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道導彈打航母可行嗎?
把題目改一下,先例肯定是沒有的,只討論彈道導彈打航母的可行性問題
下面我要站在純業餘軍事愛好者的角度談一談我對TG研製裝備反航母彈道導彈的看法,謬誤難免、歡迎指正。
一,TG能否順利實現反航母彈道導彈的研製與裝備。
假定TG遠洋發現、定位、跟蹤美航母戰鬥群已不成問題,這一殺手鐧武器的研發按常理推測應該會卡在如下兩方面:
(一)中段飛行時如何根據接收到的修正諸元調整飛行方向。
航母戰鬥群的位置是在不斷變化的;即便在彈道導彈全程飛行的十幾分鐘里最多跑遠10海里,以18公里為半徑畫個圓當作精確搜索要求,對相對袖珍的再入機動彈頭來說也不是容易事。所以兩泡反航母部隊不能再像以前一樣打出去就拜拜了,必須要根據上級指揮機關、兄弟軍兵種部隊關於敵航母位置的通報,實時修正導彈射擊諸元,並上傳至已經起飛的導彈。這些都好解決,只要不怕犧牲總能實現;難點在如何讓導彈在主動段結束後依然能參照修正諸元對飛行方向進行調整。
根據彈道導彈原理,中段是完全無控的純彈道飛行、主動段一結束想要修正偏差就只能等再入後了。有人可能會舉出多彈頭分導、中段變軌突防這兩大洲際導彈前沿技術進行反駁,認為中段修正彈道不是難事;其實這是不對的。多彈頭分導是依託可大範圍機動的發動機、在主動段末期劇烈調整飛行彈道、依次拋甩各個再入彈頭,實現對廣域目標的集群襲擊;再入彈頭在脫離母體開始中段飛行後直至返回大氣層前依然是無控飛行。而中段變軌突防實際上就是1980年代開始流行的部分軌道轟炸技術,在中段飛行開始時、結束前兩個時間點各依託一枚固體火箭發動機大幅拉低飛行彈道,以期減小被敵方戰略預警雷達跟蹤的機率;注意這只是拉低了彈道,並沒有大幅改變射向;(打個比方說,站在白楊M彈道的正側方,會發現它確實在把一個拋物線向圓弧線方向使勁壓了;但若站在正上方,會發現彈道還是一條直線。)可見中段變軌也並不能實時修正射擊方向。況且不管是多彈頭分導技術還是中段變軌突防技術都沒有應用在中程彈道導彈上的實例;也許SS-20勉強算是應用了分導技術,但它的發射車尺寸已經大過國慶閱兵時歐米茄方隊的車了。
由上可知,若想具備在中段實時修正射擊方向,TG需要付出多麼大的努力。也許依託天宮目標飛行器的多次調姿能力,進行大幅減體積減重量設計後,最終可以實現這一目標;但真的會有人在中程彈道導彈的主動段上面再裝一個液體發動機么?那雷達、紅外頭、戰鬥部、姿態調整設備、機電控制設備和慣性導航裝置等等諸多省不掉的東西還能否再塞進一個相對狹小的彈頭裡?很難很難吧。
(二)高速再入後如何儘可能減速以拖延落地時間方便自尋的。
首先說為什麼要放棄高速再入這一彈道導彈固有優勢:中程彈道導彈從再入時動壓可用到觸地最多不過15秒時間,假設在動壓可用前彈載雷達已成功截獲敵航母目標信息(熱障讓紅外導引頭在此時毫無用處),那麼僅僅15秒時間彈頭能否來得及調整姿態以追擊引導法命中航母?恐怕是不太夠的,這樣就需要減速了。既然提到再入機動彈頭的減速,美陸軍最後的核長矛——潘興2就隆重登場了:1500到2000公里的彈道射程,再入後依靠末端雷達景象匹配進行制導,觸地速度不到2馬赫以便順利延時起爆熱核裝置,CEP小於30米……除了那個戰鬥部以外其他好像都是為彈道導彈打航母量身定製的啊,山寨了它!
可惜20多年前潘興2就在俄羅斯代表的監督下全面銷毀了,今天的TG山寨能力強不代表其挖墳能力強。那就自己攻關吧,反正知道原理可行幹起來踏實多了。但潘興2的再入機動彈頭從十幾倍音速短時間內驟降到不到兩倍音速,依靠的是四個空氣舵把彈頭以極高的過載拉起來平飛,甚至有可能採用仰頭平飛的方式來增大空氣阻力、顯著減速;這就進入到高超音速氣動控制的範疇了。TG的航空工業要是已經具備這樣的設計製造能力,早就山寨出速度「只有」3馬赫的SR-71反艦型(大不了來個固體火箭起飛、液體衝壓巡航、降落傘回收)交付海、空軍巨幅提升其對海打擊能力了,哪會容忍兩泡劍走偏鋒再次染指其神聖使命範圍。
可見,即便知道再入機動減速能走通,對TG來說依然充滿了坎坷,很可能就走不下去了。
由上述兩點可見TG想實現反航母彈道導彈的研發有多麼難了。這還只是我一個完全的門外漢對其難度的理解,專業工程技術人員想必對此體會更多。
總結一下,TG肯定能實現反航母彈道導彈的研發。因為理論上不存在大的障礙、全是工程應用難題;但工程應用上的難題也一定讓TG付出相當大的心血,投入的資源絕不亞於當年搞兩彈一星。
