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類、整理資料?
怎樣系統的整理身邊資料,包括個人生活習慣的記錄,再學習的計划進度,工作總結,讀報紙看到的趣事,靈光一閃的想法等等。
永遠不要有「系統」的企圖,這樣的動機會讓你強迫不止,繼而讓你迷失「記錄」的原意;實際上我們需要的,僅僅是留下來身邊一些有價值的內容,這樣的東西其實不會有很多。
最好的記錄,是你的大腦,用進廢退;任何工具,都僅僅是工具而已。你把他們記錄下來之後,重新找到他們所費代價與重新想出來的代價相比幾何?事實上,我們所記下來的很多東西,在以後都不會再用到。如果想明白以上,並且很清楚自己的目的,那麼我的些許經驗——其實一個手機足矣:- 分清筆記、備忘的區別,選擇合適的工具,比如筆記,我用印象,但很少;備忘,我用Google keep,兩者都有很好的同步功能。
- 多做刪除與消化,不然你所記下的永遠不屬於你。
- 探索新的靈光。我們不能停留於過去,不是么?
我目前的方式(沒有給任何出現的軟體做廣告的意思):
通過瀏覽器、RSS閱讀器(還沒找到自己特別喜歡的,就不寫出來了)等獲得信息,篩選後保存到Pocket,再對Pocket中的信息進行第二步篩選,將有價值的保存到雲筆記(目前主要使用Evernote,WizNote作輔助)。To-do軟體使用的是Wunderlist(有些不足,還沒找到完全適合自己的),想法什麼也會記錄在這裡。其他的暫時沒想起來。不過我選擇服務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要多平台。========================================所以針對題主提出的幾點,提出建議。個人生活習慣記錄,學習計划進度,工作總結,讀報紙看到的趣事(這個感覺Evernote再合適不過了),整理到Evernote等雲筆記服務。關於想法,這個其實用To-do軟體更好一些。有個想法就記在收件箱里,每天找一個時間整理一下,很有效率。
========================================以上僅為建議,最重要的還是選擇適合自己的。記住一點,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提高效率,理清思路,有條不紊地完成一件事,千萬別把整理的過程變成一項負擔。##2014-05更新RSS現在我都用Reeder2了這本書叫做整理的藝術,日本作家寫的,共有4部,這是其中一張圖,希望能有所幫助。抱歉圖片傳的不清楚,有機會可以看看這本書。
《整理的藝術》
《整理的藝術2:時間是整理出來的》《整理的藝術3:創意是整理出來的》《整理的藝術4:升職從整理開始》推薦我最新開發的產品 Expper http://www.expper.com/ ,支持保存在線文章,具有高效的標籤管理和搜索功能。
還開發了一個Chrome插件https://chrome.google.com/webstore/detail/expper/lemehlnkknfbalogdboldphkjibjkhpp?utm_source=chrome-ntp-icon,支持一鍵保存網路文章。
還有一個社區,提供給大家分享和交流技術文章。社區目前只關注技術類文章,特別適合程序員。分三本書
1、日程本,記錄日程計劃等2、記事本,記錄靈光一閃或人名電話等瑣碎事,但事後要整理擴充到航母筆記本上3、航母筆記本,記錄會議紀要,工作任務安排,讀書筆記等要事、流程然後定期整理掃描到電腦保存,按日期與關鍵字命名文檔。
忘記那本書推薦的,覺得這樣蠻好一些個人見解。。
整理的目的:簡潔地管理自己的資料,方便自己的查找和查看,其表面目的是提高效率、節省時間,但最終還是為了實現一些有實際利益的關於自身的具體事務。第一,「為什麼要整理資料?」
第二,「如何整理自己的資料?」
如何整理,分三個方面:
