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舊日本帝國海軍吹雪級驅逐艦?

如題

待補充


吹雪醬么?是那個很努力的孩子么....

啊不...是這個

好像還是不對...

啊,對了,剛出娘胎的吹雪...此時還裝備著90式魚雷....

吹雪級應當算是舊日本帝國造艦技術積累的集中體現,在睦月級的量產和夕張號試驗艦之後,充分吸取了峰風后一系列艦艇的經驗,針對島國戰術思想的極致化產品。

基於島國對美作戰戰術,在主力艦數量受條約限制的情況下,以驅逐艦強大的雷擊能力來彌補戰力的不足。

然而卻忘了驅逐艦的本職工作是什麼...

————————————————
平心而論,吹雪級確實是一型傑作。

在標排不足2000噸的情況下(設計之初計劃是1600噸),硬是塞上了3座雙聯裝127炮塔和3座三聯裝610毫米魚雷發射管(竟然還能再裝下一輪備彈...),同時維持了與前型睦月持平的37節高速。

無論對於大洋對岸的米畜還是歐亞大陸另一側的英國而言,吹雪級強大的紙面數據還是令人震驚的。美帝之後也建造了「法拉格特」級和「波特」級等新型驅逐艦來作為對抗。

PS:下圖為美帝波特級驅逐(領)艦

4座雙聯裝127炮塔很明顯有壓制吹雪的意味...

順便,波特級應該算驅逐領艦,火力強大的波特級幾乎全員熬過了二戰,除了「波特」號,此艦在救援TBF魚雷機飛行員的時候,不小心網到了TBF的魚雷,魚雷撞到艦體上...這次美國魚雷一反常態沒有發揮正常水平——竟然炸了

同級墨菲號

吹雪如此強大的戰鬥力,還是無愧於「特型驅逐艦」之名的。

這一時期的新建戰艦也是日本造艦技術積累成果的集中體現。大量新裝備、技術得以應用。

但是其代價是為了實現設計要求,吹雪級的設計建造中大量採用輕量化設計,甚至成立專門的設計組針對每個艙段進行減重,大量採用了新興的焊接技術,導致艦體結構較脆弱。

同時雖然吹雪級新設計的艦艏適航性更好了,但是整艦大量堆積武備導致重心偏高,艦艇復原性差。

這些隱患直接導致了後來「第四艦隊」事件,在惡劣海況中吹雪級「初雪」和「夕霧」號的艦艏被巨浪生生掰斷(不是拍斷)。前者被迫緊急投放發射管中的魚雷和部分炮彈來調整重心位置才倖存,而漂流在波濤中的艦艏最終被「那珂」號「防止密碼本外泄、推測無生還者」而開火擊沉。

在「友鶴事件」和「第四事件」後,吹雪級都對艦體結構進行了加強,基本很少在出現高海況下艦體受損的嚴重事故。

「友鶴」號,在風浪中傾覆,被拖回港內入塢後打開船體,只找到13個憋得半死的倖存者。

被掰掉腦袋的初雪...

初雪的腦袋在漂...

一同被拍扁的還有睦月的腦袋...

(順便,吹雪級的設計者藤本喜久雄也是友鶴事件中凄慘翻沉的千鳥級水雷艦「友鶴」號的設計師,而千鳥級被壓榨的排水量只有700多噸故而頭重腳輕,而排水量只有這麼點是為了不佔海軍條約限定的驅逐艦的份額,而海軍條約限制驅逐艦數量就是因為日本搞出來個「特型驅逐艦」,而特型驅逐艦的開山之作就是吹雪,而吹雪的設計者就是....總之,藤本喜久雄的鍋是甩不開了)

吹雪的設計師-藤本喜久雄

此君設計的艦艇多存在結構強度隱患,1934年友鶴事件後飽受輿論指責,次年病逝,同時1935年又發生了第四艦隊事件....他設計的吹雪級和最上級又一次在大自然的神秘力量面前中招。但是究其根本還是舊日本海軍在條約限制下過度追求戰力,導致艦艇過度武裝,不得不壓縮結構重量。

當然,美帝那一票緊跟吹雪建造的驅逐艦,在後來著名的「哈爾西颱風事件」中也沉了仨...

PS:「第四艦隊事件」也反映了不管日本海軍陸軍,都是同等馬鹿,可以說這是海軍版「雪之進軍」,海軍考慮到對艦隊的雷擊偷襲在高海況夜間進行會更加有效,所以在明知海況極端惡劣、艦艇報告金屬疲勞隱患的情況下,強令艦隊出動。這也是當時日本軍隊狂熱而中二的真實寫照。

之所以特型驅逐艦需要如此堆積大量裝備,就是基於日本海軍當時的戰術。

在華盛頓海軍條約出來後,美英日主力艦被限制為5:5:3

列強們的本意是好的,海軍艦艇都是吸金怪獸,我們不搞競賽了,老老實實搞發展,促生產力,早日實現社會主義...不要聽風就是雨,偷偷搞大艦。

可是堅持「對美七成論」的日本不這麼看...任何限制日本軍力發展的事都是陰謀!

