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汽車品牌的概念車是如何製造出來的?


謝邀~概念車這個東西,就按字面理解嘛,就是概念車……

吶……我寫完了才發現好像偏題了……

怎麼製造出來的,有汽車公司是自己做的,也有直接送模型或者圖紙發給手工作坊打造的,這種手工作坊很多在義大利,一抓一大把。

2005年的 Ford Iosis Concept 就是 Ford 的設計師做造型,愚大利作坊做出來。

1、僅表達外形設計的,這種概念車只是一個表皮,裡面可以是任意的結構搭出來,在外面做出造型即可,這種概念車基本車窗一抹黑,裡面什麼也看不見。

2、僅表達造型設計的,並完成了內飾的,這種概念車也就一外形,與上面的類似。

3、有一些可以開的概念車,基於現有平台搭一個造型上去,或者能開也只是裡面有個小電機,基本上也是隨便搭出來,不是真的做車一樣的流程。

以上部分我只是了解,具體的資料手頭沒有,抱歉……

以下為偏題內容……

主流觀點承認的世界上最早的概念車是Harley J. Earl同志在1938年做的Buick Y-Job,也就是一個做了造型,能稍微開一開,但是不會大批量生產的車。這個車當時引起轟動主要是因為它的造型比較激進,隱藏了前燈,保險杠誇張地鍍鉻並且包圍了整個車頭,誇張的車體線條和鼓包,還有車體上的鍍鉻飾條,這些元素一直延續到了通用五十年代的設計上。

Buick Y-Job

一般意義上的概念車主要有以下幾種:

1、量產車型預熱

這個是最無聊的,量產車型預熱這一塊占各大車展的大部分,比如有寶馬最近的M135i和1999年的Z9(當然Z9另外一個重要作用是表達整個公司旗下產品未來幾年內的發展方向)。

這塊國內的上汽乘用車玩得很溜,每年來一個概念車,來年或者隔幾個月上市,用概念車提前吸引一下眼球什麼的……

M135i

Z9

MG5 Concept

W2 Concept

2、展示發展方向、表達品牌理念與想法

賓士的F系列最為代表。不為生產,不為量產車型預熱,就是表達自己產品或者品牌的理念,表達自己對於汽車工業產品發展方向的想法,間或吸引一下公眾眼球。主要是用來實驗公司內部較為前沿的產品理念,也可以在公開後測試一下公眾的反應。

不過這個也可以分為純玩概念錢太多,以及真的展示接下來幾年的發展方向,純玩的比如寶馬那時候的GINA,前面說到的Y-Job就是展示發展方向用的。

F700

F400

GINA

3、測試公眾反應

這個的話,各小型跑車製造商最喜歡玩,如果目標客戶群表示很喜歡,於是就量產了,大牌廠商也玩,比如大眾的那一坨Concept+字母。

比如AstonMartin前幾年出的Lagonda SUV概念車。

Lagonda SUV

VW Concept R

4、設計公司主動獻殷勤,整車企業也樂意照單全收

這個純粹是設計公司找不到活干,或者整車企業覺得明年車展沒有像樣的概念車去吸引眼球了,於是兩個巴掌就拍響了。比如那一坨愚大利設計工作室的作品。

Bertone Pandion

5、不入流設計師主動獻殷勤,國內腦殘網編照牌全收

一般這個有國外高校畢業生畢業設計、不入流設計師參加小型設計比賽、不入流設計師隨手塗鴉等等途徑造成,都不是車廠原作。

但是國內腦殘網編,為了吸引流量,於是就有了一個個不知所云的《XX新車諜照曝光》、《XX品牌概念圖首次流出》這種有如八卦雜誌的標題,比如以下這個:

腦殘網易網編:

《奧迪A9確定為一款四門超跑車 首張效果圖曝光》

http://auto.163.com/10/1117/09/6LMAV6OI000827OP.html

其實呢:

The Audi A9 Concept is a design study of a futuristic luxury flagship with a dynamic and flowing design inspired by Santiago Calatrava』s works. It was created by Spanish Daniel Garcia from the Universidad Politécnica de Valencia.

