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首家共享充電寶「樂電」倒閉?共享充電寶行業是否迎來了洗牌期?

首家共享充電寶倒閉

上線僅7個月,共享充電寶公司「樂電」就宣布停止運營了。

10月11日,自助式智能充電寶「樂電」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宣布公司將停止運營該項目,已經收回所有充電寶設備,並通知用戶及時將未提現的押金提現。這是i黑馬了解到的第一家共享充電寶公司宣布倒閉。


謝謝邀請,可以參看我之前寫的一篇文章:

一個成功的共享經濟商品或者服務資源,要能成為合適共享資源,它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1.充裕而稀缺的資源。

所謂的充裕。是指資源的絕對數量多,而且大量被閑置。我們看共享出行領域,車輛就是這樣一個屬性,市面車輛的存量非常巨大,單個車輛的平均閑置時間也很長,這個在絕對數量上奠定了供應的基礎。

而稀缺是指相對的稀缺,是因為流動性和信息不對稱兩大原因導致產生稀缺。類似Airbnb所解決的問題,一方面,對於房屋這樣的商品,資源的流動性很差。

另一方面,供需雙方信息存在很大的不對稱性,有空房的人和需要租房的人,都是在異地,甚至不在一個國家。這其中的信息的準確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問題導致資源相對稀缺。這就給共享經濟模式帶來的機會,通過技術/服務平台,降低信息不對稱,提高撮合概率。

從流動性的角度來判別,對於近期出現的有些共享的資源,如果資源本身易於攜帶,那這樣就不具備低流動性的特點了。

2.能夠將資源或者服務標準化。

我們看到目前凡是發展規模比較大的共享模式,商品或者服務交付的標準化程度非常高。這樣的好處是減少供需雙方的交易摩擦,也降低平台的運營成本。這是可以快速規模化的一個先決條件。

有一些模式,在前期發展的不錯,但漸漸增速放緩。比如像在行這樣的知識分享的平台,線下的服務交付存在較大的不可控因素,就會讓參與者有差異很大的體驗。

另外,還有在食的領域,比如共享晚餐的一些項目,由於用戶在餐食提供方消費的餐食和服務存在很大的不確定、非標性。人們對於食物、口感、環境、服務等的認知的標準不同,這就很容易導致摩擦,因此會提高平台方運營的介入,影響擴張的速度。

對於非標準的產品和服務,在進行共享交付的過程中,如何界定交付的範疇和內容,使其標準化,是在前期設計中非常重要的考慮點。

3.資產的使用權可以分割。

這個是共享經濟模式重要的特點之一,即使用權和所有權可以分離。這是確保你的商品能否大眾共同消費的一個重要原則,只要使用權可以多次或者無限次分割,才使得協同消費成為可能。

最近看到一些有意思的創意,如「共享女友」。女朋友是否可以共享呢? 男女朋友是否可以將所有權和使用權進行分割,這個是情感上的問題,如果還是按照我們傳統的思想,專一是情感的重要要求的話,可能有些問題。

也許時代發展了,千禧一代,或者00一代(2000年後出生)對於男女朋友的認知發生了改變,也許,有存在的基礎了(也許只是笑談)。

4.共享的資源,對於消費方來說,是有一定的價值的,或者心理認知價值。

共享經濟對於需求方帶來的重要價值是,便利化和低成本。因為人們覺得車貴,所以沒有買車,而使用快車。因為1元錢就可以騎單車,所以,我會使用共享單車,而不用去買一輛單車。

但如果這個商品本身的相對價值對於消費方來說很低,那選擇可能就不同。對於一些非常低價值的商品,如果擁有這樣商品很便利,比如打火機、比如雨傘,也許共享模式給他帶來的價值就會有限。因為消費者在使用共享模式的時候,是看中共享模式所帶來的低成本+高便利的價值。

這個低成本是心理的認知,如果這個資源帶來的降低成本的認知非常低的話,那在吸引這些用戶選擇的過程就比較難。

5.場景化,資源的使用是否是高頻的。

高頻剛需的商品需求才能帶來規模的增長,衝擊獨角獸。過於冷僻或者小眾的需求,會導致平台雙邊交易不活躍,當平台交易的活躍度一旦低於某個水平的時候,供需雙方就會漸漸撤出,導致平台衰落。

