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漢人王朝,與唐朝和宋朝相比,在氣質上,明朝缺少了什麼?

同樣是漢人王朝,唐、宋、明各有其相似的地方,但是相比唐宋,明有宋的繁華,卻沒有宋對士大夫的尊重;有鄭和下西洋這樣的對外交流,但也有海禁這樣的政策,感覺比唐格局要小,沒有唐的開闊和向上。所以就想到這樣一個問題,就是想問問,在以明朝為思考和闡述的對象,將它與唐、宋分別比較,從內政外交的政策上,比較出有明一朝的缺憾之處。問題太大了,我覺得都可以寫本書了,但只要是在自己專業里能有所闡述、或者有好的書目可以推薦,我都非常感激!


中國歷史和文化傳統其實並非是簡單的一脈相承。中間隨著改朝換代有些太多的破而後立和歸零重來。唐代士族門閥與寒門庶族的鬥爭是中唐以前社會主旋律。均田制的崩潰與科舉的深化加劇了這種鬥爭,體現在了牛李黨爭中。世族消解後的中國社會呈現的士紳階層扁平化特徵成為北宋立國和政治治理的基礎。自然經濟底色下的商品經濟裂變發展,使得王安石變法的諸多舉措顯得既超前又荒唐,既是對症下藥又總是不合時宜。 而蒙元肆虐後的明代初期的階級分層化社會,更是已經和唐代世族社會和宋代市民社會不可同日而語,社會基礎與時代精神的倒退必然帶來治理方式的倒退,所以朱元璋的集權政治和情治管理才有得以施展的空間。

即使是明代,初期與中後期的社會特徵也殊為不同,某些方面似乎越來越接近宋代的市民社會。這才導致海禁防倭與隆慶開關這兩種完全不同的政治傾向可以在同一個朝代相繼出現。換一個視角來看,內閣制與司禮監的鬥爭與合作也可能是虛君政治的雛形。這和陽明心學傳至明末,原君、亡天下等類似啟蒙思想的出現密切相關,並且互為因果。而一切都與當時社會形態的轉變息息相關。想想張居正一條鞭法改革的核心理念吧。

所以總而言之,我覺得歷史是被割裂的。而這些斷點既不能被無視也不該被忽略。脫離社會文化蛻變的脈絡來看歷史人物的政治主張和歷史事件是失之偏頗的。

題主若有興趣,可以翻閱錢穆先生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竊以為此書的論述觀點,要比大名鼎鼎《萬曆十五年》的大歷史觀更為貼近中國歷史實際面貌和古人時代性的思維方式。

希望我的回答對題主能有所助益。


缺少後世不學無術附庸風雅之輩的吹捧。


  1. 漢朝——政治體制:貴族君主制,經濟體制:莊園經濟,

  2. 兩晉南北隋——政治體制貴族君主制頂峰向君主貴族制轉變,經濟體制:莊園經濟

  3. 唐朝——政治體制:君主貴族制向君主官僚制轉變,經濟體制:莊園經濟向自耕農經濟轉變

  4. 宋朝——政治體制:君主官僚制頂峰,經濟體制:自耕農經濟向商品經濟轉變

  5. 明朝——政治體制:君主官僚制向官僚君主制轉變,經濟體制:自耕農經濟向商品經濟轉變

  6. 一個朝代所展現出來的氣質與風氣,很大程度上跟這個朝代的體制以及占統治地位的階層有著巨大的關係,統治階層及新興階層的氣質決定了整個朝代的氣質。

  7. 以上筆者所列舉的政治經濟體制所反映的則是這些時期的階層地位關係,唐以前士族(貴族)在社會中佔據統治地位,so 整個氣質就與貴族的氣質相符合,奢靡、侵略、崇尚武勇,崇尚信義。唐以後的朝代官僚階層(寒門地主小地主)在社會中占統治地位,so 朝代的風氣為止一變,崇尚文華,講究倫理,自尊心強,開放度高。而唐一朝在兩種統治階層之間進行轉換,其氣質閑的更為複雜、奢靡、侵略、武勇、文華、信義、倫理、開放等等特質都在其身上得到體現。
  8. 回歸正題,明朝缺少什麼?缺少的是由宋下來可以順利轉變為君主立憲的那個契機,宋末,政治體制,商品經濟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了,如無元蒙的打斷,宋明時代,國朝自然可以順利的進化到資本主義時代,即使經過元蒙的打斷,明朝亦朝著該有的方向去發展。大多數人看明朝覺得不順眼緣由就好像一個孩紙一歲到五歲長了20公分,五歲到十歲長了30公分,十歲到十五歲長了40公分,十五歲到二十歲應該長50公分的,突然發覺十五歲到二十歲之間不僅沒長50公分,反而還縮回去10公分,你說這感覺膩歪不膩歪。


