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南傳佛教、止觀禪修有哪些不錯的學習資料?
初級:
【你認識佛教嗎?】 推薦書籍:【親近釋迦牟尼佛】【佛陀與佛法】
【佛陀的古道】中級:
【上座部佛教修學入門】【阿毗達摩講要】【止觀法要】【沙門果經講義】 推薦書籍:【阿毗達摩概要精解】【佛陀的聖弟子傳】【南傳菩薩道】
【散播慈愛】高級:
【清凈道論】【如實知見】 推薦書籍:【證入涅磐的唯一之道】注:如果你有北傳的基礎,推薦你看下:【上座部有必要這麼保守嗎?】輔助讀物:平川彰、佐佐木教悟、渥德爾日本、英國學者所著的【印度佛教史】以上書籍在網路上都可以下載到,如果你更喜歡實體書籍,上面的大部分實體書籍都可以從這個網址索取:南傳上座部佛教另外,阿毗達摩概要很重要,一定要看。認真看花不了多少時間的,而且大部分基本看一兩遍就可以記住的。這個看完之後大部分東西你就懂的自己去判斷分析了。
還有,記得這些都只是教理方面的,就算你都學的十分清晰也啥了不起的。因為這個救不了你啊,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去努力實踐打坐修止啊,修止修到一定階段時,相信我,你絕對會100%肯定這才是解脫之道的!哦,如果有機會的話可以去上座部的寺院參加禪修營之類,去過之後,你就會明了,什麼才叫做真正的出家人:)最後,希望這些能幫得上你佛法博大,末學所知甚少,以下資料均是根據一位賢友分享的資源整理而成,以供同好。
網站:覺悟之路網站:上座部佛教 止觀禪修 原始佛法若修學南傳,可以參考這個答疑:瑪欣德尊者答疑顯密文庫-無量香光 瑪欣德尊者 答疑瑪欣德尊者:佛陀教導過智慧之光嗎?學習阿含經:莊春江工作站
圖書:法師推薦我們看兩本書: 《定慧之路》 定慧之路 第一講 《智慧之光》智慧之光 - 帕奧禪師學壇經的話推薦看:壇經校釋 (豆瓣)華人禪師:瑪欣德 尊者 系列著作閱讀下載南傳佛教,禪修,佛教基礎資料:鏈接: http://pan.baidu.com/s/1bAr6Y 密碼: znh9某豆視頻:
《六祖壇經》選講寧鉑(雲海法師):攝阿毗達摩義論(2010-2011) 法本這裡面基本都有,選擇邊修邊看或暫時不看,這根據你自己的情況了:南傳上座部佛教典籍下載閱讀寺院:法住禪林 位於西雙版納,是中國上部座佛教僧團住持、傳承、修學、弘揚佛陀教法的森林禪修寺院。微信關注:中國上部座佛教(微信號:ZGSZBFJ),覺悟之路(微信號:nyanadipa)http://www.nibbana.cn,趣向涅槃,上座部佛教網站
百度搜索視頻<牢觀>,或音頻<葛印卡十日內觀開示>就我所讀過的書,我推薦這兩本。
首先就是《中部》對於幫助我們建立正見非常重要裡面記錄了大量佛陀與聖弟子的教言。簡略來說,可以讓我們了解法,也可以讓我們貼近佛陀與僧團,了解佛陀時代,他們是如何修行的。然後是艾雅卡瑪的《何來有我》
通過對《布叱婆樓經》的解釋, 闡述了大量的實修經驗這部經是關於佛陀回答外道布叱婆的問題:識最究竟的滅盡境界是怎樣的,以及怎樣才能達到?作者在解釋佛陀的教言的同時,寫下了很多自己的經驗。關於,持戒,四禪八定以及滅盡定,內觀智慧禪。最後附上一句前言:「只要下定決心,走上正道,人人皆可證果,這是佛教最基本的思想,佛陀如是說,所有過來人皆如是說。」諸比丘。譬如恆河大水暴起。隨流聚沫。明目士夫。諦觀分別。諦觀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所以者何。彼聚沫中無堅實故。
如是諸所有色。若過去 若未來 若現在。若內 若外。若粗 若細。若好 若丑。若遠 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如病 如癰 如刺 如殺。無常 苦 空 非我。所以者何。色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大雨。水泡一起一滅。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水泡無堅實故。
如是比丘。諸所有受。若過去 若未來 若現在。若內 若外。若粗 若細。若好 若丑。若遠 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如病 如癰 如刺 如殺。無常 苦 空 非我。所以者何。以受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春末夏初。無雲無雨。日盛中時。野馬流動。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野馬無堅實故。
