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 管理層動亂,是滴滴國際化的好機會嗎?

Uber CEO 卡拉尼克暫時退居二線,多位高管也已離職或職位不穩,Uber 管理層處在一個非常不穩定的時刻,這會是其他競爭對手如 Lyft、滴滴等的機會么?尤其對於滴滴來說這是否是一個好機會?

相關問題:如何看待 Uber CEO 卡拉尼克或將離職的傳聞?


先說結論

Uber的動蕩,對滴滴而言,是機會,但沒那麼重要。

Uber滴滴們最大的威脅,不是對手的競爭,而是與這個傳統世界的抗爭。

實際上Uber和滴滴兩家公司都還依然在布滿荊棘的原始叢林中掙扎前行,尋找正確的前進方向。

Uber的風格很像冷戰後俄國的「休克療法」。

滴滴的風格更像是富有中國智慧的「鄧小平式摸著石頭過河綜合改革方案」。

Uber最近的動蕩,一方面是源自TK個人性格(所帶來的公司風格)與輿論之間的摩擦,另一方面也是Uber埋頭前進過程到當前規模所遇到的所有市場衝突的爆發

在全球各地,即便再美國,Uber的業務也是在不合法和非法之間搖擺。即便是最開明的Uber HQ所在的加州,州政府允許Uber的運營,但依然沒有給出一個指引來規範Uber及其司機的合理合法性。更不要說在法國、德國、義大利以及美國許多州,Uber依然是非法運營的代名詞。而面對這些政策的摩擦,Uber一貫的態度是無視,試圖挾市場和消費者的支持來對抗政策制定者。

可惜最近的性醜聞、DT支持事件,讓Uber慢慢也失去了市場和消費者的支持。頓時一個每年燒掉數十億美金擁有上百億訂單的公司,突然站在了消費者的對立面,失去了所有的依靠。

滴滴走的是另外一條路子。

在中國,滴滴和政府無比緊密的接觸,試圖在擁有巨大體量的同時,能影響政府決策,獲得政策的一點點認可。

當前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成功了,滴滴已經成為全球唯一一家獲得一個影響力巨大的政府所認可的網約車公司,能與傳統交通行業巨頭平起平坐的不可忽視的存在。滴滴和做的數萬租賃公司與數百萬司機,從而也突然獲得了一個合法的安心經營的身份,可以不再為扣車而擔驚受怕。

不過滴滴所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

第一個代價是在滿足中國政府新政情況下所必須支付的高額成本(合法合規的車輛、保險、當地運營團隊等)。

第二個也是同樣重要的,是滴滴很難再以之前與Uber競爭時候的姿態再野蠻得進入其他國家市場,而是不得不以當前「優秀政府協同者」的身份緩慢得進入其他國家的交通領域。

當然國際化是滴滴必須走的路子,無論是為了上市還是為了業務擴張。

但滴滴和Uber的最大威脅,遠不是競爭對手的競爭,而是與這個傳統世界的抗爭。

滴滴才5歲,Uber也大不了多少。

誰能真的走到最後影響全球的交通出行行業,為未可知。


滴滴想保持其價值提升,比如達到千億美元,不國際化是不可能的。而且,滴滴國際化根本不是秘密。

滴滴國際化最大的對手是誰?大家都會說是 Uber,但我覺得是 Uber 的創始人、CEO,Travis Kalanick。

關於 TK,最簡單的說法就是:一個超級戰士,超級賭徒。

相關的報道有很多。我就說一個不那麼廣為人知的,就是 Uber 進中國之前,TK 及其團隊曾經來過中國很多次,探索直接入華,或者通過收購等方式在這個市場獲得一席之地的可能性。

