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武將騎馬衝鋒究竟怎樣使用長槍的?
看了致命武士之後產生的疑問。
片中人騎馬衝鋒時往往會鬆開手避免被衝擊力傷到手臂。
但中國古代似乎多是雙手持槍。
而且也沒聽說過刺死一個人之後就要換武器的。
那麼當時的人們究竟怎樣使用長槍呢?
如果像影視中那樣靠近對方時忽然刺出,受到的衝擊力豈不是更大嗎?
而諸如楊家槍岳家槍一類的馬上槍法究竟怎樣施展的呢?比長槍更重,鋒刃更長的馬槊又是如何使用的呢?
這事,歷史上是有很多圖像文獻史料留存的。
其中描繪最詳細且最寫實的,應該數清乾隆時期西方畫家郎世寧所做的《阿玉錫持矛蕩寇圖卷》。
懶惰一下,不自己寫了,引擺渡資料:《清郎世寧畫阿玉錫持矛湯寇圖卷》的主人公阿玉錫,新疆準噶爾人,有罪應銼臂,後轉向清廷投效。高宗聞其勇敢善戰而召見,賜銀,擢侍衛。1755年(乾隆二十年)平定伊犁時,於格登鄂拉立戰績。高宗為之作歌,七月命阿玉錫入覲,召郎世寧為之作持矛湯寇圖。
1755年(乾隆二十年)準噶爾汗達瓦齊(Davatsi)與沙俄勾結叛亂, 在清軍夾擊下,倉卒逃往伊犁西北格登山區(今新疆昭蘇縣)據險頑抗。五月十四日阿玉錫(Kalmouk Ayusi)率領二十餘名蒙古騎士乘夜突襲其營地,奮勇衝殺,放鎗吶喊,全營多不戰而逃。達瓦齊南走天山,後為烏什城主霍集斯所擒,準噶爾內亂暫告結束。阿玉錫立下戰功凱旋歸來,同年七月受乾隆召見,為表彰其功勛,命郎世寧為他畫像,十天畫完此卷,此年郎氏六十七歲。
從圖中可以看見,阿玉錫是單手持矛進行衝擊殺敵,在長矛的矛頭和木杆的連接部位,裝有防止此部位被大力衝擊導致折斷的折鐵,這和西方長矛一樣。另外,長矛桿上裝有背帶,可以被套在使用者肢體上。這個裝置,在敵人掉落的長矛上也有。
這種使用長矛的方式,通常是瞄準自己右前方的敵人進行攻擊,在擊中敵人後,長矛順勢向右側橫擺出去,甚至可以讓長矛擺向自己身後,避免自己被巨大的衝擊力撞落馬上和折斷武器,同時依靠馬匹衝擊速度迅速將長矛抽離敵人屍體,再回復衝擊姿勢進行下一輪衝擊。
當然,如果衝進了敵人密集陣形,就只能丟棄長矛抽佩刀作戰了……
此圖上,阿玉錫未見帶長佩刀,因此他裝備的應該是清軍騎兵專用的另一種標準制式武器——順刀。
順刀,按乾隆朝制定的《皇朝禮器圖式》,是前鋒左、右翼營的制式武器之一。記載入下:
實際上,這種武器使用非常普遍,基本上所有不帶佩刀的騎兵都會帶一把順刀。這是一種介於餐刀和佩刀之間的刀具,比匕首長,比佩刀短。然後……正好我手上有一支清右翼前鋒營的順刀,因為它的刀刃沒有起脊……它長這樣……有圖
謝邀
中國騎兵也是單手持槍的,單手托著長槍夾到腋下。而且騎兵都有備用武器,長槍配把腰刀再正常不過了,萬一槍斷了或者丟了脫手,拔刀繼續又被邀了.先謝謝大家看得起.然而只敢不靠譜強答,大家當個樂子看吧.
小時侯我是相信胯下馬掌中槍,匹馬踹連營,萬夫不擋之勇. 大槍舞起來擋箭沖陣殺人. 封候拜相,了卻君王天下事的.
現在么.高速衝擊下舞出花來,是唯恐風阻不夠,速度不慢,平衡不丟么. 慢速行進中還差不多. 然而失去了速度,陷入包圍的騎兵估計離死也不遠了.
不過步戰切磋的話. 非特殊情況我一定選長槍或刀盾.
