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主義是功利主義的體現嗎?


實名反對所有回答

———————————————————————

注意,功利主義和功利的是完全兩回事 。前者是Utilitarianism,詞根是Utilitarian,以為有效用的。也就是說,功利主義實際上是功利主義哲學家們認為的達到或接近完美社會的最有用的手段。而後者的功利則實際上表達了人們對於金錢地位權力的追求。

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功利主義。功利主義是第一個區分群域和己域的倫理學體系。在古希臘和中世紀,哲學家們熱衷於探討美德是什麼以及美德的形而上學基礎,這就是美德倫理學。近代的功利主義則完全不關注具體的美德是什麼,只是關注是么是不道德的。為此功利主義劃分了我和其他人的界限。也就是說,一個人的行為只要不去侵犯別人的權益,那麼這種行為就不是不道德的。這一學說的優點就在於他的後果主義立場,也就是說,行為的判斷標準就是其後果,不像康德和直覺主義需要尋找元倫理學。

在此基礎上,功利主義這提出了幸福的標準,幸福就是獲得快樂,去除痛苦,只要社會上的總體快樂不斷增加,痛苦不斷減少,社會就會變得幸福。然而在計算幸福依然存在問題,比如幸福的行為是否有高低之分,那麼怎麼量化,一件事同時引發的快樂和痛苦要怎麼衡量孰大孰小。

那麼題主說的集體主義是什麼。我姑且認為我黨認為的犧牲自己成全別人。那麼這種事情會帶來快樂總量的增加,痛苦總量的減少嗎?當然不會因為我們都知道,很多時候集體主義的目標不是增加集體每個人的快樂而是為了集體榮譽感,形象工程之類毫無意義的東西。那麼這種事情會得到遏制嗎,當然,如果一個集體的宗旨就是為了增加個人快樂也可以,但是在集體主義的大潮下,集體往往高於個人使得個人不再得到重視,那麼集體就不可能為了增加總體的快樂。這一點和功利主義極端重視個人權利,和公共領域限制是完全相悖的。那就說明功利主義和和集體主義是完全兩個理論。

總結一下。功利主義的基礎是群域和己域的嚴格區分,要求公民權利和對公共領域的限制,要求的是儘可能多的公民獲得更大的快樂,更少的痛苦。而集體主義正相反,集體要求群域向己域的入侵,個人放棄權利,要求集體獲得更大的榮譽,而忽視個體快樂與痛苦。。


我實在想不出,要是沒有集體主義,我們還怎麼愉快的打Dota。

如果可以,誰都想要大神帶著飛。但大神卻恨不得脫離這些豬一樣的隊友,跑去跟其他強者一起玩耍。

其實集體主義是弱者利用血緣、國籍、分在天輝等等默認的盟約對強者進行的利益捆綁,弱者讓渡一部分權利,而後共享強者所創造的效益。當然強者也不肯吃虧,要在分配上爭取優勢。而次強者是最不忿的,出的力比普通人多,卻在分配上毫無優勢。

所以才會有一堆自詡為精英的人對集體主義恨之入骨。


從行事方式上:

集體主義偏向於服從;而個人主義偏向於發揮自己才能。

從行為目的上:

集體主義偏向於集體的利益;而個人主義偏向於個人利益。

我們在此基礎上分析:

一、服從而謀取集體利益且不管自身利益,比如說抗震救災的士兵是這一類。毫無疑問這些人是偉大的集體主義者。

二、服從而謀取個人利益而不關心集體利益,比如說中國的有些官員,他們迎合上級其實只是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事情辦得怎麼樣,對老百姓好不好,這個他們不關心。這種我們其實很難把它叫做集體主義,這頂多算是披著集體主義外衣的利己主義。

三、發揮自己的才能謀取個人利益而損害集體利益,比如中國大多數的黑心商人,只管自己賺錢,不管環境,反正我賺夠了移民;不管質量,反正不是我用。各種發揮自己的能動性逃過監管,賄賂監管人員。這種也很難把它叫做個人主義,應該叫披著個人主義的利己主義。

四、發揮自己的才能謀取個人利益,同時不損害甚至有利於集體的利益。有良心的商人,科研學者等等都屬於這一類。這個才叫做個人主義。

總之:

一和四的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我認為都沒什麼問題,主要是職業不同,有不同的行為模式。這兩種人其實在中國都很少了。

而更多的是二三這種不顧道德,不顧原則的利己主義,夾裹著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外衣招搖過市,給中國帶來的危害是無窮的。


