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語文學的現狀是怎樣的?

一個有著自己語言文字歷史悠久的民族,按理說應該有著燦爛輝煌的文學,可是怎麼從來沒有聽說過維吾爾語文學,不知道是沒有人寫還是沒有被翻譯成漢語。

類似問題:藏語文學的現狀是怎樣的?http://www.zhihu.com/question/23821790


謝邀請~不好意思因為之前在實習,條件極度有限,所以直到實習結束才有機會來回答。

還有比較抱歉的是,雖然我的專業名稱是「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維吾爾語)」,但是因為鄙人實在太笨…所以還處在語言學習階段,尚未深入研究維吾爾文學,只是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對維吾爾文學略有接觸,淺知薄見而已。

說到維吾爾文學,不得不提兩本巨著:《福樂智慧》與《突厥語大詞典》。當然這兩本巨著都是古代文學了,可是要想一窺維吾爾文學的現狀,就必須要先對整體維吾爾文化稍做了解,而《福樂智慧》與《突厥語大詞典》可以說是維吾爾文化中的《論語》《春秋》,是維吾爾文化的核心之一。

《福樂智慧》是11世紀維吾爾族詩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所著維吾爾古典長詩。原名為《賜予幸福的知識》。《福樂智慧》是約定俗成 的譯名。其主要表述治國之理與作者自己的哲學,道德思想。詳見福樂智慧_百度百科

《突厥語大詞典》同樣是由生活在11世紀的新疆喀喇汗王朝維吾爾伊斯蘭學者馬哈茂德·喀什噶里編寫。全書用阿拉伯字母標音,用阿拉伯文注釋,共收詞7000多條,按詞的語言結構分為8卷,每卷分靜詞和動詞兩部分。各部分的詞按語音結構的類型及阿拉伯字母的順序排列。該書通過豐富的語言材料,廣泛地介紹了喀喇汗王朝時代維吾爾和突厥語系各民族政治、經濟、歷史、地理、文化、宗教、哲學、倫理方面的知識和風土人情。詳見福樂智慧_百度百科

通過兩本巨著,我們不難看出,兩位作者都生活在11世紀喀喇汗王朝(喀喇,維語意為黑,古語有大的意思)。生活在喀喇汗王朝意味著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穩定與繁榮。

喀喇汗王朝(公元840—1212年)是由突厥民族建立的,位於中亞地區和我國新疆西部的一個國家,在其強盛時期為強大的中亞帝國。極盛時期,據有東起庫車,東南起羅布泊,西至鹹海、花剌子模,南臨阿姆河,北至巴爾喀什湖、七河流域的廣大區域,版圖囊括今天的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哈薩克南部以及我國新疆中西部。詳見喀喇汗王朝_百度百科

長達近四百年的喀喇汗王朝,為中亞地區和新疆提供了一個穩定發展的環境。特別是王都喀什噶爾。在喀喇汗王朝四百年的統治中,形成了屬於其自己的文化,也為維吾爾文化奠定了基礎。

並且由於喀喇汗王朝的疆域廣闊,其文化構成同不僅僅有維吾爾文化一支,而是受到多方文化影響。在維吾爾文化的發展中,也不斷與中亞文化交融,所以,維吾爾文化可以算入整個中亞文化圈的一部分,古代如此,現代依然如此。

而那時的整個中亞文化圈都處在非常活躍的狀態,古代很多著名的維吾爾學者都曾前去阿富汗的喀布爾、伊拉克的巴格達等地遊學,同樣,中亞、中東地區的學者也頻繁來往於喀什噶爾、和田、伊犁,學者、詩人來來去去,定居甚至長眠於異鄉。新疆的維吾爾文化與中亞、中東地區文化在長時間內保持相當活躍的交往。

不過在公元11世紀左右時,維吾爾文化尚未完全獨立成名,還是整個中亞突厥—中亞波斯文化的一部分,承襲了包括栗特人、回鶻人、突厥人等一眾曾入主中亞地區的文明或者說勢力的文化,不斷更替的統治者給中亞,包括新疆這片土地留下了融合了波斯文明、突厥文明、阿拉伯文明以及西域本土文明的混合型文化。

