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倭寇有多少是日本人?


這個問題,在明代史料當中,其實是清晰的。官修《明史·日本傳》里說:「大抵真倭十之三,從倭者十之七」。《嘉靖實錄》里也說:「蓋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中國叛逆居十七也。」這是嘉靖時代關於「倭寇」的官方說法——倭人佔十分之三,中國人佔十分之七,中國人佔主導地位, 這已經是史籍中對真倭的最高估計了,其他文獻的估計更低。如明代兵部侍郎鄭曉稱:「大抵賊中皆我華人,倭奴直十之一二。」而根據一位被倭寇擄去50多天的崑山人的回憶:「大抵艘凡二百人,所謂倭而錐髻者,特十數人焉而已。」

南京湖廣道御史屠中律,曾對皇帝說:倭患的起源,是沿海「奸民」想要跟番邦作生意,雖稱倭寇,「其實多編戶之齊民也」。參與剿倭的將領王忬,也向皇帝報告:據他調查,「倭寇」頭領約有百餘人,其中「雄狡著名」者,都是本國之人,如「徽州王五峰(王直)、徐碧溪、徐明山,寧波毛海峰、徐元亮,漳州沈南山、李華山,泉州洪朝堅」等。另一剿倭名將胡宗憲,根據實際調查,編寫了一本《籌海圖編》,其中列出十四股勢力最大的「倭寇」,其頭目同樣全部是中國人。也就是說,在所謂的「倭寇」內部,中國人不但在人數上佔了絕對優勢,也同時牢牢把握著領導權。

事實上,「倭寇」這種稱呼,在嘉靖年間已經產生了不小的爭議。身處抗倭第一線的基層將領萬表,就對從地方到中央都在「混言倭寇」的做法非常不滿,萬表說:海賊大頭目王直、徐碧溪的親屬子侄,都住在杭州等地,逍遙法外;王直等賊寇四處荼毒生靈,地方官卻每每上報說是「倭寇」進犯,真是自欺欺人。浙江慈溪知縣薛應旂也說:稱呼海賊為「倭寇」,是中了海賊之計。海賊中雖有倭人,但「主謀響導」者仍是「中國之賊」,這些人假冒倭寇,藏匿身份,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親戚族人不受牽連。

表中倭寇名錄,出自陳懋恆《明代倭寇考略》。該書彙集數十種史料與地方志而成,對倭寇資料的整理頗為全面。由表中可知,「倭寇」中的主要頭目,清一色都是中國人,次要頭目中,日本人所佔據的比例也不高

之所以會產生這種以中國人為主體的「倭寇」,與明代嚴厲的海禁政策有很大關係,其中,1529年停止中日貿易,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政策節點,正是從這一年開始,「倭患」愈演愈烈。對此,嘉靖朝官員唐樞,有一句很精闢的總結:「寇與商,同是人也。市通則寇轉而為商,市禁則商轉而為寇。」


所謂海寇真正佔主導地位的是那些因海禁而無法進行合法貿易進而進行走私貿易的中國商人,他們有數量眾多的船隊與葡萄牙和日本進行著貿易往來。他們要求政府解除海禁而不斷與政府鬥爭,而政府將這些私自出海貿易並與葡萄牙日本商人勾結的中國商人和那些日本葡萄牙商人並稱為 「倭寇」 。然而其實真正的日本人只佔很小的一部分,充當走卒輔助的角色。


別的不說,就某部電視劇而言我沒看出來這股倭寇里有日本人存在。

出自&<吳承恩與西遊記&>第35集

-----------------------------------------------------分割線-----------------------------------------------------

附:

魚鷹社根據&<倭寇圖卷&>復原的倭寇


眾所周知,倭寇在明朝是一個大隱患

特別在嘉靖年間,搞得民不聊生

在很多老百姓的普遍印象里

倭寇都是日本強盜,專門侵犯中國百姓

但真實的歷史確實如此嗎?

並不是!!!

《中國歷史大辭典》中對於「倭寇」的解釋為:

明時騷擾中國沿海一帶的日本海盜

這裡把「倭寇」強調為「日本海盜」

而奇怪的是

在對倭寇「構成人員」說明中,卻解釋為:

中國人、日本人的混成部隊

敢情倭寇里有中國人?

.

.

.

沒錯!!!

