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急到心梗」反映了中國兒童教育中存在的哪些問題?

五年級家長陪孩子寫作業 急到心梗住院做兩個支架

這個現象在我身邊年輕家長群體中引起了挺多討論,它反映了目前兒童教育中存在的哪些問題?是普遍現象嗎?有沒有解決的辦法?


首先,這是個案,不具有典型性。

要不我說說,我女兒3~4年級,大多數時間回到家裡的時候已經沒有作業了,五年級即使作業量上升,也可以在6:30分之前完成作業。我基本上不用陪孩子做作業,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每周檢查一次孩子的作業的錯題。適當關注一下,她是否有理解錯誤。所以有一頭的極端,也還有另外一頭的極端的,要不說說,這個反應了什麼問題么?我還可以告訴你,我女兒自己睡覺,不用我去催,到點自己洗澡睡覺;起床不用我趕,早上到點和她說一聲,她就自己完成穿衣洗漱的事情。我只負責做早飯和送她去校車(我相信很多媽媽明白這幾條的意義)。成績也是班級第一梯隊里的。

我想說的是:

從我開始學習育兒,我就發現我們的父母非常非常的缺乏關於孩子成長的基礎且系統的教育。很多人完全不了解最基本的嬰兒,兒童,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等發展規律。然後,這些父母走到了小學了,在幼兒期欠下的賬就開始慢慢爆發出來了,而且這種情況會隨這孩子的成長不斷的愈演愈烈。也許有些孩子可能在未來一下機緣巧合轉換到一個相對好的狀態,但這些父母的教育就是完成處於,既不知道怎麼變壞,也不知道怎麼變好。所以,也有不少孩子會有看上去很好,在青春期陡然走上下坡路。

這就是很多人在質疑我說,養孩子有必要那麼複雜么的時候,我會告訴他們的看不見的風險。

也許有人會說,這可能歸因於天生如何如何。是,我不否認天生的可能性,但教育孩子的方式的差別是顯而易見。而且是一種可以控制的概率。我可以說一家公司完全就是靠運氣,而完全不需要任何專業的管理和風險控制么?我可以說一塊稻田完全可以讓他自生自滅,然後年底來個好收成么?

做父母需要專業知識,而且其中大部分內容並不複雜且困難。只需要簡單了解一下就會改善很多。真的有爭議的複雜的內容,對於父母,在操作層面來說,能夠帶來的差別並沒有那麼大。但至少不會犯很多低級的,已經確認的錯誤。

像對於孩子作業這種事情,其實翻一本《人是如何學習的 大腦、心理、經驗及學校》我們就可以知道大腦的基礎運作規則。然後再看一本《教學模式》我們就可以知道諸多的教學方法。同時還能夠理解教師的出題,出作業的目的。

如果還有興趣提高一下,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就知道怎麼完成一個有效的教學結構,評估孩子的能力和成果。

書中自有因應之道,再加上日常的練習,可以說教好孩子跟學會任何一門學科一樣,並不難。但可能我們習慣了應試,而在孩子身上,就遇到了繼工作實習之後第二大非應試類學習吧。抓狂是難免的,能力提高了就不抓狂了,這都是為了過去在學習方法上抄捷徑所留下的賬。

PS:評論區說不夠格出來講育兒的,這是我這些年讀的書,我可以做到其中出現過的內容,大體在什麼章節,我都能翻出來。你看這樣夠不夠格?

講真,說你們當中有些爸媽不努力一點都不過分,還在怪孩子沒天分。


小米九歲,三年級,普通小孩一枚,以下純粹是個人經驗總結,預防心梗,僅供大家參考。

首先,要明確陪娃寫作業的目的。既然已經付出時間精力「陪寫」,我們是否達到了「陪寫」的目的?我們的行為是否還遵循我們「陪寫」的初衷?時常回顧「陪寫」的目的,有助於預防心梗,家庭和睦,鄰里關係融洽。

鑒於小米是個普通小孩,我陪寫作業的目的主要有三點:1、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2、教會每一科目主要內容的科學學習方法。3、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

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包括長期學習所必需的「好習慣」。包括但不限於:定時遠眺,學習的姿態,養成複習與預習的習慣,先寫作業後玩耍等等。

多數小朋友在學習時存在學科差異,對於孩子的弱勢項目,家長要有針對性的主動預防(學校教育是均衡教育,不太可能提供充分的個性化指導)。一旦孩子形成偏科,傷害到學習自信心(「我數學不行」,「我英語很爛」,有些孩子的自信心打擊從低年級就開始了),再次糾正所需要投入的金錢與時間,將指數級遞增。

家長自查的學科主要板塊,語文:基礎字詞(識字量並不一定與落筆成正比)、獨立長篇文字閱讀能力(區別於看漫畫繪本)、寫作能力(寫日記、看圖寫話等)。數學:口算能力(機械性訓練提高的運算能力)、對數學語言及概念的理解、審題及轉化為數學語言的能力(應用題)。英語:單詞(前五百個單詞的積累)、誦讀與語感(小學階段語法暫時不是重點)。