如果說唐朝如大家閨秀,宋朝就是小家碧玉,明朝就好比是女漢子。

如果說唐朝是一個雍容華氣的貴婦,宋朝更像一個多才多藝而又吸金的風塵女子,明朝就好比勤勞樸實能幹踏踏實實又有點迂腐的婦女。

唐朝是濃郁清香的牡丹,宋朝是東風裊裊泛崇光的海棠,明朝好比是傲然挺立的松柏。

所以明朝比唐朝少了點沉穩,比宋朝少了點靈動。請看下面詳細分析,裡面有一些知識點參考了《全球通史》。

先說明朝,元朝建立後,漢民族才真正感受到了什麼叫做恥辱,等到朱元璋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漢民族自信心大增,不可否認洪武永樂時期的明朝是具有漢唐氣象,所以也產生了自大心理,這種心理一方面是明朝產生了排外情緒,另一方面也使明朝不思進取,哪怕是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鄭和下西洋,也僅僅是為了炫耀國力,可惜就是這種行為也在1433年突然停止,有時我就想如果鄭和下西洋能夠晚五十年,或者咬牙堅持五十年,就可以和那些野蠻的葡萄牙航隊在印度洋或者在馬六甲相遇,也許歷史就會改寫,可惜咱們轉了一圈後發現我們原來是獨孤求敗,所以也和獨孤求敗一樣過著半隱居的生活,準確說就是明朝沒有好好的利用好這種強大,漸漸的後代也都靠吃祖宗的老本,在帝國漸漸運行不下去的時候,張居正強力改革,推行一條鞭法,又為大明續了一百多年的命,民間商業逐漸發展,資本主義也開始萌芽,思想上由於心學的產生,人民思想也漸漸解放,小說大發展,市民階層興起,這說明朝還是在正軌上的,可惜由於宮廷內鬥,宦官專權,東林黨爭,再加上沒有處理好東北問題,明朝這個堅強的巨人在內憂外患中還是倒下了,雖然倒下的問心無愧!所以明朝的總體氣質充滿自信的,剛烈的,頑固的,堅強不屈的。

  而唐朝最明顯的特點是帝國擴張( L·S·斯塔夫里阿諾斯) 。通過一系列大的戰役,它的疆域甚至超過漢朝。唐朝在中亞建立了中國的宗主權,控制整個塔里木盆地,並越過帕米爾高原,控制奧克蘇斯河流域各國,以及個阿富汗印度河上游地區。另外,南部的西藏、西北的蒙古、東北的朝鮮和滿洲等廣大地區,這時也被迫承認中國的宗主權。當時世界上,只有中東穆斯林阿拉伯人的帝國能與之匹敵。那時的唐朝皇帝(李世民)不僅是唐朝皇帝,還是天下共主(天可汗),所以唐朝是強大而不自大,是個包容的開放的帝國,也積極的對外交流,玄奘西遊、鑒真東渡都在這一時期,而京城長安,更是一座約 100多萬人口的大城市,寬闊的大道縱橫交錯,大道上時常擠滿了波斯人、印度人、猶太人,日本人,亞美尼亞人和各種中亞人。他們是作為商人、使節和僱傭軍來到中國的,有的甚至在中國做官或定居。李世民的朝堂上各種膚色的人都有,對外國人來說,唐朝比其他任何時期都更加開放。這時的唐朝很像現在的美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都是那麼的讓人羨慕,但安史之亂後的唐朝日子並不比明朝好過,地方藩鎮坐大,中央牛李黨爭、宦官專權,周邊吐蕃、回紇、南詔做亂,契丹也逐漸興起於北方,這直接影響了宋的建國格局,所以綜合來看唐朝總體氣質是華麗而大氣的,雖然這有點虎頭蛇尾。

