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未來中國經濟看長珠三角?其他地區難道就不能成就第三極嗎?
為什麼說未來的經濟競爭看的是城市群競爭,中國有那麼多規劃城市群,為什麼要看長珠三角呢?京津冀呢?山東半島、遼中南、長株潭、大武漢、大成都、西咸他們應該在以後都能很強大吧,另外浙江經濟除開杭州都很疲軟,是否未來會衰退成廣東非珠一樣,江蘇現在全面發力蘇北能否在經濟地位上取代浙江
首先我想告訴題主,你的題目的數字搞錯了吧O__O "…!什麼第三極?中國經濟本來就有三個極好吧長三角 珠三角 首都經濟圈(一直以為這麼叫更貼切),題主應該是問的中國經濟第四極在哪。--------------------------------------------------------------------------------------------------不喜歡廢話!首先不管國家戰略如何規劃,除非發生戰爭,這三極的地位難以替代!
先來簡單介紹這三極,首都經濟圈——政治中心,這個在沒完全市場化的中國優勢太明顯了,所以你看到北京就是沒出海口也讓抱著它窮親戚艷羨不已,記得很早以前看到一則新聞一個美國頂尖投行的在華總部為啥選擇北京時人家給出的理由就是北京關係好跑(這些懂吧!)扶持政策,資金這些誰敢和北京比!
長三角——中國交通中心,地理優勢明顯。就拿長三角龍頭上海來說,中國內河運輸最發達的長江的入海口,中國海運南北方向的中心,航運交匯點,天然港口優勢又有。近代更是遠東經濟中心。珠三角——政策放得開,開放得早,又遠離政治中心,受到政治形態波及小,所以放得開,其它被城市被政策捆得死死的時候珠三角尤其是深圳早跑遠了,先發優勢明顯,就是現在很多政策珠三角都是走在前面的。這三者已經形成完善的產業集群,和產業鏈,這點其它城市群搞不來,第一個的首都地位無可替代,第二三個沿海的地理優勢和先發優勢也是沒法替代的,只能追趕。-----------------------------------------------------------------------------------------------------------那麼題主說的其它地方呢?山東半島——如果看中國各省GDP排名山東最有意思經濟總量略遜於江蘇,排第三,但是卻超過浙江好多好多,但是在談論中國經濟的時候山東卻幾乎被人遺忘,這就是題主說的廣東非珠現象的另外一個極端表現,發展太平均了,山東每個城市的經濟狀況都比較平均,結果是太平均了,連海拔高度都很平均,反而不能形成產業集群,產業太分散,結果現在都沒人能說得出山東在全國有啥響噹噹的產業,山東在這方面吃了大虧,不能形成集群優勢。遼中南——應該說不止遼中南,這是整個東北經濟的通病,計劃經濟留下了太多國有企業,太多下崗職工,這造就了東北計劃經濟時代的輝煌,卻也埋下了東北改革開放後衰敗的禍根,這也導致了東北的民營經濟始終難以像沿海一樣對中國經濟產生如此深刻的影響,能說得出的亮點恐怕就是大連的軟體園吧,但是其實優勢也不明顯,還有就是中國最大的機器人製造企業(也是全球十強機器人公司)新松在東北,不過對經濟拉動作用還是有限,而我看到的最新數據是遼寧經濟上半年以2.6%墊底了,所以遼中南要成為中國第四極,民營經濟不起來,根本沒戲。
長株潭——很不好意思得告訴題主我就在長株潭最大的高校讀經濟學,長株潭其實三個城市發展都可以,三個城市我都去過很多次了,長沙就更不用說了。株洲---中國的軌道交通中心,長沙----中國工程機械中心(三一、中聯、外加小有名氣的山河智能),湘潭——除了檳榔暫時還沒想到,但是也不差。最大的問題是貌合神離,三個城市暗中較勁太厲害了,例如長沙搞了個汽車城,株洲也搞了一個完全沒必要。三個城市挨得很近,甚至株洲與長沙的分界線在哪我至今都沒搞懂,但是三個城市的融合其實很不理想,尤其是交通方面,說是要融合,但是你在長沙真很難找不到那種家在株洲湘潭,但在長沙工作的人,三個城市發展都很平均,結果又暗中較勁,如果能好好融合一下還是有希望的,只是能否成為第四極,不抱希望。大武漢——我去年去過,武漢有個很大的優勢是人才,高校最多的城市武漢排第三,正是因為這個優勢,武漢在新興的3D列印產業方面可以說走在了各個地區的前面,但是3D列印產業最近這幾年似乎也慢慢降溫,而且不確定性太多,但是要是成功了武漢很有希望。