如此付出是否值得,是否要把反航母彈道導彈上升到兩彈一星的高度,下面探討。
二、TG是否有必要搞反航母彈道導彈。
大家總喜歡稱呼深藏雲端的反航母彈道導彈為殺手鐧武器。好的,讓我們以史為鑒看看以前的殺手鐧下場如何。
二炮自己喊出殺手鐧名號的武器只有十幾年前部署在東南沿海的諸多近程彈道導彈了,按外國無聊人士的臆測估計有上千枚。近程彈道導彈這東西在當時放眼國際也談不上先進,至少陪著潘興2一塊入墳的SS-23要比TG那倆寶貝兒先進很多;但當時TG剛攢下點錢,還沒來得及投軍備,能拿得出手的暫時就只有這樣檔次的東西。既然形勢吃緊就可勁兒造吧,造出了兩泡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龐大戰役戰術打擊集群,一眾二炮軍官熱淚盈眶(編製多了N倍陞官簡單了好多)。
可戰略推演時傻眼了,咱就算擴大一倍,兩千枚;能保證持續封鎖彎彎機場么,能保證妨礙其軍事指揮、阻斷其戰略機動、消滅其有生力量么,好像都不能。只能暫時擾亂其防禦部署,為空中持續打擊創造有利條件。可瞧瞧當時TG的空中打擊力量,能扔下去的無外乎自由落體炸彈和無控火箭彈,最多加點小口徑炮彈;能飛過去的最先進戰機也就是區區48架Su-27,外加不算很多的空中蔡國慶、殲七、小強,除最後的小強外沒一個是專司對地攻擊的。這樣的空中力量在雙航母戰鬥群的威脅下對彎彎進行沙漠風暴似的持續打擊,這是要幹什麼?以弱勝強玩多了也不能這樣忽視裝備差距吧。咱還沒說海軍能否持續航運哪怕一個合成集團軍渡海登陸,說起那個更桑莘。
這樣看當年二炮的殺手鐧確實走在了TG打擊能力的最前沿,把海空軍全部遠遠甩在後面了。既然戰役打不成咱威脅總行吧,可惜事實證明,這樣名至實歸的殺手鐧既沒讓狂吠的彎獨閉嘴,也沒擋住投向大使館的武器,甚至沒能成功阻止航母編隊在熱區遊行;這算啥有效懾戰!好在TG忍辱負重不吭一聲,哪怕飛機讓人撞下來也不失控,你隨便欺負,等著。等啊等,終於等到了拉登的自我爆炸;好!一撞安十年,趕緊掙錢擴軍備戰去。時光飛逝,Su-30、J11B、棍子、飛豹陸續到位,各種名目繁多的空地武器讓人眼花繚亂……發展到今天,TG海空軍竟然強大到沒人看得上J31!回首十幾年前那個天天拿著老掉牙裝備進行陸海空一體方面軍實兵演習的時代,真感覺像做夢一樣,不禁讓人熱淚盈眶!
別急,先別感動了,想想忘了啥?對啊,東南前線還有上千枚近程彈道導彈呢。海、空軍這時來氣了:都是您二炮,要沒您當年忽悠聖上把錢都造了這玩意,我早遍地鋪開J11刨EP-3的肚子了;對啊,要不是您把錢花光了,我早整出一堆飛豹突擊航母編隊了……當然能了,遠海不行難道海峽里都不行?……行了,我們現在也能自己炸防空陣地機場什麼的,實在不行我們有J20呢,給錢就造……這個,打航母現在確實還不能,但給我們錢完善Su-30和小日炙,給我們時間多多演練戰法,我們一定能;誒對了,您好像也還不能吶……誒,您這眼神咋怎麼眼熟呢,艹,又想要錢搞新殺手鐧了,您佬能先把您這些舊的都處理掉么?我倆都忍過您一大回了!
如果反艦彈道導彈能研製成功並順利裝備,在一段時期內確實是TG的殺手鐧武器。但做為一個準備長期華山論劍的武林高手,把寶都壓在殺手鐧上是不明智的。殺手鐧短時間內確實能大幅提升自身的攻擊力,說不定能做到獨霸武林。可關鍵是眼下您也不打算真的殺誰、也沒誰就挑明了要殺過來啊,您說您費勁巴拉地練出個這殺手鐧又不好意思馬上就用;等您磨磨蹭蹭被逼無奈確實要用的時候,說不定對手已經有針對性地練出了金鐘罩、鐵布衫了。咋辦,這會兒後悔當初沒練以氣馭劍了吧;劍走偏鋒那是投機取巧,一代宗師哪有靠這個的。要我說咱還不如當初多耍點花招,能拖就拖、能賴就賴、能忍就忍;爭取儘可能多的時間躲起來該練啥練啥,啥基礎練啥,綜合提升個人武功水平。這樣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才能真正做到稱霸武林。
一個國家在一定時間內能拿得出手的資源是有限度的,在花小錢辦大事的思想指導下,行業交叉在所難免。按我理解,在以成為超級大國為長遠目標發展軍備時應該有這樣一個原則:
航天業不涉足戰術打擊,航空業不涉足戰略打擊。
伊斯坎德爾突防能力再強,F-117也能一樣強,炸得還更准。伊斯坎德爾是便宜,可研發不要錢么,再說誰敢造出伊斯坎德爾就不研發F-117了?既然F-117早晚要有,您當初非造那麼多伊斯坎德爾做什麼?
