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概念車有什麼用,量產後為什麼又差那麼多?


謝邀。

概念車的設計不用考慮實際製造過程中的工程問題或成本問題。既然名字都叫概念車了,那就是給你看看概念用的,用以明確設計方向。

而實際生產中,會為了滿足各項要求或指標乃至法規對設計進行更改。亦或者為了量產的成本或者品控等原因優化設計。這過程中,工程師和設計師往往要經歷漫長的口水戰。

對話大致內容如下,給大家感受一下:

設計師:這樣好看!

工程師A:這樣零件形狀太複雜,製造難度太大,根本不可能做出來!

設計師:那好吧,我改改。(出第二版設計)

設計師:這樣好看!

工程師B:你這樣設計車內空間太小了!達不到總布置的要求啊!

設計師:那好吧,我再改。(出第三版設計)

設計師:這樣好看!

工程師C:哇塞,你居然弄了個隱藏式車門把手,這個成本太高啦,而且不方便日常使用啊!

設計師:好,我改(含淚)(出第X版設計)

………………

…………

……

當然,之間還有這種對話:

工程師A:終於搞定了!

工程師B:不行,你這個面搞成這樣我這個零件擺不下了!

工程師A:好,我改(出第N版設計)

工程師C:不行啊,你這改完我的零件沒法安裝啊!

工程師A:你倆自己吵去!

工程師B:C你快去改!

工程師C:不行啊,B你改吧!

(輸的那一方出第N+1版設計)

…………………

…………

……

說得簡單點,概念車是設計師們做的。而你能買到的量產車是經過工程師們修改後的概念車。

概念車:

量產車:

大家來找茬--------------------------------------------------------------------------------------------------------------------------

當然,還有一類概念車,完全是用來裝X的,比如這個:


絕大多數概念車和量產車的關係恰恰和一般的認知是相反的。絕大多數概念車是在量產車的基礎上做的,目的就是和量產車拉開一些差距。

一般我們見到的概念車都是「預量產概念車」。這類概念車的主要目的是獲取市場關注度,吸引消費者眼球,尤其是對持幣觀望不急著買車的人可以給人點兒盼頭。

預量產概念車是在已經凍結造型但還沒發布的量產車基礎上做的理想化設計。有人說設計師是工程師和藝術家的融合,那麼做概念車就是展現藝術家一面的時候。有人說設計師是帶著腳鏈在懸崖上邊上跳舞,那麼做量產車的時候設計師算是在平地上跳舞了。

一般來說,預量產概念車距離量產車的時間短則半年,長則一兩年。

比如呢

2009 Audi Sportback Concept 這個頂著A6的全LED燈的溜背轎車。

和兩三年後推出的這個A7

相對來說,概念車比量產車加大了輪子,然後拿來了A6的燈放上。預量產概念車在很大程度上是設計團隊的理念輸出。一台車從無到量產有太多的遺憾。在做概念車的時候,把當初的遺憾補上來。絕大多數是成本限制:

  • 概念車上內飾的真皮和實木。
  • 外飾大量沒法單一方向出模或者衝壓的特徵。
  • 因為package和成本限制無法做得更大的輪轂。
  • 因為衝壓工藝限制無法做得更鋒利的特徵線。
  • 因為不承擔發光作用,所以車燈其實可以做成一個「會亮的雕塑」。

  • 不承擔散熱、進氣作用的孔洞、格柵可以做得更有縱深感,或者做成封閉的。

當然這裡並不能一一列舉全。

下面引用我之前做過的一個回答。

2009 BMW Vision Efficientdynamics

從BMW2009年推出這款概念車到2013年下半年i8正式發布,算上發布前的SOP,間隔的時間差不多是一個標準的4年研發周期。但本人相信在這個項目之前,寶馬做的前期工作要比一般項目多得多。這已經是業界內近幾年不多的從概念階段就發布概念車,一步一步走到量產的項目。也就是題主所說的技術性概念車預備量產概念車量產車

而從Vision Efficientdynamics 到i8 Concept再到正式量產的i8,也正體現了所謂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別。而i8正是夢想照進現實的投影。

