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中,當「s」和「p」在一起,「p」一定都發成「b」的音嗎?

比如 hospital、desperate 等。


如 @朱子帥 所說,英語里 /s/ 後的清塞音(/p t k/)通常只在重讀音節(重:「輕重」的「重」)才不送氣。

如 @陳浩 所說,最好不要把這稱作「濁化」。詳見另一個問答:漢語里的「濁輔音」和別的語言有區別嗎?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726418

英語的清音 /p t k/ 通常是送氣的 [p? t? k?],不過送氣也不太強,比漢語普通話的送氣弱。

這些音在重讀音節的 /s/ 之後送氣明顯減弱,成為不送氣清音 [p t k];在非重讀音節里變化不明顯——事實上,英語的清塞音在非重讀音節里的送氣都不強,不管前面有沒有 /s/,只是有 /s/ 時更弱。

@陳浩 給出的那一段維基百科文本是更精確的規律,大意為:

/p t k/ 在 /s/ 之後通常都不送氣——但如果這個 /sC/ 輔音簇在語素邊界上,而且以 /C/ 開頭的是個自由語素(換句話說:從字母 s 後面切開,分解為這個詞的詞根和詞綴,前一半是個語素,後一半是個可以獨立使用的語素),它們就還送氣,比如 dis|[t?]aste。

這條規律和重音模式基本是一致的,所以大家基本都只提重音的事情。

另外,英語里的濁音普遍沒有法語等羅曼語的濁音那麼典型。


這不叫濁化,是送氣音變成不送氣音。中國的英語課一直都教錯了。

peak 中 p 的音標是 [p^h],由 p 送氣。對應拼音中的 p。

speak 中 p 的音標是 [p],由 s 送氣,p 很自然地不送氣。但仍是清輔音,對應拼音中的 b。

beak 中 b 的音標才是濁音 [b]。這是普通話中沒有的音,吳語,法語等語言中有。

@梁海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726418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8%85%E6%BF%81%E9%9F%B3

根據維基,英語中送氣音不送氣的規則是 http://en.wikipedia.org/wiki/Aspirated_consonant:

English voiceless stops are aspirated for most native speakers when they are word-initial or begin a stressed syllable, as in pen, ten, Ken. They are unaspirated for almost all speakers when immediately following word-initial s, as in spun, stun,skunk. After an s elsewhere in a word they are normally unaspirated as well, except when the cluster is heteromorphemic and the stop belongs to an unbound morpheme; compare dis[t]end vs. dis[t?]aste. Word-final voiceless stops optionally aspirate.

也就是對構詞有所了解,才能總結正確的發音規則。在沒有語言學基礎的情況下,這主要靠背誦和語感。


輔音的不送氣化

先圍觀下英語讀法,

1)在詞首

spain/spe?n/ 輔音/p/要發不送氣的清輔音 類似濁音/b/ 但不是濁音 所以不是濁化

spectacular/spek?t?kj?l?/ 輔音/p/無鬚髮不送氣音 讀/p/

2)在詞中

hospital /"h?sp?tl/ 輔音/p/無鬚髮不送氣音 讀/p/

despair /d?"spe?/ 輔音/p/要發不送氣的清輔音 類似濁音/b/

3)在詞尾

grasp/ɡrɑ:sp/ 輔音/p/無鬚髮不送氣音 讀/p/

一句話,/sp/前有重音符號就不送氣化,包括單音節重讀單詞。

除了/sp/外,/st/、/sk/、/str/遇到此類情況也要遵循輔音的不送氣化。

再圍觀下日語讀法,

比如か行的假名,在詞首發送氣音,在詞中詞尾發不送氣音或少送氣音。

こころ kokoro 第一個こ讀送氣音,第二個こ讀不送氣音。

たなかtanaka 其中た讀送氣音,か讀不送氣音。

可是日本人不在意或不察覺這種區別,他們認為那是同一個音,卻能很自然得發出來。

中國人卻認為送氣音和不送氣是兩種不同的音,然後還搞不清不送氣音和濁音的區別。

最後圍觀下漢語普通話讀法,

普通話在現有的漢語拼音方案中,聲母有4個濁音:m,n,l,r.其餘聲母都是清音。

普通話拼音中的p、t、k是送氣清音,b、d、g是不送氣清音。

而英語的b、d、g是濁音,不能讀成普通話的b、d、g。

所以漢語的p/b、t/d、k/g在英語里看來都寫作/p/、/t/、/k/。

之所以會混淆不送氣清音和濁音是因為現有的拼音方案中用了濁音符號來表示不送氣清音。

比如英語單詞bay/bei/給人感覺雄厚有力,聲帶明顯振動,發音更靠後,好像從胸腔發出來的一樣;而漢語「貝」bei給人輕快乾脆,發音更靠前,像是直接從口腔發出來的。好像說得有點誇張了。