Daniel Garcia has recently completed a Degree in Automotive Design at the Universidad Politécnica de Valencia.

http://www.carbodydesign.com/archive/2010/05/audi-a9-concept/


@SunflowerZZZ把概念車的分類和作用都回答的很詳細了,我來補充一下概念車的具體製作流程吧。

先是設計師進行創意工作,剛開始的時候會有十幾個甚至幾十個草圖出來,草圖是很簡單的線條和局部特寫來描述創意,車的比例,車身的線條,前臉的特徵等,一般這個階段的圖是比例失真的。每個設計師的初步方案出來後,再總監的帶領下修改,篩選,再修改,再篩選,最後有一個方案勝出定稿。

之後就進入CAS (Computer Aid Surfacing) 階段,把車的體型在計算機中虛擬出來。草圖階段的天馬行空回到現實中來,因為在這裡要嚴格按照車的真實尺寸去製作了,很多東西需要去把握怎樣在現實中把之前的創意體現出來。比如一般草圖的時候設計師會把輪輞畫的很大,20寸往上走,但實際是沒有這麼大的,往往會往回縮到19寸甚至18寸,這樣一來比例就變了,需要設計師或者設計總監思考怎樣既符合實際又體現創意。(量產車上就更複雜了,概念車考慮一下基本的人機就可以了,而量產車因為很多時候需要考慮製造可行性和製造成本,這也是為什麼概念車一般會比量產車誇張很多,折角更厲害,燈更細長等等)

與CAS同步是工程開發,說白了就像建築師畫完房子後,工程師去畫工程圖紙告訴後面的製作人員怎麼把它做出來。概念車的工程開發比較簡單,只需考慮一次把它做出來就成。就像給你一個房子的方案,做概念車是要求你用硬紙板把它糊出來,做量產車是讓你真槍實彈用水泥造出來,兩個活的難度不是一個級別的。

再後面,就是製作了。概念車不會用鋼材來做,用樹脂啊,玻璃鋼啊搭出來的。當然,如果要做可動的,那就要底盤了。

另外,再附上一個賓尼法利納的birdcage概念車製作過程吧

道蘭 NHK紀錄片 汽車設計所的六個月


概念車基本是按照下面的流程製作出來的:

設計總監接到上級指令確立設計任務,設計部門的設計師們一起頭腦風暴。這個時候會有很多不同的草圖被製作出來。

然後設計總監會從各個方案中開始篩選出相對靠譜的進行下一步推進。當然了,這些草圖會是整車的輪廓線條也可能是某個局部的設計創意。經過幾輪討論、修改之後,最終只會留下一個設計繼續推進並成為最終的定稿。截至目前,一切還都是「紙上談車」。

然後就是電腦建模階段。電腦模擬之前的草圖設計,生成數字化模型。精確的數據能夠讓下一步的工作效率更高,因為之後需要將電腦模型製作成實物。不過在這過程中,還會進行進一步的修改,調整車身比例。比如車輪的尺寸,車身與車頂的高度比例等。設計團隊會根據實際用車的需求來調整車身比例。值得一提的是,概念車草圖上的設計儘管非常好看,但是如果原封不動地把草圖上的車身比例製成實物的話,車裡面是做不下人的。即便能坐進去,車子的大小也會很奇怪的不是和正常使用的。

在電腦建模工作向前推進的同時,還有另一組人在進行工程開發動作。就是如何把這個設計作品做出來。有了樣子了,他們開始研究的就是製作工藝和流程方面的東西了。當然了,首先他們會做個簡單的小的油泥模型出來。再往後,就是越來越大直到1:1比例的油泥模型了。

最後就是更偉大的工作了,把它的「內臟」也充實起來。這裡開始,主機廠的其他團隊也就開始介入了。動力、傳動、懸架……直到最後成為一台能動的概念車。

(文/圖 優信)


個人補充一點:概念車有些是一些遊戲開發商與車廠設計工作室合作推出的。這樣給玩家帶來的是科幻震撼的遊戲感受,車廠又可以以此來試探未來的發展設計方向。

附上GT6中的AMG Vision Gran Turismo概念車宣傳視頻

視頻封面外星再現 賓士 AMG Vision Gran Turismo官方版視頻


推薦閱讀:

古代的金屬絲,例如金絲、鐵絲、銀絲、錫絲這些是如何製作的呢?
這個圖片里的鋼材紋理是怎麼弄的,還是買來就這樣的?
汽車主機廠一般都有什麼職位?
超高精度的零件真的需要用手最終製造出來嗎?
測量誤差對於加工誤差、機床誤差有什麼影響?

TAG:汽車 | 機械製造 | 概念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