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選擇出去做交換生?


2015年7月4號,當拖著大件小件的行李,輾轉十幾個小時從還是冬季的南半球飛回無比炎熱的武漢時;當看見人潮湧動,車水馬龍,久違的中文標識時;當聽見爸媽熟悉的聲音,送給我大大的擁抱時,才意識到,我回國了。再回想起澳洲那一年的時光,彷彿是一場飛快又美好的夢。

2014年7月23號到2015年7月4號,幾乎整整一年的時光。這一年,我在澳洲。這是我第一次出國,第一次不在家過年,第一次自己做飯,第一次在異國他鄉的深夜迷路回不了家,第一次聽不懂老師講課而著急,第一次打工賺生活費,第一次深夜想家躺在床上掉眼淚,第一次因為距離而不知所措,第一次看大海的日出日落,第一次在Ayers Rock旁邊的沙漠露營......這是新奇的一年,自立的一年,冒險的一年,悲傷的一年,快樂的一年。這一年有太多太多「第一次」,有太多太多的美好和難忘。

在大二申請出國交換時,就有朋友勸我,出國交換耽誤大四考研實習還有工作,讓我慎重考慮。朋友的話讓我有些猶豫,想到底有沒有這個必要,有沒有價值。可是從小就愛抱著家裡的地球儀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幻想三毛走過的奇幻南美大陸,憧憬毛姆筆中浪漫瑰麗的西班牙的我,實在不願意放棄出國看看的機會。也許年輕的時候,就應該行動大于思考,這個年紀不正是應該盡情experience的時候嗎?我不是最優秀的,但我是最幸運的,七月份我終於實現自己心中的願望來到了南半球的一片碧水藍天---澳大利亞。

初次出國,滿腦子都是緊張和興奮,經曆數十小時的顛簸後,飛機即將著陸。那時正是悉尼的清晨,透過飛機的玻璃窗折射出黎明的霞光,連雲朵都是彩色的,眼下是一片碧海和岸邊無比美麗整齊乾淨的城市---悉尼。藍天,是我對悉尼的第一印象,也是對澳洲的最深印象。相信在北京讀書的人都會知道,藍天是一種奢侈,清新的空氣只能靠大雨帶來,出門不是帶著墨鏡滑板去海邊衝浪,而是戴上厚重的口罩在霧霾中前行。來到澳洲,我才體會到,原來藍天白雲是每天都有的,就連夜晚的點點星空都透著一股幽藍。於是我更喜歡抬頭仰望天空,在清晨走路去學校上課的時候,夜晚打工回家的時候,和朋友在Newcastle的海灘漫步的時候,躺在校園的草坪曬太陽的時候。最喜歡的,還有澳洲的海。我去過悉尼最著名的Bondi beach, Manly beach,還有小鎮Newcastle綿長的海,墨爾本大洋路邊壯闊的海,黃金海岸繁華筆直的海岸,大堡礁絢爛七彩的海,達爾文厚重如黃河的海......海讓人渺小,讓人寬容,讓人放下浮躁,讓人撇去浮沉,全身心地和大自然融合。澳洲還有一種很美麗的樹,叫藍花楹,每至春季,滿樹便是紫色的花朵,像瀑布一樣肆意流瀉。於是我變得很愛走路,去學校的路上,去打工的路上,去採購的路上,我都慢慢地走,慢慢地看。這家人草坪上的藍花楹落了一地,那邊的national park一群小孩在踢足球,這棵樹上站滿了五顏六色的鸚鵡,那邊一隻小兔子飛快地竄過去......來到澳洲,更加感受到大自然的親近,不再是北京的鋼鐵水泥,這裡的一切都充滿了陽光的味道,泥土的清香。若不是必須,我極少坐公交車,我享受走過的每條路,欣賞每一處風景。路上碰到遛狗的老人,跑步的年輕人,她會對你會心一笑,儘管是陌生人,也會熱情地打招呼,甚至高興地對你說「good morning」「good day」,也許有人感受到了local的偏見,但我遇到的,卻都是那麼美好熱情充滿活力的人。他們樂觀自由的心態影響了我,於是見到陌生人,我也願意向他道一句早安;偶爾路上有空瓶,我也願意拾起來放進recycle bin共同維護美好的環境。澳洲是出了名的環境好,空氣好,這完全得益於政府的積極管理和所有公民自覺地維護。來澳洲第一天,房東便告訴我怎麼扔垃圾,澳洲的垃圾箱一般分三種,一種扔生活垃圾,一種是recycle的,一種是專門扔葉草樹枝的。去不同州旅行時,也會嚴格檢查你有沒有攜帶違禁水果等等,盡全力維護每一個地區的生態平衡。說實話,我感覺中國在這方面還做得很差,且不說隨地亂扔垃圾的不文明行為,垃圾箱可回收與不可回收的分類形同虛設。但回到北京,垃圾箱如果標示了可回收與不可回收,我還是會認真地分類扔垃圾,也許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沙漠也是由成千上萬渺小的沙子組成的,個人的力量不可小覷,最低我的行動可以影響我身邊的人,比如我親愛的媽媽。親近的朋友都知道,我對「環境」的要求特別高,自習不願意隨意坐在某處,一定要坐在窗邊抬頭便是綠樹的地方;把桌子擦得乾乾淨淨,放一個紅彤彤的蘋果,不是為了吃,只是想給自己一個彩色的心情;陽光燦爛便心情美麗,霧霾陰雨會莫名沮喪......我最憧憬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生活,來澳交換,送給我最美麗的禮物,就是這一片碧海藍天,鳥語花香。我也願意和每個小小的人兒一樣,盡自己的努力,讓我們的城市,我們的祖國更加乾淨美麗。

