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評價大清和蔣介石政權中間那段北洋政府?

北洋軍閥多年混戰,說是為了個人利益,但各大軍閥後期都沒去當漢奸,說不是為了個人利益,為什麼不能坐下來好好談,北洋政府到底功過幾許


只恨袁公剿匪不力,讓炮匪為禍中國二十餘載


北洋……我的評價是「態度正確」…………

這段時間算是軍閥割據時期,但是軍閥卻都有比較好的態度~

第一,認為中國是一個統一國家,所以大家都尊北京為尊……割據只是還沒來得及統一~

第二,選舉啊,辦學啊……總之,大部分軍閥還是比較在乎自己轄區文明程度的。

但是這個態度被非法上位的國民政府中止了~~軍閥還在,但是他們已經歸屬所謂中央,不再為領地負責。所以刮地深三尺,守土不上心~~

軍閥割據,軍是一頭,地是一頭,因為軍要靠地來養。

但是後來的這些所謂地方軍,早就把地給扔到腦後去了~以張學良為首~因為他們知道,軍沒了不可再建,但是地沒了只要軍在老蔣就只能養活著~


個人觀點,純屬一家之言,

北洋政府可不是民國中間那段,是正兒八經的民國早期,其實就北洋政府來說也是分不同的階段的。

袁世凱就任大總統執政時期,當皇帝時期,府院之爭時期,到後來的軍閥混戰時期,最後張作霖時期都是極為的不同的。

在袁世凱擔任大總統的時期其實是中國最有希望儘早統一,然後力爭上遊,避免日本侵略,甚至讓中國趕上當列強末班車的一次超級難得,也是唯一一次的機遇期,可惜最後的結局我們都知道,人家當皇帝了,大好局面一損而盡,白白浪費了這個機遇。

袁世凱當皇帝時期,是袁世凱最不招人待見的時期,其結局就是被攆下來,威望大跌,乃至鬱鬱而終。

這些後來的軍閥頭頭都是袁世凱帶出來的,非常信服袁世凱,而且民眾民心思定,因此袁世凱執政時期其實還算穩定,二次革命失敗就是因為如此原因,而袁世凱一死,北洋軍政府群龍無首算是徹底的散了架子,這才算得上軍閥混戰時期的開端,且其後愈演愈烈最後一發而不可收拾,最後被北伐軍徹底掃除歷史的舞台,倒入了歷史的垃圾堆之中。

尤其值得一說的其實是段祺瑞,其實綜合來看袁世凱死後,段祺瑞是最有可能接袁世凱的班,把中國拉入正軌,讓中國至少避免掉日本侵華之痛的人物,哪怕這個可能及其低微,但也是一種可能性,可惜他手底下廢物層出不窮,沒有最廢物只有更廢物 ,嚴重的拖累了他的整體實力,使得他遲遲不能整合中央,致使中央到了最後威信掃地,徹底成了擺設,這才讓中國的這一時期變成了這幅亂世的模樣,就這一點上來說,個人認為段祺瑞識人不明簡直是到了一定的程度,對於其後的軍閥混戰要付上一定的責任,在一群豬隊友的努力下,段祺瑞悲劇的人生已經不可避免。

府院之爭結束後,軍閥混戰徹底在明面上紅果果的展現出來,其後果就不多說了,總之徹底算是沒了統一中國的希望,然後才有了蔣介石的崛起,然後才有了中原大戰,之後才有了表面的統一,然後才有了所謂的「黃金十年」,之後……,然後……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

總體來講北洋政府時期除袁世凱擔任大總統時期以外,中國絕對是處於倒退階段,繼續積貧積弱,把僅剩的家底繼續禍害的夠嗆,使得最後的民國機遇期白白溜走,給予了日本可趁之機,最後抗日戰爭無可避免的爆發了。對此北洋政府整體來說絕對是要付上重要責任的,是個十分「壞」的政府,是毫無疑問的。

內容十分簡略,以後如果有需要再慢慢加吧。


在國運蒸蒸日上的現在,想想過去的一百年,我們的確有不少早就可以振興的機會,都只能拿來遺憾了。作為袁項城的腦殘粉,我覺得在袁世凱時期的中國是最有希望緊跟世界潮流,避免被日本全面侵略。

先說說,他與日本的過招吧。

袁在朝鮮做外交官的時候,幫辦朝鮮軍務,訓練了朝鮮王室的近衛軍,可以說在朝鮮聲望極高。同時平定了背後有日本支持的甲申政變。聲望如日中天可以左右朝鮮政局,類似於今天總公司(宗主國 大清)派出的職業經理人去分公司擔任ceo,同時業績擊敗了敵對企業。