很多中國互聯網業的大佬級人物都直接告訴他你這麼做沒戲,中國從來不是外國互聯網公司的好戰場。

TK 根本不聽,砸了十億美元,幹了一年多,估值 70 億美元賣給滴滴,變成對方的重要股東。這是絕對的勝利。

你很難說這人的戰略決策都是對的,你甚至可以說這人太瘋了,但當你在國際市場上跟這樣的對手短兵相接時,難度係數就是很高。就像中國互聯網業沒有幾個人想跟周鴻禕打一仗一樣。

他走了,沒人會跟你以死相搏了,雖然仍然很難,但至少外在敵人少了一個,就看自己的能力了。


絕對是好時候,歡迎拿簡歷來砸 tangyanye@didichuxing.com,產品和運營類人才尤其歡迎

利益相關,本人目前負責滴滴順風車國際業務。


現在Uber沒有了CEO,COO,CTO還有CFO,我想這家公司是不是最接近無人駕駛的一家公司了? #浴室沉思


滴滴給我派了不會開車的司機,這是國際化的第一步嗎?

還國際化呢,前兩天坐的車,司機拿駕照剛半年多,還沒出實習期,幾乎不會開車,不會變道,掉頭艱難,路也不認,走錯了好幾次,15分鐘的車程走了快一個小時。

我一開始以為是人反應慢,下車的時候要求看駕照才發現居然還沒出實習期,根本就是不會開,膽子實在太大了吧。

於是我聯繫滴滴確認了實習期的司機是不會放在平台上開車的。

這鍋可就是滴滴的了。

結果後來滴滴只說這是司機的責任,他們會對司機提出警告。WTF?警告?

現在司機少了,大家都不開了,然後就拿這樣的司機充數?

別說國際化了 先把服務做好再說吧


Uber管理層動亂只是因為太多醜聞,不是說uber業務有問題,所以跟滴滴國際化有什麼關係。


已經在搞了,也不是秘密。我現在就在做這一部分。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城市。不管友商怎樣。滴滴的目標不僅僅是國內。。。


The corporate issues at Uber will have very little impact on Didi"s global opportunities.

個人來看,Uber企業內部問題對滴滴提升國際化機會的影響極為渺小

There is a corporate culture at Uber"s HQ that many US advocacy groups condemn as sexist, discriminatory, and in some cases illegal. Uber"s CEO will take a leave of absence so the board can enact personnel changes and new policies.

Uber總部有這樣一個企業文化: 大部分美國權利組織譴責性別歧視,某些情況下甚至是違法的。Uber首席執行官的申請休假一舉,使得董事會可以制定新的人事變動和新政策。

Uber"s competitor in the US, Lyft, has grown steadily, taking advantage of several Uber missteps, but Uber is still delivering over 5X the number of rides as Lyft while its business continues to grow. Uber is the market leader in an industry that is experiencing tremendous growth, so there is plenty of room for Uber to learn from its mistakes and make adjustments accordingly.

在美國,Uber的競爭對手是Lyft, 它利用Uber內部出現層出不窮的問題期間,業務不斷以迅速穩健的步伐逐漸增長,但是,即使是這樣,Uber仍舊以超過Lyft5倍的承載數量持續著。Uber是一個正在經歷巨大增長的行業內的市場主導者, 所以Uber有足夠的空間從錯誤中吸取經驗,從而做出適當的調整。

Didi"s opportunities outside of China will not change with respects to Uber"s recent negative headlines.

個人認為,Uber最近的負面消息不會對滴滴的國際化機會有什麼任何改變。

Didi"s has already won the China market, and Uber is no longer operating in China. Didi"s opportunities outside of China are a function of how successfully it addresses regulatory issues, IP issues, and market issues.

滴滴已經成功佔領了中國市場,Uber在中國已不再有任何市場份額。滴滴拓展國際化的機會更多地取決於如何成功地解決監管問題,知識產權問題和市場份額問題。

Can Didi deliver a better customer and driver experience outside of China?

滴滴能在國際平台上提供更好的客戶和駕駛體驗嗎?

Whether Didi can or cannot has very little to do with Uber"s current headlines.