不過還不能從這說起……

2008 BMW M1 Homage Concept

私以為,這台車反應了當時寶馬重新生產高性能跑車的慾望。同時也預告了很多寶馬的新設計語言。這款即使現在看來依然很概念的概念車的許多特徵都出現在了如今的i8上。

包括前格柵的處理方式,斷開的C柱這些明顯具象的特徵;深層特徵還包括型面語言等等。

另外,如果沒記錯,這是Hooydonk作為主設計師做的項目,也是Hooydonk開始展現他所主導的寶馬設計語言的開始。也算寶馬Bangle時代的句號吧。

私以為,i8這個項目應該把寶馬做高性能跑車的籌劃時間算上。羅馬非一日建成。這種劃時代級別的車型需要的技術、市場、人力積累都不是一般車型可以比擬的。

讓我們回到Vision Efficientdynamics

這是霍伊敦克作為總監負責的第一款概念車。無疑,Hooydonk是位非常成功的設計師,而他如今已經成為寶馬的副總裁。

全透明的駕駛艙,優雅的曲線,豐富的層次,這不就是每個設計師都夢想設計的車么?

全透明的駕駛艙,優雅的曲線,豐富的層次,這不就是每個設計師都夢想設計的車么?

內飾在今天看來依然簡潔、漂亮。但是也只停留在反應一些趨勢和意向的層面。比如儀錶板、中控台,結構簡單到只有型,沒有任何功能。如今i8的內飾才是這種意向在現實中的投影。

內飾在今天看來依然簡潔、漂亮。但是也只停留在反應一些趨勢和意向的層面。比如儀錶板、中控台,結構簡單到只有型,沒有任何功能。如今i8的內飾才是這種意向在現實中的投影。

這裡可以參考本人之前的一個回答一輛汽車從草圖到最終產品的過程中,設計師都需要做哪些工作? - 阿卜杜拉丶趙肆的回答

以本人看來,這個時候外飾可能只選出的概念階段的Theme,而內飾方案可能也只給出了基本的Input,並沒有確定最終Theme。

我們來說幾點變化吧。

首先最明顯的就是車身側面。

首先最明顯的就是車身側面。

顯然,巨大的玻璃車門只能用漂亮來形容,但卻無法保證安全性。

車燈也缺少很多基本結構,只是做了兩個發光元件在那個「洞」里。

非常厚的輪轂邊緣更是無法滿足量產需求。

會發光的格柵在無謂的消耗電力,並且很可能不滿足車的燈光法規。

發動機蓋上的彩色接縫雖然只是一道漆,但沒有車廠有耐心肯在大規模量產車上去弄它。

以上的一切都只能在幾百萬歐元造價的樣車上實現。

然後我們說下這個i8 Concept

2011 BMW i8 Concept

車身上的縫隙,尤其在前蓋上很少,只有銑出來的東西才能達到這個效果。而且前蓋即使不放發動機也要有一個行李艙,不可能沒有分縫的。

車燈、格柵的結構更有實際意義,而後輪包上面的加油蓋更是十分接地氣的結構。

除依然漂亮而脆弱的車門之外,

還要提一下這個前風擋和前蓋平滑連續的整體結構,同時包含了正R和反R。當年有個大哥跟我講,汽車上車窗的玻璃都是一個巨大的球上的一塊。顯然概念車上的玻璃結構依然無法大規模生產

2013 BMW i8

事實上,由於車身框架使用碳纖維結構,而車身覆蓋件大量使用熱成型塑料件,i8受到的量產限制已經非常小。

從預產的概念車和量產車之間最經常改動的地方就是前後保險杠和下進氣口

首先,預產概念車是在造型凍結之後才開始做的,這時候可能量產版車型已進入試製階段。一般來講預產車型的修改範圍和該車型的中期小改款的修改範圍差不多,鈑金件一般來講是不動的。前後保恰恰是最大的塑料件,所以題主很容易就看出來這裡的變化。一般來說,由於成本幾乎不受限制,加工方式也更加精密高級,所以倒角可以非常小。