1、來源,不要盲目增加自己的「庫存」資料。因為一切沒有目的收集的資料幾乎等於「無用」,第一沒有針對性,第二容易被覆蓋淹沒掉。措施:在不屬於當前實際需要或者長期規劃中的資料,幾乎不要因為情緒衝動(覺得以後可能用到)就匆忙地下載、整理其他無關的資料。
2、整理過程,按照用途來大致分類,不必過於精細;同時在大的用途分類下面,根據具體的方面再分成小類。
3、資料使用注意,一、使用資料不必全部了解,你只需要去用到其中有助於實現「你的事情」的部分;二、同一時間(7天內),使用的資料不要超過2份(除非你對每一份資料中需要用到的內容都有足夠的了解)。根據場所分類,在網上一般是Evernote onenote 以及 noteshelf這類筆記軟體
在平時一般是用本子做手帳OneNote最好用的是內置的OCR,配合ipad掃描文檔炒雞好使
在網上看到好文章好句子時一般都是加到Evernote裡面,加上Tag,方便搜索Todo和GTD這類用的不多,一般是筆記本以及ipad上有一個clear+的ToDolist的軟體,當然還有蘋果自帶的日曆(廢話一句,其實GTD什麼軟體都不重要)
不知道題主是不是妹子,是妹子的話可以關注一下手帳,當然手帳可以用來記錄生活、摘抄、還可以規劃人生、記錄大姨媽、體重啥的
入坑深叻還有各式膠帶,各種貼紙,感興趣的有一個筆記女王的手帳活用術這麼一書可以看看
一直有用Excel做一個資源庫的想法(作為一個下載狂簡直沒救
先這麼多吧,手機碼字好累(突然覺得我有點跑題,,算了1.有什麼想法隨時記錄,由於手機是隨身工具,我一般都記在手機的便簽中,需要的時候,就會發送到自己郵箱中。2.用雲筆記,我用的是有道雲筆記。網上有些信息非常有價值的,我就會用雲筆記抓取到離線文本文檔中,這樣,等人、坐車等碎片化時間就可以看了。當然了,樓主問額不是這個問題。但是反過來想,如果把所有信息都保存到雲筆記,打上Tag,是不是就很系統了?
一本書教你如何整理資料與信息
我上初中那一年,正逢上韓國的晨光筆記本風靡校園,淡黃色的紙張,淺綠色的橫格條紋,再加上可以小清新可以甜美的封面,真是讓人慾罷不能。把這麼漂亮的筆記本帶回家,之後,我就要信誓旦旦地計劃一大堆讓人羨慕的課堂筆記了。
可惜的是,我還是太天真。數理化上課時,老師講得太快,概念直接在書上畫,錯題只能直接劃掉,看著一個大大的叉醒目地出現在本子上,如同畫在自己身上一樣不堪入目。文史地的知識點也都基本在書上,那時候我還不會思維導圖,總結起筆記來,和抄書沒什麼區別,也就沒堅持下來。
唯一用得最頻繁的當屬讀書筆記了。既然課堂筆記用不了多少,那就在讀書筆記上下下功夫吧。然而我卻又犯了一個錯誤,我把文言文和現代文的的摘抄本區分開了。原本以為是一個非常好的主意,可是誰想到興緻一來的時候找不到本子,只能拿出哪個用哪個吧。後來我又陷入了筆記本選擇恐懼症,小本子好裝好攜帶,大本子能夠把一個內容寫在一起……唉,我的記筆記事業就這樣從初中糾結到了大學畢業,乃至工作至今,也沒完成一本像樣子的筆記。
就這樣,筆記本的情結一直都困擾著我,為什麼有的人的筆記本就能記得那麼實用又好看,而且還能夠變現呢?真的是我堅持力差,不會安排筆記空間嗎?不!時至今日,我終於知道我的問題在哪裡了。一切都只在於我早先沒看過這樣的一本書——《如何有效地整理信息》。
《如何有效地整理信息》的作者奧野宣之是日本的筆記本達人,他的筆記本書寫理念和記錄筆記後的智慧創造法深受讀者的喜愛和好評。除了本書之外,奧野宣之還有《智慧創造鍛煉法》、《「處方簽」讀書法》等書已經問世。《如何有效地整理信息》這本書結合了高效的方法論指導和案例分析,操作性極強。當我們通讀全書之後,就能夠輕鬆地掌握與實踐作者的筆記法了。除此之外本書還能夠幫助我們將這些信息產出,達到開拓思路,啟迪創新的效果。
