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學上如何解釋「犯賤」?


作為一個多年犯賤的病人,這道題我覺得可以用一輩子去研究。此答案長期更新。先走科普學術路線,擇時再來鮮血淋漓的自我剖析。

在此我也先給出我對犯賤的定義:犯賤,從整體上說,是對自己有害或至少是無益的行為。它妨礙人的自我實現或成長。犯賤者還可能存在一種自我矛盾的狀態;賤者,自虐。

賤還有另一個解釋:卑賤、輕賤。說一個人犯賤,也可以是形容其自輕自卑自棄。

當然,我也同意@程毅南 的四點總結高度概括,都命中要害。

「犯賤」主要是由幾個因素造成的現象:1. 慾望過大;2. 能力不足;3. 道德標註模糊脆弱;4. 自制力不強。

其實可以更進一步概括為:①慾望與能力比例失調。②沒有明確的內部準則(不僅是道德領域)③自控力不強。

但我想問的更進一步:為什麼慾望與能力比例失調?為什麼沒有明確的內部準則?為什麼自控力不強?為什麼人做出對自己有害無益的行為?為什麼人自我矛盾?為什麼人自卑自輕呢?

這幾個問題,其實就涉及人格的發展與形成,或行為的成因。

因此,我也將分為兩種情況去討論這個問題:

一,是否」犯賤人格「?即是說某種或某幾種類型的人,他們會在某些領域內長期的犯賤,甚至在感情、工作、日常作息等多個領域內上普遍都」犯賤「。如果有,它是怎麼樣的,是怎麼樣形成的?

二,情境性的犯賤如何發生?這個情景是廣義上的情景,例如——我們會迷戀上一個人,對TA我們無比的賤,突破了之前在感情上的幾乎所有下限。當然也討論狹義情境下的犯賤:別人告訴你某某飲料你肯定不喜歡,你偏要試一試。別人告訴你某件事做了沒好處,你偏要做。

———————————————————————————————————————————

(一)難道犯賤是一種天性?

就像其他人類行為一樣,我們總會想到:這到底是天生的,還是後天養成的?

這個問題難以有答案,但至少我知道,如果犯賤是一種「天賦」,那它很早就開始顯現出來了。

在著名的「陌生情景實驗」中,研究人員歸納出了三種類型的嬰兒:1、安全型。2、逃避型。3、矛盾性。

矛盾型佔15%,這些一歲的嬰兒表現為:母親在的時候不能離開母親不能盡興地玩遊戲,似乎是擔心母親會離開,不願意探索環境。母親離開後非常緊張不安,母親回來後會粘著母親,繼續顯露出一些不安的行為(繼續哭叫)。一方面想親近母親,一方面對母親尖叫踢打。他們很難安撫,對陌生人也不友好,對環境很少探索。

這種渴望親近母親但是又排斥抗拒的表現,不就是犯賤?

那麼嬰兒為什麼會形成這種行為模式呢?

『安全型』『迴避型』兩種類型的形成原因比較好猜想。安全型的嬰兒出生第一年裡,母親對他們的要求很敏感,體現在餵食的速度、時機、量。逃避型的孩子,他們的母親緊張、不安、缺乏自信,羞於和孩子有身體接觸,不會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是《普通心理學》一書中引用研究者的解釋。但我現在並沒有看到對矛盾型的成因的解釋。

只能猜想,『矛盾型』的孩子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父母忽冷忽熱(包括不可抗外力導致的),也可能是父母照顧孩子的時候伴隨著不情願、負面情緒。嬰兒長期處於一個不穩定的環境中,理論上更可能形成矛盾型。

如果將矛盾型的表現對應到情侶關係中,那就是如下表現:

奪命連環CALL:你在哪兒,你在幹嘛,你等一下要去哪兒,你等一下要幹嘛?

但當你們約會的時候,TA又總是有點心不在焉的樣子,你問TA:不開心了,怎麼了?TA回答:沒有啊。

成天要你陪TA,等你終於開始陪TA了,TA卻一臉哀怨的樣子。

再以奪命連環CALL為例,TA明明知道這麼做一點好處都沒有,只會破壞你們的關係,但是依舊不停地CALL你。最後變成——不CALL你TA不爽,CALL完後TA還是不爽。

(註:以上僅為舉例,有如上行為未必是矛盾型,也可能只是你們之間相處有問題。)

所以各位廣大情侶,如果你的另一半若即若離忽冷忽熱脾氣古怪難以捉摸,別怪TA,這大概都是——命(ta)中(ma)注(bi)定(de)。

(二)自尊與犯賤;衝突,犯賤的核心

從直覺上來說,我們會認為低自尊才容易犯賤。但根據我實際觀察,不少高自尊的朋友,同樣會犯賤。某種程度上,我同意一種人格理論觀點:並不存在穩定不變的人格或行為模式,只要情景足夠強大,人人都會表現出特定行為。(擴展閱讀:百度「斯坦福監獄實驗」《路西法效應》)

說得矯情小清新通俗易懂點就是:你不犯賤,是因為還沒碰上能讓你犯賤的人(事物)。

低自尊的犯賤,無需多說,只需二字,各位心中瞭然——備胎。至於備胎為何甘心當備胎,甚至有不錯的異性可供發展的時候依舊自甘當備胎——這問題暫且按下不表。

高自尊的犯賤,就值得多說幾句了。

估計不少人都聽過這樣的故事。A各方面條件頗為出色,現在有個很好追求者或可追求對象或戀人。但A居然放棄了這個人。不管理由為何,事後A都相當後悔。

在這類事件中,犯賤並不是指A放棄了。犯賤是指完全是主動放棄了,卻在事後不停地後悔進行心理自虐。無論是因為預測失誤(以為還會有更好的對象)或一時衝動後又拉不下臉重修舊好。

犯賤的真意在於:犯賤者會持續一種從長期來看,會讓自己痛苦的行為、思想、情感模式。

無論是否被意識到,犯賤者的內心存在著複雜的衝突。如果沒有衝突,當事人就沒有主觀的痛苦,那不能稱之為犯賤。

所謂衝突,就是指人有兩個或更多的目標、需求,這些目標和需求在當下不可能同時實現。

衝突的種類有四種。

①雙趨衝突:魚與熊掌不能兼得,兩個必須二選一。

②雙避衝突:前有狼後有虎,總要選一個困難面對。

③趨避衝突:女神雖美麗,追求太不易;to be or not to be……。

④多重趨避衝突:女神在北京,好工作卻在南京。可是追女神也不容易,另一方面好工作也挺累人的。如果這時候再來個家庭變故什麼的,那簡直可以湊一部狗血電視劇了。

這是多拉德和米勒兩位好基友前輩的觀點。更多的是用來形容決策和選擇之前的狀態。我這裡做一點擴充,我認為,這些衝突不僅在決策時出現,在事件進行中也出現。

對往事的追憶,可以看做一種趨避衝突:我們從回憶中找尋溫暖,又對照出了早已失去某些人事物的事實。我們希望挽回,但又付不起價碼。

於是人陷入一種奇怪的循環當中:回憶帶來溫暖,讓你繼續回憶;但回憶也帶來痛苦,讓你避免回憶。最終這種狀況可能進一步複雜化,犯賤者會想:為什麼明明這麼痛苦我還忘不了?那件事情到底是為什麼?想得這麼痛苦我還想難道我還對XXX有OOO?

