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及時行樂是不是一種自私?

今天的人類及時行樂是不是對子孫後代的不負責任?

有時候在想,古代的人真的會有那麼笨嗎?4000年的文明所做出的科學研究卻不及今天的九牛一毛。還是因為他們太聰明了,為了子子孫孫無窮盡而甘願苦點累點。為什麼近代文明會發現的如此之快,有一個很重要的導火索--大航海時代的到來,西方人可能會覺得我只要讓我的子孫後代繁榮昌盛,而這個種族只是下等人,為了我們上等民族進步你們必須做出犧牲。因此才會開始「及時行樂」。


人類哪件事不自私


原答案:

日本曾經出現(現在依然存在)即時行樂的思想,以不良少年團體為主。這是因為日本經濟高速成長的時期已經過去,年輕人對當下社會以及未來的失望造成的。他們看著自己的父輩們一輩子大公司累死累活,做主婦太太為家操碎心,但他們一生都不快樂。所以年輕人對好好學習進入名企當CEO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這種標準的人生沒有什麼興趣。因此及時行樂。

我問你,人活著是為什麼?反正都要死。為什麼一定要生小孩?拖你一世還惹你生氣讓你失望。為什麼要有文明?文明束縛一代又一代人的一生,然而最終都要跟著宇宙毀滅。

不要上升太高?好。為啥賺錢?為啥要去寫字樓一天工作十多個小時還有過勞死的風險?今年豬肉漲上天,血汗錢貶成渣,知識不夠賺得多虧得多。為啥要買房?被銀行綁定40年天天提心弔膽,不敢跳槽生怕得罪老闆。

這年頭只要不用結婚生娃,想要窮死都難,結婚生娃後累死氣死的可能性更大一點。

你努力,是因為別人告訴你要努力。我行樂,是因為勞資高興。

比起那些苦逼一世的人,我行樂一天就是賺了。

4.12 添加---------------------------------------------

雖然我的語氣很隨意但是所講的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

評論里有朋友說:

「我冒著過勞死的風險賺錢,不是因為別人告訴我我要賺錢,是因為……想努力就努力、想自由就自由,不因為天災人禍擔驚受怕。那些嘴裡說著「自由」「行樂」的人,恐怕連選擇行樂方式的自由都沒有,恕我直言,其實就是懶。」

這是非常典型的一種反應。我希望借回應這位朋友的機會,進一步的解釋我的觀點。

日本在戰後經濟高速發展期的時候,社會上大多數的人都有以上想法。進大公司努力工作,賺錢養家,供小孩好好讀書。雖然真正能夠實現大公司、家庭、教育這三個目標的人只佔社會的20%左右,但神奇的是全社會都把它當做目標,認為這樣的生活才是一個「普通人」應該有的生活。

這是因為,當時日本的經濟環境,能夠支撐起人們的這種信念。因為大公司總體在盈利,每年都會請很多的人。所以一個草根出身的人,有希望通過文憑進入大企業,鹹魚翻身。雖然他進入大企業之後就要開始高強度的工作,但是大公司給他的薪水也足夠他貸款買房,結婚養太太,供小孩上學。所以,人們自然而然的產生了「你不成功是因為你不努力」這一想法,和我們現在所熟悉的社會何其相似。

然而,到九十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大公司開始大量裁員,大學生畢業自然也找不到什麼好工作。房價直跌70%,那些當初買房仍然在還貸款的人排隊跳樓,沒跳樓的人下半生也基本沒盼頭了。(至今仍然有日本人在還35年前的房貸。他還要還15年,單未來15年的總還款額就已經高過房屋價值)整個社會向上流動的通道關閉,甚至整體開始向下流動。中年人半生嘔心瀝血供出來的小孩已經不能找到他爸當年找到的那種牛逼工作,這個時候,他是草根或中產,任憑怎麼努力,努力到嘔血,都不可能再實現買房養家供小孩的理想了。這種環境下,人不再努力不是因為懶,而是因為失去了希望。

