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類「校園欺凌」事件中,為什麼同學的監督和教師的干預常常失效?


可能因為教師對欺凌事件的參與者認識不夠全面,同學對自己在欺凌事件中的角色定位不準確,所需要做的不僅僅是監督。

參與到欺凌事件中的,不僅只有受害者加害者,還有一眾被分了類的角色:幫凶、加強者、局外人和抵制欺凌者。

幫凶就是幫加害者一起欺凌受害者的人,不負責直接動刀,但是負責策劃、準備和助威。一般幫凶是容易被辨別出來,也會一起接受老師的懲罰。

加強者則是旁邊看熱鬧的人,並且對受害者的狼狽形象進行嘲笑或者給加害者助威的人,一般沒有參與到欺凌事件中,屬於打醬油又拍手看熱鬧的。這種角色實際是鼓勵了加害者的欺凌行為,對欺凌事件和受害人受到的傷害有加強作用。

局外人則屬於純屬吃瓜群眾的,既不支持也不勸阻。這種角色實際上也是默認了欺凌行為和事件的產生。

抵制者則是敢站出來制止欺凌事件的朝陽區群眾,阻止加害人傷害或者進一步傷害受害人。屬於欺凌事件中的正義人士。

有一項跟蹤研究表明,學生所扮演的這六類參與到欺凌事件中的角色,是相對固定的。受害者,還是那個受害者;動手欺負人的,還是那幾個人;圍觀打醬油和吃瓜群眾,時隔一年,還是在打醬油和吃瓜;正義人士還是那幾位。

對此的解釋是:當一個人一旦選擇扮演某個角色,他便很難脫離這個角色。這是由於自我認知的因素:感知到別人對他的期待和行為上的引導,以及個人習慣性的行為。這樣導致了這個人所處的群體中的每個個體的角色相對穩定,如果他做出與自己角色相反的行為,那麼他所在的群體便不會容忍他。比如:加強者或局外人,突然變成抵制者站出來幫助受害者,那麼便可能會被群體里的其餘人進行言語或者行為攻擊。

對於受欺負者等也一樣。受欺負者他們的自我定義為受欺負的角色,因此,在面對欺凌的時候,他們很難會做出不符合受欺凌者的行為。因此,在很多研究當中發現,即使一些受欺負者,他們轉學到了新的班級,由於新加入集體本身比較容易成為靶子外,他們的反應,導致他們給予欺凌者信號,他們就是軟柿子。因此,貿然地轉學轉班,可能並不能得到實質性的幫助。

現行有一些干預校園欺凌的手段。比如:學校校規和政策的制定、相關課程的開設、家長的重視、與同學建立起良好的關係等。對於教師可以在班級里做的,有學者提到了三個建議:

1.提升同學們反校園欺凌的意識

2.促進同學們的反思

3.預演目標行為

這三個建議都是在所有參與到欺凌事件的人群中實施,包括以上的六類角色。群體的改變,對加害者和受害者都是有影響的。周圍人扮演的角色改變後,他們對加害者的期待也變化了,加害者感知以後,容易受到影響。比如大多數的幫凶、加強者和局外人轉化為抵制者後,或者加強者和局外人不圍觀不傳謠,加害者也自討沒趣。再說,相對於受害者和加害者,其他的角色更容易改變。

1. 提升同學們的反欺凌意識

就是告訴同學們,為什麼他們幫忙遞刀、打醬油和吃瓜圍觀,實際上也是對受害者一種傷害。他們沒有意識到的,老師需要指出來。並且告訴大家,要做有正義感的朝陽區群眾,以及如何去做這樣的好市民。

2.促進同學們的反思

自我分析自己在欺凌事件中是如何對受害人進行無聲的傷害,總結出自己所採用的和觀察到的各種助長欺凌事件的行為,在小組中討論,大家對行為行進點評。

3.預演目標行為

道理大家都懂,但是都不一定會付諸實踐。教師這時就需要給同學們創造出模擬行動的機會,比如班級里的戲劇表演和角色扮演。讓學生去嘗試做一些行為上的改變,突破之前在欺凌事件中的角色行為。這樣也可以讓大家站在別人的境地,尤其是受害人的角度,來感受到深深的傷害。

總的來說就是,在處理欺凌事件時,不要只關注到受害者和加害者,要以整個群體為干預目標。把受害者和加害者放入所屬的群體中來改變,先改變容易動搖的群眾,再動用群眾的力量來改變受害者和加害者。

參考資料:

Khamis, V. (2015). Bullying among school-age children in the greater Beirut area: 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Child abuse neglect, 39, 137-146.

Merrell, K. W., Gueldner, B. A., Ross, S. W., Isava, D. M. (2008). How effective are school bullying intervention programs? A meta-analysis of intervention research. School Psychology Quarterly, 23(1), 26-42.

Salmivalli, C. (1999). Participant role approach to school bullying: Implications for interventions. Journal of adolescence, 22(4), 453-459.


真的是非常好的一個問題,我嘗試這從法制和心理方面來談談哈:

校園暴力無法控制,是法制機構執法無能和教育機構、家長的有心無力聯合促成的。

雖然談到執法的問題,可能都是一些比較嚴重的校園欺凌事件了,很多同學也談到了,法制並不能真正意義上解決不欺凌的問題,也不能幫助施暴者改變,但是,法制可以用來警告和制止蠢蠢欲動的施暴者,對於缺乏節制的衝動少年,法制是能起到重要的環境限制的作用的;同樣也能為受害者提供最關鍵的保護,保護他們的生命和身體安全。

回到教育機構和家長的教育問題上來,無論是家長層面,還是學校層面,對於學生之間的攻擊、性、衝突,實際上理解是不夠的,不管是基於教育者個人文化層次的不足,還是後天培訓的不足,或者是學校管理體質以及家校聯合的問題,這其實都是需要政府投入大量金錢和時間的問題,然而,我們的政府在這個時候總是經費不足,希望能依靠社會力量。

為什麼青少年會產生攻擊行為?會性亂交?會拉幫結派?

1)親子依戀問題:與父母保持較好的依戀關係的青少年,更容易拒絕同伴關係的影響,然而這個問題始終是頑疾,專制、忽視、情感虐待仍舊存在於很多的家庭中,這既容易滋養施暴者,也容易讓受害者在遭到欺凌時失去求助的願望;

2)青少年認知發展層次問題:青少年有一個發展階段,他會混淆群體價值與個人價值,將群體價值看成是個人價值,進而盲從群體,所以當他們在從事暴力和性活動的時候,不會感覺到個人內在的制約,因為這是群體和他個人共同的意志;當他們再長大一些,認知有了進一步發展,能夠認清個人需要與群體價值的差異,他們也會自然地從群體中分化出來;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曾經的校園暴力團體成員,最終大部分都會有一份正常的(雖然並不一定高大上)工作,同樣可以有自己的生活,同樣可以養家糊口;然而也有一些人的認知層次會停滯在這個層次上;

3)自我同一性問題:一大波自我同一性發展不夠好的青少年,沒有理想,沒有行動,閑來無事,只能選擇與一群閑來無事的人混跡江湖;他們終究需要找一些很酷的事情來證明自己,並形成一種強化體系,於是他們暴力--獲得自尊--繼續暴力--繼續獲得自尊;這雖然是與主流觀念相背離的,但確實是一種群體文化;

4)強制矯正模式:面對問題兒童時,教育機構和家庭通常採用控制模式,希望能管制他們,然而這隻能促成進一步對抗,並將他們更多地推向暴力團體之中,而當家長和學校管不住的時候,又會進一步絕望,於是他們就如同脫韁的野馬,賓士在性和攻擊的小團體中;所以,認知和依戀問題並不必然導致的校園暴力,採用了錯誤的干預模式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然而控制問題似乎是我們的一種本能選擇,目前學校和家長的模式仍舊停留在服從紀律和校紀上,根據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論,0-9歲從避罰服從到相對功利,9-15歲從尋求認可到遵守法規,15歲以上才會從社會法制到普遍倫理,然而對於參與暴力團體的青少年來說,他們的道德層次並不一定發展到了「遵守法規」的地步,甚至還停留在「避罰服從」階段,強調遵守校紀有啥用呢?而且停學開除更是將它們至於沒有導向的地步,任由他們迷失在自我同一性缺失中;

5)問題導向的教育模式:這些孩子其實最需要的是發掘個人優點,幫助他們樹立和強化自我同一性,尋找個人的人生意義,而不是整天強調他們需要改變哪些問題,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因為無力處理問題才淪落到暴力團體中的;

6)成員演變:其實校園暴力團體始終有一個循環更替的過程,大部分人在一定時間後會脫離這個團體,不管他們流向何方,但他們並不一定都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古惑仔,問題是,因為前面所說的各條問題,校園暴力團體總是擁有者充足的後備者,他們源源不斷加入這個團體之中,成為新一代的暴力團體成員。

然而,上面說的都是浮雲,關鍵問題還是錢+專業人員+設施配置+時間。

坦白說,我挺理解家長和老師的無能無力,在面對這些孩子時,他們不是沒有努力過,不是沒有想過要幫助他們,然而,誰能給他們專業支持?以幫助他們有時間、有專業知識、有行政資源去從事這項工作?


-

  • 失效與冷漠

校園霸凌問題一般是個三方系統,包括加害者、受害人和旁觀者。傳統的處理方式一般就是進行調查、警告加害者、約談家長,最後施以懲處。但如果實際操作過這套流程的話,就會發現最多取得一些短期效果,根本沒法解決問題。對於校園霸凌問題而言,停止個體的霸凌行為只是整個處理過程的一部分,最終目的可以考慮放在整體環境的改善。

這時,針對旁觀者的輔導、處理等就更重要,就像一場選舉,想要改變鐵票倉的立場是很艱難的,中間派的力量不能忽視。沒有無辜的旁觀者,旁觀者的傾向與決定能影響霸凌行為的高漲或壓抑,他們可能是解藥也可能使催化劑。如果旁觀者無動於衷,那霸凌者可能就會解讀為一種默許。而旁觀者如果能夠及時求助或施救,那一般的霸凌問題可以得到及時的化解,這也是我們所希望的結果。

旁觀者的分類有很多套體系,但基本可以按角色取向分成四種:協助者(主動參與的旁觀者)、增強者(在一旁觀看、嘲笑,給霸凌者正向回饋)、局外人(默默退出霸凌情境)和保護者(積極努力停止霸凌行為)。

與其說同學、老師的干預時常「失效」,其實真正能夠積極介入霸凌行為的保護者並沒有太多,研究數據體現能夠積極採取行為的旁觀者數量大約在20%左右,遠低於協助施暴和冷漠圍觀的人數。

  • 原因

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我想分兩個部分,第一是宏觀的學校環境和社會價值,第二是個人的心理原因。

中國現在還沒有針對校園霸凌的官方指導辦法,所以各個學校在類似問題的處理上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更不乏有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態的學校和老師。如果霸凌者在被舉報後也沒有得到處罰,那旁觀者介入處理的意願也會降低,如果霸凌事件已經成為了一個團體中經常出現的事情,旁觀者也會因為多見而麻木。旁觀者認為學校靠不住、霸凌者很可怕,願意伸出援手的人幾次後因無效而感到挫折而放棄,整體環境便會倒向加害人。

這種整體環境的趨向會產生旁觀者效應(bystander effect),當一個人察覺到有其他旁觀者在場,但他人沒有採取行動時,也會降低自己出面的可能性(Latané Darley,1968)。有三個社會心理歷程來解釋這個現象,一是社會影響力,即便是緊急狀況,看到其他人不採取行動,自己也會將事件解釋為非緊急狀況。二是評價的憂慮,害怕自己的行為與眾不同,有被給予負面評價的可能。三是分散責任,其他人的存在會分散個人提供協助的責任,且如果因為未協助而造成的後果,也會被多數冷漠的人分散,降低施助的可能。

這其實是個整體社會價值的問題,扶摔倒的老人有風險,在校園霸凌發生時站出來也一定有風險。不得不承認,有時我們的社會觀念、法治環境是鼓勵公民冷漠的。這就必須有配套的處理方式,並且照章執行,讓孩子們看到伸張正義是有作用的,我們至少需要一個願意站出來的人。

校園霸凌發生在兒童和青少年的群體中,這些孩子長大後會進入社會,如果在校園中沒有正向社會價值的倡導,並且倡導不僅僅停留在紙面上,在學生時代就習慣了冷漠,那走出校園後又如何要求他們能在必要的時候挺身而出呢?這種對校園霸凌干預「失效」的影響,不會僅僅停留在校園。

Coloroso(2005)曾分析旁觀者不伸出援手的個人心理原因,列出了常見的九種可能

(一)霸凌者是我的朋友。

(二)這事情與我無關。

(三)被霸凌者和我不熟。

(四)他活該被霸凌。

(五)被霸凌的人是爭鬥的失敗者而已。

(六)被欺負會讓他成長。

(七)我不想當出頭鳥。

(八)與強勢者站在一邊,好過去幫弱勢的一邊。

(九)我沒能力做什麼,別沒事找事了。

殘酷而現實,這些個人理由涵蓋了大多數可能出現的原因,也可能出現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頭。理論一點說,若用代價-報酬模式(cost - reward model)來分析旁觀者的抉擇,協助的代價:自身付出的時間精力、可能產生的身體傷害或同學圍觀的尷尬;不協助的代價:責任缺失的自責、他人的譴責;協助的報酬:自我、受害者和其他旁觀者的讚美;不協助的報酬:未來可能持續進行的霸凌活動。當報酬不足以彌補代價時,旁觀者則更傾向於選擇冷漠。

  • 方案參考

我想簡單介紹一個「Olweus 霸凌防制方案」做參考,方案包括社區、學校、班級、個人四個層級,強調旁觀者介入,聚焦在學校氛圍的長期改變,處理現有問題,預防霸凌問題擴大。這並非本提問的重點,就不細說了。

(一)學校層面設置一個總體的霸凌防治委員會,實施全校性的霸凌現狀調查;在事件發生時舉辦團體會議;引導建立反霸凌的校規;審查修改學校的霸凌監督系統;促進家長參與宣導和處理。

(二)班級層面宣傳全校規定的反霸凌規範;舉行定期的班級會議;建立通報機制。

(三)個人層面確保每個學生都接受到必要的宣導,鼓勵在霸凌事件發生當下的介入;建立針對涉及霸凌事件個人的會議制度;建立針對學生家長的會議;建立對單獨學生的個別介入計劃。

(四)社區層面將學校所在社區的資源引入,納入防治委員會;在社區中傳播反霸凌信息。

感謝閱讀。

-

參考資料:

Coloroso, B. (2005). A bully』s bystanders are never innocent. Education Digest, 70, 49?51.