其實古漢語里是有濁音的,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後來逐漸失掉了濁音,歷史上叫做[濁音清化]。

特別地,

不贊同清音濁化這種說法,比較傾向這種表述:[輔音的不送氣化]。

[濁音清化]是從古漢語發展到現代漢語普通話中,逐漸失掉濁音的現象。

*1)[清音]發音時聲帶不振動,[濁音]發音時聲帶要振動。

*2)發輔音時有比較顯著的氣流出來叫[送氣],沒有顯著的氣流出來叫[不送氣]。

參考,

清音 濁音 - wangshunli的專欄

日語清音濁音_百度知道


wasp表示不服……

其實英語中拼寫和發音沒有規律對應的問題已經被詬病很久了,有興趣可以搜一搜"Ghoti"這個例(duan)子


手寫回答:

p.s.,

1. 在其他語言中甚至存在送氣濁音

2. 更多的語言採用的是第三類「法語等」

3. 請拋棄國內初高中英語教育所說的「清輔音在s之後要濁化」這個概念


5.5更新:

因為很多人評論有疑問,所以特此更新。。。

=========================================

首先澄清一下,除非受過專業語音訓練,絕大多數的中國學習英語者的精確到音素的發音都不是很準確。即使拼音寫法相同,IPA里的一些音標和漢語拼音對應音素還是有細微的差別。但是在不影響理解的情況下,native speaker還是能接受「不純正」的發音的。所以目前在短期英語教學中(PTE備考往往在2個月之內),我通常告訴學生力求跟英語發音貼近就可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通常把英語里在詞首緊跟著s後面的p, t, k當成漢語拼音的b, d, g來讀(所謂「濁化」),而讀英語中的b, d, g,力求聲帶振動就行了。

然而對於希望英語發音達到native speaker,或者有些需要把英語作為專業的人士,又或者碰到了需要在英語專業領域,媒體,或者舞台劇表演中以專業性示人的場合,英語發音的細微差別就需要注意到了。然而這是一個長期模仿練習的過程,對於短期想抓到PTE目標分數的同學,我們往往不會仔細糾正,因為目前計算機不會因為你的sport 念成[sb?:t]或者[sp??:t] 而沒有念成[sp?:t]而扣分(國際音標表示送氣的符號是[?]上標。)

對於母語非英語的人來說,要想把發音練的純正首先需要知道什麼是VOT。

VOT,英文全稱為voice-onset time,中文有「嗓音起始時間」、「濁音起始時間」、「發聲起始時間」、「聲帶震動起始時間」等各種譯法。具體說,VOT指的是某一輔音從除阻的一刻到聲帶開始震動,中間所經過的時間。這個大家可以參考維基百科中關於VOT的解釋(https://en.wikipedia.org/wiki/Voice-onset_time)。

廣義上的語言學(對於任何語言)里有四組對立:
1,濁不送氣(voiced unaspirated)
2,濁送氣(voiced aspirated)
3,清不送氣(voiceless unaspirated)
4,清送氣(voiceless aspirated)

漢語普通話里的p/b, t/d, k/g對立全部都是送氣不送氣的對立,而不是清濁對立:
1. 清不送氣:b /p/, d /t/, g /k/
2. 清送氣:p /p?/, t /t?/, k /k?/

英語里有三組對立,濁不送氣在漢語普通話里沒有。清送氣音和漢語稍有不同送氣沒有普通話那麼強烈:
1. 濁不送氣:b /b/, d /d/, g /g/
2. 清不送氣:p /p/, t /t/, k /k/
3. 清送氣:p /p?/, t /t?/, k /k?/

如下圖所示:

1. 濁不送氣就是常見的b, d, g的發音。

2. 清不送氣則出現在輔音跟在s後面: spot, spit, student, skim, scholar等。但是當s和後面的輔音分屬不同的詞綴和詞根,比如distaste里可以拆成前綴dis-和詞根taste, 所以該詞讀[d?st?e?st]而非[d?ste?st]。

除此之外,美音中當p, t出現在非重讀音節且兩個母音之間時,也通常會念成清不送氣的 /p/, /t/。舉幾個例子,大家感受下,注意中間的t, p念的時候不要送氣:writer, letter, happy, leopard(這裡要複合兩個條件:非重讀音節/兩個母音之間);反過來再看後面幾個單詞,t, p念的時候就要送氣:retain, cartoon, repair, oppose。如果還不明白,也可以試著比較一下這幾個單詞中的t和d:bleat清送氣/bleed濁不送氣;bleating清不送氣/bleeding濁不送氣。