因為中國尚未步入經濟停滯甚至下跌的階段(真的嗎),所以我們沒有經歷過,可能很難理解後工業時期這種及時行樂的思想。它是被動的,是無可奈何的,它沒有多高尚,只是人的自我調節和適應而已。但是,你仔細想想,難道在經濟發展時期那種充滿希望和奮鬥的氛圍不是一種假象和騙局嗎?人只不過是看清了現實罷了。

--------------------------------------------------------------------------------------------------


假設你說的及時行樂就是把收入全部用來消費的意思,運用如下公式:

1. Y=C+I+G+EP-IP

2. I=S+T-G,這是著名的IS關係,即總投資(不包括政府投資)等於個人儲蓄+政府儲蓄

字母的含義:
1. Y是GDP,因為GDP既能從收入角度計算,也能從產出角度計算,所以這裡的Y既代表國民總生產,又代表國民總收入
2. C是consumption,消費的意思,可以寫成C(Y),即C是關於Y的函數
3. I是investment,投資的意思,不包括政府投資,並且只限於用於生產的投資類別
4. G是government spending,是財政支出;而T是財政收入的意思
5. EP-IP就是export減去import,凈出口的意思
6. S是個人儲蓄的意思

根據控制變數的原則,在C和S變化的時候,其他變數都不變,即只有C和S是exogenous variables(變數),而其他變數成為endogenous variables(參量)。

假設一個人不及時行樂,就是增加儲蓄的比重(S)(注意是比重,所以S的量不一定會上升,只是比重增加),這樣會導致消費(C)的下降。

按照模型1的表達,C下降的同時,Y,即國民收入會下降。由於控制變數,I、G、T都不會變化,所以儘管S佔Y的比重上升了,其量也不會發生變化。

因此,最終的結果是,當人們的儲蓄比重增加、消費比重下降時,國民總收入會下降,他們的儲蓄量卻依然不發生變化,帶來的結果可謂是極為惡性的。

這在宏觀經濟學中,是著名的paradox of saving,即儲蓄悖論。

所以,及時行樂不是自私的行為。


及時行樂是一種自私行為,但並不是對子孫不負責的行為。

…………………………分割線……………………………………

附上自己的實驗小說作品集《未名湖》當中的一篇超短篇,

只是一種概念創作,請忽略掉那些不專業的細節;

有過一段關於」及時行樂「的描寫。

海子的詩

姓名:不祥

性別:男

文化水平:大學畢業

職業:銀行加鈔員 十年工作經驗

別人對他的看法:忠厚
老實
看著很放心 十年如一日

《簡歷》

像平時一樣,他和家人吃過早飯,送孩子上學,和妻子道別。陽光也像平時一樣,乾淨,純正。孩子也像平時一樣,向他揮揮手,轉身進校門,他也像平時一樣,溫暖的對孩子說,要乖,要聽話。

回到銀行,他像平時一樣,向工友們道個早,工友們也像平時一樣回應著他。他像平時一樣,回到自己的崗位。他的另外一個搭檔,也像平時一樣,準時來了。他像平時一樣,把裝著早已數好錢的背包遞給工友,工友也像平時一樣,掂了掂,笑呵呵的說,嗯,一百萬,沒錯了。他也像平時一樣拿起另外一個包,也掂了掂,也笑呵呵,嗯,還是一百萬。然後,兩個拿槍的大哥也像平時一樣,來了,四人就像平時一樣,帶著錢走了。

一切像平時一樣,整裝待發。

運鈔車啟動了,他忽然捂著肚子,臉色發青,工友關切的扶他下車,問他要不要休息一下。他嘆了口氣,說,哎,今天對不起了,要你一個人去加鈔了,我看來不行了,要去躺醫務室。

運鈔車載著兩袋錢走了,他在辦公室里伏著休息。

像平時一樣,工友到了第一個加鈔點,打開其中一個櫃員機,把第一個包里的一百萬加到裡面去,然後像平時一樣,去到第二個加鈔點。像平時一樣,先打開櫃員機的後台,然後拉開袋子,然後,然後,工友並不像平時那樣,而是暈過去了。