因此,當你要創業,進入一個共享經濟領域的時候,或者你在看待一個新的共享的現象時,看看這個共享的資源的有效性,辯一辯真偽。也許可以讓你走的更遠些。

作者簡介:倪雲華,資深企業管理顧問,多家創業公司管理顧問。財經科技媒體專欄作家。著有《共享經濟大趨勢》。

————————————————更新線————————————————

分享一張全球共享經濟企業名錄(2017年最新版)信息圖,需要提前說明的是:

[1] 名錄裡面的公司成立時間與融資金額數據來源包括IT桔子、Crunbase、清科及其他公開報道等

[2] 部分企業可能有宣布合併等非最新情況,本名錄由共享經濟研習社(獨家整理髮布,如有遺漏補充,歡迎完善

享經濟領域企業名單和品類目錄盡在NXTCORP共享經濟研習社!NXTCORP共享經濟研習社是共享經濟領域的百科全書,NXTCORP共享經濟研習社由倪雲華共享經濟模式權威專家/創業公司管理顧問,《共享經濟大趨勢》作者)老師及其團隊獨家出品。


利益相關,目前正在做一個共享充電寶項目。

首先回答 「如何看待首頁共享充電寶「樂電」倒閉?」

相信大多數人在相關的報導前都沒聽說過 「樂電」,即便是共享充電寶領域的從業者,因為它從來就不是這個類目的主要玩家。現在共享充電寶領域做得比較大的三家分別是街電、小電、怪獸充電(排名不分先後)。而這幾個項目背後的投資方也是大家所熟知的 IDG、金沙江、順為等機構,且當中任意一個項目最新一輪的融資金額都在億元以上。而樂電,基本搜不到任何相關的融資消息,在 IT 桔子中項目的狀態是已關閉,且 「尚未獲投」。

因此,單純就這點來看,這僅是該領域一個無名小卒做不下去了而已,並不代表什麼。只不過今年上半年業內的焦點都在共享充電寶,現在好不容易出了個倒閉的,媒體當然會抓住機會扣個帽子來吸引眼球和點擊,無可厚非。

接下來回答「共享充電寶行業是否迎來了洗牌期?」

個人同意 @孔慶勛 所說的 「共享充電寶的市場容量相對有限」,如果就目前階段相對單一的商業模式來和共享單車對比的話。「群雄並起到洗牌階段所需的時間也一定比共享單車更短」,這話說得也在理。其實就近幾年的創業項目而言,共享單車品類的融資、擴張、洗牌速度都比以往其它的品類要快。個人對此的理解是一方面因為最近一兩年可投的大項目不多,對於好的項目,機構都迫不及待得想要上車,生怕錯過機會;另一方面是商業邏輯相對簡單粗暴,重在線下設備的鋪設,且鋪設成本高昂。這兩方面的原因導致了只要資金一進來,規模就能很快上去,誰跑得慢誰就失去了下一輪融資的機會。這兩方面的因素對共享充電寶類目同樣適用。

共享單車是去年年初的時候開始被行業所廣泛關注的,洗牌期是今年年中。共享充電寶是今年接近年中的時候才開始被廣泛關注,洗牌期會比共享單車來得快,估計就在明年上半年。現在除了前面所說的融了幾億資金的幾家,剩餘的玩家要繼續融錢估計很難。因為團隊背景沒啥好比,要比商業模式的話,就目前階段而言各家又差不多,且市場上的產品都在趨同化。共享充電寶類目最核心比拼的是鋪設的效率以及運營的策略,如果現在還處在比較前期的階段或比較小的規模,基本上沒有任何與市場前三競爭的可能性。

最後額外簡單地回答一下「共享充電寶是否是個能做成的商業模式?」

答案是肯定的,從內部的數據來看,好的點位很快就能回本及盈利。但需要承認的是,在市場競爭激烈的階段,如果光盯著營收,肯定會丟掉規模。就這個類目而言,當分出勝負時,剩下的玩家要擴大營收或實現盈利,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共享單車也是類似,雖然目前仍處於燒錢擴張階段,然而一旦不需要再為了競爭而犧牲不必要的成本,帳還是很容易算的。