Darley, J. M., Latané, B. (1968). Bystander intervention in emergencies: 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 377?383.

曾莉婷 吳璧如(2014)。校園霸凌防治中被忽略的一環:關於霸凌者之探討。中華民國學校行政研究學會。學校行政雙月刊,92,122-143。


------------------------7月19日更新----------------------------

回答這道題已經有一段時間,期間不少人私信我授權轉載,也有約稿,也有知友願意花時間與我深入就這話題進行探討。對以上的朋友表示感謝。

我現在想說一件事情:

今天我在微博看到這麼一件事情:

3歲的孩子,因為護士在注射的時候犯錯了,於是家長給予了更加錯誤的做法。

這個案例反映出兩個問題:1)以暴制暴;2)家長的示範作用。

其實我在本回答中提到以暴制暴可能是最有效的制止力量。但以暴制暴也要考慮一些問題:1)你的單挑能力如何?2)你聚集幫手的規模如何?3)你的財富規模如何?4)你的官位高低如何?

你可能很能打,但別人可能比你更能打;別人也可能叫人方面比你強,隨便一聚集,50圍著你,你再能打也白搭。

案例:W哥以前勒索過初中附近的高職學校學生的弟弟,後來這個高職學生找了十多位同學來圍著W哥,揍了W哥一頓,警告W哥小心走路。

以暴制暴,爽吧。

三天後,W哥帶了50多位兄弟,在高職門口逮著這些人,就在門口打,滑稽的場面是,這個高職學生當場就下跪,不停磕頭,最後被W哥的兄弟在其屁股插了兩刀。右手掌被砍了下來。

以暴制暴,爽吧。

最後W哥的兄弟當然被抓了,因為高職學生報警了,(其實是他父母報警,他父親也是像一些知友一樣,認為「媽的,敢打我的兒子,我廢了對方」這樣以為自己天下第一的樣子)。

W哥當然也被抓了,但人不是他砍的,他也沒有動手,主罪不在W哥身上。最後,W哥的姐姐(當地非常有勢力的人)帶著禮物,帶著現金去醫院」慰問「高職學生一家人。

她姐姐讓高職學生父母去病房窗口看看醫院對面的情況,醫院對面是一個大飯店,裡面站滿了人,粗估三四百人,她對那些人點了一下頭,對面吼「王姐」。她溫柔地對他們父母說,「如果你要玩下去,我樂意奉陪,今天帶點小弟給你們賠不是了」。

對方父母直接癱坐在地上。W姐扶起他們,拿出一個信封,說這裡有2萬元,我替我弟弟給你們賠不是。

對方根本不敢接這錢好不。對方都跪著磕頭說,對不起,對不起,放過我的兒子吧,是我們沒有管好兒子,對不起,對不起。

以暴制暴?人家才不怕你的以暴制暴,人家恨不得和你以暴制暴。

最後結果我不知道怎麼樣,反正插屁股的那位小弟不久也出來了,W哥在學校的地位再升一位,(雖然已經是第一位了。。。。)傳奇故事又多了一件。

有部分知友在知乎過嘴癮說要打廢對方,我勸你們最好有這個實力才好。在那個城市生活那麼多年,我奉勸你們一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別以為自己最牛逼,別以為自己天下第一。

第二件事:家長要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樣,這是家庭教育最最最重要的事情。

新聞裡面的家長在3歲的孩子裡面就這樣打護士,你猜3歲的孩子會不會覺得「啊,我媽媽這樣做是不對的」。

有些孩子在學校接受老師叫他們的道德教育,讓他們要講禮貌,過馬路要看紅綠燈,不要欺負同學,不要說粗口。

孩子一回家,看到自己的父母,口吐粗言穢語,貪小便宜,霸道無理。

你覺得誰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大呢?

為什麼W哥和我說他已經深陷其中,離不開了?

因為W哥的父母和他的姐姐本身就是干這行的人,從小到大接受這樣的」家庭教育「,他從小到大就是這樣做的。他小時候被人欺負了,他姐姐或他爸爸就過去為他出頭,而且還教他」你打輸了,還有臉回家嗎?「。

電視劇裡面的啥黑幫老大的妹妹/女兒性格非常的乖,很善良的情況。是存在的,但一般都被有意隔離的。比如盡量在自己的親人面前表現好,比如把他們送去國外。

從小在黑幫長大的孩子,家長帶著他混黑道的,我至今沒見過一個如電視劇一般」善良「的,幾乎都是古惑仔二代。

上學接受道德教育,多麼幼稚的想法。

---------------------------------------------------------------------------------------------------------------------

最後補充兩件事情:

(一)如何發現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受到校園欺凌?

1)孩子多次突然性地比平日晚回家,詢問之,回答較為支支吾吾。

2)孩子多次突然要求增加零用錢(如果平時就給得比較多的,忽略這條)

3)孩子身上多次突然有煙味(這煙味不一定是孩子自己的,很可能是別人留下的)和校服多次突然變得很臟。

4)孩子突然性受傷。

5)送孩子上學,越接近校園,孩子越不願意講話。

6)孩子會突然詢問家裡有沒有什麼有權力有地位可以教上人的親戚或朋友。

7)女孩會多次躲在房間裡面,並且開始沉默寡言。

(二)這個世界在骯髒,但你要相信,你就是美,你要發光發熱,要丑因為你而無地自容。

根治校園欺凌,涉及到人性,家庭教育,人性可以通過理性加以克制,家庭教育則依賴於我們每一位社會成員在現在或以後的家庭教育中教育自己的孩子,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友誼,什麼是禮貌待人。

就好像有些人在評論裡面直接破口大罵,不知道這些人會不會也這樣教育他們的孩子。

永遠要記住一點,對於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是最關鍵的。

回應幾個問題。

一、我所述的事件都是真實的。我無法給出有說服力的證據,這是一份經歷,而經歷者是最有力的證據。我只不過是那個城市在某兩年間的經歷者之一,還有很多和我同城同學校的人也經歷過,他們願意不願意說是他們的事情。他們不說,或者,你沒有經歷過,不能推導出我所說的就是不真實的。

二、該市不是縣城,它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城市,我讀書的地方是在該城市的市區,只不過經濟落後罷了。縣城怎麼羊,我不清楚,但是就我研究過的資料來看,有很嚴重的,也有不嚴重的。比如以前我的小學有很多來自於A村的孩子,A村民風彪悍,但是他們內部卻很少發生此類事件。

三、我看評論,很多人都在把校園暴力歸咎於政府和法律等等問題,幾乎沒人從家庭教育問題出發。也有人提倡說法律如果嚴格執法的話,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很遺憾,我不贊同這樣的觀點。很悲哀,沒有人從家庭教育本身去反思。

比如我們學校這些學生,都以進入公安局多少次(三進宮啥的)作為炫耀的資本,我不知道執法和法律能夠起到什麼作用?如果重型懲罰他們,不知道要多重?把U同學打成失聰的所有參與者都抓去坐牢兩年,這樣的懲罰夠重么?還是說判個死刑才算是消解了看客們的怒氣?

是不是參與校園鬥毆的人都應該開除,才算是懲罰得當呢?或參與敲詐勒索的人要判個十年有期徒刑才能消掉各位看官的氣?

你們真的懂這些壞學生的成長經歷么?你們真的有去思考過這些壞學生為何變壞的根源么?

況且,你們能不能不要開啟上帝視角,務實地回答一下,如果團伙裡面沒有二缺拍照,你會知道某某某在某某地暴力欺凌某某人么?

當施暴者說一句,我坐牢2年就出來,到時候你就等著我砍你的腿吧。

我不覺得有多少人敢於去報警。

四、如果一刀切把所有參與校園暴力的孩子都施以重刑,這也是不明智的。因為有些孩子壓根就是處於青春期的懵懂無知而造成的,他們懵懂無知,他們缺乏判斷能力,與成年人的暴力行為相比,他們不應該受到如此重罰,他們需要的是引導,這也是為什麼需要《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原因之一。

五、校園暴力的治理意義主要是體現在預防,而非懲罰。因為懲罰起不了什麼作用。法律的懲罰警示都是體現在每個人的理性壓制感性的情況下;如果一個人理性被感性壓制了,這個人就是所謂的瘋了,法律的懲罰效應對他們來說,沒啥用,比如販毒,比如激情殺人。

而校園中,尤其是初中校園中,拜託,不要把你成年人的理性強制地要求他們有好不?

所以,如果要根治校園暴力,只要靠全社會人的努力,去反思,去改善家庭教育問題,每個家長要做出表率,在孩子面前做個文明人。這一個過程不僅僅需要經濟的支持,還需要全社會有這麼一種意識。家長和學校也要善於去引導,社會也需要用各種手段去引導,比如美國種族歧視那麼嚴重,迪士尼出品了《瘋狂動物城》,這部劇就引導大家,尤其是小孩子。政府也應該給予家長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導和支持。

我想,經過這樣的一代人一代人的換血,校園暴力問題才能看到根治的希望。

六、我不否認嚴格執法,法律完備和體制完善的作用,但是如果光靠這種外在壓力去壓制人性引起的暴力,治標不治本,而且你也不一定能夠發現「標」在哪,談何治理。

七、有人問我有沒有回去看W哥。答案是沒有。偶爾QQ聊聊,但是我說過,我不會再回去。W哥對我好,是因為他自己也是這樣被他哥哥拉下水,他的哥哥也是社團的幹部,刀疤遍布後背,他把他弟弟進入自己的社團。W哥說自己是無可奈何,離不開身,然後說我還可以,還鼓勵我轉學。這說明,校園暴力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

以前,我曾在廣東某經濟不太發達的城市讀某間糟糕的小學和初中,基於這份經歷,現在我可以很明確地而且很悲觀的說出以下這些觀點:

(1)政府+學校的強制管理和相應的懲法措施有效性幾乎為0。

(2)大家在網上看到的欺凌視頻或文章,只是現實世界中欺凌事件的冰山一角。想一想以前沒有手機拍視頻的時候,有多少欺凌事件沒有人知道。

(3)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受的欺凌,而你自己又沒有什麼能力可以有效制止,只能求助於學校管理,那請不要白費功夫,請馬上把你的孩子轉學到經濟發到的城市中的好學校。哪怕,經濟壓力很巨大。

(4)校園暴力和欺凌事件,和國家的體制,法治關係不大,因為體制再好,法治再健全,依舊遏制不了人類心中那股原始的」強吃弱「的慾望。所以,校園暴力和欺凌事件,全球大部分國家都普遍嚴重存在。

(5)校園暴力的根源在於家庭教育和所在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要改變目前校園暴力和欺凌情況,我樂觀的估計,至少還需要2代人的努力。

(6)影視的影響不能小覷,即使我們成年人覺得沒關係的主題,對於孩子而言,則是另一回事。

以下慢慢講一些故事,以下故事是我親身的經歷,事件真實,不誇張,不添油加醋,同時涉及到諸多不同形式的校園暴力,但對話未必是原話,時間已久,不可能完全複述,我只能寫出大意如此。

故事一:明天去初中報道,聽說都會被人打一頓教育教育。

因為六年級我結識了廠宿舍那群不務正業的社會青年,搞到無心上學,在小升初的考試中考得不好,被分去該市赫赫有名的A中學。

其實這也很正常,我們廠小學(國企自己設立的小學)教學質量幾乎全市墊底,這二十多年來,幾乎每個人畢業之後都是去A中學讀書,有關係的或有錢的家庭可以把子女送到較為質量好的K中學,智力超群的或許還可以通過考試爭取一下考到K中學。但這樣的家庭和學生畢竟是少之又少。二十多年來,也就是6個左右。

A中學有名是因為有2個原因。第一原因是校風是全市出了名的惡劣,教學質量也是出了名的差勁;第二原因是因為一個傳言,說該校的政教處(說白了,就是管理學生行為的學校職能機構)主任在校風最差,該校與其他學校在校門口大規模鬥毆時,他拿著來複槍(一說是機關槍)來逼退其他學校參與鬥毆人員,因此成為該校英雄式的人物。

傳言畢竟是傳言,聽聽就好,不能當真;但校風差是真的差了。

也因為校風差,各種關於該校的段子就不脛而走。包括我聽說的:新生入學第一天,初二初三的老大們都會把你帶去廁所*那裡,如果你有人罩著,那請他們抽煙就好;如果沒有,那免不了打一頓,這叫見面禮。

(*註:學校的教學樓和廁所是分開的,廁所就是那種用水泥砌了一米牆隔開,定時定點沖水的傳統公共廁所,男女廁所就只有一堵牆隔開,但該牆已經被一些以前的學生挖開了幾個洞,聽說是以前他們用來偷窺女生上廁所的。該廁所是很多欺凌事件的發生地,因為老師不願意去那裡,因為臭和臟。)

我父母是老實巴交的國企工人,自然就沒什麼厲害的社會關係;好在我六年級認識的那群社會青年,給了我一點底氣。但,這個傳言的確讓我害怕了整整一周,差點就和我父母說,我不讀了。

好在那群社會青年介紹了我認識A校裡面勢力最大的老大,W哥,第一天開學的時候,我就跟著W哥去了廁所,看他們欺凌一些新來的學生。廁所門前有人看風,一看到老師來,就會進去廁所告訴裡面的人。