量產車型下進氣口裡面一般會有很多東西,包括前大燈清晰裝置的儲液罐、其他地方的散熱器等等。概念車則不用考慮這些結構,簡單來講,設計師都希望有更大進深的孔洞,更有立體感。


量產冠軍鎮樓先:

概念車一般長得很酷炫很有未來感

它的作用對車企來說就是就類似於汪峰 「你有什麼夢想」

對於消費者的概念就是類似於楊坤說的「我有32場演唱會今年」

而量產車一般沒有那麼酷炫 會對於生產能力做妥協 做修改 更加現實

量產後就類似於那英 「別聽他們比比 我教你怎麼拿冠軍」


每年都有概念車在各種車展上大放異彩,但量產的卻很少,如果你覺得僅僅是為了裝X,可就太傷概念車的心了。外形科幻、技術魔幻,就算土豪撒錢也不出售。不賣錢,車企為啥還要花錢造它?視知車學院告訴你概念車的真正用意。

***有WiFi的看視頻,沒WiFi的往下劃啦***

有些東西有錢也買不到,比如時間、真愛、親情以及……概念車。

概念車通常被擺在國內外各大車展的站台上,外形科幻,技術魔幻。而且,概不出售!

為啥?

有些概念車設計過於超前,目的是讓設計師展示未來的汽車可能是啥樣。

因為風格和技術都太未來,根本不可能直接量產,設計師也基本不考慮成本、製造、安全等條條框框。這叫「炫技派」。

另一些概念車就稍接地氣,按照廠商近期的發展方向製造,心裡已經有了量產的譜。

外界反饋好就照著設計量產車,反饋不好,就等等再說,等於先出個demo看看反響。

比如寶馬i8,2009年發布了概念車,獲得認可後幾經修改,於2014年量產車上市。放到今天,這款車依然很科幻。

還有路虎DC100概念車,本來放風說要用它來代替衛士系列,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還有些概念車專為新車打前站,總體基本跟量產車差別不大,放出來就是為了告訴買車人先別買別的車,再等等。

不過,也有廠商故意用概念車吊胃口,結果真品上市搞砸了。

視知車學院總結一下,車廠用概念車展示技術、試探市場加宣傳品牌。和做人一樣,可以高調,但一定要有料。

===============

另外附上今年東京車展的馬自達Vision Coupe概念車,還挺帥的呀


rsone和賤貓已經說得差不多了,我在這裡再補充一下

概念車分為兩種

第一種, 有量產計劃,車上所搭載的新技術已經趨於成熟,外形設計工藝匹配已經基本可以達到。以賓士CLA作為例

2010年賓士發布的F800概念車

雖然這是CLS的概念車,但是按照現在的新款賓士C級來對比這款概念車,可以發現他們的腰線,裙線,進氣格柵,發動機冠線等已經有著不小程度的相似。

2012年,賓士在北京車展上發布賓士CSC概念車

這款車就是根據F800改來的CLA的概念車了,相對F800,它的燈光,進氣格柵,車身比例線條進一步的明確,已經十分的接近量產車了

2013年,賓士發布CLA量產車

可以看到,最後的量產車上面,我特么最喜歡的惡魔眼沒有了!!!!!!!!寶馬都有天使眼,咱來個惡魔眼懟死它們,為毛沒有了!!!!好吧回到正題,可以看到從最開始的概念車,到最後的實車,是不是.........越來越丑了.......

最開始的時候,造型設計師的話語權是比較大的,他們考慮的是這個車,我搞出來,裡面能差不多的坐幾個人就好了,除此之外,怎麼好看,怎麼騷包怎麼來,實用性?這是什麼,能吃么?(當然基本的還是要有的,畢竟我相信每個造型設計師應該都看過HPOINT)

隨著項目的推進,各種設計的想法與工程師的想法相互碰撞,結合,然後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線條越來越簡潔,天馬行空的想像越來越少(搞成本控制的不要跑!!!)但是依然會保留很多基本的設計元素,比如上圖中的側麵線條,CSC和CLA的車身比例等。最後結合了工程師和設計師以及其他各種師的版本就會成為最後的量產車

第二種,是汽車公司對未來的一種預測,對公司發展方向的一種解讀。就如同空客和波音分別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一樣,汽車公司也有著自己對未來不同的判斷。當然,這裡還是用賓士為例

2015年的賓士F015

2016年 BMW VISION NEXT 100 (你們以為我不會發寶馬嗎?)