我們不需要糾結那麼多概念、那麼多術語,管它是共享還是租賃,回歸問題本質即可。就商業而言,看現金流未來能否為正,市場規模是否符合預期就夠了。對於用戶而言,這個需求也是顯而易見的,當鋪設的密度足夠大,借個共享充電寶真的比自己帶個充電寶要輕鬆得多。這裡不過多地去論證,否則一不小心就會引發很多無意義的爭吵,比如說「我就不用啊」、「我覺得挺好的」,等等。

沒有人是絕對正確的預言家,大家理智地去思考,耐心地去觀察就好。這個品類剛開始發展不久,當前覆蓋的人群和轉化的常客自然有限,需要一個孕育的過程。不要想著什麼只要是對的,都會一下子無邊無際地炸開。


不是行業洗牌,是這個行業根本沒必要存在。


我一直覺得現在所謂的共享模式,得需要一定的合理性。

第一特性,得個人持有成本相對高。

比如單車,購買成本可能不高,但是停車收納的成本高,自己家的單車不可能想停哪停哪,走到哪感覺累了,旁邊有輛單車就能騎。

所以相對的,共享單車使用率而言,是成功了。

那麼充電而言呢?成本高嗎?我看並不是啊……大家都可以隨便帶個充電寶出門,並不是難事。

而且大家出門一般都會充滿電,堅持個半天一天我想問題都不大的,所以我一直挺懷疑共享充電寶的使用率。即便是有使用率,我想市場也不大。

第二特性,日常用的少,具有突發性和場景局限性的產品。

這個可能比較難理解,為什麼是用的少而不是用的多?

簡單打個比喻,你因為要去參加一個高端舞會,所以需要一身禮服,這個時候,租肯定比買便宜。

禮服買了,你可能只穿一兩次,而租肯定就划算多了。

但是充電寶呢?

如果經常愛出門時間久的人,我想他們第一次有沒電的經驗之後,第二次肯定就會自己買個充電寶帶上,而不愛出門的人,比如我,根本就用不著充電寶。

至於突發性,就是如同共享雨傘一樣的東西,出門沒下雨,出門突然遇到下雨的問題。(但是我也並不看好共享雨傘,買一把傘的成本太低了,而且下雨天不是什麼時候都能遇到的)

總結來說,充電寶日常大家真正確實需要的人,都會自己買充電寶。

而共享充電寶麻煩,需要還的時候還要特意去找網點,而且如果覆蓋率過高,一定是虧本的,因為需求量很低。

不看好未來共享充電寶市場。

轉載註明出處。


這家倒閉公司只是小角色,並非行業大玩家。

真正有望領頭的是這四家:來電、街電、小電和怪獸充電。

來電:4月獲得2000萬美元A輪融資,由SIG和紅點創投領投。

街電:3月獲得億元級別A輪融資,由 IDG 資本、欣旺達領投。4月陳歐以3億元人民幣控股。

小電:3月宣布獲得金沙江創投和王剛領投的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4月宣布獲得由騰訊、元璟資本領投的近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5月宣布完成B輪3.5億元融資,領投方為紅杉中國和高榕資本。

怪獸充電:4月宣布獲得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由順為資本、小米科技、紫米科技、清流資本、高瓴聯合投資。7月宣布獲得億元人民幣A 輪融資,投資方為天使投資方高瓴資本、順為資本、清流資本等。

特別注意小電和怪獸充電,兩家背後投資方實力非常強勁,頗有ofo、摩拜的架勢。紅杉中國、騰訊、高榕、順為、高瓴,個個都有分量,不是路邊跑出來的野雞投資人。

至於共享充電寶需求大不大、使用頻次高不高,這些投資人既然投了,說明數據不會太差。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沒需求、沒前途。

特別在特定場景下,比如火車站、汽車站、商業中心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充電需求是有的,而且你仔細看,人數並不少。

就算這些知名投資人都傻了,都看走眼了,幾家領頭公司融資億元以上,多的如小電四五億,也夠折騰至少一兩年了。別擔心,都散了吧。


我去飯店吃飯 都自己帶根充電線,沒有我就跟別人借根充電線,除了車站這種地方沒有充電線和插座,我不知道我去哪兒能充不上電,凡是不能提供充電的飯店,酒店我全部拉黑,一輩子不進去。不能提供充電這樣服務的商業場所,特么的也有人去?星巴克、肯德基我就不去,媽的連根插座都沒有......


