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圍棋與韓國圍棋相比如何?


謝邀。

最近圍棋板塊里反智反常識的問題一再出現,令人費解。我倒是真想提個問題:這是為什麼?

為防有人亂改問題,先把問題裱起來:

中國圍棋不如韓國的內在原因是什麼?

我仔細翻了翻大家的回答,發現基本都是很正常的,然而在摺疊區里,發現了題主的自問自答,因為已經摺疊了,怕後來的知友們看不見,我也裱在這裡:

我是認為近來古力李世石十番棋以及近十年來韓國所得的國際大賽明顯多於中國,更是力壓日本,六大超一流時代已過去多年,但是大小李餘暉猶在,而馬曉春,齊昊等高手亦不如當年,雖然范廷鈺前兩年拿過應氏杯冠軍,但不過曇花一現,而時越雖然活躍,但我並不看好他,固有此疑問?

其實題主應該這個回答的內容放在問題描述里。把問題和這個描述聯繫在一起,信息量更完整,也許能更好的解釋這個問題為什麼會出現。

其實一個月前,也有一個類似的奇葩問題:中國圍棋和日韓相比還有多大的差距? - 文化差異

那是一位匿名知友提的,但我發現兩個問題的風格很類似,也都掛著「文化差異」的標籤,我不禁突發奇想:這兩個問題該不會是一個人提的吧?

好,接下來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中國圍棋不如韓國的內在原因是什麼?

知乎基本常識: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建議題主參見這個問題的提法:中國圍棋究竟整體在國際上處於什麼樣的水平和地位? - 圍棋

這個問題的題主提問方式就很好,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像您這樣主觀臆斷,不懂裝懂。

毛嗲嗲教導我們: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正確的調查分析同樣沒有發言權。

我完全可以像回答評價李世石那個問題一樣做一個詳盡的數據分析,但我覺得這個問題,不值得我廢這個工夫。要那麼答,也該去答上面那個較好的問題。

(更新:我已於2月16日作答中國圍棋究竟整體在國際上處於什麼樣的水平和地位? - 高飛龍的回答)

我是認為近來古力李世石十番棋以及近十年來韓國所得的國際大賽明顯多於中國,

首先,無論主辦方如何宣傳造勢,古李十番棋也只是一項娛樂比賽,這和吳清源十番棋是完全不同的。

兩者雖然都是非正式比賽,但吳氏十番棋代表著吳先生的生平最高水準,也代表著那個時代的最高競技水平,所以雖然是非正式比賽,也一樣青史留名。

而古李二人,都已經不在巔峰期了。請題主參見我這個回答:

如何評價李世石? - 高飛龍的回答

雖說是評價李世石,但我把古力生平在世界個人賽中的總表現也都簡單總結在裡面了:古力從11年起狀態就開始下滑了,13年以後幾乎顆粒無收,14年甚至都開始無法進入世界比賽的本賽了。李世石13年以後狀態也明顯下滑。

現在這兩個人,根本無法代表世界棋壇的最高水平。我並無貶低這兩位大師的意思,但事實就是事實。兩個人的生涯巔峰水平原本是差不多的,甚至古力還要稍勝半籌,如今李世石能在十番棋中獲勝,也只是因為他競技水平的下滑沒有古力那麼嚴重罷了。

把這樣的比賽作為評判標準,實在太外行了。

而說近十年來韓國所得的國際大賽明顯多於中國,我默默上圖不說話。

以下是世界棋戰時代歷屆個人賽冠軍總表:

如果您說世界棋戰時代中國的總冠軍數不如韓國,那麼這確實是事實(實際上,要對比中韓兩國,這已經是對韓國最有利的一項對比標準了),但您說的是最近十年,那我想請您自己查一查到底雙方誰拿的多。

好吧我行個方便,不包括最右列的亞洲快棋賽,中韓冠軍數對比是25:18。

加上亞洲快棋賽,是29:22。

誰多?!

