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命運在選擇人,還是人選擇了命運?

這個問題不知道還怎麼問,我常常會問自己一句話,我為什麼會在這裡?大部分時間我是知道的,但有時也會讓我恍惚,不明所以,然後我便知道這時錯的,我不該在這,有時候可能也會伴隨著不好的事情,或許只是小事,就像有些事情是順其自然的,而有些是突如其來的,我不知道是否只是面對改變時的不安,還是冥冥中有所註定?


思想等待思想者

命運等待運命人

有緣再續。


既不是命運在選擇人,也不是人選擇了命運。

命運不是單一的一條線,命運是這世上最複雜的一團線球。

人既是自己命運的主宰也是別人命運中的一段相關。

命運有小範圍的既定,也有大範圍目的的虛無。

你所有的選擇組成你自己的命運,還有其他選擇的可能性消散在虛無中……

但有些關鍵點,因為與別人交織,可能命運會推你一把……

命運是動態的,不是絕對的。

命運是可以意會但是難以言傳的。

你領悟的越多越會覺得命運之不可多知。

不要在這上面想太多!

活好當下!


應邀!

命運不知道會不會變。對命運的理解感受會變。


命運往往會先選擇人,然後人才有機會去選擇命運

命運有絕對的優先權,比如你的出身,你所處的環境,你所能看到的高度

命運選擇了讓你來到這個世界,你才有機會去選擇命運,或者說改變命運更為貼切,你也只能改變自己所能改變的東西,也就是自己以後的命運,你的出身已成定數,但你能改變自己的身份,你所處的環境卻是可變的,所以你要努力讓自己去往更深的海洋,你所能看到的高度現在即使有限,可是你依舊能改變自己的位置看更遠更高的風景

一個人要改變命運談何容易,失敗者會嘆息一聲,這就是自己的命,而成功會仰天大笑,原來命運是可以選擇的,你要做哪種人,這種選擇是緊握在你手中的,你是要把它交給命運,還是自己來做命運呢?


懂得選擇與命運的關係,不做世界的玩偶

2017-03-30 雪漠

?

昨天有朋友問我,你為什麼要給大學生講大手印文化?大手印文化對當代大學生有什麼用?我告訴他,這種文化太有用了,對那些面臨人生重要抉擇的大學生來說,更是如此。

因為,一個人要想做好每一個選擇,尤其是一些意義重大的選擇,就必須有一顆獨立的心靈。他必須清楚自己想追求什麼,想實現什麼。否則,他就只能迎合世界,按照世界的步伐走路,追求世界告訴他的某個目標。最後他會發現,自己的腳步聲,已經消失在世界的腳步聲中,他失去了自己。最可怕的是,最初,他或許覺得世界的步伐不一定適合自己,走起路來礙手礙腳的,但過上幾年,習慣了,他心靈的奴性就會越來越強。只要世界一吹起號角,他就會不由自主地跟著所有人一起踏步。這時,他已經不是他自己了,只是世界工廠批量生產的玩偶之一。

我之所以讓大手印走出歷史的塵封,就是想告訴大家:我們不一定要做世界的玩偶,我們可以擁有自己,擁有自己的心靈。

當你有了獨立、自主、強大的,能超越世界的心靈時,就可以自由地入世做事,並且肯定會很成功。因為你不管過去,不管未來,將所有的生命都專註於當下的行為,全神貫注地付出,清醒而敏銳。而且,你不在乎金錢,不在乎成功,不在乎名利,不追求與目標無關的一切,因此不會被層出不窮的現象迷惑,不會被各種慾望引誘。那麼,你的成功,就是必然的。

如果沒有這樣的一顆心,即使你成功了,也肯定不是大成功。你的人生到不了一個很高的境界,也無法成就能夠傳世的價值與事業。因為,世界上實在有太多誘惑了。

今天我們坐地鐵時,看到了很多漂亮的女孩子。這樣的女孩充滿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你哪怕只在她們每個人的身上花上一秒鐘,也會把一輩子都耗進去。當然,這是一個比喻。我只想告訴你,假如沒有一定的智慧和定力,你就會輕易受到誘惑,在不知不覺中虛度一生。猛然覺醒時,你會發現,自己在溫柔鄉中沉睡了好久,一事無成,卻已經老了。

對金錢的追求也是這樣。剛開始,你或許只想吃飽肚子,可賺了十萬塊後,你發現賺了一百萬的人活得更好,所以你繼續拚命賺錢;當你賺了一百萬時,又發現賺了一千萬的人活得更好……只要你追求的是金錢和物質,就永遠都不會滿足,永遠都會覺得自己沒有過上想要的生活。假如有一天,你得了絕症,就會發現,自己的人生其實是一片空白,什麼都留不下來。你用生命換來的一切,包括金錢、物質、地位、享受等等,都要離開你了。這時你才明白,無論眼前的一切有多麼誘人,最後屬於你的,也只是四塊棺材板。但是,你再想挽回什麼,再想改變什麼,卻已來不及了。