謝邀,還是堅持之前的觀點:模式有問題。期待看到其他還未倒閉的該行業公司的運營情況數據。

李作剛:共享充電寶是偽需求嗎?


大家都在談論共享充電寶的問題,我覺得,這一切取決於你用什麼樣的視角和格局看待這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關於倒閉的問題:

中國每1分鐘有將近10家企業倒閉,雖然可能數字不是很準確,但也差不多。創業型公司死得就更多了。

所以公司倒閉的情況每分鐘都在上演,你進廁所拉坨屎的功夫,出來就有幾十家公司倒閉了。

舉個栗子:

小王和小樓是兩家共享充電寶公司的創始人。小王憑藉他的爸爸在地產界的威望,在一周內入駐了本市的所有大酒店,第二周入駐了本市的大多數連鎖賓館。小樓是個大學生創業,憑藉團隊推廣,兩個月入駐了一些中小餐廳。幾個月後小王家的充電站布滿了城市的重要地段,實現了在A處借在B處還的模式,而小樓家還在挨家挨戶的敲門推廣自己的充電寶。

最後小樓家無可避免的成為了行業的犧牲者,在共享熱點話題的炒作下,上了知乎的頭條「如何看待首家共享充電寶倒閉,共享充電寶是否迎來行業洗牌」。

一個公司的倒閉,很多情況不一定是項目的原因,可能是團隊自身、與計劃資金和戰略等綜合因素。所以一家公司的倒閉,並不能說明行業不行,甚至並不能說明任何問題。

當然,這一切取決於你用什麼樣的視角和格局看待這個問題

充電寶這個產物本身有點特殊,它既和手機是一種互補品,和手機里的電池又是一種代替品。大家可以看之前同樣的身份的TF卡,在手機容量都是8G,16G的時代,TF卡幾乎成為手機的必備品;但隨著手機128G和256G的普及,TF又幾乎成為了落後時代的產物,市場慢慢萎縮,而被用於車載播放等其它地方。 如果以後電池問題被更高科技的技術所解決(如提高電池的容量,或手機更省電),則充電寶就會開始受到威脅甚至沒有存在的意義了。這就是產品生命周期,任何產品都會走到它的生命周期的終點,就像PC電腦逐漸由成熟走向衰退一樣。只不過不同產品的生命周期不同罷了。至於充電寶而言,我認為快則5年內會走向衰退,5年內甚至3年也許就會有更符合需求的替代產品出現了。所以,為什麼會有小王打賭吃翔的原因之一。

當然,這一切取決於你用什麼樣的視角和格局看待這個問題

共享充電寶行業,如果小王只是做充電寶,那麼結局也肯定會和上述所說那樣,走到生命周期的終點,最後和小樓一樣面臨破產。再或者,這麼多投資人投資,難道都是人傻錢多而已嗎?連我們都知道的道理難道他們就不知道嗎?

我們假設充電寶生命周期有3年,3年是一個什麼概念?

跑得快的企業,3年不到可以完成上市。我想說明的是3年,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有足夠的時間做出相應的改變,這3年將是共享充電寶的機會。

什麼機會呢?我們把之前的故事講完:

小樓的公司倒閉後,小王的共享充電寶公司一家獨大,但因為使用率低,始終很難盈利。還好小王的爸爸家大業大,人也夠聰明,他想著把每一個充電寶、充電樁都變成一個流量入口,在每個不同的流量入口展示不同的內容和功能。