《如何有效地整理信息》總體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四章,分別從記筆記的原則、方法與技巧進行介紹,也就是整理信息的方法集合,這是本書的主體部分。第二部分是第五章,指導了我們如何將筆記本中積累的內容進行知識生產。也是本書再版後作者與時俱進增添的內容。這一部分可以說是前一部分的升華,因為我們在記錄筆記的時候,除了想要留存有用的信息與知識之外,還希望能夠從中得到收穫,也就是知識生產,所以當我們從知識生產的的角度進行閱讀的時候,也能夠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筆記法的精髓了。第三部分是第六章,介紹了筆記本索引化的好方法,目的是在已經能長期的記錄與知識生產後,又幫助我們能夠快速得到找到自己曾經記錄的信息。
困惑一:如何為筆記本分類
解決關鍵詞:不分類,一本通
奧野宣之的筆記法叫做「一元化筆記法」,也就是說,無論我們有多少個生活和工作重心,一本筆記本就足夠了。之前在BBC電視劇《神探夏洛克》中,福爾摩斯使用的一款筆記本,在電視劇播出之後火爆銷售。對,福爾摩斯就只使用了一個本子。試想一下,如果福爾摩斯也把筆記本分為調查失蹤人口,調查連環謀殺,調查哥哥委託的案子等等的話,估計福爾摩斯本子還沒找到,線索就已經被抹掉了。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一樣,我們不需要各種花哨的分類。我們只需要一個本子,並且按照時間順序記錄下去,就能夠解決所有麻煩。
「一元化筆記法」的記錄原則也非常簡單,就是將所有的信息都按照時間順序或記或貼在本子上,並且進行索引。隨著「斷舍離」概念的推廣,我們應該懂得為自己的生活做減法。只用一個筆記本,就能夠解決自己的筆記本選擇恐懼症,筆記本分類糾結症,筆記記錄地點失憶症等等。「一元化筆記法」讓記筆記變得輕鬆無壓力。也讓所謂的分類記錄這一筆記本的虛張聲勢遠離我們的生活,最終找回單純記錄的輕鬆愉快的感覺。不僅如此,因為我們將所有的內容都記錄在一個本子上,所以本子的消耗率也會大大提升,每當我們記錄完一個又一個本子的時候,豈不是又擁有了滿滿的成就感?
困惑二: 如何選擇適合的筆記本和筆
解決關鍵詞:因人而異,因地制宜
我們在選擇筆記本的時候,除了關注封面的顏色與圖案,紙張的質感與條格樣式這些比較形式化的方面之外,最應該關注的是筆記本的尺寸。因為筆記本的尺寸大小和移動的方便程度將會極大的影響我們使用筆記本。如果你經常出外勤,辦公地點經常移動的話,便攜的筆記本會更加適合,那些能夠放在口袋裡的筆記本,如果足夠記錄的需求的話,便是你最好的選擇。如果自己想要記錄的信息量比較大,信息內容比較多的話,那也就只能選擇大開本的筆記本,方便我們記錄和粘貼,而且一目了然方便整理信息。
解決了尺寸大小的問題之後,我們還可以根據最近的生活情況或計划進行筆記本的選擇。最近愛讀古詩詞,那就可以選擇中國風的筆記本熨帖心情;最近有長期的旅行計劃,就可以選擇方便畫畫與粘貼的本子進行記錄;最近想要認真準備考試或者學習一項技能,那就選擇厚些的本子方便講內容整合在一起,方便複習等等。除此之外,經常換換筆記本的類型,也能夠啟迪我們產生很多靈感呢。因為我們在不同的時間階段會有不同的思考與成長,一味的認為哪種筆記本最好是不現實的想法,我們無法再次踏入同一條河流,我們也很可能不會一直使用同一種筆記本,所以在選擇筆記本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方便合適。
我們在使用筆記本的時候要「一元化」,但是使用記錄筆的時候,就可以同時有很多的選擇了。不同顏色的筆能夠讓我們更好的查找記錄的信息。正式的會議記錄用黑色或者藍色的鋼筆或水筆,這樣不容易丟失信息,而且還很正式。外出的時候根據季節、時間或者心情用一些顏色鮮艷的筆,也可以多感官的記錄下信息。如果有帶包的習慣的話,也不妨帶著便攜的剪刀和膠棒,隨時隨地可以粘貼自己需要的信息。如果你是一個手工和文具的小白的話,本書的附錄介紹了幾十種文具的使用方法與心得,可以幫助選購哦!