如是比丘。諸所有想。若過去 若未來 若現在。若內 若外。若粗 若細。若好 若丑。若遠 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如病 如癰 如刺 如殺。無常 苦 空 非我。所以者何。以想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明目士夫。求堅固材。執持利斧。入于山林。見大芭蕉樹。[月+庸]直長大。即伐其根。斬截其峰。葉葉次剝。都無堅實。諦觀思惟分別。 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芭蕉無堅實故。
如是比丘。諸所有行。若過去 若未來 若現在。若內 若外。若粗 若細。若好 若丑。若遠 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如病 如癰 如刺 如殺。無常 苦 空 非我。所以者何。以彼諸行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幻師。若幻師弟子。於四衢道頭。幻作象兵 馬兵 車兵 步兵。有智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幻無堅實故。
如是比丘。諸所有識。若過去 若未來 若現在。若內 若外。若粗 若細。若好 若丑。若遠 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 無牢 無實 無有堅固。如病 如癰 如刺 如殺。無常 苦 空 非我。所以者何。以識無堅實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觀色如聚沫 受如水上泡
想如春時焰 諸行如芭蕉
諸識法如幻 日種姓尊說
周匝諦思惟 正念善觀察
無實不堅固 無有我我所
於此苦陰身 大智分別說
離於三法者 身為成棄物
壽暖及諸識 離此余身分
永棄丘冢間 如木無識想
此身常如是 幻偽誘愚夫
如殺如毒刺 無有堅固者
比丘勤修習 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 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 永得清涼處
修行人,必須走真法門,真觀想門。
何為真法門,真觀想?
佛祖釋迦牟尼親口宣講的真法門,真觀想門。
在哪裡呀?
就是北傳佛教【雜阿含經】,南傳佛教【相應部經典】!
感恩佛祖!請讀經文。
===================================================================
【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15 冊 No. 0006 相應部經典(第22卷-第34卷)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0004a03]
一二[0004a03]
居士!於此有無聞之凡夫,不見聖人,不知聖人之法,不順聖人之法,不見善知識,不知善知識之法,不順善知識之法,觀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住纏於色是我,色是我所。彼人,住纏於我是色,色是我所,彼色變易[3]、變異。彼人於色之變易、變異,而生愁、悲、苦、憂、惱。[0004a07]
一三[0004a07]
觀受是我,我以受有,我中有受,受中有我,住纏於我是受,受是我所。彼人住纏於我是受,受是我所,彼受變易、變異。彼人於受之變易、變異,而生愁、悲、苦、憂、惱。[0004a10]
一四[0004a10]
觀想是我,我以想有,我中有想,想中有我,住纏於我是想,想是我所。彼人住纏於我是想,想是我所,彼想變易、變異。彼人於想之變易、變異,而生愁、悲、苦、憂、惱。[0004a13]
一五[0004a13]
觀行是我,我以行有,我中有行,行中有我,住纏於我是行,行是我所。彼人住纏於我是行,行是我所,彼行變易、變異。彼人於行之變易、變異,而生愁、悲、苦、憂、惱。[0005a02]
一六[0005a02]
觀識是我,我以識有,我中有識,識中有我,纏住於我是識,識是我所。彼 [P.4] 人住纏於我是識,識是我所,彼識變易、變異。彼人於識之變易、變異,而生愁、悲、苦、憂、惱。[0005a05]
一七[0005a05]
居士!如是為身病而心病。--------------------------------------------------------------------------------------------------------------
[0005a07]
一九[0005a07]
