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從貧窮中獲得了什麼?

無意間想起很小的時候在鄉下跟外婆住,因為沒錢買零食,去村裡的中學撿別人吃剩的甘蔗解饞,到處翻瓶子賣錢買零食的日子,感觸很深。

貧窮對我的影響很大很大,讓我從小就很自卑、不自信,直到現在想起這些事情還會有點難過。

細想起來,貧窮帶給我的基本都是負面影響,找不到幾個讓我受益的東西。因此提出這個問題,請問經歷過貧窮的你們,貧窮有帶給過你們任何正面的影響嗎?還是說貧窮根本就是惡魔,讓人吃盡苦頭?


1:自卑

2:節約

3:努力、奮鬥

4:不自信、不自如,面對有錢人會拘束

5:消費觀念處於末端,不喜歡買不必須品

6:渴望有朋友、有熟人,有關係網(凡是不用錢解決的事兒幻想用關係去解決)

7:窮的時候生病不愛去醫院(拖啊,一直拖,結果CNM)

8:沒有給自己規劃保險類的理財產品(現在買了很多份,我怕)

9:為了獲取金錢出賣了人格和尊嚴

10:對底層掙扎的人的感同身受

嗯,正在一家瀕臨倒閉的加盟火鍋店吃飯,從六點到現在,只有兩桌人,另外一桌是一個女的,點了一個鴛鴦鍋,消費很低。

老闆說:「房租兩萬多,每個月都虧,不知道能不能轉讓出去,欠了親戚朋友很多錢,也不知道怎麼辦。」

他很痛苦,我跟朋友們比平時至少多吃了兩百元。

我很理解他這樣子的四面楚歌,畢竟曾經債台高築,懂這份疾苦,他好累。

痛苦看多了,也就有一些麻木了。

貧窮並不是原罪,只是上天對你的一種考驗,只是看你是否可以跨得過這份考驗了。

有的人出生貧窮,獲得了很多東西;

有的人原生貧窮,以爛為爛。

差不多的牌,打的人不一樣,結局不一樣。

我不認識多少富人,對貧窮認識倒是深刻。

醫院等著錢救命的窮人我見過;

因為貧窮失去愛情的人我見過;

因為貧窮出賣良心的人也有很多。

一時窮不可怕,最怕沒有一顆創富的心。

認命嗎?

我媽說我只有窮人的命,別去掙扎。

但是我不信,我相信我可以擺脫貧窮!

我還記得她叫我去當保安,我說我不甘心,哪怕是流浪,我也想有不是貧窮的生活。

我們在擺脫貧困的路上,依然默默奮鬥著,爽,不管結局如何,先不要看輕自己,come on!


時至今日,竟然還會有人會以為,像勤奮、努力、能吃苦…這些,是貧窮才能賦予的品格。面臨一無所有的困境,每個人所能做的不過是承受、改變而已,這是人的共性,不過貧窮讓你有機會表現出來,既然不貧窮的人也會有這種特性,那就稱不上是你從貧窮中獲得的。

至於節約、勤儉…也有的窮人有了錢,往往更加的揮霍,這根本不是你有「節約」的品格,而是貧窮讓你浪不起來。富有的人節約的也很多,這和生活理念有關,和貧富關係也不大。

還有人以為孤獨、自卑、不自信,是貧窮導致的結果,自己的多數負面性格都是出身不好的鍋,於是自己可以心安理得的接納自己的負能狀態,反正不是自己的錯。貧窮和自卑,這可能有一些關係,但是從自卑到自信,依靠的絕對不是沒錢到有錢,而是你自己思想結構的轉變。

面對美好的東西自慚形愧,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心理反應,有錢的人可能不會體現在錢的方面,但是絕不會有一個人天生一點自卑感都沒有的。

富有在這方面的優點是,可以通過金錢方面的優越來掩飾自卑,比如說暴發戶帶個金鏈子,或者說他們「可能」更容易接受到能夠轉變自己這種心理的教育資源。窮一點的環境,在這件事情上的劣勢就是,沒有任何可以作為自己社交活動中的籌碼,一點遊走的空間都沒有,赤裸裸的卑微,這種次數會更多一些,多到讓他們形成習慣,多到讓他們再也沒有勇氣改變,躺在地上任人蹂躪;還有就是少有機會獲取心理成長的資源,越自卑越不敢妄動、越不動越沒什麼優點,越沒優點越自卑…陷入越來越糟糕的惡性循環,我理解這種窮到極點的困境,但是每一個能夠在知乎上點贊的人都沒有資格說這句話,你們在抱怨自己的性格問題的時候,有誰去看一場免費公開課了?