欺凌的內容大概如下:先去問他們」跟「誰的,意思就是你有沒有人罩著?你是不是誰的小弟;如果得知沒有或其老大勢力較弱,就問你要不要做我的小弟,每個月交保護費30~60元,否則讓他們在這個學校待不下去。願意的參加的,要交10元的見面禮,新老大就是他的契哥(就是認的哥哥),契哥會給他一根煙,作為回禮。不願意加入的,首先給的一腳或一巴掌,然後說:你那麼囂張是不是找死?然後在勒索錢。揚言明天不給紅包,校外就有他好看。

一般新生報道第一天,學校每個勢力組織都會受到10~20個不等的小弟。

有些學生性子比較直,覺得這些不合理,打算據理力爭或反抗,幾乎就是當場被打。學生一打,就怕了;怕了,就」乖了「,就」聽話「了。

試想一下,一個初一的孩子,來到陰暗的廁所,看到十幾個抽著煙,拿著棍子,口說髒話,再加上社會流傳的傳聞,99%的學生都會選擇聽話,而不是去告訴老師。

告訴老師幾乎沒用,因為以前政教處的老師們說過,他們知道現象存在,但是沒有證據。他們也知道廁所裡面有人聚眾欺凌,但是苦於有人把風,沒能及時抓獲;最多就是把裡面抽煙的學生抓起來教育一番罷了;這些學生也不一定要在廁所裡面欺凌,換個地址一樣可以進行。但是,這帶來的後果是:打小報告的學生,估計就免不了幾頓甚至十幾頓的挨揍。

有些人在電腦面前當然可以說自己不害怕,打就打唄,反正堅持正義,拒絕不合理和欺凌。如果這些人可以身體力行,我表示很敬佩。以前也有一些很正直的同學不怕,帶著老師進去抓了幾個學生,後來被人在校外打瘸了腿,肋骨打斷了幾根。

因為,這些有勢力的人,真正的勢力來自於校外的社會青年」社團「,經常出現校園鬥毆現象,往往會升級到校外社會青年」社團「的互毆。

故事二:上課是給老師面子

有某勢力罩著的情況下,在班上你的地位就不同了。你可以隨意地命令同學們做事情,老師也認為你差不多人生就是這樣了,也不會管你。有些人在課上抽煙,有人在課上看H書,有人在課上打飛機手淫,有人在課上和女同學談情說愛,也沒有人管。

老師不負責任?是的,但,他們是不敢負責任。為什麼?怕了。

我至今還記的我的英語老師,她教學的目的很明確,把班上那些有希望的而且願意學好的人教好就可以了。是不是聽起來這個老師很自私,很不符合老師的要求?

英語老師臉上有一道疤痕,左手活動不便,那是她剛剛入職的時候見到有學生在抽煙睡覺去制止而被學生打的。

當然我不在現場,這可能也是謠言。

但是在我進入初一下學期的時候,有個男生在班上撩女生,扯她的小背心帶(女生應該知道,某些小背心是需要在脖子上打一個接的),而這個女生又是老師覺得有希望而且能學好的寶貝學生。於是她在課堂上很客氣地說,不要胡鬧了。這個男生不理會,於是老師大聲地說,XXX,站出去。

男生當然不肯,壓根就不給她面子。老師就過去他的位置請他出去。這位男生不僅不出去,還罵罵咧咧,辱罵老師的家人,罵她是爛X,萬人上。女老師當場情緒控制不了,扯著男同學往外走。男同學馬上掛了幾個她耳光,拿著椅子砸了下去,當場見血。他的好幾個好兄弟也上前來助陣,有人拿著拖把,有人拿著掃把垃圾場,有人拿出抽屜裡面水管鐵棍(即鐵通)。

女老師打得奄奄一息,一攤血染紅了她上手的英語課本。

班長告訴了班主任,班主任把政教處主任叫到了班裡,打了120,報了警。參與鬥毆的同學立即停學,女老師的丈夫趕過來揚言要殺了這幾個學生。

而坐在我旁邊的好兄弟本來也要上去打的,只不過他在看H書,打飛機而已,錯過了。

他說,沒有幫到兄弟,真內疚。

故事三:你的孩子把我孩子打傷了還有理,你TM是不是嫌命長?

在發生在打老師之前,這位男同學在初一上學期與隔壁班上一個牛高馬大的P同學打了起來。原因在於P同學勒索了這位男同學的小弟,於是在單車棚那裡打了起來。男同學相對單薄,單挑的過程中,他被P同學打到鼻樑歪了,P同學則牙齒掉了兩顆。

因為流了很多血,男同學被送到校診所,醫生告訴了政教處主任,於是把雙方的家長叫了過來。

男同學的家長滿面怒色地來到了政教處的會客廳,一來就和政教處主任發牢騷:叼你啊,我做生意忙死你,孩子打個架還把我叫來幹嘛?

政教處主任解釋了事情的經過,P同學的家長說大家回去教育孩子就好了,畢竟大家都有傷。

男同學的家長就不願意了,說,你說沒事就沒事啊。你的孩子把我的孩子打傷了,你TM就說沒事?你是不是嫌命長?

P同學的爸爸一看就是老實人,他唯唯諾諾地說,是你孩子先動手的嘛...

男同學的家長就說:叼你XXXX;你說先動手就先動手啊,你不說是你兒子犯賤?

說完,拿起煙灰缸做出準備扔過去的樣子。

政教處主任及時調節,或許是看在以前的傳聞上,男同學的家長也比較節制,雙方家長出門的時候,男同學的爸爸在P同學家長胸前錘了幾下,說:叫你兒子別犯賤,不然把你和你兒子的腿打斷。

我為什麼知道?因為我在隔壁辦公室裡面罰站.......

回到打女老師這裡。

男同學的家長來了,差點就和女老師的老公打起架來。

男同學的家長說,你們這些賤命,死就死了算了,TM的還劃傷我兒子的臉,你們是不是嫌命長。

最後他們男同學家長交了大概40多人圍在校門口,女老師的丈夫嚇到躲在政教處不敢出來。最後還是政教處主任出面,大家才散了。

後來學校的處罰結果是:我的那位男同學留校察看,但他主動退學;其餘參與的記大過處分。

事情還沒完。

過了一個周后。我走出校門,校門通往公路的是一條大斜坡,公路對面是一個小賣部。那天那裡聚集了很多人,大約有50多人左右,都是一些社會青年,看樣子應該有20歲左右。男同學坐在他們中間,喝著汽水抽著煙,看到我,和我點頭打了聲招呼,笑了笑。我那天想,P同學可能厄運真的要來了。

P同學看到這樣的陣勢也是幾乎嚇死,男同學的幾位兄弟把P同學拉了出來。跪在男同學面前,男同學給了哥電話給他,說,你撥號吧,把你能叫的人都叫來。

這個時候,陸陸續續又來了30多位20多歲的社會青年。P同學趕緊磕頭說對不對。

男同學一個可樂瓶子砸向P同學,然後30多個人拳打腳踢。政教處主任報警了,警察快來的時候,看風的人大喊,然後全部人都散了,留下可憐的P同學。

事後警察來學校調查,因為我早就走開很遠來觀看,所以警察就沒有找我麻煩。

故事四:連我條仔都敢搶?

青春期使得很多女生注意到打扮的重要性,也使得男生對於女性充滿了好奇。其中,最好奇的,莫過於是女生的胸。有些時候女生經常受到男生的欺負,比如解開小背心的結,突然把女生的衣服往上掀,比如故意去蹭女生的胸。大膽一點,直接往上戳或摸。女生敢怒不言言,也害羞。

我想穿過小背心的女生都應該知道,當自己的胸部發育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胸前的兩點就會明顯地出現在外面的衣服上,這也是標誌著小背心換文胸的時刻到了。

但這有一段時間的過渡時期,而這段過渡期就發生了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

U同學是我們班的女生。初二的時候她逐漸意識到打扮的重要性,穿點時髦的衣服或鞋子。問題在於,她是我們班頭一個戴文胸的女生,也因為胸部的發育,她穿小背心的時候,胸前兩點就很明顯。

這就是她厄運的根源:班上一些有勢力的女生認為她是在勾引男人,騷貨。

爆發點是在L同學的男朋友和U同學說笑了幾句話。L同學認為,U同學是在勾引她男朋友。

於是一天下午下課之後,L同學叫了幾位男夥伴和七八個女生在學校頂樓圍住了U同學。

值得慶幸的是,當時手機不普及,小靈通又沒有拍照功能,所以沒有發生脫衣服等等惡性事件。但是我知道是的,其他學校和本校的其他班級,事件就嚴重多了,包括性侵。

但是不幸的是,U同學被人刪耳光,導致左耳失聰。

當天晚上,U同學的爸爸(包工頭)帶著五十來人,拿著鐵棍,開著兩部大東風車,來到每個參與此事的人家裡,一進門就把家裡人打,把家裡砸個稀巴爛,除了老人不打。最後讓一家人下跪給U同學道歉。

從此以後,U同學到我轉學那天,都沒有人欺負過她,而從此,她在我們年級的地位很高。

故事五:你問問你那邊有沒有要孩子?我這裡有個男孩...

我初二讀完就轉學了,轉去了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一開始就讀在教學質量稍微差一點初中重讀初二,但環境實在是比我以前的初中好太多了,最後也考上了當地最好的高中,後來也考上了重點大學。

高二的時候,L同學突然有一天在QQ上和我寒暄起來。

L同學在初二上學期讀完就退學了,後來和朋友去酒吧的時候,我發現她在酒吧門口和一群男人聊得正歡,有幾個男生的手也不乾不淨,我把L拉走,說,你怎麼在這?我以為你轉學了。

L說,不讀了,讀膩了,現在在做點小生意。

我說:在酒吧?

L說,你就別問了。走,我請你喝酒,介紹幾個朋友給你認識。

......

那天,L在QQ說,你那裡的經濟應該不錯啊,我想問你一件事情。

我說,說吧,能幫盡量幫你。

L說,你問問你們那邊誰需要孩子?我自己有一個男孩。

我說,是你的么?

L說,嗯,不過我不想要了,你能不能幫我找到誰要?不貴的,一萬就夠了。如果能高點就高點吧。

我支支吾吾地敷衍了幾句,聊完後我打了電話給我以前的同桌,對,就是打飛機那位....

他說,事情是真的。現在他男朋友到處欠人錢,想賣孩子來湊錢。

我想起以前班上一群女生在比破處時間誰早的情況。

其實班上那些有勢力的女生,要麼是靠男朋友;要麼是靠家庭的社會關係,要麼就是所謂的老大的女人,當然,是其中一個女人罷了。

我記得我有同學的妹妹,初一的時候在網吧認識到一個男生,於是在網吧的廁所裡面直接交配起來,事後,同學的妹妹還很開心,因為初一就破處,是被認為很值得榮耀的事情。

還有很多故事,如果大家還想聽,我以後繼續說。

但是這些故事並不是我們學校所專有的。在該市,有26所初中,除了教學質量好一點的7,8家之外,以上說到的現象真的很多很多。

學校有政策,政府也有政策,但是真的管不了。

法律再嚴格,能夠嚴格到控制人們心理的慾望和衝動?

制度再完備,能夠管到家長們的家庭教育么?

我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我父母雖然收入不多,但是從小對我的教育很好,對於嫖賭,騙拐等等違背良心的事情我從未做過,也不敢做。

我們不妨想像以下,如果班上這些欺凌的人以後有了家庭,不知道會不會像那位男同學的家長一樣。

要麼以暴制暴,要麼及時轉學到經濟發達地區,要麼,就老實地受欺凌。哪國都一樣,經濟不發達的都一樣,我對此很悲觀。

要治理,真的不是靠嘴炮和所謂的加強立法就可以做到的。

---------------------------------------------------------------------------------------------------

更新1:

我不贊成把責任一股腦地推給老師。原因是老師起得作用很小,老師做事情只能按規章來做,而規章來做事,就必須要有證據,否則家長不承認,會懷疑老師你是不是玩針對。

我們學校老師,也就政教處那幾位比較敢去和學生斗。後來我們學校與其他學校M校合併之後,我們學校成了初中部,M校成了高中部。原來的政教處主任做副主任,沒多久退休了。高中部調過來一位老師做主任。一副要大刀闊斧的樣子。學校黨委作出決定,初中部以後招生從嚴,換招生生源地。這就意味著利用三年來換初中部的血。三年之後這所學校當然有所改善。

但是在換血這三年呢?

這位主任想大刀闊斧地做事情,三個月不到,就得罪了很多學生,開除了很多問題學生。問題學生既然不來學校了,時間就多了,這位主任最後被人用麻袋套住頭,然後被打得遍體鱗傷,拄著拐杖去學校,也就不奇怪了。

然後,這位主任也淪為了和以前那些老油條的老師一樣了。怕了。

有人會說,但是,校風不是變好了嘛。

利用招生把問題學生擋在門外,對本校當然是好了。但是這些問題學生一直就在社會裡存在著,不在此,便在彼。禍害不了你的子女,那就去禍害別人的子女。

為什麼有人會怪到國家,社會風氣甚至公安局?

因為承認家庭教育問題,就相當於揭開每個人的傷疤,疼。

--------------------------------------------------------------------------------------

更新2:

我說這些故事,主要是表達,有很多校園暴力和欺凌事件,治理的難度在於,隱蔽性高,受害人害怕報復,有決心的教師要麼苦於沒有證據,要麼就是被打怕了。

星爺的逃學威龍電影中,其中一部談到校園裡面有個學生,任何社團都交錢,都做會員,所以各方不得罪。

但是至少在我了解範圍內,這樣的做法無疑就是找死:你究竟是跟哪個老大?

我很鄙視一些所謂的專家,大V在網上談治理校園暴力。

或許他們真的沒有經歷過這種學生生涯。你去小賣部買東西被插隊,可能手上的錢被人搶走;又或者你打球不小心把球砸到這些老大上,他說一聲放學別走,你就估計嚇尿;大到因為喜歡一個女生,從個人鬥毆到小弟群毆再到校外叫人一起鬥毆,我就問問這些專家,你們有什麼方法?

