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工業革命會是什麼?


應該還是能源革命。個人傾向於可控核聚變。

事實上,回顧一下整個人類的幾次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時代的來臨,本質上是蒸汽機的大量引入帶來的革命,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學會了大規模的用熱能轉化為機械能。

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時代的來臨,本質上人類學會了用電,學會了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第三次工業革命:信息時代的來臨,這次並不是能源的革命,而是信息時代的到來。本質上是將人們更容易的聯繫在一起。個人認為,這是人類第二次大航海時代的來臨。

所以,每次工業革命,都是一次生產力的大幅提高。前兩次的提高是由於人們掌握了新的能源動力。第三次是前兩次的一個遞進,當生產力發達到一定程度後,對於信息的需求產生了這次革命。

那麼,所以所謂工業革命的本質就是生產力的跨越式大幅提高。而生產力大幅提高無非基於兩種方法:增加生產原料、增加能源等生產資料或在生產資料一定的情況下增加生產效率。第一、二次工業革命屬於前者。第三次屬於後者。按照這種分類那麼,就我的個人理解,下一個能帶來生產力大幅提高的方式:1、新的能源。2、自動化技術的進一步普及發展

對於前者,新的能源。那麼自然不用提。當人們掌握了新的能源後,生產力自然會大幅提高。這種能源基本就是可控核聚變,以及進一步的可控核聚變小型化了。具體內容只有請相關人士來。不過作為外行,最明顯的想法就是,你想想你的手機可以這輩子不用充電、一輛QQ可以有一個渣土車的功率。外骨骼的便攜化。而且能源價格大幅下降,想想都可怕呢。

對於後者,自動化技術(包括人工智慧,自動化生產線等)。個人更傾向于歸於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因為自動化技術是信息技術的一個分支,依賴於信息技術的演化。這個概念對於一般人更好理解,因為好萊塢已經為了我們宣傳過無數回了。晝夜不停生產的工廠。有可能反噬人類的AI等等。這是解放全人類的一種發明,也是非常偉大的。

但在現有的能源結構下,利用自動化技術,再產生跨時代的生產力提高以及文明飛躍我個人是持懷疑態度的。畢竟能源要比這個更加本質,影響更加深刻。在生產資源一定的情況下,文明的提升是線性的,很難有本質的飛躍。

最後,這些工業革命的定性往往是在已經發生若干年後人們才會發覺。所以,我們已經處在了第四次工業革命也說不定。


轉載自

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低熵體的困境和下一級技術台階(技術大停滯的第三版)

有效能源的獲取,轉換,控制和利用是工業文明的核心。

新層次能源(不是太陽能和風能等所謂的新能源)才是第4次工業革命的核心。

4.1.2 負熵流和文明層次的躍進

熵概念的提出引導人類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看待文明的變遷。

在工業革命以前,人類社會維持有序的外來負熵流主要來自太陽。通過農業活動,人類實現了太陽能的初步利用,獲得了糧食,燃料和建材,使得人類社會能世代繁衍並逐步脫離蠻荒狀態,建立起初等文明,這種農業文明,按照現在眼光開來,其實是很低級的,有序度不高。依靠這種對太陽能的初步利用和負熵流,農業社會可以維持很長時間。事實上,由於技術天花板的存在,各大農業文明的負熵流獲取在很久以前就達到了極限,文明也隨即陷入停滯。

農業文明的極限最終被瓦特改進的蒸汽機所打破。

站在21世紀的時間坐標點,回顧人類文明層次的變化,可以看出,通過農業活動來把太陽能轉換成生物能,所提供的負熵流根本不能支撐如今的工業化社會。人類主要通過化石能源----過去數千萬年沉澱下來的太陽能來提供負熵流,

第一次工業革命,人類大規模開採煤礦。資本主義所展示出來的生產力是過去農業社會所不能想像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石油和電力(部分通過水力發電來實現)成了能源產業的核心,人類對能源的利用達到了一個全新的台階,相應內燃機與電動機的開發和利用,讓龐大的地球變成了一個小小的村莊。

節奏到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時候戛然而止。平常所說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從能源供應和控制角度來講,只能算是半次工業革命。

可能很多人會反駁,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在1945年後取得了很大進展。 不錯,20世紀50年代後,信息技術取得了飛速進展,生物技術也有若干進步。但最關鍵的能源技術上,很可惜,邁出了幾小步,但之後一直沒有突破性進展。