… …

他背著辦公桌下的那個軍用綠色大包,像平時一樣,大步踏出銀行。誰也沒在意他,更沒在意他身後的那個不起眼的大綠包。出了銀行,他並沒有打車,而是像一時一樣,徒步沿街前行。路過小攤,路過商鋪;路過幼兒園,路過中小學;路過大榕樹,路過高松木。走過大馬路,走過古石板橋,一直走,一直走,來到小山村裡。村民很熱情的招待遇他,他也把軍大包里的東西小份小份的包好,一份一份挨家挨應戶的送給村民,並且叮囑他們,一定要在他走了之後才可以拆開,微禮薄意,何足掛齒。

他一共路過了三個小山村,一共分了五百多份小禮物,所到之處,無不歡呼雷動,雖然大家都不知道他是誰,他從哪裡來,他要到哪裡去,甚至不知道他送的是什麼東西。這是三個封閉的小山村,平常很少生人進去,世代務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極少人到過外面。他能來到這裡,是計劃之外的事情,送小禮物,在他看來,也是神來之筆。

在大山裡,他背著那個軍用大包,一直走一直走,除了剛進山看到的那些村民外,就再也沒見過人了。餓了就摘些野果吃,有時也能掏到一些鳥蛋,有時也能抓到個把野味。每當晚上,他就搜集枯枝,在軍大包里抓一把來生火。那東西材質特好,易著耐燒,雖然燒起來有點異味,但也不妨礙他烤肉的興緻。夜深了,就找棵乾淨的高大的樹,往樹丫上一躺,倒也睡得挺香。那些毒蛇猛獸倒也奇怪,從不找他的麻煩。他西裝革履,在林子里竟也毫髮無損,安然自得。也許是那山風,那溪流,那花紅,那蔭綠讓他重獲自由,如臨新生。

也不知走了多久,那甜甜的山風忽然有了鹹鹹的味道,那潮濕的陽光忽然有了乾爽的感覺。他砰然心跳,扒開了最後一叢野草,濃濃的海風迎面而來,鹹鹹的就是那夢寐以求的海的味道!延綿的細沙,如見沙鷗錦鱗,如見綠島仙蹤!

海邊,海邊,終於到了海邊!這是他始料未及的,沒想到可以來到海邊!

他像個孩子一樣,歡呼著跑過去,感染了沙灘上每一個人。

當警察找到他的時候,他正站在一棟臨海別墅的陽台上,張開雙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法庭上,他默認所有罪行,所有錢一分未追回,情節惡劣,處以極刑。

在和兒子見最後一面的時候,他只念了一首詩: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週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同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也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更多作品……………………………………

http://weixin.qq.com/r/FTjk-BXElEjrrVGf920H (二維碼自動識別)


並不是,很多人及時行樂只是因為他看不到希望又餓不死而已。

比如在非洲,如果風調雨順,當地黑人隨便撿幾個野果打幾隻小動物就可以衣食無憂,可如果出現旱災,那再努力也就是死路一條。

所以非洲黑人總是沒事相互搞的節奏,在中國人看來這就是活著浪費空氣的典範,需要人道毀滅。但如果你讓一群中國人完全融入非洲的環境,估計也會變成這樣。

如果黑人算文明底層,那麼高層會不會出現類似問題?

當然也會,如果你常逛小木蟲的話,可以發現有這麼一類人:家庭出身一般,早期沒什麼奇遇,靠自己的努力按部就班的取得了博士學位(學校也不算太好),然後早早規劃好了人生:找一所普通一本或者二本大學混個副教授,教教書,搞搞行政,混到正高退休頤養天年。

你讓他們去真正搞科研,既無心也無力。讓他們繼續深造(出國再讀一個phd或者做博後),又付不起成本,再努力基本也就那樣了,還不如隨便進個學校混個中產專心教育下一代呢。這難道不是另一種形式的及時行樂嗎?