居士!此處有有聞之聖弟子,見聖人,知聖人之法,善順聖人之法,見善知識,知善知識之法,善順善知識之法。不觀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不住纏於我是色,色是我所。彼人不住纏於我是色,色是我所,而彼色變易、變異。彼人於色之變易、變異,不生愁、悲、苦、憂、惱。[0005a11]
二〇[0005a11]
不觀受是我,我以受有,我中有受,受中有我,不住於我是受,受是我所。彼人不住纏於受是我,受是我所,而彼受變易、變異。彼人於受之變易、變異而不生愁、悲、苦、憂、惱。[0005a14]
二一[0005a14]
不觀想是我,我以想為有,我中有想,想中有我。不住纏於我是想,想是我所。彼人不住纏於我是想,想是我所,而彼想變易、變異。彼人於想之變易、變異而不生愁、悲、苦、憂、惱。[0006a03]
[P.5] 二二[0006a03]
不觀行是我,我以行有,我中有行,行中有我。不住纏於我是行,行是我所。彼人不住纏於我是行,行是我所,而彼行變易、變異。彼人於行之變易、變異而不生愁、悲、苦、憂、惱。[0006a06]
二三[0006a06]
不觀識是我,我以識有,我中有識,識中有我。不住纏於我是識,識是我所。彼人不住纏於我是識,識是我所,而彼識變易、變異。彼人於識之變易、變異而不生愁、悲、苦、憂、惱。[0006a09]
二四[0006a09]
居士!如是為身病而心無病。」-----------------------------------------------------------------------
[0018a04]
「諸比丘!應修習三昧。諸比丘!入三昧之比丘應如實了知。[0018a05]
[P.14] 三[0018a05]
何為如實了知耶?〔謂〕色集與滅,受集與滅,想集與滅,行集與滅,識集與滅是。[0018a07]
四[0018a07]
諸比丘!以何為色集耶?以何為受集耶?以何為想集耶?以何為行集耶?以何為識集耶?[0018a09]
五[0018a09]
諸比丘!於此處歡喜、歡呼、耽著而住。何為歡喜、歡呼、耽著而住耶?[0018a10]
六[0018a10]
歡喜、歡呼、耽著於色而住。依歡喜、歡呼、耽著,而彼生喜。喜取於色。緣取而彼有生,緣有而彼生生,緣生而老、死、愁、悲、苦、憂、惱生。如是於此處,悉皆有苦蘊之集。[0018a13]
七~九[0018a13]
歡喜於受……乃至……歡喜於想……乃至……歡喜於行……乃至……[0018a14]
一〇[0018a14]
歡喜、歡呼、耽著於識而住。依歡喜、歡呼、耽著於識而住,而彼生喜、喜取於識。緣取而彼有生,緣有而生生。緣生……乃至……如是於此處悉皆苦蘊之集。[0019a02]
一一[0019a02]
諸比丘!此是色之集……乃至……受……乃至……想……乃至……行……乃至……是識之集。[0019a04]
一二[0019a04]
諸比丘!何為色之滅耶!……乃至……受……乃至……想……乃至……行……乃至……是為識之滅。[0019a06]
諸比丘!於此處不歡喜、不歡呼,不耽著而住。何為不歡喜,不歡呼,不耽著而住耶?[0019a08]
一三[0019a08]
不歡喜、不歡呼、不耽著於色而住。依不歡喜、不歡呼、不耽著色而住,彼於色喜滅,喜滅故彼取滅。取滅故有滅,……乃至……如是於此處悉皆苦蘊之滅。[0019a10]
一四[0019a10]
不歡喜、不歡呼,不耽著於受而住。依不歡喜、不歡呼、不耽著受而住,彼 [P.15] 受喜滅,喜滅故彼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乃至……如是而於此處,悉皆苦蘊之滅。[0019a13]
一五[0019a13]
不歡喜於想……乃至……[0019a14]
一六[0019a14]
不歡喜、不歡呼、不耽著行而住。依不歡喜、不歡呼,不耽著於行而住,則彼於行喜滅。喜滅故彼取滅。取滅故……乃至……如是而於此處,悉皆苦蘊之滅。[0020a02]
一七[0020a02]
不歡喜、不歡呼、不耽著於識而住。依不歡喜、不歡呼、不耽著於識而住,則彼於識喜滅,……乃至……喜滅故彼取滅,……乃至……如是於此處,悉皆苦蘊之滅。[0020a05]
一八[0020a05]
諸比丘!此色之滅……乃至……受之滅,想之滅、行之滅、識之滅。」---------------------------------------------------------------------------------------------------
0021a08] 三
[0021a08]
世尊說:[0021a09]
「諸比丘!以何為取著、恐懼耶?[0021a10]
四[0021a10]