我才疏學淺,我花了十幾年來想這個問題,可惜,我至今想到的是,可能以暴制暴還有點用。

以暴制暴帶來的結果並非真的那麼好。如果你家的條件和U同學那樣,那麼可能你的初中沒啥人打擾你;但是如果你家和我家一樣,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人,自己又不認識啥老大這類的,以暴制暴就是火上加油,雙拳可敵多少人?可敵多少天?

我想起以前騎單車在校門口等人的時候,突然校外青年和其他班的同學一起走過來,校外青年彈了一個煙頭到我臉上,說著:看什麼看,梗hi囂張托啊!

他們過來說騎一下我的單車,因為我的單車是新買的。我當然知道借給他騎的後果是什麼,我自己就不下車。

他說,你走不走開?

我說:滾開。

他一個巴掌要打過來,我一腳把他踢倒,巴掌沒有打到我。

在打電話的W哥看到馬上叫了幾個周圍的人過來圍著那個校外青年。

校外青年大聲喊了一聲,離他幾米遠的地方又衝過來七八位校外青年。

然後就打起來了,他們跑了。

當天晚上,W哥帶上二十多人,拿著棍棒,找到了下午那些校外青年,一進門就打。

W哥被人用啤酒瓶砸破了頭,一個星期沒有來學校,借口是下樓梯摔倒了。

這是成功的以暴制暴,原因是因為我認識W哥。而玩晚上去群毆的時候,我壓根就不需要到場,因為這時,他們得罪的,已經由我,變成了W哥了。

但是不同的老大,對小弟是不同待遇的。W哥這種是照顧小弟型的,真的把你當作弟弟來看待,我也從來不需要交什麼保護費。

但是更多的老大是欺負自己小弟的,比如把小弟作為出氣沙包,當作調戲對象,當作ATM取錢,當作自己性慾發泄對象,冠以所謂的認女生做妹妹或女朋友。

有些女生就非常喜歡一群人喊她嫂子啊那種風光樣,也有些只是想要平安罷了。晚上跟著所謂的老大去酒吧,酒吧的保安和服務員大多就是這些中學畢業的人去做的,未滿18歲一樣進。警察檢查?當然有,而且次數不少,但是人家酒吧老闆在就在酒吧做了隔間,隔間有後門,酒吧幾百米之外都有看風的,怎麼抓?

到了酒吧就放開了啊,這些女生似乎也很玩得開,喝著喝著就跳舞啊,脫衣舞啊;玩開了,直接和老大在洗手間交配啊。老大樂意的話,直接教他的兄弟或小弟進去洗手間去和自己女人干啊。女生怒不怒,願意不願意我不知道,反正第二天似乎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

怎麼治理?法律?制度?學校?

我一直認為,這些人在學校管不了,到了社會,那就社會管。雖然力量有限,但是能管一個是一個。

就我所知,我初中認識的人中,坐過牢的,有七八位;當街鬥毆被砍死的有1位,女生做二奶的有2位;其餘人要麼就在深圳清遠廣州打工,要麼家裡有錢自己看小店,要麼就還在做一些不見得光的勾當。

我考上大學那年,回去參加他們的聚會,席間,我很尷尬,我只能陪他們笑一笑,我壓根就插不上話,但其實,我插上話,我又能說什麼?和他們談學習?談生活見聞?談兒女?談理想?談我的專業?

圈子壓根就不同了。

退席後,以前的兄弟請我去酒吧喝酒,J說,你真好,考上了大學,我們班就你考上了大學。

我笑了笑,說,你也混得不錯嘛。

他苦笑了一下,說,沒前途的。

我說,你現在做什麼。

他說,幫人收收錢而已。

當晚我和J和其他七個兄弟回憶起以前的事情,大家都喝得酩酊大醉。而那晚我哭了。

我想我很懷念這群兄弟。但是對於過去在學校的經歷,我很厭惡。

因為那段日子差點毀了我,讓我白白耽誤了兩年青春。

我後來就沒有回過去了。

----------------------------------------------------------------------------------

更新3:

@譚榮申 先生提出了一個富有見解的觀點:

廣東這邊因為近著香港,所以至少是在那些時候被香港很多黑社會電影和一些生活習性影響很大。現在什麼情況我不知道,但起碼十多年前就是這麼一種情況,大家都覺得在外面認識許多無所事事的青年、家裡有著大把錢揮霍、和一群人勾三搭四拉幫結派是一件很酷炫掉渣天的事情……

我想譚先生應該會同意我文章開頭的第6點。

(6)影視的影響不能小覷,即使我們成年人覺得沒關係的主題,對於孩子而言,則是另一回事。

我想很多人知道我要講那部電影系列了。沒錯,《古惑仔》系列。

我上初中的時候,這部劇大概就報了七八年了。可以說,影響了許許多多的人,尤其是影響了數以萬計的處於青春期的學生青少年。

當然有人說,這部劇其實是講兄弟義氣的,你看陳浩南不一樣是心懷仁義之心啥的blabla....

用成年人的辨別力套用在那些初中生身上,不能再無恥了。如果我是管影視的政府人員,我一定不會讓這些電視劇播放出來,或者,分級觀看。

不要低估這些小孩的模仿能力,尤其是現在網路那麼發達的情況下。

《古惑仔》裡面有幫派,該市也有幫派。全市最大的是A幫派,W哥在裡面做幹部;其餘的B社團,C社團,D社團,乃至我離開該市時,新成立的F社團,再加上學校裡面的所謂小社團,數以百計。

《古惑仔》裡面的古惑仔戴耳環,帶手鏈,紋身,戴戒指,染頭髮,一樣不落地卻學。學校抓怎麼辦?耳環,手鏈,戒指就摘了,進去校園再戴,紋身,夏天穿冬裝長袖,不過裡面不穿衣服,一出校門,馬上換衣服。染頭髮當然不敢全染,那就染一點,用黑頭髮遮蓋著,進去校園之後,再打理頭髮。

《古惑仔》藏刀藏鐵棍,大家也一樣,在抽屜基本都有鐵棍,單車棚的很難注意到的角落或者用來下雨排水的溝渠都藏刀,西瓜刀,1米長的。藏來幹嘛?誰知道。怎麼買?社會青年幫買,或者把家裡的拿來,或者,直接去商店買,買了之後把倒藏在袖子里,大搖大擺地拿去學校。

《古惑仔》裡面的街頭鬥毆,在社會,就是社團之間各種地盤利益之爭,在學校,就是要小弟交紅包的利益之爭,或,覺得有人看不起他們,有人惹了他們。

《古惑仔》裡面大佬B不是說要打拳?所以我一放學就和兄弟們去打沙包,還買了很多搏擊的書籍看招數。體育老師中有一位是練過散打的專業人員。得過獎,後來退役來學校教健美操。那時我們整天圍著他請教這請教那,非常尊重他,他也是唯一一個讓我們尊重的老師,畢竟政教處主任太老了,沒什麼影響力。

《古惑仔》裡面有幫派之間的「傾數」,就是幫派談判,談得攏還好,談不攏,直接開打。學校裡面和學校外面,幾乎每天都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古惑仔》裡面的兄弟義氣?嗯,你打了我的兄弟,你今晚放學別走,我叫人打殘你。大家有煙一起抽,一起上廁所,一起去欺負人,一起去打群架,有些還一起去偷單車,6個人,3個人看風,一個人支開保安,2去把鎖撬開。那時候,監控還沒有配置到單車棚。一般單車可以買30~50元左右,6個人按照功勞和等級分,老大是大頭,50元的20元歸他,其餘的小弟分。分了錢,買煙,上網,打街機。

我寧願我那時候看的是喜洋洋與灰太狼,而不是這些電影。

我還記得校門口還有一家小賣部,賣散煙,3元一包的煙,有些窮家庭的就買不起,老闆就是1元4根的賣,買滿2元送煙盒哦,紅玫王,中華,白沙,雲煙,黃鶴樓等等煙盒都有哦。

當時父親給我2元做早餐錢,我一元買四根煙,剩下一元去學校裡面買速食麵,學校小賣部還有盤子熱水提供。有些惡作劇的學生,還會在盤子裡面撒尿,不過都標記了,以防我們用到這個盤子。

以前的小賣部都是損失很多,為什麼?學生偷東西啊。因為做完體操之後,一千多人涌過去小賣部買東西,整個小賣部都是人,隨手帶走都沒人知道。

後來換了一個背景很強的老闆,抓到了我們班一個同學O,這位老闆把O用繩子吊起來掛在樹上,曬了一個上午。

O一開始說要叫人來打這個老闆,老闆直接把當時很時髦的諾基亞遞給他,叫他打,能叫多少人都叫過來。

O一聽就尿了,知道非善人。

被鬆綁的時候,老闆說,你再來我的店,我把你手剁了。O就一直都沒去過了。

比法律還管用。嗯。

有些校外青年精蟲上腦,給點好處給學生,讓小弟去與班上一些漂亮的女同學連線,請女生喝汽水, 送女生化妝品香水啥的,或者,更具殺傷力的就是,讓學校的小弟宣傳,這個女的是我罩著的。慢慢安全感撲面而來,很多女生就對這人有好感了。

又或者在校門口強行見到面,就說」靚女,受唔受溝?」(普通話:美女,願不願意和我拍拖)。

有些女生當然拒絕拉,但是女生拒絕多了,社會青年就怒了,讓學校裡面的小弟去為難這女生,或者,人渣一點,就讓偷偷混進校園,把女生帶去學校頂樓「傾數」,強吻強摸甚至性侵(其他學校),還有一些就糾集一群女生去對這位女生進行暴打。

說實話,大家在網上看到的那些校園暴力事件,按照事情嚴重性而言,實在太小兒科了。我說這句話的意思是:還有很多很嚴重的校園暴力沒有被人發現。我已經十多年不知道該市學校校風問題了。但是正如:@王筱雯 姑娘談到的,還是老樣子。

現在還是這樣 我表弟就不幸在我們市一個區成績墊底的初中讀書 我作為姐姐能做的似乎也就是盡量教他學會圓滑處事不得罪各位老大什麼的 還有就是努力學習

我對校園暴力的治理,又多了一股悲觀。

-----------------------------------------------------------------------------------------------------------------

更新4:

知友@苦歌 談到:

廣州城郊某中學,表示從來沒有見過校園暴力的存在,哪怕一例??看完答主經歷,真是雞皮疙瘩。我覺得這種校園暴力的存在是地方風氣問題,不是校園問題

地方風氣固然是一個問題,校園問題實質上不過是地方風氣的體現之一而已。校園暴力最原始的是:你比我壯,你比我能打,你比我大膽,又或,你家裡比我有錢等,不涉及校外關係的暴力,是非常好治理的,而且影響也不大。

但是涉及到校外就不是那麼簡單了。我們在視頻上看到的一些校園暴力,比如有些女生群體毆打某些女生,為什麼這些人敢這麼做?

原因有三個:(1)雖然知道法律的存在,但是思想和行為並沒有受到其影響。舉個例子,吸煙有害健康,每個吸煙人都知道,因此而戒煙的卻不多。(2)受到影視和人性的影響,欺負別人,打架等等叛逆的行為自認為是非常拉風炫酷的事情。我說過,我不要低估小孩的模仿能力。想那時候,我們最崇拜的人就是打架厲害的,或者是認識很多人的老大;(3)和校外青年社團勾結,有種自己天下最大的感覺,即使是對別人施以暴力,也寄托在『你敢告我,我就要你不得好過「的觀念中。

這一切,法律和學校要管也很難。只要受害人忍氣吞聲,事情的發生壓根就沒人知道。即使是事後知道,又如何?第一,人都打了;第二,打人者死不承認;第三,很多老大壓根就不需要自己動手,小弟動手就夠了。第四,有一種方法挺好的,學校各個角落安監控,但自由主義者願意答應么?在校外可以安監控么?

我以前和幾個兄弟之所以不敢做違背良心法律的事情,很多事因為家庭教育好。我和T兩人從小一起長大,家裡人都是老實巴交的人,尊重知識,注重教育,我和他懂得分辨那些可以做,那些可以不做。

一開始有人喊我過去偷單車的時候,我打死都不願意,因為我知道這事情不能做。

但是,在經濟落後的地區,家長疲於奔波,疏於管理孩子,也不積極與孩子溝通;有些家庭壓根就沒有家庭教育,甚至,有些家長本事就是一個霸道的人,談何家庭教育。

沒錢的家庭,只能和自己的孩子說,別惹那些壞學生。

事情可以那麼簡單就好了。

不去惹,別人來惹你啊。

地方風氣,往往也是經濟落後所造成的結果。又因為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這就會造成某地雖然富裕了,但是地方風氣還停滯不前。

比如各種國家征地賠款而富的城市。但,總好過經濟壓根就不富有的城市。

---------------------------------------------------------------------------------------------------------

最後一次更新。

剛剛修改完論文,就上來補充最後的一些情況。

我去年看過一部電影,名字真的記不住了,影片情節大概就是一位新警察想去抓某某綁架犯,但是一直被綁架犯玩弄其中,甚至還被綁架犯綁架了。最後,警察找到了「罪犯」,但是它知道,真正的罪犯還在外逍遙著。

影片中有一句話是:真正的罪犯是永遠不會給你抓到的,你抓到的,只是替罪羊而已。

網上一群人打一個人,即使把這群人抓了,就好像感冒流鼻涕,你只不過是把鼻涕擦乾淨了而已。一下泡鼻涕還會如期而至。

校園校外之間的聯繫如果沒有能夠斬斷,打人的人被抓,不久之後,又會出來下一批打人的人。這就是為什麼校園暴力屢禁不止的關鍵原因。

但是,要斬斷這個關係,談何容易。美國沒有做到,歐洲沒有做到,中國也沒有做到。

我一年級到五年級期間,父母在國企上班,對我嚴加看管,我一直是全班第一,雖然我知道我的學校質量差,但是我對我自己看到K學校是充滿信心的。

六年級之後,國企倒閉,父母下崗,父母就去外面奔波,疏於管理我,於是,我就和廠區宿舍裡面的人混在一起了。到了初中,更是覺得,我去上學只是一個形式而已,我也不知道我上學幹嘛。以後的發展,我想的是,混進社團當幹部。

我有個同學的爸爸告訴他,要麼你成績是全班第一,要麼你做古惑仔做第一。

他爸爸以前也是吃過牢飯的老古惑仔了。這樣的家庭教育,能夠交出什麼?初中軍訓回來當天晚上就和其他人去紅燈區嫖妓,這樣的家庭教育怪學校怪社會,為何偏偏沒人提家庭教育?

