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田美津雄在戰前就知道大和是在說瞎話么?

大和級不是據說是絕密 一般人都知道不了

那麼海軍大學裡在建造期間就能拿出來使勁討論么?


這一段已被證實是我無知了,請各位不要看,但這並不影響我在正文中做出的猜測:首先據我所知淵田沒有讀過海大。讀過海大出來的日本軍官普遍已經腦子生鏽,除了幾個出過洋見過世面的之外,基本都是對大和型持歡迎態度的鐵炮屋。

你那艦隊collection的標籤是啥意思?

正文是這裡:

艦政本部實際上在1934年就從軍令部領了命令,要求開始設計大和型戰列艦——當然那時候還沒有這個命名。考慮到海軍的要求遠遠不是當時的日本能夠負擔的,大和型從一開始就受到過海軍內部很多人的反對。不過反對的人里有較高的地位的人不多,公開表態且態度強硬的人似乎以大西瀧治郎這個人渣職位最高,是橫須賀鎮守府的航空隊司令,當時應該是上校——順便說一句這頭牲口也沒讀過海大。嗯,個人以為山本五六十應該也是對大和不以為然的,不過他當官很精,不說罷了。

而1936年底的時候淵田才晉陞少校,雖然因為專業技術很強,是海軍中少有的飛行好手,又在侵華戰爭中有過實戰經驗而受到重視,擔任過一些比較重要的職位,但基本都屬於教官和現場指揮官的角色,考慮到大和型在整個設計和建造過程中都處於保密級別極高的狀態,甚至美國也是戰後才能摸清楚這玩意兒的數據,個人認為淵田作為現場指揮官不太可能在大和型剛剛開工時就獲知這個消息(忘了從哪兒看來個段子,說山本五十六把旗艦移到大和上時,艦政本部也不告訴他主炮口徑。沒有來源,看過就完)。

有評論說大和型只是具體參數保密級別高,其開工本身並不是什麼秘密。這話對,但對於結果並沒有影響。因為大和型之所以受到當時和後世人的詬病,原因從來並不在於她不應該建,而在於不應該建得這麼大。結合日本海軍老朽不堪的作戰思維和薄弱的國力,以至於大和成了沒有意義的東西。事實上,在大和型出現之前,日本帝國海軍在怪物一樣的美國爸爸面前的確底氣不足,開建幾艘新型戰艦是有必要的。——伊勢型和扶桑型基本不能打仗,金剛型早該退役,只有長門型可堪一戰。然而兩艘主力艦實在不夠用。

當然,之後很快戰爭就打起來了。到了1941年底時大和入役,作為赤城、其實也就是一航艦的飛行隊長,實際上的現場決策者,說這個時候他還不知道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實際上1940年的時候美國人就已經獲知了大和型的存在不過還不清楚具體細節,但也按照美國人解決問題的方式立馬撥款準備造5艘蒙大拿:你不是兩艘大和嗎?我翻倍再來個零頭。於是大和型的威脅就這麼輕鬆愉快地化解了。

不過後來淵田出版回憶錄時強調自己是反對建大和的,日文維基上也採用了他自己的說法:

且不提他是不是真的知道這話都有打馬後炮的嫌疑。況且他的書里胡說八道的地方太多了,比如所謂「命運五分鐘」,——別說5分鐘,50分鐘也救不了機動部隊。退一萬步,打贏了一個中途島美國爸爸照樣能拿工業產能教日本怎麼做人——所以完全不必盡信。最後,給個結論:如果在40年代之前淵田就獲知了丸三計劃中的大和型,內心應該是不太感冒的,畢竟他自己就是飛行員出身,對於這些鐵王八不會有太多好感。他也不會說出來,說出來也沒用。戰爭爆發之前他得知大和型服役,但這時候偷襲珍珠港箭在弦上,沒空理會。而後入侵東南亞接踵而至。到了中途島一敗塗地之後,淵田死裡逃生而且領教了航母的威力,他自己也並不是傻子,思前想後陡然頓悟了日本海軍對於主力艦的偏執是錯誤的,並繼而引發了對日本海軍和日本帝國國策的思考。戰後寫書的時候為了往自己臉上貼金,把這些後知後覺的玩意兒全寫上去然後當做自己的先見之明展示給世人——然而其實這些見識也並不怎麼高明。嗯,就是這樣。


首先我挺懷疑維基「大和是海軍內部公開的秘密」和教官給飛行員講解這個說法。(在「海軍相關人士」內是公開的秘密,難道新手飛行員也算是「相關人士」?)維基給的注釋是世界史の中の山本五十六的41頁,有沒有人能搞到這本書去看一看是怎麼說的…

淵田美津雄在1936年12月收到海大的入學通知,1937年12月因為盧溝橋事變爆發而被調往中國。因此如果他真的說了這段話就應該是在1937年這一段時間說的。1937年大和級建造的如何了呢?