3. 清送氣發音是字首或者重讀音節起始的p, t, k的音。

另外英語里還有一種不送氣的情況叫無聲除阻,國際音標里用/??/表示。這個存在於一個輔音簇的第一個輔音,此輔音不但不送氣,連發音都幾乎聽不到。比如apt[??p?t], doctor[?d?k?t?], logged on[?l?ɡ?d??n]。

其實說了這麼多,每種語言都有規律可循,希望大家在學習不同語言的時候能夠正本清源,從初始階段就能掌握好這門語言的發音,語法和各項communication skills。但是由於很多同學時間緊任務急,希望在短時間拿到成績,用在留學或移民等用途,老師們也只能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教給大家,免得很多同學越聽越糊塗。但是在這一過程當中,難免會把一些比較subtle的點模糊化,這就會造成一些追求精細化的同學的不解和困惑。但是我還是歡迎對英語感興趣的同學一起來交流,畢竟大家的目的都是為了掌握地道的英語。

我之前寫過一篇關於英語發音的小技巧,裡面就有濁化的技巧↓↓↓

濁化

1、[S]後面的清輔音要濁化

  Discussion:[k] 濁化成 [g] ; Stand:[t] 濁化成[d] ;expression_r_r_r: [p]濁化成[b]

2、美音中:[t]在單詞的中間被濁化成[d]

  如: writer,聽起來和 rider 的發音幾乎沒有區別;letter—ladder ;out of

美國人和加拿大人發音為了省事,習慣清音濁化,尤其是[t]在單詞的中間一定會濁化成[d],但英國人發音不會這樣,這也是英音和美音的一大區別。了解這一濁化原則,會給聽力帶來一些幫助。

詳細的可看語言考試中發音的小技巧(連載中) - 知乎專欄

有的同學會對濁化中的 s之後的kpt 有疑問,覺得這是不送氣的。

但是把不送氣清音說成濁音,雖然原理上是錯誤的,但是對於中國學生解決s後面的送氣清音變化卻有歪打正著的效果。這個結論建立在中國學生普遍發不出濁音的基礎上。

以普通話為母語的中國學生,很自然認為漢語拼音的b等於英文的b,漢語拼音的d等於英文的d,等等。其實真相是漢語拼音的b其實等於英文不送氣p,而d等於英文不送氣t,以此類推。所以才會有中文姓氏包,翻譯為英文一般是pao。也同時解釋了為什麼Paris會翻譯成巴黎(baili)。所以,中國學生普遍把不送氣清音誤認為濁音,而從來沒有了解過真正的英文濁音是怎麼發出的,因為漢語拼音裡面根本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英文濁音類似音素。

按照英文的發音習慣,s後面的送氣清音習慣變成不送氣清音,目的是口頭上更為輕鬆流暢。而中國學生把這裡的不送氣清音理解為中文的「濁音」,恰好是歪打正著,因為漢語拼音的「濁音」,正好和英文的不送氣清音重合了。

所以,按照所謂的s後面清音濁化,中國學生恰好可以解決sky,school等詞的正確讀音。然而這個原理弄錯了,真正受影響的是英文中大批濁音詞的發音,包括所有b, d, g, v開頭的單詞。中國學生在念這些單詞是開頭缺少濁音應有的音帶震動效果,所以聽起來總是沒有英美人的那種洋味兒。


你提的兩個例子都是可送氣可不送氣的,重音節才是不能送氣


P,T,K在S之後從來不會濁化。

可以嘗試看看中文的b,d,g和p,t,k有什麼不同(中文都是清輔音),就是送氣與不送氣的區別(雖然英文與中文的送氣強弱不同)

所以就是很正常的把送氣去掉而已。

另外我們英語老師說open的p也去送氣了,不知道對不對。


Spread不是,考到就順便舉反例


聽說過ps嗎?


我看過謝孟媛老師的英語發音篇 這個s與p(兩個無聲子音)在音標中如果連讀 後面的p要發成相同口型的有聲子音b 。 s和t有時有也是這樣 後面的t會發成d。 具體原因的話只能說與人的口腔發音有關 我不了解


補充一點,放到結尾/p/還是要送氣,比如grasp


推薦閱讀:

難以翻譯成英語的中文詞語有哪些?
「情懷」一詞怎麼翻譯成英語?
英語單詞的讀音有沒有確定的規律?
英文中有哪些中文裡沒有對應的辭彙、需要用一句話解釋的單詞?
為什麼英語中 want to 被縮寫為 wanna,而 went to 並不被縮寫為 wenna ?

TAG:語言 | 英語 | 英語學習 | 英語辭彙 | 英語發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