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版社工作的感覺如何?前景怎麼樣呢?

題主中文系研究生一枚,女生。今年畢業,出路主要有兩條:教育和文字工作,現在一家國企的出版社實習,公司是做期刊和教育類書籍為主,是大學旗下的出版社,前期工作以校對為主,轉正後崗位是圖書編輯崗位,個人感覺有點夕陽了,想轉型新媒體又不見得乾的過本身就是新媒體起家的大牛們。想問一下出版業的前輩們,對這個行業怎麼看?感謝感謝!


碩士畢業至今,在某部委下屬的、在業內算是排名很靠前的出版社工作了五年,算是比較快得熬到了中層,對出版工作有些感慨,所以給你幾點建議。

總得來講,我國的出版業由於出版單位太多(既包括事業單位、國企、民營公司甚至外資機構),又由於歷史的原因,傳統出版單位都有固有的行業歸屬和專業劃分(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來),而且還涉及到不同的出版形態(書、報、刊、音像電子等),所以出版業作為一個行業,可以說「支離破碎」,不同單位之間無論是業務類型、單位規模、發展前景,還是個人的收入和發展狀況,往往差異很大,不同人談的工作經驗和前景,有多大借鑒意義,非常值得懷疑。所以給一些建議,但最終還是要你自己判斷。

從職業選擇的角度看,出版工作其實是不錯的選擇。我概括為「三個結合」,一是經濟與情懷相結合,做好了可以名利雙收,而且出版的盈利能力其實比外界的感覺要好得多;二是創意與製作相結合,有創意的人現在發揮才華的平台很多,但書所代表的系統性知識、深度閱讀,依然不可替代;三是大集團和小而美相結合,一個策劃編輯自己就是一個業務單元,而且社會在發展、技術在進步,想做事始終有新的機會。所以,出版工作對於年輕人來講應當是非常好的選擇,有發展的空間,同時也存在很多的可能性,而且作為文化單位,雖然現在競爭比之前激烈多了,但無論工作壓力、工作強度甚至包括工作環境,在社會上應該都算是很舒服的。當然了,這也只是我個人的觀點,因為上面講了,不同的出版單位之間,差異極大,理論上我說的這些好處應該是行業共性,但你是不是能享受到,還得看你所處單位的具體情況。

再談幾個關於出版的具體問題:

1出版工作的收入如何?我個人的觀察,編輯如果做得好,或者說至少手裡有一些資源,有穩定的產品和業績產出,一年收入到二三十萬並不難(北京),做到業務版塊的帶頭人或者說中層崗位,還能更高,甚至高得多。磨鐵去年還提出要通過IP運營培養一批年薪百萬的編輯,其實挺現實的。這樣的收入算高還是低,大家可以自己衡量,但我覺得綜合來看至少性價比是比較高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干出版想掙錢,肯定要通過市場化的運作,如果做不出好書、暢銷書,做不大規模,想掙大錢也不現實,而目前真正具有較強市場能力的出版社並不多。

2出版單位如何選擇?上面講了,整個行業支離破碎,對於個人來講,選擇出版單位,只講我個人感覺,要盡量找背靠大樹的,比如中直、國家機關(包括群團組織)的部委辦局下屬的出版社(集團),一方面比較規範,即使業務沒有太大前景,也有上級提攜,而且可能還能解決進京指標,如果單位業務做得好,那就更是很好的發展平台了。

大學出版社真正業務做得好的不多,規模大的也不多,除非業務平台較好,可能收入增長的空間不會太大,不過應該會比較安逸,而且如果有學校的事業編製的話,應當是很好的選擇,但據我所知轉企之後大學社能解決編製的極少;如果沒有編製,那說句難聽的,怕就是學校里的二等公民了,這個自己要考慮清楚。

至於民營公司,不得不說有些民營公司做得是很好的,人才也不少,選人時可能也更重業務能力,而不會過於看重學歷背景之類的硬指標,相比之下,很多名字聽起來很大但實際上業務規模很小、甚至就是在混日子的國有中小社都應該自慚形穢。是否加入,這個要看公司所做的時間和產品情況,而且公司創始人、核心策劃人的影響力十分關鍵。