每個人的心理成熟過程,都是一步步建立的,每個成熟一些的人,在剛接觸社會的前幾年,都有從自我懷疑、自我否定、到自我重塑的過程,這和他原先繼承來的品格、社交手段是否優秀無關、和他有錢沒錢無關。

先就否定這些,說說自己的經歷,再逐條分析貧窮究竟能夠帶來什麼。

家裡窮過,也稍微脫貧過。

窮在小學的時候,每次為了那百十來塊錢的學費,我媽要低聲下氣的去借好幾家的錢,這真的不是只在小說中才看的到。借錢的時候,我還要跟在我媽後面,因為我媽麵皮薄,白天張不開口,只有晚上摸黑的時候,才會去敲人家門…她一個人走夜路怕黑,叫著我給她壯壯膽。

不親身經歷過的人,很難想像被人打著哈哈拒之門外的感受,有的還會順帶幾句冷嘲熱諷…你放下尊嚴央求別人,如果換回來的是拒絕,那你就真的什麼都剩不下了,那是徹徹底底的低人一等。

我還算懂事,雖然感到極度的無助與卑微,卻從來不流露自己的難過、也從未對家裡有過什麼抱怨,只是在心裡曾有過幾次,為自己讀書的花費而愧疚不已,要不是我媽對上學這件事態度一貫十分堅決,我肯定要和她商量商量退學的事情。

時至今日,二十多年過去,我現在試著回想當年借錢時候的場景,畫面還十分清晰。別人把著自家的門框,那時候燈是昏黃的,還沒現在這麼亮,我看不清她們的面孔,只有一個被燈光拉長扭曲的身影,在那裡叨叨的敘著「哎呦,你們家還用借錢吶,前兩天我還說,家裡沒錢啦,要去丁地主家裡借點…」

當年我媽看了好多冷眼、吃了好多憋,這在她之前應該是從來沒有過的。(這其中有很多原因)

高中的時候家境好轉了些。高三作為班長代收學費,每個人約有兩千來塊錢吧,記不太清了。老師催得緊,有一些同學家庭困難、或者離家遠,一時拿不出來…

成績差的同學裡,很多都是家裡掏錢買的錄取名額,不太可能差這一次兩次學費;這些暫時交不上學費的同學中,多是成績較好、性格老實的,他們純以學力得進了學校,當然還需要繼續依靠自己、依靠成績,作為唯一的進步途徑,爭取一個更好的未來,實無其它仰仗。

我怕這些事情惹得他們分心、影響了他們學習進度,這是他們僅懷有的希望,任誰有意無意的來攪和一番,都十分噁心…所以,班裡近有二十來人的學費都是我墊著的,這都是我自己存著的錢。

打小喜歡讀書,幼時因家貧,老家地理位置又偏僻,幾乎無書可讀,偶爾有一輛本也都是在同學、鄰居家借的,內容質量的話,除了以前被抄家時,沒燒完的一本《朱子家訓-增廣賢文》合訂本、一本《菜根譚》,一本《大學-中庸》合訂本、一套上下冊完全看不懂的《新苑》,其他的都是些故事會、武俠、腦筋急轉彎之類…這些書也幾乎起不到什麼思想建設作用。高三因為班裡課外資料少,完全不足以班裡支撐學習需求,那會兒紙質版的書也不便宜,為了拓寬同學們的見識需求,也是自己興趣所在,班裡定了一份《XX內外》雜誌,買了一些諸如《史記》《三國志》之類,老師建議多讀讀的書,也都是我自己負擔的。

這些當然算不上什麼,這種家庭情況,在知乎可能都是重點扶貧對象,但好在求學所在縣城沒那麼發達,各種教育花費不甚多,所需要的資源基本都能夠得到滿足,至少沒有再有過匱乏的感覺…

舉例這兩個不同的階段是想說什麼呢?

前半段解釋,我不是站在道德高地,指責窮人為什麼不努力的「婊」,我也很窮,也更窮過,我理解貧窮的感受。後半段我想說,僅僅是在貧窮中掙扎,還不足以理性對待貧窮,就像你溺水的時候,恨不得天下的水都消失掉,只有你從窘迫、可憐的泥淖里爬上岸,滿足的倚在岸邊的老樹上,再點上一支煙,身心徹底的放鬆下來,你才能夠比較理性的看待它、才能夠客觀而不失真實的講講貧窮帶給人的感受。

那麼,我從貧窮中獲得了什麼呢?