初來澳洲的時候,的確有很多不適應和對新環境的恐慌。克服這一切一切,都多虧了各種各樣的朋友,無論是local,還是同胞,還是和我一樣的overseas,每個人都那麼熱情美好。我經常向媽媽感慨,為什麼我總是這麼幸運呢?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有關心幫助我的人。出國交換最珍貴與不舍的,便是這些朋友甚至陌生人。來澳洲之前就給我提供很多訊息幫助的Ivy, Fiona; 剛下飛機,便是飛機上坐在我旁邊的可愛女生Cindy帶我去辦電話卡,等我把行李放在房東家,她陪我去買東西,教我辦銀行卡。還有orientation上帶我們去悉尼各個地方玩耍的buddy成員們,我認識了一個可愛的南美混血Edurado, 香港人Natt, 一個日本女孩,英語超棒的同胞Sam,活得特別cool愛機車的Harry......上課認識的愛養多肉植物的女孩,愛美食的女孩,誇我nice dress的男生,一個我tutor她statistics的刻苦努力的Serena......還有工作認識的老闆,像媽媽一樣愛我的包包子的阿姨,耐心教我的rainy,可愛的高中生,各種來試工的學生,每次都會對我說good morning, beautiful的商場管理員,經常關心我累不累的印度清潔工,給我一顆巧克力糖果的陌生人......還有旅途中住一起的德國背包客女孩,當保姆賺錢的法國人,超級美麗才高中畢業便週遊世界的芬蘭女孩,帶領我們游遍北領地,一起在篝火旁做飯,晚上露營嚇唬我們dingo(一種澳洲野狗)會來的local......房東家幫我收衣服的奶奶,幫我買菜的阿姨,下大雨擔心我回不來去火車站接我的叔叔,對我無比好,給上班的我送來熱茶的室友echo......太多的人給了我太多的感動,美好和不舍,也許我們這輩子再也不會相見,也許你還不知道我的名字,但我一定會用心珍藏每一點回憶,感謝你們帶給我每一絲幸福。希望你們在世界各地各自安好,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交換生活帶給我的,還有對學習新的認識。剛來麥考瑞時,首先感受到的是與國內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這裡的每一門課都分為lecture和tutorial,有的課還有practical。Lecture主要是大班教學,大家一起聽課,以老師講授為主; tutorial則是小班教學,大家一起討論課後的問題或者做某個項目,presentation,有tutor一對一的指導;practical主要是計算機上的實際操作。不得不說,我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受益頗多,在lecture上進行了知識的輸入,在tutorial上得到了進一步的消化理解,在practical上得到了實踐。也許國內只有老師講學生聽的大班教學也可以借鑒一下這種模式。剛上ACCG224(intermediate accounting)的課時,感覺很吃力,一是這門課本身比較難,二是lecture老師布置的閱讀任務實在太多,雖然在國內用的也是英文教材,但這動輒幾十頁的各種tax實在讓我暈頭轉向,更可怕的是,我的tutor是個印度人,我在國內完全沒接觸過印度英語,等到上課才知道印度英語聽起來如同外星文,第一節課他說的幾乎我都沒聽懂,更談不上舉手發言了。好在這些困難都慢慢克服了,挺懶的我也會晚上回家認認真真看教材,做筆記,慢慢地印度tutor的課我也完全聽得懂了,也敢舉手問問題了,也開始愛上這位老師的耐心和公平了。最終期末考試這門課我得了91分HD,在560名學生中排名第三,還收到了lecture老師Thomas Kern親自寫的祝賀信,在郵件中他說「I hope ACCG224 meant for you a bit more than all the work and effort which you certainly put in, but also that you could take something from it, not only for your future but also for your life in general」這是我一年留學學習生活中最難忘也是最驕傲的一件事,儘管傳說macquire掛科率很高,我也不是英語母語學生,而且剛剛出國讀書,但這一切都不是借口,也不是困難,只要你願意付出努力,你會發現你比你想像的強大得多。Thomas的祝福給了我更大的信心,也加深了我對會計這門學科的熱愛,也許有人覺得會計枯燥,但我願意去努力探索它背後的趣味,提升自己的素養,將來為自己工作的企業乃至社會貢獻自己的小小力量,甚至像Thomas說的一樣「benefit my life in general」。這也是我選擇考研繼續讀書的原因之一,就像旅行,走過越多的地方越覺得有很多地方沒去過,學習也是一樣,越學習越感到自己的淺薄無知。所以我選擇繼續讀書,充實自己,也希望我的考研之路和交換之路一樣,儘管路途艱辛,但無怨無悔,拼盡全力,享受過程中的一點一滴。