更是力壓日本,六大超一流時代已過去多年,但是大小李餘暉猶在,而馬曉春,齊昊等高手亦不如當年,

日本的沒落已經是15年前甚至20年前的舊新聞了,現在一般日本能有人出現在世界比賽的本賽中才是新聞。

大小李是不是餘暉猶在,我還是請您去看我這個回答:

如何評價李世石? - 高飛龍的回答

李昌鎬整個職業生涯中在世界個人賽上的全部表現,我也統計的有,都在裡面。

事實上,05年後,他就已經告別世界冠軍了。最近三年,甚至在本賽中出現都很艱難。

說的誇張一點,現在李昌鎬衝出預選賽進入本賽,幾乎是和日本選手進入本賽一樣的大新聞。

李世石雖然狀態下滑,但還在世界棋壇第一線,仍然有一定的競爭力,您說他餘暉猶在倒是還比較中肯。

馬曉春老師,他的巔峰期是20年前......2000年以後,他就經常缺席世界個人賽的本賽了,03年以後,他出現在本賽中就更罕見。

齊昊?您是想說常昊吧?這可是曾經的中國第一人啊,您把常老師的姓都搞錯了,估計您壓根就從來不關注圍棋吧......不知道這問題和描述都是怎麼來的......從哪兒看了點什麼然後......

事實上,馬曉春老師是64年出生的,常昊老師是76年出生的。2000年以後,中國扛大樑的棋手就都是80後的一代了,05年以後中國圍棋的崛起基本是憑藉80後的一代的(70後此時只是偶有亮點)。最近3年,90後已經全面接管棋壇,甚至95後已經有三個人都拿到了世界冠軍了。

所以我不明白您拿出一些過氣的前輩棋手來做對比,到底是何邏輯。

雖然范廷鈺前兩年拿過應氏杯冠軍,但不過曇花一現,而時越雖然活躍,但我並不看好他,固有此疑問?

(●ˇ?ˇ●)我真是憋不住了你們別救我(╯-_-)╯╧╧

應氏杯是四年一屆的我就不多說了吧......13到14賽季全部的六大世界個人賽冠軍,由六個不同的中國年輕棋手獲得,他們平均年齡20出頭,要照題主的邏輯來說,他們全部都是曇花一現呦。

只不過這曇花怎麼總是現在中國啊?

關於時越的問題,邏輯就更不通了(憋笑):題主,您看不看好他,和他以後會出多大的成績,真沒邏輯關係(嚴肅臉)。

當初時越lg杯奪冠之前半年,就有各種外行媒體撰文評價時越不堪大用。其時圈內幾乎一致看好時哥前景無限,對這種外行言論當然都不屑一顧。最終時越順利奪冠。

現在90後一批里,和時越一樣前途無量的很多,很難說誰能登大位,但很多圈內的朋友都認為,對於未來中國圍棋的領軍人物,時哥是最有力的爭奪者之一。

好吧,客觀來說,現在還不能說中國圍棋已經超越了韓國,應該說是基本均勢,中國稍佔上風的局面。

但從整體發展趨勢來說,雙方對世界棋壇版圖的爭奪雖然互有出入,但中國是曲折上升,韓國是曲折下降,長遠來看,中國優勢會越來越大,中韓雙方的官方棋院高層也都是這樣的預判。

我把這張圖再放一遍:

評價李世石的回答里我已經詳細分析過這張圖了,這次不多廢話。

紅線為中國,藍線為韓國。請看最後十年,藍線一個比一個低的三個峰,紅線一個比一個高的三個峰。

實際上,「不懂」、「不了解」、「不知道」,這些都不可怕,你提出問題,大家自然會來給你解答。

就怕你不懂裝懂,主觀臆斷,預設立場提問題,然後自問自答表達觀點,還徹底偏離事實,外加邏輯不通。

以上。


誰說中國圍棋不如韓國圍棋的?