最後補三個故事,尺度更大,而且會令人難以置信,但,都是事實。

故事六:暴力班主任 VS 六個學生。

初一的班主任是教生物的劉老師,剛剛畢業,個子164cm左右,體形瘦弱,他女朋友比他還高。

輪教學,我個人覺得他有天賦,也有才華,但輪管理學生,則一敗塗地,但這不怪他。

他唯一最致命的是,他會在學生極其不聽話的時候,控制不了情緒而打人,但局限於掐一掐,或一個耳光。

但是班上有勢力的人卻討厭他,包括我。

初中要軍訓,我們到了該市郊外的一家軍訓基地,當兵的人當然不會害怕這些人,這些老大們當然也知道什麼回事,也就收斂了一點。整個軍訓過程也是挺愉快的,除了軍訓第四天全班野炊的時候,班上一對男女在牆外交配的時候,女的不小心喊了出來,全場人偷笑之外。一切都很平安。

事情發送在第五天,也就是最後一天軍訓的時候。當天是安排我們去參觀基地裡面的園藝場,Y同學把裡面的一盆花碰到了,花盆爛了。園藝負責人比較生氣,就罵了他幾句,Y同學也回頂了幾句,因為這時候教官不在。負責人氣憤得找了班主任,班主任一來,Y同學更是發作,口出髒詞,然後班主任一個巴掌打過去。

Y同學也一個巴掌打過去,兩人扭打,然後,班上五個人也衝上去,圍毆這位可憐又可恨的班主任。

Y同學的臉被刮花,班主任眼睛打碎,額頭三個鼓得像雞蛋的大包和被血染紅的短髮,攤在地上呻吟著。這是被磚頭砸的。

當天送去醫院,肋骨斷了三根。

學校校長,基地校長,政教處主任們都趕了過來,學校校長還是剛剛從外地考察回來。

因為我們班作證,是班主任先打人,後來政教處主任說,老師打人你也不能打人啊,還把人家打得那麼傷。

Y同學說,多少醫藥費,我賠。

政教處主任打通了Y同學家長的電話,沒聊幾句就掛斷了,因為他家長都不管Y了,直接說,我沒有這兒子。

於是,校長和政教處主任就和這六位同學做了四五個小時的思想工作,就算了。

回校後,Y和其餘五個同學全校讀檢討,記大過,Y同學附加留校三個月察看處罰。

後來,班主任就轉到別的學校去了。他對我印象很好,之後還見過面,還去他吃過飯,後來就沒有聯繫了。

故事七:今晚我軍訓回來,你先去訂個房吧,我今晚不戴套。

以前社會很流行那種在街頭,小區的自動販賣避孕套的機器,一元硬幣下去,一個避孕套出來。牌子好像是小夜曲吧,聽說是政府有投錢進去協助生產,惠及全名。

班上當然也有買來玩,吹氣球,裝水,在女生面前展示,這不過也是好奇心作怪。

但是正在在用的,也不在少數。比如有人在班上打飛機的時候,帶上這個,好清潔。

我的同桌有個哥哥比他大一級,哥哥交了一個女朋友Q,後來分手了,當然,發生過關係。後來我的同桌就泡到了Q,泡上沒幾天,我們就去軍訓了。

軍訓七天,第七天大家登車準備回去校區時,同桌告訴我說,今晚我就干我女友。

我說,我也是佩服你,你哥的剩菜你也吃。

他說,你懂個P,我哥讓給我的,我先用著先。她胸那麼平,我才不喜歡。

(嗯,讓,用。是我第一次聽到這麼形容男女關係的)

後來他給我看了他的簡訊,寫著,今晚我返黎,你去XX個度開間房,我今晚同你一齊訓。(普通話:今晚我回來,你去XX那開個房間,我今晚和你一起睡覺)。

第二天,他和我分享了Q昨晚床上的表現。

最後他嘆了一句,你看Q的閨蜜身材多好,Q就一個飛機場。

幾個月後,同桌的女友換成了Q的閨蜜。

不久,Q校外被人刮花了臉,後來回學校的時候,可以明顯看到,她左眼角到嘴巴,一條蜈蚣疤。

同桌178cm,帥氣;Q168cm,皮膚白樣子美。

故事八:校間百人大會戰。

每個學校都有所謂的最大老大。在施惡的同時,他們似乎覺得自己肩負著看守本校的責任,這份不知道哪裡來的責任會促使學校之間發生惡鬥。

J中學和我們中學的恩怨,要從J中學的一群人來我校偷單車說起。

J中學的一群人來我們學校偷單車,但是被我們學校的人發現,毆打一番。其中有一個人是老大的親弟弟,被砸破了頭。

J中學的老大一聽,覺得面子過不去,直接和我們學校的最大老大約定好時間開打。

每當這個時候(注意,我所使用的詞是:每當),全校大大小小的啥組織都會團結起來,「共御外敵」。而且,大多不會叫校外的人來幫忙。

那天我剛剛到教室,同桌拿出一把西瓜刀和一條鐵棍給我,說,你要哪個?

我說,鐵棍把。

同桌說,正合我意。

我說,怎麼了。

同桌說,今天下午五點半,和J中學打,他們過來」踩場「。(普通話要怎麼翻譯?踢場?)

我撇了一下右上角的同學,看到他抽屜裡面堆滿了鐵棍,我在看了看堆放垃圾桶掃把拖把的衛生角,裡面藏了十多把新的西瓜刀。

我說:在哪?

同桌說,他們在哪我們就在哪。

我說:五點半?

同桌說,你怕了?

我說:P。

......

五點十分下課,我和其他人走去校門大斜坡對面小賣部平板的大空地,大空地是個高地,有樹木,其他人在分發器械,藏著器械。

五點二十分,陸陸續續來了八十多個J中學的學生,都騎著單車。

五點三十分,J中學的人似乎到期了,我們這邊老大也來了。

J中學有個人來到我們老大面前,說了幾句話,老大把藏在袖子的鐵棍拿出來,朝著頭就是一棍,然後朝著膝蓋又是一棍。這個人就打趴了,老大一腳踢開,他就沿著坡滾了幾米。

J中學的人有點天真,他們似乎沒有注意到我們都帶了器械,他們帶器械的人也就是十來個,而且還只是鐵棍而已。

老大走過去J中學人群那邊,幾個人也尾隨過去,同時也亮出了刀和棍子。

J中學的一百多號人,意識到情況不對,撐了幾秒,都想騎單車趕緊跑。

老大大喊一聲,打!

大家一起衝過去。他們一百多號人,我們可是三百多號人。

J中學的人連單車都不要了,撒腿就跑。有人跑不過,就別三四個人就地打;有些人肩部被砍了一刀,還在跑,有些人,跑進物業小區,得以自保;有些人,被人按著頭去和溝渠水;有些人,小腿肌肉都被人砍得都快掉了;有些人,被鐵棍打到頭都破了,留血了,也拚命地跑。

剩下的,就是在大街上的一百多輛單車。我們有人負責去把這些單車回收,然後賣了。

老大追J校的老大追了很遠,最後沒有沒有交手。老大也挂彩了,他被砍了一刀在背部,他砍了七八個人。

老大說他以前學過武。我那天算是相信了。

我和我同桌沒有參與。為什麼?老大說,你們初一,別參與了,看著就好。開打的時候,我和其他人遠遠地都站著圍牆上目睹了全過程。全校人都似乎在看戲,連老師也在看戲。

單車賣了5000多元,全部歸老大和老大的其他兄弟。

老大第二天就沒來過學校了。

其他人被公安局的抓了,但是後來又放出來了。

後來才知道是W哥和老大說,不讓我參與的。

W哥前兩年和我說,什麼時候回來看我,想你了弟弟。

不知道這篇文章本身加上這幾次更新,符合不符合知乎的精神。

有人的地方有江湖,有學校的地方,必有校園暴力。


我這剛好有一個新發生的事。如果你能耐心讀完就可以得到答案。

但怕你忙沒時間看完,我把我自己看後得到的答案寫在前面僅供參考:因為人口素質仍然普遍需要提高。包括孩子和家長。有些素質低下到了連強盜和惡棍都不如。

下面是這個最近發生在北京市中關村二小的事件:(中關村二小是牛校)

來源:童享部落公眾號

------------------------------------------------

今天是兒子十歲的生日,是個大日子。

他沒有像往常一樣頂著星星早起去上學,而是睡到太陽透過窗帘縫隙,刺到了眼睛。起床後,我又開車排在四環一點點向前蹭,而導航的目的地不是學校,是北醫六院。

漫長的等待,見了醫生,開了一堆檢查單子,拉著孩子樓上樓下在迷宮一樣的診室里穿梭,還需要隨時避開那些自言自語、蹦蹦跳跳的精神分裂症,終於在醫生下班前取到了所有的報告。女醫生很無奈的看著我,一個小時前她就應該下班了,但是看到我拿著中度焦慮、重度抑鬱的報告回來,她還是很盡職的坐下來在病歷上寫下了診斷:急性應激反應。

「不要再讓孩子上學了,在家休一周,學習什麼的沒那麼重要,家長自己在家教教就行了,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再提起這件事,不要讓孩子有任何壓力,你們大人得去承擔,去把這件事解決了。記住!不能帶孩子去解決,你必須保護他。哎,你們哪個學校的呀?」第一次看病聽到醫生說這麼多話。

「哪個學校的?」

「哦,中關村二小。」我恍如隔世般回過神,回答了醫生。

「名校也這樣,哼!」醫生的輕蔑反應是對我最大的共情吧。

十年前的今天,我拼著命生下了兒子;

十年前的今天,兒子拼著命來到我身邊。

每對母子都是這樣拼著命才能相見,可是我卻沒有保護好他。

上周四,課間操時,他一個人去衛生間小便,隨後同班的兩個男生跟了進來,一個堵在他所在隔間的門口大喊:「xxx我要打開門看看你的屁股!」

由於那個隔間的門鎖壞了,兒子很怕,很怕那個一直找他麻煩的胖子會衝進來,他想要趕快尿完跑出去,就在這時,另一個男生從旁邊的隔間扔下了一個垃圾筐,正砸在他的頭上,尿和擦過屎的紙灑了他一臉一身。那兩個男生見狀,哈哈哈一陣嘲笑跑走了,全程不到一分鐘,而就這麼短的時間是沒有其他孩子在場的,這是個只有他一個人的空檔。

衛生間里又剩下他一個人,這時他開始哭了起來,他說自己太害怕了,一臉都是尿特別臭。因為很多男生淘氣,經常會尿在垃圾筐里。

當他回家告訴我這一切時,孩子已經抖成一團,我想安慰他拉他去洗澡,他立即嚎啕大哭起來,告訴我他已經在學校用涼水沖了好久好久,已經沒有臭味了。

11月的冬天,他用冷水一邊哭一邊沖頭,之後只好用紅領巾擦乾,他怕被同學們發現而嘲笑他,他還要趕去操場上去檢查做操情況,因為他是個體委。

天啊!當我把他哭著說出來的斷續片語連在一起的時候,我才知道,他遭遇了校園霸凌,在小學四年級的男生廁所里。

我當即給班主任打電話,要求那兩個孩子的家長到學校解決問題。

我以為自己已經做了一個母親最該做的事情——保護他。可我沒想到解決之路竟然會這麼艱難和漫長。

第二天,我和先生帶著孩子一起到了學校,除了對方學生家長,還有班主任和四年級教研組長。事情經過核實順利,兩個孩子供認不諱,伸手扔垃圾筐的孩子有點害怕了,吭吭哧哧說不出幾句完整的話。

倒是那個沒動手的孩子,思維清晰、言語準確,並支持著動手的孩子「你就放心大膽的說,有什麼說什麼,你在這是安全的,他們不敢把你怎麼樣,你就說去!」

小小年紀,我真佩服他的勇氣,在老師和家長的面前如此鎮定,包括解釋垃圾筐里裝的是帶翔的紙,並以嘲笑的口吻給我解釋翔就是屎的意思。

問他當看到垃圾筐砸下去的時候他在做什麼,他說自己在笑,因為這太可笑了。

問他如果現在回到昨天那個時刻你可以做些什麼,他說我也可以阻止他(另一個男生)扔垃圾筐。

在孩子眼裡事實是清楚的,但到了家長的嘴裡就變成了玩笑,變成了我孩子就是有點淘氣,變成了孩子小就是沒有界限,變成了他就是隨手一扔根本不懂那筐臟不臟。

然而老師也直接定性為「就是開了一個過分的玩笑」。

玩笑?你確定你沒有在和我開玩笑?

扔筐的孩子家長憤憤不平地給我們口頭道了個歉。哦,對了,昨天她還在電話里表示這麼點事不值得大動干戈地鬧到學校去,我給你說聲對不起你還不滿意么?

