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U2 樂隊?
啊,U2…它應該是國內聽眾很熟悉的樂隊了,就算你沒有聽過一張完整的專輯,至少也聽過他們的一首歌,比如《碟中諜》主題曲(P個S,這歌是否掛在U2名下還有爭議,只能說有關聯吧):「幫!幫!幫!棒幫!幫!幫!幫!綁幫!幫!幫!幫!棒幫綁!」(眾:夠了!!...咳咳,本來想唱完的....關於他們有那麼多東西可說,一時卻不知從何說起。獎項啊銷量啊這類情況大家都可以查詢獲知,僅談談「我眼中的U2」——也就說這是主觀回答。回答較長,大致採用總分總結構,各位可選擇觀看。我曾說過U2的All That You Can『t Leave Behind是我的搖滾入門專輯,另外兩張是Coldplay的Parachutes和...L』Arc~en~Ciel的Ray...咳咳,差別略大...這三張專輯的磁帶差不多被我聽掉磁。我很喜愛All That You Can『t Leave Behind,當年看完Stuck in the Moment You Can"t Get Out of的MV便衝出去買磁帶。這張專輯震撼了我年少的心靈,以至於很長時間裡將All That You Can『t Leave Behind作為搖滾樂標杆,甚至連Bruce Springsteen的The Rising初聽都不入法眼…
對於U2,評論並非眾口一詞的誇讚。有人認為它被高估了;Bono熱心公益和政治,被人認為是不務正業,曾有非洲國家領導人批評Bono對非洲的救助活動是好心辦壞事。不過,不管你的態度是貶是褒,都要承認,U2是一支在搖滾史上有重要地位的樂隊。在回溯20世紀出現的搖滾樂隊時,U2是無法被忽視的。
讓我們想想U2的特點:有態度。U2歌曲涉及政治議題,Bono熱心公益和政治,這些盡人皆知,不過這也為Bono帶來不少非議。張鐵志老師在《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和《時代的噪音:從迪倫到U2的抵抗之聲》兩書中說過這個問題。早年搖滾樂的反叛體現在草根階層的抗議,但高居廟堂的人對於來自底層的吶喊並不在意。既然如此,Bono就走上層路線,直接站在你耳邊吶喊,你總該聽了吧?同時Bono立志將「吶喊」轉化為行動,真正改變世界。因此他頻頻與政界要人會面,這種表現更像「政客」,與傳統搖滾樂草根形象背道而馳。有個說法,Bono早年是不帶墨鏡的。後來為了諷刺消費主義開始戴Armani墨鏡,結果那副墨鏡就成為個人形象的一部分牢不可分了——另一個說法是他的眼睛對光線敏感。對於搖滾樂是否應承擔如此嚴肅的社會責任,以及它是否能夠發揮作用,我對此持保留態度。但不可否認,由於主唱往往是樂隊形象的代表,Bono的行為使U2成為與「政治」牽連最深的搖滾樂隊之一(Bob Marley則是另一個代表)。考慮到兩支樂隊的出身(牙買加和愛爾蘭都曾是多事之地),有強烈的政治表達也很正常。關於Bono可以再說幾句。「搖滾」有時候會成為某些人的託詞,按照某位知友的話說:「神馬都干不好只能去玩搖滾。」為了避免拉仇恨就不指名道姓了。顯然Bono不在此列。他精力充沛敢想敢幹,不僅是政客,也是商人(他投資了酒店和電子遊戲公司,而且親自參與管理)。就算不作搖滾明星,他的人生之路依然有很多選擇。我喜歡這樣的傢伙。有技術。The Edge是一名出色的吉他手,曾入選滾石雜誌百大吉他手之列。他對吉他效果器的孜孜追求,塑造了個人獨特的吉他彈奏效果,猶如音色在牆壁間來回反彈,同時也塑造了U2歌曲中嚴肅、宏大的形象。當年U2推出處女專輯Boy,The Edge在其中貢獻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奏,如果沒有他,剛出道的U2隻是一支中規中矩的硬搖滾樂隊。那時他才20歲。20歲!!20歲的時候我在幹嘛?玩魔獸世界玩得不亦樂乎…相比Bono激情的演唱和The Edge的吉他,Adam Clayton和Larry Mullen,Jr略顯低調,不過這並不是說他們不重要。With or Without You中的貝斯和專輯The Unforgettable Fire中的鼓點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打個比方,高屋建瓴也得有深厚基礎不是?