3出版是不是夕陽產業?表面上看很像,但我認為不是,雖然有理想的因素。信息和知識的記錄、傳播載體確實更多元了,但書本身代表的深度閱讀、系統閱讀依然有需求,有不可替代性,書本身作為產品也有很強烈的製造業色彩,做出一本動輒10萬字以上的書,還需要進行版式、裝幀、封面、印刷等全流程的操作,這個還得出版人來干。而且到現在為止,出版依然是線上內容變現的主要方式,別的不說,知乎上就有很多答主被出版社忽悠寫書吧。出版的生意現在依然能做,而且近年來實際上傳統的大社強社日子過得很好。

同時,出版社在做互聯網創新方面其實也有很大優勢。一是出版人始終在與內容打交道,只要跟得上潮流,抓得住熱點,無論是做紙書,還是做在線微課,出版人都能做,無非是產品的具體形式發生變化而已,現在很多社有自己的比較完備的線上內容平台。二是書本身有一個特點,書不單是一個具體的產品,而是本身自帶社交屬性,比如讀書會、書友會,閱讀伴隨著的是交流,甚至是心靈的共鳴,我們經常說了解一個人就看他讀什麼書是很有道理的,而互聯網特別喜歡這種自帶社交屬性的產品,因為它可以聚攏流量、刺激分享、延展業務。三是用互聯網的話語講,書其實是流量入口,每一個買我們書的人,就是我們的會員,而且是付費會員,我們手裡其實抓著大量的用戶,這就為出版延伸做社群服務、教育培訓等業務提供了直接的便利。

其實,從來都沒有夕陽產業,有的只是夕陽的企業和夕陽的人。互聯網+出版不僅不是對出版社的替代,相反,是為出版社打開了改革發展的新天地。

簡單總結一下,出版工作是很好的職業選擇,性比價高,發展空間大,有很多值得追求的可能性,但具體單位的選擇要慎重,而且發展空間和可能性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兌現。因此合適與否,確實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祝願你做好選擇,職業生涯順利!


謝邀。

出版社肯定不是夕陽產業。不管網小平台作者讀者直接對接的衝擊如何,每年的圖書發行量還是有增無減,電子書也是需要編輯的,推出精品編輯過的出版物總是需要出版社的。受管控的限制,全國就那麼幾百家出版社,不能說旱澇保收,起碼比起市場上那種一窩蜂上又一大片死的行業,出版社要好的多得多。

但是,出版社的工資註定不會太高。根本上還是賣書為生的行當,看每年618、雙11圖書都便宜的跟廢紙一樣,出版社能賺多少錢可想而知。也有土豪出版社砸錢做數字平台的,但是至今能賺錢的幾乎沒有,還是要靠紙書發行。反正,在魔都吧,養活自己沒問題,要靠這點工資買房,想都不要想。

至於出版社內部的崗位。首先,校對和基本的圖書編輯是任何編輯的基本功。不是什麼夕陽不夕陽的問題,也不是什麼耐得住寂寞的問題。自然有那種學術大牛,耐得住寂寞,當幾十年編輯的,那種情懷不是每個人都有的。但是如果要在出版社待下去,起碼的基礎一定要有,然後再考慮什麼崗位的問題。

我倒是覺得新媒體編輯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向。現在國家從中央到地方都在推融合出版,各個出版社也從2010年開始逐步轉型好幾個年頭了,越來越多的出版物推出了新媒體的版本。個人感覺,新媒體出版厚積薄發的時候差不多要到了。國家在北京已經試點開始了數字出版編輯的中級職稱評審,不久就會在全國推廣開來。

就我們出版社而言,現在已經嘗試從圖書選題一開始就要同步開始數字化的設計,盡量做到同步推出。要求傳統圖書編輯都要具備一定得數字化水平,甚至要求用一些富媒體編輯工具將圖書更好地展示出來。要求相當高,那這方面的人才,或者說願意轉型、更快接受新事物的編輯會是將來出版社的重要人才。

不要怕,換個角度,新媒體起家的大牛,又有多牛呢?全國新媒體方面的牛人屈指可數,作為一個新興行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些人成功也許就是因為一個機遇而已。什麼都不知道的話正好可以避免一些傳統的理念,接受新事物更加方便。只要肯學,跟上很快的。

希望能夠幫助到樓主。


我在一家部委出版社 我大概跟你說一下吧 出版工作只適合於家里有錢不靠工資並且有情懷的人!