不僅是新疆,在作為文化文明交融大通道的整個中亞地區,都浸於這種混合型文化中。作為新疆目前的主要民族,維吾爾文化便繼承了這種混合型文化的衣缽。

所以維吾爾文學的發展是隨著整個中亞文化圈的發展而發展的。同時由於與波斯、阿拉伯世界的頻繁往來,得益於阿拉伯世界對文化/文學的推崇(古代由王室主持包羅萬象的大圖書館)以及阿拉伯語長期的高度流行,形成了一個(大多)使用同一種(或相似)語言但擁有不同文化不斷交流碰撞的奇妙文學氛圍。

然而大部分中國人,或者說漢文化圈的人,對維吾爾文化/文學(中亞文化/文學)是知之甚少的。

一方面是意識形態(宗教信仰)的障礙。維吾爾文化,雖然早期信仰佛教,但是中後期被從北非阿拉伯來的伊斯蘭文化所替代,並且由於伊斯蘭教獨特的性質,伊斯蘭文化在人們的精神領域長期處於統治地位。這與禮佛,或者尊道的漢文化圈是截然不同的,這深入下去就是宗教學的問題了,暫且不提。

另一方面,是地理隔閡。在古代中國,縱使有堪稱文明動脈的絲綢之路存在,這條路卻不是那麼好走。貨物交流並不如大多數人所想的那麼豐富,大部分的文化交融也是時間累積的結果。明代後通了海路,但登陸口在中亞文化圈的南端,對身在歐亞大陸中心的維吾爾文化並沒有顯著影響。

最後一個方面,也是最和文學息息相關的,就是語言文字的障礙。之前提到的《福樂智慧》和《突厥語大詞典》都是用阿拉伯語和突厥語寫就的。初期的流傳版本也使用阿拉伯語、波斯語、突厥語等中亞地區各種語言作為載體。阿拉伯語和波斯語身為早期、擁有文字的語言,對中亞文化圈的影響是巨大的。再加上回鶻突厥長久的統治經營,中亞文化圈的國家,對於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突厥語的接受能力非常強,所以用阿拉伯語和波斯語書寫的著作,在中亞文化圈的流行程度不言而喻。與之相反的是,漢文化圈對阿拉伯語、波斯語等中亞地區語言的接受能力相當之弱,現在不是有研究說,世界上最難的兩門語言便是漢語和阿拉伯語么。正因為這種語言上互相接受不能的障礙,和學習彼此語言需要的成本,導致翻譯人才的數量稀少。

這種語言的障礙在今天仍舊存在。把中亞文化圈縮小到維吾爾文化,就是維吾爾語同漢語的關係,維吾爾文學同漢文學的關係了。雖然由於人口地域的交融,新疆地區會(精通)雙語的人不在少數,但絕大多數局限於口頭,書面上就是乾瞪眼。於是,這種文字識讀的障礙直接導致了文學的翻譯障礙。

維吾爾文學的主要構成是詩歌和小說(民間故事),描寫愛情,歌頌英雄,總體來說和其他文化的文學並無太多差別。至於國家政策之類,維吾爾文學和所有中國國內文學所受的約束沒有區別。

維吾爾文學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非常活躍的。這與中亞文化圈的文化相符。

整個中亞文化圈,是一個比較嚴肅(宗教),同時推崇讀書的文化圈。走在烏魯木齊二道橋的街道上,你會發現有不少維文書店,在新疆的新華書店裡也有數量不少的民文圖書,而在新疆大學的圖書館裡,更是館藏著許多民文著作。

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在紙質書銷量逐漸蕭條的今天,這些街邊巷口的民文書店依舊生意興隆。很多維吾爾族人都相當喜歡讀書(當然前提是識字,這在受教育水平快速提高的新疆,已經不再是大障礙),也許維文著作中少有經典大作,但是作為平民階層的書籍非常多。也許寫不出什麼大道理,但是詩歌培養出這個民族的韻律,小說則用一個個故事簡述著生活的智慧。