無論滴滴能否做到這些都和Uber目前遇到的風波沒啥多大關係。

"Hope is not a strategy"

"希望不是一種策略「


對一個企業來說,讓自己更突出更得人心的有效方式應該是努力讓自己做的更好更突出,用實力與服務超越競爭對手而不是因為對手變弱而抱有幻想和僥倖心理,即使Uber 當前真的因為某些原因落後滴滴,但如果滴滴不趁機更好的強化自己,到手的機會遲早也會被其他後期之秀奪走。。。

其實我覺得與工作生活類似,和自己水平相當甚至優於自己的競爭對手能讓我們時時保證前進,Uber 的怠慢不一定對滴滴有利


我都不說小城市。現在國內一線城市用滴滴大半天叫不到車。10分鐘起算短。

「管理混亂」的Uber我在美國就算偏遠一點,也肯定5-10分鐘必有車。這個差距不小啊


現在滴滴收司機的提成比例比計程車公司還厲害了 要他何用?


滴滴遲早會倒閉的。


我想說的是:滴滴的國際化不是以競爭而是以合作為導向的,通過輸出在國內已經形成的 模式、技術、資本 新三駕馬車,與當地的夥伴合作,共同打造一體化的智慧出行網路,這種以合作共贏為導向的發展模式在滴滴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說,滴滴不會「趁人之危」犧牲別人利益去成就自己,而是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推動市場化改革,目的就是為交通領域供給側改革、提高城市整體運行效率、提供人們多元化、個性化出行需求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我們首先明確一點,什麼是互聯網企業的國際化?

首先說結論,關乎國計民生,重要程度相對較高的互聯網產品,國際化目前僅限於中國有影響力的區域!包括中國大陸,港台,以及東南亞等中國經濟能輻射到的區域。

其他區域,大致分三類:

一類是中國較難進入的區域,比如北美,歐洲,這是傳統的英文文化圈。

第二類是南美,印度,俄羅斯等新興市場,這些市場要麼有自己的市場保護,要麼被歐美俄等大國影響控制。

第三類,就是不發達國家,或者文化相差較大的,主要是指非洲,要麼不發達,要麼不穩定,類似沙特等中東國家,這些目前也並不太適合進入。

除去這些區域,我們看下滴滴出行,最好的布局就是在東南亞的布局,而這個布局,早已經開始了

滴滴投資東南亞版滴滴Grabtaxi

所以,滴滴的國際化,早已經開始,並不是說Uber動亂不動亂。

而Uber的估值,理論上會多於滴滴,美國影響力的上限決定了Uber的天花板會比滴滴高的多。雖然現在中國的GDP世界排名第二,但是在世界的影響力,比美國還有相當差距。中國互聯網企業,還需繼續努力~!


國外市場對衣食住行這些行業還是比較敏感和有本土保護的


感覺uber不會那麼快倒下吧,就叫車速度來說,uber比滴滴略勝一籌


Lyft作為北美第二,Lyft已經被Google看中了,這也是源於Google和Uber的恩怨


這兩家壓根乾的就不是一回事.

一個是中國特色租賃「共享」

一個是共享經濟......


Uber管理層混亂和顧客和司機沒什麼關係。


得了吧,先把滴滴做好再說,現在差的一b


不是,兩家公司乾的不是一個事兒。


你是說那個已經兩個月打不到一輛車的滴滴?還活著?


國際個毛線,自從之前滴滴Uber合併後,滴滴的國際業務全都停了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 2016 年上半年滴滴和 Uber 的融資競賽?
如何看待滴滴將獲得軟銀 60 億美元的投資?會帶來哪些影響?
滴滴公司如此無賴為什麼還能生存?
2014 年 12 月滴滴打車為什麼能獲得 7 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
為什麼阿里認為滴滴快的合併很失敗,對阿里是錯誤?

TAG:移動互聯網 | 優步Uber | 互聯網行業 | 滴滴出行 | 分享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