TG的戰略打擊能力並不是登峰造極了,實際上擁有強如白楊M的俄軍依然在居安思危地發展亞而斯,TG那點料還要加倍趕上。反航母彈道導彈看起來很先進,研製成功必能積累不少技術儲備;可似乎都沒有洲際彈道導彈用得著的,還得該幹啥幹啥沒一點取巧。
TG的戰術空軍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遠沒有達到一個大國應有的水平。反航母作戰只是這支空中力量的一個重要使命,絕不是唯一使命,還有高烈度突防、縱深打擊、前線空中支援、海上利益鏈監控等一系列對地打擊行為。裝備反航母彈道導彈可以解決一個重要使命,但還有很多次重要(甚至同等重要)的使命沒有解決,依然要靠發展戰術空軍來實現。
可見,裝備反航母彈道導彈確實能短時間提升懾戰能力,但無論對戰術空中力量還是戰略力量的建設來講,都沒有實質性幫助;相反在軍費並不富裕的情況下只會拖延兩大力量的發展。戰術空中力量和戰略打擊力量本來都整體落後於世界頂尖水平,對手也還在拚命發展,拚命到沒錢還債的地步;這對TG來說如同逆水行舟,本來劃得就不算快,難道要再減慢點速度緩緩?說難聽點,這件事是有那麼一些飲鴆止渴的意思。我本來也不是很確定,不過看到這個就放心了:張召忠:中國現在沒有打航母的彈道導彈
一個是我們軍隊現在沒有,第二個,即便有了以後,美國也不用害怕,中美按照奧巴馬總統的戰略定位,是競爭型合作夥伴關係,中國軍隊不對美國構成挑戰,我們都這麼友好的關係,美國害怕幹什麼。
待001A、002服役成軍之後,待這幾艘平頂船來幾次實際海外部署之後,甚至待海絲帶上船後,那個時候,你也許會從新聞中看到某雜技國或中國東南某海島省份揚言完全可以以彈道導彈拒止土共的艦隊,等到那時,你再看國內軍事專家的解讀,恐怕就會對「彈道導彈打航母」有個比較全面的認識了。
在那之前,我持比較謹慎的態度;但無論如何,總比「潛艇坐底伏擊航母編隊」強。
冷戰時期
蘇聯
最早研製反艦彈道導彈對付航母
從1970年代,蘇聯開始發展兩種天基海洋偵測與標定系統.US-A (雷達海洋偵察衛星)使用合成孔徑雷達去偵測海面的大型作戰艦隻.在經過8年半的不懈努力後,蘇聯在1974年部署第一個US-A.US-A被設計成只能在位於莫斯科的SOSS(蘇聯海洋偵測系統)基站的控制下,在經過基站的視線範圍內的時候下載目標數據.理論上,SOSS可以通過間隔為20-30分鐘的同一組的2個US-A提供的數據獲得目標的大致航向和航速. 這一組US-A在90分鐘後會重返目標區為SOSS提供目標確認.蘇聯確實為很多裝備安裝了衛星天線接收US-A的數據.但是這需要SOSS協調:SOSS使用US-A的盲目下載(download in the blind)能力,同時引導蘇聯裝備在給定的時間和地點把US-A納入雷達天線視線範圍去接受盲目下載.這樣的操作在戰爭時代並不容易.2小時內的US-A數據被認為是可以接受,但是這將把偵測以30節航渡的航母戰鬥群的AOU(不確定面積)擴大到11300平方千米.在絕大多數場合,US-A只能提供可以供AGI(情報收集船)等等裝備去進一步偵測普查數據,不能提供火控數據.另一方面,US-A在大概160英里的LEO(近地軌道)工作以提高合成孔徑雷達的解析度.這樣的LEO在地球大氣層的邊緣,所以導致US-A的在軌時間較短.蘇聯通常不維持US-A的在軌執勤,只選擇在西方海軍戰鬥群接近蘇聯sea denial(海上拒止)範圍或者西方海軍活動超過特定門限的時候,發射一枚或者一組作為主動偵測手段.
US-A (雷達海洋偵察衛星)
US-P(電子情報型海洋偵察衛星)是HF/DF(高頻無線電測向)+ELINT(電子情報)系統.在US-P之前的蘇聯天基ELINT裝備沒有能力偵測美國海軍的雷達輻射.1975年,第一次部署的US-P通過偵測雷達輻射把一條海軍軍艦的AOU降低到1.3海里.一組US-P可以提供目標的大致航向和速度.蘇聯人嘗試使用US-P去關聯US-A接觸.這樣的數據比對是是否動員AGI或者pathfinder(偵察機)的基礎.US-P的致命弱點是對蘇聯北部地區長達6-14小時的重返間隔.估計US-P系統對接近赤道的目標的重返間隔是一天.蘇聯的麻煩不止如此:缺乏全球範圍內部署的中繼平台讓一個可以在戰時更加密集部署的US-A和US-P網路缺乏為SOSS提供及時數據的能力.
US-P(電子情報型海洋偵察衛星)
為了減少SOSS的目標數據延遲和打擊機到達時間延遲的相互干擾,蘇聯人企圖發展ASBM(反艦彈道導彈).