所以說及時行樂既不是自私也不是懶,而是對現實條件和未來發展進行了理性思考之後得出的一種行為方式。

當然也存在特例,比如我就知道有國內二本畢業在美帝混到終身的大腿,然而大部分人沒這麼大本事。


反對。 @溫義飛 答案,我看了覺得他在逗各位玩呢,大家別當真啊。

1. GDP增速有天花板效應。

理由是在1850年到現在,人類消費了地球數十億年累積下來的大量資源,其中大多數不可再生資源會在將來的百年或比之稍長的時間內枯竭。可以說第一次工業革命到將來的百年左右將會是人類最鼎盛的時期了。這段時期內人類對地球資源的使用,環境的破壞是極其奢侈的。在將來,人們不能像現在這樣消費和拋棄電子產品,每個零件都需要回收再利用。屆時GDP不僅不會增長還會下降。

資源存量參考:《2015中國礦產資源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

所以某種意義上問主說的不負責任,這條算一個。

2. 『購買力就等於如今的1730萬』是小學生數學題。

因為全球資源總量不變的情況下,人均資源佔用率隨著人口增加而減少。資源本身也會隨著使用消耗而減少,物以稀為貴。

打個比方,全球黃金總量不變,或少量增加。假設如答主說的每人平均1730萬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4500元嘛),全球有1億人打算全部將當月的收入用於購買黃金,就相當於需要1730萬億的黃金將會被消費。而現在的世界黃金總計17萬噸,黃金現價260元/克,約44.2萬億人民幣。呵呵呵,遠遠不夠吶。同理,其它商品也是一樣的。

3. 人均GDP不能代表大多數人真實收入水平。

十個人和馬雲平均一下的老梗就不說了,全球糧食總產量達18.78億噸的今天,全球仍然有8億人口處於飢餓之中。糧食並不全是拿來吃的,許多成為了飼料和生物能源。這個世界的財富(資源控制權)始終匯聚於少數人手中。GDP是上去了,收入比卻下降了。

請看:我國居民收入增速跑不贏GDP 佔GDP比重不斷下降

雖然現在的工作相比300年前體力勞動為主的方式轉變成以智力為主的工作方式。但是這個世界非常神奇的生產效率提高萬倍的同時,工作卻沒有比幾百年前輕鬆多少。即使將來人類達到彈彈手指就可以創造千萬GDP的時代,打工者依然是累成狗。

雖然現在我國開始進入由生存工資向分享工資轉變的階段,但是這僅僅針對高級技術人員以上階層,你自問拿到過多少企業的分紅。基本工資收入即使在發達的福利國家也不過是滿足最基本的生活而已,不要想太多。

4. 技術奇點(誤)的到來。

隨著人工智慧和生物技術的發展,人類社會不再需要這麼多從事低價值工作的人。這個地球上絕大多數人產生的社會價值甚至比不上一台普通的機器人。基因技術的成熟會使優秀個人體的智慧更強,大多數人會被淘汰。雖然從工業化開始,人類部分工作一直被機器所代替,但是人類同時轉而從事更需要智慧的工作,並未被機器淘汰。人工智慧的出現將打破這一規律,當人工智慧在某一個領域的邏輯能力接近普通人類時,人類很難再短時間內突破自身。實際上許多工作的邏輯性並不是很強的,比如說收垃圾、送快遞,甚至包括滿足一般大眾水平的烹飪。將來技術成熟時,一個商用人形機器人售價僅僅幾十萬,這會比聘用工人便宜得多,也非常方便管理。人類工作必然向更依賴邏輯思維和創造力的方向發展,許多思維僵化、智力達不到進步要求的人將被淘汰,這才是最可怕的。

5. 人類的進步和普通人努力與否關係不大。

實際上我們很多工作都只不過是社會支撐體系的一環,最終目的就是給推動社會進步的人提供相應的服務罷了。你不好好乾活,社會自然會逼你干。你發奮圖強成為人類進步的推動者那你就可以有機會享受更好的待遇。

所以即使全球的非技術開拓者如溫老師說的醉生夢死也不會影響社會技術的發展,甚至不會嚴重影響生活水平。絕大多數人的存在並沒有推動技術發展。

那如果全地球包括那些拿諾貝爾獎的博士們都醉生夢死呢?呵呵,那可真是完蛋了。我們觀察以前的人類發展每一次生產力提高都由科技的進步所推動,如果科技進步停止了,那我們生產力只會停滯和倒退。而且那資源也仍然是遲早會耗盡,我們還不如讓技術發展呢。如果您是一位開拓者,你當然會繼續堅持自己的夢想,因為對於你來說追逐夢想也是行樂的一種方式。