宋朝建國後,北宋時期在中華文明大陸上已經是宋遼西夏大理吐蕃五國並存,所以宋朝很局限的建國了,但是宋朝很好的處理了國際關係,宋朝不像唐和明那樣重視主權和領土完整,其實這也是力不從心,無奈之舉,所以說宋朝像風塵女子那樣不太注重節操但是卻也活的有滋有味。澶淵之盟後,宋朝在仁宗時期迎來了中國歷史上最好的一個時代,至少是知識分子最好的時代,文學上,唐宋八大家有六家存在於這一時期;宋朝對世界來說的偉大之處是在科技上,四大發明有三個產生於這一時期,另外還有一系列的發明:葉片式旋轉風選機、活塞風箱等等。 1620年,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寫道:

我們應該注意到這些發明的力量、功效和結果。人們將看到,這些發明遠不如三大發明那麼顯著;這三大發明古人並不知道,它們的起源,即使現在仍模糊不清,無人知曉,它們是:活字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因為這三大發明首先在文學方面,其次在戰爭方面,第三在航海方面,改變了整個世界許多事物的面貌和狀態、並由此產生無數變化,以致似乎沒有任何帝國、任何派別、任何星球,能比這些技術發明對人類事務產生更大的動力和影響。

另外有一點就是無論是北宋還是南宋,由於領土的局限性,他們不得不考慮向海外發展貿易(其實西方的大航海就是因為實在忍受不了穆斯林的沒完沒了的擴展而採取的海外冒險), 對外貿易突飛猛進,這一點比國內貿易更為顯著。自漢代起,中國對外貿易的規模已相當大。到了唐朝,尤其是宋朝,對外貿易量遠遠超過以往任何時候。這一貿易迅速發展的基礎,當然是中國前所未有的經濟生產率。航海技術的改進——其中包括指南針,帶有可調中心垂直升降板的平底船,以及代替竹帆的布帆的使用——也很重要。最後,穆斯林商人和水手從事貿易的積極性,也加快了對外貿易的發展;當時,他們是亞洲諸海的偉大創業者。結果,海港而不是古老的陸路;首次成為中國同外界聯繫的主要媒介。當時,中國的經濟居主導地位,這可以由以下事實看出來:中國的出口品大多是製造品,如絲綢、瓷器、書畫等;而進口品多半是原材料,如香料、礦石和馬匹等。最後應該指出,宋朝時期,中國人首次大規模從事對外貿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國中間商。因而,宋朝時的中國正朝成為一個海上強國的方向發展。但對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實是,這一潛在的可能被蒙古鐵騎扼殺在搖籃里。所以說,宋朝的總體其實是多姿多彩的。


少了對周邊政權的絕對優勢。

其實宋也差不多,不過宋弱歸弱,還是挺有錢的。實在打不過,交錢保平安唄。

明也打不過啊,皇帝想,不如我也交錢保平安?

大臣一巴掌甩過去:交你MB!戰個痛!


明朝也是盛世,可能歷代被黑的太多了,導致眾人一提明朝就只記得錦衣衛、詔獄、豹房等荒唐與黑暗,完全忽略了其輝煌的地位,更忽略了其在思想、文化、文明的繁榮。尤其是王陽明先生的思想興盛後,社會更是空前開放、包容,完全不亞於唐朝,其胸懷甚至超過漢唐。

漢代確實繁榮,但王莽之後,基本就淪為空殼,儒學文化也就逐漸變質了,儒士逐漸淪為了皇權的衛士(題外話:王莽時期其實和民國時期有點類似)。唐朝竊以為,可以用「盛世平庸」來形容,縱觀唐朝歷史,除了韓愈還真找不出第二個一流的思想家。而縱觀明朝,宮廷政治基本就是皇帝與大臣天天吵的過程,思想家也是一撥又一撥,對外影響度也是空前絕後,文學作品(如早期四大名著:金、水、西、三,都主要在明朝完成,當然前期占很多)