風格多變的常青樹。從77年成立至今,U2即將邁入40歲大關。相比其他老樂隊,U2一直保持穩定的聲望和穩定的作品數量,沒有明顯的胡蘿蔔,也沒有成員更替變動。很奇妙,搖滾樂隊中常見的「主唱和主音吉他手鬧得不可開交最後導致樂隊解散」的戲碼並沒有在U2上演,實際上Bono和The Edge關係很好,兩人主導了樂隊的創作和發展路線。當然,矛盾也是有的,當年在錄製Achtung Baby時成員為音樂理念不合,一度產生解散念頭,後來大神曲One挽救了樂隊關係;Bono和The Edge關係太好,弄得另外兩人心生不滿...這幾十年間U2的風格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甚至可以說是"面目全非"。但是他們貢獻了一首首經典歌曲(我習慣稱為「大神曲」),也沒有走上很多老樂隊「胡蘿蔔解散N年後重組宣布新的巡(圈)演(錢)計劃」的傳統道路,不容易哇~~~這不,估計明年新專輯就要出來了。接下來按照老規矩,從風格角度對U2的12張錄音室專輯(含Rattle and Hum這張半現場半錄音室專輯)進行一次回顧。Boy,October,War,早期時代。這三張專輯的製作人都是Steve Lillywhite,因此風格一脈相承,也被稱為「少年狂想三部曲」。現在再聽這些早期作品,會發現那時的U2具有明顯的後朋氣質(當年樂隊差點拉來Joy Division和Siouxsie The Banshees的製作人來製作首專;他們的第一首單曲出自Joy Division製作人Martin Hannett之手,和後朋的淵源可見一斑),風格粗糲狂野,旋律性一般(換言之,歌曲旋律不算悅耳),人聲和吉他各佔半邊,The Edge在專輯中演奏大段大段的吉他回復段或Solo,這為以後的專輯所鮮見。Bono採用吶喊式的演唱方式,嗓音嘹亮高亢。樂隊出道時即具有體育館搖滾高大上特點,非常適合到八萬人體育館放歌。「一出道就走高大上路線」,我想起了Arcade Fire…在處女專輯中,Boy並未有明顯的政治指涉,關注的還是「男孩成長為男人的困惑」青春期話題。到October中,專輯帶有宗教色彩(Gloria,With a Shout),還嘗試了凱爾特音樂(Tomorrow);到War,就有了抗議大神曲Sunday Bloody Sunday。War這張專輯有濃厚的政治意味。Arcade Fire關注「人類永恆的宏大命題」,但歌詞並不指涉具體人、事。相反,U2的抗議歌曲往往有具體指向。Sunday Bloody Sunday是早期作品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在氛圍大師Brian Eno登場前,U2僅靠搖滾三大件便達到震撼人心的效果。而且這首歌旋律很好,這在早期很難得…改變在War中已經埋下伏筆:乃不覺得War中的吉他沒那麼,呃…「囂張」了嗎?樂隊的旋律性加強,合成器的成分比重增加,歌詞愈發精緻複雜,還有一首抒情歌曲40。這些特點在後面的專輯被放大了。
The Unforgettable Fire,The Joshua Tree,Rattle and Hum,八十年代巔峰期。The Unforgettable Fir和The Joshua Tree的成功奠定了U2如今的地位,也樹立了他們最為人知的風格,幫助他們達到事業巔峰,可謂意義重大。俗話說得好,「得美國市場者得天下」——好吧,這是我瞎扯的...美國市場對於英國的藝人是塊難啃的骨頭。當年一撥英倫吉他天團很紅吧?Robbie Williams很紅吧?Westlife很紅吧?就是拿美國市場沒辦法。為了打入美國市場,U2邀來氛圍大師Brian Eno,對樂隊風格進行全面改造。在Brian Eno和另一位製作人Daniel Lanois的魔手啊不對妙手下,U2的風格發生巨大變化。Bono的演唱方式改變了;The Edge的吉他音色不再尖銳;編曲複雜化,利用合成器塑造「氛圍」(Brian Eno慣用手法);旋律性加強,歌曲更加朗朗上口;出現抒情大神曲(Bad、With or Without You、All I Want is You);歌詞更意味深長。總之,樂隊出道時粗糲的後朋氣質減弱乃至消失了。The Unforgettable Fire處在轉折階段,它有政治歌曲(Pride (in The Name Of Love)),有展現U2粗獷風格的The Unforgettable Fire,還有實驗氣息濃厚的Elvis Presley and America(這歌太迷幻了吧!)。它是U2舊時代身影的最後閃現。至The Joshua Tree樂隊轉型完成。這張專輯雖然依然與政治沾光(Mothers of the Disappeared),但歌詞追求宏大意象乃至有點走火入魔。一個有趣現象:你可以數數到The Joshua Tree的專輯為止,U2的歌曲中Sky、Rain、Fire、Red、Night、Eye、Blue、Black等辭彙出現了多少次…這也招致「假大空」的批評。 