酒店裡的充電寶掃碼可以直接了解周圍的旅遊景點,可以點餐,可以呼叫特殊服務,通過這個渠道支付購買的,小王的充電寶公司可以拿到10%傭金;小王的汽車站,高鐵站的充電寶則是導購內容,通過精選商家入駐,消費者通過這個渠道購買產品可以享受5%的返利,而小王的公司則可以獲得5%的傭金。

小王的充電寶開始慢慢變成「大眾傳媒」+「淘寶客」+「今日頭條」的集合體。

3年慢慢過去了,大家已經逐漸不再使用充電寶。而小王的公司則成功升級為集團公司,旗下有「傳媒廣告公司」,「精選導購公司」,「內容服務商平台企業」,每家公司又開始了新的一輪融資。小王的身價也直奔40億。

看到這裡,大家也就搞懂為什麼要投資一個生命周期這麼短的行業了。如果一個企業開始要想去做傳媒公司,在現在而言幾乎不可能,因為國內大城市的傳媒渠道和地點基本上都被承包了;做類似「蘑菇街」「返利網」的導購也幾乎不可能;所以需要尋找一個突破口,這個突破口會成為邁上其它台階的階梯,當邁上了更高的台階,那麼共享充電寶這個階梯自然也不那麼重要了。

所以不管是共享充電寶倒閉也好,迎來行業洗牌也好。

這一切都取決於你用什麼樣的視角和格局看待這個問題


租憑就租賃,說什麼「共享」!強行貼標籤就是為了圈錢


顯然這並不是洗牌,而是商業模式有問題。我之前體驗過共享充電寶,還寫了篇答案。

這東西好用是好用,但是如果不幹些入侵用戶手機的臟活,那這個收費價格跟製造、鋪渠道、日常維護、店鋪分成等成本比起來基本上可以說沒有。

要是收費貴了,那就沒人用——共享充電寶放哪?咖啡廳、餐廳之類,這些本來是我們開口問老闆借個充電器就能免費充電的地方。你現在充電收我一兩塊,那沒事,要是收貴了,必然會引起反感。


謝邀,洗牌是一定的。

共享充電寶的市場容量本身就比較有限,從群雄並起到洗牌階段,所需要的時間也一定比共享單車更短。

目前看來街電是做的最好的一個,我最早用的是來電,但是街電的小機櫃能確保覆蓋的更廣。前兩天出去開會發現忘了帶充電寶,很容易就找到了一個街電借到,一直充到80%+。結果半天的會沒辦法還,下午還的時候發現扣了五塊錢……利潤率真心不能再高,不過總比手機沒電強多了。

總體而言,雖然財務模型更健康,但是共享充電寶相對共享單車還是更低頻的,地推能力和獲客能力不夠強的企業會更容易被淘汰出局。


共享充電寶這個行業怎麼樣 是否能盈利 咱們先不談

這個項目最大的缺點就是 他是建構在目前的技術缺陷之上,即手機的電池技術暫時無法突破。

他依賴的主體是所有的手機,但是手機廠商的方向是擺脫充電寶。你即依賴於它,又與它的主體意願衝突。我想不到更笨的商業計划了。

一旦石墨烯或者無線充電的距離 能耗等技術進一步的提高(其實已經不遠了),這個行業分分鐘就沒了。這還不是一個軟體而是一個扎紮實實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產業。也沒有於目前的前沿技術相融合的可能。

投這個的 怕不是沒想好。

假如手機無線充電的技術標準化,充電能效也有突破。那你投資一個在公交,各種公共場所設立自動無線充電裝置,賣月卡。 我都覺得比這個好。


謝謝邀請,因為一直被沒有對這個做過研究,所以不知道分析的對不對…

共享充電寶這其實讓我想到了我做的醫療保險這方面的投資,保險公司虧錢無外乎兩點,規模不夠大,對人群健康不夠了解。對應這個共享充電寶來說是規模不夠大,選址不好。

但是顯然共享充電寶需要更大的規模效應,因為1. 他有大量的固定投資;2. 對人群的使用數據積累不夠;3. 押金的資金沉澱率很低

所以說即使到後來如果燒錢只剩下一家了,也可能虧錢,因為可能選址不行。

另外從財務分析的角度來說,即使一個成熟狀態下的公司的凈利潤可能是這樣的- 運營收入很低,但是押金的資本收入很高 但還有大量的固定資本支出…你確定這樣最後能把燒的錢賺回來嘛 (還不如一開始就把所有錢拿去交給資產管理公司投資)


謝邀。

不存在洗牌期,因為這個行業根本不成其為一個真正的「行業」。

牌都沒有,洗什麼?