這是個前提。國內出版社籠統分為兩類 一類是有資源並且利用的很好的 比如 人衛 高教 這種 旱澇保收一但成為中層領導 收入很高 一般發行人員的收入也是同業者的幾倍,但這種單位在全國幾百家出版社裡很少。出版社的工作特點又是一個蘿蔔一個坑,老人不走 新人進不來 因此這些社都是要有關係才能進的 另一種就很悲傷了 手裡沒有資源可用 被迫出市場書 你也是出版業里的人 這裡的艱難 不說你也應該有耳聞 這類出版社 收入就很一般了 在帝都 還沒有月嫂掙得多 因此,你如果決定進入這個行業了 那麼就要有一顆守得住寂寞 耐得住物質慾望的心。今天拉肚子 實在不想寫那麼多了 我們確實處在一個夕陽的產業里 未來應該怎麼走 隨著年齡的增長會不會被新出版形勢所淘汰 誰也不知道 但是 不管未來發展成什麼樣子 知識 文化 情感永遠需要有個載體傳承下去 知識就像大海 而書就是海上的扁舟 我們從事的其實是一件很神聖的工作呢


如果你決定在出版行業發展,無論是傳統紙媒還是新媒體,務必先去把出版資格中級證書考出來。這張資格證的含金量很高。

我認為 如果你想從事出版業,3年待滿預備離職的話,最好就不要不要入行了。我周圍的資深編輯都是幾十年的,必須經得起寂寞才能出版好書。作為一名圖書編輯,不僅僅是文字工作,要對市場熱點進行很好的把握,處理好作者,出版社編輯,銷售,書店等等各種各樣的關係,方方面面。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有時候為了一本稿子,通宵也不是不可能的。

目前我在一家大學出版社工作。比起社會出版社,大學出版社的環境還是比較好的。因為他掛靠學校,一般都有學校王牌專業的支持。效益以及個人考核比起其他出版社,壓力什麼的要輕一些。最輕鬆的是教材類出版社,比如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教社這種。

所以,如果你覺得出版行業有點夕陽,那還是算了吧。編輯都必須耐得住寂寞。因為那張證書的考試會噁心到你想吐。。。

以上,是我對出版行業的一些理解,希望能幫到你。


夕陽無限好喔


謝邀。我在一家電子音像出版社工作,國企,正巧社產品線有教材教輔、市場類產品,也有數字出版類產品。

通過我與大學出版社同行的交流,覺得做出版不能光靠情懷,還得要有足夠的經濟收入來支撐自己的職業尊嚴。

有教材教輔的出版社通常收入會高於沒教材教輔的出版社,大學出版社不愁沒選題,但是想出彩還是要往主營業務靠攏。

數字出版在出版社目前是屬於新興事物,也是傳統出版社轉型方向。

在湖南省大部分情況是提供數字平台、數字教學平台等,如中南音視頻集成與傳播中心、貝殼網等,剛開始肯定是砸錢收內容資源、拓展渠道、宣傳推廣,收入情況也是教育類平台高於大眾類平台。

如果你擔心的是技術,那可能多慮了,自有技術人員解決技術問題。關鍵還是要發揮自己的專長,在組織里找准自己的位置。

不少數字平台也犯愁不能生產或收購足夠多的優質內容資源,一旦更新慢了,可能用戶黏度就不高了。


推薦閱讀:

做網編還是圖書編輯?兩者的發展前景如何?
當網路小說編輯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怎麼樣看待軍事新聞中誇張的標題和虛假無味的內容?
在 Markdown 中如何自動實現數字、字母與漢字之間空 1/4 em 空格?
將《銀河英雄傳說》引入中文文化圈是怎樣一個過程和感受?

TAG:圖書編輯 | 編輯 | 出版社 | 研究生就業 | 編輯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