從能源的獲取角度來說,裂變核反應堆被大規模推廣開來,但從目前角度而言,根本不能取代傳統的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占的比例很低,全球核電佔一次能源比例中,世界各國平均水平是5.8

發展核電 科普同步,

就單從發電量而言,核電比例甚者是逐步下降(過去10年,中國修了很多火電廠)

百度--您的訪問出錯了Q53D5dgIAztcfqpKL

6RQODkp-My_HUGiBEx2-9qmv83JpQssHAaNkn8dQvPCLK

從能源的轉換和利用上而言,蒸汽機,內燃機和電動機依舊佔據著主導地位。火箭發動機,航空發動機都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巔峰的產物,1970年後,改進逐步停滯,導致航天技術和航空技術差不多在以龜速前進。依靠現在的火箭發動機,登陸火星只是妄想。想像中的核發動機還是只能停留在科幻小說中。信息技術改進了能源的控制,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但無法解決人類現在面臨的根本問題-----新層次能源的來源和轉換。

開發負熵流遇到了麻煩,時間一長,經濟危機就不可避免了。不少學者認為,08年金融危機的背後是高漲的能源價格。 從1947年到20世紀末,除了20世紀70~80年代之間在中東地區發生的幾次戰爭使其發生一次脈衝式波動外,國際原油價格一直趨於平穩。21世紀以來,受美國房產泡泡和中國經濟迅速增長的推動,國際原油價格一路攀升,2008年7月11日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創下了147.27美元/桶的歷史最高記錄,高能源導致高通脹,高通脹導致高利率,泡沫隨即破滅。

http://img3.laibafile.cn/p/m/169066068.jpg

從那以後,石油價格再也沒有回到上個世紀末的低價,能源問題成了橫亘在世界各國面前的攔路虎,歐債危機和中國經濟放緩可以讓能源價格暫時回落,但世界經濟若稍有大一點的增長,能源價格就會飆升。人類社會要想大步前進,跨上新的層次,外界必須能提供更多的廉價負熵流,否則的話,經濟危機只會一波接一波,直到人類文明的各個子團體暫時達到一種平衡態。但不幸的是,農業社會的平衡態理論上可以維持到太陽的末日為止,現今工業社會的平衡態是一種建立在有限化石能源上的不穩定結構,不能長時間存在。

不跨越新的技術台階,開發新層次的負熵流,人類的文明層次就不可能發生質的躍進。

4.2 科技樹的主幹和分叉

按照生物學家的分類,世界上有六大類生物。前三種是微生物,後三種依次是菌類、植物和動物。億萬年來,這六大生物一直在「共生進化」,且彼此交叉、纏繞,形成姿態萬千的生態圈。

在凱文·凱利的《科技想要什麼》一書中,提出了一種新觀點:「技術元素」的演化過程,彷彿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從語言到符號、文本,再到印刷品、留聲機、電視;從犁鏵、刀斧,到水車、磨盤、唧筒,再到手工織機、蒸汽機、汽船和飛艇。「技術元素」已成為「第七個生命王國」。

技術元素——觀念有機體——的進化與基因有機體相似,差異很小。二者有很多共同的特性:兩種系統的進化都從簡單到複雜,從一般到個別,從統一到多元,從個體主義到互利共生,從低效到高效,從緩慢變化到更大的可進化性。科技有機體隨時間變化的過程符合一種與物種進化的系統樹相似的模式。

換句話說,可以把人類的科技知識結構比喻成一棵樹:科技樹。那麼,什麼才是科技樹的主幹?個人認為,最少在當前這個層次,有效能源的獲取,轉換,控制和利用是科技樹的主幹。

農業社會持續了(停滯)幾千年,如果單看農業社會,可能還看不出能源技術的至關重要性。但從蒸汽機開始,到內燃機,電動機,核反應堆,在這一過程中,整個世界逐漸融合成一個整體,人類文明開始大步前進,人口數量急劇增長,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基礎設施一日千里。過去曾經難以想像的百萬人口大城市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千萬人口的城市也日益增多。從文明層次上講,人類社會的有序度在過去200多年裡飛速提高。這一切的背後,都是通過大幅引入負熵流(有效能源)來實現的。