感受到一股撲面而來的科技感了嗎?

這種車型,就是匯聚了汽車行業中頂尖人士跳出當前束縛對未來的一種暢想,對汽車發展的一種指引。對於我這種愛好EVO的人來說,都好想親手去觸碰一下,坐進去體驗一下,撲到車身上面緊緊抱住......

真美啊

最後來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汽車的本質是一個商品,既然是商品,那它就必須賺錢。汽車表面的零件很多都是衝壓而成的,而多一個折彎,多一個凹槽,可能代表的就是多一道工藝,多一次衝壓過程,多一個專用模具。一般模具的價錢都在幾百上千萬。所以最後出來的車型會讓大眾覺得漂亮,但又不是至臻至美,因為達到漂亮的標準可能投入50%的金錢就夠了,但是要想讓它變得至臻至美,那就要投入剩下的50%,但是帶來的經濟回報又達不到這個標準。總結起來就是

工程工藝達不到或者你掏的錢不值這種設計

再簡化一下

窮!!!!

圖片非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告知我,我會刪除。


概念車的作用主要有兩個:一是給消費者提供一個車企未來產品的設計思路,也就是在未來很有可能以改款概念車打造量產車,二是車企自身實力的一種展示,主要是利用誇張的外觀和內飾,超越該時期的科技配置和各種高新技術來吸引媒體和消費者的眼球。

還有問題里提到的為什麼量產車和概念車差別那麼大,這正是因為概念車是以宣傳為主的產品,也就是上面所說的超過同時期的產品力,在概念車實打實轉化為量產車的過程中,有許多實際問題是要考慮的,最主要的就是成本和定位問題,比如說一款概念車衍生而來的量產車賣10w,定位是家用轎車,那麼首先就得有一個比較穩重的外觀和線性平緩的動力,而又由於成本它不能有超過同期的產品力,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在最初設計概念車的時候是不會考慮的,說白了就是你在看速食麵廣告的時候總會出現一行小字「一切以實物為標準」


從事發動機製造的想強答一波,講的有不對的地方還請更正我,啪啪打我臉就行不要客氣。

首先,我對概念車的理解是工業設計專業領域的繪圖設計。

繪圖設計,就決定了它不是根據實際要求來制定尺寸的,與各位大大說的基本一致,要求是符合審美或者大部分的功能要求,不考慮製造成本。

而談到量產車---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由於衝壓工藝的局限性,很多白車身的形狀達不到概念車設計的要求,這就造成原本稜角分明科技感爆棚的一款車,量產時較為圓潤和呆板。(沒圖,請看官自己腦補謝謝)

而這期間還需要考慮衝壓件的成本問題,原本有些邊邊角角,概念車有個凸起,工程師:成本高,平整一下。於是----

設計師的華麗的!大氣的!科技的!炫酷的!設計!變成了萌萌噠量產車。

一款概念車的作用,其實就是在提供給工程師們一個布置車身、內飾設計的一個套子(框架),工程師把三大件塞進去,看看,噫,空間不夠,於是設計師要改整車尺寸,拉長或增高---我都能感到設計師的心塞了……

往往這個套子本來很好看,但由於各種工藝要求,最後改的「面目全非」,所以就造成了題主的錯覺—概念車的作用不大?

其實,概念車對於量產車,按我的理解,是建築地基的作用,沒有概念車設計作為前提,是造不出一款漂亮車的。

————————————

本人特意去搜羅了一下某些品牌的概念車量產車圖,對比發現,總體比例的改動基本很小,容易發現的改動在後視鏡和大燈位置,這明顯就是衝壓件和模具的形狀問題,懶得單獨找圖,直接上截圖好了

從這兩張圖來看,前臉的變化挺大。

當然,也有大燈改動少的,例如mini

再提最後一點,量產出來的車型之所以沒有概念車好看,是因為概念車渲染的比較鮮艷,細節富有科技感,而量產後,噴塗的漆呀,就沒有那麼好的質感了嘖嘖嘖。


其實,任何一個好的工業設計師,都會告訴你,工業設計的過程,就是妥協和向用戶需求,行業規範,和人體工程學 「屈服」 的過程

但是 在設計概念車的時候,尤其是那種天馬行空(而不是准量產版)的時候,設計師可以跟那些桎梏大聲說: FUCK YOU

什麼?駕駛艙太矮,司機坐不進去?