要比較中國圍棋和韓國圍棋,首先要聊中國圍棋是如何崛起的。今日不聊棋手的個人努力和天賦,只談外因。

雖然這個話題知乎很多人都聊過,但我來提供另一角度。 近二十年不碰圍棋,忽然回來看一眼時局還是很清晰的, 畢竟事後諸葛好易做。

中國圍棋的崛起,或者說棋手的成長,有三個巨大的推動力。分別是舉國體制,職業聯賽,以及中產階級乃至地方豪強的崛起。

(侵刪)舉國體制最好理解。聶馬那一代就是。圍棋界新力量有所謂的龍虎豹三代,那聶馬一代就是上古神獸。他們最初的快速成長期是82年-88年中國圍棋隊的內部升段賽。上古神獸中棋力各各恐怖。年齡最小成名最晚的張文東,二十齣頭就拿到了全國個人賽冠軍,兩年前還活躍在圍甲一線,是極其出色的圍棋選手。但很多人只怕都沒聽說過他。

中國龍一代七健將(70後),也有很深的舉國體制烙印。

常昊、羅洗河、周鶴洋、王磊、邵煒剛、劉菁、丁偉。

前六位其實就是國家隊選手。但又在很有趣的歷史際會下,強行被定作聶馬二人的徒弟。第七人丁偉的故事也很微妙,有機會再說段書吧。

職業聯賽則是指99年創立至今的圍甲聯賽。 圍甲搞得非常漂亮,規則和體制都很合理。圍棋是小眾遊戲,平時沒人看,輸贏都不容易引發集體散布,也就沒有大領導操心。所以就能很健康的發展。當年圍甲號稱要學習足球甲A,現在圍棋聯賽是中國稱雄的根基,而足球聯賽就是個段子了。

中國虎一代健將(80-85生),就是在圍甲成長起來的。

古力 孔傑 謝赫 邱峻 王檄 劉星 王垚 胡耀宇

這些人大都第一年就參加圍甲,孔傑謝赫稍晚,第二年也參加了。 那時候他們全都不到二十歲。

而他們身上,也隱隱約約有這舉國體制的影子。 這裡面最強也最出名的三個人,分別是聶衛平,曹大元,劉小光三大舉國時代國手的徒弟。

中產階級崛起,指的是90年代後,快速發展的經濟催生了大量的新興中產階級乃至地方豪強家庭. 他們經濟實力催生了洞悉新時代遊戲規則的民間教練和圍棋道場,強橫的無視了那隻看不見的手,源源不斷得將新生力量送入圍甲。

中國豹一代(90後)周睿羊,時越等。其身後就看不到什麼舉國的影子了。

比如古力這一新時代的領袖,集三者之大成。上接舉國第一人聶衛平,自己第一年就開始打圍甲(99年,16歲),背靠中產階級家庭以及地方豪強(重慶97年升格為直轄市)。 天時地利人和皆得,也就從一眾天才中脫穎而出。

這裡黑一下陝西圍棋(自黑)。明明不缺人,民風好棋也好戰。但舉國體制,職業聯賽,中產階級崛起這三大推力,真是步步皆慢。

總結一下:中國圍棋崛起的基石,是圍棋甲級聯賽。 舉國體制和中產階級崛起是大環境。足球也在這大環境之中,表現如何你們懂的。

最後,中國圍棋和韓國圍棋相比如何?