不錯,此時已經類似強迫性窮思竭慮了。這是一種「精神交互作用「。

所謂精神交互作用是指注意集中於某個感覺,此感覺變得過敏,這個感覺的過敏,更使之注意固定於此感覺,此感覺的注意進一步互相作用,感覺越來越過敏的精神過程。

此惡性循環反覆的過程中,產生不安恐怖,引起植物神經系統的失調,即產生所謂的精神身體癥狀,精神交互作用又常常導致癥狀的固定,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種固定的行為模式。

大家只要稍微一想,不難發現,這正是絕大多數為了感情而苦惱的犯賤者的境況。

總而言之,低自尊有低自尊的犯賤,高自尊有高自尊的犯賤;但究其根本,其犯賤的心理過程的規律應該是一致的。

甚至感情之外的犯賤,也有類似規律。一個犯賤行為,帶給犯賤者的必定有短暫的快感或對某種獎勵的期許;只可惜在長期來說,犯賤是有害的。

人類同此犯賤。

關於自尊和依戀模式,有興趣者可以讀一個我的老答案。很長,慎入。心理學所說的「自尊」具體是什麼?

(三)犯賤的生理基礎

相信大多數人知道,大腦分為左右兩部分,胼胝體鏈接左右腦。如果切斷胼胝體,就會形成割裂腦。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搜索「割裂腦實驗」。

簡而言之,左右腦的功能不同,身體左邊右腦控制,身體右邊左腦控制。有意思的是,左右腦似乎還有不同的「意識」。當研究者問:你理想職業是什麼?被試左右腦給出的答案並不同。(讓他們分別用左手、右手兩次答題)左腦可能回答:當一個作家。右腦卻可能說:賽車手。(如果他沒有被切斷胼胝體,或許會成為第二個韓寒?)

因此,我們可以推斷——存在衝突很可能是大腦天生的屬性。

或許你的左腦對你說:「愛情都是扯淡,快去好好學習,別想那些有的沒的。」但你的右腦卻在唱:「愛上一匹野馬,可是我家裡沒有草原,這讓我感到絕望~~~~。」

既然衝突是必定存在的,那問題應該是如何達成自我的一致性。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衝突,都會犯賤;問題是有人可以及時剎車,而有人不行;有人擁有一套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案或果斷的選擇,有人沒有。

這便是「自控力」的問題。

(待更新。多巴胺與大腦額葉)

(四)有關犯賤的人格類型——待更新

(五)有關犯賤行為和人格的形成理論——待更新

(六)答主的犯賤歷史與自我分析——待更新

又挖了一個坑,我真「賤」。


這個問題還挺有意思的。

「犯賤」是個對行為的主觀評價,那一般什麼樣的行為叫賤呢?我覺得主要有三類:

1. 不能做的事偏要做(知道自己能力不足,非要試試)

2. 不該做的是偏要做(知道這樣做不對,非要試試)

3. 閑的沒事作死(就手賤)

第一種,應該是貪心不足。已經知道自己沒法做到,或者說希望渺茫,還是不甘心;比較嚴重的情況下,這人已經利益熏心不知道自己是幾斤幾兩了。比較常見的現象是盲目追星。比如劉德華路過時突然天降一名女粉,抱住大腿說要一生一世在一起這樣。這時候說「犯賤」聽起來有點貶義,但之前已經說過,「賤」與否是一個主觀評價,我們只有在事後回望的時候,才會有「那是一次勇敢的嘗試」和「我他媽真是夠賤」的區別。

第二種,應該是自身道德標準模糊,或者說因為自制力不強而違背自己的道德標準,也是由慾望引起的。換句話說,明知道自己這樣做是錯的,但無法抑制住慾望。這個最明顯的例子是小三挖牆腳。

在當前中國社會的輿論環境下,大多數小三在挖角之前都知道這事是不對的,因此他/她們在一開始其實是知道這件事是錯的。但知道自己錯了,還做,這就會造成認知失調(「我明知道我錯了,我還做,我是不是傻逼?」)。一部分人在平復認知失調的時候,會合理化自己的舉動,告訴自己沒有錯(詳細可以看寫完 1~600 的數字就可以得到獎品,這是騙局嗎?)。比如什麼「為愛無所畏懼啊」,什麼「真愛就應該在一起啊」之類的理論。這樣呢,因為一件事「犯賤」,慢慢通過平復認知失調,變成了一個「賤人」。(注意:這裡沒有在抨擊小三,雖然話看起來難聽一點但真的是在就事論事)

其實不一定是利己,損人也在此範圍內。比如說造謠生事傳閑話這種,明知道自己在說謊,但依然要說,這種人我們一般認為ta也比較賤。這也屬於自身道德標準模糊脆弱的。

第三種,不涉及慾望,也不涉及能力和道德,就是控制力不強,外加一點點無知。這屬於純沒事找抽型。聊騷一下老虎啊,摸摸馬屁啊,捅個電門啊,閑的沒事跳個樓啊這類的,太多了不說了……

所以「犯賤」主要是由幾個因素造成的現象:1. 慾望過大;2. 能力不足;3. 道德標註模糊脆弱;4. 自制力不強。


「比恐懼更能管理人民的是希望」——Hugry Game

1、一致性原則:對自己認為好的事物,會傾向於保持一致性;特別在自己付出之後,無論結果如何,會因為一致性原則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找到借口。

2、錯誤高估原則:對自己的能力、未來有著錯誤的高估,並在一致性原則下進行持續。

3、沉沒成本:人們主觀上難以接受沉默成本時,往往具備賭徒心態,並於錯誤高估原則相呼應。

以上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強化。

希望有所幫助。

Lonely Planet(Lonely Planet).

2014年2月11日


你何苦把自己整得這麼慘?