  很多人會憤憤不平地反駁道,媒體天天報導,現今的世界是信息社會,信息技術才是科技樹的主幹。的確,IT技術現在看上去紅紅火火,新概念,新名詞重出不窮。但很遺憾,IT技術只是科技樹的一個比較大的分叉,而且,很有可能是讓人類走入死胡同的一條分叉。

  拿進化樹來對比一下。

  在生物學中,用進化樹來表示物種之間的進化關係。生物分類學家和進化論者根據各類生物間的親緣關係的遠近,把各類生物安置在有分枝的樹狀的圖表上,簡明地表示生物的進化歷程和親緣關係。在進化樹上,昆蟲綱屬於節肢動物門,哺乳動物綱屬於脊椎動物亞門。

  如果單純從種類數量和形態數量上比較,昆蟲毫無疑問佔據壓倒性優勢,昆蟲是地球上數量最多、最為成功的一類動物,種數佔地球上整個生物物種的一半以上,占動物總種數的四分之三。目前經科學描述的昆蟲種數已超過100萬種。從乾燥炎熱的沙漠,到冰天雪地的極地,它們在陸地上幾乎無所不在。

科學網—從生理特點淺析昆蟲繁盛的原因

  另一方面,根據百度搜索結果,學界估計有5400種哺乳動物,相比昆蟲種類的數量,簡直是微乎其微。

  昆蟲在進化的戰術上可以說是非常成功,衍生出龐大的種類數目,很多昆蟲特有的生物結構,確保昆蟲適應了陸地上的所有環境,形態更是千變萬化。

  但從進化樹的整體而言,昆蟲無疑是失敗的,進化樹主幹上注重進化的核心----大腦,而分杈上講究種屬的生存率。一旦走上歧途,再多的繽紛斑駁也掩蓋不了一個蒼白的事實,昆蟲幾億年的演化,沒有導致智慧性物種的出現,比如,螞蟻和恐龍同時代,很早就過上了群居生活,但一億年來,螞蟻演化(不是進化)的結果還是螞蟻,而人類已經崛起。可以想像一下,沒有人類的大腦,鋪滿了昆蟲的地球在宇宙中又有何意義?

相對於可控核聚變等技術的挫折,過去40年,IT技術大爆發和大普及,導致摩爾定律變成了科技發展的代名詞。但請注意,歷史已經一再表明,文明生存效率的改進依賴的是能源技術的革命。IT技術的大部分創新屬於交流娛樂類,也許在文明不擴張的前提下能使人類更快樂,但建立在圖靈機上的虛擬世界永遠不可能重構真實世界。


核聚變和遠程無線輸電,而且這個應該是第三次技術革命。不認同除了能源之外的技術革命形勢,我們所有的現代文明都只是建立在電力基礎上的文明而且發電的能源大部分也只是化學能,只有能源利用方式的改變才能真正改變人類的生活。

蒸汽機時代,人類的工業城市都是有水的河邊,電力時代,沙漠里也能有拉斯維加斯這樣的現代化城市,而想要把人類的城市建在海底或太空,必然需要更加清潔高效的能源。期待有生之年可以看到。


可控核聚變反應堆~

現在美國和中國都正在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在搞可控可持續核聚變反應堆~一旦掌握這個技術,人類將得到近乎零成本的清潔能源,勢必將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然後會形成以核聚變電廠為中心的工業輻射狀發展,引領社會變革~

現在社會上的很多問題,歸根結底都是能源問題。現代社會直接在能源方面的消費,能佔到社會所有消費的40%到50%,假如我們有了又多又便宜的能源,直接表現是我們身邊各類工業用的原材料都會變得很便宜(因為比如像金屬冶煉等都是能源消耗的大老虎)。

我們開開腦洞,假如我們有了可控可持續核聚變反應堆,我們可以拿它來做什麼:

1:解決淡水荒的問題: 我們完全可以通過電解海水的方式來獲得純凈的淡水,甚至污水處理廠都可治這麼干,不僅解決了污染問題,還實現了城市中水的無限利用,沙漠地區可以用大功率製冷裝置來讓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我們將解決缺水的問題。