家庭矛盾的導火索,家長發火孩子發懵的主要原因是:「學習態度」。包含:注意力、專註力、記憶法、自律性、規劃性等方面。對於長期的學習生涯來說,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基本技能(有句話叫學霸都是記憶力大師),學校往往並沒有針對性的教授,孩子僅靠自己也很難掌握。對於普通孩子來說,注意力專註力等「學習態度」問題,其實和九九表一樣,是需要學習和反覆訓練才能習得的。普通孩子天生自律性差,注意力不集中,如果家長沒有進行過有針對性的指導,只是一味的批評孩子「學習態度」不好,對孩子來說,既不公平,也只能起到負面效果。

其次,對於陪娃寫作業,要有整體的時間規劃。既要有每天的規劃,也要有長期的規劃。

第一階段:發現自家孩子的個體性問題。

第二階段:逐個處理個體性的典型問題,遵循「先緊急,後重要」原則。例:今天作業需要背古詩和單詞,明天考單詞,對於背誦困難的孩子,先背單詞,而不是必須全部背下來才能睡覺。(如果各科老師留的作業沒有很好的均衡,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學會均衡,而不是藉機「懲罰孩子」)。對於需要長期積累的內容,如背單詞,寫日記等,家長應該提前做好時間及難度規劃,有的放矢,避免大量集中讓孩子產生厭噁心理。量變帶來質變,我們應該盡量把量變過程式控制制的更合理更人性化。

第三階段:協調好「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態度」的交叉訓練與提升。

第四階段:在第三階段達到階段性目標之後,再次逐個突破單學科問題,與第二階段開始形成良性循環。

第五階段:在合適的時間點開始鼓勵孩子自我攻克,家長逐步有計劃退出。

最後,「陪寫」一定要遵循孩子的年齡特點及心裡發育過程。

第一,暫時規避短期無法解決的問題。例如:對於有bd類閱讀障礙的小朋友,家長應延緩和增加解決時間,而不是通過嚴厲的批評和加大訓練量希望孩子短期之內解決。

第二,多數孩子入學後的第一次獨立性發展出現在九歲左右,不要過早過高要求孩子獨立(尤其是男孩家長),有些時候孩子對你的依賴,是他需要你幫助的信號。同時,對於各方面過渡都比較順利的孩子,家長可以開始在這一時期,逐步退出孩子自己可以良好應對的領域。

第三,低年級孩子普遍存在「注意力」與「創造力」之間的矛盾。對於孩子頭腦天馬行空的「不合時宜」,家長不要急於批評,切勿因為成年人的固有思維及揠苗助長,阻礙孩子想像力與創造力的發展。

以上是我「陪寫」的一些個人經驗。「取法乎上,得之其中」,希望大家都能及時發現問題,有效利用學校、老師、校外輔導與家庭輔導,結合孩子自身成長,合理合時地逐步解決孩子在漫漫學習長路中的各種問題。


謝邀。

關於這個問題,我還真有些可說的。

陪孩子寫作業這個問題吧,就像是醞釀了多時的火藥突然爆炸,看大家的吐槽,字字都是血淚。

可是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的心也梗!因為所有這些問題,我在學校也同樣每天都會經歷。

忘了在哪裡看到一句話:為什麼要放寒暑假?因為老師會瘋。為什麼還要開學?因為家長會瘋。這句話,真是一點都不誇張。

可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比家長們感受深刻的一點就是:同樣的作業,少數孩子十分鐘完成,多數孩子二十分鐘完成,個別孩子兩、三個小時完不成。這裡面的確是存在著一些教育問題的。

而且主要問題,在成人身上,而不是孩子的身上。

首先我們來定義一下,這裡的「急到心梗」,不是因為單純的、對所有孩子來講都「作業太多、太難」,那就沒什麼可討論的了。這個老師有問題。

我們來討論一些更複雜的情況。也就是當這個問題在部分孩子身上表現得更加明顯時,可能存在的原因。

孩子寫作業慢,從表面看無非兩個原因:一、不會。二、磨蹭。

如果往深入挖的話,深層次的原因則有三個:一、孩子是真學不會。二、孩子學習習慣不好。三、家長在給孩子拖後腿。

而這幾點,都是長久存在、且不是那麼好處理的。它們有時候,需要我們堅持不懈,也有的時候,需要我們另闢蹊徑。

先說學不會的:

1、我們必須要承認,孩子之間是有差異的。這一點,我們所有人在理智上都明白,但作為家長,特別難以接受,作為老師,也不是那麼願意接受。

我們的教育同樣:總是說五個手指有長有短、對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刀切,但在高考時、在入職時,卻並沒有根據不同層次的孩子採取不同的措施,而是統一了標準。

2、這就導致了老師、家長都在一個勁兒地要求孩子,老師想要每一個孩子的成績都非常優秀,腦瓜跟不上就用努力來補。家長則永遠用天才的標準去要求自己的孩子,完全不考慮實際。