FUCK YOU。我們的車子是給12頭身,腦袋只有蘋果那麼大的超模設計的。

什麼?後視鏡是個小窄條,根本無法看見後面?

FUCK YOU。我們的假想時速是800公里每小時,要後視鏡何用?

什麼?懸掛高度基本為零?過不了減速墩?

FUCK YOU。我們這個是超超跑(對,Hyper car,不是什麼弱爆了的 super car). 放心,到減速帶的時候,全小區所有保安都會留著哈喇子集體過來幫著抬過去的!

什麼? 輪圈太大?

靠! 30英寸還大? 別忘了咱這是 害怕卡。P550/20 R30輪胎可是標配。

什麼? 結構過於複雜? 生產成本太高?

靠! 概念車是讓你跪舔的,又不是讓你買的。


概念林志玲,量產鳳姐。技術達不到量產需求。


概念車有三大作用:

一,讓外形設計師有個顯擺的機會,免得這些傢伙一天到晚想跳槽。

二,讓消費者不斷品嘗失望的滋味,免得他們久不久的就忘記痛苦了。

三,讓媒體行業有扯淡的談資,畢竟現在的社會離開媒體的吹捧的話那整個汽車公司都得倒閉那麼嚴重。


概念車 圖

====================================

====================================

樣車====================================

====================================

量產車

====================================

====================================

聽說

現在有這樣的

====================================

圖片部分來自汽車之家,若侵刪

召喚 @吳皮皮

手機排版


1 工程問題(性能啊,工藝啊,可靠性啊)概念車可沒經過嚴苛的台架、道路試驗的考驗 2 成本,光鮮亮麗的概念車是不計成本,要想工程化肯定不可能。 3 領導審美,國企大領導對方案具有一票否決權,包括造型。所以領導的審美就尤為重要了。 晚些時候我把寫CS95那個答案貼出來。概念林志玲走向量產羅玉鳳的典型啊。。。


恰好前段時間無聊看了一下。

概念車分兩種,一是存在於未來,代表著一種未來可能的方向,

一種是用於展示公司科技能力,提升知名度的。


概念車由英文Conception Car意譯而來①,是汽車設計領域中概念設計的產物,向人們展示設計人員新穎、獨特、超前構思的「夢幻樣車」,稱其為未來時代汽車車型的探索者。 自從1938年美國通用汽車藝術和色彩部首任主任——哈里·厄爾(Harley Earl)推出別克Y-Job以來, 概念車一直承載著人們對車的夢想。

Y-Job

一.有什麼用:

各大汽車公司每年花費巨資研製概念車,並且在各大國際車展上亮相,不僅僅是向公眾顯示企業的先進技術,提高品牌形象,更重要的是,通過概念車對未來汽車造型進行探索。

根據開發思路以及與量產車關係的密切程度, 概念車可以簡單劃分為兩種類型: 量產概念車和品牌概念車,主標題所言的概念與量產差那麼多,猜測是後者。

前者,也就是量產概念車是指指市場定位明確、 技術水平接近量產車的生產條件,在幾年內可能投產的概念車。量產概念車是汽車廠商用來探測市場對新車型反應的手段,通過媒體和消費者對量產概念車的反應,以及通過分析競爭對手的量產概念車的定位, 來決定進行量產或者是放棄生產計劃。 如福特在2007法蘭克福車展上推出一款前衛絢麗的概念車,如圖1:

Verve

而2008年12月這款概念車以嘉年華(Fiesta)的身份在全球同步上市,是當時緊湊型車市場上最有競爭力的一款新車,如圖2:

圖2:Fiesta

嗯...還是二次元草圖好看...