它的旋律性尤其突出(你也可以稱為「流行化」),開頭就是Where The Streets Have No Name、I Still Haven"t Found What I"m Looking For、With Or Without You三大神曲。還有一點為人忽略,從這張專輯開始U2向根源性音樂探索,藍調、鄉村、民謠、Soul等風格出現在專輯中,換言之,它聽起來不像一張「英式」專輯。它保留了U2的高大上特點,但是更精緻,這就是所謂「去粗獷存野性」吧。Rattle and Hum顯示出更明顯的根源搖滾的影響,比如被改編為gospel風格的I Still Haven"t Found What I"m Looking For、與布魯斯吉他大師B.B.King合唱的When Love Comes To Town、單曲Silver And Gold、Desire。你可以認為這張專輯是對美國市場的討好,不過「民謠團」、「藍調團」的帽子就給戴上來了...Achtung Baby、Zooropa、PoP,九十年代實驗期。The Joshua Tree的大獲成功使U2面臨很多樂隊曾面對過或將要面對的問題:一種風格發揮至極致,接下來無路可走了。Bono對高大上風格的厭倦,加上Rattle and Hum遭受的批評,樂隊轉型勢在必行。但是路怎麼走,一開始並不清楚。經過幾乎讓樂隊解散的爭執,隨著大神曲One的出爐以及隨後Achtung Baby的大獲成功,U2在九十年代開始向電音和實驗搖滾轉型。現在聽Achtung Baby,我總是想起Coldplay的Viva La Vida:同樣是在Brian Eno參與下的轉型之作,同樣獲得巨大成功,但在此基礎上風格繼續發展的後續專輯(Mylo Xyloto;Zooropa、PoP)卻遭遇惡評。Achtung Baby位於一條微妙的臨界線上,天堂地獄僅有一線之隔。題外話,我一直認為製作人風格太強烈對於歌手/樂隊並非好事,你看當年炙手可熱的幾個製作人如Mark Ronson、Timbaland、 http://Will.I.Am,後來都成為「爛俗」的代名詞。相反,喜歡撒手不管「讓樂隊折騰,折騰出來神馬就錄神馬」的製作人Rick Rubin就成常青樹了不是...
Zooropa、PoP製作很精良,但是電鼓、舞曲節拍、內省的歌詞與樂隊既往的高大上風格背道而馳。The Edge的吉他捏?Bono高亢的唱腔呢?每件樂器都過了一道電,籠罩著一層朦朧感。從Boy開始接觸U2的老歌迷一定會聽得兩眼翻白口吐白沫。不過,如果換個角度看,兩張專輯又帶著猶如萬花筒般的迷幻感,而且依然能夠貢獻大神曲比如Numb、If God Will Send His Angels、Staring At The Sun、Stay (faraway, So Close)。你看,淌電音渾水的樂隊歌手何其多,少有能轉型成功的。U2做到這一步也算儘力了吧。All That You Can『t Leave Behind、How To Dismantle An Atomic Bomb、No Line On The Horizon,新世紀回歸期。當老歌迷感嘆「U2老了,不再憤怒了」的時候,老傢伙們就拿出一首獻給昂山素季的Walk On猛抽質疑者的老臉。All That You Can『t Leave Behind宣告U2結束對電音搖滾和實驗搖滾探索,「我們又要搖滾啦!!」All That You Can『t Leave Behind的風格既有Achtung Baby的電音(樂器依然過了一遍電),又有The Edge尖銳的吉他音色(這足以讓老歌迷們喜大普奔)。專輯開頭就是Beautiful Day、Stuck In A Moment You Can"t Get Out Of、Elevation、Walk On四大神曲保駕護航,Kite、When I Look At The World(我喜歡The Edge在這首歌中的吉他演奏)也不俗,這張專輯擁有大熱專輯所需所有元素。How To Dismantle An Atomic Bomb則是把All That You Can『t Leave Behind的成功元素打包再複製一遍,單曲都能一一對應,比如Sometimes You Can"t Make It On Your Own對應Stuck In A Moment You Can"t Get Out Of,Vertigo對應Beautiful Day...雖然製作精良,但創新有限。到No Line On The Horizon就悲劇了,是的,這張專輯是2009年最讓我失望的專輯。「要激情沒激情,要悶騷沒悶騷,要旋律沒旋律,要實驗沒實驗,要嗓音沒嗓音,要氣氛沒氣氛」,溫溫吞吞如白開水。按說樂隊依然能寫出不錯的旋律,但就像Suede的那張Bloodsports,編曲把整張專輯毀了...
