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放到底有多重要?
其實不止一個問題…
大一生,對高品質的音樂欣賞十分憧憬並決心嘗試。於是上學期入手了HD650和聲擎d3解碼器與耳放一體機。當時對這個一點概念也沒有,只是純粹地了解到高阻抗耳機需要一個起耳放功能的作為輔助。後來才了解到系統中前端在一個系統之中的比重,開始去關心前端的素質。不過在此過程中產生了一些疑問。人們常說的耳機推得動與推不動到底是什麼意思呢?hd650接電腦聽,只要把音量開大已經完全足夠了。那麼耳放的優勢到底體現在哪兒呢?看的一些掃盲貼說,耳放的功能僅在於放大信號,並不能提升音質,音質的提升在於解碼器。那麼,那些獨立的耳放豈不是沒有區別了?看過一些耳放的測評,測評項中包括了聲場大小,高頻上升低頻下潛能力,聲音通透性飽滿性這類的素質。難道現在的耳放都是帶解碼器功能的嗎?耳放素質的差別體現在哪兒?
我並沒有持懷疑態度,只是希望可以把其間的關係弄清楚。看了許多解碼器和耳放的測評,決定日後慢慢升級現有設備已追求更好的效果。但不希望再像上學期那樣盲目地跟著測評和店家走了。(不過當然,也不後悔入手HD650和d3,耳機效果已經非常棒了,d3也體現著自己的價值雖然提升不太明顯…) 其實下一次升級也不知道會在什麼時候了,攢錢很慢,打工賺錢也很慢,一年下來也買不了很好的東西。不過還是希望可以得到大家的幫助,了解的更多,並有機會自己去試聽體驗。如果有推薦的升級路線我也會認真去看的小白這裡謝過了!
很多人對耳放的理解有誤,你真的以為耳放只是發燒友專用的東西嗎?
其實只要是有耳機口的東西都有耳放,比如手機,比如集成音效卡,比如平板電腦。以前一些老式的便攜CD/MD上會有一個LO口和一個PO口,PO口就是經過了耳放,LO口就是沒經過耳放的,如果還能找得到的話,可以自己拿耳機試試LO和PO什麼區別(耳機燒壞了別找我。
耳放的主要功能是適配音源與耳機,雖然名字叫做耳機放大器,但是更多的時候是用作信號衰減,也許叫耳衰更合適233
但是耳放在衰減了信號之後,還要提供耳機所需求的驅動功率與條件,比如驅動低阻低敏耳機時需要足夠的輸出電流,驅動高阻耳機時需要足夠的輸出壓擺,驅動靜電耳機則要比高阻耳機高出數十倍的輸出壓擺且同時需要升壓電路提供極板偏壓。
當然更多的時候人們用的都是低阻高敏耳機,沒有那麼苛刻的驅動條件,所以進行簡單的信號衰減即可初步適配耳機,像現在的主流數碼設備都是直接數字衰減然後直接D/A輸出了,模擬電路做到了最極致的精簡。
不過判斷一個耳放優劣並不是簡單地看其輸出功率,耳放歸根結底是一台模擬音頻設備,屬於低頻電路,電路設計與做工直接影響最終聽感,一台優秀的耳放,從電路設計到用料到製作到測試,都是經過規劃考慮的,並不是說輸出功率大就是好耳放。音頻模擬電路的學問很多,很多指標需要專門的儀器測試,這是很多DIYer或者小作坊不具備的條件。理論上換能級對音質影響最大。我堅信這個聲學定律。HD650配幾千塊的高級耳放肯定不如HD800配個能湊活推動的普通音效卡。
音量小了聲音悶,音量大了吵耳朵。這時候你就需要一個耳放。
其它情況請試聽後自行斟酌。耳放我覺得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準確的反應出dac給的一切信號。所謂力大聲不粗。匿名大哥最牛逼。不過說的太亂了,我都迷糊了。
說點自己的吧。耳放對於高阻耳機確實有用,但不是必須。650比600後出的,也逐漸順應了當前易推的特性,一般般的解碼一體機,也是足夠好聽的。為什麼是這樣,因為音源放大器和耳機根本就不是1:1:1,重要程度耳機佔7成。好的耳機聲底風格不變,好的耳房能讓耳機更進一步,但要想達到明顯的程度,恐怕就需要3倍於耳機價錢。不如換個耳機效果明顯。