困惑三:如何讓信息混亂堆積站變為信息高能處理中心
解決關鍵詞:清楚 有用 輔助
試著回憶一下,我們都經歷過的作文考試。無論是在小學還是在高中,語文作文考試的官方用紙都是稿紙,字和字分開,上下有空行;英語作文考試的官方用紙雖然都是條格紙,但是行間距都非常大。這樣的設定,並不是為了方便考生書寫,而是為了方便閱卷老師給分。從這個陪伴我們十年磨一劍的經驗中,我們可以發現方便閱讀的書寫方式的竅門。讀到這裡,也許一些讀者還沒有明確這個竅門,那一定是我沒說清楚。不過沒關係,奧野宣之說清楚了就好。奧野宣之的書寫竅門是,將字的結構寫清楚,上下行空一定的距離,字跡較大一些。在需要標註和重點的地方,使用自己統一設定的符號,如果擔心自己記不住符號代表的意思的話,也可以參考火車編號的方式用漢字縮寫,比如說動車的標號是D開頭,高鐵是G開頭等等。
如果你喜歡閱讀網路小說或者訂閱號的話,一定會發現一個很神奇的東西,叫做分割線。分割線的種類有很多,波浪的、橫線的、點線結合的、沒什麼明確的規定,畫起來全憑自己的喜好。我們在記筆記的時候就可以很好的利用分割線,小事件記錄完畢,畫一個普通的分割線,一天的事情記錄完畢,畫一個明顯一些的分割線,特別重要的事情,乾脆就畫個彩色的邊框。即使我們做不了手賬達人,偶爾借鑒一下小技巧也是一件讓人身心愉悅的事情么。
「一元化筆記法」一直有一個讓人比較疑惑的事情,那就是,如果這一件事情沒有一次性記錄完畢,過幾天還有新的後續發展怎麼辦?如果我們只是按照時間記錄的話,不是就將一個事情分割記錄得支離破碎了嗎?別擔心,奧野宣之還有好辦法。如果記錄的頁數不多,就在相同事件的筆記,就在本子的同一高度上貼上顏色一致的標籤紙。如果記錄的頁數特別多,也可以選擇同一事件涉及的頁數的切口上,在同一高度,用熒光筆塗上相同的顏色。這樣看高度,看顏色,即使是頁數分隔很遠,也能夠一目了然。當然,如果你願意的話,在事件結束之後,選擇一張適合的大紙,以複印或者抄寫的方式,將這件事情總結在這張大紙上,並把紙摺疊後在貼在本子上,也可以在本子上貼一個小信封,將紙摺疊後放到信封里,那就一目了然了。
在解決完如何記的問題之後,我們再來看看記什麼。關於記什麼,我們其實可以任性一點,想記什麼就記什麼。本子是自己的,筆又在自己手上,我們記錄下來的內容,也許在將來的某一天會派上大用場呢。 畢竟,我們誰也不知道將來的自己,會成長為什麼樣子。不過有的時候,當我們擁有了太寬泛的權利之後,往往會陷入不知所措。也就是即使我說你記什麼都行,你也可能會不知道記什麼好。這也就是我大愛奧野宣之的地方,因為他無私地將自己記錄多年的有效內容分類整理下來,告訴我們,應該記什麼。那麼,奧野宣之的筆記本上會寫下或者貼上什麼呢?他會將自己感興趣的宣傳卡片、書店名片、紀念卡片等等貼在本子上,在購物用餐之後,也會將收據或者購物清單貼上。讀到一本好書是,他會將書籍的宣傳卡片或者腰封貼上。旅行的照片、會議的PPT等等,都是能夠幫助我們會議的好素材,貼上吧,不用猶豫。除此之外,如果你有閱讀報紙和雜誌的習慣,閱讀的剪報也可以貼上哦。粘貼可以幫助我們節約記錄的時間,並且也讓記錄的內容變得更加準確,真是方便又好用的方法之一。粘貼之後,再利用零碎的時間,原汁原味地記錄今天發生的有趣的有意義的事情的過程,盡量少的將自己的感情色彩加在事件的記錄當中。簡單點兒總結,就是重事實,重過程。畢竟,在以後的再次閱讀的時候,我們的情緒化都會減淡,能夠幫助我們回憶起原本發生了什麼的過程記錄,才是最有效的。