2:無線供電技術的普及: 我們周圍所有的用電器甚至汽車都可以通過無線來供電,儘管這種供電方式的效率很低,但我們的電多的用不完啊。

那時候,我們的各類手持設備移動終端,只要在基礎設施建設良好的城市裡,就不需要充電,由於沒有電池這個瓶頸的限制,很多移動終端性能可以做的非常強大。

我們的家中的家用電器,也不再需要通過電源線來供電(此處參照劉慈欣的《三體黑暗森林》中的一段,連水杯都有加熱功能)。

汽車可能以基本不需要加油了,因為只要有公路的地方,道路兩旁就有微波電力輻射的裝置。

3:糧食的工業化生產: 我們可以用便宜的原材料建造糧食工廠,再用便宜的電能來製造強光,高密集度的種植糧食作物,糧食成本也會變低。

………………

以上的腦洞還有很多,因為能源價格的大幅度降低,以及原材料成本的降低,很多異想天開的事都變成了可能。

我聽過一個科教節目上說長征2F火箭的功率,相當於三峽電站輸出功率的三分之一,因為把神舟飛船那麼大的東西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必須要有巨量的能量,這也是航天成本很高的原因。如果我們的能源能變得超級便宜,我想也一定會以某種方式對航天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吧!

不僅僅是航天,人類各行各業都會由於能源和材料成本的巨大降低,駛入發展的快車道。

總而言之,我們擁有更多的能源後,我們就能更大程度的改造世界,我們就有了更強大的生產力。

但光光有可持續核聚變反應堆是不行的,我們還要有更先進各類電氣電力技術,因為我們要把這巨量的電能運輸到世界各地,同時將巨量的能源轉變成我們想要的東西。不過這些技術相對於核聚變技術來說應該容易很多,並且我們已經有了一定的技術基礎,能源便宜後,也會極大的刺激這類技術的發展。

近幾十年是半導體晶元的出現和發展推動了整個IT通信產業飛速發展,未來可持續核聚變反應堆出現以後,將是電力電氣重工業飛速發展的時代,因此搞電力電氣的未來一定會大有前途


個人認為第四次很可能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能源,一個計算機。

能源革命,很可能是可控核聚變的突破,電力資源的問題將被基本解決,人類將用上可以說永不枯竭的電力。

電池技術也將是一個突破點,如果電池能做到讓智能手機充電一分鐘,負荷使用一天不斷電,或者電動汽車行駛1000公里以上,充電時間亦很短,那麼傳統內燃機的地位將大幅讓位電動機。

計算機技術,很可能是量子計算機,或者生物計算機,都是能影響到今天計算機地位的東西


最可能的是兩個 還有個不太可能的

1 聚變

這基本上實現了能源在近時間段內的無限化,特別是放鬆了對石油等傳統化學能源的需求。

2 電池

其實如果大範圍普及核電也是辦法,但是儲能問題如果不解決,你看看你手機那個熊樣,隨便玩個遊戲1天都撐不下來。所以就算能源無限,還需要電池給力啊。如果電池給力那麼大量的化學能源需求將變為電力需求。

12有相輔相成的關係

不太可能的是

發動機,如果某型發動機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半光速或者0.x光速,那麼人類有可能實現宇宙布武的計劃,這對現有的文明是個革命。不過貌似不太可能就是了。


以基因工程和3D列印為代表的可定製化工業,這個時期的核心要素是人類直接從本質上去操作、控制這個世界。

為什麼我不提新能源,因為我覺得這是其中的一個環節,而且重要性相對於另外一些東西還是偏低,整體上只起到加速的作用。

基因工程的意義在於,人們能夠破解自己身體的秘密了,從此對疾病、衰老的研究更加透徹。對其他物種基因的研究,也將促進生命科學的進一步發展,比如可以徹底完成食物的工廠化生產,從此沙漠、海洋這些地方,都可成為人類的大糧倉,再也不會有餓死的人了。

3D列印的意義在於,我們可以脫離傳統的製造業,只要有對應的物質,就可以隨心所欲製造自己需要的器物。與之配套的廢物回收再利用,也會成為一個很複雜強大的工程。

如果了解過現代化工的一些知識,很可能被其中一些東西震撼,人類的想像力太豐富了,他們用一些非常獨特的技巧,強迫物質按照我們的想法去合成。而基因工程和3D列印也是在走這條路,只是更加徹底。