第二個優勢是交通,九州通衢不是蓋的,但畢竟內陸的先天劣勢難以彌補。大成都——我首先是疑惑題主為啥那麼看得起成都,而不提重慶,或者提成渝經濟區也好,我出生在四川,兩個城市都去過很多次,單從城市來說,我一點都不看好成都,成都這個城市的話就是太休閑了,成為旅遊城市可以,但是我可以很確定的說不可能成為中國經濟第四極,不要看成都現在的數據那麼光鮮,相比之下重慶更有可能,我的感受是重慶雖然山地丘陵多,氣候也比成都難受,但是這個城市更有活力,而且兩個城市我都騎車深入感受過,成都絕對沒有重慶發達(只比城市)。而且從交通上來講,重慶是三峽主航道的起點也是終點,水運優勢成都不可能有,陸地上,成都顯然也沒有重慶積極,重慶積極爭取的渝新歐快線早開通了,這樣水陸交通結合,成都只有被重慶完爆的可能。西咸——這是一個我覺得最讓人同情的地區,因為厚重的歷史它根本沒辦法發展起來。因為很喜歡中國古代史(宋以前),所以對這個地區特別有感情,也是出去旅遊呆得最久的地區。先上張圖也許就能理解西咸為什麼不可能大跨步發展了。這是我在長樂未央宮遺址上拍攝的,看上去一片荒涼的土地卻被一圈的地產項目環繞著,一塊如此平整的地絕對是好地,這塊如此好的地面積有多大?光一個未央宮就是故宮的7倍,讀者自己腦補這麼一大塊被高樓環繞的荒地是種什麼感覺。中國二汽本來是打算在西安設廠,看中的就是未央宮遺址這塊地,因為地實在太好了,打算挖地基,但是西安拒絕了,所以西安失去了一個重工業「機會」,當初這附近要修一條路,打算用高架橋通過,險些就通過了,最後還是多花了十多個億,讓那條路硬是繞過了那麼一大片區域,這樣的例子在西安咸陽有很多,因為西安咸陽的歷史太厚重,結果可以看到西安的城市被好多遺址古迹搞得七零八落的,尤其是西安古城牆,更是嚴重阻礙了西安的交通,這些古迹使得西安咸陽難以形成產業集群,而且這些幾乎沒有任何經濟價值的地方每年還拿走了陝西省本就不多的財政收入中相當大的一塊,但我堅定的認為這麼做是對的,因為這東西挖了就沒有後悔的機會了。地理位置氣候不說,光看這一點西安咸陽就不可能成為第四極,也不應該成為中國經濟第四極。----------------------------------------------------總結一下就是沿海地區的資源已經被首都,長三角 珠三角給佔光了,沿海地區不可能再出現中國經濟第四極,最多成為這三者的重要組成部分。沿海發展那麼多年了,經濟增長速度也在慢下來了,內陸地區崛起是趨勢,可以看到最近幾年的經濟增長率內陸地區已經領先沿海了
其中重慶尤其迅猛。內陸地區我比較看好重慶和武漢,只是要成為中國經濟第四極,難度不是一般的大,但絕非不可能。海權時代,你還指望第三極誕生在內陸,靠海的優勢是極大的。其他沿海地區也有可能,但是可能性越來越小,除非是強有力的國家政策引導。長珠三角有先發優勢。浙江民營企業很強,和江蘇,珠三角的模式都不一樣,很難說相互取代。
因為他們以前是殖民地。
雖然以前也有些地方是殖民地,但他們非常仇恨殖民地,然後仇恨蒙蔽了自己的雙眼。
2015年,我們要振興曾經的亞洲第一個強國-------偽滿洲國。
78年以前,中國不能農業去行政化,人們都活在餓死的邊緣。
78年以後,農業去行政化,中國年年都是豐收年!
14年喊:退出市場,振興東北。
15年喊:退出市場,振興東北。
16年,我已經估計好了。要喊:退出市場,振興東北。
窮不是具體存在,窮是一種精神狀態,非常逗比的精神狀態。蘇北取代浙江……是不是青海馬上取代上海了
要素:人口,教育,商業精神,多文明交匯。只有它了。
浙江經濟怎麼會離開杭州就不行了,題主你是怎麼得出來的!?!?那溫州是怎麼出名的,寧波又該怎麼辦?
推薦閱讀:
※嫌棄自己父母窮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中國是否正在引爆新一輪全球經濟危機?
※2015年10月以來樓市正在回暖,房企正在加大各個城市拿地力度,是否意味著這一次的買房窗口期要過去了?
※房地產,為什麼一邊是去庫存,一邊又是大城市房價越來越高?
※如何評價2016年遼寧GDP名義負增長23%?其他省份和城市是否有類似嚴重的造假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