雖然中國最早發明了指南針、火藥、造紙和活字印刷,但並不是第一個研製出可摧毀敵方移動水面戰艦的彈道導彈的國家。首先設想用彈道導彈攻擊航母編隊的國家是蘇聯。1962年蘇共中央和蘇聯部長會議決定研製發射4K10(R-27)液體彈道導彈的D-5潛射系統,之後認定適宜以其為基礎研製4K18(R-27K)反艦彈道導彈。與原型不同,反艦導彈的二級助推段尺寸不大,主要用於校正軌跡,目標瞄準和指示由「傳奇」海事衛星偵察和目標指示系統(US-P和US-A衛星)和「成功-U」航空偵察和目標指示系統(圖-95RTS偵察機、卡-25RTS直升機)兩大系統保障。由於僅有敵艦方位的初始數據顯然不足以確保將其摧毀,因此R-27K導彈還配備了能接收敵艦雷達信號的無源接收系統。在飛近被攻擊目標時,導彈早在外大氣層時就會通過兩次啟動二級發動機的方式校正彈道軌跡,確保順利消滅航母和護航軍艦。
R-27K導彈使用威力較強的核裝葯戰鬥部,發射重量13.25噸,長9米,直徑1.5米,最大射程900公里。1970年新型反艦導彈開始試驗,在卡普斯京亞爾訓練場進行了20次試射,其中16次成功。從1972年12月起改由605型(629A改進型)K-102號柴電潛艇試射,11次發射10次成功,最後一次是在1975年,導彈準確命中了目標船隻。
俄專家指出,蘇軍並沒有裝備R-27K反艦彈道導彈,最終放棄了這種獨一無二的武器,原因有很多,主要可能有兩個。一是原計劃裝配R-27K彈道導彈的667V型核潛艇,在外形上與667A、667AU核潛艇沒有任何區別。而根據美蘇1972年簽署的限制戰略武器條約,這些潛艇都在受限之列,蘇聯被迫「忍痛割愛」;二是人為因素,蘇聯海軍司令部意識到一旦裝備R-27K導彈,實際上等於否決了打造遠洋艦隊的龐大計劃,因為如果使用潛艇發射彈道導彈就能消滅敵方航母編隊的話,那還要遠洋艦隊幹什麼。性能更加優越的R-33反艦彈道導彈D-13發射系統的研製工作也隨即終止。
蘇聯R-27K(北約編號SS-N-X-13)
反艦彈道導彈的被動截獲電子信號的尋標器,尋標器安裝在彈頭後部的彈體上,在導彈飛出大氣層以後展開,控制導彈直到快返回大氣層時分離出彈頭,但是依靠尋標器還是無法進行精確打擊(再入的彈頭沒有末制導),所以需要核戰鬥部來彌補精度的不足
AS-16和SS-20
AS-16是一種空對艦武器,實際上就是一種空射的反艦彈道導彈,發射後、快速爬升至 40 千米高度,大角度俯衝時,彈速高達5馬赫,末段採用主動雷達尋的,可保證有較高的精度。
美國海軍第一次看到高速度5馬赫的AS-16和SS-20的時候被嚇壞了.AS-16和可能受到潘興2導彈啟發的SS-20反艦彈道導彈具有至少25海里的末端偵測能力,這使得他們的精度足夠高到使用常規彈頭打擊目標.並且在理想情況下,他們可以藉助SAR/ELINT衛星星座系統提供的數據直接開火.事實上DF-21D不過是噩夢重來.
SS-20導彈,冷戰結束以後,美國人發現沒有證據顯示SS-20有發展帶末端制導的反艦型號,但是蘇聯人用核彈頭的SS-20打擊航母還是可行的
AS-16
冷戰後
俄羅斯
展示過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使用的光學制導裝置,並且宣稱正在研發雷達制導型號,這種導彈也具備打擊水面艦艇的能力
伊朗
「波斯灣」反艦彈道導彈
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交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軍力年度報告》稱,伊朗作戰部隊正在接收「波斯灣」型反艦彈道導彈(Khalij Fars AShBM),這種武器可能改變海灣地區的軍力平衡。
這份報告的脫密版摘要指出,「德黑蘭正在悄悄地部署日益致命的對稱和非對稱武器系統,包括更先進的水雷、小而精的潛艇、岸防巡航導彈部隊、攻擊快艇和反艦彈道導彈。」
這是伊朗擁有在役反艦彈道導彈的一個佐證。在今年1月該報告提交給國會之後,美國官員拒絕對該報告作出評論。
「波斯灣」反艦導彈是稍早的「法塔赫-110」戰術彈道導彈的改進版,配備了光電導引頭,可在彈道末端發現艦船目標的紅外特徵。伊朗媒體稱,這種導彈的射程為300千米,戰鬥部重650千克,與最新版的「法塔赫-110」導彈相同。
3月5日導彈交付儀式上的「波斯灣」反艦彈道導彈(白色)與「法塔赫-110」導彈(灰色)
美國導彈防禦局主席詹姆斯?希瑞恩中將在今年6月提交給國會的聲明中稱,「這種導彈的射程為300千米,這意味著它能覆蓋整個波斯灣,並威脅到霍爾木茲海峽的安全。」希瑞恩證實這種導彈已經成功進行了試射,但當時並未證實其是否已經服役。
由於「波斯灣」反艦導彈速度更高(據說可達3馬赫),因此其相比於伊朗常規的反艦導彈更難以攔截。
這種導彈於2011年2月首次曝光,當時伊朗媒體公布的畫面顯示導彈命中了一艘靜止的靶船。2012年7月,伊朗國內的電視台拍攝的畫面顯示,該型導彈被裝載在移動的浮動平台上,似已安裝了導引頭。
雖然伊朗媒體自2011年2月起就有該型導彈正在批量生產的報道,但直到2014年3月5日才能確認,有多枚「波斯灣」反艦導彈被正式交付給軍方,伊朗國防部為交付活動舉行了儀式。交付儀式上,8枚「波斯灣」反艦導彈鼻部覆蓋了保護蓋,可能安裝有光電導引頭,這使得其與「法塔赫-110」導彈有明顯區別。
但美國有分析人士一直懷疑伊朗反艦彈道導彈計劃的真實性。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8月14日發表的一篇論文稱:「專家認為....。。伊朗幾乎不可能具有利用『波斯灣』反艦彈道導彈....。。或任何彈道導彈與遠程火箭炮進行反艦作戰的能力。」