堵門大笑的孩子認為自己是個目擊者,將所有責任推到扔筐的孩子身上。他媽媽一副不好惹的樣子,始終嚷嚷這件事跟他們孩子沒關係。就算他家孩子自己都承認從三年級開始罵我兒子侮辱性外號,四年級時不時推搡踢撞,上課干擾別的同學聽講。她還要在旁邊補上一句「老師可是聽清楚了,我兒子說那都是他後桌先招的他,他才上課打回去的」。哦,原來他們家的邏輯就是一言不合就動手打。

老師的反應更是奇葩,沒有共情我們受害者,反而質問孩子:「發生這事兒你怎麼不告訴我呢?我在間操時看見你也沒發現你有什麼不對勁啊!」

班主任老師在學生經歷這麼惡劣的襲擊後沒有看出情緒變化,是你太失職無能?還是一個十歲的孩子該獲得奧斯卡影帝?內心充滿委屈恐懼還要表現出波瀾不驚?

教研組長的「指導」更是奇葩,一邊作證四年級的孩子沒有邊界正常,一邊又告訴家長教孩子向攻擊者認同,而不是反抗霸凌的行為。

這一次的溝通顯然沒有任何作用,兒子以為家長和老師可以為他討回公道,但是沒有。

老師認為霸凌是玩笑;

他沒敢告訴老師反而被老師責備;

那兩個孩子很瀟洒的度過了這個周五餘下的時間,他們認為自己勝利了,因為在老師看不到的時候那個胖子又來出言不遜刺激他。

接下來的周六周日,孩子晚上不肯睡覺,不願意吃飯,一點小事就哇哇大哭,賴著我不敢一個人睡覺,好不容易睡著了又會驚醒……連續三天同樣沒怎麼睡的我,連夜給校長寫了封信,周一一早七點鐘就等在校門口。

終於見到了教學校長,以及德育主任,聽了事情的經過,她們保證這個事情學校會解決。

但是從周一下午放學後,她們把我帶進休息室,輪流四個老師跟我談了三個小時,主題竟然是讓我放棄信中提出的四點訴求:

1、處理、懲戒施暴的孩子;

2、保護我兒子不受二度傷害;

3、讓施暴者的家長道歉;

4、對方承擔相應的治療費用。

然而這四點訴求的依據就是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啊!作為一個母親,最基礎的要求處理施暴者,保護我兒子不再受傷害,難道是無理取鬧嗎?!

周二,德育主任打電話,但是絕口不提學校對我提出的四點訴求的處理意見。

周四,班主任打電話約我去學校面談,四個老師,其中有班主任、學校書記、德育副校長、某老師,男書記上來就是劈頭蓋臉一頓發難,大聲呵斥,時不時還翻著白眼,可憐我拿著本子和筆本想記錄學校的處理意見,這下變成好似犯人一般,毫無尊嚴,更是一個要點也記不下來,因為所有的要點都圍繞我是一個過分的家長:孩子在學校受傷就該學校管,家長不可以有意見;以及要求對方家長道歉是不對的:到最後已經攻擊到我是一個不夠格的媽媽。

他吼了半天我才聽明白,原來學校接到了教委的電話,我家那位憤怒的爸爸已經向教委申請支持處理。

讓我家爸爸憤怒的點是班主任未徵求孩子同意的情況下,讓我的孩子頻繁與霸凌的孩子互動非要讓他們在一起玩,並且拍下看似「和諧」的照片發在班級群里。在孩子已經產生了應激反應的情況下,班主任的做法雪上加霜地加重了他的創傷,就為了「看上去沒事了」不惜以孩子的心理健康為代價,這是爸爸不能忍受的!當天孩子放學回家邊哭著提出不想再上學了(這也正是六院醫生的醫囑,孩子的精神狀態已經無法正常上學)。

因為接到了區教委了解情況的電話,學校就惱羞成怒,不是配合上級處理問題,而是怒罵家長。

男書記喝了好多次水,因為他已經吼得口乾舌燥還不放棄。太可怕了,我長這麼大重來沒有被人這樣罵過,對就是那種不帶髒字但是充滿了憤怒的攻擊,其他老師則配合點頭、竊語等肢體語言來製造另一種壓迫。 我們明明是受害者,只要求學校處理和道歉,為什麼要被如此對待?如果是為了自己的事情,我可能真的就癱了。我努力剋制自己發抖的身體,為了兒子不能慫,盡量勇敢地回應男書記的發難。

那種偏分的長髮,一說話就抖動的掉下來再被他以90年代的潮流動作撩回去,黑眼圈、翻白眼、口沫橫飛、拍桌子……

夠了,這一切不就是我兒子被霸凌時的感受嗎?突如其來的侮辱,連我一個四十歲的人都產生了瀕死的危機,更何況他一個十歲的孩子。

天啊!我無法再忍受,收起筆本站起來,徑直走了出去。

當看到等在校門口的兒子時,我還要努力忍住淚水向他微笑,我是媽媽,我要為了我的孩子而戰鬥,我要在他受到傷害時不顧一切地站出來,我要告訴他尋求公正的方向,我要拼盡全力讓陽光衝破霧霾照亮本該保護孩子的校園……

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無論多麼艱難,媽媽都要帶著十歲的兒子向校園霸凌說NO!


12月 10日更新

老師的干預無效,我能想到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老師很忙。東北一些地區的小學教師每個班由一名教師來同時擔任語文和數學教學工作,小學除了語文和數學還有幾節課?還有教研、備課、運動會等事情佔用時間。能給每個學生關注的時間很有限。

2.學生的心理與成人不同。學生會因為一些成人看起來毫不起眼的事情哭泣,也會在發生矛盾後10分鐘又合好,學生想什麼,感受如何,很難猜。

3.教師的教導效果並不好,再混賬的老師也會要求學生好好學習,但實際效果我們都很清楚。

4.學生會撒謊。事情一旦發生,只能靠當事人和其他學生還原現場。就像韓國的一起殺人案,兩個嫌疑人都指控對方殺人,但是除了他倆沒有任何其他證人證物,結果就是倆人都宣判無罪,直到十幾年後才找到了證據。老師也常常面對這種情況。

有一名學生下樓梯時摔倒扭傷了腳,學生說有人推他。結果監控顯示是他自己踩空了。

以 @周翀 的情況為例,

欺凌者的解釋,

堵門大笑的孩子認為自己是個目擊者,將所有責任推到扔筐的孩子身上。

受害者的解釋

一個堵在他所在隔間的門口大喊:「xxx我要打開門看看你的屁股!」

你會相信自己的孩子還是對方的孩子?有一方在說謊,或者說沒有說清楚自己的行為,但是你該相信哪一方?不能放過壞人,但是也不能傷害好人。

5.嚴人寬己。哪怕是行為已經確定了,除非有法律明文規定,否則雙方對傷害程度和賠償會有很大的分歧。

6.學校老師只能調解,不能宣判,不能強制執行。對方家長知道自己孩子錯了仍然拒不道歉,又達不到報警的情況下,只能不停的勸。

@周翀 的要求

1、處理、懲戒施暴的孩子;

2、保護我兒子不受二度傷害;

3、讓施暴者的家長道歉;

4、對方承擔相應的治療費用。

第1條,如果處理和懲戒是批評一頓,那很容易,但是國家不準體罰學生,對學生的處罰很有限。第2條,老師不可能一直跟著一個學生,總要再去廁所,總有老師不在的時候。第3條,道歉,對方確實已經道歉了,而且你也是知道的,但是和你想要的一樣嗎?他是真心道歉還是應付了事?

扔筐的孩子家長憤憤不平地給我們口頭道了個歉。

第4條,賠償。道歉都解決不了,怎麼賠,就算他承認錯了,賠多少?全身大檢查還是接受心理健康檢查以及相應治療?恐怕他道歉都是被老師說煩了。

作為一名觀眾,這4條要求並不過分,但是老師不能強制執行,起不到期望的效果,除了雙方扯皮沒有一點進展。

7.如果學校方面下了通報批評的通知,那就表示學校承認發生了一起霸凌事件,那也就是說學校的德育工作沒做好,學校的文明程度不高,班主任的管理出了問題,校長的領導有問題。如果被教育局通報批評,這個學校多年努力就白乾了。

————————————————————————————————————————————

課堂上師生起爭執 放學後男生暴打老師_巴山財經 課堂上師生起爭執 放學後男生暴打老師

兩名學生則被帶返警局訓誡後放回

女司機與男司機相互別車遭暴打 打人者被刑拘

男子懷疑被"別車"毆打公交車司機 警方已立案


說一下自己的理解吧

校園霸凌,得從三方面入手,學生,老師,外環境。

首先學生,又分三類,被霸凌者,霸凌者和圍觀者。

先說說被霸凌者,一般分兩種情況,一是弱小,普遍特點是成績差,其貌不揚,人緣不咋地,而成績差也導致他們只會成為老師們的重點批評對象,而非重點關注和保護對象。這類學生一般會成為成績好的和長的漂亮的同學們的嘲笑對象,成為品行不端學生的出氣筒,而他們的弱勢也使得他們不敢反抗,於是霸凌者覺得他們好欺負就變本加厲,最終惡性循環。另一種是確實人品有問題,手腳不幹凈嘴巴也臟,有事沒事還特別愛惹別人,這種人惹得人一般比較多,所以存在被周圍人群起而攻之的可能。我初中那會班上有個屬於我說的後者的,有時候把我惹毛了我就把他按地上一頓揍,班上其他男生看見了會圍過來跟著我一起揍,你要說我霸凌吧,我也不反對,但事實就是他確實把我惹急了我才動的手。

至於霸凌者,無外乎也就三類,一是像我這種被惹毛了才動手的(不過最近的新聞應該沒有這種情況的),二是為了體現自己的強大刷存在感的,我覺得這種應該更普遍,霸凌就只是為了向周圍人,尤其是異性展示自己的強大的,最後就是覺得好玩跟著湊熱鬧的,這類人就是視頻里看不見人但是能聽見笑聲的那幫孩子。

至於圍觀者,這個可能會和上面的有點重複,一般分兩類,一種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組織霸凌者,幫助弱者,第二種是霸凌者的幫凶,湊上去一起動手的,第三種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就在旁邊看熱鬧的。

有人會說,這不三類么?之前你不是說了只有兩種么?

是兩種啊,第三類不作為的也是霸凌者啊。面對霸凌,不作為就意味著你無視弱者受欺負的事實,贊同霸凌者的行為,和霸凌者是一類人。

再說說老師吧,大部分老師為了簡單快速的解決爭端,會各打五十大板。他為什麼就欺負你,不欺負別人?肯定你也有問題。當然了他打人也不對,你們互相道歉諒解一下吧。問題解決了么?當然沒有,回頭該怎麼霸凌還怎麼霸凌。還有一部分老師會向著霸凌者,這種情況多發生於被霸凌者本就學習不好為人孤僻,而霸凌者要麼學習好要麼家裡有背景或錢。只有極少數老師會懲罰霸凌者,幫助被霸凌者。

問什麼?很簡單,九年義務制教育以及高中教育更看中成績,只要事情不鬧大(包括但不限於重傷甚至出人命導致警方介入,媒體接入,家長介入),都可以看做學生間的打鬧玩笑(參見最近的中關村某學校事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來淡化。

說句實在的,很多校園霸凌的惡化都離不開老師們的不作為甚至反向作為,這無疑是在主張惡人的囂張氣焰。

最後談談外環境,這個包括但不限於學校和社會。同樣的,出了校園霸凌,只要不鬧大,學校就不作為,縱容校園霸凌,就算家長來了,也要想辦法推脫責任,畢竟學校只看中學生成績帶給學校的利益。一個成績不好的學生被霸凌了?那是好事啊,他/她受不了就轉學,這樣就沒有人拉低平均成績了!說實在的,讀了這麼多年書,我還真沒見過學校主動出手處理校園霸凌的。唯一有的一次,是因為霸凌者跟著社會上的小混混,為了所謂的投名狀多次以暴力威脅手段把被霸凌者脅迫到人少的地方,由小混混勒索錢財,因為總體數目較大,且有不少家長選擇報警,最終警方立案抓了小混混,但是霸凌者因為未成年也不好出手,就由學校方面開除了事。

所以最後我要說的還是社會,對於校園霸凌,警方應該積極立案處理,不能讓學校成為校園霸凌的保護傘。


沒有司法作布景板。

沒有足夠的知識和技能。

----------

2016/4/10 重新答。

看了@蘇中彥的回答,覺得很有說服力。

學校干預是有效的,那麼如何利用起來最重要--如何令學校干預更加合適、有效發揮作用,這才是應當思考的問題。

而在這裡,社會環境下的教育理念的改變,司法和福利政策的完善,對於教師的教育,是必要的。

但是,現在的校園裡,除了成績、學業、升學率之外,從上到下,在學校環境和體制里幾乎沒有為處理這種「危機」狀況設置時間、空間、人員。

學校=教育=提高成績,這種理念本身就是錯的。

今天去參加 therapeutic community 的研究會,有個常年在學校現場工作的school counsellor 說了一段話:

日本的學校教育是以[不出問題]為前提而制定的體制、教學課程。但實際上,欺凌,各種加害和被害,這種問題本身就是會發生的!!校園暴力發生,學校的評價教師的評價會因此降低,於是,教師們所受到的訓練是如何「(在問題發生之前)預防/不讓問題發生」,但[不發生]是不可能的!無論是大是小,問題總是會發生的。最合適的應是「時刻準備著在問題發生時行動」。不論是在心理臨床現場,還是學校現場,重要的是 「Process」--當問題發生時,學校/教師/學生/家庭如何去解決,這個共同解決的過程「Process」是最重要的。或許,在說小孩這樣那樣之前,應該先說:大人們需擁有[直面]問題的勇氣吧。

不僅是校園環境的問題,整個社會的教育理念都應當真正的[以人為本]。

@偉鵬所提到的校園暴力雖然是在校園內發生的,卻往往植根於家庭教育。

這也是很重要的觀點。

我在兒童時代的校園暴力本質上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能否通過干預避免? - 金蘑菇的回答

中提到的這個:

Multi Systemic Therapy (MST)

真正有效的干預,不僅僅是對兒童本身,還要對兒童所處的環境進行。對於高中生以下的青少年,對父母(家庭)的干預,有時候甚至比對他本人的干預還要有效。

當問題發生時,教師,家庭,司法和福利的各個機關,包括孩子本身,所有相關人員,朝著同樣的目標(加害者不再犯或者受害者創傷恢復,你好我好大家好都GOOD LIFE等等),履行各自的職責,發揮各自的Agency(主觀能動性?主體性?自主性?)做自己能做的事應當做的事,即可。

(當然,「即可」的前提司法和福利的目的是保護兒童,不是讓孩子不擔責的這種保護,而是自己承擔一部分責任。)

關鍵就是,這個「同樣的目標」太難--

孩子的目標往往是,免責;

教師的目標往往是,免責;

家長的目標往往是,免責;

司法和福利的目標往往是,免責;

--私了吧!花點錢吧!還是當做什麼都沒發生吧!