韓國圍棋不足懼怕,他們沒有靠譜的職業聯賽。

韓國棋手不可輕視,他們頂尖的棋手都在中國圍甲里。


和韓國圍棋不如美國圍棋的內在原因一樣


我們的成績不夠好,是因為我們對圍棋還不夠熱愛。」

---謝赫九段(圍棋世界亞軍,印象中說這話是06年.其時謝赫外戰14連勝,對當時韓國最恐怖的三大棋閥二李和崔毒八戰全勝.這樣的成績,古力其猶病諸.謝赫是當時中國最炙手可熱的棋手,等級分排名中國第二,打破了當時之前的十次等級分公布,古力孔傑霸佔等級分top2的壟斷)

歸根截底一句話,訓練量不夠,而且是遠遠不夠

case1

圍棋TV

俞老在這期節目中說,當時在韓國已經是有結論的定式的招法,他作為中國當時的頂級棋手,竟然完全不了解其中變化,還在走一步看一步的水平.

俞老還說,韓國人不像中國人端著瞞著輕易不下棋.平時最喜歡的就是來一盤,為了讓自己認真還來點小彩頭.

case2

韓國李世石曾經創下年度對局一百二十盤左右(具體的數字沒記清),令人目瞪口呆!其拿下1000勝的n年後,其一生之敵中國的古力才剛到800勝.

case3

現在韓國的第一名朴廷桓,14年贏棋超70盤.同年日本第一井山裕太只贏了二十來盤.

case4

韓國圍棋兩代棋王,圍棋皇帝柔風快槍燕子曹薰鉉,盤十天塹石佛李麻少年姜太公李昌鎬,此二人師徒間相互的正式對局數超過300盤.曹薰鉉與老冤家大醬圍棋野草圍棋一桿清台徐奉洙正式相互對弈沒記錯的話超過360盤.

case5

李昌鎬的勝局數如果沒記錯n年前就已經超過1600局,對比下日本林海峰勝局數超過1300局就已經是日本絕對第一了.李昌鎬雖然輩分上是林海峰的師弟,但實際上林海峰比林海峰自己的師叔,李昌鎬的老師曹薰鉉還要大.如此巨大的年齡差距,反而是李昌鎬贏棋多,除了李昌鎬神一樣的勝率,其恐怖的對局數也是關鍵.

case6

圍棋天地做古力的專訪,裡面古力有提到,韓國棋手口味極重.他們大量的使用同一布局,不厭其煩的對局.

case7

大醬圍棋徐奉洙進入大家視線的時候,不入中日"高手"的法眼.因為他下棋口味太重,大醬圍棋除了指韓國大醬以外,就是說他這個.行棋動不動就掏茅坑,顯得格調很低.

結果呢?

徐奉洙三國擂台九連勝一桿清台!!!賽後韓國人挑釁的說,希望中國棋手什麼時候贏我一盤.

原因就是,當時中日棋手花架子甚多,理論很美,現實很骨感.當徐奉洙用出和曹薰鉉大戰300回合(真的是大戰300回合)的那些實戰手段.嘴棋道自然辟易千里.

07年三星杯預選賽最終輪,中國第二孔傑對首藤瞬,面對首藤的勝負手,孔傑轉換鎖定勝局.復盤時候,早已鎖定獲得種子名額的徐奉洙巡場中參與進來,直接告訴孔傑,首藤的勝負手不成立可以直接擊潰.當時徐奉洙已經54了,居然能一眼看出孔傑算不到的變化!有分教:野草雖老,風骨猶存.

case8

轉篇文章

從范廷鈺的圍棋訓練觀想起了孫宜國

看到這樣的題目,很多棋友一定是倍感困惑,這兩位,前者是如日中天,中國年輕職業強手的領軍人物;後者是日暮西山,當年的業餘豪強,把這兩位扯在一起,似乎有些風馬牛不相及的感覺。

然而,在我眼中這二位是擁有如此眾多的共同點,最重要的是,二位在如何能夠下好圍棋方面,所奉行的理念是驚人的相似。而這種理念,又是深受主流思想質疑的。

在具體介紹這二位共同的,同時又是很非主流的圍棋理念之前。我還是先給大家介紹一些孫宜國的一些不為人知的歷史吧。

其實,當年,孫宜國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展露出他出眾的圍棋才華,和巨大的圍棋潛力。很多人一定不會理解,一個如此才華出眾的圍棋苗子,為什麼沒有在當年被入選國少隊之類,為什麼最終沒能成為職業棋手呢。