CSIS的文章稱,伊朗不具備獲取和跟蹤超視距目標、使導彈的制導系統可以編程並修正末端飛行彈道以確保其導引頭能找到最終目標的有效手段。但文章也承認,如果伊朗確實在導彈的制導、射程、可靠性和運行精度方面達到了這樣的成熟度,那麼將可能改變這一地區的軍事平衡。
烏克蘭
新世紀以後烏克蘭打算研製新一代的戰術導彈家族來替換其裝備的蘇聯時代研製的戰術導彈,新的導彈家族名為 ?Сапсан?,計劃在一個發射平台上通過更換導彈模塊來實現兼容短程彈道導彈、飛航式反艦導彈和防空導彈的能力
?Сапсан?計劃裝備的彈道導彈,彈頭為類似潘興2的帶末端制導的頭體可分離設計
潘興2導彈的末端景象匹配製導
http://ww1.sinaimg.cn/mw690/7695e2e2tw1ebrkjuzgyzg208w05xu0z.gif
烏克蘭人還研究使用彈道導彈攻擊艦艇的技術
美國
我們在不遠的將來可以看到美軍的反艦彈道導彈的
美國陸軍計劃替換ATACM的LRPF,為500公里射程的彈道導彈,尺寸更小,M-270可以帶4枚
[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2016年5月25日報道]5月25日,在美國陸軍太平洋地面部隊協會(LANPAC)討論會上,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指出,既然陸軍在太平洋地區駐兵,就必須關注如何從陸地到其他區域投放兵力,陸軍應考慮將M109A7「帕拉丁」自行榴彈炮和M142「海瑪斯」高機動輪式多管火箭炮系統用于海岸防禦,打擊敵海軍部隊;將一體化防空反導作戰指揮系統和海軍目標定位系統通信,用於跟蹤並打擊空中來襲目標。例如,F/A-18「大黃蜂」戰鬥機通過Link 16數據鏈向附近艦船傳輸海上定位信息,艦船隨後將這些信息傳輸至陸軍定位系統,利用「帕拉丁」或「海瑪斯」從陸上打擊敵方艦船。
M142「海瑪斯」多管火箭炮系統射程為15~70千米,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的射程超過300公里。而M109A7「帕拉丁」自行榴彈炮可發射美國陸軍現役所有的155毫米炮彈,包括M982「神劍」遠程精確制導炮彈(射程超過40公里)。(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 齊夢曉)
2015的測試,美國海軍宙斯盾艦發射了一枚沒有末制導的戰術戰斧導彈,利用數據鏈對其不斷修正,最後命中了視距外的目標,未來美國陸軍的反艦彈道導彈打擊模式與其類似
韓國
韓國的「反艦彈道導彈」(?????)項目,2014年韓國國防信息網站出現了「反艦彈道導彈(ASBM)多模導引頭應用技術研究」的項目(下圖),項目研究由「」韓國國防採辦項目局「(DAPA)進行
打算研發一種雷達(下圖藍色箭頭)+紅外成像(下圖紅圈)雙模導引頭裝備玄武2彈道導彈
下圖為韓國防務公司」LIG Nex1「
下兩圖為去年12月的韓國國防工業展覽會上「LIG Nex1"的展台
下圖紅圈為反艦彈道導彈的導引頭模型(下下圖藍色箭頭為雷達天線,下下下圖紅色箭頭為紅外導引頭的窗口)
日本:
先說結論技術上上可行的下一場戰爭很難在上一場戰爭中看到先例,現代戰爭是從實驗室直接到達戰場,無法遵循先例現狀是國內反航母彈道導彈已經批量裝備,隨時可以投入使用。雖然裝睡的人叫不醒,但很可惜美國海軍從來不裝傻
那不是傳統彈道導彈。那不是傳統彈道導彈。那不是傳統彈道導彈。沒有先例,因為這是中國首創,但技術上完全可行。傳統的彈道導彈當然無法打航母。因為其彈頭再入速度太高,與空氣摩擦形成電磁屏蔽(黑障),彈頭無法像巡航式導彈一樣與外界通信,自然無法實時修正彈道,所以只能打固定目標。而航母是動的,打個屁。但是東風21D東風26搭載的是水漂彈,特殊彈體利用大氣層邊緣的稀薄空氣打水漂,起到增程減速的作用,從而使再入階段能避免黑障,能像巡航導彈一樣末端追蹤目標並修正彈道,所以可以打擊航母這樣的移動目標。就這樣。感謝錢學森。
ASBM(反艦彈道導彈)打航母本質上是在短暫的集火時間片段內分散消耗航母防禦體系的資源。
記得二戰的時候,打航母的飛機就有俯衝轟炸機和魚雷機兩種,美軍倚重前者日軍倚重後者,但是兩種紅藍飛機都要一起派,就為了添亂。現在的伯克老SPY1雷達,分擔反導系統任務的時候,比如指揮引導SM3Block2A時,會嚴重擠占服務於SM2和6的水平掠海向防空資源。中國開闢了這個新的添亂領域,給整個防禦系統提出新的重大挑戰。其實各種導彈的飽和攻擊都是幌子,50%以上的擊殺戰果貢獻期望還是來源於SSN的魚雷。同時,為ASBM殺傷鏈配套的索敵系統是摧殘航母的關鍵系統要素。緊緊地抓住航母的位置不放,只要使航母失去回收艦載機能力幾個小時,不用擊沉航母也就可以直接擄船了(泳裝主任:抓流氓啊)。那時候被迫雷擊處分CVN的是它自己的弗吉尼亞級死庫水。
核武器的電磁干擾效果也是無法忽視的,核戰鬥部的ASBM更可能率先對航母群的電磁系統進行致盲。
以上說的都是真打大打的玩法,在和平時期,一件戰略兵器扮演的角色更像是棋子和話瓣。比如現在美軍太平洋司令部開會的時候,就要考慮航母群距離DF26 TEL的距離,對習慣追求絕對安全的美帝來說,要退的很遠才能保護航母官兵的士氣。這就是真正的掣肘效果,算是一個Debuff吧。局座說過,就二戰以來,還真就沒有一次航母被擊沉的先例。網上有各種吹的,說一枚導彈過去航母就沉了,一枚魚雷過去導彈就沉了,完全可笑。就一艘普通的驅逐艦,就站著不動讓你打,那也得需要七枚反艦導彈才能打沉。
美國小鷹級的那艘航母,叫美國號,1996年退役的,當時美國軍方為了測試武器性能,把美國號上的各種武器設備全拆了再把航母拉到公海上去,那傢伙,飛機飛過炸一批,導彈過去炸一批,炸藥過去炸一批,連炸二十五天都沒弄沉,航母都遭老罪了。最後用的是四噸C4炸藥,終於把航母給弄沉了。