未來的世界,人們不再會有生存的擔憂,溫飽成為人的最基本權利,並且不打折扣地得到貫徹,這個權利的享受,與他是否參與勞動無關,也就是說,即使這個人不對社會產生貢獻,他的這一權利也會得到保證,就好像生活在熱帶的原始人,食物來源取之不盡,比如猴麵包樹,各種果樹之類之類,並不會有人懷疑這是他作為人類,與生俱來的權利。

人類所享有的另外一個權利是擁有批量生產的器物,因為這樣生產的成本較低,並且足以保障他的生存,如果他想要更個性化的,需要用對社會的貢獻去換取,這也就是一個先進社會的特徵:保障最貧弱人群的生存;鼓勵有能力的人對社會作出貢獻。

在此基礎上,人類可以窮盡一生(可能隨著衰老問題的解決,這個一生已經無限了)去探索更多宇宙的奧秘,人生的意義,創造出璀璨的藝術作品,關心和愛護身邊的每一個人。

但這個時期,決定科技進化快慢的是兩個因素,一個是軟體工程,一個是能源工程。

當人類對世界的控制和理解已經達到微粒級的時候,很顯然,整個世界都已經近似虛擬化了,都能夠模擬出來,所以這時候,你對真實世界的操控,就近似於對一套軟體系統的操控,所以軟體工程必須進化,包括人工智慧、信息的抽象、採集、傳輸、分析、協作等等。

那麼,先進的能源工程又會起到什麼作用呢?我們注意到,是什麼限制了我們不能每種東西都定製化?是能源,或者更廣義地說,是資源。因為定製化必定消耗更多資源,而在未來,如果人們能夠精確掌控能源和物質的轉換,所有的資源又都可視為能源。

比如說,廢物回收,你想的是,我要分離其中的不同元素,然後重新拿去組合成新的東西。我想的是,我管你什麼元素,全部湮滅成能量,然後用這個能量直接轉化成想要的東西。這時候,世界上的一切就都可以視為能源了。

那時候,人類對世界的控制更加精確,也許世界上的一切都會成為人工的,甚至包括人類自身。改變了自己的軀體之後,人的思維甚至寄生在非碳基的物質上,這樣會更加堅固,強大,也可能不再需要飲食,睡眠,整個人類社會的倫理也會大為改觀,其變化甚至會超出近兩百年。這兩百年,我們只是沒有了帝王、宗族,幾百年後,我們的壽命接近無限,也許我們就不再有家庭,所有人類以個體為單位共同為整個社會協作。

在大多數人看來,這一切讓人恐懼,可是我們回顧往事,當一個石器時代的人見到鑄造精良的刀劍,當一個中世紀的人見到蒸汽輪船,當近代的人看見我們有如許多的電腦、手機、智能穿戴,而我們不再需要對領袖臣服,不再需要對帝王跪拜,他們的心裡,難道不是一樣的震驚嗎?

全工業化的趨勢不可阻擋,田園社會一去不復返了,無論我們對過去多麼地懷念,它們都逐漸遠離,留在記憶里,留在歷史書上,漸漸地不可觸摸,漸漸地被人遺忘。只因為我們人類,要成為這個世界的主宰!

寫到這裡,莫名傷感,你們知道嗎,未來社會的底層人民是怎樣的?其實社會已經不需要他們了,最上層的人們只需動動手指,他們就灰飛煙滅了,連反抗的餘地都不會有,他們的存在與否,完全取決於最上面那些人的同情心。整個社會會愈加分化,你以為當人類發現衰老的秘密,可以長生不老的時候,先能夠不死的是哪些人?當有足夠的智能機器人為他們服務的時候,你的價值是什麼?當他們不但有強大的武力護衛,而且自身也通過基因工程改良為熊的力量,豹的速度,鷹的眼睛的時候,你能反抗什麼?