但是中國國力已經是外強中乾,無力自保,所以日本還是在甲午戰爭中打敗了中國,袁公只能回國。

之後,因為在朝鮮的傑出表現,清廷讓袁小站練兵組織新軍。文有徐世昌武有北洋三傑。私以為歷史上手下有這麼多牛人的也沒幾個,劉邦算一個 李世民算半個畢竟隋唐演義藝術加工較多 本朝太祖算一個。

袁和日本過招,但並不妨礙日本人覺得袁世凱是個英雄人物。司馬遼太郎的歷史小說 坂上之雲 里提到,袁與日本騎兵之父的秋山好古是很好的朋友。

之後的事情我們都了解,辛亥革命了,掌握軍隊的袁並沒有選擇鎮壓,或許是覺得歷史潮流不可逆轉 或許覺得渾水摸魚的大好時機,反正中國歷史上最溫和的改朝換代發生了。

民國初創,百廢待興,自然需要加強中央集權。這個時候革命黨人不幹了,覺得他們是這個共和國的締造者,無非是爭權而已啊。

袁是什麼人啊,論玩弄權術高出摔會打嘴炮的革命黨人十條街。但當時革命黨人嗓門大,會宣傳,儼然把締造共和的功績全歸於自己,於是控制了國會。只要是政令到了國會就是不給你通過。

當然,袁自己也有不對的地方,最大的錯誤就是局勢判斷錯誤決定稱帝。


老袁活著的時候時局尚可,北方甚至有點欣欣向榮的意思。老袁稱帝,死亡,局勢急轉直下啊……

大炮雖說是大炮,革命一生,但是唯一值得稱道的也就是革命一生了。


就外交而言,可能是最成功的時期之一……即便是被教科書黑成xiang的巴黎和會談判,其實也是和日本五五開……不清楚的人,可以先查查民四條約,再查查華盛頓會議有關中國收回山東主權的議定,然後就明白:巴黎和會談判上,日本是輸家……


按照中國傳統的朝代傳承來看,北洋政府是正朔。而且即便是放在國際上他也是中國的合法政府。一方面結束了清朝的統治,另一方面銜接了蔣介石的國民政府。說它是北洋政府,但它任然是中華民國。只是與國民黨黨派不同,人員成分很多是北洋派系,軍閥實力派。

軍事上,袁世凱培訓的新軍,是正規武裝。而孫文領導的是真正的烏合之眾,直至後期國共合作,搞了個黃埔軍校,開始培養北伐軍。

文化上,雖然各個軍閥都不是那麼的推崇文明開化,但並沒有造成文化上萬馬齊喑的局面,新思想在傳播,舊文化仍存在。

經濟上,鑒於當時外部環境比較寬鬆,有的戰爭也只是軍閥間的混戰。只能說是緩慢發展吧。

綜合而言,北洋政府其實是處在社會磨合的環境下。新舊思想在社會各方面激烈的碰撞,中國的經濟在自我崩毀和緩慢重建。形式上的統一導致了地方實力派彼此征戰不休。之所以北洋政府對現在很多人而言完全是反面典型,一方面是由於彼此間的征戰百姓災難深重,另一方面是由於北洋是「反動派」。

只是當時的社會處在自我革命的狀態中,新舊的激烈衝突必然導致社會動蕩與權力爭奪。北洋政府如是,國民政府亦如是。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

言論自由

北洋政府時期雖然也存在封殺報紙、報人事件,但輿論環境與後來的國民政府和中共政府比較,還是相對寬鬆的。民國元年全國報刊約500家,並存在著大量的獨立媒體,如《國民新報》、《語絲》、《晨報》、《清華周刊》、《新青年》、《京報》、《世界日報》、《現代評論》等。毛澤東在湖南創辦《湘江評論》、主編《新湖南》,周恩來在天津先後創辦《天津學生聯合會報》和《覺悟》。1913年宋教仁被刺殺後,新聞界的深入報導令北洋政府頗為不滿。於是,袁世凱對全國報業進行查禁和整頓,到1913年底,全國繼續出版的報紙只剩下139家。袁世凱死後,民間報紙從1916年的500多份至1920年增長至1000多種。1926年中國首家無線電廣播電台在哈爾濱建立,之後各類官方和民間私營廣播電台開始大量出現。國民自由空間的擴大,為社會精英和廣大公民積極參與公共事件創造了條件。

結社自由

中國在北洋政府所享有的結社自由是中國大陸從古至今較為充分的時期,北洋政府初期僅在民政部立案的黨會就有85個。1918年毛澤東、蔡和森等人在長沙組織新民學會,1919年周恩來、張若名等人在天津組織的覺悟社,就是當時眾多社會社團中的一支。商人也普遍自發組織成商會,經常發通電指摘北洋政府的行為。中國的民眾更是可以隨時遊行,向北洋政府表達自己的意見。北洋政府時期成為中國數千年歷史中第一次出現的高度自由時期。