——「犯賤「的深層心理學解讀

犯賤是一種自我挫敗、與自我為敵的表現

「犯賤」, 詞典上的解釋是「輕意招惹,自取其辱」。日常生活中,犯賤指的是自己給自己找罪受、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自討苦吃、咎由自取。有時也指在愛情中,如「當一個男人同時對兩個女孩子有好感時,他更愛誰取決於誰更不愛他」,以及「女生用超凡的想像力不斷想招數來考驗男友的耐心和對自己的忠誠,結果裝鬼不成撞到鬼,把男友趕走了。」等等這些心態。

我「看懂」這個詞,是在周星馳的電影《九品芝麻官》,包龍星重審戚秦氏「毒殺」夫家一十三口,大鬧公堂的那一段。包大人對狀師方唐鏡開罵:「你還敢說你不犯賤,今天我身為八府巡撫,重審此案,我還沒有傳你,你就出來讓我罵。還敢說你不是犯賤?你說你是不是犯賤」!?方唐鏡心頭一堵、身子倒退幾步,搪塞道,自己和鄉民們來看熱鬧,只是站的靠前了一些,邊說邊往外走,但是退到黃線後,挑釁地說:「我跳出來啦!我又跳回去啦!怎麼樣?你打我呀!笨蛋」。方唐鏡話音未落,果然遭到包大人及其侄子包有為的一通暴打,方唐鏡的這一連串舉動,可謂「活現」了犯賤的含義。而包大人還奚落人家:「大家都聽到了,是他讓我打他,我才打的啊」。有為也打趣道:「像他這種要求,我這輩子都沒見過」。

犯賤這種心態,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比如,答應了朋友一件小事,但是一直拖延、不去辦,以至於讓朋友生氣,得罪了對方;自己身體不適,需要休息、靜養,可為了娛樂和應酬、為了爽,依然大吃大喝,鬼混到半夜,結果第二天頭暈腦漲、下不了床;再比如馬路平坦又寬敞,可是有人偏偏要走馬路牙子、還在上面又蹦又跳,結果崴了腳、摔了跤、嗑了大門牙等等。現在網民們把這類現象統稱為「NO ZUO NO DIE」.核心是一樣的——千方百計的,與自己過不去!朝著作死的方向前進!

而在深層心理學視角下,把這些「非不可抗外力「導致的種種受傷、痛苦、作死等,俗稱「犯賤「的心態和行為,叫做「自我挫敗「、也稱」自虐「。因為在這些痛苦之中,或多或少,都有當事人的責任,甚至主要責任在於自我針對自身健康、幸福、積極方面的破壞,而外界的人與事只是配合當事人完成了對自己的挫敗、折磨。

犯賤、自虐、自我挫敗,大體意思一致,但是因為語言習慣和環境的需要,本文會中交替使用這幾個概念。

犯賤的傾向,輕則讓我們痛並快樂著,重則體無完膚、禍害無窮

犯賤自虐、自我挫敗的行為具有程度不同、基調不同的特性。粗略的可以分為輕度和重度的兩類:

輕微的「犯賤「,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以至於不易覺察。可以表現為:

1)不斷在人際關係中製造麻煩。比如有人,走路一晃三搖,說話髒字不斷,眼睛總放出挑釁的綠光,不斷的招惹手頭正有事兒的,俗稱「撩頭不識惹「。自然地,人際衝突、爭執,乃至打架鬥毆,總是伴隨著這類人,俗稱欠扁、找茬兒;反過來,也有的人,雖然不主動惹事,但是自己總在不斷的犯錯、出錯,使得上司、朋友、同事,感受到一種持續的無可奈何的憤怒,覺得這個人真是」事兒媽「,大家對她的評價越來越低、能躲則躲、避之不及。

2)在涉及選擇時,總選擇最差選項;面對重大事件上,總無意識的犯錯,以避免成功。比如有的人長期固守於薪水很低的職位,而他的學歷和能力,其實配得上更好的崗位;比如明知道我們按部就班、順水推舟地可以完成某件事情,但是如電視劇一般狗血,本來囊中取物的事情,總要發生意外。

3)長期處於較低的生活水平,自尊低下,不敢追求更舒適的生活、更放鬆的感覺。比如在地鐵上,時常看到有些民工,寧可坐在地上,也不坐在空著的座位上。類似周星馳主演的電影《濟公》中的朱大昌,伸手要濟公嘴巴里,已經咀嚼一番但還沒有咽下去的飯。

4)工作、生活多方面的、形式上的受虐。比如吃過辣的火鍋以至於口腔潰瘍、承擔過重的工作任務以至於頭髮掉光、不斷透支信用卡囤積買了不穿的衣服以至於自謙「剁手黨「、等等。

這些「犯賤「的行為中,自然有部分外部的原因,甚至有外界的壓迫、苛求。但是至少從感受層面上,人是有得選擇、可以選擇,不以自我傷害來面對這些糟糕現狀的。

而上述這些還算輕的,嚴重的「犯賤、自虐」心理傾向,可以走向自我挫敗(自虐)型人格障礙,其在生活的各個方面,表現出持續的適應不良、給自身和周圍的人造成極大的痛苦、混亂。具體表現如下:

1)反覆的軀體方面的自我傷害。這類人在情緒糟糕、感覺痛苦時,會自己割傷自己,以此換來短暫的存在感。原因在於,自己傷害自己的時候,一人分飾二角,既是攻擊者、又是受害者,在自我傷害的時刻,能感受到自己與自己的交流,不那麼孤獨。同時,暫時的痛苦感,轉移了內心的空洞感;喚起部分對自己的愛憐,這種悲涼凄慘的感覺,也好過於徹底的空虛。

2)糟糕情緒的「見諸行動「。即用行動層面的過度宣洩,來調節內心的痛苦,或製造持續的身體疼痛。這種人內心淤積了大量負面情緒,卻又沒有學會用言語調節、無從表達,所以只能行動,來「表達」自己的種種痛苦。

比如,筆者的一位街坊,我認識他多年,他不斷出事故、不停捅簍子,身體總是處於或輕或重的受傷狀態,今兒是繃帶、明天是拐杖,身上總得佩戴著傷殘人士的「勳章」。因為只有不斷出事故、不斷的身體疼痛,才能「表達」他覺得自己不夠好,渴望父母(重要客體)的關注,以及壓抑自己對家人太直接的攻擊等等複雜的情緒。

3)否認不當選擇、造成身心危害的親密關係。這類問題在長期家暴的家庭極易出現。看待家暴問題時,我們自然對施暴者感到憤慨,但對受虐者既感到同情,也會感到不解:「這麼長久的傷害,你為什麼不選擇離開」?受害者往往反而會說,對方平時對自己還是挺好的。否認自己選擇的糟糕、也否認了自己處於危險的關係中。而這種個體,往往更害怕的是分離、被漠視。

