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禪宗中所說的妙悟是什麼意思?

如題目


說到禪宗機鋒妙語時,首先一定要明白,那都屬於「行話」。

郭德綱說,如果他跟于謙用黑話說相聲,沒有人聽懂,就是這個意思。

禪宗的妙語,都是來源於對佛法的解悟,說的人了解佛法,聽的人也了解佛法,就看看雙方各自解悟的程度如何。

就像一道數學題,你百思不得其解,學霸在旁邊稍微一點撥,你頓時醒悟,原來如此。

那完全沒有學過數學的人,他即使再聰明,也不會明白這個點撥的意義不是么?

比如五燈會元里有個故事:

僧問趙州:「學人乍入叢林,乞師指示。」

趙州和尚問:「你吃過粥了沒有?」

僧說:「吃過了。」

趙州和尚說:「那去把缽洗了。」

其僧忽然醒悟。

一般人看完後就覺得扯淡,故弄玄虛。其實是不了解內因。僧人雖然是乍入叢林,但肯定也是聞思過佛法的,只是不明白怎麼修持。趙州何等高僧,即便是察言觀色,也能明白這個僧人的執著心重。所以他就以生活中吃飯洗碗這等平等事為話頭,告訴他修行不是什麼稀奇古怪的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修行,要學會平常心才能念念清凈。

我們看金剛經,最開始一段就是佛陀:「入舍衛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這段經文,趙州知道,僧人也肯定知道。趙州一說"你去把缽洗了」,僧人肯定就能想到佛陀行坐的涵義。這就對應起來了。

別看是一句簡單的話,往往很多人都會忽略佛經中的一些細節,去追求佛陀說法的內容。其實佛陀無論行坐住卧,乃至一發一毫,都在「說法」。障心重的人,就會主動忽略那些。

正因為雙方都了解佛法,所以趙州無須太直白地說:「哎喲,你執著心太重,其實生活即是佛法,你看看佛陀.......」這樣說反而會讓僧人起更多的分別心,覺得不需要來叢林,在家裡學佛就行了。多說多錯,不如蜻蜓點水,你知我知,心照不宣。

妙語之妙,是佛法之妙。如果對世間法和出世間法沒有太多了解,對佛法的解悟還不夠,那去看禪宗公案,就沒太大必要。


若還有一個東西可悟,有一個東西可修,那修行依然是割裂為二的。

本然的存在,只是妄想息下來時的明了。它不是造作的明白,也不曾動搖迷亂,它只是不抗拒的,純粹自然的接納一切存在——內心中的念想情緒,外在的人事境相。

這一切現象的存在與它不相違背,與它本是一體無分卻又空空然一物都無。

除此以外沒有了。

這就是妙悟嗎?是的,它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整日相隨卻不相識;

這就是妙悟嗎?不是的,對鏡自照只是影子,所以當體息處便是。


簡單來說就是親見自性,那種妙說妙,妙極了,任何的悟也沒那種悟一般親切,就像見到了親生父母,就像看到了自己,極為平實,種種疑惑一掃而空,其餘的悟,還要依靠一點思維,那種悟,卻毫不依靠思維,無說無示,一絲不掛。


謝邀!

度娘解釋的就不重複了。

所謂「妙悟」,一切悟入佛之知見皆是妙悟。這個「悟」,非理悟,不是靠思維邏輯推理測度去悟,而是直接的體悟。

「悟」之一字,即「吾+心」,反聞地去找出這個「心」。

而這個「妙」更是離開我們思維可測可衡量的範疇。拈花微笑公案中世尊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這裡的「妙」離諸相,不落兩邊二元分別,離言說文字。

「妙悟」即是離言說文字,離一切相,離二元對立,於此「吾心」赤裸裸地呈現,原原本本地在那裡。

慧開禪師於《無門關》中說道:「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既是無門。且作麼生透。豈不見道。從門入者。不是家珍。從緣得者。始終成壞」。正是指出,入處必非理入。「無門為法門」即其「微妙法門」,入得必妙。


謝邀,不知道


禪師給你一句話,這句話可能有意義,也可能沒有意義,就是為了刺激刺激你。刺激的對了,人對,話對,時機對,前頭人開悟了,禪師的這次接引渡人算是成了。有一樣不對,就不能算禪宗,招打招謗。


