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樣是法國沿海,比斯開灣沿岸幾乎沒有大城市,而地中海沿岸卻有很多大城市?
法國的沿海地區,比斯開灣上幾乎沒有一個大城市,像南特,波爾多等等,都建在遠離海岸線的地方,南特 (法國第8)離海有50多公里,波爾多(法國第七)距離海岸100公里,就連Brest(30), 也是修建在一個內海灣里,勉強有個La Rochelle ,都排到了49位,長長的比斯開灣上,就沒有一個真正沿海的城市。
相反,地中海海岸線挺短,但沿岸卻有馬賽(法國第二),土倫(12),尼斯(6),蒙彼利埃(15)等好幾座法國大城市。
誰能從地理歷史的角度講講嗎?
誰能展開講一講這兩個地方的地理情況,以及歷史發展,古代貿易等等么? 謝謝
維京海盜和英國海軍太久遠了,都不是造成海岸差異的主要原因。大城市的興起100年足以,例如中國的香港和上海,南法大城市也是近代發展起來的。
最典型的例子是尼斯,完全是20世紀依靠旅遊業發展的。要是沒有旅遊,普羅旺斯蔚藍海岸省真是窮山惡水了,要工業沒工業,農業上吃義大利的。靠著阿爾卑斯山脊,交通閉塞,尼斯也沒有商業港口作用。直到1860年都只是一個小城鎮,今天最繁華的「英夷散步大道」promenade anglais
在1863是什麼樣子呢?
就這幅德性,用來放羊還差不多。再看馬賽啊,18世紀開始,南美銀礦發現了,馬賽的港口作用才突現出來,然後在從antilles群島收一些蔗糖釀酒,從義大利收一些橄欖油。這些橄欖油的副產品又造了一個品牌:馬賽肥皂。隨著蘇伊士運河的開通,馬賽才成為最大的港口。人口從1720到1940年兩百年之間,從35k增加到600k,增長了18倍,這期間法國人口只翻了一倍。從人口數據看,馬賽的膨脹依然在19-20世紀。
蒙彼利埃稍微悠久一點,有個1000年的城市歷史。值得注意的是,文藝復興以前,阿拉伯地區更像全球文化中心,得益於同中東的商業貿易,這個城市在1300年左右開始繁榮起來。18世紀末兼并了幾個周圍小鎮,19世紀中葉學習Haussmann巴黎計劃,這才成了一個現代化大城市的模樣。氮素,直到20世紀初期,朗科多克省最大的城市都是尼姆。從二戰開始以及殖民地的獨立,隨著大批非洲人和pieds noir的到來,這個城市戰後人口翻了五倍,要知道法國戰後人口只增長了50%。
綜上所述,地中海岸的大城市基本都是法國的上海和香港。其發展無外乎三點優勢:
1早期阿拉伯地區的文化繁榮,經地中海流入法國2蘇伊士運河大輸血3這裡是法國通往其大半個非洲殖民地的必經之路---------------------------------------------------------------------------
好吧,答案有評論了,再來解釋西線。南特和波爾多,分別是魯瓦河與加龍河的入海口。入海口城市,一般都不靠海。南部港口是貨物來了必須上岸轉陸路運輸,這會增加成本,而可以通內河的話,必然是沿河運輸更經濟。不僅法國,德國的漢堡不萊梅,荷蘭的鹿特丹,全部都是在入海口內側,上海的市中心距離東海也有50km。
最關鍵的還是,法國與美洲基本沒什麼貿易,他的貿易夥伴主要是北方國家和地中海國家。巴黎里爾斯堡里昂圖盧茲也是靠內河貨運的。地中海風平浪靜,兩千年前就貿易繁榮了,大西洋出去在古代就是西方世界世界末端。事實上南特波爾多拉羅切爾都是靠黑奴貿易發家的。
夏蟲提到了房龍,的確,房龍的《偉大的逃亡》一書對維京因素有比較好的論述。我再補充一點我的史地燴菜(^o^)/~比斯開灣沿岸,城市大多分布在內陸側,而非沿海。原因:1.西歐一帶在中世紀前期,受到了來自斯堪的納維亞和丹麥的維京人侵略最為嚴重,因為維京人來此地最為方便快捷。所以為了防範維京人(北歐海盜)的侵襲,這些城市的原型:居民點與修道院就不得不往不沿海、甚至不沿河的地方遷移(維京人的船吃水淺還輕便,能深入河流,並在不能航行之處,把船拖上岸藏起來以備打劫後撤離) 2.法國西部地區,因為歷史文化的原因,分布著很多與後來的法蘭西民族文化格格不入的文化與封建勢力(諾曼底的諾曼人、波爾多的加斯科尼文化),再加上英法之間的戰爭(英國海軍不是蓋的,英國的軍費又不用維持大規模常備陸軍)經常在法國西部展開,所以此一地區的城市,更多的是以軍事為最初的設計動機的。
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大多沿海且更繁榮:
原因:1.畢竟維京人繞直布羅陀到法國的地中海沿岸還是蠻費勁的,且法國的河流分屬大西洋與地中海水系,所以地中海沿岸的城市並不容易受到維京人的威脅。雖然離阿拉伯文化只有一水之隔,但阿拉伯的水軍並不強大,所以外來海上軍事威脅很小2.地中海沿岸的城市離義大利更近,而義大利又是歐洲中世紀與近代前期海上貿易的中心樞紐,這樣對於法國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商業及人口的發展都是有促進作用的。3.法國東南部要比西部更加土壤肥沃,氣候適宜:地中海氣候
西歐型氣候區:法國西北部瀕臨大西洋,受西風影響較大,冬暖夏涼,氣溫年差較小,終年濕潤多雨,雲霧多,日照弱。中歐型氣候區:法國東部距海較遠,受大陸影響較強,冬季寒冷,夏季較熱,雨量顯著集中夏季,具有大陸性氣候特點。地中海式氣候區:法國南部,冬季溫暖多雨,夏季炎熱乾燥,高溫是本氣候區的特點和優點。過渡型氣候區:法國中部高原介於前三個氣候區之間,為過渡性氣候,特點是氣溫較低,溫差較大,雨量較多。
地中海沿岸的繁榮是凱撒和上帝共同造就的;比斯開灣的劣勢是三分點背七分人禍的。
地中海: ,,
, A、地中海沿岸 至今,法國南部戛納馬賽沿海依舊算是世界房價最高的地方。這一帶的富庶,最先應該感謝上帝饋贈的蜿蜒曲折的岩石質海岸,一個接一個的天然良港,這是兩千年來地中海海岸繁榮的基礎。迦太基羅馬時代地中海沿岸的那些港口就已經成了帝國經略西北的要塞,從羅馬到高盧,比起崎嶇的阿爾卑斯山路,從海上到高盧似乎更便捷,於是有了這些最初的港口。
中世紀,西羅馬過早離去。西歐城市大都慘遭蠻族蹂躪。但地中海邊上的港口家底好啊,人家面向的是經濟中心地中海廣闊的市場——義大利,拜占庭,阿拉伯(都是有錢敢買的主)。在農業佔主導的中古西歐,地中海沿岸城市佔有了城市成長最重要的條件——商業,特別是十字軍強勢組團借道地中海參觀中東,打通了地中海商路的任督二脈,受益的不僅是威尼斯熱那亞,法國南部也分了一鍋羹。,,B、比斯開灣沿岸淤泥質海岸的悲哀,在於無法承受大船之重:;(∩′﹏`∩);:
就是沒幾個能跟馬賽媲美的天然良港。這還不算完,比斯開灣沿岸還正好頂在西風帶上,划船都靠浪和瘋,不適和航運,被黑成了"死亡之海"。底子就沒地中海沿岸厚實。而且這地方還偏偏比較偏,對羅馬來說,太遠了沒價值;對阿拉伯來說,太偏了,沒市場。 而且還老被諾曼人盯上,老被海盜搶。沒有大港口,沒有地中海那樣通達的商業,大航海時代的機遇又從何抓起!?
與人和人之間一樣,地與地之間的差異往往從一開始就是如此懸殊,然後走上不同的路。1,氣候方面,地中海四面環繞很少風暴,大西洋一側一直有風暴和海嘯的自然災害,近年法國風災不是在西部就是諾曼底地區,由近推遠2,歷史方面,布列塔尼地區,夏朗特,吉倫特,巴斯克這些地區都不是法國發家的地區,布列塔尼自成一繫到了弗朗索瓦一世才併入法國,現在雖然不會鬧獨立,但當地的布列塔尼語和民族還是有繼承的,吉倫特是英法百年戰爭爭奪地,巴斯克原來是西班牙屬地,戰亂之下人口自然流動性大。3,交通貿易方面,確實不如東、南便利,法國是西歐十字路口,但主要是東北、東、東南,西南,正西確實弱很多,資源投資自然也會優先以上地區類似國內東部沿海開發
除了歷史問題,氣候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一個是溫帶海洋性氣候,一個是地中海氣候。
西部海岸潮濕陰冷多雨,而地中海氣候算是最適合人類生活的氣候了,冬季溫暖濕潤,夏季艷陽高照。法國東南角不到幾百千米的海岸線,因為地中海的顏色被稱為蔚藍海岸。100多年前,就有眾多皇室、富豪、明星和藝術家聚集在這裡。
蔚藍海岸是世界最奢華和最富有的地區之一,遊艇、豪車、名店雲集。
現如今蔚藍海岸都是世界上房價最高的地區之一,摩納哥蒙特卡羅房價每平米人民幣38萬塊,是多年世界房價總冠軍。
據百度說,比斯開灣多風暴,猛烈的暴風時速高達113公里,一年中任何時候均可發生威脅航行的雷颮。
這可能是其附近難以有大城市的原因之一吧。
貿易往來催生大城市
沿海是一方面,地理位置還是很重要的。
冬季比斯開灣海況十分惡劣,影響航運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64f4dd2301010cx9.html?vt=4
如果是關於歷史地理方面,你可以去看下房龍地理法國和義大利的章節
推薦閱讀:
※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區別是什麼?
※有什麼地方讓你想立刻在那裡安家?為什麼?
※最愛喝酒的國家是哪裡?
※平遙古城有哪些非攻略但是值得體驗的風土人情?
※法國個人旅遊簽證需要面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