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聲唱法、民族美聲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四大唱法當中,區別何在?共同點是甚麼?
技術解讀《雙英會》技術解讀《雙英會》——流行民族美聲的區別視頻
先看小背簍和山不轉水轉:
那英的長音和宋團的那個比較長的音其實是一個音高c3,咋聽感差這麼多?(宋團聽起來比那英高多了)
很簡單,宋團的高頻泛音比那英豐富的多,而低頻泛音則是那英佔優勢。那當然越是高頻泛音豐富的聲音聽起來越「尖」。
再看time to say goodbye:首先要說的是,前半句莎拉布萊曼唱的不是很美聲,所以選了後面那句來比較。
先說說key,宋團和莎拉·布萊曼是一樣的key。那英上來唱的是低5key的。後來升了2key,所以就是低3key,圖上的那英是升key過後的。
流行民族美聲的差別在這裡一覽無遺:
1. 美聲非常重視低位置共鳴,聲音極為渾厚有力。低位置共鳴基本是秒殺其他兩人的形態。美聲的第二關注點在高位置共鳴上,也就是男2800,女3200。這個位置的共鳴保證了美聲的聲音是有焦點的(聽感上來說,就是感覺聲音有一個很「亮」的點),同時穿透力極強。
2. 民族唱法是基本放棄低位置共鳴的。轉而專攻更高位置的共鳴。所以在美聲不能達到的3500以上頻段,宋團依然能保有非常強的泛音(圖上的「更高位置共鳴」)。另外這個音頻的5000hz以上部分都被砍掉了,很可能宋團在5000以上依然有很強的泛音。所以民族唱法聽起來極為「尖」,「亮」,穿透力更強。缺點是不夠厚重,偏假。
3. 流行唱法是極為多樣的,很難概括。總的來說,重真聲,輕共鳴是主要的方向。比如那英,就是典型的真聲唱法。說到共鳴,那英跟另兩個顯然是沒法比的,所以同台較量,肯定是要被壓出翔的。
流行唱法為什麼要重真聲,輕共鳴?因為這樣更貼近日常說話,更貼近人民群眾。群眾不可能去練什麼混聲,大共鳴,如果歌手唱的和群眾差得太遠,遠到群眾都不知道你怎麼搞出來的,那自然無法取得群眾的認可。沒認可咋能流行起來呢?所以必然選擇跟日常說話接近的唱法。(可這也導致了流行唱法幾乎沒有門檻,什麼貨色都可以進來冒充歌手,直接造成了現在中文流行屆廢渣滿地走的局面)
再來看看這個最高音。視頻里很明顯,那英是廢了好大的勁才弄出來的,共鳴啥的就不用談了。(這也回答了那英究竟能不能唱All by myself的問題,那個是7秒f3,比這個還高1key,基本可以判定她累出翔也唱不了)
要額外說明的是:無論是美聲還是民族,本質上都是混聲(真假音混合),尤其是宋團,主要以假音為主,所以那英的真聲唱法肯定是沒法跟她們拼高度的。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流行界這麼講究現代混聲技術的原因:沒有混聲音域太有限了。
民族唱法的成因和特點說到這個問題,不得不再次回到那個慘絕人寰的無麥克風時代。和美聲一樣,在無麥時代,一切的技術情感什麼的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就是讓別人聽到你唱什麼!所以充分開發共鳴腔擴大音量成了必然的選擇。
我們知道那個年代我朝的歌曲大概有兩種:
1. 戲曲。考慮到我朝素來都是「搭台唱戲」的模式,想在露天開闊環境讓圍觀群眾都聽清,還沒有麥,怎麼辦?我朝人民選擇了提高音高,同時擴大高頻泛音的假聲唱法(當然也有真聲唱法,我們主要分析假聲唱法)。比如梅蘭芳,那當然是假聲唱法,不然怎麼唱女聲?
2. 山歌。如果真的是隔著山跟對面的人喊,這時候就不得不藉助高頻泛音了。因為隨著距離的增大,低頻比高頻衰減的快得多。高頻的聲音可以傳得更遠。比如,我們都知道尖叫是傳得最遠的。
我們為何沒選擇跟美聲一樣的巨大的低位置共鳴(胸腔共鳴,喉咽腔共鳴)?