我看到之前的答案,多數都是隨機想到然後列舉的辦法,這樣看起來個能不太有條理,我換個思路吧。

貧窮是什麼?我覺得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得到兩個不同的定義:一種是,你擁有的資源不足以保證你過上富足的生活;另一種是,你擁有的財富低於周圍環境的平均水平。

這兩種角度看到的現象是不同的,前者比如說原始社會的酋長,即便每天都能吃飽飯,即使每個人都尊敬他,面對疾病也只能等死;後者比如現在的平民,即便是你能夠看病,生活條件比酋長好很多,但是你仍舊是覺得自己是窮人,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你感受不到酋長那種社交優越感。

也就是說,貧窮帶來的困難和壓迫,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種是對於自然環境中的困難來講的絕對貧窮,另一種是相對於社會處境來講的相對貧窮。

絕對貧窮能夠帶來什麼後果?也就是拋卻你的自怨自艾,貧窮在實際意義上給你帶來什麼困難了?

其實很簡單,條件短缺的生活,好處是讓你慣於處理、應對這種水平的生活,也就是你能吃苦;壞處是根據人的行為慣性,你處理不好更好條件下的生活,你不知道如何利用更多的資源讓自己活的更舒服,到了生活水平更高的群體里,你融入可能有困難,也就是即便將來有錢了,也一身「土包子」樣兒。

然後在人生髮展過程中,你能夠接受的悲慘底線更低、你對優質的生活條件更渴望、你對美好生活的期許更簡單一些。

當你站在人群的旁邊,作為看客看著其他人,也更能夠理解窮人的難處,因為你有這種經歷。

這種角度看到的貧窮,除了渴求、恐懼和同情這些共有的、簡單的情緒,不會給人帶來什麼其它的複雜心理過程,如果說貧窮的處境有什麼特別之處的話,也就是你的渴求特彆強烈持久、你的同情更加的深沉。

至於所謂的自卑、虛榮、孤僻、不自信…往往都是在相對貧窮,也就是在從貧窮走向富有、拿自己和別人對比、潛在的被對比並且區別對待…的情況下產生的。

相對貧窮,這種情況就複雜了。暫且忽略貧窮帶給你的所有不便,僅僅考慮一件事,當你發覺自己貧窮以後,你對自己的態度的轉變。

生理的饑渴看的清楚,心靈的饑渴卻隱藏起來,我只講其中一個方面。

人都是渴望被關注、渴望被重視、渴望被尊重的,當生來貧窮,外部的條件、客觀的社會地位無法把這個人擺在一個比較被關愛的位置,甚至於把他流放在最容易被忽視、被冷漠對待的地方,這個人被關注的需求始終得不到滿足,一般會有幾種變化:

變得孤僻,既然你們不理我,我乾脆也不想理你們,時間久了,她們連怎麼樣正常交流都有點忘了;

變得自卑,既然沒人理我,那我就老實點吧,反正加入他們也是被嘲笑;

變得虛榮,既然你們不理我。我也沒有什麼可以贏得重視的,不過沒關係,我可以吹牛啊…

這幾種心理的放縱發展下去,後果是顯而易見的悲劇,關於這些問題,知乎上做過很多優秀的回答,這裡不在多說。

但是,誰沒有被忽視過呢?誰沒有自卑過呢?眾星拱月,本來就是極少數人有的待遇,這不僅僅和錢有關,即便是給你一切都能夠滿足的成長條件,你就能夠保證自己不會有性格缺陷么?如果從小就讓你得到最多的關注、所有人都順著你,你就能夠保證自己完全自信了么?

人生來就是這樣的,敏感、自私、可憐、稍有挫折就尋死覓活、稍被忽視就要死要活、稍稍不滿就半死不活…這是人所共有的通性,不是窮人家獨有的基因。

無論誰按照自己最原始的心理狀態活下去,最後都會陷入心理的困境,成長過程中,必須不斷的收集智慧,用來武裝自己的內心,疏導、重構自己的心理,從而讓自己的有一個成熟的應對外界的心理模式,能夠讓自己保持冷靜、理性、自信的狀態來應對困難。