我不是這樣。

很小的時候,我就為自己設定了活著的意義。它一直指引著我,讓我始終朝著一個方向前進,捨棄無關的一切。因此,我總能「預知」自己的未來。

二十歲出頭時,我參加省里的一個筆會,當時大家都在討論:為什麼甘肅文學不能走向全國?輪到我發言時,我說:「因為雪漠出生得太晚了。」於是所有人都哈哈大笑,把肚皮都笑爛了。因為,那時我還沒發表過作品,是個無名小卒。但我沒有說大話。我自知,也知他,故而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二十一歲那年,我給文化館館長寫了封信,信里說道:「別看我現在不怎麼樣,二十五歲後,我一定會在甘肅出名;三十五歲後,我一定會揚名全國文壇。」當時,我將大量的時間用於教學,幾乎沒多少時間寫作,文化館的創作環境比學校好一些,所以我希望館長能幫幫我,把我調進文化館。但館長沒力量幫我,只給了我些稿紙,鼓勵了我幾句。後來他搬家時,適逢《大漠祭》獲了許多全國大獎,他翻出那信,想起往事,遂對我說:「你這傢伙,十多年前,就能預見今天了。」其實,我只是懂得選擇與命運之間的關係。

說到這裡,我再跟大家分享一段經歷:

寫《大漠祭》時,我一個人住在外面,邊修行邊寫作,與世隔絕,甚至不去買菜。老婆每天中午給我送飯,我一天只吃一頓飯。而且,那時我總是三點起床——四十歲後懶了些,五點起床,很少有例外——所以,我每天的可用時間,總比別人多出好幾個小時。除了處理一些必要事務,我盡量把時間用在修鍊人格、修鍊智慧、讀書寫作上面。因此,三十五歲前,我就完成了自己,並且擁有了一個優秀作家的素質。

有人覺得我很勤奮,但其實我不是勤奮,而是我明白生命的珍貴。

人生的長度就這麼一點,如果總在睡覺,就沒時間訓練自己、升華生命了。如果你還要處理瑣事,剩下的時間,就更是少不堪言。最後你會發現,自己花了大量時間,去完成一些留不下去的事情,反而來不及干正事——比如修鍊人格、實現夢想等等——了,這難道不是最大的得不償失嗎?

所以,別人夢寐以求的東西,對我來說不一定是誘惑,有時反而是負擔。因此,我總能拒絕它們,一直堅持自己的方向。

例如,我也可以掛職當官,但我一直沒去。我覺得,雖然當官也很好,但如果我把生命耗在官場里,混一輩子,就算有權,也賺上了錢,又有什麼意思呢?所以,我一直不想攪和在官場的遊戲規則裡面。

以是緣故,我的命運從沒偏離過最初的方向,而且我一直在向上。於是,最後我兌現了自己當初的「預言」。

可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預言並不是多麼神奇的事情,僅僅是對自心的把握。只要你能把握自己的心,始終朝著一個方向前進,又有足夠的生命長度,就肯定能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至於多快,或者多慢,就是另一回事了。

想要做到這一點,看起來很難,實際上不一定有多難。其秘訣只有四個字:看破,放下。

一切誘惑本質上都是虛幻的,正如海市蜃樓。它們看起來很美好,一旦你不顧一切地追了去,才發現那只是幻影,不真實,更不永恆。慾望也是這樣。看破的人,自然能放下,能拒絕,不會迎合誘惑,也不會肯定慾望。只有那些看不破的人,才會被慾望和誘惑牢牢束縛,連夢想是什麼,自己為什麼出發,都記不起來了。所以我才千方百計地傳播大手印文化。

我希望,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能接觸到一種不同於流行文化的智慧,能從中得到啟迪。那麼,他們未來或許就會擁有獨立的心靈、獨立的人格,懂得如何取捨,能窺破虛幻、放下執著,能遠離誘惑與干擾,在入世做事時,擁有一份專註與堅定,儘可能地少走彎路,多做一些能留下去、能利益世界的事情。但我只求盡心,不求結果。我覺得,該說的說了,該做的做了,就夠了。有多少人願意聽我說話,聽完還會照著去做,就不是我能決定的了。如果他們能活得快樂,也很好。