對@溫義飛 的回答而言,醉生夢死不好,但其實也沒必要悲觀。你看至少百年之內資源還沒耗盡,隨著技術進步許多資源利用率會提升,未來仍然不可得知。需要操心這個問題的是下一代或更遙遠的後代們,我們現在擔心未來也是毫無意義的,因為社會技術進步從來就不會因為我們的擔心而停滯,你擔心也沒用。

--------------------

關於問主的問題,現在的人類各國之間競爭激烈,我們完全沒有餘力去為後人思考。為了不被強國壓制,很多國家在拚命的開採礦物資源。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是被迫及時行樂。現在的沙特大量出口石油一樣,他們何嘗不想一萬美刀一捅的賣,賣個幾千年最好,但是形勢不允許啊。社會要不斷的生產新產品來刺激底層消費者消費才能避免經濟崩潰的怪圈。人類主要經濟消費熱點已經開始從生活用品向娛樂為主的消費方向轉變。而為了促進娛樂消費我們不停的浪費資源去生產壽命很短卻非常消耗資源的電子產品。我們已經進入到剎不住車的地步了。

問主問題:

人類的及時行樂是不是一種自私?

是,人類從來都是自私的。

今天的人類及時行樂是不是對子孫後代的不負責任?

是,也不是。至少我們要對現在生活的人負責人,才有機會對將來的人負責任。


父親對兒子說

為了自己的子孫,不能及時行樂,你看為了不引發森林大火破壞環境,咱們絕對不能使用火

看肉還是生吃好,純天然,嘎嘣脆,還鍛煉牙口,你資辭不資辭


及時行樂?

及時行樂什麼意思?月光嗎?每月掙多少花多少?還是負債消費,每個月都把自己的信用卡刷爆?

享受自己能力範圍內最好的,我覺得沒有什麼不對,不過,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還有許多的羈絆,對父母的贍養,對妻子的關心,對孩子的愛護。

對後代不負責?

不管別人怎樣,未來我對於自己的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我只會供養到他大學畢業,置於以後的道路就讓他自己去折騰,對於他的婚姻,我不會去詢問,也不會幹涉,他過的好與壞都是他自己的選擇,我不會給他啃老的選擇。

話說我現在還是單身汪,現在就考慮那麼久以後的事,是不是我想多了←_←。

現在國家統計的每年的通貨膨脹的速度是3%,不過現實中的每年通貨膨脹率我估計最低也得3.5%,最高可能5%,

社會上大多數人的工資增長速度跟不上通貨膨脹速度,知乎各種提升自己,投資自己,然後迅速的升職加薪,這些都是個例,不論是公務員,國企,外企,民營企業,領導總是少數,普通職員總是多數,領導不挪位置,你怎麼升職加薪。

現在消費,低負債消費,首先這是種刺激經濟的手段,能讓貨幣迅速的流通,每個流通的環節中,每個人都會有了收益,不禁促進了GDP的增長,還保證了就業。

例子,你是一家家用電器的銷售者,你買了一籠包子,你付錢給賣包子的人,賣包子的店家有了收益,你有了包子,然後包子店老闆一看沒有麵粉了,他又去買了麵粉,麵粉店有了收益,包子店老闆有了麵粉,麵粉老闆一看麵粉不多了,他去生產麵粉的廠家進了一批麵粉,麵粉廠有了收益,麵粉店有了麵粉,然後麵粉廠去收糧食做麵粉,農民有了收益,麵粉廠有了糧食,農民想要去買一台洗衣機,於是去你的店裡買了一台,你得到了這台洗衣機的收益,農民得到了洗衣機。

消費是一件好事情,由於通貨膨脹率的增長,我們手中的貨幣價值都在持續不斷的縮水,所以,提前消費,這是種良好的消費手段。比如貸款買房,貸款買車。


客觀存在,是指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你見或不見,它都在哪裡。

同時,人是自己觀念的俘虜。

自私,是說拿了本屬於別人的東西佔為己有。

及時行樂,是說活在當下,追求快樂。

自私也好,及時行樂也好,這兩個詞是主觀認知概念,凡是主觀認知概念,必然會有個人對應到內涵與外延上的歧義理解化。

這種歧義化的出現是必然的、真實的,思想統一永遠不會實現。

討論這個題目,一定要定義清楚什麼叫自私,什麼叫及時行樂。

是某種心態動機被認為自私?還是某些行為如何及時行樂?