網上說耳房如何牛的大部分是托,比較理性的不多,耳機在中國就是賣個缺,沒法試聽,聽過了就發現門道了。這個和整個設備從數據到聲波這個整個發聲過程相關,當然第二個因素就是聽者自己的感受相關。首先每個人,不同年齡知識喜好層次的不同,決定了對聲音聽感定位的不同,是不是需要耳放,可以歸結為,那種聲音是不是我喜歡的,由此,針對題主的問題可以說,耳放的重要性,還是取決於聽感的追求。
展開來說一下音質音質的問題,比如拿個CD和抓的FLAC,從理論上來說,這個對聲音的原始採樣序列可以認為是一樣的。然後為了縮小體積,我們可以用演算法進行壓縮,其實是削頻和數據層次上的壓縮。假設我們有了320kbps的AAC、MP3,通過雙盲測試,我們可以知道這種文件回放產生的WAV信號,基本上和CD是一樣的,但是我們心理上的認為「有損的」,「音質差一些」。隨後我們通過物理的設備,比如DVD播放器,或者是電腦、iPad這種設備轉換為模擬信號,這個就是解碼的過程。其實對於目前的CD標準來說,16bit 44.1khz的規格,基本上人耳是完全無問題的,SACD相當於一個超採樣的CD,但是問題在這裡出現了,首先是DAC本身的性質,以及解碼電路是否有干擾(比如電腦內置音效卡,板載AC97等),這個時候出來的基本模擬信號已經有了細微的差別,如果我們再來放大,當然會把差異也給放大,或者說缺陷也給放大。所幸是在放大電路這一級上可以對信號進行修飾,進而再來驅動實際的物理髮聲裝置重現聲音。所以音質問題也好解決了,信號源頭,如今都是大容量時代,CD FLAC 高比特的有損,區別不大,DAC,大家趨於相同,都是那幾個公司出的晶元而已,但是這個模擬信號產生部分,區別就大了,耳塞耳機都有差別,所以核心還是在模擬這一端。
推動推不動太好理解了。你床頭的鬧鐘和廟裡的鐘,哪個容易響,肯定是鬧鐘,但是哪個能傳播的聲音遠聲音渾厚細節豐富信號頻段完整,肯定是廟的鐘。於是乎就好解釋了,如果你的耳塞是低阻抗16歐的,那麼可以無需考慮任何耳放,但是這種耳塞,必然有個特點,容易推,但是三段都推不好,必然不夠飽滿。這個其實是物理髮聲設備,即動圈或者動鐵的物理特性決定的,圓珠筆內的彈簧容易壓縮但是無法支撐起大傢伙,火車上的彈簧能負擔起車廂的震動。如果是160歐的耳機,你拿個iPad來聽,其實就跟收音機一樣,先不談DAC輸出的信號如何,就是功率上就帶不動高阻抗,推不動耳機,低頻如同放屁,高頻如同電鋸,這個時候就需要耳放。
貼個以前朋友手工做的晶體管耳放,針對我的DT880和ER4S,足夠用,當然看起來比較原始,接外部USB音效卡作為音源。再來普及一下,國內搞音響什麼器材的,幾乎都是坑蒙拐騙。聲音再好,都有一個極限,這個聽覺的東西不是視覺的,木耳朵的卻喜愛發燒的人太多了。曾經看到某個論壇把幾萬的CD機拆開,最後發現連主板都是和幾百塊的一樣的,怎一個黑字了得。其實整個音頻設備,對於常聽音樂的人來說也就耳塞耳機可以搞搞,音源前級運放已經沒什麼可以多燒的了,對於普通用戶你搞個EMU的外置USB音效卡一千多,外接二房,其實聲音已經非常出色了,再來提高,沒那麼必要,除非是跳廣場舞擾民了。
親愛的,我這麼說會被人噴。我打個比方CPU現在已經很小了,原來要幾個房間那麼大。目的是為了低功耗高運算,結果準確就可以了。
而音效卡、AMP/DAC不一樣,MP3 在電腦裡面存的是0/1是電信號,放出來到耳機是一個模擬信號,那麼數字轉模擬怎麼準確就是解碼器的功能。
放大器的功能是儘可能的還原/優化解碼器的輸出,達到連續的模擬曲線
人耳是接收空氣波動的(是模擬信號),MP3採集一樣是聲波轉數字
就是聲波、數字、聲波的轉換,中間損失多少
那麼原生一定要轉數字嗎?不是
說多了,回來,發展總是越來越小,越來越科技,越來越方便,至於各種耳放、膽機,僅僅是HIFI花錢罷了,好的耳機確實會聽起來不一樣,一個是對電流的反映靈敏度、震膜材質、單元尺寸、空間設計和聲音調優(所謂的聽搖滾更爽還是小提琴更好),但前端配置化10倍的價格,為了聽不注意聽根本聽不到的聲音,不值得
我是奧林匹斯LS11+鼠放+拜亞DT860
LS11直推DT860的效果已足夠好上放之後:感覺臨場感更好,場面更大(不排除是腦補導致)這款耳機本身就是直推型,上放提高不大。再加上音源不過是支錄音筆,能有這個提升,我覺得很不錯了,算是為以後入更好的設備(音源、耳機)留作準備吧。