將十二張錄音室專輯再聽一遍真是大工程,花了我不少時間(擦汗...),不過這些專輯可聽性很高,所以回顧之旅頗有樂趣。話說我曾想將蘇打綠和陳老師的所有錄音室專輯聽一遍寫兩篇風格綜述(邀請我回答蘇打綠和陳老師問題的知友快繞地球三圈了...),結果...還是放棄了(眾:為毛我大蘇打綠和陳老師又躺槍了嗷嗷嗷!!)...七八年前初次聽Boy,覺得真心聽不下去,現在被一堆後朋/噪音樂隊蹂躪後,感受自然不同,比如:「啊,原來The Edge年輕時是有頭髮的吖!」——咦?貌似重點錯,重來——「啊,原來The Edge年輕時吉他就彈得那麼牛逼了吖!」當然,時隔四年,我還是不喜歡No Line On The Horizon(乃們別想說服我!如果要在歌迷中評選「我最喜愛的U2專輯」,估計The Joshua Tree、Achtung Baby、All That You Can『t Leave Behind這三張得票最高沒跑了。的確,這三張是最「平易近人」的,不過其他專輯也各有特點。而評選「我最喜愛的春晚節目啊不對U2歌曲」,選擇會更加五花八門。除了錄音室專輯,U2還有大量B-Side和專輯未收錄單曲,質量都不俗。我想每個歌迷心中都有一份自己的「U2神曲大名單」。這幫搖滾老梆菜按年齡能做爸爸輩甚至爺爺輩了,看樣子他們不會因循守舊,還會繼續搖滾下去,這也是我等歌迷之福吧。
(寫完後發現字數爆棚了,這大概是我在知乎寫過的最長回答。為什麼短短一句話就能解決的問題我要寫上一大串捏?拉仇恨不說,還要被人罵裝逼...默默縮回牆角檢討去鳥....)生命力頑強的一支愛爾蘭樂隊,主唱的嗓子很有抓力,我最喜歡吉他手edge那延遲重複的風格,巴黎演唱會版本的with or without you聽得熱血沸騰,這幫老男人創造了一首又一首的經典傳世歌曲,手機碼字實在是難以表達對他們的喜愛,回去電腦作答
當1976年Larry Mullen, Jr.在學校公告欄張貼告示招募樂手時,Paul Hewson、David Evans、Adam Clayton肯定沒想到日後的名動天下,以及4人近40年的合作與友誼,果然啊創業組樂團什麼的還是發小靠譜啊。U2在發表第1張專輯時候成員平均年齡只有20歲,Bono(1960.5.10),The Edge(1961.8.8),Adam Clayton(1960.3.13),Larry Mullen, Jr.(1961.10.31)(對U2初組建時期的故事可以去看一下2011年的那部電影Killing Bono)說句實話,要用短短數百上千文字來描述U2的歷程非常困難,不論是從音樂層面還是樂隊後期的社會活動。從大方向來說U2的音樂基本上都是以宣揚大愛作為主題(具體感受可以去聽一下91年《Achtung Baby》里的那首One),當然這也是某些評論家和樂迷不喜歡U2的最大原因,過於高大上和政治化。從音樂性而言,雖然U2是一支土生土長愛爾蘭樂隊,但是從組隊開始音樂風格就打上了深深的英式搖滾烙印。早期的後朋風格:Boy(1980)、October(1981)、War(1983)。中期的吉他搖滾:The Unforgettable Fire(1984)、The Joshua Tree(1987)、Rattle and Hum(1988)、Achtung Baby(1991),這個階段也是我最喜歡的U2的時期,從84年的The Unforgettable Fire找Brain Eno來當製作人,樂隊有了脫胎換骨的表現,直到87年的神作The Joshua Tree,U2真正建立了其高大上的國際化形象和音樂風格,88年的Rattle and Hum是張尋根之作,是U2在美國巡演時期的錄音作品,他們尋訪Mississippi Blues、去Graceland拜祭Elvis,包括在音樂風格上極力向根源化靠近。90年代的電子化實驗:Zooropa(1993)、Pop(1997),Zooropa最後一首The Wanderer請來了鄉村傳奇人物Johnny Cash演唱,堪稱兩代傳奇的美妙交匯。Pop也許是在No Line on the Horizon之前被歌迷和評論界罵得最慘的1張專輯(No Line on the Horizon發表後,U2有個2張被被歌迷和評論界罵得最慘的專輯,哈哈),至於為什麼只要聽過就知道了。後期的向早中期回歸作品:All That You Can"t Leave Behind(2000)、How to Dismantle an Atomic Bomb(2004)、No Line on the Horizon(2009)。到2000年以後,就拿Bono來說,已經不是一個純粹的搖滾樂手的公眾形象了,熱心參與各類公益慈善活動,多次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甚至有人提名他做世行行長,從這個角度而言U2已將宣揚大愛的形式從純粹音樂方面延伸到了更多方面。