共享充電寶真該感謝一下騰訊爸爸,王者榮耀可是實實在在地加快了手機的耗電速度。

近段時間,共享充電寶(或者說充電寶租賃服務)的玩家們開始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來電、街電、小電等頭部企業持續有好消息傳出,那些靠後的企業就沒那麼樂觀了,裁員、欠薪甚至停運等風波接踵而來。

曾經,共享單車的火爆引發了一場「共享創業潮」,一時間彷彿萬物皆可共享。而共享充電寶正是這波風潮中的熱點,被資本競相追捧。好景不長,僅僅過了半年,共享充電寶似乎已經迎來了淘汰期,小玩家率先出局。

一家名為樂電LeDian的共享充電寶企業於10月11日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公告,稱已停止運營並收回了所有設備,並提醒用戶提現押金。也有媒體指出,樂電並非第一家停運的共享充電寶公司,在此之前已經有河馬充電、泡泡充電和小寶充電等企業出局。

樂電從今年3月正式運營到關門大吉,只有短短7個月。

老實說,這樣的消息並不讓人意外。在如今浮躁的創業環境下,所謂的「風口」來的快去的也快。有時候,眼看他朱樓還未起成,樓就塌了。

有統計顯示,2017年上半年,共享充電寶共發生19起投資事件,投資總額超10億人民幣。3月底以來,共享充電寶行業內總融資額是2015年共享單車剛出現時獲得融資額的近5倍。投資方不乏現騰訊、阿里這樣的互聯網巨頭和知名投資公司,聚美優品陳歐就大手筆投資了街電。如今,共享充電寶在投融資方面已經明顯遇冷,不再有上半年那麼多熱錢湧入了。

算一算共享充電寶這筆生意,如果按照一個標準6000毫安共享充電寶的價格40元,押金100元計算,想要回本使用率需長期保持在40%左右,這還不算那些憑芝麻信用免押金的用戶,也沒有將員工工資等企業運營費用計算在內。對比頭部企業街電,根據網路公開數據,共投放了30多萬台設備,近140萬個充電寶,日訂單量22萬單,也就是說使用率約15.7%。在這樣的市場表現下,共享充電寶的確是一筆很難在短期內回本的買賣,只能依靠融資來維持脆弱的資金鏈。這種模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燒錢」。

以前我們常聽說,一個領域的公司只能存活3家。如今,在資本的推動下,Top3濃縮成了Top2,甚至老大和老二合併也是常有的事。至於那些小企業,要麼被收編,要麼在競爭中出局。共享充電寶當然也不可能從這個規律跳脫出來,從頭部來看,街電已進入全國130多座城市;來電與8隻小豬達成戰略合作布局海外;小電正進行新一輪預計超5億元的融資;充充在8月剛獲得5億元融資。領頭羊瓜分市場的情況下,後續梯隊的參與者陸續離場將是常態。

樂電的倒閉只是開始,共享充電寶的洗牌已經來臨,這也是行業內的優勝劣汰。

除了行業內的競爭外,對於共享充電寶這個行業,從誕生之初就伴隨著質疑聲。王思聰就曾在朋友圈說,「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就吃翔,立帖為證。」

輿論對共享充電寶的質疑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第一點,使用不方便。共享單車能在城市公共自行車已經有一定普及度的情況下迅速發展起來,主要得益於其隨借隨還的便利性,免去了用戶找歸還點的麻煩。與共享單車的任意地點隨借隨還不同,共享充電寶在使用完畢後需要歸還到機櫃中,歸還流程也是被吐槽最多的點。這就意味著用戶在使用的過程中仍然有活動範圍的限制,一旦超出熟悉的範圍,想要找到能歸還的機櫃就非常困難了。此外,共享充電寶只要沒有歸還進機櫃,就會一直在計時扣費。Emmm…充電完了找不到歸還點,錢在不停地扣,想想也是挺絕望的。