因為美聲唱法不利於中文的咬字。
如果用美聲唱中文,基本上翔唱出來也難以做到民族唱法那麼清楚的咬字。
其實這是一個更根本的原因(為何中文音樂和外文音樂的區別這麼大):中文的特點決定了,低喉位不適合唱中文歌。中文裡對咬字要求比外文高得多,尤其是唇齒運用更多,註定了無法兼顧低位置共鳴。所以經年累月下來,我們已經養成了高喉位說話的習慣,唱歌自然也是如此。
而高喉位的缺點是明顯的:最主要的「氣息共鳴腔」咽腔太小,難以獲得比較大的共鳴。所以中文的歌曲總是顯得不夠雄厚。(當然另一個原因是,氣息偏弱)
現代的民族唱法基本上繼承了戲曲和山歌的假聲唱法,同時借鑒了美聲的混合發聲(真假音混合),開發出了獨有的高喉位混合發聲方法。
1. 聲帶技術來說實質上更接近美聲,所以有些人把民族唱法叫「有中國特色的美聲唱法」。原理上講就是真假音混合,尤其高音,會轉到全假音。具體到每個人也有不同。宋團就是明顯的假聲居多,彭則是真聲居多。
2. 不限制喉位,基本放棄低位置共鳴,追求特別高的共鳴(各種竇,頭頂)。高頻泛音非常強,穿透力極強。聽起來「尖」。
3. 咬字清楚明白,聲音清亮,偏假。
♀冷漠の微笑補充:民族美聲那裡講的很對,此外由於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對歌詞和咬字的要求也不同,因此也導致了發聲位置的不同,不止是喉位高低,還有前後端發聲的差異,我國不止民族唱法,美聲唱法好多和義大利起源流派的也有出入,就是前後位置的問題,導致了我國的美聲比西方咬字更清晰但是不夠渾厚通透。
民族強調高位置共鳴,由於要保持音色的純凈和亮度,發聲位置是必須在前端的;美聲更強調壓穩喉位,提高軟齶,把喉往咽壁上靠,是氣息通道最大化,儘可能地利用胸腔的振動美化聲音,因此靠後發聲,聲音顯得渾厚通透飽滿。
而且中國的美聲,發聲位置實際上不算很靠後,原因就一條:強調吐字清晰和自然。發聲位置和共鳴方式有聯繫,但不是絕對,靠前靠後都可以有胸腔共鳴和頭腔共鳴。比如韓磊就是明顯的靠前,可是卻是胸腔為主。
字正腔圓是戲曲,不是民族。民族要求保持亮度,吐字親切自然,高位置共鳴的原因是在高位置的時候聲音更飄和亮,和民族歌曲的表達亮度細膩的聲音主旨符合。流行沒有具體規定的行腔方式,你說的是口腔共鳴,泛音非常小,其實換句話說就是發聲方法不夠科學,基本功不夠深。
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一直讓我們注重咬字 所以一般咬的比較清晰 有時候甚至咬的過死,這也是民族發聲在前的根本原因,因為喉位靠後支點在下的話,靠咽部的力量是無法清晰的咬字的,就像義大利美聲那樣
不只是咬字 還有音色的潤色 靠前吐音更加親切自然 符合中國審美習慣和歌曲內容的表達
為什麼說民族要靠前呢,靠前發聲是指聲音從聲帶發出,下齶放鬆,頜骨打開,提笑肌,舌平放,聲音著力點向前推,推到口腔前部的硬齶,聲帶及喉部肌肉的緊張度較大,一般使用口咽腔與面罩的共鳴,聲音的感覺是從口咽腔的前部發出,聲音集中而明亮,並且容易獲得高位置的共鳴~結合咬字和吐音以及國人審美 所以民樂一般都是這樣發聲的。
我來說說吧,說的不好歡迎指正。
本人是學通俗唱法的,對於美聲唱法不甚了解 。本答案也只是根據個人理解簡單聊一聊。
先說說共同點。
什麼是通俗唱法?通俗唱法(又名流行唱法)始於中國二十世紀30年代得到廣泛的流傳。其特點是聲音自然,近似說話,中聲區使用真聲,高聲區一般使用假聲。很少使用共鳴,故音量較小。演唱時必須藉助電聲擴音器,演出形式以獨唱為主,常配以舞蹈動作、追求聲音自然甜美,感情細膩真實。以上內容摘自百度百科。當然,是反面教材。