諸比丘!此處有無聞之凡夫,不見聖人,不知聖人之法,不順聖人之法,不見善知識,不知善知識之法,不順善知識之法。觀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彼人於色變易、變異。彼人有色之變易、變異,隨轉色之變易而識生,彼人有隨轉色變易所生之恐懼及法生起[2],以心永盡而住。以心永盡故即驚愕、困惑、希望、取著而恐懼。[0022a01]
五[0022a01]
觀受是我,我以受有,我中有受,受中有我。彼人於受變易、變異。彼人有受之變易、變異,隨轉色之變易而識生。彼人有隨轉受之變易所生之恐懼法生起,以心永盡而住。以心永盡故,即驚愕、困惑、希望,取著而恐懼。[0022a04]
六[0022a04]
想……乃至……[0022a05]
七[0022a05]
觀行是我,我以行有,我中有行,行中有我。彼人於行變易、變異。彼人有行變易、變異,隨轉行之變易而識生。彼人有隨轉行之變易所生之恐懼及法之生起,以心永盡而住。心永盡故即驚愕、困惑,希望、取著而恐懼。[0022a08]
八[0022a08]
觀識是我,我以識有,我中有識,識中有我。彼人於識變易、變異。彼人有識 [P.17] 之變易、變異,隨轉識之變易而識生。彼人有隨轉識之變易所生之恐懼及法之生起,以心永盡而住,以心永盡故即驚愕、困惑、希望,取著而恐懼。[0022a11]
九[0022a11]
諸比丘!取著、恐懼者,即如是。[0022a12]
一〇[0022a12]
諸比丘!何為不取著、不恐懼耶?[0022a13]
一一[0022a13]
諸比丘!此處有有聞之聖弟子。見聖人,知聖人之法,善順聖人法,以見善知識,知善知識之法,善順善知識之法。不觀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彼人於色變易、變異。彼人有色之變易、變異,隨轉色之變易而識不生。彼人有隨轉色變易所生之恐懼及法之生起,以心不永盡而住,心不永盡故,即不驚愕,不困惑,不希望,不取著而不恐懼。[0023a04]
一二[0023a04]
不觀受是我,我以受有,我中有受,受中有我。彼人於受變易、變異。彼人有受之變易、變異,隨轉受之變易而識不生。彼人有隨轉受變易所生之恐懼及法之生起,以心不永盡而住,心不永盡故,即不驚愕,不困惑,不希望,不取著而不恐懼。[0023a08]
一三[0023a08]
想……乃至……[0023a09]
一四[0023a09]
不觀行是我,我以行有,我中有行,行中有我。彼人於行變易、變異。彼人 [P.18] 有行之變易、變異,隨轉行之變易而識不生,彼人有隨轉行變易所生之恐懼及法之生起,以心不永盡而住,心不永盡故即不驚愕,不困惑,不希望,不取著而不恐懼。[0023a12]
一五[0023a12]
不觀識是我,我以識有,我中有識,識中有我。彼人於識變易、變異。彼人有識之變易、變異,隨轉識之變易而識不生。彼人有隨轉識變易所生之恐懼及法之生起,以心不永盡而住,心不永盡故,即不驚愕,不困惑,不希望,不取著而不恐懼。[0024a02]
一六[0024a02]
諸比丘!不取著、不恐懼為如是。」---------------------------------------------------------------------------------
0024a10] 三
[0024a10]
「諸比丘!何為取著、恐懼耶?[0024a11]
四[0024a11]
諸比丘!此處有無聞之凡夫,觀此色是我所,我是如是,我之我是如是。彼人於色變易、變異。彼人有色之變易[2]、變異,而生愁、悲、苦、憂、惱。[0024a13]
五[0024a13]
此受是我所……乃至……[0024a14]
六[0024a14]
此想是我所……乃至……[0025a01]
七[0025a01]
此行是我所……乃至……[0025a02]
八[0025a02]
觀此識是我所,我是如是,我之我是如是。彼人於識變易、變異。彼人有識之變易、變異,而生愁、悲、苦、憂、惱。[0025a04]
九[0025a04]
諸比丘!取著恐懼為如是。[0025a05]
一〇[0025a05]
諸比丘!何為不取著、不恐懼耶?[0025a06]
[P.19] 一一[0025a06]
諸比丘!此處有有聞之聖弟子,觀此識非我所,我非如是,我之我非如是。彼人於色變易、變異。彼人有色之變易、變異,而不生愁、悲、苦、憂、惱。[0025a08]
一二[0025a08]
此受非我所……乃至……[0025a09]
一三[0025a09]
此想非我所……乃至……[0025a10]
一四[0025a10]
此行非我所……乃至……[0025a11]
一五[0025a11]
觀此識非我所、我非如是、我之我非如是。彼人於識變易、變異。彼人有識之變易、變異,而不生愁、悲、苦、憂、惱。[0025a13]
一六[0025a13]
諸比丘!不取著、不恐懼者為如是。」----------------------------------------------------------------------------