比如《被遺棄的松子的一生》,本已經鼻青臉腫的松子、在遭到丈夫新一輪毒打時,受到驚嚇的她依然在喃喃自語,「即使被這樣毆打,也總好過一個人的孤獨吧」。

4)危險的性行為、吸毒、飈車、酒駕等等。這類事情的「危險「,既可以指實質的疾病、創傷帶給身體的危險,也可以泛指給自己的名譽、事業、前途,帶來的種種災難、甚至會直接一鍋端掉。這一類人遠有陳XX、高XX,近有吳XX,孫XX。

犯賤行為的背後,是多種負面心理活動的表達

犯賤,或稱自我挫敗,這些頗令人費解的行為, 似乎這與「趨樂避苦」的天性不符:我們辛辛苦苦學習工作、應酬交際、四處「討生活」,不是為了更輕鬆、更快樂、更健康的日子嗎?我們看成功學、傳播正能量、建立人脈、處理種種人際衝突不是為了財源廣進、成為人生贏家嗎?我們積極相親、投入於感情、辛苦建立家庭,不是為了實現更好的親密關係嗎?可「犯賤」的心態,總是讓我們在工作、人際、親密關係中深陷沼澤、困頓其中。這是怎麼來的?

首先,犯賤是為了維持內心感受的平衡。

「趨樂避苦」這只是人性的一部分,更重要的人性本質是尋求內心的平衡。人性的誕生,有一個更大背景:人性誕生於自然界。道法自然,人性也是如此,自然界的規律,是要求「平衡」,不能一端獨大。陰陽要平衡、一個人能忍受的快樂與痛苦,也要平衡。尤其是成長於較為壓抑和嚴肅、不那麼鼓勵縱情歡樂的家庭氛圍和社會氛圍下,我們對於獲得過高的興奮、快樂也會有失衡的感覺。

比如,我小時有次吃甘蔗,一口氣吃了半根(其實也就5小節左右吧),我奶奶實在看不過去了,感嘆道,「二少爺,你這是要把好日子一天過完啊!?「邊說,邊把我吐在地上的渣兒,掃入簸箕,填進灶台。按她勤儉持家的精神,決不能把福氣一次享盡,瓜果蔬菜、雞鴨魚肉不能一次吃的太多,而要每天一點兒慢慢享用。日子本就應該,「半天苦、半天甜」。試想,假如我長期和她一起,長大要是去吃個比格自助,估計也不得不內疚:我一頓能吃掉的大魚大肉,這可是她當年小半個月的供應量。內疚感,油然而生。所以,我可能會需要做些事情來緩解內疚感。才能保持內心的平衡。所以,明明炸雞腿、炸雞米花、烤羊肉串、烤魚等等是敞開供應,可以不就米飯,光吃肉。但是我有意的,每種只各拿一個,意思一下。或者美其名曰是「為了減肥」,但是,刻意減肥這種事情,本身就是犯賤自虐的一種表現,為了不知道誰定義的審美,而壓制自己的飲食中爽的感覺,讓內心保持基本的平衡。

總之,我們總希望自己所受的苦和所受的福,大體上是平衡的。太受苦了,苦不堪言,這個人肯定會抑鬱。所以,他會無意識地尋求支持和關愛,希望別人對自己好一些。而過的太「幸福」了,會意識地出錯,避免成功,甚至會尋求懲罰。以緩解日子突然變得太好,對於原有生活的衝擊。歌曲《最近比較煩》中,有雲「總覺得日子過得有些極端,我想我還是不習慣,從默默無聞,到有人喜歡」。

第二,犯賤相關的多項防禦機制,緩解了內疚感對內心的侵蝕、曲折地表達了內心的幻想與需要。

犯賤是為了恢復幸與不幸的平衡,但是此外,依然有人持續地自虐,大大超過了平衡所需要的懲罰。這是因為,有的人的早年生活際遇、家庭氛圍糟糕,或者發生過嚴重的創傷,出於防禦內心無法面對的感受,在行動上開始與自己做對。

每個人都會發展出一套處理自己內心各種情緒、感受、認知的,避免體驗過度焦慮等情緒的方式,即「防禦機制」。

如果一個人不幸在象徵層面,把「自我生活的幸福」與「攻擊了父母糟糕的生活」無意識中建立了聯繫。那麼內疚就不只是禁止大吃大喝了,而是會無意識的犯賤、作死,來折騰自己的親密關係,以避免完成這種象徵層面的傷害。

具體而言,父母婚姻關係糟糕、夫妻間整日如見仇人的子女,長大後,在面臨自己的婚姻時,必然要面對一個問題:「我何德何能,可以過上比父母更好的生活呢?我自己過上好日子,是否就拋棄了他們「?於是開始犯賤、開始作,讓自己不那麼平靜、不那麼幸福,表面上也會痛苦,但是無意識中,又重複了父母的命運,和父母保持了高度的一致。這是人對於父母最深刻的孝順、也是最愚蠢的認同。即使如此,也比自己過著好日子,卻無從面對內心的內疚感要好。

另一種是常見的倖存者的內疚。如《第一滴血》第一部中,蘭博作死式的以一敵百,和警方開戰,依然不斷地譴責自己,覺得自己的戰友已經葬身於戰場,而自己苟活於人間,實在是件羞恥的事情。這種情況下,他內心處理自己的倖存感時,無意識地把自己過的好,等同於對眾多戰友的背叛。而這種背叛、自責的感覺,是他和戰友保持聯結、內心交流的一種方式,甚至比單純的回憶,還更有感覺。

杜琪峰拍攝的《黑社會2》中,給出了一個反例:其中決心要上位、成為話事人的吉米,為了賺錢、為了成就自我,秉持著一個原則——「擋我者死「。在《黑社會 1》中拜的乾爹,原本對自己有提攜、有支持,但是自己勢力大了,當乾爹擋了自己的去路時,吉米可以手起刀落、掃除障礙。吉米的行為、心態倒是不內疚,但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反社會人格。核心特質是: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毫無內疚感。

另一種與犯賤有關的防禦,是「向父母的潛意識認同「父母現實層面、理性層面,都會希望我們積極健康、努力實現更好、獨立的生活。但在潛意識層面:

一種是父母也會或多或少希望孩子不那麼獨立、儘可能順從自己,甚至如果不那麼有能力、不那麼出色,就可以長期地留在自己身邊,把孩子複製成自己。這時孩子會無意識認同了父母的想法,雖然表面上很努力,但是會不斷作踐自己、避免做出更好的選擇,使得自己不那麼成功,依然順從於父母的意圖,做個好孩子。而我們的傳統文化,在長久的歲月里,是鼓勵聽話、順從,寧可老實、本分、無能,也要孝順的,無形中強化了這種潛意識互動的可能。