中國的東風21D和東風26這類的彈道導彈畢竟是威懾性的武器裝備,能參加實戰的可能性極低,所以誰也不知道能不能打沉。更何況美國又要服役新一代的福特級航母,這個導彈打航母的命題難度就更大了。使用彈道導彈打航母是可行的。
彈頭部分兩個戰鬥部,第一個部分利用動能擠壓和爆炸擊穿航母甲板,第二個部分用延時引信在機艙內爆炸。這樣才能達到摧毀航母戰鬥力的效果啊。
至於末端制導,涉及到二值化處理,相關的資料太多了。
著名毛左huang liu老師說用鐵球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就算依靠空中爆炸發射鐵球加上重力勢能的動能擠壓,也根本無法擊穿航母甲板;單獨擊穿甲板,也達不到預定效果。
不過說實在的,「幾百個鐵球扔過去」頗有當年「超聲波彈片治療癌症」的風範,不依靠先進生產力,卻企圖靠「人民群眾智慧」這種小聰明和野路子來解決問題。毛左這麼多年來,也沒什麼進步嘛。
有了官方了!東風21-D
理論上可以打航母.但是要彈道導彈打條件太多了...多到有點不切實際....很多條件滿足了部分其實就可以用艦載機打航母了.成功率更好更方便.....很多人說彈道導彈用衛星就可以了....首先衛星監視大半個太平洋要各類衛星約400顆...美國在全球的衛星也就差不多這個數.有些還是通訊定位衛星....這只是大半個太平洋所需的資源而已啊...退一萬步說真的被我們衛星發現然後圖像傳送總部.總部識別目標命令發射.這些步驟是有時差的...很多人認為衛星萬能.其實不是...在打航母這些環節里衛星起到發現目標和傳送大概坐標給總部的重要作用...但僅此而已.你想讓衛星給彈道導彈做實時制導目前科技做不到...除了信息延時.彈道導彈末端黑障問題會接受不到你的信號和對你發送信號...武器和制導器雙方不互換信息確定彼此方位狀態怎麼制導?怎麼精準打擊接近30節(很快)的移動目標???加上彈道導彈誤差都是幾米以上就不錯了很牛逼了.還是打固定目標....大家去查查普通的反艦導彈在制導下誤差很多都是按厘米計算的.制導和武器互相轉換信息都接近即使互換.這才有打擊高速移動目標的條件資本....我個人認為對航母最好的流程是靠盡量多的衛星集中掃描熱點區域縮小範圍(暫時不打遠洋的我們有這個優勢)增加發現航母概率...發現以後大概方位以後發送到總部發送到前沿軍事基地的部隊.部隊立刻出動盡量多的各種載具(這些都是眼睛啊)戰艦.潛艇.路基雷達.預警機.電子戰機.戰鬥機全部出動.而且三軍必須統一情報系統...一點點的把海域掃一遍.預警機和路基雷達全部開機...各類感測器收集電磁信號.隱身戰機電子靜默打開被動探測...一點點的縮小搜索範圍等待航母戰鬥群犯錯暴露...以上都成功發現航母準確方位了.那機動最強的航空兵會集中一切資源壓過去...目前而言反艦武器.低空掠海亞音速武器效率最高...留給敵艦反應時間最少...戰機預警機電子戰機協同給各個平台發射的反艦導彈做制導....看完以後你會發現打航母不是一兩件武器就能搞定的.是各種國家資源配合才能成功.裝備和指揮系統信息化越高成功率越高...隱身戰機和隱身導彈是目前最新最有效的航母艦對殺手...與其專研彈道導彈打航母時間.不如老老實實造多幾架殲20.加強對海打擊性能.對武器和指揮系統信息化改造(軍用計算機網路和感測器普及到個個作戰載具.探測能力.節點數量.數據接受能力和分析能力.)還好啦...不過這些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但是改造這些以後產生的作戰效能提高比專研彈道導彈顯著多了
可行,YST在七年前對此做過詳細敘述。他一生所學幾乎都貢獻給了美帝的軍事工業。
YST簡介:邵維華(YST)又名海天,祖籍貴州貴陽,生於四川成都,成長於台灣,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畢業,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數學博士,主修微分方程,曾任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數學助理教授,後來轉入工業界工作,在美國休斯飛機公司(2000年被波音公司收購)擔任資深系統工程師,遊走於雷達、飛彈與衛星部門,專業為雷達系統工程,在合成孔徑雷達成像上獲有一項美國專利。
YST 的評估:
甲. 研發工作
「彈道導彈攻擊海面大型船隻」不是天方夜譚,而是一個已經研發完成的武器系統。更正確的說,這是一個「遠程作戰體系」,攻擊航空母艦不過是其中的一個應用而已。
YST 個人認為「彈道導彈攻擊海面大型船隻」的研發工作已經完成,但是密而不宣,因為大事宣揚會加深「中國威脅論」,對韜光養晦的中國不利。中國密而不宣,讓美日猜測,僅管有疑惑也不敢輕舉妄動,這才是正道。
美國到處放話說什麼DF-21D即將試射,間接表示研發工作尚在進行,其實是一種政治宣傳,為的是淡化衝擊,竭力維持附庸國的向心力。
乙. 成軍時間
所謂成軍時間就是武器基本認為有效於是進入部隊正式使用的時間,這是主觀的決定,並沒有一定的標準。譬如F-15成軍的時候並不具備發射中程空對空導彈的能力,但是美國空軍認為沒有這個能力也可以成軍,以後慢慢修改就是了。所以「成軍」就是代表武器具有某種程度的戰鬥力,老闆說可以使用了,是沒有一定標準的。
「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這套武器系統遠比F-15複雜,什麼時候成軍只有中共的「中央軍委」決定,也只有「中央軍委」知道成軍的條件。
美國對中國大陸武器發展的速度一向是慢了不止一拍,美國太平洋戰區司令在國會作証的評估過分保守,中國大陸這套系統不可能還沒有測試;林中斌的估計也許有點太樂觀,因為2004年大陸的空中預警機尚未成軍。