第九 過去未來現在(一)[1]
[0026a06]
一[0026a06]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乃至……[0026a07]
二[0026a07]
「諸比丘!過去未來之色皆是無常,何況現在之〔色〕耶?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如是觀,不顧過去之色,不悅未來之色,對現在之色趣向厭離、離欲、滅盡。[0026a09]
三[0026a09]
受是無常……乃至……[0026a10]
四[0026a10]
想是無常……乃至……[0026a11]
五[0026a11]
過去未來之行皆無常,何況現在之〔行〕耶?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如是觀,不顧過去之行,不悅未來之行,對現在之行趣向厭離、離欲、滅盡。[0026a13]
六[0026a13]
過去未來之識皆無常,何況現在之〔識〕耶?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如是觀,不顧過去之識,不悅未來之識,對現在之識趣向厭離、離欲、滅盡。」〔一〇〕第十 過去未來現在(二)
[0027a04]
一[0027a04]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0027a05]
[P.20] 二[0027a05]
「諸比丘!過去未來之色皆是苦,何況現在之〔色〕耶?諸比丘!多聞之聖弟子如是觀,不顧過去之色,不悅未來之色,對現在之色趣向厭離、離欲、滅盡。[0027a07]
三[0027a07]
受皆苦……乃至……[0027a08]
四[0027a08]
想皆苦……乃至……[0027a09]
五[0027a09]
行皆苦……乃至……[0027a10]
六[0027a10]
過去未來之色皆是苦,何況現在之〔識〕耶?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如是觀,不顧過去之識,不悅未來之識,對現在之識趣向厭離、離欲、滅盡。」〔一一〕第十一 過去未來現在(三)
[0027a13]
一[0027a13]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0027a14]
二[0027a14]
「諸比丘!過去未來之色皆是無我,何況現在之色耶?諸比丘!多聞之聖弟子如是觀,不顧過去之色,不悅未來之色,對現在之色趣向厭離、離欲、滅盡。[0028a02]
三[0028a02]
受皆是無我……乃至……[0028a03]
四[0028a03]
想皆是無我……乃至……[0028a04]
五[0028a04]
行皆是無我……乃至……[0028a05]
六[0028a05]
過去、未來之識皆是無我,何況現在之〔識〕耶?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如是觀,不顧過去之識,不悅未來之識,對現在之識趣向厭離、離欲、滅盡。」--------------------------------------------------------------------------------
第二 無常品
〔一二〕第一 無常[1]
[0029a04]
一[0029a04]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0029a05]
二[0029a05]
於此……乃至……[0029a06]
三[0029a06]
「諸比丘!色是無常……乃至……[0029a07]
四~六[0029a07]
受是無常……想是無常……行是無常……識是無常。[0029a08]
七[0029a08]
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如是觀色、厭離色、厭離受、厭離想、厭離行、厭離識,厭離而離欲,離欲而解脫,解脫即生解脫智,即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受後有。」〔一三〕第二 苦
[0030a01]
一~二[0030a01]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0030a02]
三~七[0030a02]
「諸比丘!色是苦,受是苦,想是苦,行是苦,識是苦。[0030a03]
八[0030a03]
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乃至……知……不受後有。」〔一四〕第三 無我
[0030a05]