毫不誇張地說,如果孫當年入選了國少隊之類,中韓圍棋的歷史一定會被改寫的。他是絕對有可能在當年與李昌鎬抗衡的棋手。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孫宜國的棋風,就是現在中國瘋狂學習的韓式圍棋的起風。孫宜國最擅長的就是亂戰,把局面攪得盡量複雜,然後在複雜的局面中,挑選最簡明的行動路線。

這種棋風勝率很高的,但是在當年,是被職業棋手嗤之以鼻的。就是說,孫非常好戰,力量奇大,這種圍棋風格被當時崇尚日本圍棋的中國圍棋主流界非常瞧不上。他們不認為這樣的表現,是上乘的圍棋潛質。直到主流圍棋被韓國人打的哭爹叫娘抬不起頭來,才開始深刻反省,圍棋究竟應該怎麼下。然後才明白,力量才是圍棋最美的東西。然而,這個時候,早已時過境遷,職業圍棋界里,誰還能想起來,當年有個孫宜國,他就是像韓國人這樣下棋的。

因為沒能走上職業圍棋之路,孫宜國,也就沒機會在圍棋上更上一層樓了,也只能在業餘圍棋界里,殺個天翻地覆,充分享受圍棋自由戰鬥的享受了。以至於後來在業餘圍棋界里,也確實鬧出很大的動靜,這是後話,我們暫且不表。

我只舉一個例子,說明孫當年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在孫宜國十五六歲的時候,北京業餘最高段位是業餘五段。孫宜國自己沒有去打段位,也就是說,本身沒
有什麼段位證書,但是他敢讓業餘五段當中比較面的四個子,然後挂彩下棋(北京話,意思是賭錢)。絕對是勝多負少,按照當時人們說法,說是孫只要一去下棋,
一定是帶著毯子去的。

孫的力量,在認識他的圍棋小圈子裡是有目共睹的。當時,孫自己也說,有的棋手,老聶不過只敢讓對方三個子,他就敢讓6個子跟對方賭彩,孫自稱下讓子棋是世界第一。事實也的確如此。而這句話的背後,所隱含的道理,就是孫的力量奇大。

我們都知道,中國業餘豪強和職業棋手的差距,從來就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大。很多人之所以沒能成為職業棋手,往往與天賦,潛力,或者棋力無關。也許與機遇與造化關係很大吧。

不過,孫宜國,之所以沒能成為職業棋手,最主要的還是身體的原因。從我認識他的時候,已經十六歲的他,一共住過十七次醫院。幾乎一年住一次。特別是,每一次都是比賽的關鍵時刻,甚至到了決賽階段,由於身體不堪比賽的疲憊而倒下。

記得有一次比賽,孫病倒後,最後幾輪有三四盤棋沒下,算小分居然獲得第六名的好成績。由此可以斷定,他當初的出眾程度,比之今日的范廷鈺絕對是不輸一分的。

年年關鍵比賽的時候,都會生一場大病,導致他最後都沒有成績。圍棋界憑什麼來挑選他進入國少隊什麼的呢?真是毫無辦法。更何況,他獨創的韓式漂漂拳是不被認可的,認為是業餘中的業餘。

現在,我們可以說正題了,孫宜國當初為什麼會這麼天才,他的力量為什麼會那麼大,為什麼那麼喜愛和善於處理複雜局面,看到范廷鈺這次的賽後感言,我恍然大悟!