——摘自《光明大手印:智慧人生》 雪漠著 中央編譯出版社


一切(極限範圍中)是必然,必然中(人類世界範圍中)有非必然。

這個非必然產生的主體就是人及其思維,引申下去就是哲學上的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

淺顯一點可以(部分)理解為:主觀能動性。

再由此引申可以觸及到歷史決定論。

結論:

簡而言之,關於此問題的終極答案還未能被人類準確知曉,單就問題的(實用)涉及面,(普通人)僅僅明白人是具有主觀性和能動性的即可。


當我們對現狀不滿的時候,總是在不停的找借口,在房價瘋漲的時候,聽到一對夫妻的對話,「如果當初不是你說房價還會降,不要急著買,我們的房子都漲了好幾倍了」。在我們總是以為當初要是重新選擇的話也許比現在好,在被生活中的瑣碎事情攪得天翻地覆的時候,一對夫妻中有人說,「如果當初我不選擇你,也許過得比現在好」。我們總是憧憬著那無法得到的東西,正是應了那句老話「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在這本《命運的內核》書中,說得就是一個情節並不複雜的愛情故事。二戰期間,英帝國在非洲西海岸獅子山首都弗里敦的警察署副專員斯考比是個正直虔誠的天主教徒。因為妻子的虛榮心,斯考比向商人尤塞夫借貸了一筆錢,送妻子去南非度假。從此斯考比再也不能真誠的面對自己的內心,壞事有一就有二,一步步走向墮落。斯考比並不愛妻子露易絲,對妻子存在的僅僅是憐憫。也正是這種憐憫讓斯考比對一個在海上漂流了四十天、從九死一生中逃出來的年輕女子產生了愛情,徹底使自己陷入到無法擺脫的困境中。

《命運的內核》的作者格雷厄姆.格林是一個英國作家,劇作家、文學評論家。他的作品探討了當今世界充滿矛盾的政治和道德問題,他將通俗文學和嚴肅文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這種能力使他獲得了廣泛好評。21次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傳奇大師。67年寫作生涯,創作超過25部小說,被評為20世紀大師級作家。

在這本《命運的內核》中,當人性經歷考驗的時候,我們是否能能堅守住自己的內心,還是像斯考比一樣,為了憐憫而妥協,最終斯考比都沒有能看到自己完整的命運,沒能守護一個完整的自己。

當斯考比經歷了一切後,他想:這麼說這一切本來都不必要啊!如果露易絲留下不走,我就絕對不會愛上海倫;尤塞夫就絕對不會訛詐我;我就絕對不會做出那一絕望的行動來。我將還是我,還是十五年日記里記載的我,而不是這樣一個破碎的鑄模。他又對自己說,我現在所以走運正是因為我幹了這些事。

回顧斯考比半年來經歷過的事,在尼森式活動房裡度過的第一夜,那封過分暴露的信,偷遞到船上去的鑽石,一次又一次的謊言,為了使一個女人心安而領的聖體,這一切都顯得那麼不真實,彷彿是一盞煤油燈投射到床上的憧憧黑影。

直到最後斯考比在命運中會經歷的一切考驗:愛情、 婚姻、家庭、事業、責任、憐憫、信仰。人性中那些美好的部分,又是如何毀滅斯考比的,斯考比對兩個同樣憐憫著的婦女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知道自己的僕人被人殺害卻未加阻攔,沉重的犯罪感,最終導致斯考比走上了絕路。只能以自殺了解生命。

在斯考比遇到問題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並不是如何去解決問題,而是走上了極端的道路,這體現出他性格中不負責任的一面;當斯考比選擇死亡,完全沒有考慮妻子以後的生活會是怎麼樣;斯考比計算著心絞痛吃的葯,如何讓自己死於心絞痛而不是自殺。

當一個人第一次開始做違背自己內心的事情的時候,剛開始會有負罪感和內疚感,但是當第二次做違背內心的事情的時候內心就容易接受多了。在我們做100件好事沒有得到回饋的時候,如果你只做一件違背內心的壞事就會立刻會被人揭穿而得到懲罰,這種懲罰有的時候不是來自外在而是來自自己。


特別喜歡一個答案,神說:命運是我的問題 那麼你的答案是什麼?


對我而言,命運,不管是可抗的,還是必須接受的,不都得過嗎?選擇就是命運。


推薦閱讀:

有沒有人覺得自己有病?我老是覺得自己有病,一會懷疑這裡,一會懷疑那裡
搞心理諮詢的心理學家有了心理問題怎麼辦?
作為一名班主任老師,如何在經歷災難後上開學第一課?
「融入」美國到底是我的問題還是環境問題 ?
如何擺脫「越想成功,越會失敗」?

TAG:生活 | 心理 | 心情 | 心理諮詢 | 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