另外,是,或者不是,我都可以有理有據長篇大論,但是對於知乎沒有真正的價值。

一個人只能為自己的精神立法,沒有必要也不能夠代替別人給他自己精神立法。

再者,用自私這種道德誅心色彩的詞語來形容求樂,屬於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應該扔到歷史的垃圾堆裡面。

同時,公民社會,個人關注個人本身,視角的差異往往會綁架自我與他人,請先培養群己權界觀念。


及時行樂不是對人類未來的自私,是對人類未來的自信。

大多數人還沒有意識到我們身處在怎樣的時代。這裡先簡單的介紹一下,看完請一起思考後面的練習題。我們正處於文明進化的轉折點。前面幾十萬年人類創造的財富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即使我們從400年前開始看,近100年人類的進步也是突然爆發的。飛機在上世紀才發明,而如今太空旅遊已經商業化了。清朝在上世紀滅亡,你可以想像如果老佛爺來到今天,看到網路,汽車,電視,城市,會有多麼震驚。

下圖是人均GDP近400年的趨勢。物質豐盈的速度在短短數代人中快速增長,為後代節儉也因此變得越來越沒有意義。

如果假設人類從今天起沉迷於某些個體的美貌,不再發憤圖強,又會發生什麼?我們把中國的經濟增速打個對摺再減掉零頭,按每年3%的人均GDP增速來算,200年後的人均年收入是

2216年人均收入=1	imes left( 1+0.03 
ight)^{200} * 今天的人均收入47000

大約是1730萬。這是經過通脹調整後的數值,也就是說購買力就等於如今的1730萬。而達到這個收入的難度也就相當於今天每個月賺三千多塊的難度。

這個簡單的計算還是基於我們這幫後代喪失鬥志的前提下,完全不考慮人工智慧,機器人,生物技術等等領域可能發生的科技革命。每個人一年一千七百多萬,業已接近知乎人均水平。而這樣一個人人都年薪數千萬的時代,幾乎是必然到來的。聽起來是不是很難以置信?這就跟前人聽到我們今天的生活水平難以置信一樣。

想像一下50年前,一個普通人家節衣縮食,犧牲所有的生活質量,也只不過能攢下幾百斤糧食。而如今買幾百斤糧食的花費,只需要你輕鬆的工作幾天。

同樣的,幾乎可以確定你勤儉一生的存款只不過是百年後一個應屆畢業生兩個月的工資。聽起來會不會有點辛酸?所以請提問者放心的醉深夢死,別為後代攢錢。畢竟金錢是買不來幸福的,它本身就是幸福。

練習題:原文中「人類從今天起沉迷於某些個體的美貌」,暗示的是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

微信公眾號開通了:溫義飛的生活經濟學。 加一波加一波,有話悄悄說。


真的好奇怪。自私有什麼不對。

自私就是人的本性啊。

請注意,我這裡講的「自私」並非是指損人利己,而是做主觀上滿足自己的事。

正如A和B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做一筆交易,雙方都樂意——因為雙方都得到了滿足。A和B都做了能令對方滿足的事情,難道他們無私嗎?

且聽亞當斯密一言:

「我們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飲料,不是出自屠戶、釀酒師和麵包師的恩惠,而是出自他們自利的打算。」

最後再回到問題本身。

你及時行樂,難道你的子孫後代會因此少一塊錢,還是少一塊肉?很奇怪,這中間有什麼關聯呢?