總之,隨便處理吧。

註:

Therapeutic Community的10個理念(by community communities,Royal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 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中,[PROCESS]在其中。

There is not always a right answer and it is often useful for individuals, groups and larger organizations to reflect rather than act immediately.

沒有一個正確答案是一直有用的。對於個人,集團或更大的組織來說,沒有比立刻行動更正確的反應。


因為沒有懲罰。

欺凌別人會讓自己退學嗎?顯然不會,學校老師都會息事寧人,於自己並沒有什麼影響。那為什麼要聽他們的?

說到底,還是因為犯事成本與獲取到的利益(心理快感,物質,精神崇拜)相比幾乎不值一提。

年輕,本就是什麼都不怕的年紀。

我問你,錢在你手邊,別人除了唧唧歪歪什麼都不對你做,你拿還是不拿?

一兩塊不拿的話,一兩萬呢?

下狠手,重懲罰,絕不姑息,看看欺凌還有多少,看看碰瓷還有多少。

人都是精明的,賠本的生意沒人做。


謝邀。首先界定一下「校園霸凌」的範圍。那些在校園內外殺人放火、性侵犯、虐待、肢體傷害、搶劫、偷盜等行為不屬於校園霸凌好不好?那是青少年違法犯罪行為,歸全社會的司法、安全系統管理,已經超越校園的範疇。

對「校園霸凌」的定義,參考:談談校園霸凌(school bullying) - 蘇中彥專欄 - 知乎專欄,這裡列一個例子清單:挖苦嘲笑、起外號、說黃段子、威脅;有意排斥某人、孤立某人、散播有關某人的謠言、當眾給某人難堪;打人、朝某人吐口水、推搡絆倒、破壞某人的東西、做侮辱性手勢。

在這個定義之下,反對「同學的監督和教師的干預不能解決問題」的觀點。對校園欺凌的無論是干預還是預防,研究汗牛充棟,無論是橫斷面研究(cross-sectional)還是追蹤研究(longitudinal),干預效果都是有證據支持的。而這些有效干預的做法,也都離不開同學和教師還有學校管理方的努力。

又不是寫論文,就不做系統綜述了,隨手在ERIC搜出四篇綜述,均指出對校園霸凌的干預是可以有效的,但選用干預手段不對或實施不好就會無效,就跟世界上任何其他事情一個道理。題主問題裡面的「同學的監督和教師的干預」,到底具體是怎樣的監督和怎樣的干預呢?這些干預措施,是否有研究支持其效果,還是拍腦袋想出來的呢?電腦壞了自己拆開弄半天修不好,不能就說電腦是修不好的,對吧?以下是不完全檢索找到的四篇關於校園霸凌干預的綜述研究:

1、Ttofi, M. M., Farrington, D. P. (2011). Effectiveness of school-based programs to reduce bullying: A systematic and meta-analytic review.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riminology, 7(1), 27-56.——結論:總體來說,反校園霸凌干預項目普遍有效。平均下來,校園霸凌行為減少20-23%,受害者減少17-20%。強度高的干預項目效果更好(廢話),其它有助於干預效果的因素包括家長會、說到做到的校園行為管理制度以及加強教師對操場的監督管理。

2、Vreeman, R. C., Carroll, A. E. (2007). A systematic review of school-based 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bullying. Archives of Pediatrics Adolescent Medicine, 161(1), 78-88.——結論:很多校園霸凌干預項目都有效減少了校園霸凌,特別是跨專業合作的項目效果更顯著,而僅僅針對課程作調整的干預項目則效果較差。另外,孤立班級層面的干預效果甚微,全校干預更能獲得預期效果。為了保障全校干預的效果,小班級教學和高質量的教師培訓都是重要的系統因素。

3、Ferguson, C. J., San Miguel, C., Kilburn, J. C., Sanchez, P. (2007). The effectiveness of school-based anti-bullying programs A meta-analytic review.Criminal Justice Review, 32(4), 401-414.——結論:反校園霸凌干預項目顯著有效,但可能受到出版偏向(publication bias)影響,即已發表的研究中有效不意味著現實世界中總是有效。作者指出,干預項目中需要重視的其中一個因素,是如何調動霸凌者的積極性,因為反霸凌會讓霸凌者失去控制的好處,他們缺乏支持的動機,往往導致干預失敗。作者還指出對霸凌和其他暴力行為進行基因學研究的重要性。

4、Merrell, K. W., Gueldner, B. A., Ross, S. W., Isava, D. M. (2008). How effective are school bullying intervention programs? A meta-analysis of intervention research. School psychology quarterly, 23(1), 26.——結論:校園霸凌干預產生中等、正面效果,相比於對行為的改變效果,這些干預對校園成員的認知、態度和自我概念效果更顯著。

那麼多有效干預的證據放在眼前,可見干預得當是能夠減少校園霸凌的。至於為什麼有的干預沒效,這也是研究者很關心的問題。我再一次發揚「拿來主義」,毫無系統性地搜出一篇論文作為例子談談:

Sherer, Y. C., Nickerson, A. B. (2010). Anti‐bullying practices in American schools: Perspectives of school psychologists.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47(3), 217-229.

作者對213名美國學校心理學聯盟(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 Psychologists)成員進行問卷調查,問卷中讓這些學校心理師(往往就是負責開展反校園霸凌干預的專業人員)從一系列常用的反校園霸凌干預策略中勾選出哪些有效,哪些無效。心理師的回答可說是百花齊放啊:

在這些策略中,有的被大多數人認為有效,有的被更多人認為無效。例如有46人認為無效、23人認為有效的「avoid contact between bullies and victims」,將欺凌者與受害者隔離,作者認為這個策略大概是治標不治本,把人暫時隔離開來並不能長期解決問題。

從這個調查我們可以看到,對校園霸凌的干預策略非常多,應用效果也不那麼穩定,有時有效,可能換了個學校、換了個霸凌者就無效。這就跟治青春痘是一個道理。痘痘本身就有好幾個不同種類,成因各不相同,而每個人的膚質、體質、飲食習慣、治療忠誠度也不一樣,哪能不分青紅皂白都用同樣的療法?對校園霸凌的干預,需要根據具體校園、學生、教師的特點,選用既符合具體情況(contextual fit)又具有研究證據支持(evidence-based)的干預策略。對與平衡具體情況與科學證據,是近年的研究熱點implementation science,有興趣的可以參考以下文獻:

Fixsen, D. L., Naoom, S. F., Blase, K. A.,
Friedman, R. M. (2005).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A synthesis of the literature
. National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Network,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Retrieved from http://ctndisseminationlibrary.org/PDF/nirnmonograph.pdf

Sloboda,
Z., Dusenburry, L., Petras, H. (2014). Implementation science and the
effective delivery of evidence-based prevention. In Z. Sloboda H. Petras,
(Eds.), Defining prevention science
(pp. 293-313). New York, NY: Springer Science.


校園欺凌的施加者一般兩種人,要麼家裡沒人管自己混混一個或者乾脆家長就是一個大混混,要麼家裡在當地屬於有錢有勢的。這兩種無論是哪種人,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干預不了。

從老師的角度來看,插手這樣的事時總要有證據,就是說受害人受到了肉眼可見的傷害並且影響到正常上課生活了,採取的方法一般就是聯繫家長批評教育給點處分賠點錢,有的學生家裡橫的甚至不用給錢還要倒訛錢。這種還是屬於好解決的,有的學生家長不管自己混混一個,認識一些社會上的所謂某哥,不管我幹什麼老師你不要侵犯我的利益不然分分鐘打你沒商量。

從普通學生的角度來看,你又有什麼能力去與這些人抗衡呢?你能做的無非就是在欺凌發生的時候幫著說句話,或者報警或者告訴老師。但無論你選擇哪一種,你的下場都可能比他更慘。除非你的家裡更有權勢或者在混混里更有關係,但是這種人一般都不會給自己找麻煩。

說白了,普通人對校園欺凌的屈服映射的就是對社會權勢的屈服。

說到這我似乎已經看到有人在恨社會恨有錢人恨權力了,但是你以為這是社會是體制是金錢是權力的錯??不,這就是人的本性。

———————————————————————————————————————————

不好意思有點跑題,但是我的意思就是這個。我們現在都明白想見義勇為的時候都要保證能確保自己的安全,不是看到一個一米九的兇猛大漢拿著殺豬刀你一個一米五的軟妹憑著一腔熱血赤手空拳就衝上去了。同樣的道理,作為見證校園欺凌的當事人,在沒有有效制約暴力施加者的辦法之前,一切的干預都是徒勞。

所以我非常希望在校園暴力甚至未成年暴力這方面儘快立法,未成年是你被保護的理由,但不是作惡的理由。

———————————————————————————————————————————

一般校園暴力都集中在初中比較多,因為這時候正是剛剛進入青春期,三觀不成熟又不正,一身中二病,對家長對學校都有一種想反抗的慾望。

很多人在看校園欺凌事件的時候都特別憤慨,大有一幅我要是在就一腳踹翻這幾個小賤人的架勢,這是因為我們成熟。我很相信甚至有一部分成年人在看這些新聞的時候不但不憤慨,反而很爽快。沒經歷過校園欺凌的人永遠無法想像,在那樣一個環境待久了,麻木了還好說,一個把持不住可能還會給施加者一些輿論支持。

看@偉鵬的答案我瞬間想到我的初中。這種學生校園社團、學生械鬥的事情在我的學校也有,雖然沒有他那裡那麼嚴重,但是相信每個父母知道了都會一身冷汗。而重點是我們那個地方雖然經濟不是特別好,但是在那幾年也不是一團糟,在教育這方面每年高考的時候,兩所好一點的高中還會有考上清華北大若干的。就是這樣一個小地方。我就不說這個了,我就舉個我印象最深刻的例子吧。

那會我們班有個女生A,在初二之前,一直算是我們班女生裡面比較有影響力的一個人。為人開朗,和周圍人的關係都不錯,成績中上,老師也比較喜歡,在班級里還是班幹部。那時候女生都會分幫結夥,A這夥人和B這夥人就互相看不上眼。每個班都有幾個男生,長的不錯討人喜歡,認識幾個混混,雖然不怎麼打架,但是在學生中有一定影響力。混混不一定討人喜歡,但是長的好看的混混可就不一定了。這時候A這夥人和我們班的這群男生關係比較好,所以B這夥人不怎麼佔優勢,常常被A們挖苦,偶爾還會有語言衝突。但是到了初三,由於涉及到一些人之間的戀愛,而且B這夥人的成績也提高了,也加入到班幹部的豪華陣營了,相反的是,A反而因為一些我記不清的理由成了被捏的那個軟柿子。從始至終,周圍的同學都沒有參與到這個事件當中,我們就是一群旁觀者。如果你作為一個路人,你看到後來B們對A的態度,一定會憤慨,一定會罵這些旁觀者。但實際上呢,A自己說過這樣的話「你信報應嗎,我信」。

甚至有一個同學這樣說過,「你之所以同情那些弱者,因為你也是那個弱者」。你說他說的有沒有道理呢?我直到現在都覺得不對,但又不知道該如何反駁,誰知道能告訴我一下?

雖然我總覺得我父母有時候的觀點太過古板又嚴苛,但我又慶幸,如果不是這樣被管教,我被傳染的那一身中二病可怎麼辦。

當初我母親堅持要把我送到那所中學去,種種原因我就不詳述了,因為我能理解。我青春期叛逆的時候我們倆都挺痛苦,直到上了大學,我們的關係才好轉,我才偶爾給她講我初中的那些事。每次她都驚呼,你那時候為什麼不告訴我。為什麼呢,因為我清楚地知道,如果我真是那個被欺凌的人,我家真是沒有能力和那些暴力施加者對抗的(對就是這樣一個傻乎乎的我不知道轉學)。

所以我現在最討厭人說「是金子在哪都發光」。你只看到這個人最後脫離環境了,但是你沒看到他和整個大環境抗爭的過程。我真的很想告訴每個父母,把你孩子送到你力所能及的最好的學校里去學習,不一定學校最人性化,不一定教學水平最高,但你要保證能讓孩子接觸到最少的這種混混學生。至少在我看來,攀比金錢和父母要比攀比暴力好的多。

我又想起來,那時候我們班有個男生有些娘,常常成為被捉弄的對象,其實也算校園欺凌的初級了,但他報復的方式就是毀壞班級公物,比如桶啊盆啊什麼的。班主任能做的也只有訓斥欺負他的學生,但是損壞的東西還是得這個男生賠。所以他的父母常常來學校,我看到的卻是他的父母總有爭執,對他的管教達不到效果又溺愛。

所以你說為什麼校園欺凌不受學生監督和老師的管制?因為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在這裡都是無力作為的人,不要太高估老師的能力,一個普通老師能有多大勢力?更何況在這裡老師是作為一個職務,是受到規則制約的,但這些施加者和他們的家庭不是。

所以關鍵的關鍵就是儘快立法!既然這些人能夠不考慮他們的感受施加暴力,那我們為什麼要考慮他們的感受?

