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醫療體系里醫生跟患者的比例是多少?

再加一個問題,醫生與人口比例是多少是一個比較好的比例。醫生不會太累,患者不會排很長時間的隊。


我記得醫院以前檢查時候遇到過這問題。

重症患者。醫患比是1:2。

輕症患者,醫患比是1:5。

一般40張床位的科室要配備8個有執照的醫生。當然這些都是理想狀態。現在的醫生基本是1:10甚至更多的比例在管病人,質量可想而知。


沒有如此完美的醫患比例能滿足醫生不累、患者不排隊的設定。

醫生累不累和患者排不排隊並不僅僅取決於醫生和患者的人數。

截止2009年,中國每千人城市人口的醫生人數是1.75人,而每千人農業人口的醫生數只有0.47人(2005年美國的人均醫生數是每千人3.59個,法國3.37,英國2.2,韓國1.6)。

美國人均醫生數在世界上排名前列,但是美國患者看病排隊的情況比中國還嚴重,那麼美國的醫生消極怠工嗎?不,他們的工作時間遠遠超過中國醫生,他們也很累。這樣意味著美國患者佔用了醫生更多的勞動量,美國醫生比中國醫生對患者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患者得到的醫療服務質量就會更高。

對一個以集體為重的群體來講,醫療活動數量越多越好;而對於一個重視個人的群體來說,醫療活動質量越高越好,至於數量,可以為此讓道。

美國醫生的高薪吸引了大批大批的本科畢業生攻讀醫學院,錄取時刷下一大批,畢業後要考USMLE,又刷下一大批,住院醫師培訓再刷掉一大批不合格以及不能撐下去的,最後,獲取執業資格醫生相比前面那群熱情滿滿的年輕人,寥寥無幾。

美國看病難,醫患比例還不能滿足目前的醫療需求,但並沒因此而降低醫生選拔的門檻。醫生的水平和他將來能發揮的社會作用是完全成正比的,不存在投機取巧。如果為了方便患者看病,向市場放入大批不合格的醫療從業者,那隻會適得其反,那隻會憑空添亂。就像為了滿足市民的出行需求額外增大很多公交車,在找不到合格司機的情況下降低駕照考試標準,讓一批勉強通過的人來做司機,只會讓交通更混亂,出更多車禍,結果南轅北轍。

而中國走的就是這條路。

近十幾年,醫學院大幅擴招,某些醫學院甚至一屆招上千名醫學生,中國普遍對教育不重視,教學資源稀缺,這一千多名醫學生五年以後合格品不過百,但是他們都可以畢業,降低擇業標準的話,在一些基層醫院找工作是沒問題的。有人會問:我們國家不是有嚴格的執業醫師考試嗎?是,不合格的終究無法通過這項考試,無法取得執業資格,但是,在中國的三、四線城市和鄉鎮,有千千萬萬沒有執業資格的「醫生」在工作。這就是現狀。

擴招、降低執業門檻除了讓中國的總體醫療質量嚴重下降外,並沒有使得醫患比例上升。不出力想討好終究是行不通的。醫學畢業生不是笨蛋,如今糟糕的行醫環境、低得一沓糊塗的薪資、極高的工作量逼走了60%的畢業生,而這個比例近年來還在上升。

上面提到了極高的工作量。比得過美國醫生嗎?沒有全面詳細的統計,不敢下結論。但是有這樣一個比例:在中國,病曆書寫超過60%的時間;在美國,病曆書寫時間不超過25%。中國的患者常會有這樣一個錯覺——醫生很閑,因為住院期間每天和醫生見面說話的時間往往不超過半個小時,下個醫囑開個葯需要多久?一定是躲在辦公室里喝茶聊天看iPad吧。事實上他們在爭分奪秒地敲鍵盤。一個患者入院,要寫極其詳細、複雜的病歷(其中大部分廢話套話),要寫首次病程,要寫每日病程,要寫醫患溝通記錄,要寫要寫要寫……美國醫院對病歷有很多簡化措施,比如制定表格式的病歷模版,醫生只用打勾選擇就行;比如醫生查房時將醫囑口述錄音,然後交給護士處理;比如醫生配備行政助理來處理這些文書工作。這些舉措就是為了讓醫生能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到患者身上,讓患者享受到可靠、優質的醫療服務。

由於中國目前醫生水平的參差不齊,醫療資源分配不均,患者就醫都往大醫院跑,往省會跑,往北上廣跑,造成有的醫院門可羅雀,有的醫院人山人海,更是加重了部分醫生勞動強度,加長了部分醫院患者的排隊時間。

啰嗦那麼多,就是想說,要實現題主所說的完美醫療體系,醫生和患者比例並不是首當其衝需要解決的問題。人的慾望和需求是無止盡的,假如你給患者分配了足夠的醫生,他們就會比較從而選擇醫術最高的;假如每個醫生醫術都很高,他們就會選擇服務態度最好的。舉個不合適的栗子,餓肚子的時候人類想燒柴煮飯,吃飽了人類又抱怨燒柴污染了空氣。不過,正是這種不滿足推動了人類的進步,促進了社會的發展,總之應該是會越來越好的。

以上。


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對「完美醫療體系」的定義。就像每個人對健康的定義也不同。有的人抽煙,喝酒,吸毒,濫交,但是沒了這些他會覺得不舒服,也就是說,你給他一個你定義的健康軀體,在他眼裡不是健康的。所以你考慮的醫患人數比例,我覺得其實並不是造成醫療體系「不完美」的主要因素。


不知道比例有什麼用,制度以及秩序才是重要因素。

不知道有沒有看過南都周刊去美國看病的那一期

美國的癌症專科醫院醫患比例遠比中國的高,但是比中國井然有序得多。


沒有什麼完美的醫療體系,至於醫患比例更是無從談起。

說實話,從一個工作多年的醫生角度來看,與其提高醫患比例,還不如加強普及醫學知識來的實惠。去醫院看病的絕大多數都是常見病,普及這些知識,讓大部分人都知道如何處理,以及什麼情況下要去就醫,這樣醫生的工作會減輕許多,而且醫患矛盾也會減少。


像過年,有的地方人流量減少,患者減少,人流量增多患者增多,季節不同,患者數量也差很多,是不是醫生也要搞一搞機動性和流動性,啊!還有些人只看專家號…


全科醫生制度,一個全科醫生目前對應的大概幾千人


推薦閱讀:

我可以自主的控制皮膚打寒顫,就是起雞皮疙瘩,讓血液加快,像通電一樣,這正常嗎?
一般感冒要吃什麼消炎藥比較好呢?是不是大部分消炎藥都一樣?
如果人其中一隻眼睛長在後腦勺,那麼看到的畫面是什麼樣的?

TAG:醫療 | 醫生 | 醫患關係 | 醫學 | 醫療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