這和貧富一點關係都沒有,和自我約束、修養關係比較大。

我說這些是想說什麼呢?多數情況下,你面對貧窮感受到的問題,遠比貧窮本身的問題,要多的多。

貧窮確實讓人在資源方面有一些劣勢,但是無論一個人在社會中處於整個社會分配體系的什麼位置,都應該有一個理性、成熟的角度,來看待和改變。

不要把心理的不成熟的鍋,也扔給貧窮。


本人來自十九線小城,習慣性孑然一身。大學進入某一線城市,無法適應。性格封閉孤僻乖張,少交流,溝通能力極差,整日整夜頹於自卑與自大之間。對所有人抱有敵意卻在思想上過於天真輕信。想過自殺,嘗試過自溺。生活完全混亂。明知出現了問題卻無能為力。貧窮帶給我的只是無盡的痛苦自責與嫉妒,現在只覺得自己怕不是該去死。

本人同學,小小一隻,溫柔可愛,性格堅韌。真聖母。因為聖母有時會委屈自己,但大是大非絕對帶了腦子。打工兼職上學。學業以知乎眾人水平來說不算高,但一直在穩步上升。貧窮讓她更懂事,更善解人意,更學會規劃。她的路在越走越寬,我也能夠想像到她以後幸福的模樣。

你是什麼樣的,你就會從貧窮中獲得什麼。


突然想起自己小時候的黑歷史,跟發小大熱的夏天中午在馬路上撿瓶子,在工地撿廢鐵,攢夠錢賣了就一起出去吃一碗燴面或者米線,現在回想起來也真是心酸且快樂。學會了什麼,自卑,且習慣放棄自己喜歡的東西,變得沒什麼慾望,


明白了一個道理

面對貧窮給我們的重重一拳,我們被打倒在地,這些人會分化成兩類

1。努力奮鬥,從內而外的改變自己,讓自己越來越優秀,最終走出貧窮,走向富裕。

2。躺在地上,然後誰想爬起來,就上去把人家按住,都TM別想起來!


少看雞湯勵志文。貧窮什麼都帶不給你,努力掙錢吧。


脫離貧窮的決心


貧窮是我良好道德品質的前提。


莫名其妙的自戀,突如其來的自卑。


得到孤獨,失去了安全感。


敏感內向自卑不自信膽小,,,,貌似都是消極的影響,大概是我內心太陰暗了吧!


講兩個大學室友的故事。

A,第一次宿舍聚餐,吃了火鍋。大家都吃完後她忽然端起來杯子,用勺子盛了一杯火鍋湯,喝了下去。

一個低情商的室友直接就問:你為什麼喝火鍋湯?氣氛頓時有點尷尬。

她有點慌張,可是又故作鎮定來反駁:我們那裡的人都喝湯啊。你們不喝嘛?

但是後來的聚餐,她再也沒碰過火鍋湯和麻辣燙的湯。

拉她逛商場時她從不敢試衣服,不敢和營業員說話,甚至後來每次宿舍出去聚餐去大商場時她都有點排斥。

有次和她說好了出去看電影,提前看好美團上十幾塊錢的票,準備到了影院再買。

出門前她忽然想起來地鐵卡沒有錢了,就去充了二十塊錢地鐵卡。

然後她忽然說:我不想去了。

為什麼?

因為我今天已經花了二十塊錢了。

大一那年她什麼班幹部和學院社團任職都沒有,因為不敢上台去競爭,有點自卑。

所以她拚命做兼職,各種兼職,可是從沒見過她多買衣服之類的。

問她為什麼還這麼省?因為想攢著給我弟娶媳婦用。

可是她弟今年才十歲。

而且她爸爸是電工,工資不高但家在農村什麼都能自給自足,根本算不上貧窮。而且電工也算編製,將來至少不用自己養老發愁,也不用擔心他弟娶媳婦這種遙不可及的事。

但是每次她和她媽媽微信視頻她媽媽都會告訴她:能省就省,咱家不如別人。

那個時候我才明白,她所有自卑和過分節省的一切根源,都是因為她媽媽的教育。

是的。這個時代家裡經濟水平還沒有達到小康的家庭太多了,但是一個宿舍六個人五個都沒有小康的家庭,誰又比誰富多少呢?

可是她卻從骨子裡就覺得,生來就不如別人,不僅是經濟,連後天的一切。

所以她化妝品只有最便宜的,每次抹完氣墊和粉臉上都像是要掉牆皮一樣。在她看來連我們買香蕉都是奢侈的事,更別說逛商場。

其實真的挺心疼她,如花的年紀,卻因為過度自卑過得像老了幾十歲。

B,家裡有四個姐妹一個兄弟。她是最小的女兒,她後面就是弟弟,從小就屬於爹不疼娘不愛的那種。

她父母都是農民,家裡兄弟姐妹都在打工,只有她一個在讀書。

她同樣覺得自己貧窮,可是她卻和A一點都不一樣。

她也兼職,但她每次兼職的錢都攢著,夠數了就用來買蘭蔻,去商場專櫃拿冬天的大衣,努力把自己的一切都弄得很高檔。

這些原本無可厚非,但是她不論做什麼,不論學習生活戀愛還是消費,都要和別人比一比然後損別人的是如何差勁、誇耀自己的是如何好。

我當初開始發表文章,她會嘲諷哎呀你這樣都能發表,那我同學不都能出書了?(我的內心:科科,你怎麼不出書)微笑臉:)

