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質子自旋危機?


作為在老馬組干過的學生怎能不回答這個問題!

Spin Crisis是EMC小組在90年代初發現的一個與理論不符合的實驗現象:質子中的夸克只攜帶質子角動量中很小的一部分。質子的自旋為1/2,而夸克的自旋也為1/2,naive model認為三個夸克的自旋加起來就是質子的自旋,結果卻發現這三個組分之和只佔30%左右。

這一危機反應的不過是非微擾QCD計算棘手性的冰山一角。QCD在低能情況下不再有漸進自由帶來的一系列優良計算性質,而非微擾的量子場論幾乎沒有啥好的理論方法。不僅僅是Spin Crisis,EMC組還發現了另外一個EMC效應:Fe Nuclei和He Nuclei的structure function ratio曲線怎麼在0.3~0.7這一段Bjorken x的突然下降了?這一現象說明自由核子和相互作用下的核子很不一樣。這個問題比Spin Crisis問題還要坑爹:不僅強關聯,而且還是少體效應。關於這一系列問題,歷史上都有很多模型宣稱解決了問題,但是學界的總體態度還是:Every body"s model is cool. So what?

關於Spin Crisis的解釋中,最成功的模型之一就是P大馬伯強老師的Melosh-Wigner理論。馬伯強老師的思想在於充分考慮相對論效應下的Spin變換。在Light Cone Quantum Field Theory中,系統的背景變得十分乾淨,我們就可以十分清晰的處理角動量之間的關係。由於Spin Crisis的實驗背景是500MeV上下,相對論效應已經佔主導地位了,我們應該先分析一下相對論效應對spin方向的影響。具體的計算方法是Melosh-Wigner Rotation,一個簡單的計算就足以說明這一現象不可忽略,而且計算後的效應可以很好的解釋spin crisis。具體的文獻是

  • Z.Phys. C58 (1993) 479-482
  • Nucl.Phys. B593 (2001) 311-335(感謝Brodsky爺爺給我寫推薦信)

別的工作我就不清楚了,只想奉勸各位:不要用AdS/CFT算EMC效應,真的算不出來……


謝邀。

質子自旋危機指的是1988年一個叫做EMC(European Muon Collaboration)的實驗發現質子中的夸克只提供質子自旋角動量的很小一部分,這一結果與當時人們的預期相反,所以被冠以「危機」之稱。但是現在看來,這個結果並沒有與理論預期偏離到「危機」的程度。一方面,實驗測到的夸克提供的自旋比例變大了,另一方面,理論上考慮了各種非微擾效應之後也能對這個量給出較小的預言。


主要是說當年 EMC 實驗發現核子中夸克攜帶的自旋只佔總自旋的很小一部分,與 quark model 的預測不符。當然 EMC 的結果誤差很大,後來 compass 把這個貢獻定在了 33% 左右(PLB 647, 8–17 (2007)),relativistic quark model 的預期好像是 60%. Skyrmion 模型好像也有預期,忘了是多少了,skyrmion 和 quark model 是兩個極端,所以我猜應該是比試驗小很多。話說現在我一看到 Skyrmion 第一反應是老滾………………

現在我們知道只要涉及到 QCD, 試驗與模型不符簡直太正常了………… 所以我們一般都說 proton spin puzzle, 不說 crisis 了。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也很簡單,模型不靠譜,那就不用模型…… 所以現在唯一靠譜的方法就是 lattice qcd. 具體計算請見 1312.4816。不過這文章雖然看起來還算新,實際上結果是好多好多好多年前的了,更新的結果還沒算完。這玩意算起來坑太多了………………


夸克自旋貢獻不足以提供質子自旋,加上膠子貢獻就對應上了。說明質子中大約一半是膠子。質子自旋危機應該是解決了。


推薦閱讀:

費米子到底是什麼?
量子糾纏的機制是什麼?
激光離子加速器 是什麼?
當前高能物理(理論和實驗)有哪些研究熱點和難題?
為什麼光速慢一點點,就不會有碳元素;讓光速快一點點,就不會有氧元素?

TAG:自然科學 | 物理學 | 理論物理 | 粒子物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