再有一個,傻逼就別生孩子了。


記得初一的時候,總是被同桌欺負,各種無理取鬧,我也是比較老實,一直忍氣吞聲,說實話對第一次獨自在外寄宿的我來說,心理壓力是很大的。因為當時班裡有近100人,班主任實際上沒怎麼有力的管理手段,加之我成績一般,班主任更沒什麼關懷,所以沒有想過尋求班主任的幫助。有一次實在忍無可忍,和他打了一架,我略佔上風。打過一架後,講實話我心中的鬱悶一掃而光。記得周圍的同學基本是支持我的,因為我同桌平時的行為大家都比較討厭。打架的事情自然被班主任知道了,就像所有打架事情的處理一樣——班主任沒有聽我解釋,沒有為我主持公道——各打五十大板,真的是打手板,竹片打手板,鑽心的疼,但是心裡的委屈更勝手上的疼痛。從那時開始,對老師的懼怕和不信任就已埋藏在我心中,一直影響了很多年。

更多的校園欺凌事件我有耳聞,有親見,但是這件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對我影響最大。據我所知,沒有一件校園欺凌事件得到很好的解決,可笑的是,老師很多時候也成為校園欺凌事件的受害者。比如有一位女老師,被班上的「校霸」在課堂上搗亂,女老師一怒之下將「校霸」的課桌帶書本一起扔下了教學樓,之後蹲在走廊里哭。更諷刺的是,在我讀初三的時候,前面所講的初一的班主任被安排教我班英語,因為身材矮小和禿頂,一直被學生嘲笑。一次我班出名的「壞學生」在課堂上與他產生衝突,但是人高馬大的學生看起來就像在「欺負」這位英語老師。此時作為班長的我出面解決了衝突,而這位英語老師我不知道他還認不認識我就是那個曾經被他打了五十大板的老實學生。

講真,校園欺凌事件,學校沒有好的解決手段。解決校園欺凌事情,家長的作用最大。如果家長告訴孩子,有誰欺負你,不要害怕,一定告訴父母,父母一定保護你, 我想欺凌事情會好很多。但是,要告訴孩子,如果有人欺負你,不要只告訴老師,一定要告訴父母。因為大部分老師都不會花太多的時間去搞清楚到底是誰的錯,往往各打五十大板了事;就算搞清楚了,他們往往也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出現了傷人死人等特別惡性的校園欺凌事件,學校的處理往往是掩蓋事情,花錢私了。

最後,我們教育中對法制的教育和宣傳嚴重不足。


毫無疑問,所有的校園欺凌案的背後都是教育的失敗,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都有。

而當教育失敗的結果開始體現的時候,追逐而來的附加教育和監督往往收效甚微。

教育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溫暖的循循善誘,還有一種是冰冷的震懾。

而大部分人卻認為後者不適宜於處於校園中的孩子。

對此我很感興趣,於是在一次交流會問了幾十個有孩子的家長一個同樣的問題:冰冷的法律是否該給未成年人網開一面。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說:當然該。

這就是問題。

從根本上講,中國家庭對於孩子是過分寬容的,以導致一半以上家庭教育是十分失敗的,小孩兒街上掀了女孩兒的裙子,家長過來說「他只是個孩子」;小孩兒在街上犯熊吐了對面人一口口水,家長過來說「她只是個孩子」;一句「他只是個孩子」解決了一切本應受到懲罰的所有行為。

隨著年齡的增長,當成長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就開始變得有恃無恐。

這些孩子內心深處總歸有個聲音對他說「沒關係,不用考慮,有人幫你來解決問題,不會出事兒的」。

所以,當你面對的是一個看起來已經長大的熊孩子的時候,監督是有效的?

開什麼玩笑。

————————————————————————————————————————

作為半個教育工作者,我幾乎不建議家長動手打孩子,但作為一個在未來會成為父親的人,我毫不猶豫的說:如果我的孩子在未來的成長道路上犯熊,毫無疑問我會讓他受到嚴厲的懲罰。

從小我媽媽就教育我不能偷拿任何人的東西,要錢得跟家裡說,遇到長輩要有禮貌,不能欺負人,要讓著弟弟妹妹,凡事要懂規矩,不惹事,但也不要怕事,要心存正義... ...

所以對長輩大聲無禮的大聲吼叫,小的時候我一定會被打,爆搓。

帶著辱罵辭彙跟長輩說話一定被打,爆搓。

所以從小就懂得什麼叫尊老。

偷偷拿了家裡的錢,哪怕是放在桌上的幾塊錢沒有告訴家裡,被發現了照樣被打,爆搓。

在街上沒大沒小沒規矩的去騷擾人家或者說了什麼不該說的話,我媽會立即道歉,回到家後立馬被打,爆搓。

... ...

我不信奉「黃金棍下出好人」的說法,但我相信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犯了錯就該得到懲罰。

從小到大我就不算是個什麼安分的主兒,所以我十分慶幸我媽從來不對我手下留情,每一次爆搓之後都會悉心的進行教育,告訴我哪裡做錯了,告訴我這樣做是不對的,要怎麼樣做才是正確的。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所以從小我就知道什麼叫「做事之前想想對錯」。

哪怕是高中的叛逆時期和同齡人因為某些莫名其妙的事兒打架,首先也是要想「站得住理」。

沒道理的事兒,錯了就是錯了,該道歉就是得道歉。

人不能事兒,但不可以惹事生非。

凡事先講道理。

先論對錯和是非,再論解決方式。

這是從小就樹立起來的概念。

心不正,劍則邪。

—————————————————————————————————————————

校園教育一直都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而校園暴力近幾年更是層出不窮。

如果家庭和學校的教育不能使孩子走上正軌,那麼需要的,就是法律的震懾。

無論年齡大小,經驗幾多,都需要有遊戲規則的限制。

否則,一切都會亂。

王尼瑪在有一期節目當中說:想想現在的人不用考試就可以成為父母,多麼可怕。

有不合格的父母,自然就有不合格的孩子。

冰冷正義的法律震懾的,首先是父母,然後才是孩子。

我無法想像之前爆出的校園暴力的新聞當中受害者孩子所承受的怎樣的生理和心裡的疼痛,同樣也無法想像施暴者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心理狀態。

這讓人感到髮指。

——————————————————————————————————————————

校園暴力,需要的是法律。

從來都不是爭議。

規則能夠解決大多數問題,但爭議,從來都解決不了問題。


你根本不知道你怎麼干預?

如果我是一個實施bully的人,我不是傻子,我知道這不對,被逮住了後果嚴重。正常小孩,知道後果就不做了,剩下還在做的只有一種可能就是找到了可以脫身的辦法(可能是偶然的,也可能是蓄意的)。小孩子不笨的,他們知道證據是什麼意思,知道別人的想法,也知道廁所裡面沒有攝像頭的....如果經常做這個事情,不但你逮不到現行,還能做出經驗來。一般到了小學4,5年級後,這種小孩就基本上「訓練出來」了。

現在爆出來的,都是太過分的。一般情況下,被霸凌的學生告狀,對方可以直接否定,老師是真沒辦法。

這就好比黑社會和販毒,用正常的法制去管總是無法完全禁止,因為這幫人是職業犯罪,既然敢幹這個,早就找到了逃脫方法。在學校裡面,霸凌其他人的小孩,也絕對不是頭一次做這個事情。所以干預是不會有效果的。

這是霸凌難以解決的原因之一。對於老師,不出大事就懶得管,何嘗不是一種習得性無助?


降低校園霸凌的最有效方式是大幅度降低轉校難度,降低學生宿舍矛盾的最有效方式是大幅度降低換宿舍的難度,降低邪惡導師的研究生跳樓率的最有效方式是大幅度降低換導師的難度。

如果學生轉校就像換個髮型那麼簡單,甚至不需要家長同意,只要孩子自己有強烈意願就能網上辦理,那麼校園霸凌就會減少很多。

當然這個需要很多技術上的處理,比如只允許學生從同等級高中轉校或者從好學校轉差學校,不允許普通高中轉重點高中,把漏洞補上即可。

現在轉校手續複雜,難度極高。有關部門不想改變,因為改革意味著很多很多麻煩的事情。因為怕自己麻煩,即使發現了用戶的痛點也不去改變,這是IT企業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改革開放初期,商店牆上貼著「不準打罵顧客」,這個現象怎麼扭轉的,大家都看到了。

昨天看到一個回答里寫到,他遇到的很多求學階段玩遊戲成癮的朋友最後都混得不錯,原因是家裡有錢,給了他們很多「人生重啟」的機會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708276/answer/135827841。轉校就是一個「人生重啟」方式。


因為同學和老師也處於欺凌與被欺凌的環境中。

同學和被欺凌者同樣是未成年人。對於未成年人的心智不健全,以及這種問題意味著什麼,其他答案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我想談的是為什麼老師也處於欺凌與被欺凌的環境中,以及這種問題意味著什麼。

未成年人和成年人有一個重要區別:

未成年人在面對性質惡劣的攻擊性行為時,能夠很誠實地做出情緒反應。而成年人往往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社會常識」、「人生智慧」,來合理化很多不合理的現象,讓自己的心態保持平和。

(在很多情況下,成年人的這種行為對其個人的實質利益毫無助益,僅能調節心態)

在許多案例中,老師看似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機關單位混子樣兒,甚至還能在腦海中浮現出這種場景:小劉老師在應付完一起校園霸凌事件後,在辦公室里沏了一壺茶,和其他老師討論受害者的窮逼家長多麼可笑,氛圍和諧融洽。

實際上,小劉老師只是以平和的心態「疲於奔命」。試想,如果一位老師公正盡責地處理校園霸凌事件,卻惹到了當地地頭蛇(加害者家長)。然後被地頭蛇利用社會潛規則運作一番,破壞了大好前程,那算不算被欺凌?(恐怕僅僅因為這位老師表現的和其他老師不一樣,就要被同事們穿小鞋吧)當然算,因為你國人並不能因為自己的品格和對社會秩序的維護,而獲得全社會的任何支持,無論是物質上的支持還是精神上的支持。而一個美國公民要是和黑惡勢力硬肛,就很可能會被當成英雄。

你國可能不乏善良的、頭腦清醒的人,但是大家都疲於奔命,壓根就沒空支持你。

例如楊永信電擊事件。有哪位從來沒有被楊永信迫害過的網友,僅僅因為義憤填膺就去司法部門上訪要求法辦那廝嗎?你看到現在楊永信都沒有被抓到牢里。


我是記者,我說我的感受。

1.出事以後我去學校採訪,校方工作人員先是阻止我在學校附近採訪,隨後見我們走遠了,改為對放學的學生教訓,不許他們回答我們的任何問題。我是心理節目,當時希望圍繞這一事件展開告訴孩子們如何處理與同齡人衝突,如何在衝突發生中保護自己,完全是正向的,可是學校壓力之下,我們無法採訪,學生也都閉口不談。我覺得這就給了那些施暴者一種心理安慰,我打人了,社會不會譴責我,這事情就這麼過去了。而對於那些被害者,這是傷害的加劇。施暴者不僅沒有被公開批判,反而被校方和行政部門雪藏,正常上學。對這個世界得是何等失望。而對於旁觀者,他們看到了施暴者不會被懲罰,輿論不會被公開,校方會打擊那些散步真相的人,誰還會挺身而出?這是去年在北京城區某中學採訪的經歷,他們學校女生打人的視頻流傳在網路上。

2.可憐的學校處理許可權。去年河北某地,一名學生被同校同學毆打以至於不敢上學。因為那些打他的學生依舊在上課,雖然這件事情已經由警察出面協調。我問校長,怎麼處置那些大人的孩子?校長說,如今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能給學生大過以上的處分,得上報縣教育局開會討論研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乾脆記個過,請個家長算了。我理解學校,倘若上報,以我過行政教育那群蠢豬一樣的官員,首先會責怪學校為何發生這樣的事情,與其研究處理學生,變成了批評學校相關負責人給縣裡抹黑。誰還會上報呢?所以學生為非作歹,學校自然沒法管。

3.可憐的老師。老師冒著危險去管理,一旦出事,工資還不夠支付醫藥費,而且學校尚且不管,教委尚且不管,基層老師又有多大能力改變現狀?而且教師本職教書育人,如今家長恨不得把自己的撫育撫養責任都給了老師,這本來就是本末倒置。

4.最後就是沒有立法。我採訪校園暴力案件,找到法務同事,律師最後也只能說,給受害者做心理諮詢把,因為我們國家沒有法律可以懲治這些施暴者,他們施暴的代價太低了。很多施暴者手段之惡劣,怎麼能只用家長教育就算了?那些施暴者不會認為自己錯了。不過沒有法律,我們說什麼都沒用。


記得知乎有過一個問題,怎麼評價小朋友告老師。最高票答案是什麼呢

賤人從小就矯情

這還是在自詡理性、自詡高素質、自詡崇尚法治、自詡發達國家的知乎


老師來答一下。

開玩笑的說。如果老師管得好的話,還需要警察幹嘛?

正經說。這事情沒法管。幾個熊孩子打打鬧鬧惡作劇,怎麼界定?上午還在打架,你死我活的。一節課後就勾肩搭背的哥兩好了。

孤立,或者言語上欺凌的界定就更難了。你說人家孤立你排擠你。這能算錯誤嗎?別人就是不喜歡和你玩怎麼辦?老師強迫別的學生和你玩?

能先把暴力欺凌管好了。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1、青少年大腦發育不完全。

多項研究表明青少年易衝動,無法理性思考,做事考慮不到後果。

2、懲罰措施本身就是延後的。

你要先打了人,才會被懲罰,你要先欺凌,才有懲罰。

3、可以使用的措施不多。

除非真的弄成刑事案件,否則頂天勸退開除啥的。

4、學校和老師是渣,家長是渣,對了,公檢法也是渣。

總是想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推薦閱讀:

未成年人保護法是不是對有意識犯罪的未成年人過於保護了?
如何看待未成年人捅死現役軍人?
有哪些應該趁著沒成年趕緊做的事?
我是一個未成年人,思考一些事情讓我感到痛苦,我該如何調整心態?未成年人不能思考哲學嗎?
如何規勸一個想殺了男朋友然後自殺的小女生?

TAG:教育 | 未成年人 | 校園暴力 | 中學 | 霸凌Bul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