3、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孩子的上學年齡,越來越小。很多年前,我快八歲才上的小學一年級,而現在的孩子基本六歲、甚至有的還不到就已經上一年級了,對於還沒有「開竅」的孩子來講,他的精力無法長時間集中、他的體力不允許他端坐一整天,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4、而我們的教育中還存在著一個問題,就是「唯成績論」,我們陷入了全民「狂熱的標準化學習」,在耶魯大學的教育公開課《給孩子最好的成長力》(書籍已在國內出版,強烈推薦)中提到,對於孩子來講,愛與學習是兩個相輔相成的概念。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生長過程就是在學習的過程,與親友的關係,更能夠促進他們無論是學習成績、還是性格上的形成。但因為這種成績上的狂熱,導致我們常常忽略孩子的情感、而過度關注學習成績。

再說學習習慣上的問題

孩子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性格基本無關:無論他是一個天性穩重的孩子、還是一個天性活潑的孩子。學習習慣,只與他身邊的成年人、或者我說得再明白一點,與他的家長有關。

我常常聽家長跟我抱怨:他都那麼大了,該明白點事理了。人家孩子都能做到,他怎麼就聽不明白?

可習慣是需要培養的,人家孩子怎麼培養的你看到了嗎?你不培養,又怎麼能要求他上學前一天還滾得跟泥猴一樣,第二天就變得穩重踏實勤奮好學?這不是長大了、這是基因突變了。

如果繼續挖,就與第三個原因連上了:有的家長在給孩子拖後腿。

1、家長的陪伴沒有目標。

在孩子年齡比較小的時候,想要給孩子培養任何好習慣,都需要明確目標、且給孩子說清楚。但多數家長的陪伴並沒有目標,孩子不清楚自己要做到什麼程度,甚至都不清楚自己要做什麼。效果又怎麼能好?

2、家長不能堅持。

好習慣養成21天?90天能徹底養成,算我服你。但一個堅持了數年的好習慣,用一兩周來徹底打破,倒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

在孩子剛剛上學的時候,家長需要與學校配合,統一標準。兩方面的監督,才能夠使孩子儘快適應學校生活。但家長們常常不能堅持。

但這些不能堅持的家長,往往也是抱怨最多的。他們從不曾想過,你連堅持監督都做不到,孩子年齡更小、寫作業也更難,他們憑什麼能堅持下來?

這些家長往往也是經常打孩子的家長,而他們的打,不是為了教育,而是為了泄憤。深究起來,不是因為孩子不聽話而打, 而是為了自己的無能,把火氣撒在孩子身上。

我遇到最奇葩的,是一個孩子從來沒有寫作業的習慣。每次我費勁心思,讓他稍稍有一個「我要寫作業」的意識,放個假,就一切從頭開始。一問,就「我打他了。」

這種情況,我真的無能為力。

3、孩子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比如,有的孩子家裡長年攤著麻將桌,有的孩子家長寧可帶孩子出去喝酒,也不願意看著孩子寫作業。有的孩子根本沒有自己專門寫作業的地方……

孩子寫作業慢,真的可能存在太多的問題了。

那麼這個問題怎麼解決?我以一個近十年一線教育工作者的身份,來嘗試解答一下。

1、該什麼年齡、就什麼年齡上學。

我真的不能理解那些9月1號出生、非要把生日改成8月31號、好早一年上學的孩子家長。孩子最無憂無慮的也就是上學前這數得著的幾年,何必如此上趕著?大腦沒發育好,勉強夠著太累太苦,而且很有可能,一年跟不上、年年跟不上。他的身體發育情況就沒準備好。

2、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這良好的環境,包括物質上的,比如一間書房,也包括精神上的,比如陪伴和鼓勵。如果你做不到,請先別要孩子。尤其是孩子爹。(這裡指的是一般情況,特殊情況不在討論範圍內)

我真的見過太多管生管養不管育的孩子爹了,把孩子媽快要逼瘋,火氣最終全撒孩子身上了。這不是孩子媽的問題,是孩子爹不負責導致的。

3、不給孩子提過高的要求

條條大路通羅馬是一句雞湯,我並不會給大家灌這個。但提過高的要求,也確實除了折磨彼此,沒什麼用處。

我希望大家、尤其是家長們能夠明白,能夠站在金字塔尖上的,永遠只是個別人。對於我們普通大眾來說,最重要的是孩子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個善良、寬容的品性。等他長大了,有愛他的家人、有三五好友、能夠在社會上自立,養活好自己,就可以了。

4、讀書

孩子的心性、眼界,遠比單純的成績更重要。而要做到這兩點,除了行萬里路,就是讀萬卷書。所謂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正是這麼一回事兒。

行萬里路,對普通家庭來說比較難。但讀萬卷書不難。在這個時代,找書讀是一件太容易不過的事情。

孩子的眼界、性格、理解力、邏輯思維等通過讀書都能夠得到提升。而且愛讀書的孩子,哪怕家長忙得顧不過來,成績也不會太壞、品性也不會太差。

當然為了這個,家長也要盡量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在《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中,專門有一章來講這個問題:包括為孩子專門設立的小書架、讓孩子隨手能拿到書、全家設立讀書日等。

5、請你多陪陪孩子

這一點其實前面已經提過,之所以再度提出來,是因為這實在太重要。

在我見過的孩子里,有幾種比較容易出現叛逆的情況:單親、且父母又生育的;有了二胎後就不顧大孩或偏愛嚴重的;父母長期出差的;父母不愛孩子的。

當一個孩子缺乏安全感時,你怎麼要求他樣樣出色?或者,當孩子樣樣出色,只為了你能多看他一眼時,你的心不會痛嗎?

