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失敗 1.日中、日韓、日俄關係會怎麼樣發展? 2.東北亞局勢會怎麼發展?

假設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失敗,日中、日韓、日俄關係會怎麼樣發展?東北亞局勢會怎麼發展?


朝鮮會滅亡的慢一點,但是。

重點是但是。

等經濟危機爆發之後,日本國內的少壯激進派一定會把這些保守元老都幹掉,伊藤或者死於外國憤青之手,或者死於國內憤青之手,只是早晚的問題。

李鴻章去日本談判時,就因為一個要刺殺他的日本憤青,而大大改善了談判處境,少陪了不少錢,從這件事兒就可以看出日本的少壯激進力量在甲午時期的地位。(李中堂要是死於刺殺,這輩子就是完人了。)

經濟越不好,這批人的力量就越壯大,他們就是那種以危機和恐慌為食物的那種人,佐餐料則名貴得多——所有明智和保守的老傢伙,都逃避不了被他們清洗的命運。


說句實話,讓伊藤博文、石原莞爾這些頭腦清醒的人活著並且得勢,最後中國可能會比較慘,輕則失去東北......

不過轉念一想,大勢所在,日本激進派還是很給力的.........


參見電影《2009迷失的記憶》,張東健主演


摘自《國家人文歷史》

歷史的詭吊之處在於,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反而加速了大韓民國的滅亡,也極大抵消了大清國「東北大開發」的努力

1909年10月26日,哈爾濱的幾聲槍響,震撼了整個世界:日本新任樞密院議長、前首相、前朝鮮統監伊藤博文遇刺身亡。

  伊藤博文此行,擔負著重要的外交使命,要與俄國財政大臣柯克甫策夫(M. Kokovtsoff)就滿洲鐵路等一系列涉及中國東北地區權益的問題進行會談。

  有「第零次世界大戰」之稱的日俄戰爭中,日本雖然慘勝,但已無力吞下全東北,中國東北地區形成了日俄南北分割的局面。大清國依然在進行著艱難的努力,全力抗俄抵日。1906年大清國實行包括政治體制在內的全面改革,東北的開發開放便被以慈禧太后為核心的中央列為重中之重:不僅率先進行幹部體制改革的試點,以期提高行政效率,而且這一封禁了200多年的帝國「龍興之地」全面開禁,在官方優惠政策的扶持下,直隸(河北)和山東掀起了「闖關東」的高潮,大批人口「移民實邊」;為了解決農村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清政府甚至還對此前偷渡開荒的朝鮮邊民實行寬容的移民政策,只要加入中國國籍,不僅既往不咎,而且給予十分優惠的授田政策(參閱本專欄6月29日1814期D7版《中朝「間島爭端」》)。

  外交方面,大清政府秉承以夷制夷的傳統思路,在袁世凱、唐紹儀等人主導下,與正在積極尋求向中國東北和俄國東部地區擴張、且無領土野心的美國資本形成了戰略夥伴關係,引導美國資本參與東北大開發。出於地緣政治和經濟發展的雙重考慮,美國政府提出了「滿洲鐵路中立化」的要求,向日俄兩國施加壓力,要求他們確保中國的領土主權完整及維持滿洲門戶開放。在德國的推動下,德、美、中三國同盟也在積極籌劃當中,儘管最終未能成功,但這些微妙的國際力量平衡,的確令羸弱的大清國有了與日俄周旋的資本。

  剛剛從戰爭的血泊中歇下來的日俄,在中國東北共同的利益和危機驅動下,戲劇般地迅速化敵為友。伊藤博文和柯克甫策夫兩人的會面,就是為了商討如何協調應對複雜的國際壓力。俄國官方甚至專門派遣了一隊電影攝製組,前往拍攝這一次重要的高峰會議。

  10月26日,俄國東清鐵路公司為伊藤博文預備的專列,駛入了戒備森嚴的哈爾濱車站。大清政府和俄國東清鐵路作為共同東道主,在車站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中國方面以主管哈爾濱海關的「濱江關道」施肇基為首,官民代表之外,由一個排新軍組成的清軍儀仗隊,也列隊在站台上。而俄國領事則率領俄方官民及兩個排的東清鐵路警衛隊,拱衛著已經先期到達的柯克甫策夫,等候著日本客人的到來。

  專列停穩後,柯克甫策夫上車,對伊藤博文表示歡迎,兩人舉行了第一次長達25分鐘的秘密會談。隨後,柯克甫策夫以俄國護境軍團名譽軍團長的名義,邀請伊藤博文檢閱儀仗隊和歡迎人群。

  因施肇基的特別安排,最接近專列的,並非俄軍儀仗隊,而是清軍儀仗隊,以強調中國的「第一地主」身份。伊藤博文與施肇基握手致意,檢閱了清軍儀仗隊,而後檢閱俄軍並中、日、俄商民歡迎隊伍。當伊藤博文折返時,從日本商民隊伍中,突然衝出一名戴鴨舌帽、穿西服的矮小青年,掏出手槍,從俄軍隊伍的縫隙中,向伊藤博文連開三槍,槍槍命中。隨後,他又向伊藤博文周邊的日本官員開了四槍,擊中了四名官員。

  突如其來的變故,令站台上所有的人都傻了眼,電影攝影機還在運行著,記錄著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原貌。伊藤博文中槍後,扶著柯克甫策夫的手,委頓在地。回過神來的俄國軍警,沖向這名刺客,他卻並不逃跑,從容地扔掉手槍,用俄語高呼:「高麗亞烏拉!」(朝鮮萬歲)然後從容被捕。