地方自治

1920年11月北洋政府宣布籌備地方自治,之後頒布了一批地方自治條文。規定地方政府官員不由中央政府任命,而是由本地公民直接選舉產生,並劃分中央與地方的財權與事權。1920年至1925年,中國各地依據美國聯邦制的普世性原則,掀起聯省自治運動,社會精英在報刊上發表大量關於聯邦制的文章,呼籲聯省自治。湖南省公民投票通過的《湖南省憲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付諸實行的省級憲法,1926年國共北伐,中國各省憲法和省議會隨之流產。

經濟

北洋政府時期是中國民族資本發展的黃金時期。依經濟學家許滌新研究,1912年至1920年,按照總產值計算,每年經濟增長率為16.5%,按淨產值計算,每年增長率為13.4%。依珀金斯所引資料,計算1912年至1921年淨產值的年增長率為11.7%。官僚資本的發展自1912年以後開始衰敗,外國資本也在1914年後受挫,惟有民族資本始終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率,整個北洋政府時期平均發展速度為13.8%。1915年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中華民國展品獲得各類獎章1218枚,是各國獲獎之冠,僅此一點就可以看出北洋政府非凡的工業成就。

北洋政府將中國帶入經濟高速發展的軌道,一戰爆發、西方列強無暇東顧是外在因素,但主要原因是北洋政府建立了市場經濟。袁世凱請出張謇等一批經驗豐富的企業家管理中國經濟,並實現了財政平衡,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日後國民政府的黃金十年,實際上是直接得益於北洋政府建立的市場經濟。

外交

主條目:中華民國外交史

1913年10月6日,袁世凱正式當選為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當日即有日本等十三國與中華民國建交。自此,中華民國邦交國數持續增加。

中俄關係

1913年11月5日,袁世凱為換取沙俄的援助和對北洋政府的承認,與俄國簽訂《中俄蒙協約》。沙俄雖表面上承認外蒙古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但中國政府承認了《俄蒙協約》的內容和外蒙古的「自治」,不在外蒙古設治、駐軍、移民等,實際承認了沙俄對外蒙古的控制權。1917年俄國爆發革命,北洋政府趁機收回了俄國攫取的中東鐵路主權,廢除滿清政府給列強的部分庚子賠款,果斷出兵外蒙古,維護了國家統一。在1918年俄國內戰中,百萬中國人在西伯利亞的生命財產遭到威脅,北洋政府頂住各方壓力,毅然出兵西伯利亞武裝護僑。此舉讓全世界對中國政府刮目相看。1919年8月,北洋政府在哈爾濱正式成立警察總局,從俄國人手中收回大部分警權。廢止《中俄蒙協約》,並出兵外蒙,1919年11月外蒙取消自治,恢復舊制。北洋政府提出修改《中俄伊犁條約》,與蘇俄政府在1920年5月簽署新的局部通商協定,廢除了舊約中多數不平等條款。1920年9月,廢除俄僑領事裁判權,收回俄租界。1922年8月,蘇聯派出駐華全權代表越飛抵達北京,首先致函北洋政府的領導人吳佩孚,希望建立合作關係,但吳佩孚堅決拒絕蘇聯的遊說,越飛轉而聯絡在南方發展勢力的孫中山,兩人後來發表聯合宣言,孫中山同意蘇軍可以留駐外蒙,孫中山此舉為日後的外蒙古獨立埋下了伏筆。

評價

中國國民黨北伐奪權後,出於合法性和正統性的需要,貶低北洋政府,並稱其為「北洋軍閥政府」。中國共產黨政權和解嚴以前的中國國民黨政權都把北洋政府貼上「軍閥混戰」、「政治反動」的標籤。

王鐵群認為北洋政府是中國民主社會的開端,其民主程度遠勝於國共兩黨在中國大陸的一黨獨裁的黨國體制。除此之外,北洋政府在經濟和外交領域的成就也相當引人注目。此後南京國民政府所創造的一系列經濟奇蹟也是有賴於北洋政府所作出的努力。不過民國初期大批的干政、軍閥內部衝突、以及外國勢力侵害也是因為北洋政府內部統治力量太過疏散所造成的;因此國共兩黨先後掌權後,所作所為比北洋政府實行更形獨裁的黨國體制,對民權自由加大壓制。為了統一而實行更為獨裁的體制,在未來造成的損失可能更嚴重。此外,北洋政府時期的中華民國政府仍然實際堅守外蒙古的主權,但由國共兩黨主導的國民革命軍北伐為了爭取蘇聯支持,其代價就是外蒙古獨立,而中共建政後更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並割讓部分土地給蘇聯和蒙古。