竊以為,一個王朝、時期、國家的繁榮與強大,除了疆域廣闊、經濟發達、軍力強大外,思想活躍、文化崢嶸也是重要因素。

上學時,鄙人曾寫過一篇有關經濟與思想文化的關係的論文,那時資料較少,也不成熟,想著以後再作深入分析,其中涉及到漢唐宋明的比較。奈何大學畢業工作後,一直沒有時間靜下心來做,也更沒心思專心鑽研史料,看來是要擱淺了


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御國門,君主死社稷

這個就是明朝的祖訓,也是明朝的國策吧。不合親,不納貢,不稱臣,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大明朝是個很有骨氣的王朝,皇帝被俘了都沒有屈服過,最後滅亡的時候,皇帝也是自殺的


缺粉絲。唐亂後有宋,宋亂後有明,明亂後木有了。

我大天朝是工人階級之國,統治農商,兼榮滿蒙回藏,並不是漢家王朝嘛⊙ε⊙


什麼也不缺,都一樣,不一樣的只是宣傳重點。


朱元璋雖然是平民皇帝的典範,但是真心餓過肚子,當過和尚討過飯,飽受舊社會、異族的奴役。

劉邦也是農家出身,但人家是流氓啊,不種地呀,吃白食啊,還泡過大戶人家的女兒啊,也干過亭長,那也是低層公務員呀。

唐朝的開創者李淵大叔本身就是貴族,往上數三代都是貴族,李虎那是西魏的柱國。李淵本身還是挺想過過安靜日子的,但是他表兄弟不讓啊,他兒子也不讓啊,他兄弟們也不讓啊,於是......(扯遠了)

宋朝趙大,那也是軍人家庭出生,別的不說,至少不怎麼愁吃穿。哎哎哎,你們拿個黃袍子來幹什麼??

我想表達的意思是,一個王朝的氣質,因為是家天下,與帝王的氣質是相關的。而帝王的氣質,又是與這個帝王本身的出生環境,成長經歷是相關的。(並非絕對)所以,我們的朱元璋同學雖然是勞模,有熱愛勞動,痛恨貪官,勤儉節約等很多優點,但是他在青少年時代所度過的悲慘歲月註定了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受到很大局限。這種局限我認為影響了大明王朝的氣質,不像唐宋這般大氣。更像是一個農村的土財主,喜好名聲卻不知村外的世界。(以一個村來類比整個世界來看)

這個答案只是這個問題的一個方面,當然還有很多原因讓明朝與唐宋有了不同的氣質。這裡只是做個拋磚引玉而已。


明朝晚期,當權的士紳們已經越來越沒有向國家盡義務的責任感了。

唐朝的士族門閥和宋朝的士大夫至少在國家滅亡前,無論局勢如何糜爛不堪,仍然是忠於國家的。

自萬曆皇帝清算張先生之後,明朝的那些當權者都是什麼嘴臉。當然這其中仍然有一些忠正之臣,可無濟於事。南明小朝廷也被他們搞得烏煙瘴氣。

也許是開國時殺戮過重的報應吧。文官的心態恐怕都是:國家都是你朱家的,洪水滔天與我何干?


唐朝的民族包容性強,以至於強到被絆倒在民族包容上。因為沒有收,一直放,等到玄宗意識到這個問題時,安祿山已經反了。宋朝的開創之君,趙匡胤,周世宗柴榮(我認為非常厲害的國君強於趙)的乾兒子,禁衛軍都點檢,柴榮死,繼位的兒子不過十歲,趙取而代之,最怕什麼,怕武官,杯酒釋兵權後重文不重武,怕另一個自己出現再把自己取代,造成了文化昌盛,卻一直挨打的局面。

明朝,基本上是爆發戶的心態,閉關鎖國近兩百年,為什麼,有了一畝三分地,還打拚什麼,這可能也與老朱家的基因有關,當然也與前一個王朝有關係的。既然江山坐穩了那就搞特務,看著手下的百姓就行了,守我的一畝三分地過日子好了,清朝為什麼建立,就好比公司搞的是員工股份制,你在我的公司打拚,我有一千股,分你十股。績效自然往上竄啊~