如果父母關愛的方式過於幼稚和依賴,無意中向孩子施加了過度渴望,那麼對於渴望有自己獨立生活的孩子,就會造成一種矛盾:如果要成為自己,就得有自己的生活、職業、幸福,而如果只關注了自己的生活,並享受了自己付出換來的成就,就把父母的願望打擊的太過分了一點。所以,不要太成功、不要離開他們的生活太遠,是避免自己感覺道德層面忤逆不孝的辦法。所以,他們寧可能力上具備某些實力,雖然不斷地渴望表達獨立、有能力生存,但是又不停地打斷自我實現的過程。

不過,這已經要比徹底的壓制好一些了,如果徹底不允許自己有某些能力,反倒不需要自我挫敗和糾結了,只是這樣的人,基本都抑鬱了、社會退縮嚴重。在相對競爭的環境下,無法生存。

第二種向父母的潛意識認同,是認同了父母潛意識中渴望墮落的幻想。這部分也不太難理解,凡是父母禁忌的、禁止的,一般都是很好玩的事情,早戀啊、賭博啊、好吃懶做啊、打架鬧事等,這些父母想做但是年輕時沒機會做、現在年紀大了又不敢做的事,留在了心理、壓抑到潛意識。身為父母又太過於恐懼這部分慾望,無意中慫恿了孩子去做。所以,有一種家庭,父母老實本分、逆來順受、卻嬌慣著孩子,讓孩子無法無天,什麼都敢於去做,一方面孩子的確有容易展現破壞性、衝動性的傾向,另一方面這樣的孩子又容易受到社會和現實人際的懲罰。但這個孩子依然成就、滿足了父母潛意識的需要。這是另一種可悲的自我犧牲。

還有一種與犯賤」有關的防禦是「禁慾」。作為防禦的禁慾,並不僅僅指禁止性方面的快感,而可能涉及到壓制種種能帶來滿足、舒適、滿足、盡興的感覺。比如談戀愛談得好好的,自己也不會因為親密關係良好而覺得攻擊了父母、嘲弄了父母的親密關係,但是總有意無意地找碴兒,無意中以免兩個人太親密、進入過於甜蜜、和諧的關係。彷彿電影看一半兒、喝酒喝得不盡興等等,這其中就有「禁慾」的防禦。意義在於,避免自己在某一些事情上徹底的得到滿足,一旦滿足,就違犯了父母曾經教給、自己無意識從社會中習得的某些禁忌,比如不能驕傲、不能太得意、不能太過頭、性的滿足是墮落的等等。所以要避免把一件事情,徹底爽透。以避免幻想之中的懲罰,黃雀在後的擔憂。
極端的,甚至把看書看的太爽、看電影看的太盡興也無意識地等同於「頭腦」獲得一次象徵性的高潮,以至於關閉了自己完整的閱讀能力、或從閱讀與娛樂中獲得快感的能力,以此避免體驗到觸犯了禁忌的感覺。所以,使用了這種感防禦的人會藉助於外界的境遇、偶發事件,不斷地阻斷自己獲得快感的滿足。我們通常所言的「敗興」,也是指這種打斷興緻的心態。

第三,有些不幸的孩子,無意識地犯賤、重複種種自虐的行為,是他們內心保持與原生家庭聯結的唯一辦法。

這是因為,如果父母(及其他重要照顧者)對孩子的唯一的情感聯繫,總與懲罰有關,這些孩子會為了獲得與父母取得親密感,而忽視自己的痛苦。這種懲罰有很多表現形式,可以是行動層面的毆打、罰站、罰跪,也可以是言語的挖苦、取笑、貶低,以及在孩子表現優秀的時候,反覆地說「你班級第一,就這麼得意了?別人家的孩子可是區里、市裡第一」。這種表面上的鼓勵,難以隱藏情緒層面的虐待。這個孩子會逐漸內化一個嚴酷的「父母」聲音,長大後,即使工作極為努力、績效很高,內心依然覺得有不安感。因為頭腦中的聲音,告訴自己,還不是「天下第一」,還不能讓「父母」滿意。因此感覺到自責、內疚,為了防禦這種糟糕感覺,會繼續加班、加點、想盡辦法增加收入,自己體力、精力、個人生活被完全犧牲掉,但是象徵層面,依然和內心的「父母」在一起。甚至即使當下的父母,已經放低了要求、不再給他壓力。而他內心已經內化的父母的聲音,還會時刻監督、懲罰著自己,不斷促成自虐的行為。這一點,在工作狂、以至過勞死的人群中,普遍存在。

而最極端的方式是,主動尋求父母的懲罰,以此緩解被忽視的絕望。之前提到的,我的街坊,他不斷受傷的與這部分可能就有關係。長大後,這種對於父母的關係,也可以外化到工作、社交層面,以至於總是充滿了挑釁氣息,或者寧可受到大家的厭惡,也不願被大家漠視。這也是微信朋友圈,有人樂於有事沒事曬幸福、炫富,以此刷一下存在感的原因,害怕被漠視、被忽視,寧可背著罵名,做點犯賤的事情,也不能沒有被關注的生活。

第四、現實條件下,人格發展和情緒狀態的「妥協形成」。

即在一個具體場景下,出於形勢所迫,我們會有意或無意地,做一些違背健康、積極的事情,以此舍小賺大。這種基於現實的要求與困境、人格和心理素質、以及當下的能力和謀略,可以爭取到的最好的辦法,就叫「妥協形成」。

比如越戰期間,美國很多年輕人,會主動地從二樓跳下去摔傷、主動開車撞到樹上,讓自己骨折,這樣既不會嚴重到癱瘓,又保證過不了體檢,以此逃避兵役、避免客死異鄉。再如文革中,有人為了避免下鄉插隊,會喝汽油、吃石頭子兒、絕食等,導致身體短時間出現病態,以此換取到長期泡病號看書、寫作的機會。類似的在《辛德勒名單》中,為了避免被懷疑得病而帶離辛德勒的加工廠,大批女工,扎破指頭,把血抹在臉頰,使得臉上紅潤一點兒,甚至打自己耳光,打腫臉充胖子,以此保留性命。

這些萬般無奈之舉是在時代出現病態的時候,以病態的方式來保存自我的有效方式。這個是最無奈的「犯賤」。

以此來看,《九品芝麻官》中的方唐鏡主動站到堂前挨罵、言語挑釁找打,顯然是有「轉被動為主動」的嫌疑。因為他知道他在之前犯的事情、得罪了欽差達人,肯定輕饒不了他,索性主動挑釁包大人,無意識地覺得:「我雖然控制不了你打不打我,但是我可以控制你什麼時候可以打我,這要比完全沒有主動權好受一些」。這已經是他在這個場景里,所能爭取到的最大的利益。既讓包大人順了氣、自己也挨了打,心態也平衡一些,不用再提心弔膽,也就可以冷靜地打官司了。