6、請你讚賞他的每一點努力,不要去管結果

努力是看得見的、也是孩子能掌控的,哪怕只是一小會兒。但結果不是。

我們都告訴孩子,有耕耘必有收穫,可我們都知道這是騙人的,事實不是這樣。哪怕就是必有收穫的,比如在風調雨順的時候種地,春天播種,也要秋天才能收穫。

對孩子來說,你要求他結果好,比如學習成績、比如書寫速度、比如正確率。對他來說這是一件很遙遠的事情,完全在他當下的掌控範圍之外。過度要求只會讓他沮喪。

倒不如要求那些明確可見的:你今天寫作業少發了一次呆、寫字少擦了一次、課文多讀了一遍……他能夠掌控,你的誇獎也給他的努力提供了方向,又何愁他沒有進步呢?


盯著寫作業沒卵用的,就我多年的經驗什麼不願意快速把作業寫完是因為智障家長即便孩子寫完作業也不允許娛樂活動,這是我自己我同學還有觀察我的表弟表妹什麼的得出的綜合答案。


看了很多老師的回答覺得有些感慨,似乎大多數人都關注在教育體制的改進或者應試壓力大上,好像沒有看到有哪位提到「做作業到底是誰的事?」這個問題。

其實不管是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都只是教育所依託的形式,從本質上來說教育所要達到的目的並不是傳授多少定量的知識,而是引導培養人擁有一個可以成長的獨立的人格,尤其現今互聯網信息爆炸時代,知識和信息隨手就可以在網路上找到(比如我想要搞清楚某個知識的關鍵點,就可以來知乎提問,得到很多專業人士的信息反饋),但如果從小沒有培養一個可以成長的向上的人格,那麼成人之後也是很難積極主動的去進行學習、靈活運用學到的知識的,之所以現在很多大學生被詬病為:「有知識沒文化」,問題就在於此。

題主的問題從表面上看,似乎是因為應試教育體制導致學校、家長注重分數,再導致升學壓力大,再導致學校作業布置過多所造成的。然而我不禁要問:

1.為什麼五年級的孩子還需要家長陪著寫作業?

作為一個心理諮詢師和一個二年級男孩的媽媽,對於陪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我個人是不認同的

我的孩子在讀一年級的時候我是陪伴他寫作業的,但自升入二年級開始,他就主動要求自己寫作業了,目前回家作業基本全部在吃晚飯前能夠自主完成,同班同學也有做到深夜9、10點的。

從兒童年齡增長相匹配的認知能力發展來看,一年級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陪伴,因為小學一年級是一個過渡的時期,從幼兒園玩著學習的狀態過渡到小學上課+練習的學習狀態,這種變化是比較大的,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同時也是培養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機,所以陪伴可以給予他們支持性的力量,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明確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當孩子覺得自己有能力駕馭自己的學業時,他們會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家長在旁陪伴,自主主動的去完成作業。因為孩子知道這些都是他們自己的事情,同時通過完成作業來獲得對自己的肯定,進一步良性循環。相反,如果孩子始終覺得自己不能夠勝任,自然會對作業有恐懼和退縮的心理,作業對他們來說就成了酷刑,能拖多久是多久。所以如果一個孩子在5年級時還需要父母來陪著寫作業,首先要考慮的是教育中缺失的自主性、主動性培養的問題。

2.為什麼自主性和主動性教育會缺失呢?

這裡不得不說很多家長對於陪寫作業的「陪」的理解或行為上是有偏差的,大多數陪孩子作業覺得頭疼的家長在陪寫作業時,所做的並不是「陪伴」,而是「監督」

首先,「陪伴」的定義是什麼?是「隨同作伴」。也就是說是我跟隨你的狀態在一邊陪著你,兩個人的地位是平等的,是兩個獨立的人,各自完成好各自需要做的事。而當「陪伴」變成了「監督」之後,就有了層級之分,家長是上司,孩子是沒有責任能力的,對於孩子作業沒有做好的地方家長都需要負起責任,這樣做作業自然而然就變成了家長的事。所以這裡就很好理解,孩子在做作業,急的卻是家長,因為孩子對他所做的作業沒有任何責任,「不管做得好與不好反正都是爸爸媽媽要管的事,跟我無關!」

3.為什麼現在很多家長會把「陪寫作業」搞成了「監督寫作業」呢?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是因為競爭壓力,害怕孩子考不上好的學校,所以家長們都紛紛坐到了「陪練」的位置上,用大人的智商幫孩子解決無法勝任的問題,讓孩子能夠勝人一籌。殊不知大人的智商就是大人的,孩子有他們認知能力發展的不同階段,在他們的階段是無法用大人的方式進行思考的,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大人覺得孩子總也教不會的狀態,既辛苦了孩子,又急壞了家長。