交換生活還帶給我的,是體驗旅行的意義,感受世界的多樣,感動人性的美好。這一年,利用學期間的mid-break和summer vacation我走過了澳洲很多地方,墨爾本,堪培拉,黃金海岸,布里斯班,凱恩斯,達爾文,卡卡杜國家公園,Alice Spring, Ayers Rock周邊,塔斯馬尼亞的Hobart, Launceston......這一路上,看過了無數的日出日落,踏過了大大小小的海灘,爬過了高高低低的山,流連在或繁華或寧靜的城市,參觀了承載歷史的博物館和教堂,感嘆於藝術與音樂的無國界之美......參加過悉尼的吸血鬼遊行,感受了boxing day全民購物的瘋狂,欣賞過vivid Sydney期間悉尼繁華的夜景,品嘗了Newtown著名的西瓜草莓蛋糕......說不上旅行的意義是什麼,也許旅行的意義就在旅行的過程中。生活和旅行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旅行會讓你擁有更細膩和豐富的感受去看世界。如果你沒有離開家,你永遠不知道外面的人是怎麼樣生活,你永遠不會知道生活不僅僅是工作吃飯在家玩電腦,原來人可以這樣生活:戴著像英國王室一樣的紗帽在小鎮邊的咖啡館喝咖啡,躺在草坪上看書,和好友在海邊衝浪滑翔,在沙灘上和愛人跑步遛狗......我那些細微的感動和敏感的神經經常會莫名其妙地跟著他們跳動,帶上尋求美的眼睛和一顆勇敢的心,就覺得自己擁有了全世界。旅途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在大洋路一片不知名的沙灘上,遠遠看見兩個小孩在和浪花玩耍,輕柔柔地浪花打在她們的小腳丫上,她們歡快地蹦躂,濺對方一身水花,咯咯地歡笑聲傳遍了整個海灘。那一刻,不知道為什麼,我突然深深地覺得生活真美好,世界真美好。旅行的風景我們不能帶走,但你能帶走的,是當時自己獨有的心情。曾經看到過一句話,十分認同:「愛上在路上的感覺,只有不停地走,不停地感受世界的不同,才有最真實的存在感,才有更謙卑的態度和更豁達的心智。」