第五,魚死網破式的攻擊,成為保持獨立性的唯一方式。

很多事業有成、功成名就的父母,對自身的名望、聲譽要求極高以外,也千方百計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要成功、要出人頭地。所以,為孩子忙前忙後、做了很多事情。以至於,孩子無論做什麼,似乎都離不開父母的干涉、侵擾,很難有獨立性、自我的感受。這時,如果孩子存在被壓抑的過多的挫敗感和攻擊性,會促使這種想打敗父母控制的動機轉向自身,通過讓自己失敗來,徹底的打破父母對自己的囚禁,讓他們成為失敗的父母、無法再感覺自己優秀。

這種情況,在富二代、官二代中較為常見。《新警察故事》中的阿祖,父親就是警界高管,但是他殺人搶劫、和警察好勇鬥狠,自殘式地毀掉了自己的生活,最終進行了「藍色自殺」(即借著警察的手,完成自殺),以最決絕的方式完成了對父親徹底的攻擊。《滿城盡帶黃金甲》中,二皇子元傑也用自刎的方式,以自己噴洒的血「教訓」了強大的父皇,這是「見諸行動」的表達——「雖然我武力打不過你,但是你就是一個失敗的父親,因為虎毒不食子,而你連兒子的命都保不住」!

而現實中,房XX、李XX、張XX,也藉助這種作死的方式,實現了對三位德高望重的父親的攻擊,保持了精神上的獨立。所以奉勸各位已經當父母的一句,千萬不要和子女在獨立性上發生激烈衝突,因為孩子只用一招就可以打怕你們:就是讓自己過上糟糕至極的生活,千方百計遠離父母給自己預定好的、優秀的路。至於如何有效規勸子女、適度引導,我想和一杆子打死孩子的獨立性,是兩碼事。另文再敘。

犯賤犯的得體也可以帶來經濟、情感、事業方面的收益

說了這麼多負面的影響,是否犯賤的心態和行為,也可以為人所用,產生有正面的作用呢?

第一、
職業乞丐賺錢及政治家騙取信任的伎倆。

舊社會街頭巷口,時常有這麼一種人,坐在破草席、甚至是跪在地上,大褂撩開,露出半拉膀子,然後手裡拿一塊磚頭。專等對面衚衕,從大宅里出來三兩個穿著乾淨、體面的富家少爺、有錢的太太,他一邊大喊,「老爺,我的太太喲,嘿」,一邊把磚頭砸在自己胸口,震出「哐哐」之聲,富貴人家自然忍不了這等自殘、自賤的動靜,掏出三五角錢,扔給他。這個人樂呵呵地收起錢來,就夠他一家三口吃個三五日了。這種犯賤、自我破壞行為,俗稱「叫街勒磚」。這是沿街行乞、伸手要錢的升級版。吃齋念佛的太太老爺們,受不住這種的道德綁架,只能多給幾個錢。這個在舊社會很多見,當代也有,只是比這種「行為藝術「花樣更多一些。

比如T型台上展露自己前胸貼後背的身材、網路直播吃玻璃,以及某些KTV會有陪酒女虐陰表演等等。都是以自虐來換取生活物資。

而政治家不僅要聰明絕頂、謀略過人,人前做戲也是其必備素質,有時要演一演的,比如周瑜打黃蓋。但是這種打罵,超過了一般行乞的難度,也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賺取第三個人——曹操——的信任。

第二、
親密關係中的感動對方、打情罵俏的花招,甚至是考驗對方的計策。

《情深深雨蒙蒙》中,杜飛的種種行為,就很接近這個方向,不完全統計,他有過被狗咬、從梯子上摔下來、在菜市場跌仰天大跤等等犯賤、自殘行為,而女主角如萍,看得兩眼放光,心花怒放,如痴如醉。戀人之間似乎很樂意看到對方為自己做這些反人類的事情。考驗,就如同本文開頭的部分,既是自己犯賤,也渴望對方以犯賤的方式來通過考驗,維持刻骨銘心的戀情。比如故意遲到考驗對方耐性,動不動就拿分手威脅戀人、查手機,打話費單等等。總之,怎麼不舒坦怎麼來,就是不能平淡無奇,但是又樂在其中。

第三、
演員表演中可以糟踐自己,以此換來高票房、高上座率、高人氣。

這個以武打演員、替身演員、雜技演員和相聲演員為主 。成龍大叔已經通過在各種高塔大樓、飛機汽車、桌椅板凳之間閃轉騰挪、上躥下跳,告訴了我們什麼叫「作死」的至高境界,不過我們更樂於稱這為「敬業精神」,鼓勵他作死、欣賞他作死的精神。

雜技中的鑽桶、騎獨輪車頂碗、十幾個人擠一輛自行車、腦袋伸進獅子嘴裡等,看著實在自虐、跟著演員揪心,不過假如我們自己能「作」到,我們也就不看了,還是鼓勵他們再增加難度,繼續作下去的。

而相聲演員,口頭輕賤不斷,這個于謙老師最有發言權。此外,《拉洋片》、《口吐蓮花》、《托妻獻子》裡面也有動手打人的情節。但是在台上,什麼都是表演、為了劇情的需要。都是一說一笑的事兒,理不歪、笑不來。大家圖一樂呵,就不計較了。

我在想是不是把碰瓷兒,也歸為「行為藝術」表演這一類,雖然他們的「票價」太高了,也危害了人民群眾,社會治安。但是,某些層面,碰瓷兒的確是少數苦於無路,又得找轍生存下去的人的致富不歸路,也富含自賤的表演成分。

輕微的犯賤可以自己留著解悶、自我探索,嚴重的犯賤需要長期、穩定的治療

如果是輕微的「作」,還能適應基本的工作、生活要求,要減少犯賤、自我挫敗的心態可以:

一是,要覺察自我的攻擊性,覺察是否壓抑了太多的攻擊性而無從排解,逐漸害怕觸碰自己無法管理的憤怒、燒灼感十足的敵意,以至於無意識地轉向自身、挑釁身邊的人來懲罰自己,誘惑現實環境來懲罰自己。

二是,觀察潛在的關係層面,是否把自己的獨立,擁有自己的生活主張和追求,無意識地與攻擊父母、拋棄父母的價值觀念建立了聯結,為了迴避拋棄父母的內疚感,而有意無意地挫敗自己,使無能的自己儘可能留在父母的身邊、留在他們定義的世界裡。

三是,反思自己和社會的聯結方式。是否自己無意識中,把沾染一點兒時下充斥的、各種變態的風潮(購物狂、渾身打環兒、過度減肥、囤積商品、不斷考證書等),等同於保持了時尚、保持了和社會的與時俱進,以此防禦落後於時代的焦慮感、防禦保持真實自我的孤立感,防禦平凡無奇、泯然眾人的自我消弭感。