國民黨和共產黨都是黨政軍壹體的列寧式政黨。國共北伐是蘇聯支持的,沒有蘇聯支持國共不可能有實力顛覆北洋政府。中共建黨元老就有壹群俄國人,而國民黨的黃埔軍校就是蘇聯資助的,可見蘇聯為了支持國共顛覆北洋政府可謂不惜血本。蘇聯為何不惜砸鍋賣鐵支持國共推翻北洋政府?原因是北洋政府受英美支持,對蘇聯/俄羅斯帝國南下擴張持強硬態度。北洋政府在俄國十月革命時趁機收回蒙古,蘇聯成立後處心積慮赤化蒙古,但北洋政府的強硬態度使蘇聯惱火。所以蘇聯扶持了北洋政府的反對派,也就是國共兩黨北伐消滅了北洋政府和中國國會,建立黨國體制,換取國共承認蒙古的獨立,從此蒙古成為蘇聯衛星國。

國共的共同點:黨政軍壹體,上級的命令絕對服從,有動員群眾的能力。國共不同點在於,國民黨並不是壹個組織嚴密的列寧式政黨,他的組織是非常松垮的。而共產黨的組織是極為嚴密的,他的組織能力可以滲透到每壹個鄉村、每壹所學校、每壹戶家庭。國共內戰群眾小推車給共軍支援只是極權的表現形式之壹。所以國共內戰看雙方表面軍隊武器的數量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國民黨不是嚴密的列寧式政黨,所以國民黨的統治會帶來人權的迫害,但他並不會或沒有能力顛覆社會共同體的結構和傳統。共產黨不壹樣,他的統治會瓦解原有的社會共同體,顛覆社會的傳統和文化,使民眾變成壹群散沙。所以毛在1949年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傳統的中國是沒有什麽關系的。


中國最民主的時代。可惜宋教仁被刺殺,孫大炮北伐奪權,蘇俄輸入馬克思。毀了發展的基礎!


一個混亂的時代

……………………………………………………

在政治上,袁世凱脅迫清帝退位,貢獻稱帝,護國運動,黎段府院之爭,張勳復辟,段祺瑞「再造共和」,護法運動,馮段府院之爭,徐世昌安福系登台,直系曹錕上台,二次直奉戰爭後奉系入關,郭松齡倒戈,國民革命軍北伐。從12年民國成立到1928年東北易幟這短短的16年,中國的土地上可以說是城頭變換大王旗,各方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

在軍事上,政治上的亂象往往伴隨著軍事上的互相攻伐。二次革命袁世凱鎮壓革命黨,護國戰爭,張勳辮子軍進京復辟,直皖戰爭,兩次直奉戰爭…叫的上名號的大軍閥之間的作戰就有十幾次更不要說各地小軍閥互相搶地盤的「小打小鬧」

在經濟上,北洋時期的政治是絕對的「先軍政治」,經濟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籌措軍費。軍閥們紛紛投靠西方列強,以鹽稅煙酒稅各種稅收作為抵押像列強求得借款,國家財政瀕臨崩潰。

我個人把這段時期理解為民國成長過程中的中二階段。整個國家處於困惑迷茫而又焦躁易怒的不穩定狀態,所有的煩躁困惑都通過戰爭的形勢在中國的大地上釋放,等到所有過剩的能量都釋放殆盡,國家才會到了一個新的穩定的狀態。


北洋政府在內憂外患時依然保持了領土完整,不管外蒙西藏怎麼想獨立都沒有用,完全稱得上弱國外交的成功。


從哪兒看到過一個說法:北洋的中華民國繼承了大清國的法統,凱申的中華民國繼承的是漢民族所謂的道統。但話說回來,繼承道統的畢竟還是推翻合法政權的反政府武裝集團,還是拿了外國援助的武裝集團。


就像兩晉南北,五代十國一般,常人會說這是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我看來這句話本身是對這段歷史很好的描述。硬要深究其中道理,不外乎一個「利」字,所謂分有分利,合有合利,分利大則人心思分,合利大則人心思合。古今中外,無不如此。治國安民,計皆出於馭利之術也。


歷史人物的暑期檔,天天都有大片上映。


有道德,沒文化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宋子文?
從北洋時期到國民政府時期,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
如果穿越晚清,慈禧去世成為攝政王載灃,怎麼做才能保大清不亡?
蔡鍔是一個怎樣的人?
鄭碼是怎樣發展起來的,為什麼在民國時期和台灣、香港等地區都是用鄭碼?

TAG:歷史 | 中華民國 | 中國近代史 | 歷史人物 | 北洋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