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資產等於負債加所有者權益?


資產負債不難理解,我著重講一下所有者權益:

在資產負債表的最後一部分,是大部分沒有學過財務知識的人都看不懂「所有者權益」。主要包括四個部分:實收資本(上市公司為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未分配利潤。

對於投資股票來說,所有者權益並不是特別重要的指標,其中的核心指標在利潤表中也能找到更好用的。但是我們可以從企業的所有者權益數據里,輕鬆了解到企業歷年積累的經營情況以及對自身的預期,從而對投資者尤其是長期投資者帶來一些啟示。

簡單講,所有者權益就是總資產和總負債的差額。舉一個容易理解的例子:小帥開了一家小賣部,從房租到裝修到進貨,一整套手續下來,花了10萬塊。這10萬塊里有6萬是從銀行借的,自己掏了4萬,這4萬就是「所有者權益」。

以貴州茅台五年來的所有者權益變化情況為例分別說明:

(1)股本:股本指股東在公司中所佔的權益,即所有者向企業投入的資本,在一般情況下無須償還,可以長期周轉使用。

貴州茅台在2014、2015年進行了兩次送股。2014年年報中,股本從10.38億增加到11.42億,2015年年報中,又從11.42億增加到12.56億。

(2)資本公積:資本本身升值或其他原因而產生的投資者的共同的權益。包括資本(或股本)溢價、接受捐贈資產、外幣資本折算差額等。資本(或股本)溢價,是指企業投資者投入的資金超過其在註冊資本中所佔份額的部分;接受捐贈資產,是指企業因接受現金和非現金資產捐贈而增加的資本公積;外幣資本折算差額,是指企業接受外幣投資因所採用的匯率不同而產生的資本折算差額。

貴州茅台的資本公積包括股本溢價和其他資本公積,五年來沒有發生變化。

(3)盈餘公積:企業從實現的利潤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於企業內部的積累。 我國《公司法》規定,上市公司分紅前,必須對稅後利潤進行兩項扣除:一是法定公積金。應當提取當年利潤的10%列入公司法定公積金。公司法定公積金累計額為公司註冊資本的50%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二是任意公積金。公司從稅後利潤中提取法定公積金後,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還可以從稅後利潤中提取任意公積金。

貴州茅台的盈餘公積五年來連年增長,從2012年的30億增長到了2016年的71億,也從側面說明了優秀企業不斷的將收益積累起來,讓投資者獲取更高的價值。

(4)未分配利潤:企業留於以後年度分配的利潤或待分配利潤。

貴州茅台的盈利能力是驚人的,相對應的,所有者權益中的未分配利潤也是連年飛漲,從2012年的287億到2016年的627億。

未分配利潤是指企業實現的凈利潤經過彌補虧損、提取盈餘公積和向投資者分配利潤後留存在企業的、歷年結存的利潤。可以簡單理解為這是企業成立以來留存至今的凈利潤。這個指標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企業常年的盈利能力。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現在流行的炒作概念,也就是所謂年報高送轉:

上市公司披露年報時推出高比例的送股或者轉增股份,把上市公司的盈利發放股票作為紅利就是「送」(把未分配利潤調整到股本);而把上市公司資本公積轉化為股本就是「轉」(把資本公積調整到股本)。通常來說,總股本小、每股資本公積高,每股盈利高就算「高」。其中送股需要企業有盈利才能實施,且送股後需要投資人納稅,而轉股不一定要盈利,只要公積金多哪怕當年虧損的仍可轉增股。經過送股、轉增股本後,上市公司的股東權益並沒有改變,更不會影響公司的總資產、總負債。經常高送轉的企業,可以認為累計盈利(資本公積)是不錯的,屬於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

其實從年報項目來看,送股、轉增股本行為本身只是賬面上的項目調整而已,與經營沒有任何關係,上市公司不可能因為這種行為而使公司當年或以後獲利,投資者在公司中的權益也不可能因此增加。從另一角度看,送股、轉增股本雖然使企業發行在外的股票數量發生了變化,但是股票數量的增加對投資者權益並無絲毫影響。這種高送轉只不過是一個賬面上的「左手倒右手」的遊戲(未分配利潤—股本或資本公積—股本),企業並沒有實質性的一分錢的付出,但奇異的是,股價卻真的漲了。