宗教是用來哄失眠的大人入睡的,就像大人用編故事來哄小孩入睡,禪宗就是讓你自己睡。看不懂的,必然為其繁瑣所限制,跳不出那個框框。


佛陀吃了一種眾生從沒有吃過的水果,於是寫了幾篇論文,論述了這種水果的味道,吃到這種水果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比如,論文里講到,這種水果有蘋果的味道,有香蕉的味道,有葡萄的味道,乃至有一切水果的味道,於是實誠人就一個水果一個水果的嘗,立志最後總要把世上的水果全吃過,綜合起來就知道佛陀說的水果的味道了。

禪宗比較雞賊,發明了簡單直接的方法,可以通過妙悟讓慧根高的人很快明了這種水果的味道。


道即非道,非道即道。某即非某,非某即某。

我(能覺)即非我(所覺),非我(所悟)即我(能悟)。

自(生命/心)他(宇宙/物)不二。

你什麼時候學會把立體的看成平面的,大約就離悟道不遠了。

(眼前三維外物=圓滿平直的心鏡)


脫離五蘊(色、受、想、行、識)之悟,你沒有體會過難以想像,所以叫做妙悟。

尤其是讓你不能「想」,你根本不明白不「想」那是什麼狀態。

所以很妙。


禪語沒有妙悟,妙悟是後人加的。

禪宗不立文字,我也並不知道什麼時候加入了悟,學習禪宗的過程其實是簡單直白的,說清楚了是平常心是道,說不清楚就五花八門了。

一個悟還要加個妙,真是誤導學人。禪宗可以說成上升可以下沉,上升就是形而上,形而上得描述禪宗,空?色?有?無?快點不要開玩笑了好不好。

下沉得好,回到平常心,回到生活就好了。學習這個宗派切忌形而上。

三祖語: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妙悟呢?僅僅是個洞然明白。

別問這個了,問了你也悟不了。


禪宗說的妙悟就是說,這個人死了的意思

妙在人又死又活,半死不活,所以說那些死人復活之後,都稱讚這段經歷很奇妙!故而瞎編了一個名詞,叫妙悟。


最高票真能扯,這很「禪宗」。

黑話不等於胡話。併肩子是兄弟,扯呼是跑。黑話就是一門語言,你學就懂,不學就不懂。

學霸和數學題的例子更扯淡了。數學題是有答案,有計算過程的。方法可以不唯一,但絕不能胡來。讓你用積分求面積,你寫一個1+1=2,這就叫扯犢子。


去掉分別心,去掉妄想。把這兩條路走通了,就自然就能理解到思維的另一種形態,這就是妙悟吧。也沒有覺得妙悟有多麼神奇。


禪宗沒有所謂的所說

只有個人見解和知見而已、

妙悟是個人悟道的各中體悟,冷暖自知、

妙通廟,廟為有相以引導無相無為。悟為心生,心生亦心滅。悟又通無。悟心生滅無為以無不以生滅為之。


無修,無得,無住。

禪是什麼東西?

下水道清潔劑?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於剎那間,體悟妙理,

觸目菩提,涵蓋乾坤,

山河大地,常樂我凈。


隨便看了一下@空性 答得其實很好. @火十三爺 答的也不錯,只不過對趙州那則公案的解釋有點兒牽強了....趙州本意並非如此.


拈花微笑。


好比烏雲消散,天空徹底的顯現。

修行到這樣的境界,就會妙悟:

啊!原來真正的我是這樣子的!

這不是以思考能到達的,因為思考就好比烏雲。

清凈心的顯現,要靠實證。

妙,就是不可思議。

悟,就是我的「真心」。


推薦閱讀:

心中雜念太多,該如何斬除?
怎樣看待自己學得很爛的半吊子佛棍們在知乎不遺餘力地指點江山誤人子弟?
為什麼佛教要鼓勵人們行善呢?佛教的善惡標準什麼?
有哪些活潑、有趣的禪宗公案故事?
在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學習禪宗可以讓我們得到什麼?

TAG:禪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