理等等就不多說了,誰學誰懂,不會微積分學個什麼鬼啊,當然不是說學會微積分這兩門課就夠用了,事實上遠不夠。半導體物理解連續性方程,半導體器件推導電壓電流公示,不會解微分方程乾脆就不用不要推導了,到死也算不出。熱學統計物理,概率論離得開?電磁學,高斯公式就是最直接的例子,沒錯就是高數里那個高斯公式,幾乎原樣過來的。關於線代,這兩天我上得課動不動就有它,它真的就是當工具來用,哪兒哪兒都有它。
英語~多實用不用說了吧?部分專業基礎課~打不好基礎話深入學習專業時候會很吃力,影響深入理解一些概念定理,很重要。我也是這些天上課才覺得本科時候安排的課程都很有用,可惜當時上的時候不用心,還是很遺憾的。政治~這不是學校想去掉就能去吧。而且,學習有時候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學習某些知識的方法對未來也是一筆財富,學習能力的提升也很重要,未來工作中的學習是不斷的。
關於本科和專科,專科學的東西可能偏實用容易上手,但是理論理解比較弱的話,很不利於再深入學習。可是以後隨著工作,不繼續學習靠譜嗎?如果真的講究實用,許多專業(不是全部)繼續上研出來不是前途更好?然而考研的時候連非雙(非985 211)的學校都很受歧視,何況專科。
總而言之就是,越往上學越是覺得學習很重要,很多小時候學的東西現在才覺得有存在的意義。也許你現在還不那麼明白學習某些課程的意義,但是請不要懷疑學習的重要性,默默學習知識永遠比去玩耍去瞎搞強,付出的總有收穫,不是沒有,可能只是你發現的時候還沒到。最後,祝大學新生們過好大學,你們還有機會好好把握這四年,少點遺憾,多點收穫。
普通一本、二本的文科專業,就是在浪費生命!
大數據告訴你!
如果不是搞研究或專業人士,基本沒用
純屬路過,強答一發。
從學習教育方面來講:1. 我猜你們對比的對象,應該是實踐性的專業。2. 題主可能是文科方向的專業,專業的實用度問題;3. 學習計劃,專科等對外宣稱是3年制,但是實際學習實踐只有兩年,他的學習計劃安排的更為緊密,課程更偏向於實際運用,統招本科則有3年半或者3年多一點的時間來學習,在學習進度上更寬鬆,更偏向於慢慢打基礎教理論。題主可能因為這些所以才會覺得自己不如人,大學無用論。另外一句話:大學基礎,碩士入門,博士融會貫通。大學學的理論知識要比中專強很多,打好基礎,不要虛度在大學的時間,不然還真的比不上中專學生
確實如此。
都是擴招的鍋,你們本來就應該上大專
一個專業的牛逼的大專也更適合我們一個偏麵包,一個偏情操,專科出來基本上就做學的那門的工作,整個學習過程更偏實踐,留給你去自己思考,追求興趣的機會應該不多,而讀大學其實更偏向修養自己吧,你可以學到除了專業課之外更多的東西,其實就是長見識,人思考的東西就更全面,看事情的角度就更多,我想沒有什麼東西比對自己頭腦的投資更重要的,不要覺得自己現在做的事情沒用,人還是要不斷往前考慮,因為你過去和現在經歷的一切就完完全全預示著你未來的樣子
國內高校內在強調的是教育機制、系統、制度的完整性和運作的穩定性,再好的學校難以避免,至於你學什麼,學了有沒有用,畢業後能否與社會接軌這個在校方看是非常其次的問題,教育廳對學校要求就業率,各大高校的數據擰出的水夠地球人喝一年。如果你不想畢業就失業,趁沒課和周末還有寒暑假時間抓緊找地方實習。另外找工作很多時候還是需要本科文憑的。大專本科孰優孰劣討論這個沒啥意義,專科生有專科生的套路本科生有本科生的套路,只要勤勞都一樣致富。
推薦閱讀:
※單眼皮的男生很帥氣?
※在大學感覺很無聊,做什麼都覺得無所謂沒意思怎麼辦?並不孤獨空虛什麼的?
※如何評價知乎沒有「中大華工跨校情侶是怎樣一種體驗」這個問題的現象?
※大學可以跳級嗎?
※在礦大當學渣是一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