圖3:Verve 草圖

後者,也就是品牌概念車指能夠展示最新汽車科技成果,並預告了未來汽車發展方向的概念車。品牌概念車是汽車公司對未來趨勢的一種展望,也是公司對品牌發展的一種長期規劃,它承載著廠商對市場的探索和嘗試,引導人們全新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審美取向②。

如Mazda在2002年確立的企業品牌理念 「Zoom-Zoom」,將充滿樂趣、興奮的駕駛體驗作為品牌追求的目標, 推出了一系列概念車:「颯爽Sas- sou」、 「流Nagare」、 「流雅Ryuga」、 「葉風Hakaze」、 「大氣Taiki」、「風籟Furai」、「風舞Kazamai」等。 2007年3月,Mazda發布《「Zoom-Zoom」可持續宣言》③, 在美感、創意、活力三大核心元素上,加入環境與安全, 將品牌理念推向嶄新的高度, 並在概念車 「清Kiyora」的設計中充分展現。

清Kiyora

二:量產後為什麼又差那麼多?

造成概念很豐滿,量產很骨感的因素,要麼是技術瓶頸(量產)難突破,例如標準程度低造成成本過高,要麼是代際更替需要以應對市場激烈競爭等。

汽車產品的開發是一個複雜的技術工程, 推出 一款新車的耗費比普通工業產品要大得多, 對汽車企業而言, 一兩款產品的市場失利都可能造成致命的打擊,市場風險巨大,因此,汽車業採用 「生產一 代、試製一代、設計一代、構思一代」的方式②,來適應瞬息變幻的市場需求, 同時也是對已經建立起來的品牌進行延續和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①付璐,付黎明.概念車設計中創造性思維方法的研究[J].包裝工程,2007.(8)

②崔俊傑,汽車設計中的量產概念車與品牌概念車分析[J].藝術與設計(理論版),2008(8):165-167

③周宏湖,與時俱進的「Zoom-Zoom」訪馬自達公司專務執行役員金井誠太先生[J]. 轎車情報,2008,(6)


目前認為能把量產車做的很像概念車的,捷豹算一個

這是捷豹CX16概念車。最後變成了這個

捷豹F-type coupe

這明明就是一個找茬遊戲!!

再看另一款

這貨是捷豹的概念車CX17

量產版本是才上市不久的F-pace

我該吐槽捷豹設計師沒什麼人創造力呢還是該讚揚捷豹把概念車化為現實?

我是英國車腦殘粉,捷豹腦殘粉!

圖片來源,汽車之家,捷豹官網


這點極光比較厚道,從LRX到Evoque


就像原子彈,雖然不咋用,但是我有這能力啊


拋開工程成本亂七八糟一大堆原因,哪怕這些原因還真挺重要的。

概念車真擺到4s店的話你會買嗎?

有幾個人能接受概念車的誇張造型?


這說明想法和實踐是有一定差距的,滿街都是范冰冰誰還娶羅玉鳳?


理想和現實不也是差得那麼多嗎?


我覺得就好像寫數學題時:給你提示了一條數學定理/中心思想,你再自己照著定理/中心思想去分步解題


看來我司的准量產車比概念車還要好看一點( ??ω?? )


謝邀

因為資源都掌握在一小部分富人手裡,人工成本又太低。

打個比方馬雲,劉強東。

馬和劉的資源:資金、客戶、渠道等,構建了一個個商業帝國。

而給馬和劉打工的,真正能稱為富人的又有幾個?

而線下實體店又因為馬和劉由中產階級變為底產階級(富人吞噬資源)。

未來幾年不知道要關掉多少線下實體店。

包括做百貨的萬達現在都在轉型文化娛樂。從而規避淘寶和京東。


推薦閱讀:

銳志,凱美瑞,一汽大眾cc各有那些優缺點?
如何評價許多人認為日本車質量差,德國車質量好這種觀念?
汽車上的時速表顯示速度是否高於道路上的雷達測速顯示值,為什麼?
你見過哪些極其失敗的汽車改裝?
汽車行業很少有山寨嗎?

TAG:汽車 | 汽車製造 | 汽車設計 | 概念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