不抖機靈,真實回答,是悲劇的體現,擁有機器的行為,批量產品的對待。人人為剷除異己為己任,真是可笑又可悲。某國不改革藥丸。不過關我什麼事


我覺得很大程度上集體主義是功利主義的體現,依照功利原則,人們應該追求較大的淨餘額,也就是讓更多人享受較大利益,與集體主義要求的集體先於個體有相似之處。


@理想國 答案中存在缺陷。集體主義應當是功利主義的一個方面的體現,因為功利主義的衡量標準不僅是物質的,而且是道德的。

【1】於個人

對於高級官能個體來說,於集體主義相反的自由主義當然是功利主義的最佳選擇,因為他能選擇最適合自己最大辛福的生活方式並且避免其它道德和主義的影響。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經受虛無主義的侵襲,當前時代的大部分人都信仰著某種形式的道德或者主義來作為自身行動得借鑒標準。於此來說,集體主義也可能是在自由主義社會部分人的選擇。

【2】於統治階層

集體主義對於統治階層無疑是一個最佳的功利主義選擇,這能夠發揮集體的最大效能。而且被集體主義主宰的社會無疑能獲得集體主義這一思想得滿足(如大躍進等時期一些人的幸福感可能更甚於今)。但是於當今,要避免國際社會對納粹和民族主義等集體主義體現的擔憂和統治者自身決策容錯率的底下等集體主義的弊端,對於需長期發展,自由主義無疑是當今最佳選擇。

當然,集體主義出現也是有原因,便是其短期的高效率性在戰爭等特殊時期能夠迅速聚合所有力量,更有利於保護國家安全。

但戰爭結束的長期時段來說嘛.....總會有越來越多人察覺除了整天喊口號陶冶下情操連飯都吃不上的實際對他不利嘛。

對於越來越聰明的人類,道德中會損害實際幸福的部分將因為功利主義越來越少。


從學術定義的角度,兩種主義的主要區別,我覺得主要在於主張人群的範圍不同。「功利主義」所主張的人群是泛化的,不限定特定人群。其結果就是必須承認個人的權益在先,在個人權益實現的基礎上(「不考慮一個人行為的動機與手段」,而只看行為的結果)。而「集體主義」則強調動機,「一切從集體出發」,並且認為其行為結果必須作用於特定的人群。潛台詞就是說,為了某個特定的人群,另一部分人群的個人利益是可以忽略的。在實際實踐過程中,「一部分」、「另一部分」的界限較難存在一個可以準確界定的標準,結果就是對人群的分劃的具體操作方法實際上是「辯證的」,換句話說,就是「根據當前我要達成的目的而定」。

所以,我認為「集體主義」不是「功利主義」的體現,而是為了一部分人的功利而對另一部分人功利的剝奪。

-----求證的分界線-----

在http://zdic.net上是這樣解釋「功利主義」的:「通常指資產階級的一種倫理學說。主要代表是十九世紀 英國 的 邊沁和穆勒 。他們把資產階級的個人利益、利己主義看作是人類行為的普遍的道德準則。在階級社會中,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功利主義。馬克思主義者主張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目前利益和將來利益的統一為出發點的無產階級功利主義。」

在wikipedia及百度百科上是這樣解釋的: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認為人應該做出能「達到最大善」的行為,所謂最大善的計算則必須依靠此行為所涉及的每個個體之苦樂感覺的總和,其中每個個體都被視為具相同份量,且快樂與痛苦是能夠換算的,痛苦僅是「負的快樂」。不同於一般的倫理學說,功利主義不考慮一個人行為的動機與手段,僅考慮一個行為的結果對最大快樂值的影響。能增加最大快樂值的即是善;反之即為惡。邊沁和密爾都認為:人類的行為完全以快樂和痛苦為動機。米爾認為:人類行為的唯一目的是求得幸福,所以對幸福的促進就成為判斷人的一切行為的標準。

註:wikipedia上其實用「效益主義」來翻譯Utilitarianism,我以為更準確。

我對「功利主義」的庸俗理解是這樣的:做事喜歡算計得失的人的行為現象、行事方法、指導思想。嗯,這裡不特指個人得失。

我覺得我的庸俗理解與「效益主義」是有區別的。嗯, @李東山就是這麼解釋的,我所謂庸俗理解其實就是「功利」,甚至可以引申一點,也有點「勢利」的意味在裡面。我以為,題主問出這條時,其實意思就是指「功利」,而不是「效益主義」。

在http://zdic.net上是這樣解釋「集體主義」的:「一切從集體出發,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的思想。以人民群眾整體利益為根本出發點的思想體系。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內容之一。同「 個人主義 」相對。」

在百度百科上是這樣解釋的:是主張個人從屬於社會,個人利益應當服從集團、民族、階級和國家利益的一種思想理論,是一種精神。它的最高標準是一切言論和行動符合人民群眾的集體利益,這是共產主義和無產階級世界觀的重要內容。其科學含義在於當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發生矛盾的時候要服從集體利益。一切行動和言論以集體為重個人為輕。

我對「集體主義」看起來不存在庸俗理解,說明還是受過教育的。


推薦閱讀:

中國人提倡集體主義,但合作意識落後,怎麼解釋這種矛盾?

TAG:哲學 | 集體主義 | 政治哲學 | 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