交換生活最最讓我受益匪淺的,不是學習,不是旅行,而是獨立。這種獨立,不僅僅是生活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剛來澳洲,作為路痴的我簡直飽受折磨,每天能成功走回家都是一種巨大的成功。記得來澳洲的第二天,從學校回來時天已經很暗了,走到十字路口我迷茫了,找不到回家Eastwood是哪個方向,很笨的我居然不知道抬頭看路標箭頭的方向,而剛到國外口語太差都不敢開口問路人,只好憑著感覺硬著頭皮選擇了一個方向,四周的風景越來越陌生,已經晚上八點多了,我不得不開口問路人,是一個老爺爺,他人很好,用他的很老的手機給我Google map,告訴我往哪個方向走,祝我good luck, 最後我終於到家啦。之後我還經歷了坐公交坐反一路坐到chatswood手機又關機不得不得坐火車回到學校再走路回家等等蠢事......就在這一件件或大或小的困難中,我不再那麼膽小,羞澀,敢於尋求幫助,也努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剛開始的我因為不同的交通規則不會過馬路,不會做飯只能吃泡麵和煎得像鐵板一樣的牛排,口語不好都不敢開口買咖啡,在leadership program上沒聽懂老師的問題討論時尷尬地無話可說......我也沒想到,一年後的我,也可以做簡單的西餐中餐甚至請朋友來我家吃飯,給阿姨帶我烤的紅豆餅,也可以不再羞澀地對服務員說我要點什麼,儘管英語仍然不太流利,也可以在tutorial上大膽舉手問老師我不懂的問題。而這一年中最讓我難忘的,是自己打工賺錢了,儘管是在Eastwood一家廣東華人開的dim sim小店當售貨員,但我感覺學到的東西卻比課堂上多太多太多。出國之前,我也是一個家裡的嬌嬌小姐,沒有動手掙過一分錢,當拿到我辛苦十個小時的第一筆90刀的工資時,眼淚掉下來了,有委屈有心酸也有開心。小小的商場小小的點心店也是一個微縮的社會,有老闆,有和我共事的阿姨,有形形色色的顧客,有來來往往的行人。可能有人覺得賣點心是件很容易的事情都不用動腦子,但當你真正去做時才發現不是這樣,很重的鐵籠屜需要我從高高滾燙的蒸鍋上搬下來,再把一個個的包子收進保溫箱,擺在檯面上,要在賣東西的間隙準備各種燒麥蝦餃等小點心自己去蒸,炸好春卷芝麻球,同時還要招呼排隊的客人送貨收錢,還得面對不同的顧客中文英文隨意切換。這其實是一項特別考驗協調能力要眼快手快的活兒。其中的辛苦和心酸實在太多,被挑剔的顧客刁難,罵得我實在忍不住掉下眼淚,下班回家在空曠黑暗的路上委屈地哭了一路;手上被蒸汽燙起巨大的水泡,至今還有兩處疤痕永遠的留在了手臂上,爸爸說這是我獨立永久的見證;每天工作是10.5小時加上來回家走路一小時,一天將近12個小時的站立,回到家累得腿疼第二天爬不起床......有時獨處一人委屈流淚,心想為什麼一個女生要這麼拼,受這麼多苦,爸媽也不是沒錢供我生活費啊。可既然口口聲聲要求男女平等,就不應該把自己放在弱勢地位,總以自己是女生是嬌弱的為借口,爸媽不能養我一輩子,以後的老公也不能養我一輩子,安全感只能自己給,這個社會女生必須獨立。我當時告訴自己,年輕就是吃苦的,多吃點苦又能怎麼樣呢?如果我連打工都干不好,更別談將來的工作了。很驕傲我堅持了整整一年,儘管功課緊張,臨近期末我也沒有中斷過。後來又想出更多的辦法掙錢,做代購,給local當tutor講授我上一學期學過的課,為別人輔導期末複習.......這一切掙錢的法子帶給我最大的益處都不是錢本身,而是在這個過程中我挑戰了自己,見識了很多的人,學到了很多的東西。賺來的錢用來交了房租,假期旅行,回國給親人朋友買禮物,那種自給自足的感覺真的很棒!寫到這裡特別感謝打工認識的阿姨,她像媽媽一樣待我,每天給我帶自己做的sandwich,水果,沙拉,教我怎麼做菜,去超市買什麼東西,在賣東西的過程中教我怎麼和顧客溝通交流,說話技巧,怎麼和老闆相處。阿姨教給我太多太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在異國他鄉帶給我太多太多親人一樣的溫暖。臨走前去店裡和她道別,她送了我和送她女兒一樣的銀項鏈,眼圈也紅了,儘管她一直勸我回澳洲讀書,但我知道,也許這輩子我們沒有機會再見面了。我深深地感謝阿姨教我的一切,對我的好,希望遠在南半球的她和叔叔健康平安。國外的確是好山好水好寂寞,絕大多數時光都是自己獨處,絕大多數的委屈心酸只有自己明白,留學生活帶給了我更多獨處的機會。一開始遠離集體的生活讓我慌張孤獨,一個人的生活是寂寞脆弱的,沒有人說話,沒人陪你吃飯,生病自己吃藥,自己要安排好生活,把自己餵飽。漸漸地我不再害怕獨處,一個人去買菜學做一道新菜,去家旁邊的草坪看看書坐一坐,帶上耳機出門跑跑步......精神上的獨立意識有時候比生活上的獨立能力更重要。感謝交換這一年,讓我變得更加獨立,即使以後把我丟到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我想我也不會和當初一樣驚慌失措了。