看過劉慈欣的一篇作品,忘記標題了,人類的絕大部分資源都集中到一個人手裡了,其他人只能保持不死而已,大家的生存其實只取決於他能有怎樣的憐憫心。

想太多,好累,還是認真地去愛周圍的人們吧。


量子計算機


個人觀點,目前能想到的人類受到的幾個限制:

1、能源受限(包括能源總量與能量密度);2、計算能力受限;3、信息傳遞速度受限。

三個方向任意一個取得突破都會給人類社會帶來一次革命。


只有你不知道才叫革命啊。不然成改革開放了。


第四次工業革命

想從幾條線來看,我們這個世界的變化

1.能源

能源是一個大問題,過去的幾次工業革命,能源和石油密切。核動力是一個能源的方向,太陽能也有一種可能。但核動力成為主要的能源供應的可能性比較大,且聚變方式。

如果大量的能源是通過聚變方式提供,那麼全球的石油戰略的方向會改變,政治格局也會變化

2.經濟方式

前幾次工業革命形成了我們現在的市場經濟模式。管理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是一個重大標誌。投資者通過對於公司股票買賣獲利,並不需插手公司的經營。一方面讓企業管理集中有效率,一方面讓資本流動更加便利。

全球化經濟市場模式,讓各種資源更加有效配置,也讓強有力的產品能夠快速全球覆蓋。獲取更加大的利益。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的發展形態取決於生產力的大小。

生產力大小的快速提高,會進一步改變經濟的形式。改變生產者和資本方之間的關係。

3.計算機

計算機變化很快,從PC端到移動端。對於最大的變化是兩個

3.1量子計算機的商業化應用。如果量子計算機商業化成功,那麼對於無解的NP問題會有新的方法。

3.2人工智慧的應用。人工智慧的發展很快,它的意義是在生產環節替代人,或者說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人。如果可以實現,我們理解的一個市場地位的公司內的所需要的「人」會大大減少。如果你有任何好的想法,可能依靠機器人能快速startup

人工智慧的出現能幹掉很多人的崗位。比如自動駕駛。

4.生物技術

20世紀末期喊著21世紀是生物技術世紀。實際來看生物技術發展比較慢。如果生物技術的確能夠列印器官等等幫助人活的更久。那麼社會倫理可能會有變化。這個也會影響我們的社會形態。

5.納米技術

納米技術的突破能夠製造出很多性能特別神奇的物質,也許通天塔能夠造出來,超級電池能造出來。想像空間很大

以上我是看得到的幾個點,綜合來看個人覺得第四次工業革命最大的影響力還是人工智慧。那個時候可能是人類和機器搶飯碗的戰爭。


我把我的想法說說吧,其實也就是一些主流思想的結合,權當拋磚引玉。

主機里其中一個2t的不能用了,只得返廠(我的數據啊。。。),上班前在辦公室與咱首席客戶經理談論起存儲介質革新的問題,自從磁性硬碟誕生以來,一直沒有革新嘛,儘管磁性硬碟的技術含量是電腦硬體中僅次於cpu的存在。固態硬碟勉強算,但本質是一樣的。

於是我想到了NAS,然後進一步,結合4G,5G,6G(以後嘛)技術,使得數據無線電波化也是本屌絲所能想到略微靠譜的發展趨勢。當然讓所有人放棄物理存儲本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等到真正普及,那麼全世界所有的數據真的就是滿天飛了,只要有對應的解碼終端,管你是CIA還是鄰家小妹的自拍照,都是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取的,也許那時黑客的性質就不能同日而語了,再假設極端分子是黑客,那麼操縱媒體信息左右國民思想。。。。咱別叫Hacker了,改叫Hero吧。

再進一步,科學技術重大突破發現腦電波可以與無線電波同步化的辦法,那麼pc植入人腦也變得可行,於是生物記憶與機械記憶開始融合,動物與機械最本質的區別之一就是主觀能動性,人腦在擁有了無限可擴充信息量以後,自然就開始進化了。想像一下這樣的場景吧,因為有了飛行教學的所有數據,你95歲的奶奶也許可以輕而易舉地駕駛波音747,被劫機了,沒關係,讓本奶奶用實用談判2億例來徹底摧毀他吧!覺得朗朗鋼琴彈得挺好?那麼就利用13秒時間從衛星上下載一個超酷的演奏軟體吧,使你的技術同時擁有貝多芬,克萊德曼,雅尼,朗朗。。。不需要學校啦,一出生整個裝機必備吧。覺得電影里神槍手對射很帥?沒關係啦,這都是數據調校問題,可以驗算的哦,親,趕緊去下載時下最流行的「最佳神槍手」這款軟體吧!生病了?請允許我檢索一會兒,哦,不就是非典型性短暫呼吸加促肺塌陷嘛,休息一下就好了,去什麼醫院啊。。。。