不過這並不表示林中斌的估計錯誤,他的判斷很可能是對的,因為空中預警機並不是這個系統必要的組成部分。由地面作戰中心指揮整個攻擊過程也未嘗不可,只是配合的武力少些、效率差些而已。
基本上,即使根據天波雷達的數據發射一顆陽春「東風-21丁」然後什麼都不理也具有相當的殺傷力。
YST 個人的估計是大陸反航空母艦的彈道飛彈系統已經成軍,時間是在2008年以前。我的理由是,天波雷達(2001年)、大型空中預警機(2006年)和發射彈道導彈直接擊毀在867公里高的軌道運行、長寬高大約兩米的小衛星(2007年),所有「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所需要的科技都已經展示了。基本攻擊的能力已經具備,以後的修改不過使這個「遠程作戰體系」更加完善、效率更高、技術更成熟、有更高的戰鬥力而已。
丙. 攻擊效果
這麼複雜的作戰系統要知道效果如何只有兩個方法:
a. 實戰;
b. 電腦模擬。
前者直到中美正式開打,否則沒人知道;
後者 YST相信中美雙方肯定都做了,只是我們不知道結果而已。
任何武器系統都可以做成電腦模式,只要輸入參數就可以得到結果,通常是一個或然率。輸入參數是可以做手腳的,只要稍微改變參數內容,結果就會差很多。所以電腦模擬只是一種遊戲,你可以相信,也可以不相信。
YST 不用電腦模擬,把這個工作簡單化,就可以得到粗略的估計。
「東風-21丙」是一個高度準確的地對地導彈,西方國家的估計它攻擊地面固定目標的圓周偏差率也就20公尺,這是雷達導引的誤差。「東風-21丁」具備雙感應器,紅外線感應器的解析度比雷達高很多,即使追蹤的是移動目標 YST的估計圓周偏差率也在10米以內。
所以我們可以假設東風導彈能不能打中水面船隻完全看水面船隻能不能攔截它(反導能力)。
YST 記得美國海軍配備的標準飛彈只有「標準3」(Standard Missiles 3,SM-3)才有反導能力,「標準1」和「標準2」只能對付飛機和巡航導彈,無法攔截彈道導彈。
「標準3」第一次全程攔截的成功實驗是2006年06月22日。試驗的細節沒有公布,所以很難評論。實驗成功了幾次也不知道。這種按照計畫進行的攔截就像電影裡面套好招數的對打一樣,跟實際戰場的攔截是兩回事,這中間距離之大只有內部的工程師知道。譬如有時候為了矇混過關(保住飯碗),工程師在目標上裝設了角反射器的情形也是有的。YST 認為真實戰場SM-3的攔截率非常低,如果不是0也好不了多少,樂觀的估計大約在10~20%之間。
大陸官方的中央電視台曾經洩漏「東風-21丁」不論是在大氣層外或是進入大氣層內都有誘餌,這就對艦隊的防守系統形成很大的挑戰,因為一艘神盾驅逐艦只有96枚標準飛彈,其中只有少部份是SM-3。我們假設SM-3佔一半,也就是48枚。SM-3這點數量是經不起誘餌折騰的。
丁. 飽和攻擊
1. 多波攻擊
中國論述戰爭有句話:「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這句話用在「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上是最適合不過了。
美日可以小打小鬧,在這種情形下中國可以發射一枚子母彈頭的「東風-21丁」給美日聯軍一個警告。
但是一旦真打大打,中國應對美日聯軍的手法就完全不同了。
面對魚死網破的鬥爭大陸不可能只發射一枚「東風-21丁」,合理的估計是,解放軍至少發射四枚,最有可能是12枚,因為解放軍的導彈旅有六個導彈營,每個營有兩個連,每個連有一個「東風-21丁」發射車。
這種重大的軍事行動肯定是分好幾波攻擊,譬如每一波攻擊是四枚導彈,三波完成導彈旅的全部發射。航空母艦能夠逃脫三波攻擊、全身而退的機率幾乎是0。
2. 幾個假設狀況和簡單的計算
我們用幾個假設的狀況做一些簡單的計算,這樣讀者就有感覺了。
狀況一(「標準3」的攔截率正常):
料敵從寬,我們假設:
1. 解放軍只發射 6枚「東風-21丁」(每個營發射一枚);
2. 「東風-21丁」不釋放誘餌(方便計算,幾乎不存在的假設);
3. 美國以二對一發射SM-3;
4. SM-3的單發攔截率是0.2。
那麼簡單的算術告訴我們:
兩枚SM-3都沒有打中「東風-21丁」的機率是 0.8*0.8 = 0.64;
至少有一枚SM-3打中「東風-21丁」(攔截成功)的機率是 1- 0.64 = 0.36;
6 枚「東風-21丁」都被攔截的機率是(0.36)**6 = 0.0022 = 0.22%。
6 枚「東風-21丁」中至少有一枚擊中航空母艦的機率是 1 - 0.22% = 99.78%。
看到沒有?正常情況下,美國航空母艦能夠全身而退的機率幾乎是0。
狀況二(「標準3」的攔截率偏高):
當然,上面這個結果是假設SM-3的單發攔截率只有20%。
如果SM-3的單發攔截率可以達到50%(美國號稱的)而其他的條件不變,那麼「東風-21丁」的彈頭被摧毀的機率是75%。
6 枚「東風-21丁」都被攔截的機率是(0.75)**6 = 0.178 = 17.8%。
6 枚「東風-21丁」中至少有一枚擊中航空母艦的機率是 1 - 17.8% = 82.2%。
狀況三(「標準3」的攔截率超高):
讓我們把參數再改一改,改成對美國SM-3超樂觀的情況,也就是說美國海軍對「東風-21丁」的攔截率為90%,不可能比這個更好了,打飛機都沒這麼準。攔截導彈改為一比一。
6 枚「東風-21丁」都被攔截的機率是(0.9)**6 = 0.53 = 53% 。
6 枚「東風-21丁」中至少有一枚擊中航空母艦的機率是 1 - 53% = 47% 。
也就是說,在超級樂觀的情況下,美國航空母艦進入中國海岸線兩千公里所冒的風險是有一半的機會被至少一枚「東風-21丁」擊中。
你認為美國會冒這個險嗎?