順便問一句萬能的知乎.北京有地兒學正規的傳統刀盾么?瀉藥,沒衝過陣,不知道。中式馬上槍也是單手持的。
漢代時候騎兵在卜字戟的握把附近栓根繩子,另一頭栓在馬鞍上。刺中後撒手,戟拖在馬後還能拽回來再用。
宋代以前中原還沒有發展出現在的長槍(這個是明朝時才定型的)那時馬上的長桿多用戟或者朔。用法大抵同漢朝。隨著盔甲越來越厚,鈍器也隨之增多。到了宋帶騎兵不多不說了。明代騎兵大量裝備瓜錘、連枷、短柄偃月刀這種罐頭起子。因為和北方游牧的幾百年拉鋸戰,漢族騎兵也很重視騎射,這樣馬上槍的比重又下降了。到了明代中後期更是直接馬上放火銃。漢族的長槍更多傳承是步戰槍法。多數是繼承自明代的長槍陣。無法回答,沒體驗過,也沒騎過馬,
但武術紅纓槍練過,對練也練過,相關槍術的書也看了一點點,只能講講現代的槍術,現代槍術競技體育項目;武術競賽槍術套路內容規定 1、弓步、仆步、虛步三種主要步型。弓步不少4次,仆步和虛步不少2次。2、不得少於八組不同組別的主要槍法。
3、完整的 "攔、拿、扎槍"不得少於10次。 武術競賽槍的規格要求槍的長度不得短於本人直立舉手,從腳底到指端的長度。槍桿(除槍尖外)下半段的直徑為:成年男子不得少於2.30厘米;成年女子和男子少年組不得少於2.15厘米,少年女子組的不得少於2.00厘米;兒童組不受限制。槍纓的長度不得短於20厘米。雖然現代人沒有實戰的機會,但從這些套路的演練與要求,多多少能看出古人關於槍術的一些影子,-----------------------分割 線,明天再答----------看看老三國,裡面有一些騎馬的實景,衝鋒的鏡頭少了些,但是馬上交手還是有的,主要動作是撥掃之類的,還有就是三英戰呂布很經典的轉燈廝殺,但是首要一點是馬速並不快。
看看賽馬比賽可以知道,一匹馬全速奔跑速度是很快的,所以樓主說的影視劇里的靠近敵人手臂突然加速前刺不太靠譜,能刺中了敵人迅速拔出來都不知道能不能做到。
自己騎在摩托車上,拿根棍子比劃一下就會發現,雙手持槍刺的肯定是斜方向的敵人,兩隻手在身體一邊像單手一樣端槍重心之類的都不行。並且要扭腰之類的卸力。刺中了還得是能收回來才行,所以對槍的拿法有要求,還有栓繩子。
其實歷史上騎兵都是騎射比較多,還有就是游牧民族的主武器都是刀,衝鋒起來揮刀也比刺槍靠譜,騎槍衝鋒一般都是破陣之類用的,靠槍的長度衝破防守方的槍陣之類的。
要我說,騎兵的槍用來投擲比拿在手裡更有殺傷力。
但是馬槊這種製作不易的武器就得有高強度訓練的士兵才能發揮應有的價值了。唐代的馬槊實在太恐怖了。
重裝騎兵,號令一下,高速奔跑,直接往前衝擊碾壓,就像現代的重型坦克一樣,不管三七二十一,沒道理可講!
我曾今被一條高速奔跑的狗撞飛過,真的是人仰馬翻,拖鞋飛出好幾米。一條狗尚且如此,被高速奔襲重裝騎兵衝擊,而且還是裝備著恐怖的馬槊,你可以腦補一下是什麼場景。戰場上講究的是實用,所以並不存在花拳繡腿,中國古代的軍隊也是如此。所謂的岳家槍楊家槍什麼的,根本不可能在戰場上存在,當然小說中不少。
岳飛的歷史記載,他的「武功」主要特點就是射術驚人,「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學射於周同,盡其術,能左右射。」楊家將在真實歷史上並不出名,遠不能和同時期的北宋兩家將族世家相提並論,他們就是水滸中動不動就提到的「小種經略相公」,即種家將;另一家則是楊門傳說中「佘太君」的原型折家將。但可惜折家本是外族,不是大漢民族,所以小說中將折太君改姓佘,也確實有一位折家女嫁入了楊家。再說說楊家創始人的「武功」主要特點,那也是射術驚人。歷史上只得一句「善騎射」。