憑什麼自己必須抑制消費,把錢財全部拱手送給子孫後代?假如後代無能,他們也會把祖輩的積蓄全部花光、淪為敗家子,祖輩留下的積蓄根本沒用。

若子孫有足夠的才能,他們自己就可以養活自己,甚至可以賺得比祖輩還要多。

若真要為子孫後代著想,與其抑制自己消費,不如告訴他們:

1??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2??交易是雙贏的。要滿足自己,必須先滿足他人的需求,給他人帶去價值;他人才會回來幫助你。


人類的本性就是自私。

人類的降生本身,就是一場最自私最殘酷的競爭。

幾億精子,最終只有一個能與卵子結合,形成生命體。

那些犧牲掉的千千萬,在第一場競爭中失敗,失去了存活的機會。

科學證實雙胞胎之間常存在優勝劣汰,一方吞噬另一方,導致最終只有一名胎兒得以降生。

很多早期妊娠是雙胎,在發育過程中,兩個胚胎互相競爭,優勝劣汰,較弱的那個就停育了,這是自然篩選的過程,是正常現象。

自私作為人類的天性和本能,強大到可以操控潛意識,瞬間決定大腦的選擇。

駕駛員在遭遇前方有危險時,會本能的將方向盤往自己所在的方向打,以最大程度的躲避危險,保證自身的安全。

那麼,那個坐在副駕駛上的人呢?

撞個正著。

面對突髮狀況,人類本能的,下意識的行為,就是自保。

而自保,從生物學上說,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基因延續下去。

鐫刻在人類原始基因里的自私,保證了人類這一物種得以繁衍生息。

所以從全人類的視角來看,自私並不是一件壞事,大家不必急著批判。

那麼,人類是不是就完全被自私這一本性控制了呢?

事實上並沒有。

因為這世間還有一種力量強大到能與人的本性相抗衡,嗯沒錯,那就是愛。

一點不矯情,正兒八經的。

愛是道德的源動力。

所以,如果你希望這人間多一些溫柔少一些惡意,那麼,你大可不必辱罵自私是人類原始的惡,你只需要讓這個社會尊重愛,因為愛是人類原始的善。

黑白雙生,

化生萬物。


你所看到的「及時行樂」之人,都是在用行樂來逃避苦澀罷了。行樂之人未必樂行,未曾樂行,還談什麼責任呢?


這就是我一直不願意結婚生孩子的原因。

束縛太多限制太多。

人活這一輩子,前20年為了考試,中間10年為了生存,如果在此期間你要了孩子,那好,生存的周期再提高10年,接著孩子大了,你剩下的半輩子就是為了孩子的生存和孫輩的成長。

說白了,是自私。

起碼我是


看到這個題目一瞬間就想到了死亡詩社裡captain說的及時行樂—seize the time!

電影里及時行樂的含義是盡自己最大能力過好每一天,使生活變得有意義,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並為之奮鬥。

我認為及時行樂的意義就在於,學會做一個人格獨立的自己,哪怕被所有人唾棄,鄙夷和不恥。生活中本來就存在諸多矛盾,然而現實與理想發生衝突的時候,是否值得付出超出預期的代價?答案是肯定。我們為什麼活著?活著不就是要找到自己的價值,讓自己變得有價值的一個過程嗎?人性是本能的,激情的,活潑的。所以,及時行樂並不是自私的表現,反而,它表現的是我們對生活的態度,與其如行屍般麻木度日,不如珍惜當下,及時行樂。

理想主義者永垂不朽。


打算去騎行川藏南線,領導不給假,就辭職。算不算。


任何脫離計量談毒性都是刷流氓!!