人類在信息載體,或者說在信息保存上,開始邁入嶄新的階段。從人類一開始發明語言文字到發明紙張再到完全數據化並使獲得方式變得極為簡便(載體、傳輸速率、安全性)。至此,第四次工業科技革命開始。第四次工業科技革命,便是信息載體的革命。

然而,因為信息的獲得容易性,人類開始同質化,但是又猶豫主觀能動性的個體差異,藉助於植入大腦的智能終端,新的思潮出現了,於是新一輪社會變革開始,第四次工業革命伴隨而來的顯然又是一場席捲全球的戰爭,戰後,我們不妨假設有這麼一群人:因為看到了戰爭所帶來的災難,他們毅然放棄肉身,因為腦電波與無線電早已可以轉化,於是他的生物記憶可以永遠徘徊在這個世界上,生物記憶畢竟是有主觀能動性的嘛,於是所謂的靈魂永生就此誕生了,直至最後所有的人類皆放棄了肉身而變為純粹的能量,人類最終完成了進化。


生命工程,新能源,人工智慧,等等等等,現在是技術大爆炸的時代,一個小領域的技術突破,必然會影響很大一片領域。

就這短短的十年,從互聯網的發展,到移動互聯網的滲透,我們的生活方式已經有很大很大的變化。信息技術的發達創造了大數據,大數據又可以用於醫學研究,社會問題的研究。每項研究成果都會再反饋到每個平民百姓。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 也讓電池技術有了更廣的應用前景,也會有更新穎的解決方案。或許,也能從更本質的層面去解決能源的問題。

還有很多很多例子,你會發現都是很多門學科合併著去研究的。


第一次工業革命本質是能量的利用,

第二次工業革命本質是能量的傳輸,

第三次工業革命本質是能量的有效配置。

我們現在的互聯網、物聯網其實還是屬於信息化、自動化的範疇,還是關注於各種資源的有效配置,還屬於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範圍。

至於第四次工業革命,恕我腦洞太小,我想可能有這幾種可能:

1.物理學的發展改變了我們對宇宙的認識,星際旅行變得可能,我們將殖民銀河系。

2.虛擬模擬技術的發展使虛擬越來越真實,腦電波和電線有了某種介面,一些人開始選擇生活在虛擬世界裡。

3.生物學和仿生學大發展,人類的器官都有了人造的替代品,人類壽命增長10倍以上。

4.第三次世界大戰後過了幾百年,人類重新發現了火,結束了茹毛飲血的生活……

編不下去了,說了我腦洞太小的……


1.能源。

2.人工智慧。


生物和計算機


智能製造。德國工業4.0就是為了這個。


第四次工業革命(物聯網技術革命 )

時間: 21世紀初-21世紀中葉

意義:使得人類從信息時代進入人工智慧時代。

標誌:以新能源、人工智慧、量子計算機、虛擬現實(VR)等技術的發明和應用。


一次革命一定是上一次革命的延伸。

能源不太會帶來革命,對社會變革沒有作用力啊,發電站老闆會成為新的社會體系中心?我不認為。

信息技術是工業的延伸,摩爾定律的勝利。

那麼信息帶來什麼?

演算法+數據結構=程序,這是第三次革命的公式。相應的,計算力+信息量=智能,這應該是第四次革命的公式。

帶來的是掌握計算力與數據的跨國企業的崛起,代替輕腦力重體力工人的機器智能,與隨之改變的社會體系。


第一次工業革命發明了蒸汽機,蒸汽火車、蒸汽船促進了不同地區人民的交流與知識共享;第二次工業革命發明了電報電話,信息交流進一步加快,共享知識的成本也更廉價;第三次互聯網科技革命,信息可以點對點傳輸,成本接近於零,這一階段誕生了許多創造性的新成果,人們享受著科技帶給自己的便利,美國也通過互聯網進一步確立了自己的全球霸主地位;第四次外國人發明了啥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中國人發明了牆。


推薦閱讀:

人類的進一步進化會是怎樣的?
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各自的種族優勢是什麼?
如果地球上的人類是宇宙中唯一高智慧型生命,那意味著什麼?
從進化角度看為什麼人類不為繁衍也要交配?
人類為什麼進化出智力?

TAG:人屬動物人類 | 能源 | 世界歷史 | 科學 | 工業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