「一元化筆記法」讓我們在記錄的時候,節省了很多的心力,所以記錄之後的索引工作理所當然地就要消耗一些時間了。首先針對一本記錄完成的筆記本,我們要像製作書籍一樣,在前面添加一個目錄,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列出內容主題和記錄時間,不一定要寫上頁數。在列出內容主題的時候,我們不需要將主題都列出來,奧野宣之總結出了後期搜索頻率較高的項目,供我們參考。比如讀書筆記,會議和學習筆記,想要仔細閱讀的書評,特殊時期的思考,遊記和自己的構思或者是設想等等。
按照以上的方法,我們統計完了一本筆記本的目錄,然後還可以將這個目錄輸入到電子表格中,這樣可以在我們以後積累了更多的筆記本之後,也能夠快捷的找到需要的內容。一個筆記本,除了書脊之外,有三個切口,我們在使用完一本筆記本之後,一定要在每一個切口上都寫上筆記本的編號和記錄的時間段,方便我們後期查詢。這一點很重要哦!
困惑四:如何從筆記本達人變成創新達人
解決關鍵詞:復盤 再構
寫到這裡,我很想問一句,閱讀完困惑三的時候,你有什麼疑問嗎?為什麼我們要將那些看似沒什麼用處的的發票、卡片貼在本子上呢?筆記本不應該記錄下來我們日常生活的乾貨嗎?恭喜你,如果你注意到這一點的話,證明你是一個愛思考的人,沒注意到的話更沒關係,因為我現在認認真真地解釋原因呢。本書的名字叫做《如何有效整理信息》,題目中的「有效」二字,隱藏著一個信息為我所用的含義。那麼,作為資深的筆記達人奧野宣之的操作經驗,一定有他的道理。我們記錄筆記,不只是為了記錄生活,我們更希望在記錄之後,我們自己能夠有一個提升,能夠創造出更多新和好的東西,這也就是奧野宣之所說的「知識生產」。比如說,我其實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漢語老師,其實我講明白了課本就算是完成了任務,但是我還是會經常關注廣告文案和時事新聞等等,這是因為一代代的學生們的知識積累如同一條流動的河流,如果我們不一直跟著走,一直發展自己的獨到之處的話,最終就會從「老司機」降格成為「老古董」。
在奧野宣之的實踐當中,他記錄的這些收據、宣傳卡片紀念卡片等等都是能夠對他的知識生產提供幫助的。這是因為,首先,我們一直想要得到的創造力,其實原本就是對已有知識的重組與再創造。實際上,就是將出人意料這個詞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出人意料的使用,出人意料的重組等等。而這一切的出人意料,都需要大量的積累作為支撐。日常記錄筆記就是對知識的量的積累,偶爾讓我們經驗或者感興趣的宣傳語或者卡片,很有可能就是點燃一切量變,讓其產生質變的催化劑。持之以恆地堅持積累,就完成了知識生產的第一步——收集。
當我們帶著滿滿的成就感翻看著過去整理的筆記的時候,可以一邊看一邊思考,用彩色筆畫出關鍵詞,在旁邊坐批註,給記錄的內容起名字等等,這些都是對已經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再加工。如果有時間的話,也可以將某一項或者幾項的筆記內容進行再整理。比如說,我們可以將同主題的內容整理在一張大紙上。如果擔心整理不好的話,也可以用卡片分別整理再重組成為新的筆記內容。在這個復盤的過程中,我們會對已經收集的內容進行重新的思考,不僅如此,由於我們在復盤的時候,也會處在不同的狀態,所以,不同階段的復盤,也會有不一樣的收穫與思考。在這個時候,靈感便能夠迸發出來了。