及時行樂是一種生活態度,與人的品質無關。

一個人的品質是否符合大眾的道德標準,決定權不是這個人的品質,而在於標準。

一個人的生活態度是由其自己選擇的,並且別人有權進行干涉。這個權利來自於你的態度影響到別人了,別人也有權影響你;且你對別人造成影響的程度度和別人干涉你的權利是成正相關。

任何脫離屁股談思想的人都是流氓,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1.如果你有大量資源且消耗它們不會影響別人,你及時行樂是值得鼓勵且尊敬的事;

2.如果你沒有大量資源且你沒有孩子也不影響別人,你及時行樂只是對明天的自己不負責任,別人會對你友善的提醒和禮貌的微笑。

3.如果你沒有大量資源且你有孩子也不影響別人,你及時行樂是對明天的自己和現在及以後的孩子的不負責任;別人會不友善的提醒你,有時有權利強制執行;雖然別人經常不行使強制你的權利也沒有履行保護同類(你的孩子)的義務,因為不是他的孩子。

4.如果你的及時行樂影響到別人了,別人有權利指點你,並把你列入品質低下的一類人,從而沒有人與你進行合作。

5.如果你沒有資源還及時行樂,你侵佔了別人的資源,別人有權利讓你歸還你所侵佔的,如果你沒有歸還的能力,別人就把你從世界上抹掉,以避免給你再次侵佔的機會——你威脅到別人的生存了。

自古,維持生命的資源都是匱乏的,對於人類來說,最近才在某些局部地區有所改善。在歷史中,一丁點資源對一個甚至是一群生命來說都是生與死的區別。浪費是可恥的,這是亘古不變的標準。

資源是為了生命的延續,延續生命是生命的意義所在。所以積累資源成了生命最重要的任務。

延續和更好的延續,活著和更好的活著,這是作為智能生命的人類意義所在。

當前者已經不是問題,那麼才有後者的存在;

節約和行樂都不是目的!

在為未來積累以防不測和為現在保證生活質量之間找一個平衡點!

否則,自受!


有一個事實極容易被大眾所忽略掉:

此時此刻,你正值壯年,刷知乎,水帖吧,泡微博,可你正站在人類文明有史以來的巔峰。

另一個更加容易被大眾忽略掉的事實:

在今時今日的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代表人類在發展歷程中所積累的全部的,最為璀璨的文明。

廣義來講,所謂及時行樂,甚至於所謂的生活,就是以極為有限的個體壽命去接納長遠悠久的人類文明。在這一點上,是無所謂自私與否的,但我們都知道,沒有人能做得到就是了。幸好,人類還在繁衍,我們還有自己的子孫後代。

所以,以結果論來講,真正自私的事情在於當代人們的消費,享樂,繁衍等等的速度,制約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速度。最終使得人類文明未來的進步空間被當代的享樂與消費榨乾。

不過,在這個角度上,每個人都是從出生開始就已經在列遺願清單了。

人類對於子孫後代的責任是十分微妙的存在,有機會再展開寫吧。


個人認為,及時行樂並不是一種自私,而是本能。

並不覺得及時行樂是指傾盡一切精力財力去揮霍在純粹的享樂上,因為遵循著社會軌跡的生活讓絕大多數人無法做到這一點,如果按這個定義來看,這個問題就變得沒有什麼討論價值。

在我的定義中,及時行樂是指儘可能早的去做能使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情,而其中這個「感到快樂的事情」,有非常廣的範圍。就個體而言,追求自由追求事業追求所有個體認定的「樂事」都在這個範疇之內,及時行樂可以被看作一種夢想成真或者一種自我價值的實現,畢竟人作為獨立個體,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一種天性和權利,沒有理由被評價為自私。

就社會而言,個人理解是,正是每個個體的及時行樂在推動社會發展,而絕不是阻礙。那些所謂對社會具有重大貢獻的人,他們所追求和所做的事情,如果對他們自己而言是發自本心的理想,那麼他們也可以被看作是及時行樂。每一個及時行樂彙集到一起,就是整個社會前行的動力。

個體不能被放大到和社會並列的位置來被指責自私,這是我的理解。


不是啊,我就一直覺得人生苦短,及時行樂。這不應該是很好的態度對待生活嗎?拋卻煩惱,不去斤斤計較,該享受時享受,不拘泥於小苦楚,這不挺好嘛(??? ? ???)


推薦閱讀:

濫交是人類天性的一部分嗎?
為什麼黑人的外貌不符合部分中國人的審美?
現在還有哪些國家的人名是沒有姓的?
人類有哪些常見的短視行為?

TAG:生活 | 經濟學 | 社會 | 人類學 | 人類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