U2的音樂華麗,耐聽,第一首讓我入迷的歌是All I want is you。慢慢了解他們後才知道他們的音樂里承載了很多:自由與理想 信仰的質疑 愛情的歌頌 戰爭的諷刺 社會公平 壓迫剝削 美國夢的矛盾 讚美... 歌詞深刻不失詩意 旋律多元而動人。
U2不僅風靡全世界,在中國樂迷數量也眾多。但是吉他手The Edge就另當別論了。在相當長的時間裡,The Edge都被認為是蹩腳的糟糕吉他手,人們認識他主要因為他在U2里彈吉他。沒有華麗的Solo,Edge的吉他哲學是「Less is more」,他是當今世界上少見的以出神入化地運用效果器而知名的吉他手。現在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研究音色,Edge的偉大之處就在於此,他是吉他歷史上一個怪才。
了解U2的靈魂人物Bono主要是來自這本書《波諾談波諾》。他名氣太大,我也無從總結了。
各花入各眼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對於我來講,一首with or without you,一首I still haven"t found what I"m looking for,一首one就足夠我對U2一生的喜愛你可以不愛他,但是他偏偏就觸動了我的靈魂,孤獨時掉下的眼淚就是最好的證明,總之,自己喜歡就好。
反正一聽就知道是U2。
愛爾蘭汪峰
我是在高二時接觸的U2。那段時間,包括後來高考,很艱難。我每天都聽in a little while。
對我而言,U2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搖滾樂隊。但是各花入各眼。關於大家對搖滾樂的認知和功能界定決定了我們的視野和評價角度。拋開傳統樂評人偽善偏執的觀點來看,U2也是這個地球上壽命最長、口碑最好、賺錢最多、對現實社會影響力最大最實際的搖滾樂隊之一。(如果你還能想出之二的話)。我也很喜歡GreenDay、Bruce Springsteen、Pink Floyd、Oasis、Coldplay等,但是從沒有超越對U2的喜愛。我想超高的音樂品質和從一而終的樂隊情懷是最核心的元素。關於目前贊同最多的回答,不能苟同對《No Line on the Horizon(2009)》的評價,我認為,這是一張真正讓人徹底了解U2對待搖滾樂態度的作品,就好象MJ的《History》,最大程度的展示了這支樂隊的閱歷和技巧,近乎大音希聲的技巧。
技術,作品,情懷都一流的樂隊!!
他們也是一群老同志啊~
U2不同於其他樂隊 就是對政治的干預 BONO The Edge四個人也都相信搖滾能夠改變一些東西 人權 艾滋 飢餓等 愛爾蘭的國寶 最喜歡的是sunday bloody sunday , one, bad , Ordinary Love &<新歌紀念曼德拉&> 還有pride 薩拉熱窩小姐 。。。。。 舉辦live aid的時候跟bob geldof他們為飢餓的非洲大地所做的一切都是令人肅然起敬 令我們這些人敬畏且慚愧的 還記得bob 當時質問政府官員為什麼把牛油(還是什麼別的東西)扔掉而不援助非洲 援助非洲前前後後的籌劃運作運輸等 包括U2他們都很很偉大 新世紀的BONO還為免除第三世界的外債而努力 痛斥社會對非洲大地的冷漠沒有人能比U2更能在舞台上展示搖滾的政治力量 :深刻的信念,動人的音樂,戲劇化的舞台效果,聚合成最真誠動人的表演。毫無疑問U2是一支令人敬畏的偉大的樂隊
在漆黑里前行的無限力量。
有時候覺得把U2和 coldplay 超像,無論是主唱音色和樂隊風格(最近幾張)
歐美中產階級中年男子最愛,太符合這個階層年齡段了
沒法客觀評價。第一次聽搖滾就是那張best of 1980-1990,然後我的耳朵就徹底淪陷。我曾經在打口碟批發市場淘到他們的全部專輯。那時候2001年吧,u2在中國不太受歡迎。聽流行的不知道,聽搖滾的鄙視他們活著就為拿獎。以後不管聽過多少風格的樂隊和歌手都是過眼哦是過耳雲煙,唯有U2隻要聽到就心跳加快--就像初戀。想想還挺不好意思哈!