這並不是小懶瞎說,都有史料證據的

《嘉靖實錄》稱:

蓋江南海警,倭居十三

而中國叛逆居十七也

這裡的「十三」「十七」指的是「3/10」「7/10」

也就是說

倭寇里日本人佔3成,而中國人佔7成

在其他史料里,中國人占倭寇的比例更高

明代兵部侍郎鄭曉稱:

大抵賊中皆我華人,倭奴直十之一二

某位被倭寇擄去的俘虜稱:

大抵艘凡二百人

所謂倭而錐髻者,特十數人焉而已

「倭而錐髻者」指的是梳著日本倭寇髮型的人

(而且還很有可能是中國人冒充假扮的)

嘉靖年間倭寇的主要頭目全是中國人

怪不得嘉靖時邊防政論家唐樞直接指出:

非倭夷敢自犯中華,乃中國自為寇也

更讓人吃驚的是

這些倭寇在中國還過得很好

有些地方百姓居然還支持他們。。。

對他們是:

任其堆貨,且為打點護送

或送鮮貨,或饋酒米,或獻子女,絡繹不絕

看到這些事實之後

有沒有讓你倒吸一口涼氣呢

不過,問題來了

為什麼這麼多中國人要去做

被明朝定為侵略者的倭寇?

為什麼倭寇有時候

還會得到地方百姓的支持?

明朝六部尚書謝傑在《虔台倭纂》中給出了答案:

寇與商同是人,市通則寇轉為商,市禁則商轉為寇

沒看懂?小懶翻譯一下:

全都是因為

海禁政策,官逼民反

明朝頒布的海禁政策

禁止中國人赴海外經商

老百姓要是繼續待家裡當農民的話

不僅自己掙不到錢,還要給政府交稅

老百姓根本就吃不消

正好那時候有一些日本浪人海盜來中國劫掠

於是有些膽子大的中國百姓

也有樣學樣地當起了海盜去走私

在其他地方賺到錢後回來補貼當地

當然也就會得到當地百姓的支持

所以當年中國人當倭寇

根本就是明朝海禁政策的一個惡果

明朝的抗倭反侵略

在很大程度上是明朝宣稱外族入侵的一個謊言

明朝只需要把倭寇定義為日本海盜

就是去打外族,是出師有名

這樣就可以強化海禁政策的合理性

不讓老百姓出海貿易

然後政府就可以繼續穩妥地收農民的稅

實在是太有心機了

......

看到這裡

大家當年對倭寇的認知有沒有崩塌


倭寇之患從大明朝早起就有,在中國沿海從北到南的衛所就有防止倭寇的作用。但是倭寇概念非常寬泛,在不同的時期其組織成分是不同的,早期倭寇造成的危害並不嚴重,主體是日本人。倭寇危害最嚴重就是在嘉靖時期,因為海上貿易被禁止所以大量的沿海商人變成武裝貿易集團,真正的日本人不佔多數,甚至倭寇老大都是中國人。


我在日本戰國史貼吧里也收集過相關資料。吧友所貼「日本松浦章《中國的海賊》」里,援引了大量明朝官方文檔,但見其中都是有名有姓的中國人。牽涉的日本人只有一個五島列島的宇久氏曾與王直簽署貿易約定。而日方的文檔里,從未見大規模倭寇擾華的記錄(當時日本是諸侯割據局面,沒有所謂大和魂之類的,沒必要為倭寇行為掩飾)。

再加上所謂倭寇,曾經數次深入內地,如果有日本人在內參與,基本上不會發生,或即使發生也必有中國官方記錄。所以可知,所謂倭寇,只是中國沿海的武裝商人和流寇的結合體。而明朝倭寇屢禁不絕,只是因為這些商人和流寇平時是整村整村的本分村民,劫掠時化身強盜。官員不可能把一地百姓殺光,所以屢禁不絕。但別人不敢的,戚繼光就敢……


我在去日本出差的時候,在書店翻閱過日本人寫的歷史書,其中講到倭寇,他們的說法是報復元朝東征日本。從這一點看,至少明朝早期的倭寇是以日本人為主體的。而朝鮮己亥東征也是為了消除倭患,從側面證明了倭寇確實來自日本。


只能說一部分是日本人 中國人也佔了一部分 都是海禁造成的


因為沒有自貿區


提到倭寇都想到日本人,其實明朝的倭寇大部分都是中國人。


日本那個時候國內派系林立,四分五裂,地方割據勢力交戰不斷,他們骨子裡就是喜歡打的,打的過怡然自得,打不過慫一點的刨腹自盡,既不想刨腹自盡,又覺得打的還不過癮,但是又打不過自己本土的勢力怎麼辦,那就漂洋過海接著打 ,也就是說倭寇大部分就是在日本混不下去的地方割據勢力


十之一二


十中有一


都是當官的當皇帝的逼的


大部分是因為明朝海禁而失去生計的中國商人。


推薦閱讀:

日本人真的是徐福帶去的五百童男童女的後代嗎?
為什麼大家總是覺得日本小?
邪馬台國為什麼國王是男性就會發生動亂?
印度GDP總量什麼時候可以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三?
為什麼日本許多動漫是以明治維新為背景的?

TAG:日本 | 明朝 | 海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