不得不說現在的某些百科的卻是坑人。很多人覺得通俗唱法就是扯著個破鑼嗓子喊就可以,尤其是一些學習美聲唱法的人。其實這完全是錯誤的!通俗唱法跟美聲唱法一樣,在氣息的處理和運用、喉嚨的放鬆狀態、聲音共鳴位置的把握,都有很高的要求。總得來說一句話:通俗唱法與其他唱法一樣,在氣息、共鳴等方面,都需要很專業和系統的技巧。
再來說說不同點。
只從演唱技巧方面簡單聊聊。因為本人沒有系統的學過其他唱法,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咬字方面:
通俗唱法對於咬字的要求相對於其他唱法稍微不同。而這不同之處最大的體現在咬字位置上。通俗唱法的咬字位置相對於美聲比較靠前。而相對於民聲唱法則比較靠下。是在唇齒間咬字。而咬字方面,三種唱法都要求一點,就是盡量把字唱清楚。讓人能很輕鬆的聽清歌詞。說到這就不得不說一下周杰倫了。大家可能會說「那周杰倫咬字一點也不清楚啊。答主你不是說通俗唱法也要把字咬清楚嗎?」。其實非也。周杰倫是絕對可以把字咬清楚的!不然他是不可能把那麼多快歌唱好的。不相信的朋友可以找個大舌頭試試讓他唱一些RB,你就明白了。這只是他唱歌的個人風格。所以這又引出了第二個不同點:通俗唱法鼓勵歌者融入更多的個人演唱風格。注意,我說的是:更多的。美聲和民族唱法也估計適當的融入一些個人演唱風格,只是沒有通俗那麼寬而已。第三點:通俗唱法的發生更類似於大聲說話的感覺,更自然一些。這也是剛才那段百度百科裡唯一說對了的一條。暫時就想到了這麼多,以後再來填坑。有不足之處,歡迎補充。
美聲 氣泡音→咽音。
民族 胸聲→頭聲。通俗 真聲→假聲。民美 混聲
這是最基本的區別。不過實際生活中跟曲風一樣,一首歌可以融入多重元素,唱法自然也一樣。整體上就是越來越共通。其實對於廣大的聽眾來講,不論歌手用什麼唱法用什麼技巧,他們都不管,只要好聽就行。從聲樂的範疇來講,美聲唱法和流行唱法都是歌唱的一種形式,所以不論是什麼唱法,都不可避免要用到聲樂的技法,任何唱法,都是建立在科學的發聲方法之上的,只有這樣才能唱得優美動聽。美聲和流行,其實從根本上說是相同的,都是聲樂演唱藝術的一種形式,好比同樣是為了了解歷史,學美聲就好像我們去看枯燥無味生澀難懂的歷史書,而流行呢,就好比我們聽易中天講《三國》,聽於丹講《論語》,在輕鬆自然的氛圍中也學到了知識。流行唱法又稱作通俗唱法,它之所以流行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在提倡和諧的當今社會,一切都講究和諧自然,流行唱法不束縛人的本性,無論你什麼喉嚨,明亮也好沙啞也好,高亢也好低沉也罷,都可以唱,講究的是個性,所以特別受廣大青少年的歡迎。另外,流行唱法大多數琅琅上口,簡單易學,這一點,也是造成它傳播迅速的原因。美聲唱法相對而言比較苛刻,對於聲音,吐字,呼吸都有較為嚴格的要求。正因為美聲唱法的嚴格性,所以一旦你掌握了美聲唱法的要領,那麼對於學流行也是有著莫大的好處的,可以說美聲唱法是流行唱法的基礎,但不是必要的。
本人民族美聲唱法,發表一些個人愚見:
在民族演唱中,重要的是沉穩的氣息與積極的上位置,上位置是啥呢,通俗一點講就是抬笑肌,保持穩定的口腔狀態和咬字。兩個條件對了才能出來最重要的頭腔共鳴。事實上,美聲也是同樣的道理,氣息與咬字,但是呢又稍稍有點不同,美聲的演唱是氣息推動咬字,胸腔共鳴和頭腔共鳴按比例分配決定聲音的高度。知乎首答不喜勿噴推薦閱讀:
※介紹西方音樂或者音樂史的書?
※如何聽竇唯?為何他是仙兒?為什麼對他的評價一直很高?
※有哪些像《南方姑娘》《米店》一樣好聽的民謠?
※哪一款網路音樂播放器最好?
※鋼琴有哪些德國牌子?正宗的德國鋼琴
TAG: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