室友新買一雙超暖和的手套,她搶過去看看然後哎呀你這個都六十多那我閨蜜不給我買的更好得三位數啊?(後來被大家發現就是商業街明碼標價二十塊隨便挑的那種)

甚至在學習這個問題上,五月份她說想考研然後我們說那你就考唄,她說來不來了算了吧。但是下一句就是:我就是現在開始學習,也比那誰考的好你信不信?

……

諸如此類。欲蓋彌彰的此類。

所以啊,通過這些我明白,家長一定不要總是告訴孩子我們家窮,我們沒有錢。

因為這會在她心裡種下一輩子的自卑。後期很多東西可以學著慢慢去融入,但擺脫自卑依然很困難。

甚至稍有不慎,就會成為另一個極端。


自卑,吃苦,努力,強大。

體諒社會低等級的人

不害怕失去 沒什麼東西可以失去的了


獲得 低端人口 稱號

獲得 人口紅利 稱號

獲得 貧困人口 稱號

獲得 刁民無賴 稱號


大概是對財富的渴望吧……


你從貧窮中獲得了什麼?

貧窮讓我懂得生樣生活,讓我知道人生不易。

在田裡種田、助草我讓懂得了,吃得每一粒米,都要靠自已辛苦的勞動才可以得到,珍惜今天的生活,不浪費糧食。

貧窮讓我很早就學到了做飯、燒菜,貧窮的孩子早當家,知道了多數。


自卑不自信。感覺什麼東西都可以用來還錢包括自己的尊嚴和良心。朋友發達了第一反應不是恭喜而是 我能不能去做這件事呢?第二反應我可以透露出去他的想法換取利益。 第三反應我要怎麼騙他點錢。不過也僅存在想像中 我沒有對不起我的每一個「真朋友」。 當然還有些朋友用新學到的一句東北話來說「說話大管道做事狗籃子」。

撿到錢不會想著交工而是自己冪下來。 三觀不正主要給錢在一起的事第一反應都是錢。朋友聚會裝慫。公司利益侵吞。 還有一些違法行為你們想去吧。


大學的四年,是我最貧窮的人生階段

雖然和同學相比,我的生活費並不微薄,甚至略豐厚

可是,架不住我旺盛的享樂消費欲+沉迷WOW+女票的三管齊下…

每當月中的時候,我的校園卡的餘額就剩兩位數,那個時候沒有螞蟻花唄,沒有京東白條,只有借記卡,沒有借貸寶,不穿衣服手持身份證自拍也沒有人會借給我錢。

貧窮,伴隨著飢餓,讓20歲的我就領悟到有愛飲水飽是一句雞湯;

貧窮,伴隨著恐慌,沒有餘糧的日子,每天早晨睜開眼不安就滯留在我的每一縷思緒;

貧窮,伴隨著自卑,電商還不興隆的彼時,多數物件還需要去實體店購置,經常揣著幾個鋼鏰去挑貨架上最便宜的熱水瓶,牙膏,洗髮水,結賬前反覆sum,生怕錢不夠的尷尬;

要說從貧窮中獲得了什麼?

那就一定要脫貧,我不要讓貧窮伴隨著我的餘生。


不敢自如表達自己的看法,略自卑,特別怕被別人看不起,努力攢錢才能帶來安全感,上進怕被甩在後面。


重要的不是你在貧窮中獲得了什麼,而是在貧窮中你選擇了什麼。

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鋪路無屍骸。貧窮能引發人心中的惡,財富同樣也能放大人的慾望。

變成什麼樣人,最終還是靠自己怎麼選吧,我猜。


推薦閱讀:

明明很困很累卻不想睡覺,這是什麼心理狀態呢?
人終有一死,想到自己會死就很害怕,如何克服這種恐懼心理?
不想去學校,不想住校,但我還是想去學習的,總是感覺住校生活心浮氣躁,做什麼也不行,只想在家裡,怎麼辦?
喜歡分享是不是內心不強大的表現?
為什麼女生會說我小?不成熟?

TAG:心理 | 社會 | 貧窮 | 社會階級 | 貧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