一~二[0030a05]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0030a06]
三~七[0030a06]
「諸比丘!色無我,受無我,想無我,行無我,識無我。[0030a07]
八[0030a07]
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乃至……知:……不受後有。」[P.22] 〔一五〕第四 無常者[1](一)
[0030a09]
一~二[0030a09]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0030a10]
三[0030a10]
「諸比丘!色是無常,無常者是苦,苦者是無我,無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應以正慧如實作如是觀。[0030a12]
四[0030a12]
受是無常,無常者是苦,苦者是無我,無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應以正慧如實作如是觀。[0030a14]
五[0030a14]
相是無常……[0031a01]
六[0031a01]
行是無常……[0031a02]
七[0031a02]
識是無常,無常者是苦,苦者是無我,無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應以正慧如實作如是觀。[0031a04]
八[0031a04]
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乃至……知……不受後有。」〔一六〕第五 無常者(二)
[0031a09]
一~二[0031a09]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0031a10]
三[0031a10]
「諸比丘!色是苦,苦者是無我,無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0031a11]
四[0031a11]
受是苦……[0031a12]
五[0031a12]
想是苦……[0031a13]
六[0031a13]
行是苦……[0031a14]
七[0031a14]
識是苦,苦者是無我,無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應以正慧如實作如是觀。[0032a02]
八[0032a02]
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乃至……知……不受後有。」〔一七〕第六 無常者(三)
[0032a04]
一~二[0032a04]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0032a05]
[P.23] 三[0032a05]
「諸比丘!色是無我,無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應以正慧如實作如是觀。[0032a06]
四~六[0032a06]
受是無我……想是無我……行是無我……[0032a07]
七[0032a07]
識是無我,無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應以正慧如實作如是觀。[0032a08]
八[0032a08]
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乃至……知……不受後有。」一行禪師寫的:止:《正念的奇蹟》觀:《觀照的奇蹟》
http://read.goodweb.cn/page04.asp
目前中國唯一一家上座部森林禪修寺院「法住禪林」,在哪裡有很多關於南傳佛教的一些學習資料。因為那個寺院裡面有一位叫做「瑪欣德尊者」的比庫,他譯著了很多關於南傳佛教佛法方面的相關資料。 詳情你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法住禪林
雷迪尊者的三十七道品導引手冊。廣超法師的定慧之路。
強烈推薦「動中禪」,可百度中泰動中禪
推薦閱讀:
※如何修鍊,克服自己覺得比過去認識的人厲害的自滿虛榮心?
※長期的學習、踐行內觀禪修後,你的生活有了哪些改變?
※既然「凡一切相,皆為虛妄」,那麼何必執著於齋戒清修,如此著相?
※不斷觀察思維「五陰的無常、苦、空、非我」,可以證果?
※一個在家人如果以解脫輪迴為目標,巴利三藏怎麼安排閱讀次序?傳統上是怎麼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