作為一個曾經的財務工作者,起先我是難以理解這樣的股價暴漲的—調調賬就可以增加市值。後來炒股的朋友從心理學上向我闡述了高送轉的炒作邏輯:基於高送轉題材的股票在歷史上的表現所形成的心理預期,會引導資金流向曾經因高送轉漲價的潛力個股,盤面上漲驗證之後又強化了這種預期從而引導更多的新增資金介入。本質上還是一個題材概念股的標準炒作流程,而這個概念具體能否給企業帶來盈利、具體有什麼意義並不重要。

===================================================================

最近致力於不寫一行會計分錄能讓外行人看懂年報,如果覺得有難以理解的部分請留言批評指正。

如果想要了解關於年報的更多知識,歡迎關注我的專欄:年報那些事兒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本質是「企業的法人實質」

所謂「法人實質」,就是企業是一個「中介的」權利實體,與自然人這種「終端的」權利實體相區別。

——————————————————————————————

對企業來講,資產是權利,而負債和所有者權益都是義務。

所謂「中介的」權利實體,意味著企業實體的一切「權利」,都要「鏡像」對另一個實體的「義務」,並且最終「鏡像」對「自然人」的義務。但是與「企業」不同,「自然人」這種「終端的」權利實體的一些權利是可以屬於「自身」的,比如自然人享有一項權利,並不一定要增加對另一個實體的義務。.

用一句話來說,「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實質是:「一切權利最終屬於『自然人』」


財務狀況等式,亦稱基本會計等式和靜態會計等式,是用以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時點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三者之間平衡關係的會計等式。其中,資產要素表明了企業的資金占用,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要素表明了企業的資金來源,一個在正常持續經營的企業,不論在任何一個時點上,有多少資金來源,必然形成多少資金占用,即「資金占用=資金來源」。資金占用即資產,表明企業擁有什麼樣的經濟資源和多少經濟資源;資金來源即權益,表明是誰提供了這些經濟資源,誰對這些經濟資源擁有要求權。其中,根據要求權不同,權益又分為債權人的權益和投資者的權益,「資金占用=資金來源」可以改寫為「資產=債權人的權益+投資者的權益」,債權人的權益構成了負債要素,投資者的權益屬於所有者權益要素。所以,三個要素之間的等量關係就表現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資產回答的是錢到哪裡去,負債和所有權權益是錢從哪裡來。


我的理解是:資產有兩種來源方式,一種是所有者投入資本(所有者權益);另一種是向外部借款(負債)。

負債可以理解為「債權人權益」, 資產可理解為「權益」。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上式又可以理解為:權益=債權人權益+所有者權益

歡迎討論~~~


非常簡單,得來的錢=可以支配的錢

和其他回答略有不同的是,所謂的得來或者可以支配的錢不僅需要包括資產負債表上的,也要包括損益表,具體如下:

得錢的途徑有哪些?收到的投資,借來的債,經營所得的收入

可以支配的途徑有哪些?生產成本,費用,購買設備,不動產,或者暫時留著不用,即現金,我們把設備不動產現金等等這些統稱為資產

也就是:

收到的投資+負債+收入=成本+費用+資產

然後我們來做一個最簡單的加減法,從等式兩邊同時減掉成本和費用,於是就成了:

收到的投資+負債+利潤=資產

然後我們把收到的投資加留存的利潤統稱為所有者權益,等式也就演變為:

所有者權益+負債=資產

水到渠成

同時也很輕易的就解釋了借方貸方各種增加各種減少

所以吃透了這些最基本的原理賬怎麼會不平?會計這玩意說白了是為了理清問題的,不是人為的加一堆條條框框各種定義各種意義的,也絕對不是死記硬背會計科目的,感覺很多會計教材太教條太複雜了...