可是為什麼我們聽說的很少呢?答案很簡單:翻譯障礙,語言障礙。

維漢雙語人才雖然近年來正在快速增長,但仍顯匱乏。新疆翻譯局(自治區民族語文翻譯局)在2011年9月才成立,在此之前只有1981年成立的自治區翻譯工作者協會。很顯然,對於維吾爾語、哈薩克語、蒙古語以及眾多新疆少數民族語言來說,翻譯局的成立是相當有必要的,因為有太多太多的少數民族文學亟需翻譯。

在新疆的雙語(維漢)教育之前只針對「少數民族需要學習漢語」這個目標,在民漢學校或者民族學校實行。所以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不僅口頭上會了漢語(與漢族人一起成長、生活、工作),書面的漢字讀寫水平也基本無障礙。但與之相反的是,會少數民族語言的漢族卻數量寥寥,因為絕大多數漢族學校並未實行雙語教學,不要說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漢族學生了,就連從小進入漢族學校學習的少數民族學生很多也僅將母語局限於口頭(日常生活使用),書寫方面非常弱。

所以這就導致了一個天平一邊倒的現象,由少數民族文學翻譯至漢語的作品數量稀少,而由漢語文學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的數量很多,比如王蒙《你好,新疆》及其文選,甚至《狼圖騰》、《哈利波特》、《戰爭與和平》,還有早期充滿意識形態的書籍、前蘇聯、俄文的書籍等等,由於地緣和語言的優勢,維吾爾文學同中亞、中東、阿拉伯世界、俄羅斯、歐洲甚至蒙古的互動要多於與漢文化圈的互動。

於是乎,作為漢文化圈中的一份子,對於維吾爾文學所知甚少也是情有可原,同時作為一個民語專業的學生,我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人摒棄偏見和無知,去學習、去了解一個輝煌精彩的文明,興許還可以為少數民族文學的發展貢獻一份力。

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下附幾張圖,是新疆大學圖書館民文區的,你們感受下:

===========================更=====新=====線============================

離家好遠,本來以為沒有機會給大家展示維文書店了,可是今天機緣巧合,我才發現原來我大淘寶真的是萬能的…

下面是維文書網店傳送門,諸位可以進去感受一下:

首頁-Danish達尼書店

首頁-探索書店

首頁-OZTUGH 書店

不是廣告

不是廣告

不是廣告

其實維文書網店絕不止這三家,之所以只列出這三家的原因是我偷懶了沒去找其他店…各位若有興趣,可以自行逛~淘寶的同類推薦還是挺厲害的

===========================更=====新=====線============================

偶然發現童鶴老師 @王童鶴 在問題有哪些值得推薦的維吾爾語文學作品? - 書籍下的回答,自覺十分親切,分享給大家:有哪些值得推薦的維吾爾語文學作品? - 王童鶴的回答

其中童鶴老師提到的【新疆民族文學原創和民漢互譯作品工程】,略有耳聞,作品也彷彿曾經見過,印象不深,但我相信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文學不了解,但是個人感覺相對於我們常見的漢語文學來說真的是小眾之中的小眾。別的不說和我關係不錯的一個維族程序員(個人感覺PHP還沒我玩的溜)很容易就在我們這裡找個7k的工作,當然工作就是一些素材的維化。記得有一次他給我看中移動的手機版的網站(當然是維文版的)裡面為了顯示維文使用的是把文字全部變成一個個圖片然後再把圖片貼到網頁上的辦法。

其他的我在烏魯木齊見過維文書店比較多的地方就是延安路一直到新疆大學那一帶了。還有就是以前讀高中的時候偶爾在市場的小攤上見到書了。

至於網路文學真的不了解,反正我見過隨著微信朋友圈的火熱很多維族朋友的朋友圈裡也大段的維文文章,不知道這會不會是一個趨勢。

最後自己在說點題外話,維文輸入法,以前在回大學的火車上聽到有人談起過,大概是一個外掛輸入法吧但是很不穩定,所以每次他們只能用英語字母代替。不過聽說新大的老師在維化linux上有一些心得估計隨著開源的浪潮我覺得這個問題遲早會解決。

對了再插一句貌似現在維文版的安卓手機很火,有沒有人願意來淘個金?