  刺客的每一顆子彈都被銼去了尖端,並刻出十字形的凹槽,其殺傷力超過10年前被海牙公約禁用的達姆彈(Dumdums)。伊藤博文受到了致命的槍傷,被抬回專列後沒過幾分鐘,就氣絕而亡。

  被當場捕獲的刺客,是朝鮮人,名叫安重根,是抗日武裝「大韓義兵」中的重要人物,擔任參謀中將、特派獨立隊長以及俄領地區司令官。安重根是天主教徒兼武術高手,正值而立之年(生於1879年),曾率部隊與日軍激戰,戰敗後曾想自殺殉國,在同志勸阻下,潛回俄國佔領的遠東地區,組織了這次針對伊藤博文的暗殺。

  案發後,俄國當局迅速在哈爾濱進行了大搜捕,安重根近30名同伴被捕,引渡給日本方面。這一事件雖然發生在俄國強佔的東清鐵路保護地,但畢竟是中國領土,當時又值中日為「間島」主權歸屬及滿洲路礦開發長久爭執,一個月前剛剛簽訂了相關條約,中國保住了間島主權,但在路礦權益上損失慘重。伊藤博文被刺事件,一旦處理不好,將再度給予咄咄逼人的日本施加壓力的機會。

  施肇基的處置相當明快和老辣,他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要求傅家甸電報局停發所有對外電報,全面控制消息。同時,他緊急報告北京外務部,建議在此案調查清楚前,絕對不可以發表任何正式聲明,「若有人問及此事,政府千萬不可有『保護不周』之道歉語句,貽日人以口實。」

  同時,施肇基多方跟進日俄審訊,根據安重根口供,暗殺伊藤博文的目的就是為國報仇;原計劃在列車進入哈爾濱之前的彎道處,強行登車刺殺,但一則難以獲得專列的確切行駛時間,二則「車在中國地段,恐累中國官吏,乃改在車站俄國隊伍中乘間擊之」(施肇基回憶錄)。查明此情後,施肇基迅速電告外務部,同時,以留學美國多年所造就的深厚英文功底,草擬了一則英文新聞通稿,由外務部轉交在京的英文媒體刊登。等各報刊登後,施肇基才下令傅家甸電報局恢復正常發報,從而搶佔了話語權的先機,令日本人「對我報道無法辯駁,故日方對此案迄無抗議」。這一事件成為中國近代史上少數被輕鬆化解的外交危機之一。

  日本關東都督府高等法院對安重根一案進行了審判,面對世界輿論的強烈關注,日本方面不敢造次,不僅為安重根指定了兩名日本律師,還同意一名英國律師和一名俄國律師參與辯護。安重根對刺殺行動供認不諱,但強調自己並非刺客,而是「大韓義兵」的高級軍官,應被視為戰俘。安重根在法庭上大力宣揚「東洋和平」,指責伊藤博文是破壞東洋和平、違背日本天皇聖諭的「逆賊」。

  這位抗日英雄贏得了日本憲兵、法官等人的極大尊重,一些日本人甚至到處活動,希望能免其一死。安重根在獄中獲得優待,可以撰寫書信和著作,甚至經常應邀為日本憲兵們題詞留念,這些題詞往往成為今日文物拍賣會上的珍品。1910年3月26日,伊藤博文遇刺整5個月後,安重根在旅順日俄監獄內被執行絞刑。

  歷史的弔詭之處在於,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反而加速了大韓帝國的滅亡,也極大地抵消了大清國「東北大開發」的努力。對於吞併朝鮮,日本內部本就有急進與緩進兩派,伊藤博文竭力主張緩進,理由就是要顧慮到這一地區的國際力量均衡,以免在列強中樹敵過多。隨著兩派分歧日益尖銳,以伊藤博文的資望,居然也無法安於其位,只得在1909年5月份辭去朝鮮統監的職位,回到日本本土出任樞密院議長。1910年8月,失去了內部制衡的日本,終於成功地吞併了大韓帝國。

  對於大清國和美國最為看重的「滿洲鐵路中立化」,伊藤博文和柯克甫策夫分別是日、俄兩國國內的少數「鴿派」,他們同意並支持將各自的鐵路出售給美國。假使伊藤博文不死,美國的力量或許還是能更多地介入滿洲地區。刺殺事件之後,滿洲鐵路中立化徹底失敗,日俄兩國結成「雙寡頭」的獨特「戰略夥伴關係」,聯合起來牢牢地佔據了中國東北。

  這一切,恐怕都是烈性的朝鮮英雄們絕對無法預料到的後果,或許,這也正是手槍和匕首難以真正解決政治問題的一個範例。


我個人傾向於認為朝鮮滅亡的速度會加快。伊藤博文本人確實是比較明智冷靜的,但是日本當時已經在成長的青年少壯派則缺乏這種頭腦。與可以稱得上是傑出政治家的伊藤相比,這些人充其量只能算是政客。明治維新後成長起來的少壯派大多懷有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和優越感,他們肯定不會放過這個入侵朝鮮絕好的借口。


伊藤博文是一個不錯的人。

伊藤博文不死那朝鮮就不會亡國,伊藤博文死時說了句「混蛋」,伊藤博文是當時朝鮮的管理人(說是總督也不好),但那時朝鮮還算作是國,就相當於日本屬國,但伊藤博文被朝鮮人殺了,之後日本就直接接管了朝鮮,朝鮮國就亡了。

伊藤博文我不認為他是帝國主義者,他主張的是「和」,從朝鮮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來。


推薦閱讀:

為什麼建國以後不「解放」台灣?
日本政府發言人兼官房長官菅義偉稱安重根為「恐怖分子」有法理依據么?

TAG:日本 | 國際關係 | 日本歷史 | 亞洲歷史 | 東亞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