1937年1月,三菱長崎造船廠的董事玉井喬介被一封緊急電文叫到東京開會,他所知道的僅僅是海軍打算在長崎建造一艘很大的戰列艦而已。海軍中將上田宗重在會議上說:「因為這是一項軍事機密,我只能口頭通知你們,不能用書面文件。」玉井追問:「能不能提供一些關於這艘船的詳細數據,比如排水量、長和寬?大概的預計就可以了。」

「我們還不能提供這些數據。」上田說,「船的引擎的設計還沒有最終決定下來。但我希望你們為建造做好準備,並和吳海軍工廠保持聯繫。」

從此戰列艦的建造就再沒有進展。到了三月份長崎造船廠終於坐不住了,三菱的董事渡邊賢介帶著兩個工程師去了吳海軍基地,他們問到吳海軍工廠為建造一號戰列艦做了什麼準備的時候,中將桑原虎雄這麼回答:「一號戰列艦?二號戰列艦?我不知道你在說些什麼。」

直到1937年夏天,大和型的藍圖和詳細數據才發到了造船廠手裡,而這之後為了進行保密工作和擴建船塢等各種準備工作,戰艦的建造到1938年才開始。

更重要的一點是,即便在海軍內大和型真的是一個公開的秘密,1937年的淵田美津雄也不可能知道這兩艘戰列艦的名字。且不說命名是船建成後的事,即使是海軍早就想好了這兩艘戰艦的名字,這也是高度機密的。沒錯,即使是名字也是高度機密的。

二號艦下水前玉井從三菱總部來到造船廠的時候悄悄地問三菱的副總裁小川:「二號戰列艦的名字是什麼?」後者用鉛筆在碎紙片上潦草的寫下武藏,遞給玉井看過之後,他把紙片揉成一團扔到煙灰缸里燒掉了。「有其他人知道嗎?」玉井問。「大概三到四個人,我不確定。」

加上淵田美津雄在這本將大多數當代學者騙的團團轉的書里其它地方吹過的水,我認為這段話的可信度並不高。即使知道,他說的也應該是「一號艦」、「二號艦」怎麼怎麼樣,但如果淵田記憶力好到連海大里的辯論內容都記得住,應該不會犯這樣的錯誤。畢竟海軍活下來的又不多,能寫點東西的更少,一個海大學生在學校說過什麼話恐怕是沒什麼辦法考證了吧。

Prange, G., Goldstein, D. and Dillon, K. (2004). God"s samurai.

Yoshimura, A. (1991). Build the Musashi!.


必須知道啊。雖然對外界嚴格保密,當時IJN內部大和號就是公開的秘密。

你們都不看維基的嗎。

不過,在海軍相關人士之間,建造這巨大戰列艦的事實是公開的秘密

[28]

。海軍兵學校學生乘坐練習機在「大和」上空飛行的時候,教官甚至向學生們作出說明

[29]

另外淵田是上過海大的。

海軍大學校甲種學生36期。

樓上不要為了那個標籤生氣啦,淵田隊之前被奶得飛起,傘姐更是無數非洲人永遠的痛。不過講真,咱們還是繼續奶歐根不要停。


建造兩艘新戰列艦的計劃一早就已經確定,1937年報給議會的丸三計劃預算就包含了這兩艘艦,所以,說兩艘艦的存在是機密並非事實。

大和型機密部分在於性能和參數,如排水量和主炮口徑,保密工作可謂極致。對這兩個數據的準確估計,美國要直到1944年通過航空照片的判讀才正確地判斷出來。

淵田美津雄本身是航空派,由於預算有限,所以會反對建造戰列艦,自然在海大的時候會與別人爭論,淵田背後是大西瀧次郎。

最後,大和及武藏這兩個艦名當時未確定,在那個位置用這兩個名字,我覺得只是為了便於理解,行文方便而已。


日本史學界公認淵田是個瞎話簍子,作人也不咋樣,珍珠港之後記得就在沒執行過作戰任務,打到後來人家進特攻隊,他在一邊看著,戰後還入了美國籍


推薦閱讀:

中國如果有自己的重型戰艦,會是什麼樣子的?
二戰時期戰列艦是如何瞄準的?
為什麼現代海軍不發展對地攻擊用戰列艦?
在軍艦發展史上,有什麼讓人驚嘆的設計或者神來之筆?
現代的驅逐艦噸位動不動就8000噸9000噸甚至上萬噸,為什麼還叫驅逐艦?

TAG:航空母艦 | 海戰 | 戰列艦 | 舊日本帝國海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