這是同一筆錢的兩種不同形態。

比如,向銀行借了100萬。這100萬既是資產,又是負債。


把企業作為一個法人去看就很好理解了。

資產就是企業擁有的可以產生未來收益的資產。

負債就是企業這個法人欠債權人的錢,而所有者權益就是企業這個法人欠股股東的錢。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個公式的意思就是企業這個法人所擁有的全部資產都由債權人以及股東所有。


你的公司運營了多年 初始投資50萬 賺了50萬 那麼所有者權益有100萬

假如 你問隔壁家老王借100萬買來機器 每年10%的利息 年末付息

你的賬目上多了100萬的固定資產

同時負債增加100萬

你得到的好處是 可以獲得未來的現金流

老王的好處是 每年可獲得10萬利息

其實從另外一方面來看 老王借錢給你也是一種投資(目的為了賺取利息) 和所有者權益一起構成了200萬的資產,為企業創造利潤


因為有一個東西,就會有它的所有權。

有資產這一東西存在本身,就會有相應的所有權,或者說對它的要求權,而所有者權益(股東權益)和負債相加即為對資產的要求權。

前者是其持有者的所有權,後者是債權人的所有權。


你所有的資產,無外乎就是向別人借的將來需要還回去,和真真正正屬於你自各兒的,後面兩者加起來,就是負債+所有者權益


會計管理的是「所擁有的財產」

兩個要素「擁有」「財產」

也就是「實物」和「物上所有權」

兩者相等能理解吧,因為每個物都是有主人的

其中,一部分是你自己所有的「我的東西」,一部分是你借來的「別人的東西」

無論是誰的東西,反正都是東西,放一起記錄好了,也就是全部「資產」

而畢竟東西是人家的,對你來說是「負債」,東西是你的,你是所有者,就是「所有者權益」

實物=物上所有權

資產=權益

=負債+所有者權益

(別人的物+自己的物=別人的所有權+自己的所有權)


不客氣的說,上述答案除了東奧名師等少部分人的,大部分包括東奧會計在線都是在胡說八道。

比如很基本的一個點,資產負債表怎麼可能反映企業全部資產?

會計準則資產那塊說的很明確,分為兩部分闡述,資產的概念和資產的確認條件。

詳細的可以看我的專欄。


本質:權利=義務。

權利:資產所有權,債權。

義務:債務(欠銀行,供應商,職工,政府等),欠股東(初始投資,經營累計)


說明企業所有的資產都是債權人和股東的,跟我沒有半點關係。


平衡 所以的事物都講求平衡 所謂有所付出才能有所回報


您好,資產負債表是根據「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設置的,它反映了企業全部資產的「來龍去脈」,表的左邊「資產」是反映「去脈」,右邊「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是反映「來龍」,來龍與去脈必須平衡。

記帳的「借和貸」只是符號。如果用在「資產」類時,借是增加,貸是減少。如果用在「負債和所有者權益」類時,借是減少,貸是增加。要遵守「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原則,以保證公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平衡。舉兩個簡單例子(略去了細節):

購買商品資產時,借記「庫存商品」,貸記「銀行存款」。公式左邊「資產」類一增一減,左邊達到平衡,公式右邊「負債+所有者權益」就不用記了,整個公式保持平衡。

購買商品資產時暫未付錢,「暫未付錢」的含義是形成了一種負債,所以借記「庫存商品」,貸記「應付帳款」。「應付帳款」是一種負債,它在公式右邊,貸記表示增加了負債。可以看出:公式左邊商品資產增加了,公式右邊的應付帳款負債同時增加,整個公式保持平衡。


你所有的資產都來自於債權人和股權人的投資,就好像有人借你100萬開公司,你總不能告訴別人這100萬到你手裡成了90萬吧?


負債是我們欠別人的,所有者權益是你自己擁有的。


等價交換


推薦閱讀:

2015 年有哪些上市公司的「奇葩公告」看了後令你哭笑不得?
從交通銀行 2013 年報來看,數據為什麼那麼差?問題出在哪裡?
去哪裡找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
如何做財務分析?
非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和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有哪些不同?

TAG:會計 | 財報 | 會計師事務所 | 財務管理 | 會計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