但是條約簽了,明面上的戰列艦是搞不過米畜了。

但是驅逐艦是不受限制的啊!

於是就在驅逐艦上做文章。

而就是在這一刻,日本的驅逐艦乃至日本海軍走上了不歸路——驅逐艦不再是支援、掩護主力艦,給商船護航,保護海上生命線的角色了,而成為了針對艦隊決戰的決戰兵器。

於是為了在數量劣勢的主力艦隊接敵前先行削減對方數量,在艦隊決戰初期打亂敵方隊形,就誕生了吹雪級。

強大的雷裝可以充分威脅戰列艦

超高的航速可以快速接近大艦隊

強大的火力可以壓制對方護航艦

這就是吹雪級的設計思想,「特型驅逐艦」的誕生背景。

與之類似的還有可以變身重巡洋艦最上級「輕巡洋艦」。

(於是後來的倫敦海軍條約限制了驅逐艦數量,規定了輕重巡洋艦的武裝標準,然而還是難不倒日本人,他們搞出來了如千鳥級這樣具備標準驅逐艦武備而排水量只有1/3的水雷艇,從而在不佔驅逐艦份額的情況下繼續大建)

假如真的如美日雙方的戰前計劃(是的,雙方計劃寫到一塊去了...),艦隊決戰中日軍驅逐艦恐怕能發揮巨大的作用。

然而

太平洋戰爭卻偏偏是圍著航線和補給線打的...

交戰的形式卻偏偏是圍繞著航母來回撕逼...

驅逐艦打交道最多的卻偏偏是潛艇...

這就充分暴露出吹雪級防空和反潛能力的極度匱乏。

日軍的反潛能力差是一說,但是作為最早建成了航空母艦,最早在實戰中證明航空兵強大戰鬥力的日本海軍,卻偏偏忽視了防空能力。

吹雪級搭載的127聯裝炮最大仰角甚至只有40度(凌波和曉型換裝B型炮塔),即使後來陽炎夕雲們的新炮塔達到了70度,也得搖回10度再裝填,防空能力極度堪憂。

吹雪型使用的就是A型炮塔...部分換裝就是後話了

吹雪真身,可見A型炮塔

另外除了可憐的仰角,俯仰速度也只有4度/秒....

安裝B型炮塔的「天霧」號。

而大量堆積對艦武備的另一個缺點就是留給後期增設防空炮位的空間嚴重不足,後期吹雪為了加強防空,甚至不惜拆除一座拼了老命安上的127炮塔,換上一座....三聯裝25毫米機炮

而日本驅逐艦在漫長補給線上和艦隊護航任務中的貧弱表現,一點點的葬送了日軍開局的巨大優勢。

可以說,吹雪是一型生在錯誤設定下的成功艦艇。

其3座雙聯裝127毫米炮可以在大戰中戰勝幾乎任何同級戰艦,而9管強大的93氧氣魚雷又不止一次的在海戰中給予美軍重創,甚至於後來的交戰中美軍頗為忌憚,高航速和優秀的續航力讓吹雪級靈活機動於各個戰場。

吹雪很好的反映了舊日本海軍優秀的造艦技術水平,但同樣反映了舊日本海軍在海戰戰術思維上的古板落後。

第20驅逐隊朝霧、夕霧、天霧、狹霧展開訓練。

最後,吹雪級依然是很漂亮的一型戰艦,而其強大的武裝,也是其太平洋戰爭前期統治大洋的有力保證。但是區區24艘的規模,即使作為特型驅逐艦有著特型的戰力,也抵擋不住隨隨便便造了175艘的弗萊徹的汪洋大海。


欠雷么。。。要先定義是船,是艦娘,還是別的什麼東西


舊日本海軍 吹雪級驅逐艦:強大的火力和雷裝,優秀的設計。但是打仗時,時代已經變了。

現今吹雪級驅逐艦:強大的畫師陣容,豐富的人設,優秀的聲優。深得平成死宅喜愛。


刷資源刷強化神器

沒事幹就多去拿一排驅逐打第一個本,高几率掉船

然後資源用光一輪把船換成掉的那一波,這樣可以無限制刷下去

用光的船拿去強化

嗯,吹雪掉率倒是不如曉響雷電高,不過強化雷裝夠了

在刷了差不多一周後,我把青葉的雷裝強化到了現在這樣

近期計劃:強化霧島的火力到頂


我老婆,

超萌,超可愛,超能打!

0v0


推薦閱讀:

德奧合併和陸台統一有何異同?
二戰德國,Enigma密碼機比Tunny密碼機加密性差,德軍為什麼沒有大量採用Tunny機?
當今猶太人恨德國人嗎?對比中國人對日本人是怎樣的?
為何二戰中德國日本密碼被破譯 盟軍的卻沒有?
為什麼戴高樂會說:我不要國葬?

TAG:第二次世界大戰 | 驅逐艦 | 舊日本帝國海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