現在很多人都說,網棋把這些小棋手都下壞了,太容易下隨手棋。認為下網棋,不利於職業棋手提高水平。而范廷鈺認為,恰恰是網棋的隨手快棋,讓他獲得巨大的錘鍊。

我當年和孫天天泡在一起,對孫非常了解。我知道,他從來就不研究圍棋。從來不去背定式,甚至從來不做死活題。他所有的圍棋生活,不是被借到各地打比賽,就是下彩旗(賺點銀子)(說的是至少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

當我問他,小的時候,是怎麼學棋的,為什麼會下地這麼好。每當我拿著一本定式書背定式的時候,他就會說,下棋背定式沒用,靠的就是實戰。

他不止一次把他圍棋力量大的秘訣告訴我們。圍棋要想下的好,就是要下快棋。我當年就是成天泡在什剎海下棋,從早到晚,一天拍幾百盤棋。把棋感拍出
來了,把敏捷的思路拍出來了。下圍棋,依靠的不是一兩個奇思妙想,而是始終在複雜多變的局面中,保持最快的平衡思維。你才會讓對手犯錯誤,而自己不犯錯
誤。而這種對棋盤的駕馭能力,是依靠大量的快棋拍出來的。

我當時就粗略的計算了一下,與同齡棋手相比,孫從小以來的下棋量,是別人的十倍以上。大概從四五歲學棋開始,直到十二三歲圍棋成型,幾乎每天都從早到晚泡在北京什剎海拍快棋。

這與范廷鈺現在每日在網上拍快棋的經歷何其相似。而且,大家應該注意到,現在經常在弈城下棋的小棋手,也都是中國圍棋界挑大樑的棋手,比如拼搏,比如黑白,道理也是一樣的。

我平日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寫帖子,希望這篇帖子能拋磚引玉,引起大家,最好是圍棋官方對圍棋訓練新方法、新思路的一點點探索和關注。

最後也請圍棋父母稍微注意一下,不要全盤模仿,下圍棋,不做死活題是不行的,基礎必須打好,至於孫小的時候做死活題的經歷,他沒跟我說過,我也不知道。從一開始,也是科班訓練,死活題不會少做了。

這篇文章是棋友寫的,江湖氣息很濃厚,大家自己判斷.不過我覺得有一個是錯不了的,就是訓練量是棋力的基礎,棋力的保證.

下面再轉一篇文章,是業餘六段高手周葉蕾所寫

孫宜國
業餘常青樹,我個人認為他是千山老妖,學棋的時候他就已經名滿天下,和他同時代的業餘棋手大多早已銷聲匿跡了,但老孫直到現在仍征戰在第一線,實在難能可貴。和他交手數次,竟無一勝績。每盤對局自己都覺得機會很多,但總不能堅持到最後,現在想來其實,並非全輸在技術上,而是老孫頑強的戰鬥意志,每次都使我的信念動搖。好幾次我都有了勝機,可能是太渴望贏他一盤反而輸給了自己,不過技術上卻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老孫為人謙和,隨意,但骨子裡是傲骨,特別是對棋。記得有次參加黃河杯,溫州的王敬對上了孫宜國,前半盤王敬有個局部下的很漂亮,取的了很大的優勢,但孫宜國硬是靠他的後半盤的追趕給扳了回去,賽後王敬在我房間復盤,怎麼擺怎麼贏,剛好老孫也路過我房間,於是一起擺棋,王敬我這麼下就贏了,那麼下就贏了。孫宜國見招拆招,形勢王敬好是肯定的,王敬嘴裡念叨著:唉,這樣下就贏了那!唉------。孫宜國走之前扔了句話:要贏你得有招啊!只剩下王敬一個人面對棋盤發獃。

我個人覺得老孫的話擲地有聲,想贏你得有招啊!就中國棋手當時的訓練量,對局量,有招嗎?只能看別人上招!!!

現代大家都說90後棋手吊炸天,還弄出一堆酸腐之輩跳出來說圍棋沒有藝術感了,流水線作業出了一批沒風格的下棋機器了這類的噁心論調.也不想想為什麼這些下了沒幾年棋的小p孩子為何如此生猛?無它唯手熟爾.人家小孩子入段前都先啃1w道死活題,秒殺前輩的訓練量.當年聶衛平說宋泰坤大局觀不夠不怎麼會下棋,結果八十手就被宋棒子打花了!