這樣說是有道理的,然而最根本的原因並不是僅僅是競爭壓力的問題,而是把「陪伴」搞成「監督」的家長本身,就沒有一個真正獨立的人格,所以他們並不相信孩子可以獨立勝任本該屬於他們的學習任務。這類家長有些是小時候被父母灌輸「你不好好學習以後沒飯吃!」之類思想的人,所以對於他們來說學習和分數代表我可以活在這個世界上的籌碼,他們依附於他們父母所說的這句話而活著。可以說他們是兢兢業業的,因為一旦他們的「成績」(小時候是成績,長大之後就變成賺的錢、擔任的職務頭銜、房子、車子等等等等)下滑,他們的精神世界就坍塌了。他們會認為孩子是我們的延續,他們的分數也表明了我的成功與否,所以當孩子不能夠很好的完成作業,考不到很好的分數時,這些家長就急了,「你是我的孩子,怎麼可以這道題都做錯!」這個時候他們一定不會想到每個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人,他們雖然在生活、經濟上需要依賴父母的付出,但在精神層面他們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如此~「你不好好學習長大沒飯吃!」這句話就這樣一代一代的傳遞下去。。。無法獨立自主的人格也這樣一代一代的傳遞下去。。。。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急到心梗】反映的並不僅僅是教育體制的問題,而更重要的是中國教育中長久以來缺失的培養獨立自主人格的問題。


謝邀。

被邀請回答這個問題,我先思考了半個多小時才下筆。提問者附的鏈接不是「輔導作業引發心梗」的新聞報道,而是一個類似於家長吐槽作業輔導的合集。

根據自己的了解,我認為中國兒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二。第一,中國小學生作業量多。現在的小學生基本每天都要做作業,語數英三科必有作業。小學生白天上課,放學回家後可能沒時間去玩,吃完飯就要寫作業。晚飯後到睡覺前才幾個小時,孩子們得一直埋頭寫寫寫。本來小孩的身心發展程度和大人就不一樣,沒法像成年人一樣長時間、高效、聚精會神地專註於某樣事情。精神不夠了,自然學習效率就會低,處理信息能力變差,這時家長就覺得我的孩子怎麼這麼蠢,這麼簡單的作業都不會做,說過的知識點怎麼都記不住,越想越生氣,越教越惱火,於是就「心梗」了。

反觀加拿大,小學生下午三點半放學,有的放學後在操場玩,有的去參加興趣班,有的去daycare繼續和小夥伴玩。至於作業,根據我在多所小學的實習經驗,大多數老師會在周一布置作業,然後周五再收作業。作業量適中,4天時間完成作業,這樣學生可以自行安排時間寫作業,不需要要每晚趕作業。

中國兒童教育的第二個問題是,部分家長求好心切,要求自家孩子和別家孩子一樣優秀。我最常聽到中國家長說:「為什麼某某某做得到,你卻做不到呢?!」 這種「one size fits all」的心態不僅存在於家長之間,連一部分教育者都有這種心態。這些人覺得學生A能做到的事情,學生B也應該要做到,C也能做到……如果做不到,就是學生自己的問題。所以,當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怎麼教都教不會時,他們焦慮了、緊張了:「我孩子怎麼這麼蠢?我孩子不會這麼蠢!我孩子一點都不蠢,就是不專心學習而已。」於是家長罵孩子、大聲喝斥孩子,要求他們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做作業、學知識點,殊不知他們忽視了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僅僅從成年人的角度要求他們學習。

再對比我所了解的海外教育,「one size fits all」的教育理念已經被詬病,先進的教育理念是「every one learns differently」。所以當老師、家長發現小孩子學習沒有進步的時候,他們會差異化教學,改變教學方式,同更簡單、更kid-friendly的語言輔導孩子,而不是大聲吼叫、嚴厲斥責他們怎麼連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

我永遠都記得當我教四年級學生數學的時候,一個黑人女孩怎麼都算不對兩位數加法,她很沮喪地和我說:「Ms Wu, I』m sorry. I really want to understand but I don』t know what』s going on.」 當小孩子學不會知識點的時候,他們也會很沮喪,他們的小腦筋也沒辦法弄清楚,這時候家長和老師就要好好輔導,生氣既傷害自己的健康,又挫傷孩子學習積極性。


孩子真可憐。家長自己身體不好生活習慣差才是原因吧。

孩子很多時候是被綁架的。比如:我辛辛苦苦工作還不是為了你?我買車買房都是為了你。

沒有孩子你就可以不工作,就不想開好車住大房子了嗎?

孩子是無辜的,家長不要把自己的虛榮,無能和失敗強加給孩子。


功夫在詩外

孩子的學習就是這麼一回事


首先,不要把老師僅僅當成老師來看。絕大多數老師在做別人老師的同時,也是家長。我的同事們幾乎每天都面臨著回家輔導孩子的難題。不論是現在教師這個角度,還是站在旁觀者這個角度,我們都不可能也沒有自信將這個問題完全歸結給家長和孩子。因為現在,就在我們教師這個隊伍當中,落後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依然大面積存在。業務上不合格,道德上有缺陷的同行比比皆是。我們學校的老師親口承認,他兒子在重點小學,每年都會給孩子班主任至少一千五百塊錢,而對方坦然接受,絲毫不臉紅。他孩子現在小學二年級,每天留兩套卷子,各種抄寫,各種背誦,不弄到八點多根本寫不完——這些現象都是真是存在的。在我們這個城市,越是好的小學,孩子負擔越重,家長就越累。老師呢?輕不輕鬆我們真不知道,因為我去聽課時親眼看見他們的學生下課都不讓出去玩的,早在班級里做卷子。至於科任課,基本是不上的,都是班主任在講。