缺少了一個有氣度的繼承者


缺什麼呢?缺的是新鮮感吧。明清兩朝離我們最近,我們都再熟不過了。


要說缺點什麼。我不知道。但是多了點什麼,我到是可以告訴你。那就是骨氣和尊嚴。宋史讀完,真以漢人君主為恥辱。自大宋太宗開始,就是屈辱史。開始國力強,給錢不給地,名分還有,後來就不要臉了,給錢給地給名分。終於給死了。契丹遼國要錢,給。女真金國要錢也要命。錢給了命給了半條。蒙古來了,很簡單錢拿來,命也要,然後就死了。明太祖廢掉宰相的一個原因恐怕就要問問秦檜史彌遠賈似道他們幹了些什麼了。不同的主子,同一個奴才宋。唐朝嘛。自打安史之亂後,中原大地就回到了春秋戰國時代,玩命的干仗,自己跟自己打。打到死都沒結束。直到我大宋太祖皇帝趙匡胤才結束。明朝比唐朝穩定,太平。比宋朝有骨氣。漢人的尊嚴,是我漢朝明朝特有的。我以漢明為榮,唐宋恥之


在氣質上缺了很多很多的東西

我從軍事角度說:

唐宋兩朝都是與前面的王朝有延續性,繼承了古代中國的軍事傳統,無論是盔甲、兵器、戰陣、武術、基本體制,皆是如此,特別是宋朝,歷經200年武人時代後發展出一隻職業化軍隊,是中國古代的巔峰,其職業化、專業化程度相當高,當然不高活不下去,宋軍的對手是-----北方游牧民族歷史上數目最龐大、裝備最完善普及、組織最先進的遼軍,穿鐵甲、使神臂弓旋風炮、步騎結合的西夏軍,女真滿萬不可敵的金軍,草原民族歷史上最成功的蒙古軍,其對手之強,空前絕後

反觀明軍,由於元朝的統治,其與宋朝之間的傳承是斷開的,明軍前身是造反的盲流,無任何軍事傳統可以借鑒學習,完全是用人命堆出來的經驗,又採用了兵農一體的衛所制,導致軍隊業餘化,中後期明軍-----好一點的身穿鴛鴦戰襖、持竹矛藤牌狼筅朴刀,差一點的直接就是叫花子。軍隊構成中往往1000人的部隊要靠50人的家丁來戰鬥,相當於倒退回了中世紀。

為什麼這樣的明軍依然能存活?因為他們的對手更爛,由於亞洲大一統,常年和平,蒙古人又可以盡情享受中原財富,元末的蒙古軍已經被養成了軟腳蝦,屢戰屢逃;北元蒙古人缺鐵少刀,連皮甲都穿不起,已然淪為專業搶劫者;日本入侵者缺少騎兵,戰鬥形態落後,不適應大規模戰爭

歸結為一點,經過了蒙古人混一宇內,東亞諸國的軍事傳統被一掃而空。在元的廢墟上興起的明、北元不得不從原始人打架開始積累、進步,在軍事史上是一種倒退


漢朝之後又唐朝,唐朝之後又宋朝,宋朝之後有明朝,然而明朝之後就只有矮大緊了。


可能相對來說詩詞名家有點少吧!

當然寫小說戲曲的自然完勝←_←


明朝皇帝的名字好個性,從朱棣之後,沒一個皇帝的名字聽起來不彆扭。不過明朝卻很有骨氣,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御國門,君王死社稷,非常感人。感覺整個明朝雖然襄外安內做的都很好,就這一點也比唐宋都強,但是又很悲劇的沒能繼承宋而是繼承了元朝,導致整個社會不像唐宋那樣,唐朝大膽開放,宋朝繁榮先進,而明朝卻高度集權,從始至終皇權都為旁落。


明朝前期不知道從哪裡學來了一些野蠻的做法,比如皇帝死了要宮女陪葬,直到明英宗才廢除

明初的數學比起宋時也有了巨大的退步


推薦閱讀:

假如成吉思汗興起於盛唐,唐朝會怎樣?
再回唐朝(安史之亂前),你是願意生活在西京長安還是東都洛陽?
李世民為什麼沒有表字?
唐朝中後期宦官和皇帝之間的制衡關係是怎樣的?
如何看待大唐和阿拉伯帝國的怛羅斯之戰?

TAG:明朝 | 歷史 | 宋朝 | 唐朝李唐 | 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