除了收集與復盤,能夠做到知識生產,還需要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去實現。比如說,我是一個想要提升碼字水平的斜杠青年,那麼真正讓我靠近這一目標的,唯有寫寫寫。不要再說什麼積累不夠,閱讀不夠了,寫寫寫才是所有的一切的促發劑。只有我們開始動筆,才能夠督促我們閱讀與積累,才能夠讓我們知道自己能寫什麼,欠缺什麼。那些真正能夠「下筆如有神」的人,都是為寫而思的。那些一直讓我們的碼字習慣持續拖延的理由,也都不再重要。
《如何有效地整理信息》這本書是作者奧野宣之在上百本筆記實踐「一元化筆記法」後的產物。這本書的暢銷,也是作者經驗成功的證明。在一本筆記本上,按照時間順序,粘貼、記錄下我們每一天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惑,並經常翻看這些筆記,不僅能夠讓我們的生活更高效更方便,也能夠幫助我們創造出更多有用有心意的知識生產。此時此刻,你還在等什麼?我可要去記筆記了。
正好最近要考試,所以有在整理筆記,那我就把我自己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複習方法人人不同,只要是適合你的就行,這個是適合我。)
就以語文為例(因為這個整理的最多)首先老師會發考試範圍,然後就可以根據這個來整理了,其實我不是很喜歡用本子抄寫的,這樣浪費時間,畢竟初三作業多,也沒有空,所以我的複習資料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列印複印教輔書上的資料文言文的複習一般會有加點字的解釋,文學常識,翻譯和內容理解,所以我也是根據這四個部分來整理的(就是我列印的東西)有些早背默的東西我會把地方空出來,考試前幾天開始默,這樣看起來方便,也等於是複習一遍。然後我就說說複習資料所用的工具1資料冊我不喜歡用本子,因為本子比較厚,可能一本連四分之一都沒用,一門學科的複習資料就寫完了,所以我A4紙列印,複印的教輔資料貼在紙上就可以了,這樣也很方便。如果下一次考試還要用的話就可以留著,不要的就拿出來,比本子還要方便一些。有些人可能說會用活頁本,但活頁本還是要自己抄筆記,所以很麻煩。2長尾夾這個是針對卷子比較多的,用夾子夾起來,可以根據做卷子的前後順序來理,也可以根據不同的性質來理(有些是平時練習,有些是小測驗)3熒光筆大家覺得這個可能只是劃重點,但對於我來說熒光筆的作用不止這點,平時的錯題我會用熒光筆划出來,這樣看錯題複習起來就非常方便,也不用專門抄錯題,最重要的是——節省時間。(先說到這裡,平時的課堂筆記整理以後有空或者想起來就隨時補充。有什麼疑問或者錯誤的地方請指出,謝謝。)雲導航http://www.yundaohang.com提供四位一體的知識管理平台:便簽+知識或信息分類+科目條目條理化+重要程度排序。
我最喜歡蘋果的備忘錄,界面簡潔,同步迅速。可以在蘋果電腦、蘋果手機、網頁上編輯。可以帶著手機,在地鐵、公交上閱讀。
整理資料,首先做的當然是分類。準確的分類,有利於我們查找和理解資料。
其次是提取和記憶關鍵詞,也用於查找和理解資料。
接下來當然是做些分析,進一步理解資料和延伸閱讀。分析方法很多,類比、對比、5why、2w1h(what why how)等。
體系化的想法還是要有的,但不是資料的體系化,而是知識的體系化。比如我對自己的知識體系描述為:
金字塔知識體系:
①價值觀
②方法論
③數據、生活、社會、產品、投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