而我們學校,堅決貫徹教育部的精神,減負增效,下課必須出去玩,一二年級不許留作業,三四五年級作業量在半小時內。所有科任課無故不得串課,停課,所有體育課必須全開,不許留學生補課……到最後五年級的時候也沒見孩子就變成傻子了。大部分孩子能學會課本上的所有知識點,考點,只是考試的時候準確率不如重點校,容易馬虎,沒人家能坐的住板凳。當然,因為家庭環境的原因,見識也不如重點校的孩子。畢竟人家每個暑假寒假都能出去旅遊,我們這邊的孩子放假就打王者榮耀。

現在回到主題:「看孩子寫作業」反映出現在的兒童教育存在哪些問題。

我覺得,淺顯地來看,問題在於減負政策貫徹得不徹底。

這個問題不能光靠學校教育解決。外面的那些補課班也是加重學生負擔的因素之一。但是這些壓力到底是學校教育給的,還是社會給的呢?長大以後社會地位和收入都在那兒擺著呢,學校教育非常清楚,這個社會需要的是各行各業的勞動者。但是,這個社會真的尊重每一個行業,每一個職位的勞動者嗎?思考過這個問題之後,家長們再想想,你尊重了每一個勞動者嗎?如果你尊重,那你的孩子做什麼工作你都應該很開心啊。當老師說到你的孩子成績不好的時候,你就可以大大方方地告訴他,勞動最光榮,不論以後孩子做什麼我都會支持他,因為我們的社會應當是平等的,從業者不分高低貴賤。

說這段話的時候我真的沒有諷刺的意思。我的內心對這樣的社會充滿憧憬,我覺得這就是天堂啊。

但是你能做得到嗎?你做不到,你心裡對職業還存在階級觀念,你還要努力,你的孩子還要刻苦,否則他長大之後就會掉到你心中的下層階級中去。

所以,你不准他減負,你要求他高人一等。

所以,學校不准他減負,學校要求自己的學生高人一等。

所以,老師不准他減負,老師要求自己的學生高人一等。

但是家長,你沒錯,你的痛苦,你的焦慮,都沒錯,它們都是真實存在的。因為如果他不能高人一等,他就會被別人瞧不起,被你瞧不起,被自己瞧不起,甚至活不起……因為我們身處的社會從未平等,因為我們還是學不會尊重每一個勞動者。

如果那一天真的來到了,我們的教育將全面分層教學,讓聰明的孩子學習高精尖知識,讓平凡的孩子學平凡的知識。讓能力弱的孩子學習基礎的知識。天生我材,各司其職,卻沒有歧視。這時候,孩子再也不用勉強自己去做那些能力不及的事情,每個人能有尊嚴地活著。


大部分回答都沒分清楚,這到底是孩子的問題,還是家長的問題。

有跑步跑到心梗的,有ML搞到心梗的,到底是什麼的問題?


服了。

萬一喝水的時候心梗是不是矯情一番,

「命最重要,以後喝水什麼的就隨風而去吧」。

簡直太荒謬了。

作業多不多?難不難?也沒說啊。

反正現在北京學校要求布置作業不能超過一個小時的量,每天陪孩子寫一小時的加減乘除就要了你的命了?那每天加班的碼農是不是要死一片了?

當然了,這個基本也就是人家家長自己打趣,發了個朋友圈騙贊而已。

小編也就是起個友善度的名字做一回標題黨而已。

還有正八經提問的,回答教育怎麼怎麼樣了的………

猜猜誰最傻………


做家長也是一個需要培訓的職業!


家長陪一個孩子寫作業都心梗了,老師每天看著幾十個孩子寫作業,能活下來,真是萬幸。


家長沒有重視低年級時孩子的學習基礎,孩子學習習慣不好。

正確的學習干預模式:在低年級學習時抓學習基礎和學習習慣,中年級培養學習興趣,高年級提供更好的學習條件、逐漸放手……

你看鏈接中的家長,都是到了中高年級教作業發現孩子不會寫。因為學習習慣不好不能獨立完成作業,因為基礎不好所以教起來費勁,因為不會寫要被罵然後也沒有學習興趣了。

然後孩子就被丟各種輔導班:好的輔導班老師可能還能從各方面挽救一下;一般的都是「跪求」學生做完作業就可以了。

嗯。當然,也有孩子自己懂事乖巧,從小不需要家長干預學習的。你以為每個人都能生出這種崽嗎?


實話實說...我覺得這是家長的問題。是中國家長教育孩子方式的問題。

陪孩子寫作業不能起急...不過話說回來...為啥要陪孩子寫作業呢?

從小就應該慢慢引導...一言難盡啊!中國家長教育方式太有問題了。一言難盡一言難盡.......

