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政治正確對現代社會有何影響?

美國的政治正確:

不能冒犯少數族裔;

不能冒犯女性;

不能冒犯同性戀;

不能冒犯不同的信仰持有者。


如果完全不了解這個事的人可以讀一讀劉瑜的《美國的「四項基本原則」》,說說我自己碰到的一些情況:

1. 最大感受就是說話小心翼翼,廢話特別多,一談到敏感問題就要"no offense"/"sorry"/"I have to pick someone"等等;寫答案時候he or she是逃不了的,後來我實在是煩了,凡是正面中性的人物,我就說she,凡是反面人物(比如犯罪嫌疑人)我就寫he;

2. 電影中美國總統大部分情況下不是黑人就是女人;

3. racial discrimination和sexual discrimination是美國勞工法最熱點的話題,我上了一學期Law School和Industry Labor Research School合辦的Disputes Resolution Practicum,一半的案例都跟這個有關,而且基本是0容忍,很多案子大公司完全是被訛錢,明明沒啥事兒怕被訴影響公司形象就花錢和解了;

4. hate crime這個高帽子非常恐怖。


之所以有「政治正確」,是因為如果你不搞政治正確,被冒犯的一方就會對你進行瘋狂反撲,大家都不愉快。(「政治正確」照顧的那幾個群體的特點是冷靜理智不足、情緒衝動有餘)

於是乎,有了政治正確,大家可以維持一個和諧局面。

但是,聰明的人不要被政治正確的言論洗腦了,可以心裡很「反動」,嘴巴上冠冕堂皇。這樣雖然很虛偽,但也是被某些群體蠻不講理給逼的。

同時,被政治正確的照顧的所謂弱勢群體中的成員,如果把優勢群體的客氣話當真,那就上當了。這個群體中的成員如果有自省精神的話,可能會有利於自己將來的發展。

無風不起浪,為什麼沒有人歧視日本人很不幹凈?為什麼沒有人歧視義大利人不懂藝術?為什麼沒有人歧視猶太人不會搞科技?為什麼沒有人歧視黑人體力弱?。。。。。。


希望更多人冒著被懲罰的風險說真話,政治正確只會毀掉西方文明。有些群體不應該被尊重,文明的歧視鏈應該被維護,歧視創造文明。


這個問題實在太大了。。拋磚引玉吧。。絕對不能挑戰的政治正確就是種族歧視了。。這政治家基本是碰一個死一個。。


教書在美國|一個中國老師眼中,美國公立教育的政治正確

說到「政治正確」,對生活在美國的人來說就像是房間里的一頭大象(elephant in the room),無法視而不見,做任何事情都繞不過這條準則。

無論是在政治舞台上,還是在普通人的職場中,政治正確是所有人腦子裡緊繃的一張濾網,所有的言行都要先給這張網過濾一遍,稍有不慎就會禍從口出,被套上政治不正確、甚至是歧視的大帽子。

作為一個社會主義接班人(咳咳)我自認為算是被訓練得政治覺悟較高的但是來了美國之後發現美國人對政治正確的敏感性更高

他們幾乎是把你能想到的政治不正確都揪出來打了叉:不得歧視婦女,不得歧視老人,不得歧視少數裔,不得歧視LGBT群體……

這麼看好像是沒什麼問題,保護弱勢群體的權益,很好,這很美國。但是為了能最大程度上保護這些弱勢群體,對「歧視」的定義比你想像得還要廣。

舉個例子某某單位里有個85歲的老員工

你跟人套近乎來一句:哎喲大爺您這麼大年紀了還不退休啊誰知道大爺急了 ,告你歧視老人:85歲怎麼了?85歲就不能工作了嗎!

當然並不是每個85歲的美國老大爺都這麼不解風情,但這並不妨礙美國人民在相關話題上言行謹慎。因為對於很多行業來說,一旦被扣上政治不正確的大帽子,職業生涯基本也就到此結束了

這些行業中,首當其衝的除了政客、公眾人物以外,還有人民教師……

美國的公立學校作為半個政府機構一般的存在,自然也是必須恪守政治正確的原則。最明顯的表現是,公立學校不能拒收任何學生:只要符合基本入學條件的(年齡、住所),不管他是重度自閉症還是有學習障礙,來者不拒,照單全收。

其實呢一開始的時候,有特殊需求(special need)的孩子是去專門的特殊教育學校的有聽力障礙的孩子就會跟其它聽障兒童一個班有自閉症的孩子就會跟其它自閉症兒童一個班每個班都配有專門的特教老師為學生量身制定教學計劃

但後來人們逐漸發現這種做法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這些孩子成長過程中鮮有和主流同齡人互動交流的機會教育學家紛紛提出不該把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和主流學生群體完全隔離開來必須要創造機會讓他們互相了解、交流

為什麼因為這些有特殊需求的孩子需要接觸、了解其他主流同齡人

為將來融入社會打下基礎、做好準備同樣的主流學生群體也需要接觸了解這些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學習社會的多樣性,培養同情心、同理心