這個問題實在應該維吾爾文學專業的學生回答,不過既然沒有,我就越俎代庖下。

如題主所說,作為有著悠久歷史和文明的民族,維吾爾文學一直源遠流長,並且出現了一批優秀的作家與作品,但是由於語言文化的差異與地理的隔閡,長期以來不為人所熟知。由於維吾爾語和漢語的巨大差異,文學在進行跨文化交流的時候必須經過翻譯,但是眾所周知翻譯必然造成藝術上的缺失,導致作品原有的美感的喪失。比如說維吾爾詩歌一般都有著相應的格式與韻律比如「柔巴依」,藉助維語的音節與節奏,朗誦時有一種獨到的美感(雖然我們聽不懂)。然而經過翻譯後美感頓失。上課的時候老師自己都說:「這個一翻譯么,就什麼意思也沒有了么。」當然也有一些作品翻譯的尚好,但是跟漢族作家作品一比,彷彿也沒有什麼優勢,所以也往往不為常人知所知。這實在是正常不過的事情,比如一般文藝青年對英美法俄作家作品大致耳聞,但是估計沒有幾個了解古巴、辛巴威或者沙烏地阿拉伯文學,弱勢文化往往無人問津古今中外一理。

廢話了一大堆,大概說一下維吾爾文學現狀,其實維吾爾文學發展一直比較迅速,而且非常活躍,同時也有相當的創作者與讀者(當然限於本族內),詩歌、小說、散文創作都相當活躍。而且基本上也比較緊跟時代,比如維吾爾網路文學也有相當的發展,也有網路小說的創作。維吾爾女性文學也有一定的發展。在創作手法上受到漢語當代文學以及西方現代後現代主義影響,突破傳統的現代主義小說與朦朧詩。

題材上,一方面的創作是緊扣時代話語,表現當下維吾爾人的社會生活,一方面挖掘內心,表述維吾爾文化在時代衝擊下的變化,還有就是回歸歷史,用歷史小說與史詩創作尋覓民族之根。

當然,由於國家政策與民族文化,導致維吾爾文學中有太多的不可言說與不能言說,使其一直處在帶著枷鎖跳舞的狀態,也限制維吾爾文學的發展。

以上簡要論述,僅僅是描繪一個概況,主要是個人確實沒有讀過多少作品,此處拋磚引玉,希望有更專業的回答


雖然也曾經學過簡短的維語,但離談論文學還是差的十萬八千里。就本地來看,本地的書店來看,一個20萬人口的縣只有縣城有兩家書店,其中一個是新華書店。規模和書籍的藏量是很少的,簡直是很可憐,應該不是很樂觀。

如同最高票的答案說的那樣,雙語上的能說的人很多,能寫的就少了。而且維吾爾文字好像本身也不是特別的規範,錢幣上早起的中國人民銀行維文和現在的都略有不同。在建國後國家政策性的規範有過調整,一段時期有過新維文的學習使用,比如yahxi這樣的,不是 這樣的傳統文字(不確定,求指正),貌似後面又不用了。總體來說不過也好於很多民族文字形同虛設了。

基層的文化書籍發放基本都和我們小學時候發的革命先烈,愛國愛家的書差不多,都是政策宣傳性為主導,談文學真的談不起來,漢語都不敢談呢。

肯定不繁榮,但和這個地方荒灘上的草一樣,稀稀拉拉的長著呢。


一個有著自己語言文字歷史悠久的民族,按理說應該有著燦爛輝煌的文學,可是怎麼從來沒有聽說過維吾爾語文學,不知道是沒有人寫還是沒有被翻譯成漢語。

漢人古代能夠讀書認字的人不超過1%,漢人是一個農業文明並且有長期的讀書出人頭地的傳統,官員長期是文官,這些讀書人既有資源又有時間 基本上就是 能書會畫。

歐洲,長期是基督教文明,官員來自領主世襲,貴族才能讀書,估計能找到的書 就是 聖經。。。不管怎樣還是有 貴族喜歡讀書胡思亂想,寫幾本書還是有可能的。能書會畫的基本是 謀生手段,畫家或者只能做書記官,畢竟寫出來給誰看?畢竟當官是看血統的