韓國職業棋手的棋風大多是「我和你不講道理」「見空就鑽」的暴力取地流。

而中國棋手則更講究棋理棋型一些。

就今年中韓頂尖棋手的交戰次數和成績來看 。韓國的朴廷桓算是力壓群雄 戰績不錯。但是總體來看中韓圍棋 最近中國的勢頭更好一些。


韓國人都去打電競了吧?


你是多少年沒看過圍棋比賽了 中國不如韓國的結論你是怎麼得出來的?

大膽預測5-10年以後中國圍棋統治地位將更加明顯 甚至於BUG到沒朋友。。。


中國圍棋是在原先的一段時間內不如過韓國幾年,不如過日本幾十年,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前年的國際大賽前八都是中國選手。


中韓比較,要是各自拿出等級分前5的棋手來來對戰,勝負不好,55開,要是拿排名前10的棋手對戰中國應該是64開,中國獲勝,要是拿前20為選手對戰中國應該是37開,中國穩勝,要是拿前50排名的棋手對戰,韓國會輸得很慘,中國毫無懸念的取勝。


妥妥的全面壓制!!!!且看:2016年中國圍棋包攬亞洲杯(李欽誠),應氏杯(唐韋星),三星杯(柯潔,柁嘉熹),百靈杯(陳耀燁,柯潔),LG杯(周睿羊,黨毅飛),新奧杯(八強戰中國7人,韓國申真諝一人),農心杯第一階段也是三連勝中。。。

自2013年包攬以來,今天是中國圍棋最好的日子,喜不自勝,知乎首答


又吊打韓國了,應氏杯三星杯又拿了,新奧杯八強又佔了7個,可怕的是,目前看中韓的後備力量和好苗子,中國幾乎十倍於韓國,只怕韓國幾十年內是翻不了身了。


亂下結論的話少說


中國圍棋崛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局量的增加,其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網路圍棋,現在棋手一年下的網棋上千盤是常量,而且能碰到各種各樣的高手,對棋力的進步是有巨大的好處,這在李昌鎬時代是不可想像的。

二圍棋聯賽,圍棋聯賽相比於網路圍棋,雖然數量少很多,但它是慢棋,相比聶馬常羅時代數量也大的多。

為什麼要說是對局量,因為我認為對局量是中韓圍棋差距的主要原因,仔細研究中韓圍棋你會發現以前中國圍棋的對局量是遠遠少於韓國的,從中韓棋戰的數量對比就可以看出,中國不足韓國的一個零頭,在天賦努力都同等的情況下,對局量起著決定性作用,熟能生巧,不易犯錯,這也是韓國棋手穩定的一個重要原因。

以對局量來預測下未來中韓圍棋的趨勢,韓國棋戰越來越少,水平會越來越低,中國圍棋比賽會越來越多,水平肯定越來越高,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中國頂尖高手會越來越多,在這些頂尖高手的存在下,才會有更厲害的棋手出現,因為這些高手是他們的磨刀石。總之就是韓國圍棋會不斷被拉開距離。

假如韓國棋戰沒有減少,情況會如何,一樣也會被中國超越,中國的人才數量是遠遠多於韓國的。

圍棋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一個人的成就=個人能力×他所處的平台。


中國吊打韓國。


韓國圍棋獨霸一方是什麼時候的事了


推薦閱讀:

棋類和數學所涉的智商相同嗎?
近現代圍棋棋手中棋力最接近「圍棋之神」的人是誰?
圍棋博弈中好像第一步放在中心比較好,這是否有違「金角銀邊草肚皮」的說法呢?
圍棋的總盤數是多少?
圍棋人工智慧 Zen 19K2 12.4 版是否已經有職業棋力?

TAG:文化差異 | 圍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