也就是說,樓主提到的兩位傳說中的楊家和岳家武功的套路是一樣的,都是騎馬射箭的高手,無它。如果你再翻看整個中國歷史,所有的名將,特別是以武藝著稱的那些名將,無一不是騎馬射箭的高手。現在回過頭來講講中國騎兵的單兵基本戰術,以清代為例,樓上已經發過一張最有代表性的《阿玉錫持矛蕩寇圖》,我就不再發了。更多細節,可以找一找《平定伊犁回部戰圖》,這是清代宮庭的四位最有名的西洋畫師(他們在中國生活十多二十年)以中西融合的畫風畫作,由法蘭西皇家藝術總監監製,在巴黎歷時七年才完工的銅版畫。如樓上一些朋友所說,中國戰場上和歐洲的騎兵並無太大區別,中國騎兵標準裝備:一支三四米的長槍,一把馬刀,一把複合弓,一壺箭,在明清時代,騎兵還要再裝備一支火槍(清代的火槍有限,裝備比例不高,例如在準噶爾戰爭中,準噶爾軍隊的火槍裝備比例還要高於清軍,但是火槍在當時的中國內外戰場上是絕對相當普遍的,和我們看到的電視電影上根本不同。準噶爾的火槍也遠比清軍的優秀,所以後來清朝也仿製了大量的準噶爾火槍,要知道這個準噶爾帝國可是正宗的草原民族,他們的火槍來自於俄羅斯帝國。當然,在當時的世界兵器譜上,俄羅斯的火槍技術只能算二流)。對,你沒看錯,是火槍。中國騎兵和歐洲騎兵在武器上最大的區別就是,全世界的騎兵都是以弓箭為主要武器的,只有歐洲騎兵不帶這個,其它的裝備只是細節上的差異。那麼單兵戰術上,中國騎兵和北方少數民族的差別幾乎沒有(全世界都差不多,除了歐洲),都是盡量在弓箭射程上殺傷對手,盡量避免近戰。在火槍時代,明清的中國騎兵會帶一支火槍,使用方法是:開一槍,換弓箭。因為當時的火槍只能打這一槍,威力是大,打不打得著另說,沒有任何火力持續性。所以這時的弓箭仍然是騎兵的主要戰鬥裝備。接下來,如果雙方接近到近戰的距離,就無法使用弓箭了,騎兵會換上那支三四米的長槍,單手瞄準對方進行衝擊。不管能不能得手,這支長槍,你如果注意到《阿玉錫持矛蕩寇圖》,就會發現這種長槍的簡易性,沒錯,它就是一次性的,一擊中或不中,都得扔掉(有些歐洲國家的騎兵長槍乾脆是易折的,擊中對方,立刻折斷,這樣不會礙事,能減少對持槍人的反衝擊,同時也防止武器以後被敵人利用。)因為這時雙方的距離會變成親密接觸,馬挨著馬,三四米的長槍就礙事了,你可以想像一下,什麼武功槍法能在敵我雙方能近身肉搏的情況下使得動?何況是這種四米長的長槍?只要腦子沒燒壞的,都會第一時間扔掉長槍,抽出馬刀來互砍。我曾有幸拜讀過一篇講古代騎兵的文章,具體是誰寫的我也記不清楚了,文章中記載中國古代騎兵在鍛煉武藝時,會在一段路上樹立六個比人略矮的木樁,在每個木樁上放一個長不到二十厘米高不過十厘米的木片,代表人的脖子,騎兵自遠處奔襲而來要在很短時間內刺下木塊,此中兩塊為合格,其上為上等,我想這種訓練能一定程度上回答你的問題,因為士兵的咽喉部一般都是鎧甲的交合處,其防護力不如身體其他部位,而且其致命性比軀幹還要高。
我覺得矛槊等長兵器在馬上互相正面面對衝擊的活,也就是一擊刺而己,要麼刺倒對方,沒成功的話馬己互相錯過,矛槊沒機會再用了,一回合結束。要麼互相掉頭再來,要麼就沖入敵群要換刀砍殺了。在人堆里失去了速度,矛槊就不如刀錘了。中國外國都一樣。楊家槍岳家槍之類,只存在於評書中。實際上陣也就是互相衝去一擊格殺而己,耍花槍根本就是害自己。說到底,靠的就是速度和力量。
玩過騎馬與砍殺么?
古代有種武器叫槊,知道這種武器怎麼用,就知道長槍怎麼用了。
玩玩騎馬與砍殺 你對於武器在馬上怎麼用 就能有一點粗淺的感性認識了。
推薦閱讀:
※航空母艦會翻船嗎?
※抗日戰爭結束後日本關東軍的去向?
※海軍陸戰隊屬於海軍還是陸軍?為什麼這樣劃分?
※鷹擊83,飛魚,魚叉,Kh-35一類亞音速反艦導彈在當今時代還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