四是,可以多做些雪中送炭、有利眾生的事,以實現內心的平衡,處理部分內疚感。以幫助他人的方式,來代謝內心的內疚、遺憾等負面感覺的防禦,稱為「利他」,俗稱,「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這是種高級的防禦方式。因為用合法收入捐款、做法布施、投入公益事業,是把自己富裕出來的金錢、知識、體力和精力,用於支持需要幫助的人,這樣你雖然「丟掉」了一些錢、花費了一些時間精力,過程也不輕鬆,但是自己內心平衡了,也有利於眾生的安樂,社會也更容易接受這樣的「犯賤」,轉而稱為「慈善」、「公益」、「功德無量」、「分享你的經驗」,順帶還可以攢一些人品、積一些陰德。

如果是嚴重的自我挫敗,強烈建議及早接受心理治療。

這是因為,首先,親朋好友的勸慰、安撫對處於惡性自我挫敗、以及發展為自虐型人格障礙的人基本沒用。上文提到,童年有受虐經歷、被忽視的人,傾向於無意識地尋求痛苦,以此換來周圍人的強烈關注和憐愛。而周圍的人,越以疼惜的方式關注他,越是強化了他「只有自己處於受苦受罪、陷於困厄之中,才能換來別人關注」的病態信念。這種以身心痛苦的方式來防禦被忽視、被冷落的精神痛苦的強迫性重複,在非專業人士面前,只能循環往複,難以跳脫輪迴。

其次,對自我的糟糕處境的「視而不見」,見諸行動式地宣洩內疚感,會走向情緒的慢性抑鬱、造成低自尊感,也會引發慢性的軀體化反應,對生活的無望感。而攻擊性轉向自身,是自殺行為的高危預兆。

再次,如果只有不斷懲罰自己,才能讓自己感覺和家人的聯結;只有糟踐自己、折磨自己才能緩解無人伴隨的孤獨與被遺棄感,會造成身體的嚴重損壞,由吸毒、酗酒、濫交等導致的身體、大腦的損傷,很多情況下是不可逆的。

最後想提示一下,即使在專業的心理諮詢幫助下,自我挫敗的人格要獲得積極改善也會困難重重,需要長期堅持。因為這種人格的人,內心會有無意識地挫敗試圖幫助他的人的動機,所以會出現「謝謝你幫助我,但是我的情況,你越幫助只會越來越糟「。如果機緣不好,自我挫敗人格碰上的諮詢師恰好把自身太多自戀的需要投注在諮詢工作的成效上,那連這位諮詢師也會隨之奔潰、無地自容。

為之一嘆!


寫於 2016年7月1日~ 3日 北京的高溫中

參考書籍:

1、《精神分析診斷:理解人格結構》 南希·麥克威廉斯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無所不在的人格》 弗朗索瓦·勒洛爾 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三聯書店


我來做個簡單的科學解釋。

首先要定義「犯賤」,我覺得這個定義會很模糊,但我將其縮小範圍只感情上的犯賤,特別是不願放棄那個不該喜歡的人或者呆在一段不開心的感情中(嚴重於家暴之類)不能主動脫離。

Caryl Rusbult 在80年代提出來一個叫Investment Model,深入淺出的解釋了為什麼人會沉浸在一段不開心的感情中。改模型把戀愛關係(romantic relationship)的忠誠度/認定程度 Commitment分解為三個方面(也有說四個):

1, Satisfaction 也就是對當前關係的滿意度,當一段關係很糟糕時,這個往往很低,但這只是其中一個因素

2,Investment Size 這是人對當前關係的投入程度。投入包括物質投入和精神投入,有時間投入甚至未來的計劃投入。很多人沉浸在一段糟糕感情中,常有「在一起很久,習慣對方「。」我為他/她付出了很多,不想輕易放棄「,」我們還有很多計劃沒有實現「,等等。

3, Quality of Alternatives 周圍的其他選擇的質量。周圍有沒有比對象更優秀的異性(備胎)。

這三個方面決定了 Commitment Level 簡要來說就是對感情的忠誠度/認定程度。從上面我們能簡單看到,哪怕一個人明智這段關係很糟糕,滿意度很低,但是由於其他兩方面,很難放棄這段關係。也是就是常說的」犯賤「

當然,當今的研究把這個模型延伸到工作和職場,甚至人與物的關係,也解釋了很多類似的」犯賤「現象。當然這只是一個模型,雖然被廣泛研究和支持,其他模型也有解釋這現象的能力。比如70年代風行的社會認知領域的Cognitive dissonance(認知失調)理論,可以解釋為什麼人會做出和本身態度相悖的行為。太長不想打了


大膽地拿過來,這是你應得的!

如果一件事情,我們完成得特別艱難,我們就會很適應。

因為生活本來就是如此,生活本來就是艱難的。

如果一件事情,我們完成得特別簡單,我們就會有些懷疑。

我們就會懷疑,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是不是我少做了什麼,是不是還沒有完成。

因為生活,好像不應該這麼簡單。

如果一件美好的事物,我們得到得特別艱難,我們就會很習慣。

因為美好的東西,本來就是很難得到的。

可如果一件美好的事物,我們得到得很容易,我們就會開始懷疑。

這件事物真的美好嗎?美好的事物怎麼可能這麼容易得到呢?

我是不是應該扔掉它?

可是,事情有時候,就是這麼簡單。

美好的事物有時候,就是這麼容易得到。

生活不總是艱難的,好東西也不總是難求的。

我們習慣了生活的艱難,卻總是不肯接受生活的容易。

我們習慣了辛苦的探尋,卻總是不願接受送上門來的珍寶。

可我們一定要明白,生活既然給了你比預期更為艱難的狀況,讓你默默承受。

就一定也會給你比預期更為簡單的狀況,讓你享受到底。

生活既然讓一些你辛苦追求的美好事物不停地遠離你,

就一定也會讓一些你辛苦追求的美好事物主動送上門來找你。

這就是生活的規律,是生活的動態平衡。

倘若我們只接受壞的,不肯接受好的,

只接受艱難的,不肯接受容易的,

只接受求之不得的,不肯接受輕而易舉的。

那我們不是賠大發了嗎?

那我們的腦子不是壞掉了嗎?

生活給了你鞭笞,也一定會給你禮物。

把美好的事物拉遠你,就一定會把另外一些美好的事物推過來送給你。

這就是生活的動態平衡。

是生活的大數法則。

不要犯賤。

千萬不要犯賤。

不要只接受艱難的,不肯接受容易的。

不要只接受苦求不得的,不肯接受輕而易舉的。

這是生活給你的補償,是生活給你的禮物。

不要客氣,千萬不要客氣。

大膽地拿過來,豪邁地收起來。

不要客氣,千萬不要客氣。

大膽地拿過來,豪邁地收起來!