從小對孩子的教導應該是:完不完成作業是你的選擇,我尊重你的選擇。但你應該清楚,每個人都要對自己負責任。不完成作業你將受到懲罰,上課學到的知識將無法在頭腦中形成體系,不寫作業,知識記不住 就是白白浪費自己的時間。別人都知道的,你將一無所知。這就是對自己不負責任。

這種觀念應該從小灌輸。

這種觀念的表達方法也應該結合孩子的性格做出調整,直擊他們的痛點。應該在思想上引導孩子,而不是在身體上逼迫孩子。越逼迫反而起反作用,使孩子越來越厭煩學習,甚至厭煩家長。

是家長的心態應該做出調整。而不是一味的埋怨孩子自主能力差啊不知道學啊什麼什麼的...

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你怎麼教,他就會怎麼做。人們生來就無法選擇自己的家庭。只能說遇到一位不會教育的家長真的是不知道倒了什麼大血霉了。。。

人生都是自己選擇的,家長的責任就是引導孩子往正確的方向走。注意是引導,而不是逼迫。。。


被邀很惶恐。看了這麼多既有答案很感動,裡面凝集了回答者很多心血,看得出我國的教育工作者認真地反思著教育的現狀。

時間不夠,不能認真回答,我就說說我的故事吧。

本人是外婆帶大的(外婆隻身帶我,感謝她),外婆是教師,我們常常在飯桌上開專業討論會,笑。

雖然教育學的專業理念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老一輩的經驗依然深深影響著我。或者說,外婆那年代學習的教育經驗很多都可以用今天的教育理念去解釋,題外話,笑。

我外婆是堅決反對陪孩子寫作業的,在她看來有如下危害:

1.孩子失去了培養自覺性的機會;

2.孩子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空間;

3.老師看不到孩子的真實水平,不利於教師調整自身的教學;

4.加重家長的負擔;

那麼我外婆是這麼管理我寫家庭作業這件事情的:

1.按照學科列舉今天的作業,從最難最抗拒的開始做,限定時間;

2.如果有抄寫100遍單詞這樣的作業,可以不做。

3.需要家長配合的作業,再忙都參與,比如默寫,比如共同朗讀、背誦,比如和我比賽算數……(愛外婆)

比起監督我寫作業,外婆更關注的是和我溝通,內容如下:

1.今天上課覺得什麼地方最難,寫作業的時候和我一起討論;

2.昨天作業(考試)情況怎麼樣,錯在什麼地方,抽查我的訂正情況;

3.今天一天的生活,和同學和老師,可以漫無邊際地談,這些都比談論作業重要。

其實,家長陪寫作業並不是今天的現象,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就普遍存在,我觀察到的原因(或者說某種合理和必要性吧):

從老師的角度:

1.學生不自覺,教師不能監督孩子寫家庭作業,就讓家長管;

2.沒時間輔導學生,家長輔導;

3.給家長壓力,這個我不大懂,有些老師會這樣,看看你家孩子,emmm

從家長角度:

1.孩子不自覺,那就盯著你做

2.孩子完不成作業,急死人了,老娘上吧

3.孩子完不成作業在學校挨批評,急死了,怎麼能落後呢

對比下我外婆和這些家長和老師,我們就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基本辦法:

1.與其盯著孩子,不如讓他愛上學習(孩子就是不愛怎麼辦?偏科很正常啊,不要太強求了)

2.家長要調整心態,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您再急也不要越俎代庖啊

3.報個輔導班吧,現在這時代太好了,可以坐在家裡網上上學了。

最後說句題外話,學習絕不僅僅是考試,好大學不是只有清華北大,放鬆放鬆。


真相是家長在輔導的時候發現孩子和自己小時候一樣笨哦。說好的一代比一代智商高呢?


深有同感!每天掙錢夠累的,回來老師又壓一堆作業培孩子輔導,也不知道從啥時候開始的這種風氣,孩子做不好作業還要叫家長談話!我不想談怎樣更好的培孩子寫作業,我只想問:我們要是專業,要你們這些老師幹啥吃的?你們下午五點前就下班了,我們得著急忙活的放下手頭的活去接孩子,不能加一節自習課讓孩子們在學校互相討論幫助完成作業嗎?一味的督促監督,孩子也搞得畏畏縮縮,沒有自主性,家長也心力憔悴,總之,我覺得家長更應該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而不是陷入無止境的培寫作業中。


焦慮。從大到小,從低到高,各色人等,都逃不了這倆字。從積極的角度說,焦慮是動力,推動社會進步。另外一方面看來,天朝很多人群已經失去了生活中很多樂趣,心理問題日益增加。


我看到這個事件後的第一個反映是這個家長是有問題的。 為什麼會有這個反應呢,首先我們來想一個問題:作業起到了什麼作用?

咱們都知道作業的本意是為了讓孩子們把學到的知識重新複習一遍,是讓孩子們多加練習,把知識點記的更牢固。 但是學生的水平是不一樣的,老師講一樣的東西,學生們學到的程度是不一樣的,就比如1+1=2,有的孩子聽一遍就懂了,有的孩子聽完正常的課時還不懂。

那怎麼辦?

這個情況下,作業的作用就出來了,今天講完1+1=2,老師給留了家庭作業:1+1=?

已經學會的孩子很容易就知道了1+1=2,但是沒有學會的孩子呢?