游牧民族,武力才是第一位的,畢竟不是狼群就是敵人的部落,能學習文字的更加稀少,會文字的 肯定沒有時間 寫書的。。。

================================

基本上中國的文學著作也都是 不得志的文人作品,要麼被貶謫,要麼科考失敗。這些人無聊有時間又要吃飯,每個時代基本都會有作品。但是 歐洲或者游牧民族 只要會寫字的基本就是大官,還是依靠武力或者血統才能當,這要是 失勢基本就是掛了


我在烏魯木齊的書店裡見過閱讀維文書的中青年維族學者,但是書籍數量和範圍跟漢語書籍都是沒法比的,我雖然看不懂,但是也估計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也在公交車上和小區里見過有人閱讀維文的報紙和書籍。

新疆各地有刀郎,麥西來普等等文化主題活動。在烏魯木齊有維語唱片和維文演唱會,也有可以輸入維文的手機,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除非特別保守的穆斯林,為了孩子的前途也最好是送到漢語學校讀書會比較好。

保留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性無需多提,但是我們也同時要意識到非主流的聲音,文字,文化,是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流逝的,即便是泱泱漢族,也一樣,我們都會忘記和丟掉很多東西。

我相信有偉大閃光的維吾爾文學,只是我也沒有看過,也看不懂而已。

新疆有很多少數民族學者,也許也有不少志於翻譯文學作品的,也許他們的存在太小眾太非主流了吧,無法引起主流社會的關注。

我在這裡特別想多嘴說一個話題,當然我的形容都是不絕對的形容,但是也是存在的現象。比如從性別來說,女性之於男性是弱勢的,存在歧視;從性向上來說,性少數人群受到性多數人群的歧視……從地域上來說,歐美會歧視亞洲,澳洲也會被稱為大農村;亞洲會歧視中國;中國的南方會歧視北方;北方會歧視新疆和河南;新疆省里北疆會歧視南疆;北疆里城市裡的會歧視團場的;團場里富裕的團場會歧視貧窮些的團場……等等等等,不勝枚舉。

你們看,所謂的歧視,好像是無處不在的,所以也大抵不用太把民族歧視什麼的當回事兒。

人嘛,劣根性的其中之一也許就是酷愛給自己畫個圈子畫地為牢,或者說是總喜歡或被迫成為某個群體的一員。

就像是賣乾果的人放了蘇丹紅在裡面所以自己不吃那些不好的乾果,但是即使他可以選擇不吃,他的孩子也不能不上學(教育行業里也有潛規則和腐敗的嘛),他自己生病了不能不去醫院(醫療業的道德敗壞很明目張胆的嘛),他自己也不能只在家自己做飯吃(地溝油嘛),他也不能生產一切他之為人必須要用到的東西(各個行業的潛規則)。你當然可以選擇不被自己所製造出來的不好的東西所害(不好的東西是泛指,是食品,是用品,是規則,是制度,這所謂不好的東西可以指一切不好的東西),但是,你也僅僅只能在一個小小的方面里有這種優勢。

所以,為什麼我們不能過好自己的日子,不要干涉那麼多別人的事兒呢?為什麼我們不能對他人的生活和隱私保持敬而遠之的態度呢?為什麼我們不能別把自己的道德標準高高的架於任何人之上呢?為什麼我們要在道德敗壞的路上越走越遠最終害人害己呢?

我廢話多了,維願人性和諧,不要整體道德淪喪。譴責一切打著各種旗號為己謀利的團體和個人。


我最近聽說在全國維文出版物僅次於漢文出版物,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推薦閱讀:

近現代中國有哪些文筆頂呱呱的作家?
如何寫出能引起共鳴的文字?
詩歌是否應該生活化?現代城市生活還能達到古代中的詩意嗎?
如何用不同風格翻譯紀念碑谷2?
現代人寫的古/近體詩和詞還有沒有可能出現李杜、蘇辛的那種傳頌千古的名句?

TAG:文學 | 民族 | 維吾爾 | 維吾爾語 |