壯士!這是你應得的!

————————————————————————

知乎專欄:成為更強大的自己 有些技巧,只被少數人掌握,從未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之中

新浪微博:秘傳心理學 Sina Visitor System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公眾號「秘傳哲學」

秘傳哲學、心理學,為你解讀世界的元規則


人姑娘只想跟你聊天打發時間,而你卻自作主張給了她你的整個世界。


我理解的犯賤也就是說那個人最終的下場不是好的吧?

也就是說個體最終沒有得到足夠的利益。

這樣的話犯賤就是一種不理性的決策行為,只是個體再各種因素下所產生的錯誤判斷而已。

人不是絕對理性的,犯賤也很正常。


以下摘自《親密關係》:

心理抗拒理論認為,如果人們失去行動或者選擇的自由,會奮力爭取重獲自由。
因此,如果我們面臨失去某種事物的危險時,我們可能反而想得到更多。


借用前幾天看的《Brilliant Mistakes》的相關理論來嘗試解釋吧:

明知道是錯的,但是犯錯可能會帶來比付出更高的回報,所以明知是錯的還是忍不住嘗試。

作者提到的適合蓄意犯錯的條件:

一、相對於錯誤的成本而言,會有巨大的收穫;

二、反覆地做決策;

三、環境在不斷變化;

四、問題的複雜性和解決方案的多樣性;

五、你對於一個問題的經驗是有限的。

所以犯賤的原因很多,但背後肯定有一個利己的原因或者至少是一個預期。

個人淺薄的理解,感謝大家指教。


我認為原因是:潛意識上意識到一個答案,但是不願意麵對現實,因而去證明自己正確或者他人錯誤,來說服自己。

各人有不同「犯賤」的概念。我的理解是明知道做錯,還不斷重複以致令人厭惡。

針對這個意思給出的答案。

例如:一個女人被她心愛的男友告知要分手,但她不希望分手,每天會
打電話給男朋友,為他做吃的,接他放工之類。男的覺得很煩,拒絕她。她不相信,說男方不會討厭自己。被拒絕之後還一直要做,影響到他人的生活。並且在他人看來女方就是犯賤。

或者玩遊戲的時候,玩家因為曾經用某方法能贏,但是被打死了。有人說他傻×,他十分不忿,並不斷重複使用這個方法,但是還是死。別人看來,他就是犯賤。

本人可能沒有發覺,但是犯賤經常就是希望證明自己沒有錯,不想接受現實。

還有一種是已經接受現實,例如:男友說分手,她不斷傷害自己,是希望得到男友的關注。


剛乾完某件蠢事後心裡有立刻懊惱…然後下次同樣的情況還會繼續干並且還會懊悔~


個人認為我在你面前犯賤就是我從心底待見你。


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而是由於選擇的不同,所以導致不同的結果。而「犯賤」,不過是因為不喜歡目前的選擇或者結果,在前一次的基礎上做新的嘗試。有時候就是會因為太喜歡一個人,所以想盡各種辦法來嘗試。總希望能走到對方心裡。


就是圍城心態嘛,進去了的想出來,在外頭的想進去。人性本來就是追求穩定生活以及犯賤的綜合么: 日子太動蕩了就想偏安,可生活太安閑了又覺得總得做點兒什麼,不能這樣終老。

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時間都是追求穩定的,這點上人和動物沒很大區別,都是遺傳上趨利避害的體現。但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還有一個犯賤面,把它叫做不甘心也好,叫做非分之想也好,叫做神經病也好,其實本質上都是無可厚非的。人類犯賤了才會發明飛機電腦,沒有犯賤的心態,咱幾百萬年進化下來也還只能是猴子,成不了人。


「犯賤」就像打遊戲的觸發事件一樣,做出刺激別人神經的舉動的同時自己期待的是反映的觀察。或許可以理解為心理上簡單的自我認知過程,通過對方的反應確認許多與自己有關的信息:確認友情的親密度,確認愛情的容忍度,確認親情的堅固度。至於為何選擇如此扭曲的表達方式,我覺得有規避風險的因素,畢竟直面出擊並不是社交生活中的上上之選,也有可能是被自己意識外的好奇心驅使,不自覺的使用這種開心愉悅的方式。


犯賤的緣由無非就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男人犯賤,成為常態,

女人犯賤,成為笑話,

對於男人來說,「犯賤得真愛」

男人一開始犯賤,理智的女人就開始觀察,可以放心的是,女人進化到現在還沒能擺脫右腦單獨判斷的生理缺陷,她會觀察賤男人的行為,一點一點為他加分,在這過程中,她閨蜜說什麼都是嫉妒,她老娘說什麼都是放屁,直至自己被感動的暈頭轉向,哈哈哈,真愛降臨

恰恰相反,女人犯賤,善良的她身邊的朋友,一定要攔住她,帶她去看心理醫生,給她錢花,

實在是,「太慘了」

想想安娜卡列尼娜,想想包法利,想想白素貞

在對她們抱著無限同情觀望的時候,我還是忍不住想說句「活該」

That『s right !

男人的犯賤對象一般都是壞女人,

而女人的犯賤對象一般都是壞男人。

放浪不羈愛自由的,有才華的,有閑有錢的男人,對女人怎麼會沒有殺傷力呢?

換言之,抵擋不住魅力的炮轟,就等著降低自己的人格,尊嚴,逼格吧。

不要被兒時的瓊瑤阿姨哄騙,不要被少女時期的安妮寶貝傳染,

做個心理健康的仙女,不要對浪子犯賤,

不要卑微到塵埃里,要飛天西遊

敬祝安好

沒有犯賤,便是晴天


手機懶得碼字了。長話短說吧。

首先,題主對犯賤的定義是如何下的?

如果不是上面詳解中提到的,那容我增加一個關於「犯賤」的解答關鍵詞吧。

在一個明顯沒有回報的情感迷局裡淪陷得不可自拔。對方一旦給了積極回應就覺得自己好像沒那麼喜歡她了。這種情況似乎在某種程度上被人們稱為"犯賤"。

關於這個情況,可以參考搜索一下「理由不足」(insufficient justification)和「過度合理化效應」(overjustification effect)


老師說 犯賤的感覺是很美好的。


推薦閱讀:

二戰中中國戰勝了日本,但為何中國人缺少戰勝國的心態?
如何定義偏見?
為什麼「精英」組成的政府或議會有時令人不夠信任其專業性?為何不夠信任其立場?
日本的遊民(流浪漢)的真實生活狀態是怎樣的?
為什麼現在「認真」變成了一件很見不得人的事?

TAG:心理學 | 社會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