出國交換到底有什麼意義?也許它並沒有立即的物質回報,卻帶給你無數精神的財富。在一片語言不同文化不同的陌生土地上,你會感到自己每天都在成長。學會獨立,享受孤獨,用更寬容的眼光看世界。旅途中有太多美麗的風景,那些人那些事,在心中留下永不磨滅的印記。互相道過珍重,回頭又要踏上各自的人生道路,多少艱難困苦,只能自己去扛。只希望所有行走在路上努力追求的人們,都不要錯過了那些路途中最美麗的風景。

感謝交換這一年,它給予我勇氣去做夢。儘管前途茫茫,但我知道自己的人生一定會很精彩。我學會沉下心來,多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看到這個世界的多元與遼闊,認識到自己的卑微與渺小。我不再害怕走彎路,不再擔心別人對我的看法。我只想按照自己的腳步來走,不是大家都要出國我就要出國,不是大家都拚命要留在大城市我就要留在大城市,不是大家都在考證我就要考。將來的我做什麼,一定不會是因為大家都這麼做,而是因為我想這麼做。不去管別人的看法,用心去生活,用心去經歷,在自己追求的世界裡奮力奔跑,盡情享受。

分享一些我在澳洲拍的照片~

newcastle小鎮馬路

melborne街頭

十二門徒

悉尼Eastwood家附近上學路上

黃金海岸---除了悉尼我最愛的城市,美呆了!

布里斯班---沒有很特別感覺,我還是喜歡藍藍的海白白的沙灘,這個城市給我感覺好像武漢= =

大堡礁,飛機上看真的amazing

美麗粗獷的北領地!

空氣更純凈的塔斯馬尼亞島

連醬油和醋都分不清到餵飽自己?(???????)?


985本科一年

C9交換一年

歐洲交換一年

為了證明高考不決定一切。


妹妹給我畫的畫??圖片多為相冊翻拍,換了手機,照片都在u盤裡…

從初二開始就想出國看一看,奈何父母工作忙碌,我一直都沒有出過國。

既然不能靠父母,我為什麼不能靠自己呢?上高中的時候碰到學校的一年期交換,就毫不猶豫的報名了,也許父母覺得我一個普普通通的女孩子並不會被這爭破了頭的名額所選中,就啥也沒說只是讓我去試試。也不知道是怎麼了?也許是因為我面試時的回答上升到了政治的層次?…就這麼被選上了…

老媽說啊,如果我在高一這一年好好讀,就給我去(大概他認為我讀書不行?)我就拚命的讀…以致於回國後都沒有達到當初那股衝勁了…

終於憑著自己的努力出國啦!