3. 多導彈和多波次攻擊的好處
由於計算機的小型化,裝備高速計算機的現代導彈都非常「聰明」,除了第一目標,電腦也會為「東風-21丁」設定第二目標甚至第三目標。所以當第一目標消逝(譬如航空母艦被擊沉),「東風-21丁」會自動選擇攻擊附近其他的大型船隻。
現代的軍艦都非常昂貴,即使是八千噸的神盾驅逐艦造價都在12億美元以上,用一千萬美元的「東風-21丁」攻擊並不吃虧。
所以發射多枚導彈可以保証摧毀但是並不會造成浪費。
4. 「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改變了海軍作戰的遊戲規則
讓我們回到現實。解放軍發射幾枚「東風-21丁」、每枚導彈攜帶多少誘餌、採用什麼樣的變軌技術迷惑對方、選用什麼樣的彈頭....等等都是戰術技巧,只有戰地指揮官知道。本文要指出的是,無論是攻方還是守方,這都是一場非常科學的戰爭,是鬥力,更是鬥智。
YST 最後要說的有兩點:
A. 誘餌是關鍵因素
上面第2節論述的狀況與計算都有一個共同的假設,那就是「東風-21丁」不釋放誘餌。
只要解放軍採用施放誘餌的戰術,那麼彈道導彈與航空母艦之間的這場遊戲就基本結束了。
即使攻擊的彈道導彈只有一枚「東風-21丁」,在釋放誘餌的情形下航空母艦能夠全身而退的機會都非常小。
B. 攻守易位
不論「東風-21丁」擊中航空母艦的機率是多少,航空母艦都處於完全挨打的地位,毫無還手之力,這在航空母艦的歷史中從未有過。
文章來自 虎年談天下大勢: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X)
http://blog.udn.com/YST2000/4515317
全文簡體字版本:虎年談天下大勢: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全+後記)_圖文_百度文庫
tg用導彈打下rb57d偵察機前,導彈打飛機還是理論。
首先,你要有自己的導航系統,這樣全世界能打的國家就仨了,美帝,兔子,毛熊。請大家忽略伽利略系統,那貨是天坑。第二,你得有合適的彈道導彈,比如中程的,短程沒意義,遠程更沒意義,這樣全世界能打的就一個了,美帝和毛熊有協議不能留中程彈道導彈。第三,你得有航媽給你打啊,毛熊的大褲子不用你打它也是自焚狀態,日不落白皮豬和高盧白公雞的航媽也不會開到自古以來的地方,至於大象,孟加拉灣都懶得出。所以只有一個國家能給人打航媽,而且是開到別人家門口讓別人打,那就是美帝。綜上所述,明白沒?能打的仨有倆沒必要打,就兔子有剛性需求,至於能不能打到,打了才知道。U2號稱不可能被擊落的黑寡婦,結果飛行員老婆真的成寡婦了,F117號稱沒有雷達能發現,不也打下來了么……
對於打航母,二戰的思維是用航母打航母。。
現在要打的話絕壁要用彈道導彈去打啊。
你想啊,彈道導彈是在大陸發射又不是在航母發射。要是用航母上起飛的戰鬥機發導彈那速度也太太太慢了吧。。。超音速才1倍2倍的 那導彈得要多少倍才夠啊。開個腦洞。試想一下中國美國哪天真打起來了。中國就算弄出10艘航母也沒辦法攻佔美國吧,美國也不可能用航母掩護登陸來佔領我大天朝內陸吧。。。
so打航母肯定還是彈道導彈或者是長程的巡航導彈,完全不會弄什麼短途的空對艦導彈。
還有就是用核潛艇,又快又隱蔽還來不及防備,即使用核魚雷也是一打一個準 根本不用狂轟亂炸。。信息戰打航母,還是要靠彈道核導彈。嗯嗯,核導彈。。。至於先例,求大神指點( ′ ▽ ` )?打航母不用彈頭,用幾百個鐵球密集咋過去就夠了
除了用戰術核彈頭外 無任何可能性 畢竟彈道導彈存在幾百米的誤差 普通彈頭不可能準確無誤擊中航母 話又說回來 在幾百上千公里外發現航母無異於大海撈針 找不找得到都是個大問題……
這麼多人不信,好吧,上乾貨,來源見水印
再附一個更猛的,在另一個問題下的回答
導彈可以攔截(擊中)導彈,可以擊中飛機,那為什麼傳說能擊中航母的東風被吹成神? - 林雨君的回答作為航空方面從業人員,表示這種事情在當下是做不到的。
試想假如彈道導彈真的能打中三百米長,七十米寬的航母,那航天員回來幹嘛還要派那麼多車輛、人員、直升機去草原上找,直接讓他們落在航天一院慶功會的廣場上多省事兒。
純彈道導彈技術肯定搞不定。最後估計會有一個高速滑翔彈道,加自尋的過程。
推薦閱讀:
※戰鬥機是怎樣靠做機動躲導彈的?
※如果蘇聯真的有無畏III級驅逐艦的發展計劃,那麼它將是什麼樣子的?
※不太明白,在地空導彈如此牛逼的今天,武裝直升機為什麼還能生存?
※一枚二十萬噸級的導彈打偏了,在航母旁邊50米爆炸,能把一膄十萬噸的航母炸翻嗎?
※導彈離運載火箭在技術上的距離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