一群教育學家、政客就這個問題討論來討論去,最後決定出來一個提案:有特殊需求的學生應該和他們的主流同齡人一樣,平等享有公立教育的權利。公立學校不得以此為理由拒收這些學生。

這個新方案剛提出來的時候,爭議也很大。但大家最後還是覺得這是最政治正確的一種做法。因為讓有特殊需求的學生只能去特教學校,其實也是一種隔離。而「隔離」這個詞,在美國歷史上可不是一個褒義詞。

最終,這個提案已壓倒性的優勢,投票通過生效。

但是就像其它任何一條美國人民享有的自由與權利一樣,這個權利也是做出了一定的犧牲與妥協換來的。

請各位老師、家長們想像一下,如果班上有一個有情緒障礙的學生,一言不合就尖叫、摔東西、掀桌子,授課還能繼續嗎,其他學生還能好好學習嗎?

之前小綠在微博頭條上看到過一個新聞,說某小學四十幾名家長聯名要求校長開除班上一個熊孩子。校長不肯,於是被憤怒的網民們口誅筆伐,說校長聖母X的都有。當時小綠還蹭熱點寫過一篇文章,點擊這裡查看

這事要是放在美國,家長鬧再大意見也沒用,因為公立學校不能因此開除這個學生。要是你覺得你孩子在這個班呆不下去,對不起,沒辦法,要麼你就轉學吧。

聽起來很不合理對不對

以我們中國人[少數服從多數]的解題思路來看,確實是不合理的:難道要為了那麼一個學生,犧牲其他二十幾個學生的教育?

但是這一做法背後的深意其實體現出了美國兩種主流政治價值之間的制衡:自由與平等。

為了捋清楚這一部分的思路,小綠特地去請教了北大政治學碩士出身的摯友小白。

小白告訴我,美國整體上來說是一個追求自由的社會,但是,美國社會大部分的政治正確卻是為了爭取平等,甚至不惜因此犧牲部分的自由。在大方向上追求自由,在具體細節追求平等,這本身就體現出一種互相制衡的政治智慧。

大方向上追求自由:美國各州政府享有高度自治權其初衷是為了防止形成中央集權確保人民不受暴政獨裁統治的自由即便地方政府不服從中央的決策(例如德州不服同性戀婚姻合法化,咳咳)也很少聽到地方政府被中央武裝管制

追求平等不惜犧牲自由:1954年聯邦最高法院判定學校實行種族隔離違憲要求全美所有學校實施黑白合校1957年,阿肯色州最後一所還未實行黑白合校的學校

發生白人武力阻止黑人入校事件當天美國總統就下令讓101空降師護送黑人學生入校該事件也成為美國內戰後地方因對抗中央而受到武裝管制的先例

同樣的,讓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也能坐在主流的課堂里,和其他同齡人接觸、交流,也是一種平等大過自由的做法

誠然,主流學生為了接納他們課堂中的特教學生,不得不在學習效率和其他方面做出點犧牲。但是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小綠覺得,這樣的做法雖然有一方作出了犧牲,但其實雙方都是受益的。

這麼做既能防止特教學生脫離社會,遠離主流,被邊緣化;又能防止主流學生群體長大成為不知社會疾苦、沒有同情心同理心的人。

不管這麼做是否有效它背後的深意與關懷值得每一個人思考……

想起那個因為拒絕開除熊孩子而被網友口誅筆伐的校長我想說

這個心浮氣躁的社會

需要她這樣的人


特朗普上台!


順便說下,美國的四項基本原則是出自羅斯福的講話,他說美國人有四項基本自由,既言論自由、信仰自由、免於貧困的自由、免於恐懼的自由。而現在的美國人的政治正確在生活層面更體現在族裔的平等,語言的平等,性取向的平等;還有就是在經濟層面更偏向於左派的做法既在自由競爭的基礎上社會財富更偏向於底收入群體;而在國家層面則更多的是宣揚愛國主義。


我覺得是整個社會的口是心非…

這一點跟國內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的一拼。


--------------------------------------------------

「可以說,美國版的四項基本原則是社會自發創造的原則,也將被社會自身消化。既然是『人民內部矛盾』,誰勝誰負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社會在這種鬥爭中湧現出來的活力。思想這個東西,就像石頭縫裡的草,只要沒有一隻『看得見的手』將它連根拔起,總能悄悄找到自己的出路。」

--------------------------------------------------

摘自劉瑜《民主的細節》第33篇《美國的「四項基本原則」》。這是我目前看到的對這個問題最好的思考。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男子開玩笑把鄰居笑死賠償6萬?
中美憲法都有承認某些權利,為什麼中國的就不靈呢?
教師節該不該給幼兒園老師送禮?
校運會跑步猝死,學校應該承擔責任嗎?如果法律上應該,情理上應該嗎?
美國的聯邦法律是如何產生的?

TAG:法律 | 政治 | 心理學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