不負責任的回答:帶上你的耳機去實體店ab你就知道了
負責任的回答:簡單的說就是對輸出電流的控制力,iphone開到最大音量和台機開一點音量音量幾乎一樣。然而你會發現iphone聲音開始虛了,動態開始亂了,低頻沒有了。
說白了,就是輸出的電流無法無法控制了,大動態非常需要電流控制能力都沒有腦放重要←_←
很重要。對於聲音厚度和密度。差別非常之大了。這2玩意呢影響又會涉及到聲音的結向和通透性等等逼格很高的詞,這些玩意呢,你用中文都沒法解釋到底是啥玩意,裝逼卻非常好用。但是其實如果您多聽聽多玩玩,這些東西真的差別非常大的。最明顯的還是喇叭。功放啊前後級啊。另外雖然學過模電數電,而且應該不是一個差大學學的,但是還是不懂啦。
最後我要開始黑了:實在忍不住了。
GD01已經滲透到知乎啦。一個才上市多久的東西,一個不知道有幾個人聽過的東西,一個二手都沒法收到的東西。一個想買都買不到的東西,沒錯!你現在去淘寶找,店家會告訴你第三批還要預定,沒有!改個平衡配個黑神線,已經成650官配了?10年了!咋們終於找到一個官配了!!!!CD已經淘汰,網播就是垃圾英國聲,數播國貨市場不好占。唯有界面大法好,筆記本用戶多,又沒啥洋貨參與適合忽悠。解碼三小強是用來秒的,RKV太悶,030聲場小,p1U這種也就能聽聽人聲的渣渣還想比?神馬你說大萊曼?多少錢?破W了么?不行了,涉及國產牌子,必須得匿了。。多聽幾年,多和同學們換著聽聽,保持興趣,到畢業的時候你就能聽出個差不多了。
去店裡試聽了一下,區別還是蠻大的,與其腦補真不如去聽聽看
聲音夠大並不等於能推好。
當然650本身相對並不好推,況且650本來就不是攜帶型設備,也就是說,650本來是針對台式設備設計的,所以,耳放是必須的啊。好在,像650這麼重要的產品,你甚至可以買到專門針對它調音的耳放版本。
簡單說,原理上,放大器確實對音質沒影響,但對音色是有影響的,而音色,往往才是決定好聽不好聽得關鍵。對需要耳放的耳機,不加耳放你聽的是耳機在發聲,加了耳放(非玩具)則你聽到的是音樂本聲(所謂的脫箱感)
我 iPhone+onkyo ha200+HF player+hd650 感覺能滿足自己的耳朵
耳放對於聲音影響還是很大的。不僅僅是功率輸出的問題,調音,素質都會有些影響。對於某一耳機,耳放並不是越貴的越好,我覺得還是合適最重要。
前面的一些評論看起來很有道理,但如果前端無法正常驅動耳機,耳機都無法正常工作了,這些邏輯還正確嗎?越是高級的耳機對於驅動力或者控制力要求越高。更何況,根據信息不增原理,所有的耳放都會劣化音質,無外乎有些嚴重些,有些處理的好些,低價的耳放對於聲音的放大產生嚴重的失真(幅度和相位),而高價的耳放不僅失真少一些,本身還會有一些潤色去彌補耳機調音的一些不足(這一點見仁見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目前使用rkv驅動hd650,差異太過明顯,沒有對比沒有傷害。
說實話解碼耳放專業一些的肯定比那些非專業的強些耳放對於推不開的大高阻耳機非常有用像樓上說鐘聲做比喻很不錯但需要說明的是,最好實體試聽之後再決定是否入手不然會走很多彎路我現在用I5前端(偶爾搭電腦做DAC)+250歐的T90,沒用A20也還是可以聽的比一些所謂的老鐵家人妻啥的強太多了……
需不需要耳放取決於你的設備能不能推動你的耳機 一般耳機都用不上耳放 還有一個就是耳放不能提高你聲音的音質 音質取決於播放器 跟你的耳放一毛錢關係沒有
推薦閱讀:
※一款頂級耳機和普通耳機有什麼區別?比如蘋果耳機和森海塞爾的CX IE 系類?
※K3003算是奢侈品嗎?
※怎麼和不懂得人解釋你的耳機是開放式的,不是漏音?
※一百多塊錢買到的「品牌高端」耳機你怎麼看?
※KZ家的耳機怎麼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