沒有學會的孩子需要重新把這個知識點再自學一遍,他要在課餘時間自己把這個1+1=2弄懂,但是小孩子自己弄懂這個問題顯然比較困難,這個時候家長的作用就出現了;

不管是由於老師講的孩子聽不懂,還是老師真的沒講清楚,這個時候不重要,家長你需要帶著孩子把這個問題再學習一遍,等孩子學會了,作業寫完了,第二天,所有孩子又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大家一起來學習下一個知識點。

這才是作業最主要的一個作用,作業還有另外一個作用,練習。

練習這個事就更有意思了,它是符合邊際效用遞減原則的。這個邏輯跟商業上的邊際成本、邊際收益是一樣的。

還是剛才的例子,練習這件事收益最大的時間點是什麼時候呢?

是你還沒弄懂1+1=2的時候。

在你沒弄懂這個問題的時候,練習的收益是最大的,當你把這個問題弄懂以後,後續的練習並不會改變你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只不過是讓你更加熟練一些,在熟練到一定程度之後,練習就不產生收益了,就像讓你再做一千遍1+1=2也不會讓你對這個知識點的掌握有實質性的提高,所以後續的練習完全是無用功。

那麼既然是無用功,為什麼還要做呢? 因為老師不可能給每一個孩子定製不同的練習方案;畢竟,我們交的學費不足以支持老師這麼大的工作量。所以,這是一個制度的漏洞;

那麼這個漏洞帶來了什麼效果呢?

這個漏洞帶來的效果就是重置起跑線。

前邊已經講到,對於已經把這個知識點完全掌握的孩子來講,練習不再產生收益,就像原地踏步一樣,已經掌握的孩子在這個知識點上繼續練習並不會讓這個孩子跑的更遠。

但是,對於還沒有完全掌握的孩子來講,這是一個追趕的機會,只要你把這個知識點搞懂了,你就能追上前邊的孩子,這個時候你跟前邊孩子的差距只有這一個知識點,而對方在做無用的練習,你只需要把這個知識點弄懂,你們的知識存量就是相同的,第二天你們會帶著同樣的知識存量去學習新的知識點;

而新的知識點是在舊知識點的基礎上建立的,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就是對舊知識的練習;所以,這個知識點只要你搞懂了,以後一定會更加熟練,在這個時間點,熟練度並不會影響你的成績。所以,這才是作業所能發揮的最大的作用。

那麼,這個漏洞起到作用了么?

顯然是沒有的,如果這個漏洞真的起到了作用,孩子的成績差別應該是不大的;既然孩子們成績差別有這麼大,顯然是這個漏洞並沒有起到效果;

那麼,問題出在哪了呢? 很顯然,是很多孩子的作業並沒有做好,那問題就來了,老師講的東西是一樣的,作業也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孩子;那麼,孩子成績差是誰的問題?

按照這個邏輯往下聊就有點太反動了,目前階段估計已經有很多人不能接受了,那麼,咱們換個方向聊。

寫作業這件事為什麼要有家長參與?

首先,寫作業的目的是為了練習,是為了把不會的知識點學會。

那麼,練習這件事最重要的是什麼?

顯然不是練習的數量,而是質量,街邊下棋的臭棋簍子練習的數量顯然是非常多的,但是他到老還是臭棋簍子。

學習也是一樣,不在於你做了多少練習冊,刷了多少題;而在於你做對了幾次,錯誤的解題思路做一百遍還是錯的,他很難知道自己錯在哪了;

這個時候就需要引入家長這個因素,家長存在的作用就是及時制止錯誤,發現步驟錯誤立馬叫停,因為後邊再做也是沒有意義的,叫停,思考,重新開始;

這才是家長存在的作用,而不僅僅是看著孩子把作業寫完;顯然在這個功能上很多家長都沒有發揮正確的作用。

看到這裡,我估計已經有很多人要反駁了

「我花錢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是要讓他學到東西的呀,在學校學不會那我還花錢幹啥?」

這顯然不是學校的問題,因為你交學費購買的服務並不是一對一的服務,而是一個批量生產的服務,老師講的東西能把一部分學生教會就表明了老師的工作做對了,老師對每個學生提供的服務都是一樣的,一個班幾十個學生,課堂上聽到的東西也是一樣的;

就像你花錢買一包速食麵一樣,這是一個批量生產的產品,一包面你吃不飽這並不是速食麵廠家偷工減料的結果,而是因為你食量大的原因,你也可以再加火腿腸、加蛋,這是你的消費,別人無權干涉,就像你給孩子報的輔導班一樣;

而且老師提供的售後服務也是一樣的,好學生可以提問,差學生也可以提問,老師並沒有攔著差生不讓提問,是你自己不去,就像賣的速食麵分明贈送了一根火腿腸但是你不要,那你再喊吃不飽商家坑人就有點不合適了吧。


推薦閱讀:

小時候你做過什麼熊孩子的事?
父母無論如何都不同意我出國讀書,是不是有點專制?如何說服?
孩子在學校被打了家長該怎麼辦?
先天性眼球震顫(CN)已經可以改善,病友與病友家屬進(2017.10.19長文竣工,必讀!)!?
家長到底可以有多好?

TAG:兒童教育 | 家庭教育 | 小學教育 | 親子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