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nano-SIM 之後 Apple 再無新動作?
雖然 SIM 到 micro SIM 再到 nano SIM 的轉變可以說是幾無科技含量。但減少相應機械部件佔用空間的需求日漸強烈,為什麼蘋果公司沒有繼續探索下去?iPhone 5s 還是跟 iPhone 5 一樣的結構。是否擺脫 SIM 實體永遠都沒有可能?為何運營商不能配合支持可選的賬號登陸?
SIM卡雖然看起來很不起眼,但用作身份識別是一種比較可靠的辦法。
SIM本身也不僅僅是記錄個「賬號密碼」這麼簡單,它裡面是一個簡單的計算機,可以執行一部分運算。以應用最為廣泛的GSM網路為例,你從開機到能打電話需要經歷這麼幾個步驟:
- 開機手機會從SIM內讀出一個ID,一般叫IMSI,這個號每張卡都不一樣,都是唯一的。手機會把這個號發給你的網路服務商,服務商那裡記錄著這個IMSI,也就是這張卡所對應的手機號,他會把你自己的手機號告訴你。你去換卡或者補卡的時候,實際上是用新卡的號綁定到你的手機號上,只要運營商那邊知道你換卡了,你就可以用新卡打電話,而舊卡就作廢了,他再也無法從運營商那裡查到手機號了。
- 你的SIM卡裡面還有一個隱藏的密鑰,它無法從SIM外面讀出來。這時候運營商會發給你一串隨機數,手機把這個數告訴SIM卡,SIM卡會用某種加密演算法和自己的隱藏密鑰算出來一個結果,手機把它發回運營商。運營商那裡記錄著這個卡的隱藏密鑰,它們用同樣的演算法和隨機數,算出來個結果看看是不是一樣。一樣的話就能確認這張卡是屬於自己家的,要提供服務了。
- 同時SIM卡會用剛才的隨機數,算出來另一個密碼,這個會給手機,用於加密整個通信過程。
實際上的實現會複雜一些,不過主要的就是這麼個過程。你可以看到,SIM卡內置的加密演算法和隱藏密鑰都是沒辦法讀出來的,而且GSM標準也沒規定運營商使用什麼加密演算法。如果運營商要換個演算法,只要把卡都換了就行了,和你手機沒什麼關係。但是運營商一般都懶得換,標準裡面有個範例,大家就都用了。
整個流程里,關鍵的地方就在於那個加密演算法和內置的密鑰,這兩個是絕對的機密。你一旦知道的話,就可以複製這張卡,偽造整個通信過程。之前用於加密的演算法被泄露了一部分,後來有幾個教授把缺的地方補上了。所以出現了大量的複製SIM卡,寫卡燒號等等軟體和設備。後來更新了一次演算法,新發的卡基本就很難被讀出來了。整個過程中你換張卡就行了,和手機沒什麼關係。
實際上SIM卡作為身份認證,提供的功能遠比賬號密碼複雜。蘋果想要動這個東西,要改的可是全世界的運營商和手機商。之前改Nano還好,就是剪個卡,改這個可就麻煩了。(Micro SIM不是蘋果提出來的,只是蘋果最先用的而已)
另外如果手機商都能拿到加密演算法的話,我可以上深圳隨便成立個小廠,拿到演算法以後去複製卡盜打電話了。而運營商可不會隨便把演算法給別人,這是根本利益所在。而且使用SIM卡,相當於把機密留在了SIM卡製造商和運營商手裡,連下屬的營業網點都只能銷售而無權改動。這樣也有利於安全。
總而言之,就是改這東西大家都要改,標準也要改,成本比較高,而且未必能更加安全,所以暫時沒人動而已。其實無SIM卡的手機很早就有了,最早的CDMA標準就是無卡的,後來亞洲運營商覺得不符合當地客戶的使用習慣,就參照GSM也做了卡。後來美帝自己也發現無卡實在不是什麼好主意,換號換手機出國漫遊網路升級都很麻煩,也逐漸開始採用SIM卡至於無卡機換號什麼的,一般的政策是跑去營業廳重新激活,這時候會改變手機ESN或者MEID與用戶資料的對應關係。有些網路也支持OTA改號,不過不太清楚美帝在這方面使用情況到底如何
至於卡內封閉的簽權密鑰,其實你把整個手機看成一個巨大的卡就可以了,密鑰也要加密甚至獨立存放的。不同點在於SIM卡十塊錢一張,想改號直接扔掉就是,手機估計沒人捨得扔,所以有ota這回事,支持空口修改部分數據,方便更新服務
因為再也沒有了,也不會有了,SIM卡消失了。
Apple SIM隨著iPad Air 2 推出了,這次是靜悄悄地。運營桑純成管道了。 2014.10.17日 (在路上太久了)。今日看點:倒逼運營商的 Apple SIM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樂泡新發布的HiSmart智能背包?
※全新的 iPad Air 在工業設計上有什麼亮點?
※塑料汽水瓶瓶蓋換成淚滴狀對幫助開瓶有多少影響?
※如何評價智米直流變頻電風扇?
TAG:工業設計 | 蘋果公司AppleInc | 電信運營商 | Nano-SIM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