因為翻譯作業認識的U2因為要找資料了解1967美國舊金山反越戰還有一些女權問題什麼的summer of love是翻譯的大主題,
沒想到一搜有U2唱的,還挺好聽前奏很吸引人
後面聽到Get Out of Your Own Way 也是前面前奏很好聽前面第二十秒的低音不懂算不算低音不是專業人士,不過真的好聽,不論是節奏還是詞,不管,就是好聽!後面有段獨白,kingdom和insignificance這兩個他的發音印象深刻,他好像沒有後鼻音不懂是我聽得太少還是怎麼的或者是口音問題「想一下,這是世界上最有權勢的音樂人之一,銅臭味最重的音樂人之一,最應該盛極而衰但就是他媽不衰的音樂人之一,最不可能有什麼情懷最不可能佯裝真誠但偏偏音樂就情懷各種溢出真誠各種噴射的一支樂團,你要是沒聽這張唱片,那真是你二!」—豆瓣
大學時,從聽U2的《Veritgo》《Beautiful day》,開始迷上西方的搖滾樂,同時也開始了解更多搖滾樂的神級的大師以及其作品;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的話,U2算是我認識搖滾樂入門級的導師。後面我也聽過U2的很多歌曲(這個當然跟很多U2的fans聽得數量沒法比),經過時間的洗禮以及聽過各種各樣歌曲的增多,總體上來說我覺得U2的作品人文藝術性比較強,這也是人們稱U2是一個偉大的樂隊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我覺得U2的歌曲耐聽度跟回味度還是有些稍遜,我想這主要是主唱Bono的音色過於單一,容易形成聽覺疲勞,換句話說就是藝術性強,而流行度(這裡主要指傳唱度)不足。
下面我主要說明下自己最喜歡的U2的幾首歌,這些歌曲我聽了不下10年,現在仍然特別喜歡:
《With or without you》
這是我最喜歡的U2的一首歌,這首歌中包含深情通過Bono富含磁性的聲音娓娓道來,或不甘,或悲傷委實讓人感動,我最喜歡歌曲2分-3分中這段反覆那句「And you give yourself away,And you give...」把那種糾結纏綿表現的淋漓盡致,歌曲最後的那段獨奏也非常不錯,非常值得回味的一首歌,特別棒特別有味道。
《Sunday bloody Sunday》
這是一首反戰歌曲,是比較符合U2一貫的藝術的思想追求,從思想境界上,U2甩出了其他音樂人一大截。我最喜歡這首歌的一個版本是在澳大利亞的演唱會上的Live版,以前在我的MP3上,後面就找不到了,現在非常懷念,這首歌非常有爆發力,特別是那一句「Oh,wipe your tears away」,The Edge的吉他更是表現得無與倫比。
《One》
有一首抒情的歌曲,這首歌是別人推薦給我的,開始聽沒啥感覺,後面越聽越喜歡。這種低沉的音樂配上Bono稍微沙啞的聲線,正如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從中能吸收到能量。
《Staring at the sun》
這首歌感覺是屬於那種迷幻風格的,音樂比較詭異多變,特別有特色,如果吹毛求疵的話我覺得Bono的聲音跟音樂的基調有些許違和感,聽得時間長了還好。
其他還有一些比如像《I still haven"t found what I"m looking for》,《If god will send his angels》等也是一些很好的歌,就不贅述了。
U2的話,額是我第一次買正版cd吧,收過一張boy 還有一個演唱會。
曾經比較喜歡,感覺聽起來比較輕鬆。節奏乾脆,而且氛圍做的很棒,很適合開車的時候一直聽。有追逐天際的感腳。
當下很多明星的偶像,實力派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Stevie Wonder?
※如何欣賞小提琴梁祝?
※音樂人針對音樂節的演出需要做哪些特殊準備嗎?
※為什麼中國搖滾沒法走向世界?
※鋼琴為什麼能被稱為樂器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