第二點,租賃成本高。5000mAh的小米充電寶只需要49元,10000mAh的也不過79元,而共享充電寶的押金卻需要100元,哪怕是樂電50元的押金,也足夠買一個充電寶。

第三點,用戶需求低。一般來講,用戶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對電量都會有預估,借助共享充電寶充電是偶發情況而不是高頻需求,需求還不如街邊1塊一次的電動車充電站高,這與共享單車的使用場景有著本質的區別。

第四點,長遠發展不樂觀。有人這樣評價共享充電寶,窗口期很短,隨著充電與電池技術的進步,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在目前,快充技術和大容量電池已經成為很多手機的標配,對充電寶的依賴相比於以前已經大大降低。

顯然,共享充電寶存在太多硬傷,想讓王思聰吃翔還是太難。


首先是樂某的押金,在下實在不敢恭維,50塊押金,市面上小型量產的充電寶成本約58(2kmAh的電池5塊一共50元,電路板6元,外殼2元)。你看看別的5000mAh押金50就算了,這樣不就便宜了那些直接拿走的人嗎,某寶上的mi充電寶也是這個價,乾脆拿回家算了。

當然,共享充電寶不同的場景有不同的各種共享風格,消費情景創造消費動力,

10000mAh的充電寶,還不算上其他的人工維護費,和場地租用費,別的大公司像來電都有幾輪大投,可以拍拍胸,「盈利?不存在的,我們有的是錢,先把市場做大。」

小的品牌又沒有差異化,獨特的營銷。價格又想跟大佬拼,結果是可以預見的。如果是走小而美的高端路線,配上一些直擊靈魂的廣告話語……在旅遊景點,像山上這些,通常都是沒電卻很捉急地想拍照,電在車上玩沒了,又不想帶充電寶那麼重等……

下一個創建性的窗口是,wifi共享充電寶,和

運營商服務,放個可以超速(比你手機里的sim卡更地延遲更快)的日租卡,你借的,是一個小型旅遊團體的都要的網路,那麼直接在上面接入微信支付寶買流量埠就可以搞團體收費了,這樣我借寶的價錢可以降,你為了更好的網路(很多地方手機信號就是垃圾),甚至比你家更快更爽的網路,方便實惠,有什麼理由不去用呢,這將是一片紅海,以後團體出行,借wifi就和玩狼人殺一樣流行……

對於共享充電寶,還有更多的,我認為未來的……(有空再打)


謝謝!因為用戶體驗不良,規則設計不合,資本黑手太黑!

若論洗牌,遠未到時。共享電池,利眾之舉。應予發展!


從來不曾用過共享充電寶,這一起一落,讓不少人履歷好看很多。就醬。


共享經濟的本質是將閑置的資源轉讓或者出租,任何可以想到的現有資源,比如開車的時候閑置的空車位,因此有順風車的出現,或者閑置的房子,正是這些商業模式導致了uber和airbnb這樣的公司出現,其實這都屬於資源分配公司,但是目前共享單車以及充電寶等一系列「共享經濟」都是自己創造資源,然後租賃,也僅僅限於租賃而已,所以都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共享經濟....只是傳統租賃行業互聯網化的一個體現...

大家都覺得共享單車是成功的,但是我個人依然十分擔心,因為目前中國的共享單車的成功是建立在城市規劃和基礎建設還不完善的情況下是非常好的商業模式,不見得在未來10年到20年一直是一個長青行業,可以理解是一種短期的解決方案,所以這樣的項目只是投資人的短期遊戲或者還真是有人把其作為百年大計來作為發展至今依然不明朗


陳歐要是能把 充電寶 安裝到 鐵路系統,身價翻兩翻都很隨意。

目前嘛,無底洞燒錢。


推薦閱讀:

摩拜和 OFO 合併的可能性有多大?
除了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下一階段還有什麼可以共享?

TAG:風險投資VC | 投融資 | 分享經濟 | 共享充電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