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延時會影響到操作么?
請問題主說的延時具體指什麼延時?還是泛指所有因素造成的延時?
答:首先是系統本身所有延時。其次是加上遠程手術時的額外網路延時。這些延時大概在什麼範圍?怎麼處理的?
結論,不會(人感覺不到)。
先說人為什麼感覺不到,因為人自己是有感知精度的,一般操作主從機器人感覺不好的三個表現就是:1,我手運動了為啥機器人沒動? 2,機器人怎麼比我手運動滯後這麼多?,3,我覺得機器人該往這邊運動怎麼方向不對? 因此如果機器人響應延時+圖像顯示延時+運動精度綜合起來能夠不讓人察覺到,就會感覺到很流暢。達芬奇機器人操作勉強算是一個閉環吧,1,正向主從控制通道:主操作手運動並發送控制指令去控制從操作手;2,圖像反饋通道:內窺鏡將從操作手運動圖像發到醫生眼睛。
這兩個加起來延時會影響醫生的操作感覺,圖像的延時差不多是幾十毫秒的級別,而且目前看來圖像處理能力的限制,這部分延時短時間內不能降低,同時這個屬於視覺延時,幾十毫秒的量級確實影響不太大,當然題主補充了也考慮遠程手術時的延時,我個人做的研究不多,作為第二部分回答。
第一部分:主操作手控制從操作手的延時對操作的影響。
針對3個感覺不好的表現分別分析原因:
首先第一個表現:我手運動了為啥機器人沒動?
這個純粹是延時造成的。
一:正向主從控制通道的延遲對操作的影響
首先分析一下這個通道都有什麼可能造成延時:
因為達芬奇機器人用的是數字系統,因此還是跑不過老三樣:1採樣-保持延遲,2計算延遲,3速度估計延遲。這三個定義我就不詳細介紹了,我一個答案裡面有定義的解釋PD單關節控制時振動? - 許三多的回答。 其中速度估計延遲我不能判斷達芬奇演算法裡面有多大的影響,因為根據我的了解,他們用雅克比進行機械臂控制計算,可能還會有個「速度積分延遲」(這個詞是我發(xia)明(xie)的),也就是說最終的從操作手位置控制量是由速度積分得來的,不過我不太確定他的影響,這裡先不考慮。
其中1採樣-保持延遲和3速度估計延遲都可以表示為採樣間隔的一般,因此兩個加起來就是一個採樣周期的延遲了,那麼理論上說達芬奇機器人有1300HZ的演算法循環頻率,那麼這兩個延遲就是0.77ms,而計算延遲由於不能確定結果在周期的哪個具體位置完成,因為不能判定計算延遲的時間,這裡假定也是半個周期的話(上面表格給出0.1T-0.9T),那麼這三個部分的延遲加起來就是1.5T,也就是1.155ms,這個延時理論上還是不錯的,相位滯後不大,能夠滿足對電機控制的增益要求(影響電機伺服剛度,最終影響機器人系統響應時間),同時1毫秒多的延時,人基本不可能感覺到。因此這個延時基本不用處理。
然後第2個:機器人怎麼比我手運動滯後這麼多?
這個運動滯後其實是系統響應時間比較慢的緣故,當然達芬奇機器人作為業內頂尖的醫療機器人廠家,在系統設計時肯定解決了這個問題,系統響應時間包括了:1電氣響應時間和 2機械響應時間,簡化機器人模型在理想情況下可以機器人當成二階模型考慮,那麼看下二階系統的階躍曲線。
如果機器人系統設計的不好,比如機器人質量/電機/柔性(剛度)設計不夠好,就會導致上升時間很長,從量級上面來說,控制演算法延時&<電氣響應時間&<機械響應時間,上述延時最終影響機器人系統帶寬(機器人系統帶寬我沒有查到明確的定義,但是機器人單關節帶寬在工業界是有人用於測試機器人性能的,因為機器人系統帶寬能夠表徵機器人的響應能力),最終的帶寬影響操作者的感覺;因為達芬奇機器人是主從操作機器人,那麼運動輸入來自人手,我自己測試了自己的手部運動,比較努力的去晃動(假定我晃動是個正弦位置曲線),大概能到4HZ,如果抓著主操作手,頻率可能會降低一些,比如3HZ,我用這種辦法快速測試過達芬奇主從控制,完全沒有感覺到滯後。
這部分滯後(的感覺)可以通過良好的機器人結構和電氣設計來改善。具體方法我這個答案上面的連接裡面也有總結,可供參考。然後第3個:我覺得機器人該往這邊運動怎麼方向不對?
這個跟延時就沒什麼關係了,屬於機器人精度範圍,作為機器人初創企業,表示在這方面儲備不是很足,尤其是繩驅的傳動方式跟工業機器人不一樣,繩驅的柔性和回差都會對機器人運動精度產生很大影響,這部分不屬於題主問的延遲範圍,故不展開了。第二部分:遠程手術網路延時對操作的影響
這部分是我研究生的課題,當時自己是做了一些數據但是由於某些原因沒有寫到論文裡面去(應該是我沒有解決這些延時的理論問題),後來用了個別的控制方法寫了大論文。根據我目前的認知,網路延遲對於機器人遙操作是個世界難題。目前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法,但是不代表遠程網路控制不能用於實際生活和科研。
下面只能介紹一些我記得的知識:2001年世界首例跨大西洋林白遠程手術的數據+圖像平均傳輸延時是155MS,最大值可能是330MS,這種條件下肯定操作會不舒服,但是醫生覺得還可以忍受,當時這次實驗通信費用租借網路可能花了100萬美元(憑印象),當然現在應該便宜多了,遠程手術的瓶頸不僅僅是傳輸延時,各種風險責任目前都還不清晰,所以一直沒法普及,天津大學有個遠程手術機器人項目,大概去年做了一次天津-北京的遠程手術,感興趣可以去網上查查。其他任何機器人相關的知識都歡迎各位與我探討!
先說結論:不會。達芬奇的控制端對輸出端的比率很高,打個比方,我外部移動控制手柄5cm機器人endeffector才動1mm,一般來說移動手柄的時間要大大大於(好多大)整個系統間的延時。也有特殊情況,如果是跨網路進行遠程手術那延時有可能會高於平均,但一般情況下控制台和達芬奇都是有線連接,中間隔個觀察屏,所以問題不大。
達芬奇機器人S和Si 的控制系統的processing cycle rate在1300HZ,計算應該算比較快的,當然這是達芬奇98年的技術了;據說Xi系統將這個提高到了4000HZ;人手的運動頻率一般是4hz左右,基本上無論醫生動作多快,操作都能跟得上;至於產生延時的話,應該是圖像延時和通訊延時比較會影響;本人沒有操作過達芬奇,但從醫院醫生了解到,達芬奇操作很順暢。
這個還真不了解,我們去年為一家上市的醫療集團從海外招聘做這個產品的人才,只了解到這個產品的市場情況,並不懂機器操作。
影像延時只有1ms多!?有點誇張了
推薦閱讀:
※如何獲得同工業機器人相關的技術崗位,並且應該怎麼準備才能勝任這類工作?
※實時系統抖動對運動控制有哪些影響?
※ROS在工業機器人上的應用?
※請問EtherCAT和CANopen之間有什麼關係?
※如何系統性地學習工業機器人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