2013年9月去了德國,在下薩克森州一個富有的小城市過活,住在一個俄裔的國際化大家庭里,家裡說德語、俄語、法語,認識了一群國際化的小夥伴~很感恩

具體的細節就不多說了

總之,交換的一年是我最拼的一年,可以說是為了生存,為了自己而活著,每一刻都屬於切切實實自己~

回國後,經歷了很多波折,也因為這段經歷而變的和大家不大一樣,但是還是很感謝並從未後悔那段時光,至少我開始明白什麼叫做為自己而活。

我想這就是我所追求的交換的意義。


沒做交換生之前 從來不知道世界可以這麼寬廣


感受在國外上學和生活的氛圍,為以後要不要出國留學作參考。

我半年前交換去了德國的洪堡大學,嗯,期間遇到了很多事情,讓我決定以後至少不去歐洲繼續讀書了。

HU的掛科率真是可怕。而且掛的出其不意。

現在想想,有那半年在歐洲到處浪我還不如待在home university刷刷績點


本人現在研二上,還有一年半畢業,剛從澳洲交換一學期回來一個月不到。談到為啥選擇交換生,要從大三說起。我本科是上海一所985/211高校,所以每年學校都有很多交換機會,可能因為小時候一直都是乖乖女,「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我的內心深處應該產生了反作用,非常的躁動不安,想要多體驗。但本科因為眼界的狹窄,局限於上海周邊游,去過了南京、杭州、蘇州,遠一些的丹東、西安、甘肅、廣州,沒有想過出國走走看看。

但本科台灣室友在大二申請了學校的一個美國交換生項目,我也在其影響下,蠢蠢欲動了,但因為家庭經濟因素,當時的我考慮的是台灣,又因為我所在專業處於國內的top幾,想著不能單純為了玩而去,所以在大三的時候,我很果斷地申請了台灣師範大學的交換生,想著選上了就去,沒選上也不去差的學校。不出所料,競爭非常激烈,而我也因為自身履歷的不足,落選了。當時,我所受的打擊是非常大的。ps:順帶提一句,室友wy看到我申請,也動心了,並且成功通過另一個台灣交換項目。

這個遺憾,我一直記在心中,也預示著我之後的交換生活。之後在大四畢業季,因為成功保研本校,畢業論文也基本完成,正在規劃畢業行。恰好這時,也是從台灣室友那裡了解到了學校與以色列Haifa大學的合辦的教育實習項目,正好在暑假,為期一個月,我和室友wy一拍即合,這次申請很成功,搭上了這個神秘國度的「快車」。在那裡,我們膜拜了聖城耶路撒冷,享受死海鹽浴、漂浮,參觀壯麗的Baihai空中花園、漫步地中海……

很直接的,這份經歷,讓我見到了更寬廣的世界,可能很多人會問「這又有什麼用處呢?」,我想回應說「這真的看個人,就像老子所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實實在在的物質滿足了我們的需求,看不見摸不著的精神財富更是提供了上層建築」。每次旅遊都離不開玩,但是僅限於玩,就狹隘了。與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去到一生可能只去這麼一次的中東國家——以色列,聽聽這個國家的故事,看看這片土地的風景,會會這個聰慧的民族,這將是我一生難忘的財富。

而這也堅定了我研究生階段交換的決心。

Baihai Garden

耶路撒冷

死海

地中海

研一下期間,我從嗷嗷待哺的幼鳥,成長為獨立覓食的雄鷹,已經能夠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定時查看學校的交流項目,最終鎖定了澳大利亞Macquarie大學,花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獨立準備申請材料、申請簽證,成功在悉尼交換了四個月~

期間,我提前預習paper、ppt,課後全程再聽一遍複習鞏固lecture要點,空餘時間主動報名參與的lecture(感興趣的主題),兩個手都數不過來;另外,我也做過一個月的華人餐廳服務生,踏上了墨爾本、堪培拉、塔斯馬尼亞、珀斯的土地,所以交換下來,我感到真的很滿足。

但要說遺憾什麼。可能是悉尼華人太多+去學校參與活動不夠(租房遠),英語練習得不夠了。現在想想,我和室友(中國人)大晚上,用英語夜聊,努力練習口語的情形,也是非常的尬呀~^_^

最後附上幾張澳洲美景,希望有意願的你不要猶豫。世界那麼大,讓我們走出去看看~

堪培拉

墨爾本——南半球的藝術之都

珀斯——西澳

塔斯馬尼亞

Macquarie University


我大概腦子被驢踢了


推薦閱讀:

拿法國的長期留學簽證可以在其他申根國家入境嗎?
出國留學、如何在CS和MIS間選擇?
各位被動回國的海歸是如何調整回國後的心態的?
加拿大研究生留學費用一年多少?
讀 Ph.D. 的意義是什麼?

TAG:出國 | 留學 | 出國交換 | 交換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